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_朱砂-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于家,才能帮王爷夺回王妃。”这些话都是周千总在肚里演练过许多回的,此刻侃侃而谈,“于阁老知道皇上借赵家之手,欲与王爷联合,然而那不过是利用王爷来扳倒于家罢了。如今王爷才离了京城,皇上就夺了王妃去,若是真心与王爷联手,岂会如此行事?”
这话仿佛一把刀子捅中了沈数的痛处,令他微微弯下腰去,面露杀机,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道:“此事非同小可,我还要再想想。”
所谓想想,就是要与定北侯商议了。周千总心里明白,立刻起身道:“既是如此,下官恭候王爷回复。”
他跟来时一样悄没声地走了。沈数站着没动,内室里却走出个人来,身形高大,正是定北侯:“果然如此。”
“舅父看他们会如何行事?”沈数一扫方才痛楚颓废的表情,眼睛也亮了起来,“至少这一次,我们可以狠狠打北蛮一次了。”
多年来西北军与北蛮的战斗,总是被后勤拖后腿,如今于家既指望着他们,那这次肯定在粮饷军械上会供应充足了。
“不错。”定北侯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有些担忧地问外甥,“你媳妇那里……”就真的不担心皇帝对她做什么?
沈数微微一笑:“桃华说她信得过皇上,既如此,我也信得过。”
☆、第257章 大胜
二月十八,龙战于野,西北大捷。
这一场仗打得极为艰苦。并不是说北蛮人疯狂进攻拼死不退,事实上才进正月里他们就已经萌生了退意,因为他们几度进攻,始终没有攻破城关,反倒是自己折损了许多人。若不是今年冬季天气似乎较往常和暖一些,以他们的装备早就支持不住要退兵了。
可是,每当他们生了退意的时候,往往就能打一场胜仗,抢到些东西。这些东西自然不足以养活大军,更不能令各级头领满足,却恰适以勾起他们的贪欲,让他们生起一种“关内粮饷不足了,再打几仗或许就能大胜”的念头。
要知道这西北虽然土地贫瘠,可关内人不只会耕种,还会贸易,日子比起他们只在草原上晃荡要富裕得多。只要攻进城关,各种草原上没有的好东西唾手可得。且城关之后就是一马平川,到时候他们如果放开战马扫荡一圈,只怕战利品多得都拿不回去哩……
自然,关内人多,城墙又高,易守难攻。可是也不是所有的城关都那么固若金汤,再说关内人善于内斗,西北这边的军队常常被克扣,从前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守军军备不足,让他们占了便宜。
这次,据他们混进城关的探子带回的消息,早在去年夏季,朝廷就派了好些人来,在西北军中分那定北侯的兵权。须知打仗这种事,指挥的人多了,令出多门,只会相互掣肘贻误战机。更何况这是来分权的,内斗比往年还厉害,怎么会没有空子可钻呢?
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北蛮军队一直拖到了正月末。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早就退进了草原深处,可今年除了小部分人谨慎地按照惯例退兵之外,大部分人都被那贪念吊着,还在城关附近呢。等他们终于发现这城关攻不破的时候,要退兵却晚了。
谁能知道呢?去年雨水少,今年雨水却来得特别早。未到惊蛰,雨就下了起来,西北那坚硬的冻土在雨水中渐渐化开,土地变得滑溜泥泞起来,马走在上头,稍有不慎就打个前失,速度哪里快得起来呢?
