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89章 大风起兮
公元616年,大隋共和元年正月初八。
陈克复与朝中文武议定,亲率大军南下,自井陉入太原。决定乘李唐主力正南下与杨暕等人对峙之时,率先拿下太原,继续谋夺河东,以取得河北右翼河东,继而统一北方,夺得天下。
天蒙蒙亮,北京城承天门前,朝廷在京文武百官相送。
隋字大旗,陈字大元帅大纛,各路总管字旗,先锋将校字旗,队字旗,一面面的旗帜如海洋波浪般翻滚。
随同陈克复南下的御林禁卫,羽林卫军、金吾卫军、破军讲武堂的精英学员,辽东铁骑,一队又一队的将士队列整齐,铠甲锃亮。
将士们手中如林的长矛在握,严整肃杀。
黄色盔缨下的骑士是御林铁卫、铜卫、银卫、金卫,这是整个辽东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数量稀少,但战力强悍。不但勇武,私下里更有着另外一个名字,禁卫军官团营。每一个加入御卫的将士,役满之后,都会升一到两级下调部队任实职军官。加入御卫,让头顶的盔缨变成黄色,这是每一个普通将士们的心声。
在中心黄缨阵列的两侧,分别是红缨、黑缨、白缨。
红色盔缨之下,那肃杀整齐的方阵将士,尽皆是金吾卫与羽林卫这两支内军禁卫兵马。一般情况之下,他们是不会离开京城,更不会外出做战。但如果陈克复亲征领军,红缨禁卫军则责无旁贷的立即将抽调大部兵马随军护卫南下。
黑色盔缨的部队,则是普通的卫府兵马,也就是辽东军数量最庞大的外军。这些兵马南征北战,精悍强健,他们身上统一身着如盔缨一般颜色的黑色明光战甲,一水的黑色,上万人的黑甲将士聚集一处,如同一片浓密的化不开的乌云。
黄缨、红缨、黑缨,除了这三色,还有一个数量相对较少的白缨兵马,也将在这次随军西征。他们就是如今京城中破军讲武堂那些还未毕业的学员们,每一次上规模的战事,参谋本部都会从讲武堂抽调一批精英学员作为实习军官,调入战场部队。
金黄色的陈字大纛之下,陈克复肃立马上,黄缨盔下,久经战阵的陈克复没有半点出征前的紧张。他扫过身后的将士,目光如电。
一百零八支金色长角呜呜的鸣起,声音悠扬。
“咚咚咚!”
一面又一面的巨大牛皮战鼓也依次擂响,渐强至振人心奋。
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陈克复微微的笑着。
三公之一的司徒毛喜领头,九相中在京的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鲁广利、魏征、陈节、李奔雷八人一起走上前来。
毛喜接过陈节倒的酒,敬到陈克复的面前,“殿下,辽东军起兵数年,天下纷争依然,扫平天下,在此一举!”
陈克复接过壮行酒,一饮而尽,“诸位但请放心,诸位只管坐镇朝中,代孤监国。此去用不了太久,朝廷就将收复河北、河东,然后平定北方,统一中原!”
毛喜等人点了点头,“臣等在北京静候殿下捷报!”
三万出征将士饮尽碗中酒,豪气顿发。
“必胜!必胜!必胜!”
数万将士的吼声,声苦雷霆震天。如林的长矛齐齐举起,锋芒闪耀。
陈克复拨出腰间天子赐剑倚天长剑,大吼一声,战马人立而起,长剑西指,“出征!”
