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清醒了过来,发现刚才自己居然不知不觉的陷入了那曲子之中。他往三姐李秀宁望去,却发现那琵琶四根弦断了三根,此时只剩下一根弦,可是那三姐李秀宁仿佛却并没发觉一般,仍然自顾自的弹着那最后的一根弦。
那一根弦弹出的曲调已经不成音,可合着那残缺的音调,却让李世民觉得仿佛更加的悲伤。在那悲伤的曲调之中,他发现,三姐的脸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早已经被泪水打湿。
李世民走过去,怜惜的将那琵琶抢了过来,“三姐,你整日这般以泪洗面却又是何苦。”
对于这个三姐,李世民以往是最喜欢的,可是后来,却总觉得面对她心有愧疚,所以也很少来看她。但是每次来看她,见到她总会是这般,不是对着镜子发愣流泪,要么就是绣着花时把手刺了,却犹不自。更多的时候,都是这般,整个人没有了半点灵性,时呆时傻,一会哭,一会笑。
这大半年来,父亲和他们兄弟几个,也曾想过要再给她找门亲事。可是本来有些看上李家的地位权势,想与之结亲者,可一看到李秀宁的样子,却都是摇头苦笑,最后只能是推脱掉了。
久而久之,如今整个太原城的人都知道,李家那位曾经嫁给陈破军的三小姐,如今已经疯癫了,得了失心疯。
李秀宁的琵琶被弟弟抢去,只是幽幽一叹息。
良久才似自言自语般道:“这首曲子叫做霸王卸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二)开帐(三)点将一(四)整队(五)点将二(六)出阵一(七)出阵二(八)接战(九)垓下酣战(十)楚歌(十一)别姬(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十四)追兵(十五)逐骑(十六)众军归里。最后那一段,就是别姬的一段,极为哀痛,描述的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
李世民在心中回忆了几遍霸王卸甲这个名字,却觉得从没听过这样的一首琵琶曲。父亲也喜欢弹琵琶,就连他也会弹上几曲,虽然他弹的不是很好,但是听过的琵琶曲子却是极多。像今天三姐弹的这曲子,这般的动听,他不可能没有听过。难道,这是三姐自创的?
李秀宁仍然在低语,“这是他曾经教给我的曲子,当初他教了我两首。还有一首是春江花月夜,我喜欢他的那首诗,也喜欢他为那诗配的琵琶曲。可是那时他对我说,他更喜欢这首霸王卸甲,喜欢霸王对虞姬的这种生死爱恋。那时我不懂,如今我终于明白了,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霸王在失去虞姬时,还能自刎相随,总算能泉下相逢。可我呢,明明知道他在那里,却咫尺天涯,永远不能再见。”说着,李秀宁的眼泪不停的涌出。
李世民面无表情,他当然明白三姐口中的那个他是谁,只是没有想到,三姐居然会对他如此用情至深,甚至念念不忘。心中一股莫名的妒忌涌起,不由的脱口而出道:“三姐整日在家哀叹,只怕还不知道,两个月前,皇帝已经将出云公主送去辽东,赐婚陈破军了吧?只是不知道,那陈破军在辽东与那公主洞房花烛之夜时,可否还记得三姐你?从来只见新人笑,哪见旧人哭?三姐,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论从哪,我们李家也不可能和陈家再搭上关系的。”
说完这话,看到李秀宁脸色变得更加惨白后,李世民心中也不由的痛了几分。心中不由自责几句,再无法留在那里,忙甩了一下衣袖转身离开。
刚离开后花园,却有府中家人来报,说是左骁卫大将军来访。
李世民当初雁门西陉关口,曾经与云定兴一起并肩战斗过。对于这个胖乎乎的将军,十好有好感。总觉得虽然这人看上去似乎缺了些勇武,可是却十分的有智谋,而且这人在关键的时候,也是能豁的出去的。想起那次在西陉关,要不是他和来护儿的看重,自己当时可能早死在了那个小关隘了。
听说他来访,李世民连忙收起心中的杂乱思绪,连忙赶去。
李世民的书房之中,云定兴正有些坐立不安站在那里。短短的一会时间,他已经喝了四五杯茶水,这让那侍女也是暗暗惊心,在李家这么久,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人。
看到李世民终于走了进来,云定兴忙迎了上来,“二郎,可让我好等。”
听到云定兴称呼自己二郎,李世民也以私礼相见,“云世叔今日没有军营操练士兵,怎么有空跑到我这来了。”云定兴身为左骁卫大将军,他的部下兵马上次也损失惨重,这次在太原又重新补充了不和新兵,这段时间,基本上各军都在训练士卒,整编人马。
云定兴看了看书房中的侍女,李世民立马明白过来,忙将侍女们都赶了出云。
“世叔有什么要事吗?”
