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多的士卒怒扑上来,却被一阵箭雨扑头袭来,浑身被射得刺猬似的,惨叫倒地。
联军士兵们一排又一排地倒地,可后面的世族军官们却强逼着更多的士卒一个又一个上去,却一个又一个地给打退,在辽东军的阵前,空中散发着刺鼻的血腥,红雾迷漫,那阵前的积雪早已经被这些士卒们滚热的鲜血所融化。
他们的血,在没有半点价值地流淌。
辽东军的方阵简直是一个攻守兼备的高效率杀人机器。尽管河北士卒前仆后继,但是武器和实力上的差距却是相当无情的,比起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的辽东军正规军,民军实在是差得太远。连最前面的盾阵都没攻破,联军就已经伤亡了最前沿的数千人。在辽东军阵前,他们遗尸累累,伤亡惨重。联军的汹涌的攻击浪潮就象海浪扑到了礁石上,统统给打个粉碎。
联军中的不少世族军官们也发现了这惨烈的情况,不少人心有隐侧的请求暂时撤兵,以寻找更好的战机。
不过此时的卢彻的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辽东军身后的卢家堡身上,他担心再拖下去,他们卢家的根基就要被朝廷攻破,一锅端掉。面对这些世族将领的求情,他没有半点犹豫,通通拒绝掉了。
“战场之上,非生即死,两军拼命,如若此时一退,那么军心士气再也不可挽回,到时如果朝廷追击,我等皆将死无葬身之地。传令下去,继续进攻,率先破阵者,本王赏黄金十两,田地百亩。”
卢彻的话让其它的将领都无话可说,如今他们已经起兵造反,要么打败朝廷,以后河北就是他们的。要么被朝廷击败,从此各个家族彻底的灰飞烟灭,诛族夷灭。
一个个的世族将领亲自提着刀枪,纵马来到前线,驱赶着士卒们继续发起攻击。
辽东军的阵中大纛之下,李奔雷与张合、陈林、陈山等人一直密切地关注着联军的情况。
“大帅,叛军如此自杀式的冲击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现在军心士气已经降到了极点。且自昨晚至今,他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叛军又累又疲,军心士气尽失,末将看来,是到我们反击的时候了。”
陈山也道:“如若不是大帅不许用炸弹攻击,我看这些叛军早溃散了。”
李奔雷长叹一口气道:“真正该死的不过是那些世家大族,以及那些地方豪强地主们罢了。这些百姓也不过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可怜百姓罢了,火药威力无比,一出死数。不但会多杀伤百姓,而且说不定会让这些世族们直接见势不妙逃走。”
“不过打到现在,叛军又累又疲,体力士气都已无多,是到一举定乾坤的时候了。”李奔雷点点头。
张合上前请令道:“大帅,我破军营经过半日休整,人马皆已经恢复,请求让我破军营出战。”
李奔雷沉吟了一下,“好,一会等到反击开始之时,你率破军营直冲对方的那面王旗,那是叛军首领所在。只要夺下那面大纛既算破军营大功一件。”
“谢大帅!”
“传本帅命令,让工兵营发射烟雾弹,散弹,全军反击。再传令轻骑自两面袭杀,绝不许放过一个,降者可免杀,抵抗不降者,就地斩杀!”
“呜呜呜!”
号手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辽东军的阵营响起了雷霆一般的喧天吼声,“破军万岁!”
隐藏在步兵阵中一直没有使用的抛射车,一架接着一架的被掀去了伪装。工兵营的士卒们装一个个的炸弹装填点燃、抛射。
“轰!轰!轰!”惊天的剧烈爆炸声不断的响起,河北联军的军中一道紧接着一道的火光冲天而起,猛烈的反击开始了。
第568章 抢购风潮
辽东军的阵前响起雷鸣般的呼声,“破军万岁!”
