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孝恭面如铁色,震惊地站在那里,“唐王他……”

“唐王还在布阵,前锋军必须再坚持一会。”

“可是弟兄们……”

“前锋军有两万人马。”李道玄一字一句地传达着李渊的话语,“你们现在缺的不是兵马,而是敢死决战之心。只是前锋军的将士不能提起敢死之心,现在调多少援军过来,也会立即跟着混乱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李将军,拿出必死之心,好好的给杨暕一个颜色瞧瞧,唐王的大军马上就到。”

李孝恭神色铁青,嘴唇颤抖着,面上说不出的神情。

“快去,这是唐王的命令!”李道玄也压抑着自己心底的感情,强自冰冷的喝道。

李孝恭眼神有些暗淡的抬头打量了一下四周,紧紧地握着拳头,最后大吼一声,拨出雪亮横刀,带着卫队又赶到了最前面去了。

李道玄返回后阵,三千人马中,五百盾牌手已经结成了一道铁壁。盾阵之中,无数的刺枪透出,让这道防线更添几分狰狞。在盾阵之后,一面李字将旗之下,李道玄手提横刀,紧锁着双眉注视着前方的血战厮杀。在他的身后,是整整的两千名弓手,一把把长弓,全都对准了阵前的空白地段。

在六七万人的战场上,三千人的督战队无疑只是一支小部队。部队如果真的溃散,就凭这点人马是挡不住的。

但是三千人马列阵后方督战,象征意义却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特别是对于前锋军中李孝恭、李孝安等将领来说,后面的三千人马,就是唐王的态度和命令。

李孝恭、李孝安等李唐族人门人将领,一个个不再言退,反而嘶吼着凶狠反扑。

有些士卒挡不住江汉军铁骑的冲击,转身逃跑,可是刚跑到李道玄的阵前,督战的弓手却是毫不犹豫的扣动了弓弦。一声声弓弦响起,一个个的士卒倒地,当阵前堆积了成百上千的尸体,鲜血将地上积雪彻底染红之后,再也没有返回后撤的唐军。

“唐王的大军马上就到,弟兄们一起上啊,杀了这些狗娘养的,取首级换赏钱!”

前进是死,后退更是死,退无可退的士卒,在将校们的煽动指挥下,开始爆发出心底最凶狠的一面,向着黑暗中如风雨一般攻来的江汉军决死反击。

唐军前锋与江汉军从杨暕的大营,一直缓缓向着汾河混战过去。

李渊跨马站于一处高坡之上,神色严肃的观看着下面平原上的这场大混战。

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到处都是金铁交加的兵器撞击声,还有那一声声的惨叫哀嚎之声。

“父王,孝恭快要坚持不住了,让我带左军上吧。”李建成在一旁焦急地道。

李渊平静地道:“建成,慈不掌兵。”

刚刚李孝恭一中伏,他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当时他距离李孝恭的前军很近,可李渊知道消息后,不但没有下令让大军立即增援上去,反而下令全军结阵,缓步后撤了二里地。

黑夜中作战,向来是兵家大忌,因为黑暗中总是充满了变数。特别是这种双方加起来超过十万人的平原野战,更是如此。李渊不敢把部队冒然增援上去,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鱼俱罗、吐万绪、杨义臣、裴仁基四个大隋名将。

后撤二里,原地结阵。

他在等待,等待看到杨暕兵马的态势。

半个时辰过去了,前锋军死伤尽半,李渊也终于看出了一点名堂。

杨暕的大部兵马,中军本阵在战场的北面上风处。

而现在李孝恭等人拼死抵挡,已经渐渐稳住了阵脚,不再仓惶后退。杨暕的骑兵,也已经冲击了大半个时辰,没了最初时的锐气与冲击力。

“是时候了。”黑暗中,李渊目光如电,朗声坚定说道。

一旁诸多将校,全都神情振奋,终于要开始了吗?