这个时候,西北军却是倾城而出,围追堵截,将北蛮军队切割成小块,分别包围了起来。
论马匹骑术,西北军的确是比不上北蛮军队的,这也是为何北蛮人来去如风,有恃无恐的原因——他们弓准马快,西北军始终都在这上头吃亏。
只是这会儿地面泥泞难行,便是再神骏的马匹,速度也要打个折扣。而西北军在马蹄上裹有防滑的粗布,双方竟然相差不多了。待到北蛮军被分割包围之后,双方在人数上的优劣便显现了出来。
西北军以拒马、铁车、长矛开路,层层推进,而北蛮军一旦失去了纵横驰骋的广阔空间,就像王八翻了身,虽然四爪乱舞,也没了办法。更何况北蛮军实在还没有王八的硬壳子,他们的甲胄都是皮甲,虽然轻便,却远没有铁甲那么结实。西北军将其包围之后,真是杀得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此次大胜,北蛮军的蛮王被流箭射中颈部,幸得几个忠心属下拼死救出,逃进了草原深处。虽然未能亲眼见其死亡,但伤至如此,草原之上又缺医少药,多半是不治了。且北蛮其实是多个小部落组成,蛮王虽有王者头衔,也不过像个盟主。若是联盟大胜,盟主当然声望显赫地位稳固,此刻败成这副模样,蛮王就算还活着,地位也将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人会听他的号令了。
沈数策马立于青州城外的小山坡上,遥望前方。
他脚下是被鲜血染过的土地,血迹大部分已经变成紫黑色,只在有尸身的地方还有尚未凝固的深红色的血液。他自己身上的铠甲也溅着血,有北蛮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王爷受伤了!”初一手握长刀纵马疾驰过来,看见沈数左肩上殷红一片,连忙道,“救护队已经过来了,王爷快去让他们看看,先清洗一下伤口。”
沈数回头看了一眼,果然青州城里已经飞跑出一支队伍,有些抬着似门板的东西,有些则背着药箱。这些人身上都穿着本色粗麻布衣裳,衣裳胸口都用红线绣了个粗粗的十字,乍看倒像是披麻戴孝的,然而如今西北一带,不论是军中还是百姓,看见他们都是最高兴的。
这些人一出城门就散成六支小队,三人一组,每组一副担架,一个药箱。先由背药箱的将地上伤者略作处置,随即在伤者的伤处系上一条布条,之后若是不能动的便搬上担架抬回城中,若是还能自己动,便自己走回城去——城门之内就有医疗站,伤势稍轻的,都可以自己去求医。
救护队从桃华当初组建的百余人开始,到现在西北三城之内各有一支这样的救护队,人数都在百人以上。若再加上医疗站内那些照顾病人的“护士”以及打下手的杂役,怕不得有六七百人,并且其中少说也有一半是妇人。
“让他们先救将士们吧。”沈数低头看了看自己肩上的伤,那衣袍上绽开的鲜红之色映入眼帘,让他猛然又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桃华,“拿酒来。”
初一从马背上拎起一小皮囊烈酒,有些犹豫。如今这烈酒都不是拿来喝的,而是用来淋在伤口上做那个什么“消毒”,可是这东西浇在伤处实在太过疼痛,比去医疗处清洗要受罪多了。
“王爷,还是——”初一尚未说完,沈数已经劈手夺过他的酒囊,将囊中烈酒浇在了伤处。
一阵火灼般的疼痛自伤下体开,瞬间传遍全身。沈数眉梢不受控制地抽动了一下,咬紧了牙关。初一连忙摸出油纸包里的止血散给他洒上,又用配备的白麻布条裹好,嘴唇动了动,又把话咽了回去——王爷这简直是自虐,十之八九是又想起王妃和旭哥儿了。
初一跟在沈数身边,有些事不必沈数明说他也知道。虽说王爷嘴上说相信皇上,可是王妃独自在那深宫之中,太后和皇后虎视眈眈,哪个也不是好东西,而且王妃还身怀有孕,那日子可怎么过呢?
