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门没有加人,道痴心里晓得,这多半是有好消息传过来。
等到了王府,道痴与高康没有被引进卿云门,而是直接带到启运殿。
除了世子之外,陆炳与王琪等也已经回来了。世子面带乏色,眼睛却闪亮,对道痴道:“布政司衙门有公文传过来,宁王集合叛军往东北方向去了,看样子是取道安庆奔南京!”
不仅世子轻松许多,王琪与陆炳等人都露出庆幸来。
不管宁王到底能走到哪个地步,安陆起码暂时逃过一劫。
世子道:“虽没有叛军压境之忧,可想来过不了几日,宁王造反的消息就要传开。如何震慑地方,防范宵小作乱,还是紧要之事。你们可有什么好提议?”
最后这一句是对着王家兄弟说。陆炳年幼,黄锦与高康等人是内侍,都不好为世子建议什么。
王琪道:“殿下若关心地方,不如照上个月南城抚民时的章程,整合些人手,巡看四城。”
世子又看向道痴。
道痴想了想,道:“我朝武器管制,民间百姓即便有人煽动,手无寸铁也难成气候……倒是官差衙役等人……殿下既有心整肃城内治安,防止有宵小乱了王府治丧大事,何不与地方文武商议,由府卫与官差衙役等人联合起来,组成几个队伍,巡视四城?”
世子越听眼睛越亮。
庶民百姓有几个敢开口说造反的,他之所以担心安陆城不稳,也是怕有官员勾结宁王府,呼应起事。到时候不管如何,兴王府少不得都被牵连进去。
对于刚刚失了顶梁柱的兴王府来说,真是经不得半点风雨。
道痴的提议,不仅使得王府名正言顺将安陆城的武装力量“看管”起来,还使得王府干涉地方之事“师出有名”。
“大善!”殿下点点头道:“二郎年纪虽幼,心思却缜密,就用这个法子。”
说话之间,他再次望向王家兄弟与陆炳几个。
道痴不言不语的时候,还能蒙蒙人;陆炳一看就是奶娃娃,带人去城门处还罢,毕竟只是在门楼里监看;要是带人巡街,这尚且稚嫩的面孔就有些儿戏。
想着陈赤忠的好身手,世子心里就有了定夺,便吩咐人去府学传陈赤忠等三人。
没等陈赤忠等人过来,就有两个内侍进来回话。其中一个是奉世子之命去北城门传召蒋麟,另外一个则是昨日随蒋麟过去的。
带回来的消息,让世子愤怒。
关了城门后,蒋麟离了北城门,被几个公子哥儿接走。
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凑到一起,除了吃喝玩乐还能有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王府在治丧,蒋麟又是奉世子之命在监看北门。
世子涨红了脸,咬牙道:“好,好的蒋二郎,真是孤的好表哥!”
事关蒋家,后头有个王妃在,众人都不好说什么,一时间屋里鸦雀无声。
还是外头传来脚步声,打破室内沉寂。
世子长吁了口气,压下心头愤怒,面色渐渐平复。
陈赤忠等三人随着内侍进来,看到王琪等人在消失了一昼夜后露面,除了刘从云面色如常外,剩下两人面上多少有些不自在,忙俯身给世子见礼,也是掩饰各自异状。
世子伸手叫起,先对刘从云、吕文召道:“明日起你们先暂去长吏司,跟着那边的大人,学习庶务。”
“尊殿下吩咐。”刘从云与吕文召精神大振,忙躬身应下。
世子又看向剩下的四个伴读道:“为了防止有宵小趁着王府治丧之机祸乱地方,你四人可效五月南城旧例,各带一队,巡街查看……”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每队除了仪卫、府卫外,孤明日再与各衙门大人说知,请地方官差衙役出人手协助。”
其他三个先前这晓得这安排的,自然没什么;陈赤忠确实难掩激动之色。
因陆炳与道痴年纪小,世子便对这两人多嘱咐一句:“你们带人出去,未必要站在头里。有什么需要吩咐的,拿着孤的手令,只管命跟着的人去做。”
这是怕遇到事端,有人欺负他们年幼,可暂时又没有其他人手可用。
按照昨日去城门楼的例,巡城的四人每人身边又派了个内侍跟着。道痴身边还是高康,王琪身边还是黄锦,陆炳身边的人也没有变,只陈赤忠身边新委人手,不是之前随蒋麟去北城那个。
吩咐妥当,世子对众伴读道:“你们累了两日,先回去安置。等明日孤同众大人说过,你们再准备出府。”
众人应诺,除了陆炳没动外,都退出启运殿。
陈赤忠面上的激动褪去,恢复了平素的淡然。刘从云从袖子里摸出把素白扇子,轻轻摇着。吕文召最是沉不住气,走到王琪身边,道:“王七,你们兄弟两个昨晚去哪里了,怎么没回来?”