承天门上,萧后与南阳长公主陪着出云长公主杨吉儿静立承天门楼上,远远的眺望着远方。
另一侧,长孙无垢也在一队御卫的护卫下,披着大氅,望着大军裹起烟尘,渐渐远去。“陈郎,希望你能早日得胜归来,亲自看着儿子的出生。”
陈克复三万兵马沿运河南下,一路上,不断的聚拢各地兵马,直往恒山郡而去。
河东茫茫的大地,依然是被大雪覆盖。每日派去观察汾河的士卒,正大声的向李世民报告着汾河的结冰状况。
“汾河之上的结冰,两日前就已经可供大军通行,这两日来,气温又陡然降低,汾河上的冰层,已经彻底坚固,大军越冰过河没有半分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点了点头。披上披风,立即向着父亲的中军大帐赶去。
中军大帐之中,李渊正与裴寂、唐俭、李建成等部下看着帐中央地上铺着的大幅兽皮地图。不断的有文职书记官与武职将领进军大帐,禀报各种军情事务。
李渊满脸兴奋之色,早已经不见月余来的忧虑之色。他着袜立在兽皮地图之上,拿着指挥杖在上面不断点画。
“最近好消息不断,二郎率右军刚刚在稷山突袭了王世充的淮南军,一举夺回了稷山。孝恭又袭其不备,率两万兵马自霍邑沿汾河南下,打了王玄应一个措手不及,顺利的夺回了太平关。俄尔,二郎与孝恭南北夹击,两部联兵四万攻打正平城,一举收复正平。再次将我军与后方太原的通道打通,并且孝恭还带来了十万石粮草,有这些粮草,能保我们两个月内粮草无忧。”
看到儿子世民进来,李渊高兴的拉着他的手道:“这次二郎与孝恭都要记大功一件,这一仗打的漂亮。不但打通了后方的通道,而且还一举解决了我们的缺粮危机,更加击败了野心家王行满。现在那该死的王世充偷鸡不得蚀把米,已经退到了绛县,虽然还在河东,但暂时对我们构不成致命威胁。”
李世民谦虚了一下道:“这次我与孝恭联击王世充军,战事轻松地让我们都有些惊讶。战后据审问俘虏得知,王世充在打下太平关后,就匆匆回了洛阳,据闻陈破军最近频频调动其在山东的兵马。而且听说这次连水师也调入了黄河,而且驻守山东的李靖也已经回师黄河,兵马距离洛阳很近。而且就在数日前,陈破军调一万兵马突袭了汲郡,袭夺了黎阳仓,将仓中近百万石粮草尽数夺走。陈破军最近的数个举动,都是直接迫近中原洛阳,已经引得洛阳的李密与王世充都大为提防。”
裴寂嘿嘿笑了数声,“这么说来,我们还得感谢陈破军了,要不是他兵迫中原,王世充这个老狐狸又岂会轻易丢下河东而跑回洛阳。如果有王世充坐镇绛郡,只怕我们一时还真不能打通汾河一线通道,粮草危机也一时无法解。”
“父王,今日已到父王所定下的七日之期,汾河之水面也尽以结冰,冰面厚度完全足够大军安然渡过汾河与杨暕作战。父亲,不知道我们是否立即过河与杨暕决战?”
李建成闻言也是立即支持李世民,“父王,二弟言之有理。如今王世充回到洛阳,其部所截断攻战我军之后路也皆以打通。现在后顾无忧,汾河也成坦途,我等是否趁此机会,一举杀过汾河,击败杨暕?”
李渊凝视地图,许久后终于似下定了决心。
“嗯,我们的时机确实到了。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刘文静那边有消息传回来了。”
众人闻言都是齐齐动容,刘文静出使草原已经许久,就算距离遥远,可是也应当早就有了消息回来。不过众人看李渊的样子,也都明白,肯定是好的消息传了回来。
“是什么好消息?”
李渊哈哈一笑,“确实是好消息,刘文静派人从玉门发回飞鸽传信,说他在西突厥的汗庭牙帐见到了陈破军的使者。另外他还见到了河西薛举、李轨、陇上张长逊、河东刘武周等五人的使者。不过还好,射匮大可汗好像对陈破军有些忌惮,所以并不打算与他们联盟。在刘文静的努力下,射匮大可汗已经与刘文静签定了盟约。射匮大可汗将全力支持我们李唐,他已经决定,马上发骑兵三千自陇上进入关中支持我军。到时我们两路合击,定能一举拿下关中。”
裴寂也面露笑容,“三千轻骑,确实不少了,这是一个大助力。”
李渊抚须长笑,“三千突厥骑兵我还不放在眼中,真正让本王高兴的是,有了这三千突厥骑兵,也就等于向天下各方群雄宣告,我们李唐得到了强大西突厥的支持。借到突厥之势,能帮我们不少忙。”
“父王,我们是否立即进攻杨暕?”