且王妃身陷后宫之事,乃是王爷始料未及的。事实上,谁也没想到皇后会疯狂至此,竟想出这么个歹毒主意。虽说皇帝并无此意,反而将计就计,然而对于王爷来说,一着不慎竟让妻子失陷于宫中,不能护住妻儿,这简直是男人的耻辱!就算斩杀再多的北蛮人,也难以发泄这一口怨气。
且还有旭哥儿呢。才一岁多点的孩子,乍然离了父亲又失了母亲,不知要哭成什么样子了。初一想起那肉团子般的小主人,也觉得心里揪疼起来。就是他,也有些担忧跟着王妃的薄荷——若说王妃还有皇帝保护,那薄荷一个奴婢,死活却是皇帝不大会在乎的,若是有什么事……
“王爷,王爷!”远处一骑飞驰而来,跑得太快,在被雨水和鲜血打湿的泥地上不时打个前失。初一一眼就认出了马上之人:“是殷大哥!”
殷忠行的甲胄也早被鲜血溅满,左腿上用麻布条紧紧缠着,渗出血迹:“王爷,侯爷中了一箭!”
沈数回头看去,只见殷忠行脸上的神情既惊且怒,竟不是完全作伪,顿时心里一惊:“舅父在哪里!”
定北侯已经被抬进了救护站,丁郎中穿着染了血的白麻布长袍,正聚精会神地给他缝合伤口。小丁郎中悄悄退出来,向沈数解释:“这一箭射得甚深,不过未中要害,只是流血太多了些,好生护理应是无碍的。不过——日后侯爷需得注意,不可再这般搏命了,否则恐与寿元有损呢。”
他跟丁郎中一样穿着白麻布长袍,可上头一团团的血渍,几乎将袍子染成了褐色。这仗打了几个月,救护队的人平时轮班上阵,遇到战况惨烈之时便要齐齐出动,仗打几天,他们就要忙碌几天。初时这些袍子还能及时清洗,到如今已经顾不得了,因为伤者来了一个又一个,几件袍子换着都不够,加以阴雨,现在还有好些衣裳在用滚水煮过之后晾不干,都在火盆上烤着呢。
“多谢了。”沈数简短地道。他眼里是数日未曾安眠的红丝,小丁郎中也是一样。两双红眼对看了一会儿,小丁郎中疲惫中又带着释然的一笑:“总算胜了。王爷辛苦。”
“郎中们才是辛苦。”沈数对他点点头,“我舅父就托给丁郎中了,只是切莫对外人透露,只说伤重就是。”
丁郎中父子自从进了救护队,在西北真是声望日隆,任谁见了都要客客气气的,比起从前那只能在乡下治猪救牛的日子,简直如同天壤。父子两个自是感激安郡王妃不尽,此刻听了沈数的话,也不多问,立刻答应:“王爷只管放心!”不管王爷是何用意,反正照做就是了。
沈数又点了点头,转头问殷忠行:“是谁放的箭?”定北侯身上伤处不少,但大都是浅层的皮肉伤,只有这一箭伤重,且是从背后射来的。
殷忠行满眼杀气:“属下刚要查问,便有人死了。”不用说,死的这个就是向定北侯放箭的人,“此人虽是杜监军带来的,可有人看见他曾与周千总有过交往。”
杜监军是杜内监的远房侄子,乃是皇帝的人,按此推断,他带来的人,自然也是皇帝的人了。
沈数的手指在腰间刀柄上紧握了一下,良久才慢慢松开:“传出消息去,就说舅父伤重,昏迷不醒。”
殷忠行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定然会有人来探看……”
“有一个方子……”沈数放低声音,“服了,人会昏睡如死。”这其实就是一个麻醉方子,做大手术才用的,是桃华在丁郎中的麻醉方子上改进而成,这次他来西北才带过来的,因为制成较为困难,尚未大面积应用起来,没想到现在倒恰好派上用场。
殷忠行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种方子。若是别的郎中拿出来,他定要疑虑一下——是药三分毒,此药人服后能昏睡如死,可见药性极烈,难道心智便不会受损?不过现在沈数一说是桃华的方子,他便立刻放下了心:“属下这就去安排!”