大家都在王府内,有些事情,过后也能打听的到,王琪便说一半留一半道:“在东城门楼猫了一宿。旁的衙门没有长官在许是还没什么;城门那里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人实在不成样子。”
吕文召点点头道:“武夫鲁莽,最易生事。还是文官衙门这边好,品官不在,剩下不过是幕僚师爷,各个只会点头哈腰的巴结,倒也老实安分……”
不管留在府学的这三人心中到底怎么想,昨夜兄弟夜不归宿的话题暂时揭过。
次日一早,用罢早饭,众人到卿云门外举哀一回。刘从云与吕文召两个便去了长吏司,剩下四人又等了半个时辰,才领了世子手令,去仪卫司与府卫点人出府。
南城人口最稠密,事物最繁重,世子就派了年纪最长、功夫最好的陈赤忠;地方衙门官邸多在东城,纨绔子弟众多,世子就派了地头蛇王琪;西城多是酒楼商铺,商贾云集,便由脑袋活络的道痴负责西城;北城住的都是士绅大族,治安向来最好,就由陆炳巡视北城。
每人身后出了内侍一人外,仪卫司十人,府卫六十人,外加地方衙门集合上的官差衙役三十人。
高康虽恪守身份,一切以道痴为首,轻易不开口,可道痴却是没略过他去。要知道,现下可是大明朝,是太监权利最重的时代。
不说京城的东西厂,就说这安陆城兴王府,世子最信任的绝对不是他们这些伴读,而是黄锦、高康这些伴着世子一块长大的小太监。高康虽不如黄锦那样得世子看重,可因老实稳重,在世子身边的内侍中也是排在前头的。
否则的话,也不会只要他们出来,就安排小太监跟随,连世子至亲蒋麟身边也不例外。
在同高康商议一番后,道痴就将带出来的这百人分成十组,一组十人,由十名仪卫领着。然后五组一班,巡视西城的几条主路,两个时辰一轮换。
至于道痴与高康,则是在西城中间的商业街上,包了个茶楼做据点,带着轮休的五十人进了茶楼……
第七十五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
道痴指了这处茶楼时,本是看着它位置在街边且店面不小。位子在街边,众人轮班时,不会引人侧目;店面不小,大家在这里休憩省的挤。
国主大丧,城里所有军民都着素,有资格穿孝服的,除了地方文武品官,就是王府中人。
即便道痴与高康两个年纪都不大,可一身缟素就宣示了身份。掌柜分外殷勤,亲自将二人引到雅间,又吩咐伙计取上等茶叶。
等茶水送上来,掌柜才知趣地退出去,凑到外头的惊蛰身边,话里话外打听雅间二人的身份。
惊蛰没有回答,反而仔细地看了他两眼道:“我瞅着掌柜倒是面善,请问掌柜的尊姓可是姓周?”