大军开始反击。
布置在两翼的五千轻骑兵率先出击,踏着漫天弥漫的雪粉泥浆,他们猛然出击。
五千轻骑从两翼突袭了世族联军的左右两翼,骑士们手中的连弩如骤雨一般的射过去,间杂着一个个猛烈爆炸的手雷。
密集的弓箭与猛烈的手雷爆炸,让联军士卒只抵挡了短短的一刻钟,就被打的军心全无,四处溃散。
辽东军步兵阵前的那些兵马同样如此,被工兵营那上百计的抛射器不断的将一个个的烟雾弹、散弹、火油弹抛入密集的军阵之中,造成惨烈的伤亡。
鏖战一天,本就已经面临崩溃的联军,终于再也承受不住如此猛烈的打击。后方督战的世族军官们最先开始调头逃战,辽东军的抛射炸弹的距离比弓弩远的多,刚才第一波的猛烈爆炸,已经接连炸死了十几个世族军官。
当他们逼着那些普通士卒上前冒着箭雨自杀式攻击时,他们丝毫不绝对的有什么不动。可当自己也面对着这猛烈的箭雨时,他们扛不住了。
后面督战的世族军官一逃,阵前的联军士卒们再没有了半分犹豫,一个个拼命的调转着方向逃跑。
隆隆的铁蹄之声再次响起,休整了半日,依然还十分疲惫的破军营重骑兵再次出击,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直直的瞄准了叛军之中那面高高飘扬的大纛。
卢彻已经彻底的丧了胆,被那翻从未见过的剧烈爆炸声中惊掉了魂。
那剧烈的响声,冲天的火光,猛烈的攻击,让他的心脏都差点负荷不过来。
在卢家亲卫的护卫下,他不停的拍打着战马,只想着有多远就离这些朝廷的兵马有多远。太可怕了,一阵猛烈的巨响过后,他的前军士卒就已经倒下了大半。
一边逃跑,他一边不忘下令让其它士兵们停止撤退就地抵抗,他期望这些士卒能阻挡住辽东军的脚步,让他好安全的逃走。但打了一夜,刚才又强攻不下,士气已衰。
辽东军重骑兵声势惊人,一片横刀的闪光灼眼,整个队列黑压压的,只听见刀剑的撞击之声和铁甲的摩擦声,杀气逼人。那铺天盖地的马蹄要把联军整路大军踩扁似的,忽然,那全身都包裹在厚重铠甲的重装骑士齐声喊道:“破军万岁!”,顿时天崩地裂!
重装骑兵转眼就已经杀至!他们悍不畏死,凭借着强悍的爆发速度,坚固的重装铠甲向着大纛猛烈冲去,势头凌厉如火,势如破竹地切入了联军的中军阵营中,狂暴地旋转着,迅速向着大纛直扑而去,联军中军阵势队列顿时溃乱。
失去了阵势掩护的联军步兵惊慌失措,纷纷向西逃跑,却被后面迎头赶到的朝廷步兵们大片大片地砍倒在地,就象那秋风扫落叶,势不可挡。
“弃械不杀!”
“投降免死!”
战场之上,朝廷官兵已经开始在喊话,一句句的喊话,在那些魂天外的联军士卒耳中,却仿如仙乐。这是他们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声音,一个个士卒转惊为喜,欣喜的快速的扔掉了手中各式各样的武器,直接蹲在了地上,剧烈地喘息着。
重装骑兵进行了可怕的突破,十几万联军、没有一支兵马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重装骑兵中路直接强悍突进,轻骑兵分左右两翼,在两翼狂风一般时分时聚,将一支支的队列冲溃。辽东军骑兵就象一阵暴风,在他们的铁蹄下,就象平静的海洋被旋风卷起波涛一般,庞大的联军再无抵抗能力,那些密密麻麻的方阵一个接一个的崩溃,队列开始混乱,士卒惊慌失措地逃命。
看着朝廷骑兵那势若雷霆的冲击,世族联军的将领们一个个脸色如土。
当初他们在河北大乱之时,凭借着手中手量的兵马和坚固的坞堡,就能让那些纵横河北的农民乱军莫可奈何。当年的乱军可是动则数万人马,黑黑如蚁聚。
这次他们聚起了二十万人,昨夜虽然吃了大亏,但还只觉得是因为被突袭。今日早晨的大战,他们都认为此战必胜的是自己。却不成想,才半天时间,他们就已经溃散了。
“大王,前军张元帅已经败退了。”
“大王,后军王无帅已经败退了。”
“大王,右军刘元帅已经败退了。”
“大王,左军赵元帅战死,其部已经溃败。”
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传到了卢彻的耳中,让他心中阵阵发冷。听到后面连联军最强的赵匡都战死了,他不由的身体一晃,差点从马上摔落。
连赵匡这样既勇猛,又懂谋略的世家将领都战死了,联军还有什么希望。
卢彻的恍惚之间,后方突然又是一阵骚乱,他回头望去,只见那支战马额头上顶着一支长长尖刺的骑兵已经冲过来了。他们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看着朝廷的骑兵已经越迫越近,卢彻回首望向前路,却见左右两翼,朝廷的两支轻骑已经迂回绕了过去,已经将他们包围了。
前有轻骑堵截,近有朝廷的重骑迫近,后面还有整整数万的朝廷步军赶来。
恍如一梦!
