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药田种良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廉氏黑着脸,伸手拍了拍丁安生的屁股。
丁安生小脸憋屈,鼻子一抽一抽的,看样子要哭。
廉氏又心疼,放软语气,“跟你说多少回了,不能随便踹鸡,你咋就是不听呢?”
杜晓瑜笑道:“安生还小,嫂嫂又何必跟他计较这些?”
廉氏态度坚决道:“这孩子啊,就得从小教,免得长大了到处惹祸害人,在自个家里是觉得没什么,等出去了,说句话做件事都会让人瞧不起,到那时候,人家或许不会说他什么,却会骂他有个不会教养的娘。”
杜晓瑜微愣,没想到廉氏平日里性子挺温顺的一个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竟然会这么严苛。
杜晓瑜蹲下身,把丁安生抱起来坐在自己腿上,他穿着干净的小衣裳,脖子上围了个口水兜,但是一点口水都看不到,不是丁安生不流口水,而是廉氏太爱干净。
在杜晓瑜的印象中,廉氏是个宁愿自己邋遢也不会放孩子脏的女人,尤其是丁安生才两三个月大的时候,意识还没现在那么明显,要拉屎拉尿他也不哭,直接来,不少时候直接弄在廉氏的衣服上。
廉氏从来不会先顾及自己,都是随便用破布擦一下就先给丁安生清理,等把他的小屁屁用温水洗净擦干重新换上开裆裤和尿布才开始把自己身上的换下来洗。
在这种地方,别家的小孩很少有每天换衣服的,甚至有的,衣服上玩了多少泥也不见大人换一换,丁安生跟他们不一样,这小家伙每天都干干净净,再加上他的小脸越来越白嫩,还肉,看起来就越发的可爱了,任何时候见了都想抱过来亲一亲。
“小家伙,你说说你都干啥了,你娘为啥要骂你,嗯?”杜晓瑜假意揪揪他的小耳朵。
丁安生啃着手指,好半天才用沾了口水的小胖手指着墙角的鸡,嘴里含糊不清地吐了个音,大眼睛却是看向杜晓瑜,那样子好像是在告状。
杜晓瑜被他逗乐了,忍不住笑出声。
廉氏被杜晓瑜弄得没脾气,笑骂道:“这皮猴子管都管不住,就该打,你还笑。”
杜晓瑜道:“其实小安生还是会听话的,不信你看着。”
说完,又看向丁安生,跟他对视,问:“小安生,你说,以后还敢不敢随便踹鸡了?”
丁安生看了墙角的黑母鸡,又转过头仰起小脸看了看廉氏,见他娘不理他,心中一阵害怕,忙摇头。
“这就对了嘛,你要给鸡喂食,等鸡长大了,就能宰杀给你吃肉喝汤了,你现在把它给踹死,以后吃啥?”杜晓瑜说完,顺手抓了一把小麦糠,扶着丁安生走过去,教他怎么撒糠。
小孩子忘性大,很快就忘了之前的不快,乐呵呵地伸出小胖手从杜晓瑜手里把糠抓过去,撒在黑母鸡跟前,见到黑母鸡过来啄食,他就兴奋得不行,咯咯直笑。
杜晓瑜带着丁安生在外面玩,静娘和水苏把买来的东西送进厨房,顺便帮着胡氏一起忙活。
老宅厨房小,挤不下那么多人,廉氏就算有心,也帮不了忙,只好进堂屋搬了两个小凳子出来,递了一个给杜晓瑜坐。
杜晓瑜想到去镇上的事,对廉氏说道:“嫂嫂,我今天跟聚缘酒楼的掌柜说好了,卖他一千斤土豆,每天再送五十斤新鲜的玉米棒子过去。”
廉氏惊了一下,“一千斤,那得卖多少钱啊?”
“也没多少。”杜晓瑜道:“一文钱一斤,一千斤,刚好一两银子,玉米棒子因为要得少,而且每天都得送,就要贵些,三文钱一斤。”
廉氏道:“其实现在到处都开始挖土豆了,本来就便宜,妹子你完全可以过段时间再卖,没准儿能卖到两文钱一斤,多赚一两银子不是更好。”
杜晓瑜摇头,“一两银子的买卖,我也没指望能赚到哪儿去,主要是,想卖聚缘酒楼的掌柜一个人情。”
廉氏不解,“卖人情?”
