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契丹人来说,他们背弃了东突厥,那只有抱住大隋才行。而对杨广来说,他不过是给了一个不要钱的封号,却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将契丹这么大块领土圈入大隋的版图之中,奠定了君臣名份。

百济的使者一看到契丹一下子靠上了大隋,正无时无刻不遭受着新罗和大隋两面压迫的百济自然也不会落后,百济王子扶余玦立马上请将现在的国王册封为大隋百济王。

靺鞨粟末水和黑水部族都还在战争,但这次却都派了使者带了大量礼物前来东都洛阳,想争取到大隋的支持。两个使者在大殿之上同时要求策立自己的族长为靺鞨王。

杨广看着两个靺鞨使者争执,却高兴不已,笑声不断。

“左相,依你之见,朕当策立何人为靺鞨王?”杨广捋着胡子对着下首的陈克复道。朝中的裴世矩精通外交,但是最精通的还是西域和草原。说起辽东,整个朝中估计也没有人比的过陈克复熟悉了。

陈克复弯腰行了一礼,“陛下,当初高句丽组建联军之时,粟末水部族的突地族长不但坚定的站在我大隋一方,而且还率军参战。对于如此友善行为,我大隋当然应当奖励之。”

“好,就依左相之言,传朕旨意,赐粟末水靺鞨建立大隋靺鞨国、策封突地大族长为大隋靺鞨王、开府仪同三司、辽东副留守,粟末水部族为靺鞨世袭王族。”杨广满饮一杯美酒,当场下旨赐封。

新罗国使臣美生站了出来,送上了一棵足有一人高的血珊瑚,并珍珠一千颗。

“尊敬的大隋皇帝陛下,我卑微新罗小国愿永为大隋东海屏障。今我王请求得到大隋皇帝陛下策封,另我王膝下无子,如今朝中有意立王室世宗为储君,还希望大隋天子陛下能降旨册封!”美生站在那里,一通汉语却是所有的使节中说的最好的,让朝中众大臣都心生好感。

杨广一看又一个愿意为大隋藩国,一张嘴都乐的快合不扰了,嘴一张就要同意。

“陛下,臣有话要说!”陈克复可是有个新罗公主情人的,对于新罗的情况他是一清二楚,他哥不愿意自己将来的后院出现什么问题,忙站起来行礼发言。

“陈爱卿有何意见?”杨广被陈克复打断,倒也没有太多不高兴,今天他的心情实在太好,让他有种千古一帝的感觉,对于这点打断,也根本没往心里去。

“陛下,新罗国王室对我大隋向来友善,上次臣征伐高句丽,新罗国就与我大隋联盟并出兵五万攻高句丽。臣听闻高句丽王虽然膝下无子,但却有两位能文能武的公主。而且听说,不久前二公主刚刚为新罗王室诞下一名男婴金陈信。陛下何不赐这位新罗王之孙为王太子?如今我朝皇太子正好年幼,到时新罗国可送这位王太子入我大隋宫中与皇太子为伴,将来一位为大隋天子,一位为新罗国王,岂不是一段君臣佳话?如此,我大隋和新罗之藩属必定更加地久天长。”

杨广看了看才七岁多点的太子杨杲,满脸笑容的道:“爱卿所言果然有理,新罗王既然有后,自然当立其孙为后。传朕旨意,赐封金白净为大隋新罗王、开府仪同三司、辽东副留守,其孙金陈信册封为大隋新罗王太子、光禄大夫,赐金世宗为大隋左光禄大夫。”

大隋周边的那些部族、王国的使臣国王可汗们,一个个都是激动高兴不已。他们不过是上书表示臣服大隋,以后每年进贡点稀奇之物,就能成为大隋的藩属。不但再不用担心大隋的攻占侵略,而且还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以后被欺负了,就可以来找大隋帮忙了。而且就算是上贡,他们也不亏本,虽然那些奇珍异宝土特产很珍贵,但大隋这个天朝上国的皇帝赏赐回礼更加豪爽大方。