卢彻拨出腰间长剑,对着身边的卢氏子侄道:“是我误了大家,是我误了卢氏家族,我是家族罪人。唯万死,不足以谢吾罪。待我自刎之后,你们提着我的人头,投降朝廷吧。希望到时朝廷能网开一面,留我卢氏一点香火。如若朝廷网开一面,今后切记依令守法,全我宗族,切不可再犯吾之错矣!”
说完不等宗族子弟们劝阻,如一汪秋水般的宝剑已经架在颈上,用力一切,鲜血喷洒,卢彻摔落马下。
“家主!”众人惊呼。
破军营滚滚将至。
“快砍下家主人头,向朝廷请降,快,再晚就来不及了。”一名卢氏子弟看着凶悍的朝廷骑兵已经到了,忙焦急的大声喊道。
一名子弟捡起地上卢彻的宝剑,用力连砍数剑才斩下卢彻底的人头,卢彻的鲜血四处飞溅,将诸卢氏子弟的身上溅的血迹点点。
“我们投降,投降了!”一名卢氏子弟高高的举着卢彻的头颅,声音颤抖着大声喊道,生怕朝廷的骑兵听不到。
张合远远的已经看到联军的大纛已经降下,一名身着铠甲的联军将领提着一颗人头,身后全是跪着的联军将领。他慢慢的减缓速度,一直超过卢氏子弟身后很远,才渐渐的停了下来。
策着战马缓缓来到卢彻的人头前,张合冷冷地看了一眼,又听了一会,就已经明白了一切。
李奔雷率着步卒已经赶到,听完后,冷冷地道:“本帅接受你们的投降,现在立即下令,让联军立即向朝廷投降,免造无端杀戮,另派人往卢家堡传令,让堡中人开门投降。”
卢彻的二弟,卢家代家主卢端立即点头下令联军投降,并派人往卢家堡传令开门投降。
“弃械不杀!”
“投降免死!”
