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这,庙里怎么会有女人?”刘炭头真是愣了。
“不要乱说,”老丈忙打断他,“这些是佛教中尼姑庵中的带发修行的女居士,佛教之中出家男子为比丘,其中男的为比丘和尚,女的则为比丘尼。也就是我们称呼的和尚和尼姑,尼姑们修行的所在,大的也叫寺庙,小的则叫庵。而这其中,又有带发修行的居士,及剃度受戒的尼姑。这前面出来的,就是带发的居士,切莫乱说了。”
在这些居士的后面,则是同样数量十分庞大的光头尼姑们,有老有少,但少者居多。刘炭头在后面看的一惊一愣的,他活了三十年,还从没有如今天这般,看到这么多女人。而且这其中居然有大半都是年轻的女子,一个个衣着洁白,飘飘出尘。
“铛铛铛!”
又是一阵钟鼓齐鸣,当那大队的尼姑们也过去之后,后面却又来了一大队的人马。这次的旗帜更多,鼓乐手也更多。
当最前面那一排排整齐如军中方阵一般的阵列迎来之时,刘炭头以来自己回到了当年辽东的战场。可是那一个个锃亮的大光头,却告诉他,自己仍然在高阳参加无遮大会。
以三十人为一横,以三十人为一纵,一个方阵足足九百长的魁梧壮实的僧侣。这些僧侣不拿木鱼也不拿经幡,更不着袈裟,九百人一队的队列,前后足足四个,三千六百人的僧人,人人手执一根齐眉短棍,腰带一把仿如横刀的戒刀。这些僧人身着短打僧衣,且背上背有一面黑色的圆盾。
一旁的老丈倒吸一口气,惊呼出声道:“这些人都是武僧,可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武僧。看这阵势,根本不是临时从各寺抽调来的武僧,这倒像是一支久练的军队。”
刘炭头点了点头,“这些人行动如一,确实是配合默契,定然是训练过良久,非一时而就。”
在老丈紧皱的眉头当中,四个阵列的武僧团走过,后面是一座巨大的木台,由着上百的僧侣抬着前进而来。远远望去,但见那木台之上,当中正是一名身披紫金袈裟,手执紫金禅杖的大法师。那法师年纪看上去也不过是四十余岁,那锃亮的兆头之下,目光如电。
他盘腿打坐在木台之上,一手执杖,一手合在眼前,口中念念有词,正不断的念诵经文,远远看去,说不出的宝相威严。
在他的身后一侧,却还有着一个女人,是一个比丘尼。同样光光的脑袋下,身披辎衣,面上一脸的圣洁。可是任她闭目诵经,仍然无法掩盖她那倾国倾城一般的容貌。刘炭头已经听到身后的百姓一片的惊呼声想起,谁也没有想到,居然还会有这么漂亮的一位尼姑。
站在炭头旁边的那两位太守府士卒轻声道:“这木台上的这位就是恒山天龙寺住持,据说也是天龙寺最年轻的一位住持,今年刚过四十。他法号昙晟,据说是二十岁后才出的家,以前俗家姓高。这边上的这比丘尼,却同是恒山上的悬天庵中的静宣住持。”
好半天,这让人震惊无比的出场仪式终于完成。此次无遮大会的住持,天龙寺住持方丈登上法坛,盘坐于四面的高僧大法师的中间。而那个一同坐木台而来的女主持静宣这个时候,居然又一次的跟着上了法坛,盘腿坐于高昙晟的后面。
昙晟闭目开始诵经,围绕着法坛的近万僧侣们开始齐齐跟着诵经。
四周的百姓这时也纷纷跟着跪在雪地中祈福,一时间,高职郡城之中到处都回荡着梵音经语。
诵读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的经文之后,天空也渐渐昏暗。
昙晟突然睁开双目,目光如电般的扫过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引得无数的人百姓仰头注目。
“弥勒大佛刚刚降下神谕!”
