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田种良缘-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姑娘,咱们该下车了。”

    如此喊了几次,杜晓瑜才慢慢转醒,悠悠地睁开眼睛,当看到窗口站着的杜程松,她险些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什么,这才看向一旁的傅凉枭。

    傅凉枭对她点点头,示意到杜家了。

    杜晓瑜想着自己竟然睡得这么沉,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脸红了红,看向窗外的杜程松,“抱歉,我第一次来京城,有些水土不服,刚上马车的时候十分不舒服,我怕坚持不到杜家,索性睡了一觉,没成想竟然睡过头了。”

    看着她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认错的羞窘模样,杜程松眼底的柔意和心疼越发明显了,乐呵呵地笑道:“杜姑娘哪里的话,本来就是我请你来的京城,姑娘既然水土不服,我当然也有责任,这样吧,你下车来,等进了府,我亲自给你看看,然后让人给你煎一些药喝下去,保准过了今晚就没事了。”

    “多谢三爷。”杜晓瑜一边说,一边站起身弯腰去挑帘。

    早有丫鬟把小凳子放在马车旁侧。

    等杜晓瑜出来,还细心地搀扶着她走下来。

    杜晓瑜微愣,在家的时候她很多时候会不带下人自己赶着牛车马车去镇上和县城里,回来的时候也是直接下车就行了,这么被人仔细而小心的伺候着,这还是头一回,让她有一种处处受人尊敬被人捧上天的感觉。

    她一下马车,杜程松就给随行的一个丫鬟递了眼色,那丫鬟很快进了大门,飞奔着朝老太太的院子跑去。

    知道老三今天带着她那失踪了十多年的宝贝孙女回来,杜老太太早就让人梳洗穿戴整齐在屋里坐着等了。

    一见那前去渡口接人的丫鬟匆匆跑进来,老太太顿时满心激动,“是不是老三回来了?”

    丫鬟欢喜地点头,“回老太太,是三爷带着五小姐回来了。”

    “哎呦,那可真是太好了。”杜老太太保养得当的脸上全是喜色,随即想到了什么,又嘱咐道:“一会儿你们都给我记准了,谁都不许说漏嘴,要叫她杜姑娘,而不是五小姐,谁要敢出了岔子闹出事儿来,就直接发卖出去,都听明白没?”

    老太太话音一落,里里外外的丫鬟婆子们就齐齐应声,“是。”

    杜老太太这才又看向传话丫头,吩咐她,“去把几位太太和姑娘少爷都请到前厅去。”

    “是。”传话丫头很快退了下去。

    “老太太,咱们也过去吧!”甘嬷嬷小声道。

    杜老太太“嗯”了一声,站起身来,仔细地瞧了瞧左右两边袖子,确定没什么不得体的地方,这才道:“走吧!”

    甘嬷嬷马上搀扶着她朝着厅堂走去。

    杜晓瑜站在杜家大院外,抬头看着大门上方的匾额,心中直咂舌,之前听贺掌柜说起京城杜家的时候,她自己是幻想过的,既然杜家是人丁兴旺的名门望族,那么大院应该十分宽广,今日一见,何止宽广,竟然足足占了半条街。

    因着大魏朝在建筑方面有很严格的等级要求,庶民以下禁止用彩色,所以整个杜家大院都是黑白灰的基调,青砖黛瓦,放眼一看,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古朴味道,跟江南水墨色的楼房不同,这里大多是四合院,十分有韵味。

    不多时,有个衣着得体的婆子出来,恭敬地对着几人行了礼,然后说道:“三爷,老太太已经在前厅等着了。”

    杜程松点点头,转身看向杜晓瑜,“杜姑娘,里面请。”

    杜晓瑜颔首,“三爷先请。”

    杜程松便也不客气,当先大步跨入大门,段大师走上前来,也对着杜晓瑜和傅凉枭道了声请。

    杜晓瑜和傅凉枭相视一眼,跟在几人身后。

    像这样的大宅子,杜晓瑜只去过秦宗成家,原以为秦家就够大的了,今日一见杜家,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