而那些西文的商队头领们更是差点乐意了,他们送的东西都不多,大多只是些稀奇之物,但却得到了大隋皇帝陛下百位千倍的回赏赐。这样的生意,比起丝绸之路上的任何一桩交易,那都是赚翻了。每个人心里一边感叹着隋朝的繁华,和天子的豪爽时,心中都打定了主意,以后一定每年都要赶上一回这样的盛会。

众使臣之中最失意的可能就是黑水靺鞨的使者了,他们带来的礼物虽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赏,但却没有得到隋朝天子对族长觉罗的策封和支持。隋朝不但没策封他们,反而将整个靺鞨都赏给他们的死对头粟末水靺鞨人建靺鞨王国去了。

当最后的一拨商团头领也进贡完了礼物之后,整个蕃使朝贡也算是结束了。当礼部官员将这些使节带到一旁落座时,杨广还有些疑惑地道:“为何不见东突厥的使者?”

此时的杨广可还是兼任着突厥的圣人可汗之位,他的这个汗位最初可就是现任东突厥汗始毕可汗的老爹启民可汗帮他上的尊号。眼下四海之内的使者们全都来了,却独独不见始毕可汗的使者,这祉杨广有些不满。

纳言裴世矩举笏行礼道:“陛下,臣出使草原之时早已经向阿史那·咄吉告之了今年的元会,到现在却根本没有接到东突厥使节入隋的消息,看来这次始毕可汗是不打算来了。”

裴世矩的话一落,杨广的脸已经黑了下来。当年他为了诱西域人入隋,连吃饭买东西不要钱,给树上扎绸缎的法子都用过,图的就是这种四海来朝的天朝盛世。前年去年,征高句丽连连失利,让他自己都对自己的大业产生了怀疑,那些人没来也说的过去。但是现在,他刚刚平定了辽东高句丽、室韦,去年一年,连中原的泥腿子造反都大都平息了下去。

他的大业终于要翻开新的一个篇章,这样的时刻,他启民可汗的小崽子居然敢不给他面子,这是当着四海藩属打他的脸面。也让他终于意思到,当年走投无路,内附于大隋的东突厥终于再次强盛了起来。这些养不熟的小崽子就是白眼狼,一长大就对他露出了獠牙。

杨广端起酒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嘴唇微微上扬,是时候了,如今西突厥一分为三,再不复半分当年的马上剽悍雄风。眼下运河已通、东都最已经迁完、辽东已平,室韦已灭。整个大隋的周边都已经完全臣服于大隋的横刀之下,是时候到了收拾突厥的时候了。

当初是因为大隋周边有太多的威胁,所以只能采用权谋而与正面的对决,让也让这二十多年来屡次败于大隋之手,却一直不肯服气的突厥人找了个借口。这一次,他要御驾亲征,带着大隋的百万雄师,堂堂正正的扫平这大隋周边最后的一块不平地。从此以后,他就能将目光,将大隋的铁蹄踏向更遥远、更未知的地方。那是秦皇汉武都还不曾去过的地方,他要成为华夏青史之上,最强大的帝王,他要开创他的不世大业。

“呯!”

杨广重重的将手中酒杯拍在桌上,长身而起,额前那十二道珠帘不断晃动着,让他看上去更有种龙威不可测的感觉。

“当年,高句丽王高元,狂妄无知、拒不来朝。自以为趁我中原不备,抢夺了几座要塞坚城,再凭着高山大川,就真的能螳臂当车。岂不知,我大隋兵多将广,精兵数百万,上将数千员。他的狂妄无知,最后为他换来的不过是高句丽国破族灭,从此天下再没有高句丽一族。”

“如今!”杨广双目如电,狠狠地在一圈使者之中扫过,将那些小部族出来的使者吓的心头发毛。

“当年被打的无处容身,举族内附我大隋,先皇与朕心怀仁义,最后不但收留了他们,还给了他们最丰美的牧场,让他们能安乐生活。可启民可汗不过死了五年,那史那、咄吉这个小狼崽子却已经敢拒我天朝之威,拒不来朝。自以为塞上地广人稀,打不赢还能跑,岂不闻我上将军陈破军半年即踏平室韦,京都的奴隶市场上现在最多的就是室韦奴隶。朕今日再给咄吉小狼崽子一个机会,如若知错即改,亲赴京都向朕认罪,朕可既往不咎,如若不然,伊吾国、吐浴浑国、高句丽国、室韦,皆其明日之下场!”

