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如春天百花的娇艳,却也装点了大地。

就在这遍地的野花之中,一小队骑士正策马狂奔,沿着桑干河向着南面飞驰而去。桑干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还有着另外的一个名字,那就是无定河。顾名思义,这是一条常常改道的河流。

泥沙俱下的无定河是黄土高原上的生命河,此时杨广的车驾正沿着无定河北上。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站在高高的木制移动宫殿之上,杨广背手而立,轻轻的吟诵着一首诗。

念完之后,他还觉得意犹未尽,连赞几声好。

杨广转头对着身旁的萧皇后道:“皇后知道这首诗是何人所做吗?”

萧皇后手臂上披着一条长长的紫色披帛,站在那宫殿的栏杆之前,迎风而立,身上的衣袂飘飘,恍如仙子。“臣妾时常也爱读书品诗,为首诗十分悲凉却又大气,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只是臣妾以往却从没有读过,难道是陛下刚刚沿途观看这桑干河,有感而发?”

杨广摇摇头,轻叹一声,好久才道:“这是黑衣卫交给朕的,据他们所说,这是陈破军曾经所做。没来到这河边,朕还无法感觉到这诗的不凡,如今身处这河边,顿觉这诗立意高雅,大气磅礴,确实是首难得的好诗。”又叹了一口气,杨广目视远方,有些感怀的道:“陈破军确实是一位人杰,也难怪出云会喜欢上他。也许当初朕多注意一些他,甚至将出云嫁给他,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结果。”

萧皇后站在旁边不语,心中也是觉得有些遗憾,以陈克复这样的无双人才,如果将公主嫁给他,也许真的能笼住他。而如果陈克复没有反叛,那么说不定突厥早就已经平定了,更不会有如今的局面。

“陛下,陈破军虽然回了辽东,但是至今也并没有起兵造反,也只是打了个清君侧的旗号。以陈破军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陛下所用,还成了敌人,这实在是可惜。难道就真的不能再改变这一切了吗?也许陛下可以下召招抚他,也说不定。”

杨广摇了摇头,“如果朕的大军击败了辽东军,也许朕可以饶他一死,甚至给他一个闲散官职。但是如果朝廷几十万大军却连辽东也无法踏足,现在就算他愿意被招抚,朕也不会答应的。”当皇帝的人,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的思考。不说陈克复明摆着造反了,就算是之前误会了他,这事也已经就是这样了。上位者,错了,可以改正,但是却不能自己再认错。这是当年先皇帝杨坚曾亲口告诉过他的一句话。错了,能知错的,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而知错还能改的,就是一个好皇帝。如果知错改过,还认错的,那反而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更何况如今他和辽东的对峙中,还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下风形势,这更加的是不能更改之前的决定。

萧皇后叹息一声,“就是苦了出云这孩子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杨广也只能无奈地道。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内传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

“陛下,左屯卫将军、辽阳郡公李世民晋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陛下!”

杨广一皱眉,李世民比他早一天出发,带着五千兵马一直在皇帝车驾的前方一百多里外。按计划,他们最后都是要进入马邑郡城的,现在离马邑郡城起码还有两天的时间,怎么李世民却又跑回来了。

“他可有言是什么紧急军情?”

“说是草原突厥上的军情,义成公主差信使送来的紧急军情,具体的那信使说要亲自将信交到陛下手中。”内侍连忙将李世民告诉他的话说了出来。

义成公主?杨广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义成公主就是如今始毕可汗的可敦。眼下攻打突厥的关键时刻,公主突然让人送信来,那么一定是有紧急军情。

“快宣,让李世民马上带信使来见!”

第396章 无间公主

内侍很快带着李世民和那信使登上那巨大的移动宫殿,李世民一入殿中急忙道:“陛下,义成公主派了信使前来,说是有紧急事情要禀报给陛下。”

杨广往那信使看去,却并不是一个突厥人,而是一名汉人。

“你说你的义成公主的信使,可有何凭证?”