    杜家大院的建筑风格虽然被等级压制住,色彩单调,里面的布局却十分精致得宜,不管你走到哪一处,随便看过去都是一幅画。

    从大门到厅堂,竟足足走了两盏茶的工夫,七拐八拐,杜晓瑜都记不清到底绕过几道回廊穿过多少廊柱了,总之到达前厅的时候,水土不服的她已经晕乎乎,要不是顾及到这里是杜家,她真的很想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地吐一场然后睡上一觉。

    一进前厅,瞧见坐得满当当的一屋子人,杜晓瑜的瞌睡虫马上被吓跑,惊了一跳。

    且看这阵势,多半是府上的老太太,太太和小姐少爷们都来了。

    杜家一向都这么好客的吗?不过就是来个乡下丫头而已,至于如此兴师动众?

    杜晓瑜纳闷得很,自己刚进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齐刷刷地看过来,好像她是犯了什么错的罪犯一样,那些个打量探究的眼神,看得她十分不舒服。

    见她不自在,杜程松上前几步,率先开口打破沉默,“娘,这位就是给回春堂供应草药的那位姑娘,跟咱们家一样,姓杜。”

    杜老太太自杜晓瑜进来,目光就一刻不离地落在她身上,之前听老三说过,筱筱这丫头打小就被卖到了乡下,还当了十一年的童养媳,她一直想象着那该是多么瘦弱的一个女孩儿,今日一见,瘦是瘦了些,但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面黄肌瘦。

    老太太心里一阵欢喜,对着杜晓瑜招招手,“杜姑娘,你快过来让我好生瞧瞧。”

    杜晓瑜闻言,斟酌着走上前去。

    杜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笑意,一把握住她的手,关切而温和地问道:“这一路又是马车又是船的,想来吃了不少苦头吧?”

    说着,自然而然地摸了摸她因为水土不服而有些苍白的小脸。

    杜晓瑜如同触电一般,愣在原地好久都没能回过神来。

    慢慢抽回手,杜晓瑜后退两步,勉强笑道:“还好,我不晕车也不晕船,只是初次入京,难免不适应,有些水土不服。”

    “可怜见的,看看那小脸都白成什么样了。”杨氏一见到女儿,激动得热泪盈眶,若不是一旁的四姑娘杜晓珍不断地提醒她,杨氏怕是早就忍不住冲过来对着杜晓瑜嘘寒问暖了。

    杜晓骏小声问旁边的杜晓珍,“四妹妹,站在爹旁边的就是小妹吗?她生得好水灵啊,跟我想象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杜晓珍轻笑,“那四哥以为小妹该是什么样的?”

    杜晓骏偷偷瞄了杜晓瑜一眼,斟酌着说道:“我想象中的小妹,比她瘦弱一点,比她胆怯一点,害怕生人,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心生怜悯,毕竟她吃了那么多苦头呢,可是这个小妹,大方得体,见到我们这么多人,竟然没有怯场,还能应付自如,举止有度,听她说话,一点都不像个乡下丫头。”

    杜晓珍道:“爹不是已经安排了两位嬷嬷去伺候小妹了吗?这么久,学得像个大家闺秀也不奇怪吧!”

    杜晓骏一拍脑袋,“说的也是,我竟然把这个给忘了。”说完一阵傻笑,“不过这样的小妹,我喜欢。”

    杜晓珍点点头,“我觉得也挺好的,等哪一天回家了,好好待她。”怕就怕自己等不到,毕竟已经订了亲,再有几个月就要出嫁了,如果小妹再不回来,她就得以姑奶奶的身份回来看她了。

    想到这里,杜晓珍轻声对一旁的三太太杨氏道:“母亲,您私下里催一催父亲吧,让他早日把小妹接回来,否则再迟一点,我就见不到她了。”

    杨氏点点头,低声说:“好,等有机会,我会跟你父亲说的。”

    大太太柳氏见杜晓瑜脸色不太好,适时地说道:“老太太,客房已经收拾好了,既然杜姑娘身子不适,还是早些让她回房歇着吧!”