定北侯如今虽然还是西北第一人,但其实西北军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朝廷派来的人接管,所以虽然主帅重伤,下头的各项军务仍旧还在进行。
首先当然是统计战绩了。蛮王伤重逃走,他手下的左右贤王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左贤王在逃跑之时被沈数追上,两人硬拼十几回合,沈数将其斩于马下,身首异处。右贤王在乱军中被射伤一条腿,马又滑倒,不偏不倚将他压在下头,没等爬出来就被后头赶上的人捆了个结结实实。
至于下头的各个小头领,被杀被俘的就更多了,算算连生俘加砍下来的脑袋,竟有十二三个北蛮贵族将领,其余普通斩杀的北蛮兵士则不计其数,若再加上伤重逃跑可能死在路上的,怕是少说也有四五万人之众。
如此看来,这一仗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胜。须知北蛮兵马精锐不过七八万人,这次一举歼灭一半之多,足以保证北蛮人五年之内无力再大举进攻了。
如果没有主帅重伤,现在整个西北都会比过年还要欢腾,然而如今,即使是说到论功行赏,也蒙着一层阴影,似乎总是高兴得没有那么彻底。
要说论功行赏,沈数斩杀左贤王,当然是大功一件。因为蛮王是中了流矢,且未当场死亡,而右贤王又是被一群人捆上的,功劳不能算在某一个人头上,所以沈数的功劳竟是最大的。
只是沈数根本没有参与到论功之事里,他一直在守着重伤的定北侯,而定北侯从战事结束那天就再没醒过来。殷家的侍卫个个脸色漆黑,在军中进进出出,也不知道在找什么。有消息灵通的人说,定北侯中的那一箭是自背后而来,也就是自己人射的,而射箭人已死,殷家正在查背后指使者呢。
这消息传得纷纷扬扬的,然而无人证实,所以一切都只是猜测。但定北侯重伤,而沈数寸步不离,这却是事实。虽然殷家侍卫对定北侯的伤势绝口不提,实在被逼不过就说是在养伤,但大部分人却都在说,定北侯恐怕这一次是不成了。
就在外头议论纷纷之时,沈数却在军营之中的“特别护理室”里,正与殷忠行在说话:“那些得炭疽的马都放出去了?放马之人,可都做了妥当防护?”
殷忠行神色严肃:“都是按从前王妃所说做了防护的,放马的人如今都分开隔离,若是一月之后无恙,才许进城来。”
“若是这个法子能成,北蛮恐怕十年之内都休想再进攻了!”说到这里,殷忠行那张素日跟铁板似的脸上竟然也露出了笑容。
沈数沉吟了一下:“这件事,不要再对任何人提起,更不要对王妃透露一个字。”
“是。”殷忠行虽然回答了,却有几分疑惑,“此事若能成,王妃是头功,为何……”为何却不要说出去,更不要告诉王妃呢?
沈数摇了摇头:“医者父母心。王妃肯用医术救人,却未必肯用医术杀人。何况——”何况这炭疽之症如果扩散开来,北蛮病死者何止千百,而且死的大约还会有许多普通百姓。两国为敌,对他来说固然是可无所不用其极,但王妃若是知道了,难说会如何作想,索性不说的好。
“王妃如今有孕,听不得这些事……”话到嘴边,沈数随口换了个说法。这会儿战事已然结束,他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也就更加思念桃华了。算算,如今桃华差不多已经身怀六甲,行动想必不大方便,夜里睡觉也会觉得不舒服,当初有他在,眼下她独自在宫中,也不知薄荷是否能伺候得周到,又不知太后和皇后有没有找她的麻烦……
“王爷,周千总来了。”初一在门外低声提醒,沈数立刻起身进了内室,而殷忠行利索地从窗口翻了出去。
等周千总进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刚刚从内室满面疲惫地走出来的沈数:“王爷身上还有伤,可要保重身子啊。”
沈数只摇了摇头没说话,大马金刀地往椅子上一坐:“周千总有什么事?”
