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官-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世子身边这些小太监的来历,道痴曾听过些,没想到他们几个不仅是近身服shì,还是世子早年伴读,怨不得世子待他们不比常人。
提及往事,高康颇为伤感:“王爷使人给殿下讲的第一本经就是《孝经》,殿下事亲至孝,这些日子不知怎么难熬。”
提及这个想起今日是王爷“接三”之礼,两人情绪都有些低沉。
不知是不是被昨日的手段给吓到,今日巡街的兵丁衙役都成了小白兔,老实的不得了。
一天下来,太平无事,等到日暮众人再次收工之时,道痴在茶楼外看到一人,是王三郎。
王三郎穿着素服,神色憔悴,带着个小厮站在楼下马车旁,巴巴地望着道痴,yù言又止。
道痴好奇道:“三哥怎么在这里?”
王三郎哑声道:“父亲病重,想要见二郎。”
道痴闻言,心下微沉,转身对高康道:“舟公公,我伯父身体不好,我去探视一二,晚些再回王府。劳烦高公公与殿下说一声。”
看着王三郎与道痴相似的长相,高康还哪里不知道的。他心下不由腹诉,好好的儿子嫌碍眼过继出去,如今看着殿下重用开始巴结么?好不要脸。
他恨不得直接吃挞王三郎几句,替道痴出出气。可对方打着“父病”的幌子,用孝道压着,道痴除了听话,还能怎样?就是殿下在此,也不好拦着。
他只能道:“殿下的差事重要,二公子早去早回。”
高康带着众卫士回了王府,道痴带着惊蛰,上了王家的马车。
马车里,王三郎压低了音量道:“二郎,父亲是心病。他打发我来寻你回去,估计是想要通过王府打听南昌府那边的消息。若是二郎为难便罢,若是二郎不为难,就与他说两句好话,也好安他的心。”
道痴点点头,道:“三哥憔悴如斯,是得了宁王造反的准信?”
王三郎耷拉脑袋,道:“我不知该担心老师,还是怨恨老师……若是因我之故,连累父母家人,那还不如……”。
见他语带不吉,道痴皱眉道:“三哥怎么这样说?你不过稚龄之年机缘巧合跟在李御使跟前读了两年书。只要过几年世人忘了这一茬就好。不必胡思乱想。”
王三郎苦笑道:“可是父亲到底是怨我了!”
道痴闻言,心中一嗤。
王三郎拜在李御使门下时,不过八、九岁的童子,难道还能自己给自己求老师不成?多半是王青洪看重李御使的身份,主动将嫡子送过去。如今因宁王造反,怕牵连到自己头上,就将过错推到儿子身上?
对于王青洪这个生父,道痴真是越接触越是瞧不上。
他开口安慰道:“伯父怕是想多了,三哥即便曾拜在李御使门下也是稚子无辜,伯父又从江西官场急流勇退。即便宁王造反,也攀扯不到你们身上。”
王三郎闻言,眼睛一亮,道:“真的无碍?”
道痴道:“自然无碍。只是可惜三哥满腹才学,往后不能显达与人前。”
王三郎摇头道:“只有家人平安,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二郎,我这两日真的很害怕……要是父亲有个……”说到这里,他颤票着说不下去。
看来王青洪这病的不轻,竟将好好的孩子吓成这个模样。
十二房的宅子本就在西北方向,距离西城并不算远,兄弟两个说着话,没一会儿功夫马车就停了,到了十二房。
王三郎带着道痴直接进了二门,去了主院上房。
刚进屋子,便是扑鼻而来的药味。
王青洪躺在床上,面色灰白。才再天半没见,他瘦得颧骨都凸出来。
王杨氏端着药碗站在一边,看着样子像是才奉了药。
看到道痴那刻,王青洪的眸子立时添了生气。他看了道痴一会儿,对妻子道:“慧娘,让我与二郎单独呆一会。”
王杨氏没想到丈夫会打发自己出去,心里很是不自在,可还是笑语晏晏地应了,对王三郎道:“让这爷俩说话,三郎随我去看你姐姐。”
王三郎虽有些挣扎,可还是点头应了,母子两个下去不提。
屋子里只剩下王青洪与道痴两个王青洪坐起身来,道:“好好的,世子怎么会安排你们去巡街?是不是外头有什么不好消息?”