    杜老太太虽然舍不得小孙女,可是看看杜晓瑜那羸弱的样子,实在心疼得不行,吩咐柳氏,“把筱……杜姑娘带去客房好生伺候着,老三你也别闲着了,去给她看看,哪里不爽利,赶紧的让人去柜上抓药。”又仔细看了看杜晓瑜,叹气道:“看这样子,也咽不下去别的,甘嬷嬷你去把我屋里的血燕窝送去厨房,吩咐他们用牛乳炖,动作快着些,煮好就马上给杜姑娘送过去。”

    老太太早已不管后宅的事,这几年来性子也是十分的温和,突然之间雷厉风行起来,把几个媳妇和儿孙吓得不轻,再说那血燕窝,便是成天看在身边的这些儿孙都没那福分吃上一口,杜晓瑜不过刚回来,而且还没正式跟杜家人相认,老太太就这么上心,可想而知日后回来了,老太太还不得宠到心尖尖上去。

    不过想想也是,府里的闺女们一个接一个地嫁出去了,就连目前最小的四姑娘杜晓珍也早就说了亲,冬月头上的婚期,一旦四姑娘出嫁,这位五姑娘可就是杜家大院里唯一的一位姑娘了,还不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么?

    思及此,众人也就释然了。

    甘嬷嬷得了令,很快去厨房送血燕窝。

    杜晓瑜到现在都是懵的,她不过就是来做客而已,况且也没打算在杜家常住,怎么就被人当成贵宾一样招待了?

    这杜家实在是太热情好客了,热情得她有些适应不过来。

    越想越不自在,杜晓瑜道:“多谢老太太美意,我没那么金贵,随便喝碗粥就行了。”

    杜老太太自然不依,“女孩子家家的,合该娇养着,姑娘别跟我这个老太婆客气,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吩咐下人们一声,就算家里没有,我也让她们给你寻来。”

    杜晓瑜受宠若惊,正要拒绝,杨氏就道:“老太太说得对,杜姑娘远道而来遭了那么多罪,是该吃些好的补补身子才行。”

    杜晓瑜见三太太杨氏看向自己的目光很是热切,只好勉强扯出一抹笑容来。

    柳氏则是走到杜晓瑜身边,笑着对她道:“杜姑娘,我送你回房吧!”

    杜晓瑜点头,看向一旁的傅凉枭,小声道:“阿福哥哥,那我先回房了,你要有什么事,待会儿再来找我。”

    傅凉枭颔首。

    杜晓瑜这才放心跟着柳氏去往客房。

    等杜晓瑜离开厅堂,众人的目光这才齐齐聚在傅凉枭和段大师身上。

    杜程松介绍道:“这是我请来给花园子看风水的段大师,至于这另外一位……”

    杜程松顿了顿,接着说,“是杜姑娘的朋友,因为不放心杜姑娘一个人来京城,特地来保护杜姑娘的,不过,他说不了话,你们就不要问东问西的了。”

    众人这才释然,难怪这位一进来就悄无声息的。

    老太太更是仔细端详着傅凉枭,然后心里遗憾地叹了口气,这孩子生得多俊啊,竟然不会说话,可惜了。

    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角度,杜程松对着傅凉枭翻了个大白眼,想着得亏杜家这些女眷和下头的小辈们都没见过楚王,否则这会儿怕是早就吓得鸡飞狗跳了,哪里还敢这么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看。

    傅凉枭因着“哑巴”的身份,对于这种场面是最好应付的,只需要安安静静任人打量就成本了。

    他对于杜家来说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杜老太太没多久就让人将他送去了客房。

    且说杜晓瑜跟着大太太柳氏去往客房,柳氏特地让身边的婆子调了三四个丫鬟过来,说道:“姑娘住在这里的这段日子,就由她们几个伺候你,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只管跟我说,我换了她们便是。”

    杜晓瑜摆手道:“多谢大太太关照,不过我自小一个人习惯了,用不着这么多的丫鬟,您若实在要留,留一个就好了,那么多人看着,我很不习惯。”