李渊提着指挥棒,在地图上的汾河上一指,“传本王将令,大军提前造饭,今夜三更之时,率两万本部为前锋,突过汾水直扑杨暕大营。本王率中军,建成率左军,随后赶到。世民率其本部右军两万兵马则绕过杨暕大营,直趋南下,先一步抢占蒲阪城。此战,一战而平!”
“一战而平!”帐中文武高声喝道。
诸将散去准备,李渊单独留下李世民。
李渊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他,“这是为父给靳孝谟的书信,你率部拿下蒲阪城后,立即将此信送给靳孝谟,到时他就会献蒲津、中潬、西关城等三关归附。你一路切莫耽误,今夜迅速南下,先一步渡过黄河,将此黄河对面关中三关立即占据为紧要,为父与你大哥等不论是否击败杨暕,都不会恋战,陏后就会赶来关中相会。”
李世民捧着那书信,仿佛有千斤重,重重一点头,“父亲请放心,儿臣在关中恭候父亲得胜汇合。”
第590章 宇文成都
蒲津关,战国时魏设蒲津关,至汉武帝时改称临晋关。
开皇中,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于长安。为了运输方便,朝廷于蒲津起河桥,以通河中,置中潬城,以守固河桥。
这座连通河东与关中的黄河浮桥,因为居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有朝廷连建三座关城,以卫河桥。在关中那面岸边,建蒲津关,也称西关城。
而在河东这边东岸,则建立了蒲阪城以护卫。如此连建两座关城,朝廷还不放心。又于黄河中间的一座沙岛之上,建立起了一座河中沙洲之城,即中潬城。
这座连通关中与河东、河北的浮桥通道,历来都十分重要。在唐中期时,李唐以长安为京,以洛阳为陪都,以太原为北都,而以蒲阪为中都,由可可见这里的战略位置。
除了连接的作用外,蒲津关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关中大门潼关的侧门。
要入关中,并不是非潼关才可得入。潼关北面的蒲津关,就是潼关的一道侧门。潼关险要,向来守御坚固,一般难以施其智勇。但是如果北取蒲阪,渡河而西,则入关中腹心,潼关之守,必内顾而走。支节既解,长安可坐取。
李渊当初肯放弃河东,而率主力全力南下争夺关中,最主要就是因为他有信心避开天险潼关,从潼关的侧门蒲津关直入关中。而他取蒲津的信心,一切都来源于蒲津关与中潬的关中守将靳孝谟乃是他的好友,并且靳孝谟也早就与他暗中约定,等到他时,立即献归附于他。
站在中潬关城之上,立时仿佛置身于奔腾的黄河之中,居高眺望,周边茫茫皆是黄河之水,中潬城独特无比的景象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之感。
不过如果在此小住三五月,那么这般独特的风景确实让人留恋欢喜。但如果在此一两年,那就会觉得单调,如果是三五年,那就是厌恶了。
而蒲津关与中潬城的守将靳孝谟已经在这里镇守了差不多十年,自大业三年他调任此处之后,一晃就是十年过去。十年了,整整十年了,仿佛朝廷早已经把他遗忘在了这里。
每日里面对的都是轰隆隆的黄河水声,入目所见的都是黄黄的河水,这般枯燥的景象都让他快要崩溃了。
幸好,这般难捱的日子终于就要结束了。
心情愉快的他叫来了自己的美妾,一起重又登上高高的中潬城上欣赏起滚滚黄河水来。
“将军,您不是最讨厌这黄河吗?怎么今日却这般有兴致来观黄河景啊?”漂亮的侍妾苏小小笑着问道。
靳孝谟此时心情大好,一杯接一杯的饮下美妾递来的佳酿,未饮几杯,却是已经微醉。
一边搂着怀中的美妾,靳孝谟一边高兴地道:“在这呆了十年了,早无比厌恶这个地方了。不过马上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也许这辈子也不用再回来了,今天却是最后再好好观赏一番吧。”
“将军,您要离开这里了?难道是要调回长安高升?那可是恭喜将军,高升了,可别把奴家丢在这里啊。”