弥勒大佛在中原也有许多人崇拜,但更多的时候,弥勒大佛却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次次的用来古惑世间百姓,行密谋之事。特别是乱世之中,许多人借用弥勒来造反。
老丈一听到昙晟说弥勒降下神谕,那不好的感觉更加的强烈了。
“如今正是弥勒去劫之时,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昙晟缓缓站起,高声道。
恰在这时,本就昏暗的天空突然一阵阵北风吹过,随后天空布满乌云,彻底的黑了下来,暗如午夜,伸手不可见五指。
无数的惊慌之声响起,甚至已经有人相踩踏。
就在这时,高高的法坛之上,突然一支支的火把依次亮起,那明亮的火光顿时将百姓们的心也安抚了下来。
昙晟依然站在那里,面色无波。
“弥勒乃未来佛,现在弥勒降下神谕,此方世界即将毁灭,弥勒即将降世。当弥勒降世之后,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银、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
昙晟所描述的那番世界,瞬间让下面无数的百姓痴迷心动了。想想如今受到的这些苦难,无数的百姓面现狂热。
昙晟依然在大声道:“世界即将毁灭,弥勒即将降世,唯有信弥勒者方得幸存,才能进入未来世界。弥勒佛已经降下神谕,我就是他降世之前世间的代言之人,信徒们,皈依我佛吧。弥勒万岁!信者永生!”
无数已经狂热的百姓纷纷跪下膜拜,高声大喊,“弥勒万岁!”
老丈脸色大变,口中呢喃道:“这,这是邪教!”
看他还站在那里,一旁的刘炭头连忙接他拉着跪了下去,“老丈,这些人确实不正常。不过眼下还是跟着一起跪才行。”说着以眼神示意高台下的那些手持长棍与戒刀的武僧们。
高昙晟看到这些百姓都跪了下去,心中得意无比。
不过这个时候,也有一些人站了起来,其中就有很多高僧住持,在听到昙晟的弥勒降世之言后,立即就起来反驳。他们虽然同样相信弥勒降世,但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时候降世,更加不可能会有什么神谕传给昙晟,让他做什么人世间的代言。
高僧们刚一动,早就盯着他们的昙晟却反应更快。
手向着他们一指,大喊道:“这些人已经受了魔鬼的引诱,他们要阻拦弥勒佛的降世,他们要阻拦我们进入未来的世界。我的护佛勇士们,勇敢的除掉这些邪恶的魔鬼!”
昙晟的话一落,早有众多其心腹的武僧们冲上法坛,冲入百姓群中。只要是还站立着的,都迅速的被他们一一杀死。会场四周那些火把摇曳的火光之中,鲜血四溅,哀嚎惨叫声不断响起。
前一刻的佛门普渡,瞬间就成了无间地狱。
“这郡城中的官员也早就是魔鬼的爪牙,护佛的勇士们,将他们全都杀光!”昙晟那脸上的慈祥与圣洁也早就隐去无踪,剩下的只是歇斯底里的狰狞与咆哮,在那昏暗无比的天空之下,他站在高高的法坛之上,高举着手声嘶力竭。
一队队的武僧提着血淋淋的戒刀,向着城中各处紧要所在,府衙,仓库,军营,城门等地方冲去。
鲜血与宗教的狂热已经将那些百姓疯狂,有的跟着四处冲击,有的则恐惧的坐在雪地之中。
没有多少,派出去的一个个武僧又全都回来了。一名武僧头领赶到高台上,报告给了昙晟一个意外的消息,他们刚刚攻入了太守府、府衙等各个衙门。甚至连军营都已经占据了,可是一个官吏衙役士兵都没有发现。
随后又有人报,派去攻打粮仓的人碰到了反抗,太守与其它官员在那里据粮仓死守。
没一会又有人报,派去抢夺四门的人还没有成功,不过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四城。
昙晟高兴不已,当着无数百姓的面就抱着静宣师太狠狠的亲了两口。
然后当着所有惊讶无比的百姓宣布,弥勒有神谕给他,让他弥勒降世之前,在世俗先建立王朝,扫平一切不肯信奉弥勒的异端,等候弥勒降世。
“今日,我谨遵弥勒神谕,建国开朝,立国号为佛,改高阳为灵山国都,朕即位为大乘皇帝,立静宣为邪轮皇后!改年建元,更年号为金刚元年!”