一句句的吼声在战场上响起,几十里的平原上,到处都是不断扔下兵器,蹲在一旁的降兵。也有仍然四处逃跑者,但已经只是一小部份人,对于这些人,李奔雷下令,派出轻骑四处追击,就地格杀。
到得傍晚时分,卢家堡的大门终于打开,那有几百年历史的卢家堡终于第一次陷落。
范阳战事一结束,李奔雷立即让人飞鸽传信给北京城报捷。
临朔宫已经刚刚被更名为紫禁宫。
大雪纷飞的北京城中,朝廷以雷霆之势,将京城中那些心有不轨的,上次跳出来作乱的势力一一清洗之后,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不过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则是百姓们心中的忧虑,人人都在等待着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的消息传回来。虽然不少人对朝廷很有信心,认为世族的叛乱很快就可以平定,但是仍有许多人认为这场叛乱,只怕是会乱上许久。
在这种想法之下,刚平静的京城,又开始了抢购囤积风潮。开始是抢购粮食,到了后来,什么都抢购,甚至渐渐已经有不少的商人也已经掺与到了其中,甚至是在后面推波助澜,使的这次的风潮有越来越烈的趋势。
一大早,陈克复就已经如今了三省六部及四大司的官员们入宫。
文华阁中,陈克复身披裘衣,心情并不是很好。
“近日京城百姓们因担心世族叛乱,迁延日久,所以有不少人开始抢购粮食。这原本是一件小事情,只有我们的朝廷处置得当,这事情会很好的平息掉。可是到现在,这股风潮已经越演越烈,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在抢购粮食,甚至不止抢购粮食,他们已经开始抢购一切,米麦粟豆,麻绢丝绸等。而且我已经知道,这里面还已经有许多的商人加入其中,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件事情,你们可知道?”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569章 杀或不杀
毛喜有些自责的上前道:“这段时间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粮食上面,又兼最近河北等地世族作乱,朝廷工作中多有疏忽,这是臣的失职,请殿下责罚。”
陈克复面色缓和了一点,挥了挥手,道:“我也明白最近朝廷的事情比较多,担子比较重。朝廷的大军如今三面作战,后勤诸事都交给了诸公,本来就已经是很沉重的担子。再加上如今各地的叛乱四起,地方一时瘫痪,也难为诸公了。”
“不过,如今是关键时刻,创业之初,担子肯定要比较重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了自己,如今将士们在外流血拼杀,那我与诸公等坐镇后方,更应当治理好朝政地方,以维护地方安稳繁荣,如此才不会辜负了将士们的鲜血付出。这次的抢购风潮,已经不仅仅是百姓恐慌抢粮,而是掺杂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从桌上拿起几本折子,陈克复让内侍传给大臣们。
右仆射房玄龄翻看了一遍后,有些惊讶地道:“这抢粮风潮居然有李渊、王世充、杨暕、宇文化及等势力都有掺与到其中,甚至连蜀中及江南两家也掺与进来了?”
这几份折子正是调查司所上,里面详细的调查了这次抢粮风潮的前后。最后他们查出,这次的他粮风潮,最初是因京城百姓恐慌河北动乱开始抢购。后来又有奸商见有机可乘,也加入其中,他们囤积居奇,肆意在背后推波助澜,以牟取暴利。
不过随着深入调查,他们马上又从其中的几个囤积居奇的商人那里发现了一些线索。通过全力调查之后,居然发现,不但京城开始物价飞速上涨,就是朝廷控制下的其它地方也同样如此。
而且更加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最后居然发现,这在后面搞鬼的商人中,其中有一半以上居然是由如今天下的其它各大势力在背后控制。也就是说,这次的风潮,居然是各大势力对朝廷的一次阴谋。
如今河北各地世家叛乱四起,朝廷大军数个战场做战,如今又要忙着地方与世族叛军做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本来就还处于缺粮之中的朝廷,再受到各方势力的阴谋,使得各地物价疯涨,物资奇缺。那么接下来,也必然会使得朝廷的声望大跌,甚至因这种抢购,引发新一轮的动乱。
眼下地方世家豪强们已反,如果再引得普通百姓民众也作起乱来,那朝廷可就危险了。到时由内乱引发外部危机,甚至在外作战的几支军队都会受很大影响,有可能引起对外的战争失败。
“这事属实吗?”高士廉也是震惊的道。
调查司李忘生道:“我们已经查到了足够的证据,这几日警察司与宪兵司都连连出动,已经抓捕了上百人,目前取得的口供与我们的证据一致。”
毛喜与房玄龄等人相视一眼,都感沉到了浓浓的危机。这次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事先居然什么也不知道,这太被动与失职了。幸好陈王已经开始展开了行动,要不然,只怕这次的事情将造成很大的麻烦。