他这姿态相当无礼,但周千总又怎会跟他计较:“王爷,定北侯如今……”
“舅父很好,正在休息。”沈数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
他越这么说,周千总心里就越踏实:“下官只是想探望一下……侯爷休息,下官并不敢惊扰,只要看一眼就行了。”
他已经来了三次,沈数总不能一直将他拒之门外,只得掀开内室的门帘,不怎么情愿地道:“既然如此,周千总在这里看一眼就是了。”
军中营房窄小,内室更是如此,床离门几乎只有几步的距离而已。周千总虽然是站在门口,但其实离站在床头也不远了。隔着这样的距离,他能看得清清楚楚,定北侯脸色蜡黄,身上盖着的被子几乎没有起伏,呼吸声更是气若游丝,根本不像沈数所说的“很好”的样子。
只片刻,周千总心里就有了数,并没有坚持再往前走,反而退了出来:“下官听说,侯爷这一箭乃是被人自后射中,不知可是真的?”
沈数冷冷看了他片刻:“真的。”
周千总身体猛地向前一倾:“若是真的,那下官怕是有句话要说——杜监军那里……”
“我已知道了。”沈数目光如同刀锋一般,“畏罪自尽!”
周千总硬生生被他的目光看得打了个机灵,强自镇定道:“下官实在惭愧,与杜监军相处甚久,竟未看出他安排了此事……”
“如此之事必然周密,你又怎会知道。”沈数冷冷地道,“如今仗也打完了,于阁老那里如何安排的?本王几时能回京?”
周千总就盼着他问这个呢。只要他说想要回京,那就是答应了于阁老的提议:“阁老送了一封信来给王爷。”
沈数接过信,一目十行地浏览完毕:“献俘?”
“正是。”虽说这封信名义上是给沈数的,但周千总当然也早就知道其中内容,“此次足有三千俘虏,若是回京献俘,至少可带一万兵马!”
沈数目光一抬:“一万兵马,是要围困内宫?但京城还有两营军!”
周千总胸有成竹:“两营军均在京城之外,只要我们进入京城之后关闭四门,虽有如无。”京城的城墙之高之结实,是西北城关都不能比拟的,两营军又没有攻城的装备,至少两三日都进不了京城,这个时间包围内宫十次都够了。
“那宫中十二卫呢?”沈数眼神亮得像有两簇火苗在跳动,“别以为方谦被免去了指挥使之职,十二卫就尽在你们掌握之中了。”
“当然不成。但至少也有一半人能指挥得动,阻止方谦是足够了。何况,不还有西北军么?”周千总胸有成竹地道,“唯一可虑者,王爷和侯爷的亲信军士,估计杜监军绝不会让王爷带去京城的。”
沈数的眉头果然皱了起来:“不错。他定然会力荐带他的如今分领的一部分人……虽说这些人里并非个个都被他收服,但……”
周千总早就料到定北侯府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让朝廷的人把手下军队收服过去,闻言便道:“王爷能指挥得了多少人?”
沈数眉头皱得更紧:“也就是一成左右。原都是些军尉的,只是这些日子也被替换了不少……”底下的兵丁都是将官们说什么就做什么,能指挥得动将官,才能间接指挥得动下头的兵丁。
他说一成,周千总就自动翻了一倍。杜监军那里如此,他自己手下的人估计也是这个比例。这么一想,倒叫他有些悚然了——这半年来他们用了多少手段,竟然连自己手下这些人都不能完全收服,可见定北侯一家对西北掌控之强了。
“王爷放心。杜监军也不能全由他一家献俘,那就是抢功了。”周千总一边说,一边想着要赶紧送封信回京城,讨于阁老的主意,“这件事儿,下官来想办法!”