第557章 大军齐发
北京城,腊月初八深夜。
夜已深沉,可陈克复这个河北的实际执掌者却并未休息。
宽大的御书房本来是皇帝批览奏章所在,不过九皇的小皇帝只是陈克复的一个傀儡,陈克复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权力。特别是上次在大殿之上,杨杲所无意中展露出的那份聪慧后,陈克复对这个以前一直装傻的小皇帝早有了提防。虽然不担心这个九岁的小皇帝能给自己造成什么麻烦,但陈克复从那以后,坚决不让小皇帝接触到任何朝政之事。
御书房中的宫女太监也都是他信的过的人,不过今晚这些人全都被挥退下去,倘大的书房中,只有盏盏明亮的宫灯,那掺着香的烛火燃烧之时,不断的有异香弥漫在空气之中。
陈克复身上披着一件貂皮大氅,手中捧着一个小暖手铜炉,静静的靠在那张特制而成的软椅之上。这软椅仿沙发一般,里面塞满了柔软的天鹅绒毛,靠在上面,整个身子都半陷入其中,舒适无比。
陈克复微闭着眼睛,整个人面上平静无比,仿佛已经睡着一般。
只是此时那双踏在波斯名贵地毯上的那双脚,却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情。面上仿佛沉睡,但是右脚却在底下一下一下的轻轻敲击着地面。每敲击一下,他就在心中数一下。到现在,他已经不记得敲击了多少下地面,数着数着他整个人都开始神游。
融雪的夜,比下雪的天还要冷,这样的深夜,陈克复却还在这里,他在等待。
一阵轻微的脚步响起,但是到了御书房门口又停了下来。他听到自己的侍卫长陈雷,正和书房外的太监李朝恩小说交谈着什么。
他一下子睁开了眼睛,“陈雷,你进来吧。”
陈雷快步走入殿中,“殿下,特勤司唐大人有急事来报。”
陈克复听到特勤司的急信来报,本来一颗不安的心,反而立刻平稳了下来。
长松了一口气,陈克复将自己的整个身体轻松的陷入了那软椅之中,重又闭上眼睛,平静道:“念!”
“是!”唐锦云踏步上前,从怀中取出折子。
“上谷郡胡海将军发来飞鸽急报,其部已经秘密到达上谷,部下兵马已经到达指定位置,特向殿下回报!”
“渔阳郡李奔雷大将军发来飞鸽急报,其已从临渝关调集兵马,秘密行军到达渔阳、北平、安乐三郡,随时准备下一步行动,特信发报。”
“信都郡罗艺将军发来飞鸽急报,其所部兵马已遵从殿下军令,兵分三路,分别到达河间、信都、清河三郡,已做好全部准备,随时候命。”
“渤海秦琼、罗士信将军发来飞鸽急报,一切已经布置妥当。”
“平原李承义、张勇将军发来飞鸽急报,兵马已经到位。”
“恒山罗忠将军传来飞鸽急信,他已经加强井陉、飞狐、蒲阴三陉关城防备,并秘密将兵马遵殿下之令,调派到位。”
“鼓城薛定国将军飞鸽回报,其部一万兵马已经夺下鼓城、稿城、栾城三城,随时可以继续南下。”
一直闭着眼睛的陈克复,攸地站起身来,目光如电。
唐锦云吓了一跳,奏报也停了下来。
陈克复起身在殿中走了数十步,才停了下来,转身重又回到软椅上,激动的心情才稍稍平复,“继续!”
“是,山东李靖将军发来飞鸽急报,他已经遵照殿下指示,重新集结收缩兵马,退回黄河南岸齐郡,静待其变。”
“海龙卫大将军张仲坚将军发来飞鸽急报,他已经调集十艘五牙大战舰,二十艘黄龙大战舰,兵马五万从辽东卑沙城港口出发,一天后即可到达山东沿海诸郡,并随时能派出一支精锐人马沿黄河西进。”
陈克复再次起身,走到御书房殿中一侧的沙盘边上注目观看。按着刚才唐锦云的汇报,他将一面面的小旗帜将那些已经有兵马的郡县插上。许久之后,旗帜已经插完,河北各郡中除了西南部的数郡之地,所有已经收复的郡县都已经秘密集结了兵力。
而山东淮北诸郡,这些本来已经大部份收复的郡县,却不进反退,李靖兵马退回了齐郡,数郡之地再次无朝廷兵马驻守。
凝视沙盘许久,陈克复道:“给驻守各地将军飞鸽传令,所有兵马随时待命,一旦局势有变,无需再次请示朝廷,立即按照先前计划行动。”
“是!”唐锦云退下,转身出殿。
命令已经下达,可是陈克复心中依然有些焦躁,这次的计划,虽然已经前后反复的推算过,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没有什么把握。这种感觉不是对自己的军队没有信心,而是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他再次拿起桌上那本奏章,这是调查司送上的奏章,这些天他已经看了不下百次了。每看一次,他就感觉沉重一分,却看越让他愤怒。也正是这奏章,才最终让他下了这个决心。原本他想温和一些,可是他退一步,敌人就进一步。让他不得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连原计划的出兵南征,年前扫平河北的计划,也不得不再次停止。