“正是姓周,这位小哥儿认识小老儿?”掌柜回道。
惊蛰笑道:“果然是周大叔,我是早先在老太爷身边当差的惊蛰,去年被老太爷给了外九房,现下在二公子身边当差,与立秋兄弟朝夕常伴的,楼上就是我家公子。”
原来眼前这掌柜的不是旁人,正是王琪身边小厮立秋的老子。惊蛰小时候见过两遭,才觉得面熟。
周掌柜是宗房的外管事之一,没想到负责是这座茶楼。
“外九房的二公子?”周掌柜的瞪大眼睛,想起自己方才收了二十两银子的定金,不由忐忑。
他虽之前没见过道痴,可也晓得宗房这两年对外九房另眼相待,宗房这位二公子不仅生父显赫,还入了老太爷的眼,与自家七公子一起进了王府。
这回二公子带人包茶楼,跟着的又是气腾腾的兵士衙役。周掌柜怕担干系,到底不敢做主,别了惊蛰后,就唤了个小伙计,低声吩咐他去宗房禀告大公子。
@文@这会儿功夫,惊蛰也进了雅间,对道痴说了那掌柜的身份。
@人@掌柜是王家宗房外管事,那这茶楼不用说,正是宗房的产业。
@书@道痴道:“真没想到,会是宗房的铺子,倒让掌柜的为难。”
@屋@高康笑道:“我虽只出府过几回,可也晓得王家是安陆大姓,城里城外三、四成的买卖都是王家的,碰到王家的茶楼也不稀奇。”
道痴叹气道:“别的尚好,我那大族兄是个周全人,得了消息,怕是少不得会劳动一趟。”
高康点头道:“说起王家宗房那位大公子,王爷生前也赞过的。”
果不其然,过了小半个时辰,王珍就匆忙赶过来。
王府大丧,小族弟也是王府中人,却溜达到街里上,身边有带了恁多人,如何不叫王珍惦记。
道痴请他进了雅间,对高康道:“这是我大族兄,单名一个珍字。”而后才对王珍道:“大哥,这是殿下身边的高内官。”
见他在介绍之中,将高康放在尊位,高康与王珍两个都微讶。这两个都是有城府的,面上都不显,只是言语之间越发客气。
高康道:“原来是王家大公子,咱家这里有礼了。”
王珍忙还礼道:“实不敢当。原还以为是我这小兄弟淘气,从王府私自出来,既有高内官在,那定是尊了殿下的吩咐出来的,倒是我多事。”
等到见过,三人从新入座。
王珍便说起楼下的定金,对道痴嗔怪道:“即便是奉殿下之命出来,到了家里的铺子,也不至于这般‘公私分明’。”说到这里,从袖子里拿出刚才掌柜收下的那二十两的银锭子,道:“快收了去,别臊了哥哥我。”
道痴不接,道:“若是一日两日还罢,厚着面皮不跟大哥客气。可谁晓得要用到什么时候,说不定整个治丧期间都要包下。哥哥要是这般,弟弟我只能带大家换地方。若是大哥真心疼我,只叫掌柜的打个八折,就是给弟弟体面。”
王珍晓得道痴年纪虽小,却是个主意正的,无奈道:“别提什么八折不八折,若是留下,只管打个对折就好。要是再多,我也不敢留你。”
各退一步,兄弟两个都不是墨迹的,就放下包茶楼的事情不提。
王珍想着王家房头甚多,子孙优劣各异,少不得对王珍嘱咐一句:“殿下因王爷薨逝心情正不好,打发我们带人出来,也是防着有宵小作乱,扰了王府治丧。大哥回去后还请禀告伯祖父,王府治丧期间多多约束族人。若真是闹出难看,引得殿下震怒,不仅连带着姑母跟着没脸,小心殿下发作王家。”
王珍见道痴说这些“私密话”不避高康,不由心中一紧,悄悄地打量高康。见他只是含笑听着,并无异样,才稍稍放下心。
王珍心里晓得,道痴如此不避人,多半是这两人交情好的缘故;可还是觉得道痴到底年幼,有些不周全。
旁的话或许可以不避高康,至于世子心情不好、许是会迁怒外人的话怎么能随便说?万一这高康学给世子听,世子说不定会厌道痴多嘴多舌。
他便道:“晓得你最是爱操心,就放心吧。家里即便无力为殿下分忧,也不会给殿下添乱。你与你七哥出来当差,正经要谨慎些,且不可因年纪幼小而懈怠,辜负了殿下。否则即便殿下心慈,拉不下脸来罚你们两个,祖父那边也少不得要你们尝尝竹板肉。”
他这一端起长兄的架子来,倒是使得屋子里原来沉闷的气氛轻快不少。