☆、第258章 献捷
献俘,自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显示皇帝武功的喜事。
本朝建朝数代,除了第一代皇帝曾举行过献俘于宗庙之外,还再也没有过献俘之事。先帝那会不用说了,就是今上登基十余年,如西北这样的大捷也仅此一次,就连当年陆大将军在福建大胜倭寇,所杀之寇也不过五六百人,比起西北这次单生擒俘虏就三千人,实在是不够看了。
消息传到京城,简直万家轰动。虽然这些年北蛮并没有能打到京城来,然而京城百姓关于北蛮的消息却听了不少,如今听得竟杀了数万人,个个都不由得激动兴奋起来。
“桃姐儿——”陆盈从凤仪宫回来,满脸喜色,“西北大捷,西北大捷!听说杀了好几万北蛮人呢。安郡王砍死了一个什么左贤王,是头一件大功!”这些日子桃姐儿一直郁郁的,如今总算有好消息了。
桃华瘦了一圈,六个月的肚子就显得特别大,听见陆盈的话,脱口便问:“王爷有没有受伤?现在怎样了?”
这个陆盈就不知道了:“这……倒是没听说,不过说是很快要回京献捷,安郡王为首呢,想来定然是没事的。”倘若像定北侯似的身受重伤,那还怎么能回京呢?
“定北侯重伤?”桃华呼地站了起来,吓得陆盈赶紧过去扶她:“你慢些!肚里还有孩子呢!”这都六个月了,还会晨吐,食欲也不佳,幸而胎气还稳固,否则她更要担心死了。
桃华乍听定北侯重伤,真是骇了一跳,不过这一站起来头脑倒清醒了,摆摆手道:“我没事。定北侯到底怎样了?”
陆盈是一时说漏了嘴,这会儿不由得就犹豫起来。她是今日在凤仪宫听的消息,皇后说起沈数立功,自然没什么好气,倒是说到定北侯重伤将死,颇为幸灾乐祸,这却让她怎么跟桃华说呢?
然而再知道不能说,陆盈也顶不住桃华追问,终于还是吞吞吐吐地说了,又急忙补充道:“这都是皇后说的,其实也未必准的。皇后自然是盼着定北侯不好了,所以……”所以有所夸张也是极有可能的。
陆盈说话这会儿,桃华已经冷静了下来。的确,皇后得到的消息未必就是真的,如果定北侯不重伤,仍旧在控制着西北军,于家未必敢轻举妄动,所以这消息极可能又是个幌子,就像如今外头传说她已经暴亡一样。
然而让她担心的是——于家也不是傻子,如果定北侯无缘无故就来个战场重伤,于阁老未必会相信。所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定北侯的确受了伤,然后借机伪装,骗过了于家人,第二种就是于家本就想借机暗杀定北侯,定北侯乃是顺势而为。
不管这两种可能究竟哪一种是事实,定北侯当时定然都十分危险。如果是前者,这伤本身肯定不轻,否则即使加以伪装也很难骗得了人。如果是后者,于家派出的人下手定然毫不容情,定北侯当时还不知是怎样的千钧一发呢。
最糟糕的,就是两种情况都有:于家暗杀定北侯,并且得手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定北侯此刻纵然不像皇后所说重伤将死,恐怕这伤也不轻。
不过,有于郎中在,若仅是外伤,应该无碍。
虽然已经想遍了各种可能,桃华心里还是不踏实。然而如今她也不能做什么了,只得抛开这个问题不想,问道:“几时献俘?”沈数回京,应该就是图穷匕见之时了。
“说是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大概三月初吧。这是大事,礼部已经开始准备了。”难得一见的献俘,礼部当然巴不得借此机会拼命的歌功颂德猛拍皇帝马屁,自然要大肆铺陈一番。
“三月初……”桃华喃喃地说,望向窗外。那时候桃花也该开了。去年她曾跟旭哥儿说过,到窗前桃花开的时候,沈数就会回来,如今果然应验了。只是等他回来,旭哥儿只怕都要不认识他了。别说沈数,就是她这个母亲,旭哥儿还认不认得都不一定呢。
她如今一直住在秋凉殿的后殿,专门有一处房间,让她悬挂着旭哥儿的画像。这是皇帝专门派了个画师,隔三差五地就给旭哥儿画一幅像送进来。将近半年的时间,画上的人从一个圆胖胖的小肉团子,渐渐拉长了。
那些画像上头,有旭哥儿在低头玩布老虎的模样,有他坐在地上咧开嘴巴大哭的模样,也有蒋柏华陪他玩识字卡片的场景,更有蒋锡把外孙扛在脖子上打转,祖孙两个一起大笑的样子。旭哥儿就在这一张张的画像里慢慢长大了。若是没这些画像,桃华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熬得住。
“桃花快点开吧……”胸中有千言万语,然而最后桃华也只能说出这一句了。
西北大捷虽是喜事,但对某些人来说,却并不那么欣喜,比如说赵尚书一家。
“定北侯重伤?”赵夫人乍听这消息,也惊住了,半晌才道,“那,那还有定北侯世子呢!”安郡王背后的靠山就是定北侯,若是没有了定北侯,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掌控,那安郡王还值几个钱呢?