云定兴认真的打量了李世民几眼,“上次晋阳宫中朝会,辽王目无君王,举止无礼,甚至于金殿之上,公然杀死了朝廷从五品将军,甚至后来还要杀死陛下的大臣杨武将军,满殿大臣未有敢言者,唯有二郎越众而出。可否告诉世叔,你为什么这样做?”
“实不相瞒,那天朝会之前,家父正好与杨将军说定了小侄与杨将军之女的婚事。所以说来,杨将军就是在下之泰山,又岂能见死不救。”李世民淡然道。
李世民和杨武女儿亲事,如今太原城中又有哪个不晓。云定兴当然不肯相信这么个理由,必意不过是一门亲事罢了,李家三小姐还嫁给了陈破军呢,后来不是还做废了。不过云定兴也不是来问这个的,所以也就没有多说。
书房中沉默了一会后,云定兴突然道:“陛下今日醒了!”
“什么?”这消息立即让李世民惊了一跳。皇帝已经昏迷了两个月了,怎么可能还会醒?御医们可是说过,皇帝很难醒过来了。
云定兴紧紧地盯着李世民,发现他听到这消息后也是惊讶无比,心中终于放下心来。皇帝刚刚醒来不明白如今的局势,云定兴这样圆滑的人,又岂会不明白。
如今辽王的权势越来越大,拉拢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马。甚至连晋阳宫的掌控也越来越严密,辽王的势力是太原最强的势力。他在见到外甥燕王,接到了皇帝的诏书时,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原本他觉得皇帝再也醒不过来了,按太原的局势,肯定是辽王夺得皇位。毕竟说起来,辽王是皇帝唯一的嫡子,且如今手中兵马,跟随的大臣们又多。他也从没有想过,要用他的细胳膊去拧辽王的大腿。
但是当他看到了燕王带来的传位诏书和顾命八大臣诏书时,心中却乱了。他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当年他可是太子的岳父,多么的风光。可哪料到,太子居然二十三岁时就早死了。自己的前途也是暗淡了,哪料到,今日会有这样的机会。
不说皇帝下诏让他做顾命八大臣之一,哪怕什么也不加赏,他也得为自己的外甥争一把啊。有了这两封诏书,再加上皇帝如今又醒了过来,何愁大事不成。
不过他随后又在家仔细地想了许久,如今的大原城中,皇宫已经被辽王控制,他们就算知道皇帝醒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估计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如今的太原城中,辽王一派,是最强一派,手中不但控制着皇宫,而且拥有着二十万兵马。
而他云定兴虽然是左骁卫大将军,却是刚调任没多久,真正的心腹并不多。光以他对抗辽王肯定不够,算起来,长安关陇派系的卫文升、宇文化及、樊子盖三人也是诏书中的顾命大臣,他们手中的兵马也有十多万。而且他们是直接反对辽王一派的,让他们支持燕王,那是有很大的把握。
不过光是他和关陇一派,实力依然不够对付辽王。顾命八大臣之中,除了他和关陇一派的三人,还有四人。分别是苏威、李渊、王世充、裴世矩。苏威是文官,且是一个只有威望却没什么实权的老宰相,在这争斗中没什么作用。裴世矩虽然是裴阀的领军人物,可惜如今却远在辽东,而且裴家实际上如今已经倒向了辽王,裴蕴、裴仁基都是辽王的坚定支持者。
想来想去,真正能帮得上燕王的,也就剩下了李渊和王世充。偏偏李渊和王世充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是骑墙派。虽然两边都不倒,但是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会倒向哪边。而这两人中,王世充属于新贵出身,完全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和支持燕王的主力关陇一派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虽然需要王世充的十万江淮军,但是没摸清情况前,云定兴也不敢冒然去找上王世充。
最后觉得,李渊出身关陇,且是皇戚,再加上上次李氏父子在金殿上公然反对辽王处死杨武,所以云定兴才会跑来李府。不过一开始他也不敢如实相告,而是先试探了一下。
果然,李世民根本不知道皇帝醒来了,而据他所知,皇帝醒来的消息最开始就让辽王他们知道了。辽王知道了,李世民却不知道,这已经说明,李世民和辽王果然还没有勾结到一起去,想到这里,他心里终于放松了许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486章 顾命大臣
“我刚刚得到消息,陛下今天醒过来!”