道痴笑道:“说起年纪小,我算什么?正经年纪小的,现下在北城。”说到这里,讲了陆炳去北城巡看之事,最后不忘道:“陆炳年纪虽小,可在府学对七哥与我多有照顾,若是大哥遇见,还请照顾一二。”
王珍从王琪口中听过陆炳,晓得他是世子乳兄弟,年纪比道痴还小两岁。
闻言陆炳也当差巡街,王珍心中惊诧,觉得太过儿戏。不过想想世子的年纪在那里摆着,愿意用这些少年伴读出来也不算稀奇。
他想了想,便道:“其他人家我不敢说什么,若是王家子弟,断不会有不开眼的给陆小公子添乱。”
说完这个,他又提及王府大丧之事。道痴这才晓得,王珍胞弟、宗家大房嫡次子王瑄是五年前的进士,入了行人司当差,现在是从七品的右司副。别看行人司品级不高,长官司正不过正七品,却是掌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等,朝廷都遣其行人出使。
“朝廷总会使人过来,不知你二哥会不会接了这个差事。”王珍带了几分期待道。
道痴没有接话。现在王珍这样盼着,等过几日宁王造反的消息传来,怕是就该怕王瑄出使了……
想着道痴是出府办差,王珍没有久留,又说了几句话,便同两人作别回家去。
茶楼这边也供应些简单的饭食,道痴便叫掌柜的安排了。等到第一批当值的五组人手回来,这边的已经用完午饭,接班出巡去了。
虽说饭菜都预备得了,回来的人手却没有立时开动,几个仪卫先过来跟道痴与高康禀了上午巡视的收获。
作乱的人不见,不过遇到几伙地痞流氓闹事,吆喝几声对方也就逃散。
道痴仔细听了,总觉得有些不对,看着众人脸上蠢蠢欲动的模样,心下了然,正色道:“地痞也好,无赖也罢,换个时间,绝没人拦着你们教训他们。现在不行,殿下是怕有人做耗惊扰了王府治丧,才使得我等过来,求的就是地方平稳。若是因你们缘故,使得那杆子小人狗急跳墙,闹出动静,大家都没脸。”
众人讪讪,精神立时减了大半,耷拉着脑袋下楼用饭去。
高康望向道痴的目光越发宾服。
道痴垂下眼睛,这有什么难猜的?自古兵匪一家。西城富庶,大家又是奉旨过来当着,有大旗可扛。看似他们惦记的地痞流氓,实际上多半是盯上那些旺铺,想要寻由子刮油水了……
第七十六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
将耗子放在米缸里,还指望耗子不偷嘴?
西城繁华,安陆城七成的商铺都云集此处。高康觉得道痴少年老成、思虑周全,满脸的佩服丝毫不遮掩。
道痴可没这么乐观,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王霸”之气,随意吩咐两句,就能遏制众人贪念。
这不是也正合他的年纪与身份么?思虑算是周密,可是能力不足。若真是小小年纪,就十全十美,太令人侧目。
果不其然,等到下午,第二班兵丁衙役回来后,一个小队就因内部分赃不均闹腾起来。
一个小队中,仪卫、府卫都是王府当差的,勉强还能算是一伙;地方差役三个,在小队中择没什么说话余地。
王府里的人向来傲惯了,哪里会将差役放在眼中。在回来前,他们在后街“帮”一个的酒楼教训了几个吃白食的地痞,受了十两银子四吊钱的孝敬。
领队的仪卫大咧咧地将银钱都收了,只拿出三吊钱给六个府卫、一吊钱给三个差役。他以为可是凭着仪卫司的名号压制住其他几个,就理所当然地占个大头。
可是衙门里当差的衙役,哪个不是要钱不要命的老油条。他们三个见那几个府卫有不忿之色,暗中就挑唆了几句。
回到酒楼,那六个人就闹腾起来。固然仪卫司当差是比府卫体面,可大家都是没有品级的兵,自己这方又是六人,有什么可怕的。
拼着自己不落好,也不能让旁人占便宜,这也是人心常态。
这边六个府卫七嘴八舌地“围攻”一个仪卫,其他轮休的几个小队长看不过去。
先不说谁是说非,单说府卫敢冒犯仪卫,他们身为仪卫,就不能容?