    柳氏犹豫片刻,点头,“行,都依着你。”说完,转头看着四个丫鬟,“既然杜姑娘不需要,那就春燕一个留下来吧,其他的都退下。”

    三个丫鬟恭敬行了个告退礼,很快出去了。

    柳氏这才转身对着杜晓瑜道:“刚才在前厅就见姑娘身子不适,想必这会儿难受的厉害,你先在外间的小榻上躺会儿,等三爷来给你诊了脉再去里间床榻上歇着。”

    杜晓瑜知道这些大户人家十分讲究规矩和礼仪,里间是外男不能随随便便进的地方,她点点头,虚弱地说道:“好。”

    果然不多时,杜程松就朝着客房这边来了,进了门直接走到小榻边坐下。

    柳氏站往一旁安静等着。

    杜程松细心地在杜晓瑜的手腕上盖了一块薄帕子,这才开始给她诊脉,嘴里问道:“姑娘可觉得腹痛?”

    “有些。”杜晓瑜点点头,“三爷帮我开个温脾汤的方子吧!”

    杜程松拿开手,有些惊讶地看着她,“都说医者不自医,你怎么知道要开什么方子?”

    杜晓瑜道:“医者不自医是因为过分精通药理的人给自己和家人朋友用药的时候往往太过担心药性,怕这味药太寒,怕那味药毒性太大,所以颇多顾虑,这一顾虑,开出来的方子效用就不大了,我不怕给自己用药,再说,只是简单的水土不服而已,我能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来判断该用什么药。”

    杜程松满意地点点头,让春燕取来纸笔,写下了温脾汤的方子。

    春燕很快拿着方子坐上马车去柜上抓药。

    杜程松坐下来,温声道:“老太太虽然让人准备了席面接待,不过我看你这样子,多半是没办法出席了,也没关系,只管歇着,一会儿我让下人给你送些吃食,你好好休息,等把身子养好了,我再找时间带你去国子监见你二哥。”

    杜晓瑜点点头,腹痛让她忍不住将小脸皱成一团。

    杜程松拧了眉毛,催促一旁的柳氏,“去看看,抓药的丫鬟回来没有,让她快些把药煎来。”

    柳氏没敢多言,转身出去。

    杜程松给杜晓瑜倒了一杯热水。

    杜晓瑜接过喝下,虽然有了一点缓解,但还是难受的厉害,捂着肚子在小榻上翻来覆去。

    杜程松看得十分不忍,站起身直奔厨房,春燕已经把药抓回来了,刚把一副的药量放进盛了水的瓦罐里端上火炉,柳氏在一旁焦急地看着。

    “行了,春燕去照看着小姐,这药我来煎。”杜程松大步上前来,声音有些沉。

    “三爷。”春燕张了张嘴。

    柳氏摆手道:“既然三爷都放话了,你就赶快去照看小姐吧!”

    “是。”春燕着急忙慌地站起身,把扇风的蒲扇交给杜程松,然后提着裙摆飞快朝着杜晓瑜的房间跑。

    柳氏蹙眉问,“三爷,晓瑜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

    杜程松沉声道:“我也没想到她会这么不适应京城,早知道的话,该让她提前预防一下的。”看见闺女一回来就这个样子,杜程松突然有些后悔这么急着把她带回家了,如今只恨不得替闺女把那罪都给受了。

    其实杜晓瑜只是因为突然换了环境引起积食腹痛,再加上几天的船上之行饮食不当而胃寒,很正常的水土不服反应,并没有多严重。

    只不过因为她是这府中最小的女儿,本来就是杜家上下的心头肉,又流落在外遭了十多年的难,所以一见到她难受,众人也跟着紧张起来,把氛围给夸大了而已。

    药还没煎好,厨房倒是先把牛乳血燕窝送到了杜晓瑜房里,送燕窝的正是杜老太太身边的甘嬷嬷,她坐在杜晓瑜的床榻前,端起小碗舀了一勺燕窝粥,吹冷送到杜晓瑜嘴边,说道:“三爷说姑娘伤了脾胃,得先吃些东西下去再喝药才行。”