第329章 破军娶亲

正月初八,黄道吉日,最是宜婚娶事宜。

一大早,京都洛阳城中各个坊市街道、店铺商家都开始张灯结彩,仿佛正月十五的上元灯节已经提前到来。位于归义坊的辽国公府和唐国公府内外批红挂彩,遍布喜气大红灯笼。

这样的好日子,人口多达百万的东都洛阳城,今天有成百上千的年青对男女成亲。不过这些都不过是普通人的婚姻而已,真正让整个洛阳城都轰动期待的只有一对人的婚礼。

当朝左相、大元帅陈破军和当朝宰相、新李阀的家主唐国公李渊嫡女的大婚之礼。这不但是当朝风头最强劲的两大新阀的联合,同样还是朝廷大事。这桩婚姻是由皇帝陛下下旨赐婚的婚礼,须经由礼部和钦天监共同操办,这是国之大事。对于这对男女的婚姻,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旁人,在众人的眼中,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简单就是再门当户对不过了。

两家如今都是当朝宰相,皇帝近臣,成为了一段岳婿同殿为相的传奇佳话。而且李渊祖上也曾经是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也是北周和大隋两朝的皇后,血脉尊贵无比。而陈克复不但如今贵为当朝宰相,大元帅,父亲、祖父、曾祖父更都是一国皇帝,比起李渊家来只高不低。两家都有着如此尊贵的血脉,对于最重血脉传承的贵族世家来说,陈李两家的联姻,是真正的最佳强强组合。

如此盛大的大婚,也正是陈李两阀向世人展示与他们身份相等的实力之时。自年前,两家不管是直系的,还是旁系的,甚至许许多多早已经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亲戚也都纷纷进京。近些的都是举家入家,就连居于偏远之地,又有职责在身的,也全都派了子侄等人进京。

李渊的这一新阀,虽然无法和当年李浑一阀相比,但是当陆续到京的李阀成员聚在一起后,还是让从特勤司那接到的名单给吓了一跳。文臣武将,勋贵散官,牵来扯去,聚拢到李渊这下的李阀一族的亲朋,足有数百家之多,而且基本上就没有白丁,从刚入流的从九品到从一品的国公,人数众多。真正让陈克复有些惊心的是,李阀之中年青一代的精英子弟人数足足上百,如果连非核心一些的子弟和一些联姻关系的子弟也算进去,简直可以直接编一个营。

不过当房玄龄将陈氏一族进京的名单递给他之后,也同样让陈克复有些惊讶。陈克复光亲叔叔就有二十多个,除去已经死去的,这次入京的就足有十七个。加上他父亲的那些堂兄弟,从父兄弟,再算上陈克复如今这一代的堂兄弟,还有比他低上一辈的子侄。数量比李渊一阀只多不低,光是姓陈的这些男性族人就足有上千人之多。

陈家原本就是南陈皇族,南方原先尚安逸、少战乱,比起北方的纷乱要安宁上不少。那些王爷郡王国公,每人都为陈氏一族的血脉传承繁荣贡献了不少力量,多的如陈后主这样的生了二三十个,少的一般也有六七个,这还都只算儿子。如陈深这样只生一个的,还真是独一份。

不过连续和父亲陈深一起见过不少族人之后,陈克复对于这众多的族人也大失所望。陈氏未灭国之前,皇族已经十分的奢侈无能,贪图享乐了。国破之后,虽然陈氏一族都逃脱了被屠族的命运,不过却也没有得到什么太好的待遇。大多直系一些的皇族成员,都得了一些散官爵位,都不过是从五品以下的官位,还全是无权的闲散官。