那信使行礼后从怀中掏出两块腰牌,“回陛下话,小的原本是京城禁卫,后来护卫公主入草原,就一起留在了那里,这些年来一直担任公主的贴身侍卫。这两块腰牌,一块是小的以前在禁卫任职时的腰牌,一块是在草原上时所用。”

杨广从内传手中接过腰牌,仔细地打量了几眼,点点头,“这确实是禁军的腰牌,不过光凭此二物,还不足以表明你的身份。”如今大战在即,杨广也不敢大意。万一对方只是始毕可汗的间谍,用这两块腰牌来充作公主的信使,传递什么假情报,误导他,那就是一件大事,不得不防。

信使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之后,却是一件小小的玉印。“这是公主的私人印鉴,公主说只要以此印再加上公主的亲笔书信,陛下就当相信了。”

公主嫁入草原之后,杨广也曾派人多次和公主接触过,而这枚印鉴,正是公主的信物。以往都是他派人入草原找公主,如今公主却突然派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杨广也觉得肯定是真的有紧急之事了。

“你的身份朕已经相信,公主派你送的信呢?”

信使又从怀中取出一封贴身收藏的信件,呈给杨广。

杨广查看了信上的火漆封印,确认无误之后,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多,只有短短的数行字。在信中公主说他发现始毕可汗集结了各部族大兵,对外宣称是去进攻契丹。可是据她所发现,却得知突厥的骑兵并没有向东,反而是向南。公主猜测,始毕可汗很有可能是已经南下。

看完这短短的数行字,杨广却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据朝廷派往草原上的斥候回报,突厥人确实在动员兵马,准备东征契丹,掠夺物资。不过那个情报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了。

半个月前,突利到太原来后,他已经又派出了几批探子侦察,得到的消息却是突厥人正在准备东征契丹,以掠夺物资。可现在,公主的信中却突然说突厥人已经南下,这让他心中惊惶不定。

“快,马上传朕旨意,车驾暂停前进,就地休息。另马上传各位从三品以上随驾大臣,火速前来见朕。”杨广已经有些不安,现在他已经出了雁门,来到了马邑。如果突厥人真的南下了,那他身边可是只有十五万人,又没有城池要塞可依。

得到皇帝的旨意,很快所有从三品以上的随驾紫袍大臣都已经赶到宫殿之中。

“依诸位大臣所见,义成公主的信有几分可信?”杨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黑衣卫统领司马德堪道:“派往草原上的探马已经有整整十天没有回报情报了,臣以为,估计是探马已经被突厥人发现,并被清除了。”

七十多岁的老头,尚书左仆射苏威也再不打瞌睡了,马上跟着站出来。

“陛下,义成公主虽然身为突厥可敦,但她却也是我隋朝的义成公主。且公主以往也一直有和朝廷联系,向来心怀大隋。如今公主冒着风险,派出贴身侍卫传来这封信。老臣以为,这信十足是真的。眼下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突厥人什么时候开始南下,来的有多少骑兵。但是无论如何,臣以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马上调转车驾返回太原,以免天子陷于险地。”

苏威一大把年纪了,早就是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他可不愿意临死时还要被草原胡人包围,最后陷入敌手。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不再管什么明哲保身,凡事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了。

樊子盖也忙出声道:“不论真假,此时都应当马上回返太原,而且事不宜迟,应当马上就走。”

杨广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是也不愿意一听到突厥人的名字,自己连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马上落荒而逃。万一这个情报是假的,或者突厥人南下的只是一支小部队,那将来他不得颜面尽失?

想了想后,杨广还是不愿意马上就退,“司马德堪,朕命你马上派出所有黑衣铁卫,立即北上,查清此次南下的突厥兵马究竟是哪部人马,由谁统领,已经到了什么位置。一旦发现情况,立即飞鸽传信回来。”

“臣遵旨!”司马德堪也不敢犹豫,马上领命退出宫,召集自己的五千黑衣铁卫北上去打探突厥人的动向。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更何况是天子乎,陛下之一身,关系着天下亿兆百姓,岂可置身于险地。老臣以为,当一边派出侦骑打探突厥人的动向。一边马上令车驾回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在此地停留了。”

不少大臣也纷纷出言附和,不过如果这些人不出声还好,一出声,杨广心中最后的那点犹豫也没了。反而是坚定了要贸下来的念头,在他想来,突厥人就算南下,从定襄到这里,一路上也最近码有十多天的路程。而有这么多的时间,只要边境上的烽火燃起,到时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返回关内。

在他的前方,定襄和马邑的交界处可是还有长城这道关口。突厥人不可能轻易就能突厥这道关口,就算他们过了长城,那时他也早退回了雁门关内。有着雁门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杨广还真不怎么害怕突厥人。要是一听个突厥人他就跑,今后他还如何统帅天下。