    杜晓瑜双手依旧捂着肚子,痛苦地抿着唇,甘嬷嬷喂燕窝的时候才勉强张开喝了一小口。

    虽然没什么胃口,但杜晓瑜不得不承认,血燕窝真不愧是燕窝中的上上品,炖燕窝的人火候又控制得恰到好处,燕窝丝滑甜糯,让原本咽不下去的她突然之间食欲大开。

    再说了,血燕窝多贵重的补品,这吃进嘴里的每一勺都是钱啊,自然不能浪费。

    于是在甘嬷嬷的伺候下,杜晓瑜喝了一碗燕窝粥。

    热粥喝下去,胃里暖暖的,恶心之感便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只是腹痛还在继续,杜晓瑜只好慢慢闭上眼睛。

    甘嬷嬷道:“姑娘再等等,药应该快煎好了。”

    杜晓瑜点点头,实在不愿意多说话。

    在她快要睡着的时候,柳氏才把汤药送来,甘嬷嬷又喂杜晓瑜喝了下去。

    这下,她终于可以放心地睡一觉了。

    柳氏见状,小声对甘嬷嬷说道:“咱们都出去吧,让春燕在这儿守着就是了,有什么事让她来知会一声。”

    甘嬷嬷应是,拿起空碗随着柳氏一同离开。

    等那二人走远,春燕才进来寸步不离地守在杜晓瑜床榻前。

    杜晓瑜这一觉睡得并不沉,醒来的时候腹痛已经消失了,精神和脸色也恢复了不少。

    春燕见她睁眼,满脸惊喜,“姑娘醒了?”

    “这会儿什么时辰了?”杜晓瑜双手撑着床榻坐起来,揉着额头问。

    春燕道:“刚入夜,饭厅里正在摆宴呢,杜姑娘要过去吗?”

    杜晓瑜想着,自己远来是客,难得主人家如此盛情,自己要是因病缺席,怎么着都是不给面子,再说了,自己一个人在这儿躺着,让阿福哥哥去跟一群陌生人吃饭,他会不自在的,索性点点头,“嗯,我穿戴好就去。”

    “奴婢帮您梳洗吧!”春燕快速去水房端了洗脸的温水来,等杜晓瑜起身,她便动作麻利地帮杜晓瑜净面梳头。

    不多会儿梳洗妥当,春燕带着杜晓瑜来到摆席面的饭厅,刚好甘嬷嬷搀扶着老太太迎面而来,见到杜晓瑜,老太太惊了一下,忙上前来询问:“你不是身子不爽利吗?怎么不在房里好好休息?”

    杜晓瑜莞尔道:“多谢老太太挂念,已经大好了。”

    “真的好了吗?”老太太还是有些担心,“要不,我让老三再给你看看,他医术好,不会出差错的。”

    “老太太不必费心,真的大好了。”杜晓瑜认真地说道。

    “那就好。”杜老太太高兴起来,“前头厅堂里设了席面,你去坐坐吧,能吃就吃,不能吃也不勉强。”

    杜晓瑜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是个乡下人,其实老太太大可不必如此盛情款待的,再说我也待不了几天就得回去。”

    杜老太太不赞同地道:“我们家老三很喜欢你,从汾州回来以后直夸你聪慧伶俐,只是可怜见的,从小遭了难,家里的老爷太太们都是心善的,听老三说起你的经历,都很心疼你,所以这次见着了人,才会那么热情的,你也别见怪,习惯就好了。”

    杜晓瑜点点头,跟着她们一起进了饭厅。

    因着是家宴,所以男丁和女眷都聚到了一起,席面已经摆好。

    杜晓珍原本想把杜晓瑜叫过去跟自己坐一起的,还没开口,就见到杜晓瑜已经被老太太拉着去上座了,她只好无奈地收了心思。

    不多时,外面传来婆子的声音,“老太爷到——”

    众人齐齐站起来行礼。

    老太爷满意地摆摆手,“都坐吧!”