而就连这样的闲散从五品左右的也没有多少,只占一成左右,其余的有近四成是只有一些从九品到从七品左右的散官。还有剩下五成左右的陈氏皇族成员,最后落了一个富家翁的待遇。好在陈氏虽然国灭,但是每个人的财产杨家还是留了些给他们,当一个地主员外却是有余了。

这次入京的各系各房加起来足有一两千的陈氏族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一辈的族人,在他们的身上,陈克复已经找不出半点身上有着天皇贵胄的样子,有的只是些偏僻之地的乡下员外地主少爷罢了。一见面之下,大多不是谈呼喝玩乐,就是谈论些诗词经文。陈克复原本还想着,让父亲陈深帮他从这些陈氏子弟之中,挑一些精英子弟,以后随他建立复国大业。可是看到这些人的样子,只能心中叹息。

无数陈氏族人的到来,让陈克复包下了东都之中的数十座客栈别院。虽然这又是一大笔额外的开销,但对于陈克复来说钱还真不是问题。那些族人的到来,也不是空手而来。如今陈克复的地位权势,让这些二十多年来过的很是惶恐的陈氏族人,都感觉心中安定了不少。对于这个今后的大靠山,自然不会有人吝啬。那一车又一车的礼物,早让负责府中所有内务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忙的都快要冒烟。

不过陈克复财大气粗,不说那些不合法掌握的钱财。就以陈克复如今的辽国公爵位,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陈克复的辽国公封食禄一万户口,实食封五千户。这和那些实封只有几百户的国公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就连公主亲王都没有这么多的封禄,五千户,就等于有整整五千户的百姓的税赋不交给皇帝,而是交给陈克复。这可是足有几万人的税赋供养,就算一户一年只上缴两枚金币,那也是万贯钱财。就凭着这一年一万多贯,陈克复什么也不用做,用不了多少年,他就能成为大隋数一数二的有钱人。

不缺钱,又有权势,不用担心钱财露白招摇,陈克复的这场婚宴自然也是按照最奢侈的规划来办。除了礼部和钦天监的那些布置之外,陈家也是有意搞的无比隆重。东都洛阳城中的所有有名的大酒楼,都被辽国公府下了帖子,邀请他们最好的大厨和伙计入辽国公府帮厨。

其它的各种采买,更是让京都各坊各市的商铺店家们激动高兴了一回。就连那些乐女舞姬们,也都早早收下了陈李两家的提前厚重定金。那些街头杂耍,要饭乞丐,也都被辽国公府派人在这一天请入了早包下的数个大酒楼之中,不但每人都有红包,还各种佳肴美味管够。

到了下午之时,陈克复那足足有十里长的迎亲队伍终于绕了洛阳一周,从唐国公府中接回了李秀宁,完成了迎亲之礼。当李秀宁跨过辽国公府大门之时,两人的婚礼六礼也就完成,成功的经过了成妻之礼。陈李两家的众人也都松了一口气,两大家族终于联姻成功。从此有了这婚姻为纽,两家的关系将更上一层楼。

只等到黄昏吉时,再行过拜堂之礼,见过公公陈深之后,李秀宁的最后一个成妇礼也就完成,从此彻彻底底的就是陈克复的正妻。

从大清早出发,带着上千人的队伍,绕了整个东都城两大圈。再加上一路之上,那无数的东都百姓的围观,还得不时的和百姓挥个手扔点红包什么的,陈克复的那一张脸都僵了。这样的一大圈下来,让他觉得这简直是比他带兵上战场也轻松不了多少。

辽国公府中早已经布置妥当,今日的婚宴,辽国公府会摆下九百九十九桌,分为外中内三个宴会场。最内的大厅,只摆九十九桌,所请之人皆是王侯公卿。其它的客人大都会在外中两个宴会场,至于还剩下的人,则只能在城中其它几个大酒楼,还有陈克复和陈深的另外三个大宅之中赴宴。