靳孝谟搂着这白腻的爱妾,笑着道:“丢下谁,老爷我也舍不得丢下爱妾啊。”
苏小小发挥出百般功力,一味的灌着靳孝谟美酒,不一会,靳孝谟却是已经醉的不成人形,趴在她的怀中呼呼睡着了。苏小小有些气恼地瞪了一眼靳孝谟,暗叹这死老东西嘴可真严实,套了大半天,愣是什么也没有套出来。
扶着靳孝谟入了卧房,苏小小又不死心的四下翻找起来。没有一会,还真在床底的一个小盒中,找到了数封书信。匆匆打开一览,苏小小立即惊喜的发现了信尾的落款是兄淑德的字样。联系信中的内容,她已经猜出了这个淑德就是李淑德李渊。
拿着这些信,苏小小眼中闪过一道异常的惊喜,嘴中轻喃道:“只要把这个情报发回去,那我就能立即回到辽东安享下半生,再也不能如此冒险陪笑作戏了。”
看着还在睡梦中的靳谟孝,苏小小换了身衣服,将那几封信全塞入怀中,披上一件大斗篷,悄然离去。
蒲津关南面不远的潼关之中,宇文化及早在知道李渊南下时,就立即率五万兵马驻于潼关。上次在太原吃的那次大亏,让宇文化及对于李渊深有忌惮。故此,明知李渊此次南下,必然是奔着关中而来,他也只是陈兵潼关,而不敢出兵河东。幸好半路杀出来一个杨暕,把李渊挡在了龙门。
后来听说王世充也派兵入河东了,宇文化及更是高兴不已。顿觉高枕无忧,再不将李渊父子放在心上。留下了养子宇文成都驻守潼关,自己则带着两个儿子返回长安,逍遥享乐去了。
深夜,宇文成都正在将军府中推演着河东的局势,突然外面一阵惊呼声响起,“有刺客!”
接着东面响起一阵兵器交加的打斗之声,引得府中护卫纷纷赶去。
“咻!”
突然自远处的将军府西面屋顶之上,突然一道流光直奔宇文成都而来。宇文成都冷哼一声,迅速拨出腰间长刀如电般划过,却准确的将那道流光一刀劈飞。
流光顿时方向一转,嘟的一声钉入了一旁的廊柱之上,犹自震动不已。
一名护卫飞速上前拨下,“少将军,弩上有封信!”
宇文成都接过信展开,却惊讶的发现上面只有五个字,“回书房查看!”
“装神弄鬼!”宇文成都冷笑数声,返身回到书房之中,却见书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锦盒。
“过去打开!”
一名侍卫应声上前,轻轻打开,却见里面躺着数封书信。
宇文成都接过一封封的仔细阅过,怒目圆睁,大喝道:“靳孝谟老匹夫,安敢背主通敌乎!来人,立即点齐轻骑一万,马上准备出发。”
一名校尉犹豫道:“殿下,许王交待,让少将军镇守潼关,不可轻离。”
宇文成都将几封信扔到他脚下,“靳孝谟老匹夫居然背着我等与李渊那弑君者私通,这人证物证俱在,本将岂能饶他。你马上给多父王写急报,待本将立即前去蒲津关取了那匹夫狗头。”
那校尉一看书信,也是大吃一惊。蒲津关乃是潼关的侧门,一旦靳孝谟真的献关归附李渊,那么李渊的大军就能绕过潼关天险,自蒲津关直趋关内。
“弑君者李渊果然无耻狡诈,如果不是有人送来此信,只怕蒲津关天险就要轻易落入李渊之手。少将军,靳孝谟驻守蒲津、中潬二关已有十年之久,只怕二关士卒皆其心腹。少将军只带一万人马过去,只怕不够,不如带两万人马前去。潼关有三万人马防守,暂时不会有事。我再马上写急报给许王,让其再派兵增援,可保万全。”
宇文成都摇了摇手,“杀靳孝谟那老匹夫,本将一人足矣。带一万人前去,不过是怕李家逆贼来势太快,以防万一罢了。”
“那将军更应当多带些人马,万一李家真的前来,多点人马,就多一分保障。李渊父子一个狡诈如狐,一个凶狠如狼,少将军切不可轻敌。”
“人皆道李世民用兵凶狠,我倒是想去会他一会。他要是不来则好,真要来了,我就要他有来无回。我倒要让他知道,究竟是他这个陈破军亲传弟子厉害,还是我这个获先帝御赐的横勇无敌天宝大将厉害。”说这话时,宇文成都的目光中尽是浓浓战意。
一名亲卫已经将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鎲取了过来,宇文成都执镗在手,翻身上马,大喝一声,“走!”