“对,他去跟别人买土豆,先不说那一千斤里面有多少是次的,光是价钱也不可能降到一文钱一斤,而我这里,保证每一个土豆都是人工精选出来的,小的,挖坏的,都不会以次充好混进去,还只卖一文钱一斤,先给他点甜头尝尝,以后再想找他做生意就容易多了。”
廉氏恍然大悟,“原来你打的是这个算盘,我就说嘛,妹子一向精明,怎么可能在他们手上吃了亏。”
杜晓瑜笑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若是做生意把一两一文都计较得那么清楚不给别人留点甜头,会自己先把路给堵死的。”
中午的时候,丁二庆带着人过来吃饭,丁里正从地里回来,丁文章也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廉氏忙起身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茶水。
丁二庆晃了晃手中的茶碗,看向杜晓瑜,乐道:“还别说,这丫头就是厚道,连招待我们这些粗人都用茶水,这要搁我们家,一年苦到头也见不着一颗茶。”
杜晓瑜心道其实这些茶也不是很贵,贵的都留着自己人吃,招待工人用的是最便宜的茶,不过丁二庆没说错,整个白头村,会用茶水招待人的也就他们家。
丁二庆的儿子丁文祥道:“茶水算啥,我刚进来的时候,还闻到炖火腿的香味了呢!”
这一说,还没吃饭的工人们纷纷馋得流口水。
白头村几乎家家都养猪,每年最少都要宰上一头,不过除了杀猪当天用来招待客人的那些肉,前后四只腿和两边肋排都是要腌起来拿去卖的,一般会把猪头和猪下水留在家里吃,所以即便腌火腿出自他们手上,他们也舍不得多吃两口,毕竟腌火腿比新鲜火腿值钱,分量足的,一只后腿能卖一两多银子,前腿虽然便宜些,但也差不多在一两银子上下。
杜晓瑜竟然用火腿招待他们,那这伙食就不是一般的好了。
看着众人馋得不像样,杜晓瑜道:“今天的确是炖了火腿,你们再等等,一会就能吃了。”
其实这只火腿还是去年她要还李家银子的时候村民们送的,如今拿出来炖,也算是还他们的恩情。
闻着厨房那边传来的一阵阵炖火腿香味,有好几个工人肚子咕咕叫了起来,生怕当着东家的面闹了笑话,忙捧起茶碗来猛灌了几口茶水。
好一会,水苏才从厨房那边过来通知他们可以摆桌吃饭了。
杜晓瑜正想说自己和嫂嫂去摆桌,就见那几个大男人抬桌子的抬桌子,般凳子的搬凳子,三两下就把桌椅安置到天井里。
十个工人加上杜晓瑜、后面进来的傅凉枭和丁文章夫妻以及丁里正夫妻,正好十六个,分两桌。
丁文祥和另外一个年轻些的小伙来杜晓瑜他们这一桌,丁里正和丁文章换过去跟那帮糙老爷们喝酒划拳。
水苏和静娘在厨房里吃。
酒足饭饱之后,工人们各自找了地方午睡,杜晓瑜找到丁文章,对他说道:“大哥,我今天跟镇上聚缘酒楼的掌柜谈了一桩生意,想请你帮我跑跑腿。”
丁文章拍拍胸脯,“没事儿,有什么吩咐你只管说,大哥一准给你办妥。”
杜晓瑜道:“我答应卖一千斤土豆给他们,你一会去趟田里,看看哪家负责的土豆能挖了,让他们尽早动工,另外,我还答应了酒楼掌柜一天给他送五十斤新鲜玉米棒子过去,玉米棒子我每天起早去掰,但你得负责帮我送去镇上。”
丁文章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呢,就送几十个玉米棒子那么简单,没啥,妹子放心啊,大哥明天一定早起帮你送。”
“好,谢谢大哥,那你去午睡吧,我就不打扰了。”
午休过后,丁二庆又带着大伙继续上工了。
盖粮仓的事交给丁二庆监督着,田里的草药和庄稼交给丁里正,丁文章负责每天早上去给聚缘酒楼送玉米棒子,杜晓瑜则是亲自跑到土豆地里看着长工们挖,又叫上水苏和静娘,三个人提着竹篮子在后面捡,一边捡一边把土豆上的泥给抠掉,然后装进麻袋抬去过称。
一千斤土豆挖了两三天,牛车送了两趟,杜晓瑜跟着去的,酒楼掌柜一袋袋打开亲自检查,见一个坏的都没有,心中很是满意,对杜晓瑜道:“姑娘是我见过最有良心的生意人。”
杜晓瑜道:“那么,往后还请掌柜的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掌柜道:“往后姑娘要有什么想卖的,都可以优先选择我们聚缘酒楼,我一准给你实价。”
杜晓瑜道了谢。
酒楼掌柜满意她卖土豆的态度,临走的时候送了她一只烤鸭和一只烧鹅,鸭子是刚烤的,皮很脆,光是闻着那味道,杜晓瑜就忍不住地流口水,她一犯馋,直接走不动路了,索性找个位置和丁文章一起,两兄妹直接把一整只烤鸭都给吃了。
吃完烤鸭,杜晓瑜的目光又落在烧鹅上。
丁文章虽然也在吞口水,但还是理智占上风,“妹啊,咱们都吃了一只烤鸭了,剩下的烧鹅就带回去给他们尝尝鲜吧!”