整个辽国公府张灯结彩,声乐喧天,到处都有高声说笑的宾客。今天的这场婚宴,京中官员。除了李氏一族,还有那些和李阀交好,且又有姻亲关系的,其它人基本上都赶来了陈府赴宴。

内院之中,陈克复在侍女的服侍之下,重新更换了一套冠服。喝了几口茶之后,总算是轻松了不少。

“乔松,安排的如何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还有秦琼等文武分立于书房之中,笑了笑,房玄龄道:“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如今新娘已经迎回来了,这和李家的联姻也算成功了,我们以后总算不再是单枪匹马了。乔松还要恭喜大帅佳偶天成,百年好合!”

其它众人也是笑着恭贺,陈克复抬手挥了挥,“知节、叔宝,你们今晚让弟兄们加紧防备。这些天太平静了,甚至平静的有些不太正常。所谓事出反常即为妖,现在京都的气氛十分异常,我们万万不能在最后时刻翻船。我已经给赵越传令,让他的人马做好了准备,明日一早,玄龄和无忌你们带上京都中招揽到的人才,还有一部份物资先行悄悄上路,先一步回辽东,我带知节、叔宝他们再呆几天,随后就赶回辽东。”

第330章 三十万兵

长孙无忌皱眉沉吟了一会道:“御史大夫弹劾大帅私投官制、意图谋反,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无论如何,陛下都不应当是眼下这种按下不理的处理方法的。那御史大夫高真乃是裴蕴的儿女亲家,他这奏章不用猜也知道定是裴蕴所授意,甚至其中还有可能有宇文述和裴世矩的影子。”

房玄龄叹息一声,“皇帝已经猜忌大帅了!”

“不可能!”程咬金摇摇头,不同意道:“如果皇帝真的猜忌了大帅,眼下这道弹劾奏章岂不正是趁了鸟皇帝的意?有些确作把柄在手,要是他真猜忌大帅,那早就应当动手了。我可听说了,虽然这弹劾奏章的事情是今日才流传出来的,但是据说这奏章是大帅被刺的当夜就送进宫去的。这一晃都八九天了,皇帝都没动静,明摆着还是相信大帅的。”

陈克复伸手制止了程咬金再说,转头对房玄龄道:“玄龄你说!”

“事情已经很明显,这奏章虽然是御史大夫高真所上,但他却是在大帅被刺之后的两个时辰之后紧急入宫上奏。所以此事就如无忌所说一样,这是宇文述和裴蕴两阀在刺杀失败之后,所采取的自保补救措施。而这军衔一事,如果单独拉出来,以大帅如今的地位,再加上他的功勋和眼下突厥的形势,陛下是不会拿这事做文章的。但是,我在京城中的另一个朋友,他刚刚也随其父来参加婚宴,他告诉我,裴蕴这些天一直通过御史台不断地在给皇帝上奏折,而且全都是辽东的事情。具体的内容他不清楚,只知涉及到了辽东粮食、契丹靺鞨新罗等族,甚至还有辽东的私钱、保甲、乡兵、民团等事。”

房玄龄面色沉重地道:“我这朋友的父亲在内史省为官,职位不低,和虞世基的关系不错。之前大帅也有将辽东的事情和我交过底,所以结合我那朋友的话,我相信,宇文述和裴蕴等人已经找到了我们辽东的一些破绽。军衔一事不足以乱皇帝之心,但是如果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事情被奏给皇帝,那么,以杨广多疑的性格,他此是必然是已经猜忌大帅。之所以还没有动静,估计一来可以那些私钱、粮食器械等事情还未拿到确切的证据。另外一点,也有可能是他不想打草惊蛇,想先按兵不动。关键时刻一举拿下我们辽东军。”