这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道痴想着过几日百姓都会晓得宁王谋逆之事,便也没隐瞒:“宁王反了,带了大军奔安庆方向。殿下怕消息传开,地方有人借此生事,才安排我们几个带队巡城。”
“去了安庆方向?”王青洪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安陆太平了。”
王青洪这几日心里跟火煎似的,非常难受。对于读孔孟书长大的王青洪,自然瞧不起乱臣贼子,要是早知道李御使会从逆,他打死也不会将儿子送过去拜师。
可是不说别的朝代,就是大明朝,还有“靖难之役,”有英宗与代宗的相争,每次朝野都要大换血。
偏生王青洪这边,致仕求去时得罪了宁王府;嫡子拜师,又不好面对朝廷这边。
不管朝廷与宁王谁胜谁败,过后追究起来,似乎都没有他好果子吃?
王青洪越是想,越是害怕,已经一连两天没合眼:“王府那边,可有反王新消息?”
道痴摇摇头,道:“只晓得他们离开南昌府,大军往东北方向行进。”
王青洪似有不满道:“怎么就这么点消息?”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道痴没有接话。
王青洪反应过来自己口气有些糟,强笑道:“关系民生安危大事,若是二郎在王府便宜,就帮我留心些……”
第七十八章 亲不亲老僧归来
对于王青洪的话,道痴即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瞧着王青洪的样子,要是真的没给他点指望,说不得真要惊骇成疾,重病垩不垩起。真是想不到,为何他承受力为何会这么差,难道是半辈子顺风顺水的缘故?
道痴不愿引火烧身,让他将怨气归到自己身上,可也不愿被他借着生父名分呼来喝去,态度很是模糊。
从上房出来,王杨氏与王三郎都在院子里。
王杨氏望着道痴的目光有些复杂,她身为当家主母自然晓得丈夫的六心病……”到底是什么。
对于垩宁王造垩反之事,她尽管只是内宅妇人,可也不看好。毕竟天下承平许久,今上又不是失德之君。可是她也晓得,李御使既从逆,且做了逆王的“伪相”那儿子身上就带了污点,不管什么时候翻出来都是错。
可是道痴,背靠王府,也在科举应试。即便现下成绩不如三郎,可以后仕途却不会像三郎那样坎坷。
王杨氏不知该怨哪个。
精细教养大的嫡子,还比不过幼时痴傻的庶子?难道三郎从此要绝迹仕途,仰仗庶弟鼻息?
这一点王杨氏实无法接受,早些对于道痴偶尔生的那些怜悯也化作厌恶。
道痴自是察觉王杨氏神色有异,可他已经不是十二房的子弟,自然也没有必要看哪个的脸色。
他借口有事,推了王三郎的挽留,离开了十二房。
外面天色擦黑,王三郎不放心,便乘车相送。
走到路口时,道痴对王三郎道:“三哥,我先绕道到家里一趟。这些日子我怕是无暇回家,为防过几日消息传过来吓到祖母,还是先告诉她一声。”
听到这个王三郎的心又沉了下去,小声道:“二郎,会不会生灵涂炭?战火什么时候会烧到安陆?”