“杨暕不过五万人马,先前不过是占了伏击的便宜,才打了孝恭一个措手不及。可打到现在,虽然孝恭阵势岌岌可危,但还没有崩溃,而杨暕兵马爆发力已经不足。眼下,正是我们加入战场的最好时机。”

“诸将听令,你等随本王率四万大军直捣杨暕大本营。”

李渊双腿一夹战马,战马人立而起,李渊挥起手中长是槊,大喝一声,“诸军将士,皆奋勇上前,直取杨暕狗头,杀!”

“杀!”

四万步卒端着长矛,爆发一阵巨大吼声,向着战场北面杨暕大营直扑而去。李渊一身明光铠甲,纵马持槊,神武不减当年。当初李渊曾与突厥作战之时,连射四十七箭,箭箭毙敌,威名远镇边塞。虽然多年来一直担任文职,但出身世家阀门的李渊一身武艺丝毫不差。

此时唐军见唐王纵马持槊,一骑当先,更是爆发巨大吼声,挟着一股威势,向着杨暕本部滚滚杀去。四万唐军步卒举着长矛,提起长弓,端着弩机,身着坚固的大隋铠甲。装备完全是大隋最精锐的边军装备,甚至比起如今退到江汉的杨暕所部的装备还要强上几分。

四万唐军汹涌而至,坐镇大本营的杨义臣迅速的调动一万江汉步卒拦截。

一万江汉步卒遇到士气正盛的四万唐军,渐渐抵挡不住,缓缓且战且退,一路向着大本营退去。

见此情形,杨义臣不得不从左翼又抽调了一万兵马增援,阻挡唐军的强悍攻势。

一时之间,中间战场是李孝恭的先锋兵马,依然还在苦苦坚持。得到李渊的大部增援,立即压力大减,反而打出了一波反击。而右翼战场之上,李渊亲率四万兵马,更是如泰山压顶一般,缓缓压着江汉军向着大本营后撤。

趁着战场胶着,杨暕所部主力尽被父亲主力吸引到了右翼,李建成率领按兵不动的唐军最后一万轻骑,突然向杨暕的左翼发动了猛烈冲击。

战马奔腾,铁蹄隆隆。

一万唐骑自左翼的空隙中突然迅疾插入,迅速地向着左翼的鱼俱罗五千骑兵发动猛烈攻击。

后路被切断了!一瞬间,鱼俱罗的骑兵阵列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自身已经深深地切入了唐军的前锋队列中,唯一的后路又被对方的骑兵切断了,好象被包围了!

士兵们出现了慌乱,这个慌乱被敏锐的前锋军的李孝恭捕捉到了,他立即指挥手上还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部队,发起了一次反冲击,虽然不十分成功,却把江汉军的骑兵攻势被暂时地遏制住了。

但是江汉军骑兵的指挥将领鱼俱罗与吐万绪十分有经验,他们早已经看出这支唐军骑兵人数太少,是不可能对自己的形成包围的。虽然他们成功地切入了后路,但是他们的前线却依然十分混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更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

鱼俱罗与吐万绪二将几乎是同时下达了命令,两支原本左右攻击李孝恭前锋军的骑兵部队,不退反进。

两支江汉骑兵近万骑,向着两骑军中间的位置,发起了猛烈冲锋,全然不顾后面的唐军骑兵。李孝恭的前锋部队,早已经被江汉军攻击了近一个时辰,军心疲惫,伤亡惨重。此时再遭遇近万骑兵的集中攻击一点,立即再也抵挡不住,被江汉骑兵不断突入。最后鱼俱罗与吐万绪二人成功汇合。

汇合后的江汉骑兵,紧紧咬着李孝恭前锋军被撕开的裂缝,不断的狂冲猛击,本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前锋军,终于再也抵挡不住。

大军崩溃,鱼俱罗、吐万绪二人率着江汉骑兵如驱羊一般,奔驰驱赶着溃散的唐军先锋部队反冲右翼的李渊大军主力。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李渊冲击杨暕大本营的计划功亏一篑,反而面临着本阵被冲,前后被江汉军包围的态势。