陈克复点点头,脸色也十分难看,虽然他隐藏囤积粮草、打造铠甲器械,甚至私钱钱币搞的十分隐秘。但这些事情搞得这么大,世上也不可能有不透风的墙。况且对方根本不需要确切的证据,只要知道这事情,光凭一些风言就能让他置于险地。而杨广这次迟迟不表态,也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杨广是相信他的,那么这样的弹劾案必然是要早公布出来,让他申辩,甚至请辞官职。甚至是杨广直接否决掉高真的弹劾,给他一个安心。但是如今这样,隐秘不宣,明摆着已经是在暗中查此事了。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杨广正在谋划如何在拿下他后,还安稳的接管辽东军。要想拿下他陈克复简单,但十几万辽东军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接管的了的。

辽东军是他一手打造,且如今执掌军权的都是他的心腹部下。如果杨广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他犯有谋逆大罪,杨广也不是敢冒着辽东军哗变的风险而将他早早抓捕。杨广暂时没动他,可能一是还相信他,二是没有确切证据、投鼠忌器。

房中文武都将目光注视在陈克复的身上,等着他的最后决定。陈克复一言不发,右手不停地在桌上轻轻的叩击。好一会后,他长吸一口气,坚定地道:“看来我们的计划要改变一下了。”

紫微宫两仪殿中,杨广端坐墀台龙椅之上,静静地看着跪坐于墀台之下的几人。

“陛下交给臣的任务,臣已经完成。十天前,臣就派出了所有的黑衣铁卫查证御史台所奏陈克复辽东诸事。平定辽东前,陈克复确实改过军制,设过军衔。后建立辽东行营后,军制又全改换成了正规军制,不过军衔却还一直在使用。而且军衔在辽东军中,被认为十分重要。另外军粮一事,我们查探多日,加上御史台的证人,还有从那些商人那里收集到的消息,我们预测,辽东囤积了大量粮食。最初步预计,辽东最少有秘密囤积的粮食一千万石,甚至更多。而且,自辽东平定之后,陈克复就通过各地商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收购粮草。”

“军械、兵员一事呢?”杨广面无表情,阴着脸冷冷地道。

司马德堪低着头道:“关于军械一事,我们无意着查到了一个重要消息。陈克复留守辽东时,那些军中的器械匠人全被他保留,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没有编入军中。并不是如他的奏表上说的那样,大多数匠人死于征战,那些人并没有死,而是被他全都偷偷的隐藏了起来,而且一直在打造军械。更让我们的震惊的是,陈克复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掌握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武器,黑火药。据说这黑火药是陈克复亲自研制而出,后来匠人用黑火药研制出了如震天雷火药包、震天雷铁弹、地雷、水雷、甚至是火箭、毒火弹等各种犀利武器。”

“听说陈克复当初正是用这种火药武器,才在新城一次歼灭了高句丽联军的两万人马。那火药威力臣大,基石连新城那样坚固的城墙,也被直接炸裂而开。在辽阳守城战时,陈克复当时差点失城,正是靠着这种火药包才保住了辽阳城。据我们世界各国知,如今陈克复的辽东军中已经制造了大量的火药武器。”

新城是辽东第三要塞,杨广是亲自见过这座要塞的,当然知道那完全用坚固的条石所垒起的坚固山城城墙是如何的坚固。但他怎么也无法想象,究竟这火药是如何的厉害,才能一下子城墙直接炸裂出一条通道来。当初为了夺下辽阳城,上百万的大军用人命堆,堆了两个月都没有堆下辽阳城,他不敢想象,这火药的威力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弄到了这黑火药的配方吗?还有这种火药的威力真的如此之大?确认过了吗?还有辽东军中到底有多少这种火药?”问话的时候,杨广的声音已经有些尖锐。这种突然出现的未知武器,让他感觉到了一种恐惧。这是一种未知的恐惧,如突厥骑兵数十万,他也从来不惧,因为再强大的骑兵,他也有办法克制。但是这种一次能直接炸开城墙的黑火药,让他感到一种无力感。