道痴笑道:“宁王即便恢复王府三卫,乓马也不过万五千,即便裹胁南昌府周边几个所,人马也就是再加几千。可南昌府北上路上,有前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浙江督司。宁王府的两万人马,能顶什么用?造垩反又不是儿戏。”
这些消息,是世子说与他们的。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外,世子对于垩宁王造垩反之事也淡定了。唯一担心的,是藩国内有人接此生乱,那样的话等到朝廷平叛后,兴王府说不得也要吃挂落。
世子与当今皇上虽是同祖堂兄弟,可天家自古无亲情,兴王府怎么敢将让朝廷抓到小辫子。
身为藩王,本就顾忌颇多。即便江西官垩府会召集兵马除逆勤王,地方卫所能应和,藩王这里却不能妄动,否则说不得就被按上“居心叵测”的罪名。
世子既不用领乓,只需守着藩国这一亩三分地,当然也就不再担心宁王那边。
听着道痴的话,王三郎精神一振,道:“二郎说的正是。”
心里踏实下来的王三郎,问起道痴现下的差事,显然对他小小年纪就的世子重用很是佩服,不过还是不忘提醒他:“二郎若志在科举,不可耽搁太过。毕竟二郎初学时文,按照现下成绩应院试还很吃力。一年功夫,转瞬而至。”
道痴点头道:“哥哥放心,不过忙这一阵。我晓得什么最重要。”
提及科举,王三郎神色露出几分迷茫与无奈,道:“能考成绩好些就争取好些,若是成绩优异,父亲多少也会宽慰。”
道痴晓得他为前途担忧,少不得劝慰一番。他却是不知,王三郎年纪虽小可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到了十二房,王三郎并没有下车:“我若下去,叔祖母还要忙着待客,倒是耽搁你们祖孙说话。”
道痴从谏如流,自己下车敲门。
燕伯来开的大门,孙嫂子已经带了二柱家去了。
看到道痴这个时候回来,王宁氏心中一紧。
道痴怕吓到她老人家,笑着搀扶她坐下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有个消息,要先告知祖母一声。省的过几日外头传起来,祖母心里不安生。”
“什么消息?”王宁氏道。
道痴道:“是南昌府那边宁王作说……消息估摸也快传开了。祖母无需担心,他那边闹腾不了多久。”
王宁氏脸色泛白,对于素日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来说,“造垩反”是天大的事。
道痴忙道:“宁王带着叛军奔南京去了,区区两、三万人马,奔着宿卫森严的南京,不是飞蛾扑火是什么?连世子都不担心,祖母更无须担心。我也是怕这些日子回不来,祖母听到人云亦云心下担忧才回来说这一句。”
看着道痴镇定的小垩脸,王宁氏把着道痴的胳膊,满脸疼道:“寻常人家治丧,都够熬人的,更不好说王府那边。你们又是世子身边的人,少不得要陪着。瞧瞧,又瘦了,等过几日家来,祖母给你好好补补。”
或许在老人家心中,千里之外的藩王造垩反,还比不得孙子晚饭吃没吃好之类的重要。
外头越发黑,想着三郎还在外头等着,道痴便没有多呆,只是对王宁氏道:“世子安排了人手巡守四城,过几日官垩府也会有动作。若是有人趁机作乱,祖母只管使人找他们。若是王府的人,就直接报孙儿的名字。”
王宁氏点头道:“你也不必担心家里,我会紧锁门户过日子,不会让歹人钻了空子。”
该交代的交代了,道痴便离开家,坐着十二房的马车回了王府。
接下来的日子太平无事,等到兴王“三七”的时候,宁王已经攻占九垩江与高康,正要从水路奔南京。
藩王造垩反的消息,终于从民间传开。
百姓惶恐,时有骚垩乱,官垩府立时行雷霆手段,抓捕了十数个想要借机生事的地痞,安陆城里也开始实行戒垩严与宵禁。
官垩府放出的消息,多是不利宁王的。什么天惩,使得宁王扯起反旗时打翻贡品,又有天火焚毁了宁王叛军先熊船队。如今宁王叛军被阻在安庆,南赣巡抚王守仁集垩合十万大军奉旨平叛,云云。