好在李渊向来冷静,一见计划失败,并不做半点留恋,李建成与李渊双双出手,成功地将鱼俱罗二将的骑兵攻揭止了下来。

鱼俱罗与吐万绪率骑兵在唐军队列中硬生生撕开了一个裂口,从中间杀开一条血路,从容地回到了江汉军大本营的阵前。

唐军也在缓缓地后退,但在李渊和李建成、李孝恭等将领的努力下,队伍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阵型,防止江汉军的追杀。疲惫的江汉军似乎今夜已经满足于这样的战果,并没有发动新的猛攻。

头顶上,东方已经出现一片微光,清晨已经到来了。两军都开始脱离接触,兵马就象潮水般的渐渐离开了战场,遗留下满地的尸骸。

第593章 乌龟大阵

唐军没有再退回汾河北面,而是退到了东面的稷山脚下。

站在稷山的一处小山岭之上,望着下面自己灰褐色的一败如水、垂头丧气的军队,李渊不由又想到了太原。

当初在太原城,六十万大军齐聚,可最后却全都败在自己的手中。

当初杨暕有着二十多万的大军,兵马比之今日更加强壮,可是却不用自己怎么费力,就让杨暕损兵折将,最后只余十万不到的人马仓惶退出河东,一路远循江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日他以八万大军攻五万之杨暕,却反而吃了一个大亏。

李渊身后的李建成与李孝恭、李孝安、李道玄、裴寂、唐俭等文武,此时却全都紧皱着眉头。

昨夜一战,杨暕兵马的强悍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当初在太原时,大家确实没有绝对杨暕的兵马有多么的厉害,甚至想来,远走江汉的杨暕,器械铠甲方面,肯定不如得到太原大量存储的唐军来的充足。

可真正一交手,才真实的体会到了杨暕兵马的厉害。

特别是李孝恭,虽然自己所部前锋军是唐军中战力最差的部队,可是昨晚两万人马,居然没有抵抗多久,就全线崩溃,依然充分的说明了唐军对于江汉军的弱势。一想到昨天如果不是自己的前锋军先承受不住溃散,也许他们昨夜可能会战胜杨暕吧。

李渊仿佛又老了几岁,仿佛昨夜的那一战,将他的精气神都抽走了大半。

他心中隐隐有些后悔,也许自己昨天应当听世民的话,让他留下来一起先击败杨暕再一起南下才是对的。如果有了世民的两万骑兵,特别是有了世民的玄甲军,也许昨夜的这战就是自己胜利了吧。

鱼俱罗、吐万绪、杨义臣、裴仁基果然不愧是大隋名将,昨日一战,就已经让自己终身难忘。这四人都是久经战阵的大隋名将,南征北战,纵横无敌。自己的李唐,还是太缺少这样的人才了啊。

不过如果放眼天下,他相依,鱼俱罗他们并不是最强的。最起码,他深深的相信,这天下,如罗艺、屈突通、陈棱、杨善会、李密、李靖、李奔雷、王仁恭、于钦明、罗忠等这些人就都不输于他们。只可惜,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效忠于李唐,效忠于他的。

再一想到那个自今未曾一败的陈破军,李渊的心头更添几分沉重。

他李唐起兵,图的并不只是偏霸一方,而是梦想一统中原。

可是李唐要得天下,却怎么也避不过陈破军的那一关。一个杨暕,就将自己的雄心壮志打的大消,那对上陈破军,对上他那名震中原的破军营重骑兵,还有那重步兵陌刀营,御卫营,羽林卫,金吾卫,甚至还有海龙卫水师他简直都有些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李唐如果想得天下,前途充满了太多的荆棘,这条道路将无比的艰辛。

昨夜指挥作战的将校们一个个的从部队赶来,战后的安抚、统计等事情太多,忙得这些将领们一个个心力憔悴。

将校们连铠甲都没来得及更换,在初升的红日映照下,一个个征袍血染,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更加掩饰不住每个人脸上的灰败。