云定兴重复道,目光中带着期盼。
李世民的心中也是翻腾无比,之前御医已经向众臣暗示,皇帝已经不太可能醒过来。所以太原城中才会有如此的龙争虎斗。而他李家,虽然表现上一直是中立,两边都不倒。但是自家事自已清楚,不是他们不倒,而是他和父亲早就商议好了,李家身为河东的地主,又握着十几万人在手,有如此大的底牌,他们根本不急。
父亲早和他说过,引而不发,才是最上策。只要他们握着这些实力,任他洛阳派还是长安党都得来拉拢他们。如此一来,不但能得到更多的筹码,也不会担负太多的风险,只要到最后形势明朗之时,再选择方为上策。而且李家父亲心照不宣的是,以如今的局势,谁就叫保证一定是洛阳派和长安党才笑到最后呢。
说不定辽王与关陇一派斗的个你死我活,他们最后渔人得利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年北周也是这么来的,大隋也是这么来的,谁就能说他们李家就不能弄出个大唐来。
眼看着最近太原城的形势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被所有人忽视了的皇帝居然醒来了。
李世民装那独臂负于背后,迈着方步不停的踱步。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云定兴那胖胖的脸,还有那嘴角边的一抹笑意。李世民突然脑中一阵清明,皇帝醒了这是天大的事情。可为什么来通知的不是晋阳宫中的内侍,反而是身为左骁卫大将军的云定兴?
按常理,皇帝一醒,那自然是得立即通知所有太原城中的百官。可现在,外面没有一点动静,甚至是连掌控晋阳宫的辽王那边也没有传来消息,反而是这位并不与辽王很密切的云定兴来告诉他,而且还是这么私密的告诉他。这反常,立即让他心中思量起来。
他在脑中仔细的转了几圈,又拿目光瞥去,发现云定兴仍然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甚至能看到,此时他的心情应当是很高兴的。
“世叔,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李世民停下脚步,淡然笑道。
云定兴顾左右而言他,“不知唐公可在府上,来了唐国公府,不去见唐公,可是我的失礼了。”
李世民眼睛一转,已经明白了云定兴的意思,肯定是还有什么更重要的消息。不过这老狐狸刚刚明明就是来试探我的,他真正要见的是父亲。
想到这,李世民也不再犹豫,笑着前面带路,直接将云定兴带往父亲李渊的书房。
一见李渊,云定兴又是试探了几句在,不过李渊是何等样人。这么多年在大隋,那是早练成了一头老狐狸,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任是云定兴在那里左一句,右一句的试探,李渊就是在那装傻充傻,说了大半天,云定兴口舌都干燥了,听到的全是些没有半点营养的客套话。
想了想如今的局势,云定兴也知道时间宝贵,只能咬咬牙直接上。
收起客套笑脸,云定兴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肃然道:“唐公,刚才你也知道,今日陛下已经醒来。不过如今太原城中,辽王早已经对皇位垂已久,陛下深感忧虑。就在我来之前,燕王殿下挟陛下诏书来见。”
李渊一听皇帝居然让燕王偷偷地带着诏书去见他,也立即明白肯定此事不同寻常。
“陛下已经下传位诏书,立燕王殿下为皇太孙。”
李世民与李渊父子俩齐齐神色一动,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虽然以前众人都知道皇帝喜欢燕王,但如今局势,却是辽王党羽最多,势力最大。可皇帝一醒来,却反而急急的立下传位诏书,这一来说明皇帝这次醒来后,身体可能并没好转。二来,也说明了皇帝的态度,他对于辽王确实不喜。也许,皇帝只是感受到了辽王的威胁吧。但是不论如何,他们知道,云定兴来找他李家,肯定是皇帝的意思。
果然,云定兴将那顾命八大臣的诏书拿了出来,出示李渊。
李渊看完后,心中也是十分兴奋。实际上,他也不愿意最后让辽王得了皇位。辽王一党势力强大,如果杨暕得位,李家不但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且有可能会受到新皇的打压。这也是明明李家一倒过去,就立马能帮杨暕赢得大势,却偏偏犹豫不决的原因。锦上添花,总不如雪中送炭。
合弱击强,才是真正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燕王相比于辽王,那才是真正的势弱。甚至关陇一派,虽然反对辽王,但他们也不一定就非要支持燕王,要知道,杨昭的三个儿子中,一直坐镇留守长安的可是代王杨侑。相比于一直随驾的燕王,关陇派系也许会更乐意支持代王。