拒绝了众臣的提议后,杨广又下旨道:“敕令左屯卫将军李世民,立即领本部五千人马继续北上长城关口,防止突厥人入关。”

李世民刚刚也是一直心中有些担忧,让皇帝北上是他的建议。如今却发现突厥人南下,置皇帝于危险之中,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罪责了。如果皇帝真的追究起来,不但官职不保,就是小命都有可能不保。眼下见皇帝并不追究,反而让他继续北上防范突厥人,马上高兴的接令。

在心中,李世民并没有多担心突厥人,在他看来,有长城这然天险,突厥人想入关却也不是一件易事。而说不定,这反而是他李世民大显身手,在皇帝面前好好表面的机会。如果突厥人来的不多,到时他击败了突厥人,那绝对是大攻一件,这可就是征突厥的首功。

连接派出了黑衣铁卫和李世民北上侦察之后,杨广的车驾也在百官的劝阻之上,暂时的驻扎在无定河边,等候司马德堪的情报结果。在没有确切的情况传回来,显示突厥人只是小股骚扰部队时,这些随驾大臣是不可能再让杨广的车驾继续北上的。

对于义成公主的信,杨广和众臣看后,虽然相信了突厥人可能真的南下了。但是却都还以为,有着绵绵边境,再加定襄这个隔离缓冲地带,突然人就算是南下,他们也能随时得到消息。

狂狂阵阵吹起,天空飘落无数雨丝,就在这细雨之中,一阵阵响亮的号角声呜呜响起。那号角声中还透着一比仓促,号角声很快传遍了整个营地。

营地中的帐篷一个接一个的被掀开,李世民的五千府兵一个个提着头盔,拿着横刀长矛,急匆匆的跑出来与自己的队伍汇合在一起,列阵集结。

站在队列中,士兵们一边继续整理着铠甲,一边不停的对左右旁边问道:“是突厥人来了吗?突厥人真的这么快就打过来了吗?”

回答他们的是一个又是一个的校尉队正们的吼声,“集合,马上集合,三遍号角毕不到者枭首示众!”有了这些军官们的吼叫,士兵也不敢再多抱怨,一个个老老实实的集结列队,检查自己的武器装备。

而在另一边的路上,一队骑兵正急驰而来。眼尖的士兵们一眼看出,这正是之前随将军李世民回去晋见皇帝的玄甲卫队。看到那一水的黑甲骑士中,一身明亮白甲白投风的将军李世民,不少军官已经猜测到,可能是将军已经从皇帝那里得到了什么任务。

玄甲卫队如一阵风一般的疾驰而来,直到集结的阵列前丈多远才急急一勒马,战马堪堪就停在最前排的阵列前数尺远。李世民一身亮银明光麒麟战甲,白色的披风,亮银色马槊,整套装束像极了陈克复以前的装备。

李世民骑在那匹纯白色的战马之上,扫视了已经集结完毕的队伍一遍,高声喊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我们出战的时日终于来到了。陛下有旨,让本将率领麾下五千兵马,即刻北上长城关口,严防突厥人入口。现在,传本将号令,所有人马即刻拨营启程!全军不得怠慢,如有违令者,斩!出发!”

第397章 乌云压城

五千兵马,虽然其中一千重步兵、两千轻步兵,一千五百轻骑兵,五百重骑兵。但是实际上,李世民的这支玄甲军,也只能算是三千轻步兵,两千轻骑兵,重步和重骑只是一个计划,现在什么装备都还没有。

不过李世民仗着李阀如今的得势,又加上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得宠,兼之马邑又紧邻突厥,所以他的部队也装备了许多马匹。五千人马,虽然做不到人人双马,但是却可以做到骑兵步兵都有马,连后勤也全用马匹驮运,做到了快速机动。此时李世民一声令下,五千人马再没有半点犹豫停留,立即拨营北上。

茫茫雨幕之中,塞外马邑的山丘丛林之中,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正疾驰北上。那一面面绣着李字的旗帜早已经被雨淋湿,被风卷在了旗杆之上。五千人马迅疾如飞,铁蹄纵横。隆隆的马蹄,将道路上那泥泞的道路踩的更加泥泞,快速翻动的马蹄将泥水践踏的四处飞溅。

风雨之声,铠甲的碰触声,马蹄的奔跑声,汇聚成了一股无以言状的力量。李世民策马立于一处山坡之上,看着眼下这支在风雨之中行进的黑色战甲部队,心中涌现出一股豪情。这就是自己的部队,处于其中,让他仿佛又回到了辽东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这样。