    知道老妻旁边坐着的姑娘八成就是自己失踪了十多年的乖孙女,杜荣凯心下一喜,往前走了几步,却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偏头一看,当看清楚傅凉枭的面容时,整个人都僵住了,瞳孔慢慢放大,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来。

第146章 、楚王的野心,请吃饭

    杜程松最担心的就是老太爷回来见到傅凉枭会做出什么特殊反应来暴露了楚王的身份,因此自打老太爷进来,杜程松就一直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当看到老太爷得见傅凉枭时的震惊反应,他急忙开口说道:“爹,阿福是杜姑娘的朋友,这次跟着我们来京城保护杜姑娘的,我邀请了杜姑娘,便连他一起给带过来了。”

    杜荣凯闻言看向杜程松,杜程松趁机给他递了个眼色。

    “原来如此。”杜荣凯马上反应过来,了然地点点头,顺着杜程松的话往下说,“那既然来了,就是我杜家的客人,不必拘束,一切请随意。”

    傅凉枭淡淡颔首,他知道杜荣凯认出了自己,只不过这对父子还算有点脑子,没敢当众拆穿他的身份,他索性也装作刚认识杜荣凯的样子,没露出一丁点的破绽。

    杜荣凯一看楚王这反应,心里顿时有些七上八下的。

    杜家不参与朝堂之事,自然与这些皇室宗亲无往来,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招惹上了楚王,他要真只是来做客那还好说,就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到时候一个弄不好把杜家牵连进去可就完了。

    想到这里,杜荣凯脸色沉了沉,迈着步子走到上座。

    杜老太太敏锐地发现了杜荣凯脸色不对劲,轻声问:“太爷,怎么了?”

    杜荣凯摇摇头,低声回:“没事。”

    杜老太太想着怕是柜上遇到了烦心事,便寻思说点别的转移杜荣凯的注意力,指着旁边的女孩介绍,“太爷,这位就是上次卖阿胶秘方给老三的那位姑娘。”

    杜荣凯这才把目光放到杜晓瑜身上,眼神中多了些慈爱。

    毕竟是见一家之长,杜晓瑜也不能失了礼数,端起杯子,客气地说道:“小女子以茶代酒敬老太爷一杯。”

    听到杜晓瑜的声音,杜荣凯才突然像是灵魂归位似的,端起酒杯意思了一下,爽快地赞道:“上次从姑娘手中买的秘方做出来的阿胶为回春堂拉了不少回头客,这件事,我一直想当面跟姑娘道声谢,难得今日有机会见面,那老夫就敬你这一杯。”

    杜晓瑜莞尔道:“既然是卖给杜家的,那方子今后就是杜家的了,谈不上谢不谢,老太爷太客气了。”

    杜荣凯听着杜晓瑜说话的言辞,再联想到老三之前说她的那些经历,一时心下感慨,这丫头越是成熟懂事,就越能说明她这十多年来遭的罪受的苦不少,因为她的成熟,都是从那些苦难中磨砺出来的。

    老太爷走神,老太太也陷入了沉默。

    杜晓瑜全然不知道这二人的心思,低头象征性的用筷子扒拉了一下盘子里的菜。

    杨氏自从入了席就一直没动过筷子,整个人心不在焉,就连旁边的大太太跟她说话她都是随便敷衍两句,那殷切的目光时不时地看向坐在老太太旁边的杜晓瑜身上,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忍不住掏出帕子摁了摁眼角。

    “母亲,找到小妹是好事儿,您怎么又哭了?”杜晓珍知道,自打这个妹妹不见以后,母亲就落下了心病,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每天都会去小妹走丢的那条街盼啊盼,就怕小妹突然回来,却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她要去接。

    后来老太太实在看不下去,说了母亲几句,母亲这才肯收敛的。

    但每年到小妹生辰那一天,母亲还是会忍不住地找借口出去站在那个路口,一站就是个把时辰,有时候沉思,有时候干脆放声哭。

    杜晓珍看了眼老太太身边那个水灵剔透的妹妹,忍不住叹气,小妹的失踪给母亲带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好在三房并不掌家,否则以母亲这端不起来的软弱性子,这个家早晚得乱了套。