真真假假,不过是告诫百姓,宁王造垩反老天不容,蹦跶不了多久的意思。
民心渐渐安定,戒垩严与宵禁也慢慢放开。安陆城百姓,恢复平素的生活。大家唯一盼着的,就是兴王大丧早点结束。
宁王造垩反不造垩反,对他们影响不大,可王府治丧不结束,才真正影响民生。
现下虽然不忌宰牲,军民百姓不用再素服,可依旧禁音乐嫁娶。
王府这边,则依旧是将全部精力放在治丧上。京城传下消息,皇上为兴王薨“梭朝三日”派武安侯郑刚到安陆祭奠,行人司副司正王遣到安陆掌行丧礼:慈寿皇太后与王爷生垩母太皇贵太妃邵氏分别委托承奉张佐与黄英赐祭。
这些人等,已经从京中启程,现下在路上。
最高兴的莫过于王琪,尽管宁王在千里之外造垩反,可止步安庆:王遣等人从京城过来,避开安庆,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对于自己这位二堂兄,王琪甚是推崇:“二哥才华横溢,本是状元之才,可时运不济,乡试时屈居二魁:会试时是考了第四,二甲传胪。这还不算什么,没想到随后又因生病,错过‘馆选”最后补了行人司的闲差。
道痴听着,觉得王遣的境遇现下还不算背:等到王琪做驸马,才是真正背会。
前些日子,宗房二老爷王青江垩的两个儿子已经回安陆,准备参加今秋乡试。听王琪的意思,那两位学问也很好,会试且不说,乡试多半不在话下。
王乓宗房,子孙不仅繁茂,科举上也硕果累累。
瞧着这些日子世子对王琪的看重,像是默认了他与三郡主的婚事。
算算时间,郡主要在出服后才能议亲。二十七个月服制,三郡主要到后年秋才会议亲。
若是那时世子没有进垩京还罢,若是世子进垩京,三郡主成了三公主,那王琪还会期待这门亲事么?
自从安陆城过了最初的骚垩乱,道痴几个伴读就卸下差事。虽说王府现下依旧有些人手在巡视四城,可归到仪卫司总负责。他们几个伴读,不是在府学,就是跟在世子身边充做伴当。
就是内府,几个人也进过几次。王妃待他们几个也颇为和蔼,时常有赐食过来。
众人的日子,悠闲起来,觉得日子惬意无比。可在世子跟前,又不好露出欢喜样,一个一个板着脸,倒是越发显得稳重。
没等到钦差过来,王珍就使人过来告诉道痴,老和尚与虎头回了西山寺。道痴喜出望外,决定请假出城。
王琪这些日子正闲的发霉,听说道痴要去出府,死活要跟着。
道痴拿他没法子,便依了他,兄弟两个一起去世子跟前请假。
世子对众伴读的背景来历知之甚详,晓得那西山寺里的老僧对道痴有养恩,不仅通快地给了三日假,还使黄锦预备了两盒素点给道痴带上。
黄锦是个会来事的,前些日子同王琪相处的又好,借花献佛给他们安排王府的马车,送兄弟两个去西城。
王琪本想拉着道痴先回家打个转,不好却了黄锦这份好意,两人就直接出城。
到了西山,看到作别—年的老和尚,道痴几乎要落泪。
老和尚脸上褶子更多,眉毛全白了。
虎头倒是窜的快,原本只比道痴略高,现在高了小半头……
第七十九章 雏鹰欲飞;不畏风雨
王琪最是会看脸色,见道痴难得动容,给老和尚见了礼后,就借口逛寺院拉着虎头出去,将禅房留给这一老一小说话。
“痴儿……”,老和尚看着道痴的目光满是仁慈:“你说对了,宁王反了……“……”
“是我多嘴,累及大师傅身处险境。”道痴懊悔道。
他虽向来嘴硬,可这回是真后悔。若是老和尚在南昌有个好歹,他心里真的不能安生。
老和尚笑道:“太平时节,有几个人有眼福能见数万大军集结?干你何事,是老和尚心里不安静,想要去看这个热闹。原以为宁王会闹出些动静,可惜了,他时运不济,多半成闹剧。”
道痴听了,心下愕然。怎么老和尚这意思满是遗憾?难道他希望宁王成功不成?看来老和尚也是叛经逆道的,跟他一样,没有那些正统不正统的说法。
老和尚道:“不过有这么一出,京里那些大人也落不下好。三、两年之内,不会有人再敢提选嗣之事。”