“定北侯世子到底还年轻,何况定北侯正值壮年,一时也不曾想着要把世子推上去,如今乍然遭变,定北侯世子拢不住手下将领,王爷又要回京献俘,听说如今西北军有些群龙无首,定北侯府也没甚好办法……”
赵尚书边说边叹气。此次西北之战,他在兵部简直也是用尽了心思,什么粮饷军械,简直是要什么给什么,就盼着定北侯一战大胜重振声名,再次将兵权归拢在手中。谁知这一番苦心最后竟换了个重伤将死,简直让他的打算全盘落空了。
“皇上是什么意思?”事情发展至此,赵夫人也有些不知何去何从。
“皇上……怕是巴不得……”赵尚书回答得有些苦涩。做皇帝的,哪有愿意兵权旁落的?
“那……”赵夫人半晌也不知说什么好,“难道皇上就又听从了于家不成?”
“不,不会!”赵尚书立刻提高了声音,“皇上绝不会的!”如果皇上再次屈从于家,那他可怎么办?
赵夫人有些失魂落魄。这些年的夫妻,她如何不了解丈夫,这般提高声音,正是心中也有疑虑的表现,与其说是否认,倒不如说是不敢承认。
夫妻两个默然半晌,赵夫人慢慢走了出去,只留下赵尚书自己颓然坐在屋里,一个念头从心里慢慢浮了起来——若是他现在重新投向于阁老,可还来得及?
三月初八,大吉,正宜祭天地拜宗庙告祖先,宣扬皇帝的文治武功。城门献捷,也就定在今日午时。
“皇上有旨,安郡王有大功,午时着领队进见。余者有功将领随队,其余兵士人等,均不得入城,以免侵扰百姓。”
来传旨的正是杜内监。他颁完圣旨,便对沈数一躬身,适当地露出几分悲戚之色:“皇上说,小世子这些日子都住在蒋药师家,王爷回了京城,正好将小世子接回府去照料。”
“世子?”沈数反问了一句。一般有爵人家,即使请封世子也在嫡长子满十岁之后,旭哥儿离着十岁还差得远呢。
杜内监躬着身子道:“正是。皇上已经下旨,封长公子为郡王世子了。”世子,比起郡王之子来身份要更贵重一些,还有与头衔相符的俸禄之类,未等请封就先加封,这也算是荣宠了。
沈数没再说什么,后头的周千总却暗暗冷笑。这样的荣宠,只怕是宫里的安郡王妃求下来的吧?以后旭哥儿是再不能叫她一声母亲了,给一个世子之位也算补偿。只是妇人见识,到底在这上头是不成的。若不加封世子,或许后来人还能容忍一二,如今旭哥儿占了世子之位,后头的王妃恐怕为了自己的儿女,也要把前头这个当成眼中钉了。
不过皇帝也真是对安郡王妃宠爱有加,看来就算是冲着安郡王妃的面子,安郡王这个爵位也能保得住了,将来还得传给儿子呢。且听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