他们站出来声援,府卫们这边也憋着一肚子火,越发地呛声起来。
道痴与高康站在二楼楼梯上,看着楼下这一切。道痴小脸绷的紧紧的,满脸恼怒的模样。
高康亦皱眉不已,显然对于这些闹事的兵痞很是不满。
“高公公,这些人该明知故犯,该怎么处置?”道痴恨恨道。
高康闻言,不由惊讶地回头,望向道痴。在他看来,道痴年纪大小,可是个心里有成算的。
不过看着道痴气的发青的小脸,还有眼中的愤怒与迷茫,高康才反应过来,眼下这个还是个半大孩子。固然能仗着世子耍耍威风,板着脸教导众人几句,可真要说起惩罚之类,则太难为了他。
可不管道痴多大,即是世子身边的人,这些兵痞怠慢道痴就是怠慢世子。
高康望向楼下众人,脸上带了阴郁道:“不能轻饶!要不然有样学样,就算西城是好的,也被他们给搅合乱了!”
道痴仿佛有了主心骨似的,忙道:“那公公的意思?”
“杀鸡骇猴!”高康道。
下边这队敢伸手捞银子而后还不遮不避的十个人,当然就成了“鸡”。
高康并没有下楼去对他们辩白对错,而是直接解下自己的腰牌递给惊蛰道:“你回王府去见殿下,替二公子与咱家禀告殿下,有人违逆殿下之意,借巡街之机扰民敛财,到底当如何处置请殿下示下。”
惊蛰看了道痴一眼,见他点头,就接了腰牌回王府去了。
高康与道痴两个又转回雅间。
见道痴似面带不解,高康好言好语地解释道:“殿下这几日这憋着火,断不会轻饶了他们。剩下的再想做耗,也要掂量掂量。”
惊蛰去了半个时辰,便带了二十名仪卫折返。
正如高康猜测的那样,世子听闻仪卫、府卫不尊号令惊扰地方,十分愤怒,下令一什仪卫过来拿人,又命另一什仪卫过来补缺。
原本被拉开,在楼下还有一句、没一句的仪卫、府卫们,便见门口呼啦啦涌进来恁多人。
高康与道痴听到动静,从雅间出来。
高康也不罗嗦,直接指着方才闹事那队人道:“作乱的就是他们。”
被指的那些人神色大变,刚想要辩白,已经被如狼似虎的仪卫给制住。
接下来的事,跌落一地眼球。
那三个衙役不过被制住,丢到一边,剩下七个王府卫士则被剥了衣服。除了外头的孝服,里面的公服也没能免。
六个府卫吓的魂飞魄散,动也不敢动;那仪卫拼命挣扎着,按着自己衣襟,尖道:“郑老四,你他奶奶的是干什么?”
那个郑老四冷哼一声道:“竟敢违逆殿下之意,殿下说了,你们不配给王爷服丧!”
口中说着,他手下也不留情,三下两下将那仪卫身上的孝服、公服撕掉。
旁观的那几十号人,都看傻了眼。
不管是之前闹事那一队,还是他们这些旁观的,回到茶楼还不避讳外头的事,未尝没有试探道痴与高康底线的意思。
没想到会得到这个结果。世子说的不单单是服丧之事,王府也再无这几人的立身之地。
大家不约而同地望向楼梯处,看着高康的目光带了畏惧。心里几乎要咒骂了,怪不得都说太监是阴人,这行事也太狠辣了些。
高康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一切,想着这些人之前眼中的轻蔑,只觉得快意无比。道痴在旁,看着这样的高康,心下思量,自己年纪还小,平素不好使力,是不是再扶高康一把?