“伤亡如何?”李渊平静地道。

将校们纷纷汇报各自兵马的伤亡数字,伤亡最重的是李孝恭南下增援的两万兵马。昨夜他们为前锋,本为突袭,结果反被伏击。后来李渊又等了许久才来增援,造成了部队的大量伤亡。两万人马,昨夜一夜混战,今早统计后,还能上战场的不到八千,其中战死六千多,重伤残疾者同样达多五千多。

这个超高的数字,也宣布了这支两万人的部队,有半数的编制需要撤销,再进行合并整编。

红日下的小山坡上,将领们一个个随意的坐在雪地上,听着那一个个的伤亡报告面色发白。不少人都暗中觉得,也许昨天留李世民的两万兵马一起加入战场,也许战果就会改变。

特别是李孝恭,他本就与李世民特别的要好。这次招募的两万人马,也是当初与世民商议好的。可现在倒好,两万人马辛苦的招募建立起来,南下一场战斗,却已经消耗了一半。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对李渊与李建成二人心生不满。如果昨夜李渊能早点来援,他的前锋军也不至于伤亡如此惨重。特别是最后,如果不是李建成攻击鱼俱罗不力,反迫的鱼俱罗与吐万绪猛攻自己的前锋,自己又怎么可能在最后关头溃败。只是李渊身为唐王,他无法指责,只好将怒气都记在了李建成的身上。

八万兵马,昨夜混战一夜,前锋军损失一万人马,其余李建成的左军与李渊的中军,也好不到哪去。最后清点伤亡数字,唐军昨夜共损失了两万三千多兵马,虽然其中还有一万两千多的伤员。可这些伤员全是重伤及残疾者,轻伤并没有算进去。就算这些伤兵活下来,基本上也不可能继续留在军中作战了。

一战下来,伤亡达到近三成,这个数字居然上已经吓到了所有的将领。

“唐王,我们不能继续与杨暕作战了,我们的目标是关中,与杨暕在此混战,纯属无谓的消耗兵力,并无半分实际作用。眼下秦国公已经先一步南下取蒲阪城,因此,我们也应当避开杨暕,立即率兵马南下蒲阪,早入关中为上。”裴寂出言道。

“迟了。”李渊一面皱着眉头看着伤亡报告,一边尽量语气平静地道:“杨暕此次北上,目的就是要击败我们,然后好争夺河东南部,进而争夺关中。杨暕虽然无能,可杨暕的身边文武皆是大能。你们莫不真以为杨暕会是要报太原之仇,而一意北上河东?你们错了,杨暕不是傻子,更何况,就算杨暕是傻子,他身边还有着这么多大臣辅佐。”

“唐王意思是?”

李渊叹了口气,“杨暕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他如今占据江汉,属于四边四战之地。要想争夺天下,却南有东有南陈,南有蜀中杨浩,北有洛阳李密、王世充,北有关中。居于他的位置,他和我们在河东时一样,被四面包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群起攻之,分而食之。萧瑀、杨义臣等人都非泛泛之辈。我们能看到的,他们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关中四塞之地,只要据关中,就能稳据一方,徐图发展,进可攻、退可守。我们想得关中,杨暕同样想得关中。如今关中为宇文氏所据,虽有四塞之险,只怕杨暕并不为惧。反倒是我们,却成了他们要争夺关中的最大敌人。杨暕入河东,一来为夺取河东郡,控制潼关北面蒲津安全。二来,也是想趁我等危急之时,落井下石,先一步将我李唐除之而后快,以绝争夺关中之大敌。”

“杨暕昨夜刚刚赢了我们一仗,更加不会错过将我们击败的大好时机。只要击败了我们,他们就能从容的发兵攻打关中。到时候,不论杨暕是要从河南的上洛郡攻武关,还是攻潼关,又或者如我们一般从蒲阪入关中,都是十分有把握的事情。你们说,他们又岂会错过如此大好机会?”

“打不过,我们总跑的过吧?”李孝安大声的道,昨夜李渊迟迟援兵不到,让他对这个阀主也有些不满。

李渊摇了摇头,“现在,已经没有逃跑的可能了。我们大军新败,军心士气正低,此时若我们撤退,杨暕势必衔尾追击,我军非全军覆灭不可。”

“打又打不过,跑又不能跑,难道我们要就此坐以待毙?”