宇文成都率一万轻骑连夜奔向潼关北面的蒲津关,数个时辰之后已经赶到关外不远。他令大军隐伏于城外十里之外,自己只带三百亲卫驰往蒲津关。
到得关城之下,将旗号身份一亮,关上守将没敢为难阻碍,立即连忙下令开关放其进入。一入关中,宇文成都立即召集关中队正、校尉及以上将领,众人皆到,唯独靳孝谟还醉卧于河中的中潬关内。
宇文成都以靳孝谟私通李渊之信示于众人,令部下将靳孝谟之心腹校尉等部下尽皆就地处斩。并立即派人去传令城外兵马入城,又令分出一百护卫赶往中潬城捉捕靳孝谟。
勒孝谟还在醉梦中,被宇文成都侍卫押回蒲津关,蒲津关将军府中,一桶冷水将靳孝谟浇醒。当他看到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宇文成都时,立即大感不好,当再看到扔在自己面前的与李渊私信时,当即面如死灰,万念俱灰。
“报,少将军,一万轻骑已经入城,蒲津关、中潬二关皆已经为我部所控制。”
宇文成都冷冷地扫视了一眼厅中诸校尉军官,“好,把靳孝谟这个老匹夫先拖下去枭首,传首各营示从,再快马送去长安。另外,立即清查蒲津、中潬二关,凡靳孝谟之心腹部将,尽皆处死,举报者可免死!”
“遵令!”
第591章 汾河夜战
清冷的夜中,李渊静静地看着儿子李世民翻身上马。
李世民看了眼身后的茫茫的雪地,那里已经有两万轻骑集结待命,这支兵马包括了军中尽半数以上的骑兵,也包括了河东中最强悍的玄甲军。
带着一丝犹豫,李世民再一次对父亲道:“父王,虽然多了孝恭的两万兵马相助,但杨暕手下去有杨义臣、裴仁基、鱼俱罗、吐万绪四名将统兵,且其所部也有足足五万兵马。不如让孩儿与父亲一起先击败杨暕所部兵马,然后再一起南下如何?”
李渊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二郎,兵贵神速,且时机往往瞬息万变。虽然靳孝谟早说好举城归附,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已经在这里拖的时间太久了,为父担心事情再拖下去,会有什么变数。加上孝恭的兵马,我有八万雄兵在手,何惧杨暕小儿?更何况,此战不为歼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西入关中,杨暕不过是挡在路上的一块石头,我们没必要和他死磕。只要你先一步南下把蒲阪与蒲津取到手,我们入关中才算成功了一半。”
李世民还欲说些什么,李渊却是已经挥了挥手,“勿需多言,就算打不过杨暕部下四大将军,凭着八万河东儿郎,我也能保证从容南下蒲阪的。关键还在于你,只有你早日夺蒲阪、蒲津在手,我们就可无惧杨暕也。到时据关而守,杨暕又能奈我何,还不是得眼睁睁看着我们西入关中。”
看着父亲坚决的样子,李世民不再多说什么,点点头,一夹马腹,立即一马当先,向东奔去。他们将绕到汾河的上游五十里,避开杨暕兵马渡河,再一直南下,直扑蒲津关。
看着夜色中,儿子李世民率两万轻骑东去。李渊静立雪中良久,心中充满了期望。
“唐王,三更天到了。”亲卫队正何进悄声提醒道。
李渊收起那份心中隐隐的不安,转头跃上战马,高声道:“传令下去,开始进攻!”