不过那是以前,如今有皇帝的亲笔诏书,这形势却又是立马不同了。皇帝醒来,且发下诏书,那么之前那些和他李家一样观望的势力,必定大多数会立马倒向皇帝这边。
李渊一边接下诏书谢恩,一边却是心中不断盘算。
有皇帝的这两道诏书,那么关陇一派肯定会立马转而支持燕王,就算是那一直和自己一样没表态的王世充。他相信,只要这诏书一到,王世充也会立马支持燕王。算起来,只要再加上李家的支持,燕王获得的支持马上就能超过辽王。
内有皇帝的传位诏书,外有他们支持。以太原如今的兵马来算,他们拥有的兵马最少能达到三十万,而辽王只有二十多万。更加让李渊高兴的是,燕王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李家的只要支持燕王,立即能成为燕王势力之中最强的一派。只要帮燕王夺得皇位,那么有着顾命大臣的名号,他李家还不得权倾朝野。
李世民却在一边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李渊心情高兴,只要此处谋划成功,他李渊也并定成为朝廷第一人。看着儿子不语,不由笑道:“二郎,你平日里兵书看的多,你说说,我们当如何铲除辽王一党?”
整理了下思路,李世民道:“按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陛下已经醒来,可是我们却一直没接到宫中的消息。而且陛下派人送燕王出宫,做的又如此隐秘。这说明,晋阳宫已经让辽王给掌控,陛下显然是察觉到了此事,才会如此行事。所以,只怕辽王狗急跳墙,万一……”
李渊和云定兴都是老狐狸级的人物,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听到李世民的话,就立即明白了后面的意思。皇帝醒了,却一直没消息传出来。那就说明肯定是辽王隐瞒了这个消息,封锁了晋阳宫。而这样做,已经等同谋逆。
一旦辽王真的动手,虽然表面上说他们的实力联合起来也许更强。但是那也得联合之后,现在可还是一盘散沙,弄不好,就会给辽王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
听到这里,云定兴已经有些焦急起来,他是燕王的舅舅,如今这事已经开始。万一让辽王得了位,那将来岂有他云家的好。眉头紧皱,云定兴焦急地道:“二郎,如何是好?”
“云世叔,依小侄之见,如今我们必须兵贵神速。最后还是兵分数路,抓紧时间,抢在辽王动手之前先发致人,方为上策。”李世民沉吟道。
“快说,怎么个先发致人法?”
李世民缓缓道:“首先,云世叔立马将燕王秘密送来唐国公府,我们李府秘密,且守卫森严,能全力保证燕王的安全。”
云定兴想了想,自己的左骁卫军营如今乱糟糟,军中耳目众多,将燕王这个皇太孙留在那里,确实不太安全。虽然他心中也猜测,李世民提出将人送到李府,是想自己和燕王更近些,但也不太在意。反正自己是燕王的亲舅舅,只要真的扶了燕王上位,这将来还怕会亏了自己不成。
“好!一会我说将殿下送来。”云定兴点头同意。
“其次,云世叔马上带上诏书,分别去见卫文升、宇文化及、樊子盖、王世充四人。只要将陛下的诏书宣告给他们,相信他们都会支持燕王。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掌握的实力才能超过辽王。”
李世民提的之四人,也是顾命八大臣之一,其中卫文升、宇文化及、樊子盖三代正是眼下关陇派的代表人物。而王世充更是手握十万淮南军,这四人的支持至关重用。
“那苏威要不要告诉他?毕竟他也是顾命大臣之首。还有那裴家,要不要拉拢一下?”云定兴问道。
一听苏威的名字,李世民眼中露出不屑,忙摇头道:“那位苏相就不要找他了,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之时再找他也不迟。至于裴家,虽然裴世矩也是陛下诏书中的顾命大臣,但是他如今人在辽东,而且裴家早已经倒向辽王,我们更不能找他。”
苏威号称朝堂不倒翁,做了几十年宰相,起起落落,可是一直都是不倒。所有人都知道这位不倒翁,靠的就¨wén rén shū wū¨是他的那倒小怕事,且墙头草的性格。如果把这事情告诉了他,弄不好他跑去告诉杨暕也有可能。反正他也不过是一个文官,这个时候也用不到他什么,最多将来事成之后,将他弄到朝中平衡下各方势力就好了。
至于裴阀,就算是他们肯倒戈支持燕王,李世民也肯定是要从中作梗的。裴阀和李阀是死对头,宇文阀当初在宇文述死了后,已经势力大降,如今朝中真正势力强大的门阀就剩下了裴阀和李阀。眼下有这么好的机会铲除裴阀,李世民又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父亲,世叔。眼下最关键的一步,其实还是陛下。如今陛下虽然醒来,可却被困在宫中。如果我们能抢出陛下,那么陛下只要一现身,再加上我们联手,这辽王又岂能翻天?”