“打的过得打,打不过,我们现在也得打。”李渊面色沉了下来,咬牙道。

裴寂在一旁若有所思,“唐王之意,莫非是我们大军将杨暕兵马牵制在此,然后让世民可以全力夺取蒲阪城?”

李渊点点头,“如今只有这个办法了。只要世民夺下蒲阪城,那么到时我们就打开了关中的通道。只要世民那边消息一传到,我们立即南撤,虽然肯定会被衔尾追击,受不少损失,可只要蒲阪关在我们手中,我们就不惧杨暕。入得蒲阪关中,杨暕再强又能奈我何?”

诸将听到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只得苦笑,仗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让人感叹了。

“诸将可有异议?”

“末将等唯唐王马首是瞻!”

当日,李渊重新整顿了兵马,将一些伤亡惨重的团营全部撤销,再与其它营团重编。到得傍晚时,唐军剩下五万多人马,已经重新分成三军,李建成领左军一万五千人,李孝恭领右军一万五千人,李渊自领中军两万余人。

为了防止杨暕骑兵的猛烈冲击,李渊干脆下令,以粮车为营,然后再靠着粮车竖立盾阵,长枪阵,后面再布以弓手弩手,最后再将所有的骑兵掩护在一个个的车阵之中。

这种乌龟铁桶一般的阵列,果然坚固无比,当夜,杨暕主动来袭,可面对着这如同一只只刺猬一般组合在一起的车阵,徒然攻击了两个余时辰,也依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只得撤军。

到得天亮,李渊下令检点兵马损失,回报居然只伤亡了数百人。

李渊大喜,当即下令,全军以此车阵缓缓向前移动推进。天黑之后,就扎营休息,天亮之后,就继续移动。

第二天,杨暕所部面临着李渊的铁桶车阵,也感觉无力可施。

裴仁基率兵前来挑战,部下兵士及尽辱骂之能事,口舌都骂干了。可李渊根本不为所动,严令各阵不得擅自离阵出战,但有违令者,斩立决。

第三天,鱼俱罗又来挑战。鱼俱罗嗓门奇大,一声大吼,声可传十余里。而且鱼俱罗目生双瞳,更使得一手好刀法。鱼俱罗单人独骑来到李渊车阵之前,手持大刀,声若雷霆。

“李渊那个婆婆面,有种的就出来真刀真枪决一死战。藏身于乌龟阵中,算什么真英雄大男人?”

李渊站在一辆战车后面,并不为意,“鱼俱罗,本王看你也是一名将能臣,奈何明珠暗投,不识人也?你这般英雄,难道不闻英雄择主而伺?我敬你是一个英雄,只要鱼将军愿意归附我朝廷,我李渊必然向陛下保奏加封你为荆王,如何?”

鱼俱罗扭头向着地上吐出一口唾沫,怒道:“弑君逆贼,人人得而诛之,我大隋之忠臣,又岂能投你?无须再费口舌,出来与我真刀真枪厮杀一场,若你胜我,项上人头随你取去。若我胜之,你立马自缚率兵马降于吾皇陛下。如若不敢,爷爷送你一套女人衣服,你就穿着娘们衣服,躲在那乌龟阵中,看你能不能躲上一辈子。”说着用大刀挑出一件花花绿绿的女人衣裙,在阵前往来奔走。

李渊笑而让人取来那件女人衣物,当众披之于身,大笑道:“鱼俱罗,技止于此乎?”