李孝恭的本部两万兵马率先越过汾河,人衔枚,马裹蹄,大军也不点火把,悄悄的直奔杨暕大营而去。
两万兵马,飞速前行,越过汾河之上,前行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赶到了杨暕的大营。看着漆黑的营栅之中的各个角落之中暗淡的点点火把照耀,还不时能听到营中传来的更鼓声。
李孝恭心下大喜,没有想到杨暕居然没有多少防范,当下长槊一指。大军发一声喊,直扑营栅。前阵的士卒冲至阵前,只见营中射出阵阵乱箭,不少唐军不及防之下,纷纷中箭倒地。
李孝恭大喝一声,“放火箭!”
一队队的弓手被调至阵前,一把把长弓搭上浸过油的火箭,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火箭如同漫天的烟火,向着杨暕大营呼啸而去,瞬间就将一大片的营帐点燃。
可让人惊奇的是,大片的营帐着火,居然没有发现半个士卒呼喊惨叫。
“这是空营,就地结阵防守!”李孝恭大吼一声,面色之中已经带有一丝紧张。
刚刚的突袭,已经有不少的将士出击,李孝恭的阵列也已经拉开。要想马上回防,却是一时难就。
突然听到黑夜之中,无数的弓弦声响,咻咻的声音此起彼伏。
“举盾!”经验丰富的唐军军官们纷纷大喝。
声音刚停,就已经有无数的箭支自暗夜中射至,那一枚枚呼啸而至的箭支,迅疾的落入军阵之中,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士卒的生命,溅起了一朵朵的血花。
“撤!”突袭不成功,反被伏击,李孝恭不得不传令缓缓后退,与后面的唐王及建成的大部汇合,结阵对敌。
不过杨暕的军中统兵四帅,全是大隋久已成名的名将老帅。抓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又岂会轻易放过。远处一阵阵的呼喝响起,下一刻,大地震动,铁蹄隆隆,杨暕的骑兵部队已经冲过来了。
老将鱼俱罗亲率五千骑兵自李孝恭兵马的后阵袭来,吐万绪率五千骑兵则自侧面冲击而至。滚滚的洪流不断传来,那隆隆的铁蹄之声,仿佛敲击在每一个唐军的心脏之上,让人惊惧异常。
黑夜之中,只闻蹄声,却看不见骑兵,更增加了几分惊恐。
仓惶间,李孝恭一边令兵马缓缓后撤,一边各派出五千步卒结大盾长枪阵列防。但是这种黑夜之中的调动,实在是没有多少效率。没等阵列集结好,鱼俱罗与吐万绪两位名将各率领的五千骑兵已经滚滚而至。
刚一接触,就已经被骑兵踏破了阵形,再也无法聚拢成阵抵挡杨暕骑兵。
李孝恭无奈的下令,停止后撤,全军就地收缩,进行防御作战,原地等待李渊与李建成的大部队到来。
江汉荆州骑兵气势正盛,面对渐渐收缩的李孝恭部队,根本毫无惧意。高速奔驰的战马带着骑士不断的游走在阵列边缘,将一个个阵列边缘的唐军士卒刺穿、砍倒。
黑夜之中,只听见刀剑的撞击之声和铠甲的摩擦声,杀气逼人,那铺天盖地的马蹄声,更似要把李孝恭的整路大军踩扁似的。
紧接着又是一阵阵密集的步卒脚步声传来,然后就是熟悉的弓弦声。
“举盾!”经验丰富的军官不断的大声提醒,可是此时被骑兵挤压成密集阵列的唐军,再怎么举盾防御,可是面对着更密集的箭雨,每一息,仍然有无数的士卒中箭倒地。
被箭雨一波波洗过的阵列,渐渐稀疏,防御漏洞也越来越多。
鱼俱罗与吐万绪都发现了这个机会,他们呼啸而至,以密集的骑兵猛攻那些出现缺口的防御阵列。在他们悍不畏死的猛冲之下,骑兵势如破竹的攻入了唐军前军阵列之中。
破掉了最坚固的外壳,江汉军就如同一支巨大的楔子,不断的将这个裂缝扩大。
攻入阵中的骑兵,不断地向着左右两侧深入。
失去了坚硬外壳掩护的唐军,面对着强悍的高速骑兵,挡无可挡。
两万前锋唐军,就如处在大海上的一叶孤帆,被江汉军的骑兵铁蹄冲击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随时处于崩溃解体的边缘。
李孝恭的这两万兵马是李渊南下之后,新招募的地方守备部队,不但与李世民玄甲军无法相比。就是与李渊的大部队河东军同样无法相提,就连留守太原的几万兵马,都还要差上了一些。
这样一支只能算是河东军第四等战力的部队,在黑夜之中打混战,对上的又是鱼俱罗等名将指挥的大隋精锐府军,立时沦为了猛兽们冲击下的绵羊。
李孝恭处于中军阵中,手心已经被自己的指甲刺破。一个个的坏消息不断的传来,“将军,前阵两个营已经溃散!”