皇帝的诏书和皇帝本人比起来,那自然是皇帝的份量更重。不过眼下晋阳宫完全被辽王掌控,要不然皇帝也不可能会将燕王送出宫,还搞得这么复杂了。以眼下的形势,他们连皇宫都靠近不了,更不用说见到皇帝了。
云定兴皱着眉头道:“那辽王以自己在崞县募集的三万兵马为主,在太原城中又扩充了不少兵马,如今足足有五万精兵完全听他所用。现在晋阳宫正是由这五万人守卫,城外还有裴仁基十万河北军,杨义臣的五万山东军,另外还有将近三四万倒向他们的各部零散兵马。要想从晋阳宫中抢出陛下,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人都陷入沉思,虽然太原城集结了六十万兵马。但是这么多人不可能都驻扎在城中,眼下太原城中有辽王的五万兵马守卫晋阳宫,另外还有就是禁卫内军,不过眼下这往日最荣誉的禁卫内军,却是只有有那雁门城八千生还人马扩充后的两万人。其中黑衣铁卫五千人马,骁果军五千人马,另外左右翊卫各有五千人马。
这两万人马居于晋阳宫中,处于被辽王五万兵马的包围之中。而且负责皇帝的侍卫正是由裴行俨所统的五千黑衣铁卫,就连李建成的那五千骁果军,也只能是在宫内驻守。左翊卫的兵马由宇文化及统领,右翊卫由司马德堪统领,虽然宇文化及属于他们这边,可司马德堪却是早被辽王拉拢。宇文化及的人马早被司马德堪牵制,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唐公,王世充的淮南军,和卫文升的关陇军都在城外,要想抢回皇帝,那五千骁果军和五千左翊卫兵马根本不够。唐公,太原城的防守还在你的手中,你看有没有办法到时放大军入城?”
李渊目光如水,心中却是不断地盘算着。眼下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李家的将来,他不得不谨慎。李家在此次的皇位争夺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太原城是他李渊的地盘,云定兴的话让他迟疑起来。
第487章 两面三刀
太原是李渊的地盘,虽然天子从雁门退入太原。不过禁卫军早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城防大权还是在李渊手中,他的十多万河东军中,有五万人是他的嫡系直属人马,其余的七八万人也都在城外驻守。
按制,皇帝在太原,那么城防是应当由禁卫军接管的,不过禁卫军拱卫行宫人数都不够。所以到最后,太原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却有四十多万是在太原城外,甚至有不少还有周边的各县驻守。
太原城中,辽王杨暕有五万直属兵马,由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人统领。另有侍卫天子身边的黑衣铁卫五千人马,由裴仁基之子裴行俨统领。右翊卫大将军司马德堪统领的五千兵马,宇文化及统领五千左翊卫兵马,李建成统领骁果军五千兵马。
除了这些兵马,剩下的就只有李渊的城防部队。太原四城,由李渊最精锐的五万河东军驻防,整个加起来,太原城中的兵马只有十二万人,表面看起来,如今的支持燕王的兵马与辽王的兵马各一半。不过众人都知道,辽王控制着皇宫,李渊控制着外城。不过他们对辽王控制的皇宫插不进手,李渊所控制的太原外城,实际上却是有诸多大将军统领。每一道城门,朝廷都派有官职很高的将领坐镇。
不过虽然有那么朝廷将领坐镇,但是只要李渊肯,那么关键的时候,还是能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的。不过李渊却有些犹豫不决,太原是李渊的大本营,万一大军入城后控制不住,在城中交战,那这河东名城可就将毁于一旦。甚至他还担心着,万一到时有人和他想着一样,打算浑水摸鱼怎么办?