杜晓瑜舔了舔舌头,到底还是忍不住伸手打开了包烧鹅的荷叶,说道:“没事儿,吃了就吃了,一会我去买一只烤鸭和一只烧鹅带回去就是。”
说完,直接扯下一只鹅腿。
丁文章也忍不住了,跟着她吃了起来。
把烧鹅也消灭完,兄妹俩这才算填饱了肚子,杜晓瑜笑眯眯地喝了口水,心满意足地返回酒楼买了一只烤鸭一只烧鹅,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吃。
丁文志书信到的时候,正值中秋。
第129章 、榆木疙瘩阿福,开窍了
中秋佳节,长工和临工都放假一天,长工每户给二十斤白米,二十斤小麦,一麻袋土豆作为节礼,临工便一人只得五斤白米。
丁家这边所有人都聚到新宅,静娘更是发挥做吃食的特长,按照每个人的口味做了不少月饼。
团子也放假回来了,这次放了三天,他一早就搬了小板凳眼巴巴地坐着等吃月饼,丁安生爬到团子身边,揪着团子的袖子,非要小叔叔跟自己玩。
廉氏去抱他,他不让,坐在原地哭。
团子只好费劲将他抱去自己的小书房,把以前姐姐给自己买的玩具翻找出来给他玩。
有了玩具,丁安生直接把团子抛在一边,坐在地上自己玩得不亦乐乎。
月饼还没做好,团子便坐在书桌前看姐姐买的小人书,时不时地瞄一眼丁安生,怕他一不小心爬到别的地方磕着碰着。
吃饭还有好大一会儿,杜晓瑜怕两个小人儿饿着,找了两个小碗,其中一个放了一只鸡腿,另外一个舀了两勺饭,再舀一大勺鸡汤进去,一并端来团子的小书房。
把装有鸡腿的那个碗递给团子,交代他吃完去洗手,又把丁安生抱起来一小勺一小勺地喂饭。
丁安生吃了两口,看到团子在啃鸡腿,不乐意了,杜晓瑜再喂饭他就不吃,非要吃鸡腿,可自己又说不明白。
杜晓瑜问他:“是不是要鸡腿?”
丁安生说不来,眼巴巴地望着团子,口水流到口水兜上去。
杜晓瑜忙掏出帕子给他擦了。
考虑到这小家伙啃不完一整只鸡腿,杜晓瑜寻思着从团子没啃过的地方扒拉一小块下来给他尝尝,喂到丁安生嘴边时,他死活不肯张嘴。
杜晓瑜以为他是嫌少,又扒拉一块下来。
丁安生还是不要,伸出小手指着团子手里的鸡腿,嘴里咿咿呀呀的不知道说什么。
杜晓瑜反应半天,明白了。
这小东西不是要鸡肉,而是想学着团子那样能自己抱着鸡腿啃。
牙都没长齐还想啃鸡腿,杜晓瑜简直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转头对着团子道:“你这只不吃了,把剩下的给他,一会儿姐姐再去给你拿一只。”
团子二话不说把剩下的那一半递给丁安生,他伸手接过,咬不下来就放嘴里砸吧,学团子学得有模有样的。
杜晓瑜很快又给团子送来了一只完整的鸡腿。
看着团子开啃,丁安生砸吧得越发有劲,时不时地咯咯笑着。
杜晓瑜让团子好好看着丁安生别让他磕着哪里,她自己出去忙活了。
才走出门,就见丁二庆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
“二叔怎么来了?”杜晓瑜讶异。
丁二庆一张脸上全是喜色,说道:“是文志来信儿了,我今天去镇上办事,见信到了镇长那里,顺便给带回来的。”
杜晓瑜心神一震,“二哥真的来信了?”