原来随着宁王造反,南赣巡抚王守仁发出剿文,公布宁王罪状其中就有图谋皇嗣这一条。
早在几年前,宁王就买通京里的大太监与锦衣卫,想要将世子送到京城,在太庙礼中行帝嗣之职。若是那样的话,即便宁王世子没有过继到今上膝下,也取得继承大位的资格。
因皇上忌讳子嗣之类的话题,宁王阴谋才没有得逞。
现下宁王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直接造起反来,以后想要将儿子过继给皇上的藩王就要寻思寻思敢不敢背负这个嫌疑。
道痴这才知晓,宁王还玩过过继这手瞪目结舌道:“他不是皇上的祖父辈么?宁王世子就走皇上的叔叔辈。这得是多荒唐,才会想着让叔叔辈的去做侄儿辈的太垩子?不成正常,要是真成了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老和尚指了指脑袋,道:“若是宁王这里不是浆糊,怎么会想着造反?朝廷养猪似的养了藩王一百多年,早就将这些人养废,哪里去比上马领兵、下马治国的太祖诸王。”
老和尚又讲了些南昌府见闻宁王在藩地霸占良田逼得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御状都告到京中。宁王之所以仓促造反,也是因京中下来钦差查案的缘故。
道痴这边,便也讲了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县试、府试的过关,前些日子兴王薨后,众伴读的当差等等。
老和尚听得津津有味听到道痴的成绩并不出色,也没有说什么:待听到兴王薨时,老和尚念了声佛号,道:“兴王就藩二十余年广施德政,确是位好国主。”
待听到世子重用王氏兄弟两个老和尚脸上笑得越发温煦。
他看着道痴,道:“君子得名,小人得利。世人多易以好恶取人,喜君子而不究其恶,厌小人而无视其善。即便行小人之道,也不可失君子德行。”
道痴躬身道:“谨记!”
老和尚到底毫孝高寿,千里跋涉而归,与道痴说了一会儿话便面露乏色。
道痴服侍老和尚午歇后,便从禅房退出来。
他以为王琪带着虎头在前院耍,可是找了一圈不见这两人,便踱多去了后山。
没等到山涧,就见王琪与虎头两个正在角力。王琪显然不走虎头的对手,一个回合下来就被虎头抱住腰,随后高举起来。
王琪倒不像害怕的样子,反而兴奋地哈哈大笑。虎头见了,备受鼓励,举着王琪跳上跳下。
等虎头放下王琪,王琪挥着胳膊道:“再来!”
虎头就颠颠上前,两人重复刚才的情景。王琪“哈哈”笑个不停,虎头也跟着咧嘴。
道痴看了,嘴角直抽抽。虎头还罢,毕竟只有十二岁,心智又如稚童;王琪可走十五岁,四月里行了成童礼,还这般幼稚。
看到道痴过来,虎头放下王琪,跨步奔了过来。
道痴拍了拍他的手臂,道:“不错,力气使的越来越趁手。
虎头眨着眼睛,脸上缓缓地带了欢喜。
王琪喘着粗气,缓了—会儿,才对道痴道:“二郎,虎头有巨力,埋与乡野,实在太糟蹋!”
这个问题,道痴也犹豫许久,始终拿不定主意。虎头心如稚子,不适合复杂的生活D可是这样籍籍无名,被父母兄弟厌弃,过几年娶个乡妇生孩子,然后依赖兄弟侄儿照看的生活就好么?
偏生虎头自己没有这个决断力。
道痴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却不愿意背负旁人的人生。
王琪与虎头耍了这半响,当然也晓得他异于常人的地方,道:“要是让虎头去其他地方,别说你不施心,就是我也舍不得。可是现下正有个机会,可以去世子身边,又有什么危险?世子是个有主意的,最是见不得旁人不听话,才彻底厌了蒋麒。虎头这个样子,说不定正合世子的意。”
道痴依旧犹豫,他晓得王妃有意让蒋麟负责世子亲卫,可世子现下已经厌了蒋麟,将此事压着。虎头要是这个时候入王府,随龙伴驾,即便现下年纪小,只能凑数,可以后在天子亲卫中定有一席之地。
可是不单单是虎头的问题,老和尚怎么办?