“门阀、世族、豪强!你们还真是逼我出手啊,本想给你们一次机会,是你们自己不珍惜。”陈克复叹息道。
拿起奏章,他再一次看了起来。这奏章之上写的不是其它,而是河北山东的世家豪强们。
自北魏入主中原后,那些鲜卑军事贵族们按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鲜卑人改说汉语、改汉姓,其中以元姓、长孙姓、宇文姓、于姓、陆姓等贵族为首,号称“国姓”,由鲜卑姓贵族,摇身一变为汉姓世族,人称孝文汉化。
相对的,那些没有南渡,依然留在北方的世族虽然是被征服者,却不愿与改为汉姓的胡族相混。他们为区别胡汉,往往在姓氏前冠以当地郡名,称为“郡姓”。
随着北魏政权的分裂,郡姓又分裂成两支:一支为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重经学儒术的传统,叫做山东郡姓,以崔、卢、王、郑为大姓。
另一支是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在宇文氏的以关中文化为本位政策下,渐趋胡化的士族,就是所谓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为大姓。
宇文泰在西魏,为了与高欢抗衡,在苏绰等人的帮助下,更改西迁关、陇地区的山东士族的籍贯为关内郡望,以府兵制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较为胡人化的,兼容鲜卑贵族、汉人豪族的统治集团,也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的关陇集团。
于是乎,除了南渡的江南士族,北方的汉人士族与胡人的军事贵族们渐渐融合同化,最后形成山东世族,随后又再次分裂,成了关陇集团,与太行山以东的山东集团。
而如今陈克复所要面对的,就是山东集团。隋朝一统中原之后,虽然政治上是关陇集团占据了主动与优势。但是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在太行山以东的这广大地区内,虽隋室与关陇集团不断打压削弱山东世族,可是隋朝立国时间太短。
特别是自大业七年以来,河北山东等地动乱最严重,但山东世族受到的冲击并不严重。最倒霉的大都是那些富户和小地主们,世族和豪强们,反而信靠着他们坚固的坞堡,开始趁着战乱大肆兼并土地,侵吞财富,逃避税赋,甚至将大量的百姓逼为奴仆。甚至在背地里,他们还在暗中支持着一些世族偏支出身的乱军。
而在调查司的调查之中,河北山东虽然被隋朝与关陇集团不断打压,势力比关陇集团要弱,甚至比隋朝皇帝杨广刻意提升上来的江南集团,也不占上风。可在这河北之地,特别是原先朝廷势力渐衰之后,他们却再一次的壮大起来。
到他率辽东军入河北,山东世族反而超过了大隋建朝初年,势力达到一个反弹的高峰。
而这其中,又以八姓十二族为最强,八姓是八个大姓,分别是涿郡卢家、渔阳卢家、河间卢家、高阳崔家、清河崔家、上谷崔家、赵郡李家、渤海高家、平原刘家、琅琊王氏、齐郡郑氏、彭城兰陵萧氏。其中卢、崔都是河北最大姓氏,与荥阳郑、陇西李号称天下四大姓。两姓都是宗族无数,各有两个势力庞大的分支。
八个大姓,十二个大族,基本上已经掌控了河北山东的乡村,再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地主、豪强们。陈克复虽然收复了河北,夺下了山东,但实际上,城市在朝廷手中,地方乡村却尽在世家豪强手中。
他原计划想通过借粮,来打压一下世族。可却没有想到,他这一个动作,却居然惹得世族们的强力反弹。这段时间,在调查司的监视下,世家豪强们上蹿下跳,密谋不轨,使得陈克复不得不改变策略。
第558章 变态家族
天快亮时,陈克复才就寝。
可是睡了没有多久,天刚微亮,太监总管李朝恩就叫醒了他。
“殿下,陈侍卫长来报,特勤司唐大人有紧急军情来报!”李朝恩满脸小心地道。
陈克复摇了摇有些昏沉的头,“传!”
等陈克复起床更衣,来到文华阁时,陈雷已经带着唐锦云等候在那了。
“这么早入宫,可是又出了什么意外?”