“确实是文志的信。”丁二庆突然遗憾道:“只可惜我不识字,不知道写的什么,对了,你爹在家没?”
“在呢,我去请他。”杜晓瑜说完,三两下往堂屋跑。
不多会儿,丁里正就跟着杜晓瑜出来,神情激动地看着丁二庆,“二庆,真的是文志来信了吗?”
丁二庆乐道:“镇长亲口告诉我的,那还能有假吗?大哥,你快别磨蹭了,打开念给我们听听上面都写了啥。”
丁里正颤着手指接过信缓缓打开念了一通。
丁文志在信上写得很明白,说他们几个走得快,中途又雇了马车,只用四就到府城了,找好了暂住的客栈,他第一时间就给家里写信,还说他一切安好,同窗们也都很友好,大家互相扶持,让家里人不必担忧,安心等着他考完归家。
这就是一封寻常的家书。
杜晓瑜听完以后一阵汗颜,丁文志只用四五天就到了府城,然而一封信却要兜兜转转将近十天才能送到镇上来。
她曾听丁文志说起过“家书抵万金”,寻常百姓的书信是没有专门的信差帮忙送的,那类人专供皇帝和官员使唤,所以哪怕是从府城到桃源镇的书信,丁文志也得找一个恰巧要到桃源镇办事的人帮忙带,可以支付那人一些银钱,快的话,人家几天就到了,要遇到委托的人半路有事,那就得多耽搁一些时日。
这还是近的,要换成京城的书信,几个月不到甚至是大半年才回来,那都是正常的。
胡氏得知小儿子来信,当即高兴得滚下热泪。
廉氏又是好一番劝说才把她给劝停。
丁二庆感慨道:“文志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读书又刻苦,我相信这次一准能考中秀才。”
丁里正摇摇头,“我从来没想过给文志肩头加担子,他考不考得中,我这个当爹的都不怨他,只是心疼这孩子考不中的话,又要比以前更刻苦了,小小年纪就把身子熬垮了可咋办?”
这就是亲爹跟叔叔的区别了,叔叔关注侄子的名利,亲爹关注儿子的身体。
丁二庆也不是个傻的,从丁里正这话里听出了点意思,讪讪一笑,“既然信送到了,那我这就回去了。”
杜晓瑜挽留道:“二叔就留在我们家过中秋吧!”
“不了不了。”丁二庆忙摆手,“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呢!”
“那您等等,我给您拿点东西。”杜晓瑜说完,转身去了厨房。
静娘的第一盘月饼刚做好,烫呼呼的。
杜晓瑜找来食盒装了七八个进去。
静娘问:“姑娘这是要送给谁?”
杜晓瑜应声道:“二哥来信了,是二叔送的,我不好让他空着手回去,寻思着给他送几个月饼。”
静娘点头,“那奴婢再多做一些吧!”
杜晓瑜想到团子等着吃月饼的馋样,笑道:“对,多做些,一人最少做两个,你和水苏也有份儿,另外,我想让团子带一些去私塾里,那么,就劳烦静娘一次性多做一点了。”
静娘了然,“好在面粉和馅料都有多的,奴婢这就做。”
水苏问:“姑娘是不是准备送给夫子?”
杜晓瑜摇头,“读书人是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贿赂的,刚开始送团子去学校的时候,咱们就是再穷也得凑齐六样礼,这是对于老师最起码的尊敬,但如果因为有钱就大送特送,想借机拉拢夫子为孩子套近乎的话,非但不会博得夫子的好感,这种事还等同于直接侮辱了夫子读书人的尊严。
所以,甭管是不是年节,只要不是私塾有硬性规定,咱们都不能随便送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我记得二哥就跟我说过,他们书院有富户为了让先生能多多关注自己儿子而给王院首和教书先生送礼,结果彻底把人家给激怒了。”
水苏惊讶地张大嘴巴,“竟然还有这种事吗?”