唐军大笑,鱼俱罗愣了一愣,却没有想到,李渊居然情愿当众披女人衣服于身,也不愿意离开那个坚固的车阵出战,不由的无可奈何,拍马而回。

面对这乌龟壳一样坚固的车阵,还有那刺猬一般的枪阵,这两样一组合,立即让鱼俱罗、吐万绪、裴仁基、杨义臣这四大将也无可奈何。

最后只好每日出动兵马,不断弓射剑砍,轮流进攻,总之就是不让李渊有喘息之机。

另一边,杨义臣却已经调集军中匠人,不断的自周边砍伐树木,制作一架架的投石车。李渊的车阵虽然厉害,可挡弓箭刀枪,可是却绝对无法阻挡数十斤重一块的巨石抛射。只要待到投石车达到一定数量,来个万石齐发,任他李渊车阵铜墙铁臂,也绝对无法抵挡。

第594章 决死攻城

雪后初晴,红日照耀白雪,更显娇艳。

黄河边的蒲坂城上,裴字将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将旗之下,裴行俨与兄长裴行俭二人扶立城楼之上,双眉紧锁,远远地打量着远远还未化尽的茫茫积雪上,那一线黑色。

有万人敌称号的裴行俨手按横刀,目光中升腾起一道道战意,转身就要下城。

裴行俭皱着眉头转头看着裴仁俨,“二弟要去哪?”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当然是要去会会这个李世民。我从来不觉得这小子有什么本事,不过是靠着出卖与背叛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脑后长反骨的无耻之徒,今天小爷我就去收了他。”裴行俨话语中满是对李世民的轻视。在他看来,自己怎么也是与陈破军一个档次的,那李世民当初不过是李世民手下的一个小兵。靠着陈破军的裙带关系才爬上来,后来更是靠着出卖陈破军才当上了郡公,当上了大将军。

而现在,这脑后长反骨的李世民居然弑君谋逆,当初在太原,自己可是吃了他一个大亏。以前的帐还没有找他算,这次他却自己找上门来了。那么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能死在自己的槊下,也算是他的荣幸。

“鲁莽!”

裴行俭瞪了弟弟一眼,“你忘记陛下北上之时交待过的旨意了?我才是蒲坂城留守,你只是协助我守城的副将,军中一切事务你皆须听从于我。”

裴行俨虽然号称万人敌,可是面对这个修文的大哥,却比面对父亲时还要怕上几分。按着横刀,站在那里,终究还是没敢下楼,返身回到大哥身边,有些气急的道:“可这李世民反骨贼都带兵打到家门口了,我们总不能不闻不问,任他将城夺了去吧?”

“谋定而后动。”裴行俭淡然道:“陛下与父帅率大军北上,此刻本应当正与李家在汾河边对峙。先前李家一直避而不战,月余不出战。可现在,李世民却率兵马突然出现在这里,然后你不觉得奇怪吗?”

“有什么好奇怪的,肯定是李渊那个老狐狸拖住了陛下与父帅他们。李世民这个反骨贼却率一路轻骑南下,无非是想夺我们蒲坂,想断我们后路,截我们粮路罢了。”

裴行俭闻言也觉得应当就是如此,他们从江汉一路北上,连连夺取数郡之地,从江汉到河南,最到河东,可谓是转战千里。而大军过了黄河北上河东之后,蒲坂已经是他们在黄河北岸的第一个重要城池。蒲坂一失,深入河东的江汉军就有可能被关在河东,失去与河南的联系,甚至无法得到后方运送来的粮草。而更重要的一点,蒲坂城,也是陛下与父帅他们早先预定好击败李渊后,攻夺关中的三条通道之一。

蒲坂如此重要,陛下知道,李唐自然也知道。

沉吟片刻后,裴行俭道:“我已经派出信使赶去龙门,在未得到陛下那边的情况之前,我们必须闭关坚守。”

“什么,你要我学那乌龟,龟缩不出?这我可做不到,李世民那反骨贼据斥候来报,不过区区两万人马,我何惧之有?”裴行俨一听不许出战,差点跳起脚来。

“李世民有两万,我们只有五千,兵马相差悬殊,而且如今情况不明,更不能贸然出战。我们的任务是守住蒲坂,只要他不来攻城,任他来去。他若来攻,我等自当反击。但只可据城反击,不许出城,你明白否?”

“是军令否?”