风雨无阻,马蹄翻飞,黑色的战甲,奔驰的战马,还有那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不同者,只是这支兵马的主将换成了自己,军队的名字也不是辽东军,而是他的玄甲军。

下面的队伍已经很快,但是李世民仍然站在那里,高声大喊,“快,快,再快一点,我们的目标是长城关口。绝不能让突厥人比我们先到一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我们要好好的和突厥人打一仗,让突厥人明白我们的厉害。也要让朝中上下,知道我们玄甲军的厉害。我们将是天下精兵,我们将是大隋最精锐的兵马。快!”

疾驰战马上的骑兵们,一个个的低伏着身子,凭借着边关兵马的马上骑术优势,将骑术发挥到了最高。雨点打在铠甲之上,溅起一片片水雾,模糊他们前进的视线。

李世民叫过身旁的一名亲卫,“你马上带一伙人火速赶到马邑郡城,告诉柴通守和李郡丞,本太守让他们马上将郡中的五千名乡兵也集结起来,让他们在城中待命,随时准备与我部汇合,一同北上长城。”

这五千乡兵其实也是李世民仿辽东的做法,明面上乡兵都是由乡民自主发起的保墒安民的民防组织。但是实际上,这五千乡兵只不过是打了个幌子,暗中这五千兵马依然是和他的五千府兵一样的训练,铠甲装备一样不少。且五千乡兵的所有大小军官都是李阀族人及他的朋友。为的就是进行两手准备,暗中积聚实力。

眼下他要北上长城,那么自然是兵越多越好。这一仗李世民十分看重,如果他能取得一个大捷,那他也将在朝廷和杨广心中有更高的地位。就算在李阀,他也能得到更大的话语权。为了这必须胜的一仗,他将他手中的隐藏的这张王牌也拿了出来。

半天之后,马邑郡城终于出现在了眼前,李世民没有下令停顿,全军继续前进。

“大人!”几名骑士从后面赶了上来,却正是马邑郡通守柴绍、郡丞李孝恭和五千乡兵的统领李道宗和李道玄、史万宝五人。

李世民放缓了骑马速度,摘下头盔,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怎么样,部队拉出来了吗?”

风雨声和战马奔驰声太大,柴绍不得大声喊才能让李世民听见,“大人,五千乡兵已经全部出城,已经跟上了队伍。另外按大人的吩咐,我们还带了不少的弩箭和粮草,都由马匹驮运,不会耽误行军速度。”

李世民暂时停下来,转头望去,果见后队之中,又增加了一支新的队伍。而且这支队伍看起来比自己先前的这支还要大一些,五千乡兵,还加上了众从用于补充消耗的铠甲器械粮草。这支兵马虽然没有朝廷的正式旗号,打的是各个乡兵团。但是这支兵马的装备同样都是黑色战甲,气势同样不容小觑。

两支兵马全起来,一万人马,这就是如今李世民的全部家当。就连统兵的各个校尉队正,也都是他一手提拔委任,这是一支虽然名义上属于李阀的部队,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人统率的兵马。看着这雄壮的气势,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向着柴绍等几人点头赞许。这些都是他的嫡系心腹,这是他们共同的事业。玄甲军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片期望,虽然成军后,大多还是没有见过血,但是光这气势就已经能和当年刚扩编时的破军营相比了。

一日夜,李世民的一万人马已经沿着桑干河一路北上,赶到了马邑的一个大城神武城。神武城是一个县城,但是人口却有数万人,乃是桑干河一线的一个重要城市。

“前面就是神武城了!”李孝恭指着雨雾之中的城池道。不用他说,李世民也看到了这座边塞城池。

柴绍大声道:“大人,连续赶了一日夜的路,人累马乏,要不进城休息一晚,再补充一些物资,如何?”