给这七人明知故犯的王府卫士除服后,那个郑老四便对道痴与高康别过,提溜着这些人回王府去了,那三个差役也没都能幸免。
不管是亲眼所见的这四十人,还是回来后听到消息的五十人,都收了最初的桀骜,变的老实起来。
天色将暮,行人渐稀、铺子也摘幌,众人算是完成一日差事,回到王府。
其他几组人手都回来了,正在启运殿与世子说话。道痴与高康这一组,反而是最晚回来的。
世子跟前,众伴读现下还是有座的,道痴给世子请了安后,就在王琪下首坐了。
高康则与黄锦等小太监一样,在世子身后侍立。
等到世子问起,众人才晓得,大家都将手下人马分了小队,只是分法各异。
王琪将百人分为两个五十人队,他与黄锦各领一队,巡视东城;陈赤中则是分了五队,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巡视南城,他亲领一队策应;陆炳则是人分成四队轮休,兵休将不休,与一组的内侍一人领两队巡视北城。四人中,那三个都是亲力亲为,只有道痴在茶馆灌了一天的茶。
陈赤忠脸上还看不出是什么,王琪与陆炳两个看着道痴,都带了幽怨。
世子并没有说哪组行事最好,也没有干涉他们的意思,只是听完后,对道痴道:“是孤疏忽,西城商贾云集,本是是非之地。明日,你再从王府多点五十人。”
道痴道:“殿下放心,有高公公提议的妙法,就是不添人手,西城也稳当。”
世子听了,好奇道:“什么妙法?”
道痴道:“除了巡街人手外,按照高公公的提议,每日单提出十人负责督查。如此,也不怕他们欺上瞒下、惊扰地方。”
随后,说了具体的督查条例,还有些奖罚标准。
世子听了,脸上添了笑意,道:“赏罚分明,大善。”说着,转过头看看身后的高康,道:“孤给你记一功,等事情完了再做奖赏。”
高康忙跪下道:“为殿下效命,是奴婢福气,不敢当殿下的赏!”
这几个太监,都是世子身边常用的,他们堪用,世子也觉得脸上有光,一时心情大好:“行了行了,别这么小家子气,难道孤是吝啬的?”
高康这才不再罗嗦,又磕了个头起身。
世子想了想,对陈赤忠道:“南城人口最稠密,当多添些人手。既然二郎他们那边不要人,那南城就添一百人。”
陈赤忠起身应了。
众人劳累一日,去卿云门外举哀后,便回了府学。几个内侍则被世子留下,看来是另有吩咐。
刚进府学大门,王琪就将胳膊往道痴肩膀上一压,冷哼道:“臭小子,有那么妥帖的主意,也不知会哥哥一声。老实说,是不是昨晚想出来的?太不够义气了。哥哥今儿骑了一天的马,大腿根都蹭破皮。”
道痴苦笑道:“将到西城才想着分人的,昨晚睡的跟猪似的,谁会想这个?”
王琪依旧不忿:“就算后想起来的,你也当使人知会哥哥一声,不晓得哥哥是实在人,不会寻思这些么?”