“殿下,据高阳郡特勤司上尉密探刘硅发来飞鸽密报,就在昨日下午,在高阳郡举行的无遮大会的僧人乃是邪教份子。他们借无遮大会布施之机,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聚集高阳,有近万名邪教份子从四面八方以参加大斋会的名义赶到高阳。结果在昨日的斋会之上,这次无遮大会的主持,恒山天龙寺方丈住持昙晟发布邪说,聚众叛乱。他们攻打郡城鲜虞城,夺战官衙,杀害反抗百姓。”
“并且邪僧昙晟已经谋逆作乱,立为朝佛国,自立大乘皇帝,立尼姑静宣为邪轮皇后,改元金刚。而且,这高昙晟早有谋划,居然与上次在河间败逃的高士达部将高开道联结一起。昙晟又封高开道为齐王,尽得其部下五千乱兵,如今已经在高阳聚集近万兵马,并裹挟两万余百姓。”
“砰”陈克复一掌拍在案几之上,脸上阴沉无比。对于这些僧侣他早没有好感,这次对付世家之时,也有计划将他们一道对付了。并且也通知下面防范这些宗教之人,不过没有想到,不但他大意了,就是下面也大意了,居然这些邪僧给个钻了空子,更可恶的是,居然在眼皮子底下,弄出这么大的乱子来。那些世家都还没怎么样,却没成想,这些秃驴倒是先动手了。
黑着脸,陈克复冷冷地道:“现在鲜虞城如何?”
“高阳郡城鲜虞城目前已经落入了高昙晟与高开道之手,城中官员与少量驻守的在抵挡了半天之后,趁夜带着大量百姓逃出了鲜虞城,南下逃去了赵郡北面罗艺将军驻守的鼓城。”
陈克复冷冷地哼了一声,“可知道这高昙晟的身份?本王就不相信,这以大的动作,这些秃驴事先会没有半点蛛丝马迹。”
“是属下失职,还请殿下责罚。目前只知道高昙晟是二十岁时才在恒山出的家,至于二十岁以前的情况,目前还没有打探出来。”
“哼!”陈克复十分不满。
“殿下,调查司司长李忘生大人在宫外求见。”一名内侍跑来报告。
“马上传他进来,我倒是知道他如何给我解释。”陈克复冷冷地道。
李忘生很快赶到文华阁,一进入立即跪下,“殿下,鲜虞城之事,是下官失职,请陛下责罚。”
“你现在可查到了这昙晟的底细了?”
李忘生低着头跪在地上,没有得到许可,他不敢起来。心中暗道,殿下果然一见面就是问这事,幸好他全力打听出来了,要不然,只怕这次的事情过后,他也难再呆在司长位置之上了。
“回殿下,调查司全力调查之后,已经打探出了高昙晟的底细。高昙晟乃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子曾孙,其祖父是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父亲是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武平四年,兰陵王因功高城主,被北齐后主高纬赐毒酒毒死。其妻郑氏随后归入佛门,进入恒山悬天庵中修行,可入佛门之后才发现,其已有身孕,最后在庵主的帮助之下秘密生下一子,就是高昙晟。高昙晟幼时一直寄养在恒山下的一户庄户人家。直到二十岁时,才由当时已经是悬天庵住持的其母入恒山天龙寺出家剃度。随后就一直到如今,今年,高昙晟四十二岁,据调查,早在大业七年,就有原北齐之人知道了他的身份,怀疑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谋划。”
知道了高昙晟的身份,连陈克复都吓了一跳。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造反的和尚,居然跟他一样也是皇族之后。而且高昙晟更猛,居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变态皇族高家的一员。他的上三代中,曾祖高欢那是一世枭雄,从一个强盗最后成了开国皇帝。他的父亲兰陵王虽然死时也只有三十余岁,可那战场威名却是让当时的天下侧目。洛阳邙山一战,打的北周军队找不着北。
史书记载这位兰陵王长的十分英俊,和北周的独孤信一同号称天下最漂亮的两个男人。因此上战场之时,每次他都不得不戴上一个十分狰狞的面具,战场之上,纵横无敌。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颂他,就是那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
陈克复虽知道隋统中原之后,那些南北朝时代被灭国的皇族众多,可连一个和尚居然也是皇族之后,还是这么有名的人之后,却是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意外之后,他心里也越发的重视起这个昙晟来。如果只是一个和尚,那就算造反,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但如果他公布了这个北齐皇族身份,到时却是一件大麻烦事。如今的河北山东之地,大多都是北齐当年的地盘,说不定他就能号召出一批当年北齐的旧臣出来。
“驻守恒山的罗忠将军昨日不是有飞鸽传信到,说其兵马已经到了恒山、高阳吗?现在他的兵马在哪?有没有开始攻击高阳?”