看了看自出发时就一直在下的雨,虽然不大,但是这样的雨天赶了一整天的路,将士们也是极度的疲劳了。现在进城休息一晚,士兵们不但可以不用扎营,还能洗个热水澡吃顿热饭,就是战马也能得到一晚上的好好歇休。按眼下的速度到达武周山长城关口,最起码还得要两天两夜,而这一路上已经没有几个这么大规模的城池。

“好,马上传令,让将士们入城歇休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得连续行军两昼夜,赶到长城关口才能再休息。”李世民点头道。

雨幕中,李世民的亲卫队副,带着一小队骑士向神武城驰去。

神武城的守军也早看到了这支兵马,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时候早关闭了城门。

李世民骑在马上,冷眼打量着这座城池。虽然这是一座县城,但因居于塞外,所以城池也修的十分的粗糙,但看起来却很坚固。比中原内地的城池,却是要坚固的多。神武城中那些居民百姓和城中的流动商贩店家们加一起足有三万多人口,城中的守军不多,只有一团两百人的步兵。不过那城墙却修的很高,足有三丈高的城墙。李世民心里盘算着,如果没有攻城器械,自己这一万人,应当能在一天之内攻下这座县城的。

“来者止步,你们是什么人?”城头上,此时城中的县令、县丞、县尉,还有那统率二百步兵的步兵校尉都在城头之上。虽然远远看去,来的这路大军穿的都是朝廷的铠甲,打的也是朝廷的旗号。不过边关城池,历来都要小心谨慎一些。那校尉还是按惯例关城门先。

李世民的卫队队副,也是一名李家子弟。李道林打马来到城下,大声喊道:“奉天子敕令,马邑太守、左屯卫将军、辽阳郡公李大人率大军北上长城关。现在要入城歇息一晚,快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那校尉之前的动作也不过是一个例行程序,此时一听来的居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马邑太守,哪还敢有半分怠慢。心不迭的下令城门处的守军开城门,自己也跟县令等县中官吏商家富户们一起赶忙跑到城门处去迎接李世民。

看到城门打开,城中也有人出来迎接,李世民点点头,“传令下去,全军进城,今晚好好歇息一晚,明日四更做饭,五更启程!”

听到这个命令,马上的将士们也都长松一口气。这一口气跑了一整天,又是大雨天,如今虽然已经是五月,但身上也冻的要死,能进城换身干衣裳休息一晚上,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大军排着整齐的队列,缓步驶入城中。城中只有一个容纳一千人的小军营,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县令忙叫来城中的大户和商户们,让他们将自己的府第和空余的仓库拿出来,供李世民的一万大军入住。

安排好了住的地方,县中官吏们又心着去张罗士兵们的饭菜,又在城中最大的酒楼包了场,请李世民等上官用席。

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李世民倒是来者不拒,统统任由他们去张罗。他自己则被县令安排到了城中最富的一家府第之中,一入府中,李世民马上让人准备沐浴更衣。脱下了一身湿衣,李世民刚刚躺入了那滚烫的热水之中,门却被啪啪啪地敲响了。

“大人,城外警戒的游骑,在十里外的河边发现了一名受伤的骑兵。现在已经带回来了,是司马德堪大人的黑衣铁卫!”李孝恭在门外声音有些低沉地道。

哗啦一声,李世民自浴桶中腾的站了起来。

第398章 李二赌命

此次北上皇帝不光派了他李世民,而且前面还派了禁卫军黑衣铁卫的五千人马先一步北上,侦察突厥人的动向。眼下居然发现了黑衣铁卫受了重伤的士兵,那岂不是意味着这里附近已经有了突厥兵马?

这个时候也顾不得澡只洗了一半,李世民拿起毛巾快速擦干了身上的水,连忙换上衣服。

“人在哪里,快带我去!”一出门,李世民皱着眉头急促地道。

李孝恭前头带路,“人现在就在大厅,已经让大夫检查过了,全身多处刀伤。现在失血过多,不过大夫已经用了药,说是还能坚持一会。”

直到厅中,李世民一眼发现,这名受伤的骑兵果然是黑衣铁卫的。黑衣铁卫虽然表面上也是禁卫骁果军的一支,但是他们的铠甲装备却是都有特别标志。凡黑衣铁卫的人,铠甲的胸甲之上必然会有一个黑色圆盾标志,而且在他们衣服的袖口,还各有一个两把横刀交叉的标志。这个标志是黑衣铁卫的独家标志,眼下这名受伤的士兵那破损的胸甲上正有一个小圆盾标志,而检查他的袖口,那里也各有一个交叉横刀的标志。

确认了身份后,李世民神情更是严肃,“本将军是左屯卫将军李世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需要你马上告诉我。”

那黑衣铁卫咳嗽了几声,咳出一大块血来,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可却只能徒劳无功。几名亲卫将他扶起,在他的背下垫了几个垫子才让他抬起身来。