自己骤然离寺还有虎头接空挡,填补老人家的孤寂:虎头也离开,老和尚身边就没人了。即便宗房安排下仆来照看老和尚,到底与儿孙似的虎头不同。
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了决断,道:“不急,当差的事情等虎头稍大些再说。”
“就算当差的事情过两年再说,可这么好的苗子,也不好荒废了。我瞧着他除了力气就耍长拳与棍法,再无其他。”王琪道:“要不改日带虎头见见陆大晨.若是陆大人爱才收了虎头做徒弟,等虎头以后入王府,你也不用担心他会受欺负。”
陆家的王府地位超然,据他们这些伴读看,就是姻亲蒋家都没有陆家有体面。
陆典爱才之事,道痴深有感触,听了王琪的话不由心动。
他抬起头看着虎头道:“虎头,你想不想骑大马,做大官,让人怕你?”
虎头歪着头,想了一会儿,道:“吃糖……——”
“有糖吃。”道痴点头道。
虎头又指了指西北方向:“骂我……”。
道痴皱眉道:“他们不敢再骂你!”
虎头看看道痴,指了指王琪眼睛闪亮道:“办……”。
道痴见状,心中一软。虎头看着壮实,实际上毕竟是十二岁的大孩子,天性还是喜欢玩耍。这一年多陪着老和尚不走在山中,就是在寺里委实可怜。
道痴道:“他或许没空陪你玩耍,可有其他人,陪你摔跤、举石头。
虎头的眼睛更亮,可依旧没有点头:“小师傅……”。
道痴笑了:“就算不在我身边,见面的次数也会多的。”
虎头不在吭吭哧哧,使劲地点头:“骑马……做官……——.”。
道痴道:“那就好好的练力气,我去请个师傅给你。”
虎头想了想,乖巧地点头。
两人不过说了几句话,却用了一盏茶的时间。
王琪在旁,急出一脑门子汗,小声对道痴道:“还是二郎厉害,我都不晓得虎头到底说什么?是不是找人好好教教他,口舌又没毛病,恁地说话这么费劲?”
道痴道:“这已经走强许多,之前他多是一个字……——.不走口舌问题,是反应的较嘀人稍慢些。”
王琪翻了个白眼,这还叫“稍慢,”是“十分慢”才是。也就是道痴这里好言好语,换做其他人,谁这么有耐心与虎头说话?
不过想着在虎头眼里,道痴排在“糖果”、“是否挨骂”、“玩耍”后,王琪又有些幸灾乐祸,道:“二郎跟小家长似的,可在虎头心里还是排了第四位,连糖果都不如。”
道痴瞥了他一眼,道:“我心里不仅当虎头是家人,还当七哥是亲兄长,不知七哥心里,弟弟能排第几位?”
王琪讪笑,回答不出来。
王珍先前安排的两个下仆还在,晚饭做的米粥咸菜。
王琪是无肉不欢的主,即便这一年来控制口腹之欲,可也只是不吃肥肉,鸡鸭还是不离口的。他就着咸菜,喝了两碗粥,依旧觉得肚子里空落落的,开始撺掇道痴明日回城。
道痴却不理他,依旧待到第三日中午,才准备下山。
下山之前,他再次去了禅室,心里已经想着劝老和尚下山。
看着老和尚的精力越发衰减,在老和尚最后这段日子,他想要陪在老和尚身边。若是老和尚不愿意下山,他就准备在王府大丧后与世子请假,回山上住些日子。
可是没等他开口,老和尚已经说出他的安排:“这次算了,下次你回来,就带虎头下山。他正走学东西的年纪,不好一直陪着老和尚身边。老和尚这里,不用痴儿操心。老和尚已经同王珍说过,留下那两个看寺的下仆。”
若不是晓得王琪这两日没进禅房,道痴都要怀疑是不是他说了什么。
显然,老和尚与道痴一样,不看好虎头的家人,将照顾虎头的责任,交到道痴身上。
道痴犹豫道:“虎头心如赤子,若是挨欺负了怎么办?”