    杜晓珍不问还好,一问,杨氏越发忍不住了,一副泪眼婆娑的模样,“刚才我问过你父亲,他说一时半会儿的还不能把你妹妹给接回来,院子我都给她准备好了,可是女儿就在眼前,却不能母女相认,更不能让她堂堂正正地住进去,是我没用。”

    “母亲。”杜晓珍无奈了,“这句话,您从小妹失踪那年就说到了现在,老太爷老太太和父亲都说了不怪您,您就是不肯放过自己。”

    杨氏忍不住哼了哼,“谁的闺女谁疼,那是我身上落下来的一块肉,我能不心疼吗?要不是我想着那天是晓瑜的生辰,带她去街上看热闹,她也不至于从我眼皮子底下不见了。”

    眼瞅着杨氏越说越伤感,那眼泪大有止不住的架势,杜晓珍又低声劝道:“娘,这是席上呢,那么多人在场,再说,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在上头看着,您快收着些吧,否则老太太一会儿见您落泪,又该不高兴了。”

    杨氏这才勉强收了眼泪,但仍旧没什么胃口,随便拿起筷子在碗里戳了戳。

    这一顿虽说是家宴,但因为有傅凉枭在场,杜荣凯的神色肃穆了不少。

    老太爷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都正襟危坐地吃饭,其他人自然不敢随意说笑,只是偶尔说几句柜上的事情,其他人都是安静地埋头吃饭。

    一顿宴席就在如此紧张而怪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走出饭厅的时候,杜晓瑜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是自家人,那么偶尔这样聚在一起吃顿饭没什么,毕竟她也挺喜欢那种温馨感的,可是杜家这些人她除了一个杜三爷之外,其他人都不认识,这么陪着一帮不认识的人吃饭,还得时不时地陪上笑脸说客套话,可不是她的专长,好在总算是应付过来了。

    杜晓瑜正想着去花园里散散步消消食就回房睡觉,后面突然传来三太太杨氏的声音。

    杜晓瑜回过头,勉强笑道:“三太太找我有事?”

    杜晓珍搀扶着杨氏走上前来。

    杨氏面色紧张,问她,“姑娘早前身子不适,如今可好些了?”

    “喝了药,已经大好了。”杜晓瑜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不过就是初来乍到水土不服而已,怎么杜家这些人一个个紧张得不得了,这个来问一句,那个来问一句。尤其是眼前这位三太太,她大概是性子怯弱的原因,走个路说个话都像中气不足。

    刚才那一句,若是杜晓瑜没听错的话,三太太的声音里还有些颤抖。

    杜晓瑜当然不明白,杨氏这个生母因为她的失踪内疚了十多年。

    盼女儿归家盼了十多年的人突然见到心心念念的女儿,杨氏一方面迫切地想要跟女儿相认,另一方面,她又害怕女儿会因为当年的事怪罪她不认她。

    所以真正近距离站到女儿跟前的时候,杨氏心慌得不行,一句话都要斟酌半天,生怕一出口惹恼了女儿。

    “哦,好了就好,好了就好。”听到杜晓瑜的回答,杨氏才算是放宽了几分心,嘴巴里低喃着。

    杜晓珍适时道:“晓瑜姑娘,你早些回去歇着吧,我就住在珍珑院,赶明儿你要是闲着没事,可以让丫鬟带路来找我玩。”

    杜晓瑜客气地点点头,“好。”

    “那我就不送了。”杜晓珍递了个眼色给旁边的婆子。

    婆子忙上前给杜晓瑜引路。

    杜晓珍目送着杜晓瑜走远才搀扶着杨氏回房。

    杜家的家宴,梅姨娘这样的妾室是没资格出席的,她一直等在三房正院里,好不容易把杨氏和杜晓珍给盼回来,急急忙忙上前问,“四姑娘,太太,今晚的家宴进行得还顺利吧?”

    杨氏有心事,不想多说话,进屋之后就坐到罗汉床上,神情有些呆滞,梅姨娘后面再说了什么她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