“殿下,我们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如若不然,听怕会造成百姓动乱。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如今的河北,如果因为饥荒,肯定会爆发动乱。我提议,应当立即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进行查处。”
杜如晦点头道:“进行应当立下法制,规定粮食为进行专营,禁止商人私下大量买卖,如此可绝奸商及其它敌对势力暗中捣乱。”
其它的大臣也是纷纷进言,提出不少可行的计划。
陈克复一一让人记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
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时代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随时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让朝廷把他们如盐铁一般的专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种战略物资落在别人手中,朝廷能更好的控制。可坏处也有,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朝廷专营,弄不好就容易出腐败,就如私盐一样,到时官员与商人勾结,只怕反而出现更坏的情况。
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陈克复摇了摇头,谨慎地道:“粮食为民生之本,每个政策都须慎之又慎。将粮食改为朝廷专营,我不认可。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朝廷可以出台律令,将粮食的商品经营提升一些档次,加强朝廷监管。例如,由户部增设一个物价科,对天下一些紧要的物资,都纳入朝廷的监管之中。由朝廷每月一次,制定公布物价的大致价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但禁止其超过最高价位,敢有超过者,则对其进行查处。如粮食、盐、铁、铜及麻、绢等民生及国家战略物资,皆纳入监管。”
“另外,这次的事件,朝廷绝不能手软,对于抢购的百姓,由各里正、保正、甲正对其进行警告,如有再抢购者,则没收其抢购物资。对所有居奇的商人,则勒令其以平价出售粮食。而对于那些各大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囤积商人,只要获得证据,立即将其在朝廷统治境内的所有资产没收,并将其家人充军韦州,如有严重者,则斩首示众,并公之于众。”
“而且,朝廷也必须在近期内,向京城及各地百姓发放出售一批粮食,每个百姓为限量领取,严禁领取之后再出售。并且朝廷也须加以宣传,尽快平息此次风潮。”
毛喜等三省六部官员们,将陈克复的话仔细的思考许久。这几个方法,既有从重处罚,警示奸商,又有安抚百姓,并发放粮食缓解风潮,却是一个好的计划。
不过对于这个物价科,却是各有看法。毕竟历来除了盐铁等专营之物,朝廷还从没有去管过这些民间的经商之事。此时突然要加这样一个衙门,并且由朝廷来制定价格,这却是前所未有。而且弄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不过暂时来看,设物价科,却是比由朝廷专营来的稳妥一些。最后,众人也都一一通过。
“禀报殿下,渔阳捷报!大捷,李奔雷大将军在范阳一举击败卢氏二十万世族叛军,叛首卢彻兵败自刎,余者皆降。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太监总管李朝恩满脸激动,脸色红润的跑入文华阁中,大声报喜道。
阁中诸大臣一听到此捷报,也纷纷动容。河北的众叛乱世族之中,就以这卢氏的叛乱声势最大。他们一来就在距离涿郡没有多远的渔阳等地叛乱,二来他们的叛军也多达二十万之数,更加上他们叛乱之初,还曾派了一支骑兵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是以在京畿一带的影响也是最大。
这次世族叛乱时间还没多久,连河北其它地方都还没传来捷报,却传来平定卢氏之乱,如何不让他激动高兴。
众臣纷纷鞠躬行礼,高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陈克复哈哈大笑数声,心情也为之开朗不少。
“快将此捷报呈上来。”
接过捷报,陈克复高兴的浏览起来。
“歼灭叛军三万八千人马,俘叛军十八万三千。”
“叛军首逆卢彻兵败自刎,从逆赵匡战死,余者诸逆皆降。”
“卢家堡全堡皆降,卢氏宗族族人奴仆共计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人皆已被俘。”
“哈哈哈!横刀立马,唯我李大将军!干的好,打的漂亮。此一战,打下我河北渔阳四郡百年安稳。”陈克复满脸喜悦,心情激动无比。
看完后,陈克复又将捷报传给诸大臣观看。
毛喜第一个看完,也是脸色高兴,“殿下,如今卢彻已死,河北东北部四郡皆平,还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理卢氏等河北叛乱世族,以及那些附逆叛乱的百姓?杀或不杀?”