看着他这一脸忠厚像,道痴不由翻了个白眼。
他才不信王琪没想过安排人手下自己在幕后,可是那样的话,怎么显得对世子的吩咐上心。明晃晃地骑着马逛荡一天,不是为了差事,更多的是为了给世子看。
只是因陆炳与陈赤忠也是亲力亲为,王琪的“忠厚老实”就泯灭众人了……
众伴读不晓得,他们离开启运殿后,从世子身后的屏风后出来两人。
正是袁宗皋与陆典两个,这两人从屏风后出来,重新看座。
世子向二人点点头,先吩咐几个小太监对这四人行事点评一二。
黄锦对王琪的评价是:“性子憨直,当差精心,少变通。”
跟在陈赤忠身边的太监叫吕方,对陈赤忠的评价是:“有用兵之才。”
高康点评道痴:“聪敏过人,善谋,只是年纪稚嫩,遇变故应对不足。”
跟在陆炳身边的太监叫赵大善,评价陆炳:“极为用心,半点不敢懈怠,生怕有不足之处……”
第七十七章 压孝道青洪问贼讯
关于陆炳那一句,大家都没怎么放在心上。谁不晓得世子待这个rǔ兄弟似手足,而且眼前又在陆炳的老子跟前,自然不会说出什么不好。
世子这一番问询,自然是因了其他三人。
他对袁陆二人道:“袁大人,陆大人,你们怎么看这三人?”
袁宗皋看好王琪:“其他两人先不说,王琪却是可用之人。三郡主与王琪的亲事,王爷生前也是点过头。只因三郡主明年及笄,才没有定下来。殿下没有手足兄弟,以后王府的两个仪宾,就是殿下可信的助力。”
陆典最喜欢的是道痴:“从文不从武,可惜了。”
世子沉默了一会儿,道:“陈赤忠呢?众伴读中,他最是勇武。”
袁宗皋抚着胡须道:“殿下可还记得,陈赤忠为何来王府?”
世子眼神黯了黯道:“为了玄妙观。”
或许其他伴读入王府为伴读,后边也有各自思量,可那是家族安排,并不是他们本人所图。陈赤忠这里,则是摆明车马地想要利用王府之势谋sī利。就因为晓得这个世子对陈赤忠的观感一直很复杂。
袁宗皋道:“那殿下现下瞧陈赤忠求的可还是玄妙观?”
世子苦笑道:“孤看不出。怕是他自己都mí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袁宗皋道:“从去年入王府至今,期年功夫,就违了初衷,xìng子太过浮躁,难成大器。反而比不得王家兄弟两个真xìng情,一个是只求安逸、不求闻达,一个是心志坚毅、读书向上。殿下若是选人使唤,王家兄弟可用。”
世子叹了口气,显然对陈赤忠的“变节”不无失望。他也不知自己对陈赤忠是喜是厌。他记得清楚,幼年曾听父王对母妃提及自己是纯一道人转世。
虽说只听了一次,可是他因时“转世”之事好奇,到底记在心里。等大些,他自己也疑huò,是不是转世之说是真的。因为实在太巧,他哇哇落地那日,纯一道人无疾坐化。
因这个缘故,知晓陈赤忠是纯一道人侄孙时,他的感觉就很复杂。时而觉得当顾念纯一道人的香火情,对陈赤忠照顾一二;时而觉得所谓转世之说无稽之谈,陈赤忠想用利用王府谋sī利实在可恨。
翻来翻去想的烦了,世子也就有了主意。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陈赤忠,看到纯一道人是父王好友的情面上,等其离开府学时,自己还是成全他。
没等到,陈赤忠渐渐变了,越来越世故,像道之心也没有那么坚了,世子真是很失望……
次日六个伴读,两夹四武,依旧各居各位。
除了陈赤忠依旧坚持自己的安排外;王琪与陆炳两个都毫不客气地照搬了西城旧例,有木有样地当起放手掌柜。
虽只过来一晚,可高康与道痴之间多了几分默契,天南地北的,倒是也能聊得热闹。
高康提及自己出京时的事。
王爷爱重世子,为了更好地养育世子,上了折子,要求增加承奉司的内官人数。承奉司内官人数都是有定例,哪里会少了呢?
王爷不过是嫌弃那些内官年岁大了,想要给儿子添些小太监使唤。皇上就如了王爷的愿,立时选了二十四个小太监派到安陆。
世子那时才五岁,小太监们也是七、八岁到十四、五岁不等。王爷从二十四个小太监中选出十人,陪着世子启méng,高康、黄锦等就是这十人之一。
关于世子身边这些小太监的来历,道痴曾听过些,没想到他们几个不仅是近身服shì,还是世子早年伴读,怨不得世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