“不错。”

裴行俨无奈点了点头,虽然心里还有些不甘,可军令难违,也只得听令。现在,他只盼李世民马上来攻城才好。

李世民两万兵马疾驰至城下,看着关门紧闭,严整以待,也不由的皱了皱眉。

挥着马鞭,李世民指着蒲坂城道:“三日,本将最多只给你们三日时间。不管用什么方法,三日内,我要拿下蒲坂城。”

柴绍仔细地打量了一会蒲坂城,“蒲坂背靠黄河,其南北两面也皆夹于两道峭壁之间,只余东面一面关城。城高近五丈,城门包铁,城前还有一道宽达三丈,深达丈余的护城河。此城之坚固,只怕可与太原相比,更兼看城头那守将旗,不问可知,留守此关的必然是裴氏双雄,裴行俭与裴行俨兄弟二人。裴行俭长在谋略,裴行俨则有万人敌之勇,一文一武,兄弟二人驻守此附关,确是劲敌。”

李世民望此雄关,也是满脸凝重。

“如果不得已,就算多付些损伤,我们也必须早日拿下此关。如若等到杨暕派兵来援,只怕到时就会更加困难。大军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耽误的越久,我们入关中的困难也就将越多。时不我待,必要之时,壮士可断腕!”

柴绍震惊的道:“二郎,你疯了,这两万人马,已经是我们全部的兵力。没有了这两万兵,到时你拿什么和大郎争?这可是你的立身之本,不容有失啊。”

李世民满脸的肃然,“你不用多劝,我早已经想明白了。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如今早已经到了我李唐的生死存亡之时,此时我父子兄弟再不齐心,又何谈将来大业可成?只要先过了此关,才有以后。为了入得关中,哪怕把这两万兄弟都赔进去了又如何?只要有你与其它兄弟在,早晚我们还能再拉起两万,五万,十万人的队伍来。”

柴绍认真地打量着李世民,见他确实目光坚定,也不再劝他。

“秦国公有令,第一个攻上城者,赏黄金千两,官升三级,田地千亩。得二裴首级者,同此赏赐。破蒲坂城后,城中钱财,尽归军中将士。”

重赏之下,向来不缺冒险之人。

兵马至城下,李世民并没有下令扎营休整,而是立即下达了埋锅造饭,饭后即将展开攻城命令,并且发布重赏。且攻城之前,所有的将士都被赏赐半斤好酒助胆。另又派出一部份兵马,至附近砍伐树木,就地制造各种攻城器械。

酒足饭饱,第一批简陋的攻城梯也已经制作出不少。

那些喝过烈酒壮胆的敢死队们,一个个口袋里揣着刚刚分到的金银,吼叫着,提着盾牌,扛着沙袋就已经向着护城河冲了过去。奋力的将一袋袋的沙土填入河中。

城头上,令旗招展,战鼓雷雷,震人心雷。

城上箭如飞蝗,密集如雨。

唐军骑兵提着骑兵的小圆盾根本挡不住全身,就算匆匆赶制出来的木质大盾,也无法完全防住那漫天的箭雨。咻咻咻的箭破空声不断呼啸而至,不时有唐军中箭倒地。

唐军也不甘示弱,城下已经聚起了无数的盾阵,在盾牌的后面,无数的弓手正对着城头,你来我往。

后面的唐军工匠已经制作出了完全能架过护城河的长长木梯,数以百计的士卒以盾遮挡着上半身,如蚂蚁一般的抬着长长的梯子前进。

“投石车,砸那些架河的长梯。”裴行俭站在城楼之上,看到数十架长长的梯子运上前来,立即知道唐军想直接在护城河上架桥,立即下令道。

一阵阵的机栝声响起,数以百计的投石车砸向那如长长的蜈蚣一般的长梯。巨大的石块,每一次砸中,都能直接将那长梯从中砸断,而落在唐军身上,能瞬间将人砸成肉酱。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唐军与江汉军你攻我守,智计百出,一时战场之上,箭石横飞,战鼓如雷。

蒲坂城只有一面可攻的特殊地形,即让守军能集中优势兵力防守,不须顾及他处,也让攻城的唐军有了坚决之心,一意猛攻东城。

一队换下,另一队立即再换上,唐军展开了无间断连续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