老和尚道:“男儿在世当掌权,难道就为了怕风雨,就拦着你们这些雏鹰、不让你们学飞么?”
第八十章 闹府学谁是无辜人
老和尚再次拒绝道痴关于下山的建议,道痴便没有再啰嗦。
只是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过了王爷大丧便请假出府,除了多陪陪老和尚,也可以全部精力用来预备应试。要是明年院试落第,就要等到后年六月。谁晓得世子何时进京,自己这边当然预备的越早越好。
黄锦安排的“周道”再安排马车送这兄弟二人出来时,便热情地问了他们两个的归期。于是,王府的马车已经在山下候了一会儿了。
王琪与道痴上了马车,兄弟对视一眼,真心有些无奈。原本他们还打算进城后就各回各家,明早再回王府。如今黄锦既“好意安排”他们反而不好节外生枝。
在马车上,道痴提及老和尚想让虎头下山之事。
王琪闻言,眼睛闪亮:“太好了,我去同陆大人说。”
道痴摇头道:“是否让虎头进王府,主要的不是看陆大人,而是看殿下。若是殿下愿意接纳虎头,往后才会真心护着虎头。”
王琪拍着胸脯道:“这有何难?我去同殿下说……殿下现下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要是虎头再大些,混个小头领都不意外。可惜了,实在年岁小了些……”
道痴笑着听了,心里寻思世子的性情。
即便是出身尊贵,可世子的年岁在那里,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小孩子通常都是乐意装大人的,而且愿意照顾那些比他们更小的孩子。这一点,从世子与陆炳、道痴两个多有关照就能看出来。
若只是关照陆炳一个还能说是对乳兄弟亲近;连带着道痴都借光王琪还没有那么大面子。
回到王府,已经是黄昏时分,兄弟两个回了乐群院。
进了乐群院,道痴就觉得院子里气氛有些不对。
四周屋子里都静悄悄的,空气中隐隐地传来药味。
道痴脚步顿了顿,没有直接回屋,而是顺着味道移步茶水房,就见刘从云的小厮在那里看炉子,炉子上煎着药。
道痴道:“你家公子病了?”
刘从云的小厮摇头道:“不是我家公子是陈公子的药……”
“陈赤忠病了?”惊诧的是王琪。
他看见道痴过来,便也跟过来,没想到正听到这两句:“那家伙平素健壮的跟小牛犊子似的,怎么说病就病了?二郎,我们快过去瞧瞧。”
他听风便是雨的,拉了道痴就走。
道痴在刘从云的小厮脸上看了两眼,回头从惊蛰点点头便随王琪去了西厢。
陈赤忠的屋子里,除了躺在床上的陈赤忠外,床边的椅子上还坐着一人,手中正拿着块湿毛中。
王琪见状大笑道:“笑死哥哥了,到大猫你这是在侍候人么?”
坐在椅子上的正是刘从云,他听到动静站起身来,脸上不见平素笑容,就那样看着王琪。
王琪只觉得脖颈发凉,笑声也止住,讪笑道:“这不是觉得太稀罕了么。”
刘从云看了王琪身边的道痴一眼,对王琪冷哼一声,道:“你倒是好运道的沾了二郎的光避过一劫!”
王琪听着糊涂,望向床上的陈赤忠,这才察觉不对。
陈赤忠闭眼躺在那里,面色惨白眼角嘴角两片乌青。他身上没有盖被子,右臂上包着厚厚的纱布,看着很是骇人。
王琪竖看道:“陈老大这是怎么了?”
刘从云狠瞪了他一眼,道:“轻声些他刚刚才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