“突厥人,是突厥人,突厥人南下了”那铁卫神情激动,伸着手指指着北边努力地说道。

李世民脸一下子沉了下来,黑衣铁卫虽然是禁军精锐,但也只比他早出发了没多久。但是现在,黑衣铁卫却已经被南下的突厥人重伤,那就明,突厥人已经就在突破了长城关口,就在这附近了。

大夫端来一碗人参汤,喂着那铁卫喝了下去。一碗人参汤下去,那卫士果然一下子回光返照,精神了许多。

“司马将军率着我们北上,在马邑郡城将五千人马分成了十支人马,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打探突厥人的动向。小的跟着的是去白狼塞的那支,结果我们刚赶到那里,就遭遇到了突厥人。”

“袭击你们的突厥人有多少?打的什么旗号?”李世民赶紧问道。

“无边无际,我们五百人刚发现这支突厥人就被包围,不半一柱香时间,五百人就已经全军覆没。在下当时受重伤落入河中,才勉强逃过一劫。我从河的另一岸上了岸,在一个村庄中找了一匹马,赶了几十里路后,终于不支坠落马下。我不知道突厥人有多少人,但就我看到的最少有五千人,而且还不是全部。我只记得他们的旗号是狼,其中有一面旗帜上是一只金狼。”黑衣铁卫努力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脸色惨白。

听到这个情报,李世民彻底沉默了。他原以为,到现在他们也还没有接到任何急报,和烽火,所以突厥大军应当还在定襄边境上。

就算看到这名受伤的黑衣铁卫,他也只以为这是潜入马邑的突厥人斥候队伍干的。可他没有想到,黑衣铁卫居然说袭击他们的突厥人无边无际,五千人都不止。

而且更让李世民心惊的是,在突厥的旗号中居然有金狼头旗帜。

金狼可是突厥汗国的标记,但是一般的兵马是没有资格打这个旗号的。

而除了代表大可汗的金狼旗,那就只有突厥的阿史那家族才可以打这个旗号。因为金狼头正是世代袭承大可汗之位的阿史那家族的标志。金狼头旗帜出现,要么表示大可汗到了,要么就是代表着阿史那家族的一名部族首领到了。

两者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旗号的大小,大可汗的金狼旗是金狼大纛,而其它的阿史那部族首领的金狼旗则要小的多。但不管是哪个,最起码也是阿史那家族的部族首领到了。作为王族的阿史那部族骑兵出现在河东腹地,那足以说明之前义成公主所说的都是真的。

李世民还有些不死心,转头去问大夫,看是不是这名铁卫受伤过重,刚才说的是胡话。大夫还没回答,却突然从城头处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铛铛铛”的警钟声。

大厅之中,李世民、柴绍等人面面相觑,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城头的这警钟,无疑肯定是突厥人来了。再顾不得去问那铁卫,李世民起身就走,边走边大声道:“马上传令各部,火速集结所有部队,另外马上关门四门。”

呜呜的号角声在城中四处响起,那些刚刚才脱下铠甲的士兵们,都不由的纷纷重新套起铠甲,找自己的队伍集结。

天空阴沉无比,不时还会响起一声霹雳,刚刚停歇的雨又开始下了起来。只是这一次,再不是霏霏细雨,而是如豆大颗的大雨。李世民带着诸将刚刚登北城头上,就有一名被淋的浑漉漉的骑兵队正跑了过来。

“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敲响警钟?”虽然明知肯定是突厥人来了,但是李世民还是问道。

“将军,突厥骑兵来了!”那名游骑队正声音有些颤抖地道。

李世民握在横刀上的手不由的紧了紧,该来的还是来了。

“我们的游骑出城往北面侦察到三十里的时候,发了突厥人的骑兵。就顺着桑干河,全是骑兵。据我们看到的千夫长足有十五面,他们的旗帜都是金狼头旗。我们撤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发现了我们,回来的时候一直紧紧地追着我们,现在距离我们最多还有五里路,转瞬即到。”

十五面千夫长旗帜,那就表示这支人马最少也有一万五千人。而且那黑衣铁卫说得没错,对方打的确实是金狼旗帜,那意味着这支骑兵是来自突厥最强大的王族阿史那部族。

而同时一个更不好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李世民的面前,一万五千突厥骑兵,这绝对是一支大部队。从定襄到达马邑,这一路上穿郡过县,绝对无法将行踪隐秘到十几天他们都毫不知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