司马德堪第一次听到这种火药时,也是不敢相信,直道后来通过多方查证之后,才终于相信。

“陛下,臣查知辽东军专门有一个火器局,设立在辽东扶余郡最北边的金狮棱堡。而据我们的消息,辽东军中的黑火药武器数量很多。黑火药威力听起来惊人,不过真正使用起来限制很多。一个普通的震天雷火药包,如果是扔在密集的阵列中,只要士兵们能及时趴倒散开,那么最多只能炸死两三人,伤数人,而这样的炸药包得黑火药二十斤。必然用投石车抛射。至于要想将新城这样的城墙炸开,首先必须得要数千斤火药才行,二来必须是埋于城墙之下。所以正常情况下,守城的一方不必担心黑火药炸开城墙。至于地雷,则是专门埋在大军必经之路上,水雷是漂于水中,这些都是有限制的。还有……”

听着司马德堪仔细地讲述着黑火药武器的一些情况后,杨广总算是安心了不少。这种黑火药虽然威力很大,但总算也有弱点,就和一个大型的楼车甚至冲城槌一样,都是非常规武器。特别是听到不可能轻易的炸开城墙之后,杨广更是安心了不少。还好有这么多限制,不然杨广真想不到要如何去面对这些武器。

“辽东军的兵马真正数量有多少?陈克复掌握了多少人?如果他叛乱,会有多少人跟随?”经过这些天的考虑,杨广早已经对陈克复不再放心了。而经过刚刚这个黑火药的事情后,杨广更是不可能再留着陈克复了。陈克复有如此威力的火药武器,却对他只字不提,而且还囤积如此重多的粮食和器械,造反的证据已经确切。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铲除掉陈克复而已。

司马德堪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犹豫的道:“陛下,陈克复对辽东军掌握的十分彻底,这支军队完全就是他一手拉起来的。现在辽东军的府兵、郡兵、镇兵加起来足有近十三万人,而且全部是武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另外,陈克复还有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乡兵一万人左右。受过专业训练,只需下发武器铠甲就能上战场的民团三万人左右。而且如今辽东足有两百多万人,他还能在最短期内召集十万人的部队。如果陈克复造反,那么一个月内,他能起兵二十七万左右,其中一半是经历过十余场大战的老兵。”

第331章 诱杀破军

“二十七万!”杨广也不由被这个数字惊到,自大业七年开始,不管是中原各路起兵的农民叛军,还是如杨玄感这样的贵族叛军,都没有人能达到二十七万大军这样的数字。

就是那些号称十万的农民军,也大多只是拖家带口,妇孺老幼全加进去后还有许多水分的乌合之众。但是杨广清楚,陈克复不是农民军,他的辽东军也不是乌合之众。陈克复是大隋朝的第八位元帅,第三位大元帅,论打仗本领绝对能排入大隋的前三。而他部下的辽东军,是绝对堪比幽州铁骑、骁果军、淮南军、八风营等强军的部队。

而且比骁果军等更有优势的是,辽东军兵马更多,甚至装备更好,器械更犀利。而让杨广更头痛的是,陈克复的辽东军还占有地利,他们拥有着众多的坚城要塞,除了那些要塞山城。陈克复在平定辽东后,还在各个险要位置,建立了坚固的棱堡,而且关键的一点,他们有着充足的粮食可以和朝廷大军开战。

杨广十分愤怒,他感觉自己就如同那打了个盹的猛虎,可醒来却发现有一只白眼狼居然在自己睡着时,偷走了自己最宝贵的猎物。

黑衣铁卫的另五名统领杨武小声地道:“陛下,二十七岁并不是陈克复的全部可动员兵力。契丹王阿地那的儿子是陈克复的结拜兄弟,他的女儿是陈克复的小妾,他们早就结成联盟。如果陈克复反,那么契丹族必然助他。而且之前在契丹内战之中被击败的契丹大贺氏也早归入了辽东陈克复的麾下,征室韦时,大贺氏就曾出兵一万归辽东军征用。如果辽东叛乱,辽东可从契丹征召至少三到五万名战士,而且还是骑兵!”

“刚受策封的靺鞨王突地也早在一年前就将女儿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