她只知道自己父亲为了能考上举人,每次都少不得被迫花钱打点,还以为对私塾和书院里的夫子他们都管用,却不曾想,里面竟然还有这么深的门道。
杜晓瑜笑笑,“当然,前提是遇到真正的读书人,要对方是个假清高,那么你就算把家底都掏空了送过去,也不一定能满足他的胃口。”
水苏很少接触过这些事情,在人情世故方面,简直可以称之为一张白纸。
因此听到杜晓瑜这么说,直接愣住了,讷讷地不知该作何反应。
静娘笑着拉了拉她的袖子,轻声道:“姑娘说的这些也不足为奇,等你以后接触的人多了,见的世面广了,自然而然也就懂了。”
水苏回过神,勉强扯了个个微笑,之后就帮着静娘继续做月饼了。
杜晓瑜提着食盒快速来到大门前。
丁二庆和丁里正还站在那说话。
见到杜晓瑜手里拿着东西,丁二庆调侃道:“小丫头这是准备给我送啥好吃的了?”
“月饼。”杜晓瑜自夸道:“我们家的厨娘手艺可好了,做月饼更是一绝,这不,刚出炉的,马上就给二叔拿了一些,难得中秋佳节嘛,您拿回去,一会儿吃了饭跟家人一起赏月吃饼。”
丁二庆见杜晓瑜如此盛情,也不好直接拒绝,便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二叔跟我还客气啥。”杜晓瑜笑着把食盒递过去。
丁二庆收下,羡慕地看着丁里正,“大哥可真有福气,认了这么个能耐的女儿,以后可有的是福享喽。”
丁里正不置可否,得意得眉毛都往上扬了三分。
送走丁二庆,众人才聚到堂屋准备开始吃饭。
团子也把丁安生抱了出来。
小家伙双手吃得油腻腻的,廉氏忙去打温水,又拿了胰子来给二人洗手。
丁安生之前吃过鸡汤泡饭,又啃过半只鸡腿,虽然没啃下什么肉来,不过这会是一点胃口都没有了,只是见到团子端着小碗吃饭,他又眼馋,非要他娘给个勺子,然后捏着去舀团子碗里的饭吃。
廉氏头疼不已,对他道:“娘重新给你拿个小碗吃饭,好不好?”
丁安生不要,就要吃团子碗里的,仿佛只有团子那碗饭才是最香最好吃的。
胡氏见到小孙孙这滑稽的举动,乐得不行,伸手要抱他亲自喂饭。
丁安生站了好久,也的确是站不动了,索性顺着往前走两步,他走得不是很稳,在小身子即将往旁边歪的时候被胡氏一把搂进怀里然后抱坐在自己腿上。
丁安生手里还捏着勺子。
胡氏拿开,盛了小半碗鸡汤端到他眼前,哄道:“不想吃饭就喝鸡汤,来,奶奶喂你。”
丁安生很快忘了团子的那碗饭,乖乖喝鸡汤。
见儿子不再闹腾,廉氏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端起碗开始吃饭。
乡下人的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每次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而每每这种时候,阿福就成了最格格不入的一个。
他总是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饭菜,管别人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他。
今天晚上也不例外。
丁里正父子喝了两口酒之后,话就多起来了,简直是从天上飞的聊到水里游的,全是他们小时候的那些趣事。
胡氏和廉氏竟也听得津津有味。
杜晓瑜没怎么听,她一直注视着自己这个不会说话的未婚夫,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这要换了别人,怕是在听到丁里正和丁文章他们的欢声笑语时就自卑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毕竟目前的他跟他们还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再加上不会说话,听着别人聊完这个聊那个,心中总会觉得自己融入不了这样的氛围吧?