“将军,左翼两个营被骑兵冲散!”
“将军,李神法将军已经阵亡!”
“将军,后军李孝安将军请求后撤!”
李孝恭咬牙道:“李孝安之后军绝不可撤退,哪怕战死至最后一人,也得给我顶住。”
说出这话的时候,李孝恭的心在滴血,李孝安是他的亲弟弟。这个时候如果让孝安后撤,还能保全。但如果继续顶下去,却是安危难测。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了,孝安的后军,是他这两万人中少有的战力尚佳的精锐。
如果连他们也开始后撤,那么整个前锋军两万兵马,将再无法坚守待援。后军一撤,阵形立破,到时很有可能会引起全军溃散。
更加让李孝恭心中担忧的还不光光是前锋军溃散,而是溃散后,被杨暕的部队驱赶着往正赶来的李渊大部冲去。到时他们前锋溃军反冲自家大军,一个不好,连带着整个李渊中军也将混乱。到时杨暕所部再猛烈冲击,就是一个全军皆溃的下场。这样的后果,他无法承担。
他相信,前锋军失败的消息应当已经传回到了唐王那里。唐王援军迟迟未至,很有可能就是在收拢兵马,列阵缓缓前进。
李孝安接到大哥的命令,长叹一声下令原地坚守。
只是这个时候,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虽然他尽力的大声调动着兵马,试图结阵自固,坚守待援。可是此时的唐军阵形,在江汉军的骑兵冲击下,就仿佛是一个筛子,到处都是漏洞。
强悍的骑兵们,只要聚拢一冲,阵列就会立即破开一个大洞。不断的用人拿去填,可刚填上了一处,又有数处破开。就如同一个溃决前的堤坝,任凭怎么努力的堵塞。可是总会有更多的缺口涌现,李孝安的后阵之中,伏尸累累,不断的有士卒倒下。
渐渐的,已经有不少的士卒,不顾军令,开始四下奔逃。
前锋军岌岌可危,随时面临崩溃。
不少将校一边拔刀抵抗江汉军的冲击,一边高声怒号,“唐王的大军在哪里,为何还不救援?”
第592章 满地尸骸
一骑飞骑迅驰而至。
李孝恭看到好骑士的时候,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激动的大喊道:“唐王大军到了。”
满身浴血的李孝恭迎了上去,抓着从弟李道玄的手,“唐王来的太及时了,再迟一会,只怕弟兄们已经坚持不住了。”
年轻的李道玄打断了堂兄的话,快速的道:“你还能再坚持多久?”
李孝恭不解地看着堂弟,“唐王的大部兵马再不上来,弟兄们只怕是坚持不住了。”
“坚持不住也得坚持,唐王有令,你的前锋军必须再坚持半个时辰。”
“那唐王的援军呢?”
“我只带来了三千督战刀斧山,但有后退一步者,就地斩杀!”李道玄语气冰冷的道。
李孝恭面如铁色,震惊地站在那里,“唐王他……”
“唐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