听到毛喜问出这个问题,其余的大臣也全都抬头往陈克复看去。
卢彻是第一个被平定的叛乱世族,如何处置他,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关系到后面其它世族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轻了,那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乱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激起那些叛乱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乱,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激起这两地世族的激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插手得利。
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
第570章 非猛不可
陈克复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来。
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罗忠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
其它如罗士信、郭孝恪、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陈克复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
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毛喜却是微微有些变色。虽然陈克复刚才这话问的十分平淡,但他陪着陈克复身边二十多年,却是已经敏感的从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陈克复的坚决。唯有他心中已定,才会如此平淡的问话。
毛喜的心中充满着忧虑,自陈克复在河北扶立了杨杲称帝之后,他与陈克复就已经有了丝微微的裂痕。虽然二十多年的守望,但毛喜的心中实际上真正忠诚的还是陈深,这些年对于陈克复的守望,也只是在遵守着当年陈深给他的托付。
虽然中间有些曲折,但是在面对陈克复与陈深两人之间的选择时,毛喜的心中更向着陈深。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少主了,自当年他从庄子里偷偷跑去辽东参战时,他就变了,变的是那么的陌生。他从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少主会将江南的一切割裂,并那么轻易且毫无留恋的舍弃。虽然他也知道江南的情况并不如表面那样,可作为南陈后人,陈深之子,他只看到陈克复没有半点犹豫的就做出了选择,甚至没有去努力的尝试着改变那一切。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陈克复在军都关上诵出的那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想到陈克复越来越强硬的行事风格,他的心里越发的担忧。他觉得他变了,变得有些过于的自信,已经变成了自负。作为如今朝廷的文官之首,他早已经看出,这次河北的世族大乱,实际上却是这位殿下一手在幕后推动的。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只是铲除这些世族。
他一点点的挖坑设阱,终于将河北山东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强们都网了进去。
毛喜突然明白过来,陈克复的心中必然已经早就想好了处置世族们的计划。他花了这么大的精神,挖出这么大的一个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们都给网了进去,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心头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
太残酷了,也太狠历了。
一向尊崇儒家圣人经典的仁义之道的毛喜,突然对陈克复这种处心积虑的算计一阵阵的失望。为君王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国。可如今他却感觉到,陈克复越来越讲究武力强权,打仗之时如此,对待外族之时也是如此,如今对待已经属于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将如此,那么等到将来,他得了天下,会不会还是如此对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他与杨广又将有何区别?
脑中闪过万般思绪,毛喜满心担忧的上前恭身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当以仁义治国,特别是此战乱之时,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才能让万民景仰信服。如若一味讲究的以森严法度制国,不免将人人自危,久之朝廷人心尽失,久之国将不国矣。”
他话音刚落,魏征马上出列道:“臣以为,大业七年以来,纷扰不断,国家朝廷极需休养生息。臣造成相国大人所方,如今朝廷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一味的杀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朝廷如果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有先前的雷霆之怒,再给以从轻处罚,那么就是朝廷的雨露之恩,如此一来,必然天下归心,地方安稳。民心归附,地方安稳,则才能恢复生产、国力,强壮朝廷实力。”
“大业七年之后,征伐不断,如今朝廷急需要统一天下。要天下统一,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马上就是共和新朝,然朝廷民力不足,国力不强,所以要文治,法律就要宽,要仁厚,就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时,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陈克复坐在那里面色无波,并不评论对错。
吏部尚书杜如晦出列,恭身行礼说道:“臣不同意相国与魏中丞的意思,要文治,那也需是在大乱之后。如今天下分裂,各方大战,当此之时,朝廷当行雷霆手段,对于任何企图作乱者,都应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唯有铁血与强硬才能展示朝廷的决心,也才能让那些情有不轨之心的势力收敛起来。如若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朝廷先前的这番大动作,无疑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时这些叛逆,就会以为朝廷柔弱可欺,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更会激起他们心中的野心。所以臣以为,此次对叛逆不但要重责,且需要以严厉的方式处罚。”
“以臣之见,所有叛乱的世族豪强的家主及骨干份子,皆需要诛其九族,并抄没家产。另外所有附逆的世族豪强份子,也须斩首示众,就是那些附逆谋反之人,也须通通全家流放,抄没家产!”
“咝!”
杜如晦的如此铁血严厉的处置方式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数人的倒吸凉气。
这次的世族豪强大叛乱,基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