“据属下得知,罗将军的三千兵马已经围住了高阳城,并且罗将军还在抽调兵马继续赶往高阳。邪僧叛军虽众,但只要罗将军兵马一到,必灰飞烟灭。”
陈克复严肃道:“不论如何,必须将这个昙晟抓住,如果不能活捉,也得杀死他。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
高昙晟在高阳鲜虞城聚众造反,无疑将河北本来就紧张的火药桶彻底点燃了。
就在鲜虞陷落之后的第二天,清河崔家家主崔贤也公然反叛朝廷,在清河如集私兵、奴仆起兵,他自立为赵王,随后来高阳崔氏、上谷崔氏也纷纷响应,两族在地方举兵响应。
随后,渤海高家家主高奎自立为魏王,赵郡李家、平原刘家,亦纷纷响应,高奎封李家家主李承为高邑王,封刘家家主刘铭为平原王。
紧接着在同一日,在河北北部有着庞大影响力的卢氏也跟着反叛,范阳卢氏家主卢彻在涿县自号为燕王,聚集卢氏三支族人。
很快,黄河南岸的山东的世家豪强们也纷纷反叛,山东郑氏,萧氏,王氏三族山东淮北反叛,琅玡王氏家主王植自立为鲁王,封萧氏为兰陵王,郑氏为济南王。
从河北最北面的涿郡到辽东军势力最南部的淮北彭城,大大小小的世族及地主豪强纷纷作乱,他们据堡起兵,相互联合,攻打县城。一夜之间,整个河北山东尽乱。河北山东等地方官员纷纷关闭城池,退入城中自保。一时之间,整个河北、山东到处都是那些世族豪强们的私兵。甚至有不少的寺庙也跟着作乱,裹挟民众,作乱地方。
如此动乱,引得朝野震惊。
甚至卢家在河北的乱兵,有一支直接到了北京城外。
一时之间,北京城中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
就连长孙无垢等妻室女人,也都纷纷前来询问陈克复。对于这些人,陈克复自然是好言安慰。
河北的世族动乱,让北京城中的不少世家大族们也是人心蠢动。随着卢氏的那一支乱军打着旗帜赶到北京城外来嚣张了一把离去后,整个北京城越发的浮躁起来。
太子太傅裴世矩一路小跑着进入了小皇帝居住的和安宫,刚一进入,就激动的泪流满面,大呼道:“陛下,大喜啊。”
“裴大人,何喜之有啊?”小皇帝一直将裴世矩引为心腹之臣,所以当着他时,从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想法。
裴世矩激动地道:“殿下可知道,那陈破军不知所活,居然敢将矛头对准了所有的河北山东世家,如今,河北山东世族豪强尽反,依臣之见,陈克复如今兵马尽在山东淮北辽东河东之地,这大乱一起,说不定陈克复就要遭遇此生未有之大败。到时河北世家豪强们,必然要拥陛下重掌朝政,恢复隋室皇权。”
小皇帝听着也有些高兴了起来,随着年纪渐大,他也越来越不满意陈克复将他当作傀儡皇帝。特别是常常听着裴世矩等一些河北降臣们的话后,心里的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起来。
小皇帝站起来走了几圈,还是有些担忧地道:“可是陈破军虽然桀骜,却向来兵精将猛,辽东军天下战力无双。那些世族豪强虽然忠勇,可手下却多是些家丁私兵奴仆,真要打起来,只怕他们不是陈破军的对手啊。”
“蚁多还咬死象,更何况陈破军这次可是把所有的世族、豪强地主们都给得罪了,天下皆要反他,纵他神勇,可又能敌的过几个?陛下也不用担心,反正我们就坐壁观斗,如果陈破军赢了,我们也没有损失。可真要是陈克复败了,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小皇帝眼光炽热的点头,心中充满期待。
第559章 不堪一击
大业十一年腊月初九日,高阳郡郡城鲜虞城外,南面一片营栅距鲜虞城五里下栅。营中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李字大旗,这是镇守太行山的罗元帅部下大将,虎贲将军李承礼的三千兵马。
虽然兵马只有三千,可李承礼的大名却让高昙晟、高开道二人不敢出城交战。李承礼不单单是罗元帅的帐下第一大将,更是当朝金吾卫大将军、参谋本部幕僚长、破军讲武堂幽国公李奔雷大将军的嫡次孙。不但如此,他本人早年在二征辽东时就已经是越骑校尉,随后更一直是陈克复辽东军中的心腹将领。
如今不到三十,却已经加封为安市侯、虎贲将军,其部下三千轻骑,更是鼎鼎有名的飞熊营。当年的辽东军虽然几经改编,可每一个曾经用过的营号、师号、军号并没有废弃,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