毕竟刀兵一起,可就是兵火无情。
李世民看出父亲的顾虑,忙道:“世叔,城外还有着辽王的十几万河北军与山东军,到时这些人可还得大军控制。所以小侄认为,莫若就由关陇军与江淮军到时牵制河北军与山东军,就由熟悉太原的河东军入城,如此一来,也省的各军混乱,避免局势难以控制。你觉得呢?”
云定兴心中一顿,暗叹李家父子打的真是好算盘。燕王也送入李府,太原也不让他们的兵马进入。到时他李家控制了太原,兼手中又有燕王,还人可比。不过心中虽是如此想,云定兴却也不愿意点破,毕竟此事要成,还得李家多多帮忙。
不过他还是皱眉道:“如果由唐公率河东军在城中平定辽王,这却是再好不过的了。只不过,辽王控制着皇宫,却是怕一时难以救出陛下。”
李渊父子巴不得杨广就死在皇宫才好,这样将来燕王即位,李家才好。不过这话自然不能明说,想了想后,李世民道:“此事我看不如先由宇文将军和我大哥先用宫中的人马试试,能偷偷带出陛下最好,如果不行,我们到时再想办法。现在当务之前,还是由云叔去联络各家。”
“好,那我先走了。”云定兴也不再多说什么,转头偷偷从侧门出府。
云定兴离开没有多久,却又有家人来报,说是辽王殿下亲自来访。
李渊父子面面相觑,却也已经明白了辽王的来意。
“父亲,辽王肯定是来拉拢我们李家。看来辽王要动手了!”李世民冷冷地道,他一向对这个辽王没什么好感。
李渊却在那里若有所思,不停的捋着胡须沉思。
辽王杨暕今日一身紫袍玉带,满脸微笑,一眼望去仪表堂堂,气质非凡。一进李府,老远就大笑着对李渊行了一个晚辈礼,“表伯父好!”
李渊的父亲与杨广的父亲娶的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所以李渊和杨广两人都是姨表兄弟,李渊比杨广大两岁,说来算是杨广的表兄。不过虽然有这么一层关系,以往李渊可不敢让杨广叫他表哥。而且以往辽王也从来没叫过他表伯父,眼下突然叫的这么亲热,却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李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却也是十分泰然自若的就大下了这句称呼。
“辽王殿下,今日怎么有空到寒舍,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杨暕来李府,却没有带上裴蕴等人,只带了一队侍卫过来,也都尽留在府门外。进入李府,身边只带了几个侍女,倒是显得十分私人。对李世民,却也是没口子的叫着表弟。
说了一番客套话后,辽王杨暕也没再客气,直言道:“表伯父,在下今日上门,其实也是想来亲上加亲。”
“哦!”李渊不置可否。
“是这样,小侄元配早丧,至今未有再娶。小侄早闻李家表妹贤淑,早家来求。小侄也是幕名不已,今日就冒昧前来,想来亲上加亲。这事本来当由长辈做主,只是陛下至今未醒,找其它人也都有些身份不配。小侄失礼冒昧前来,还请表伯父见谅。”杨暕笑着说道。
李渊眉头微皱,心中不喜。就算杨暕真的想求亲,这也得由长辈出面,像他这般,哪有半点礼数。不过也只是心中生怒,面上却仍然是古井无波。
要是这杨暕在云定兴的前面到来,说不定他还真的会考虑一下。毕竟如今杨暕虽然有不少女人,可他的辽王妃却是早死,如果女儿嫁给他,那定然是正妻。到时他当了皇帝,女儿有娘家支持,自然也是皇后。
不过现在,他却是不愿意再在这个事情上费神了。毕竟就算女儿当了杨暕的皇后,可李家也不一定能有多大发展。但是如果扶持燕王杨倓上了位,那么李家可就不一样了。
李世民在一旁也是哼了一声,想着用不了多久,这个一直高高在下,狗眼看人的皇子,就将被他们踩入烂泥,心中也是解气不少。再看他时,已经少了几分不满,反而多了几分不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