可这些属于寻常哑巴该有的情绪,杜晓瑜从来就没在阿福身上见到过。
他好像很坦然就接受自己是个哑巴的事实了,并且没有因此而感到困扰。
“阿福哥哥,这个是你喜欢的菜,多吃一些。”杜晓瑜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傅凉枭抬眸看了杜晓瑜一眼,尔后又飞快地收回目光。
杜晓瑜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她有时候是真心疼他。
那次热伤风的时候他突然失礼抱住她,不用想也知道他定是想起自己的家人了,可是他什么都说不出来,如今中秋佳节,团聚的是她和她的家人,他却只是一个人,心中肯定很孤单。
杜晓瑜想起自己从那么远的地方穿越而来,也是个有家不能回的可怜人,突然就完全理解他了,心中那种疼惜越发的明显。
丁里正父子是话痨,尤其是饭桌上喝了酒以后,非要把饭菜都给聊冷了才肯动筷子。
杜晓瑜懒得陪他们耗着,早早地就跟着傅凉枭离席了。
傅凉枭洗了手以后要回房。
杜晓瑜出门叫住他,“阿福哥哥。”
傅凉枭转过身。
杜晓瑜笑着邀请,“我想去河边赏月,你要不要一起?”
傅凉枭愣了一下,颔首。
团子从后面跟出来,听到杜晓瑜的话,忙道:“姐姐姐姐,我也要去。”
杜晓瑜点点头,“成,那我去厨房装几个月饼,你去叫上你的小伙伴,一会儿咱们河边汇合。”
团子欢呼一声,很快跑出大门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了。
杜晓瑜到厨房的时候,静娘和水苏刚吃完饭。
见她又要装月饼,静娘很是不解,“姑娘这回又是准备送给谁的?”
“谁都不送,自己吃。”杜晓瑜一边说一边道:“我和阿福哥哥打算去河边散步赏月。”
静娘心里一咯噔。
越跟杜晓瑜相处,她就越喜欢这姑娘,甚至效忠姑娘多过了自己原本的主子。
也正因为如此,静娘越来越担心那没脸没皮的活阎王单独和姑娘相处,因为这意味着姑娘很可能会被白白占了便宜。
今天虽然是中秋佳节,可现在天都黑了,他们俩单独去河边?
静娘心头急得不行,脑子里飞快地想着要如何劝说姑娘打消这个念头,“姑娘,河边太凉了,奴婢担心你这身子骨受不住,还是别去了吧,要赏月的话,咱们这院子里就不错,奴婢去给你支张桌子,放些水果,沏壶热茶,姑娘也可以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杜晓瑜自然不可能知道静娘话里的玄机,只是笑笑,“院子里留给爹娘他们吧,一会儿吃完了饭他们肯定是要出来赏月的,我去河边,这段日子太忙,我都好久没正正经经地出去散个步了,趁着今晚月色好,出去溜达一圈。”
这时,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的傅凉枭突然走进来。
“阿福哥哥,你这么快就换好衣服啦?”杜晓瑜见到他,显得有些兴奋。
傅凉枭浅笑点头,暗暗往静娘身上戳了个冷眼刀子。
静娘头皮发麻,蹲了蹲身,“姑爷。”
“咱们走吧!”杜晓瑜把食盒盖好提在手里,叫上傅凉枭。
两人很快出了门朝着河边走去。
静娘心下不安,对水苏道:“水苏,我担心姑娘一会儿在河边吹风受了凉,不如,咱们弄些干柴去烧个火堆给他们取暖,你觉得怎么样?”
水苏很是赞同,“还是静娘你想得周到,那咱们赶紧去柴房搬柴火吧!”
静娘勉强笑了笑,跟着水苏去往柴房。
这厢杜晓瑜刚走出大门,手上装月饼的食盒就被傅凉枭接了过去。
知道他一向不会允许自己空着手而她手提东西的情况出现,她便也不讨回来,吹着中秋微凉的晚风,两人就这么并肩一直朝河边走。
傅凉枭右手提着食盒,左手想伸出去牵她的手,但是每次就要碰到她指尖的时候又犹豫,慢慢收回来,收回来又想去牵。
他就这么在冲动与理智之间徘徊了好几次,眉心因为纠结而紧紧拧在一起。
好在这会是晚上,杜晓瑜并没发觉他这些细微的小动作。
团子和他的小伙伴们早就到河边了,见到杜晓瑜和傅凉枭往这边来,团子迫不及待地小跑着迎上来,对着傅凉枭甜甜一笑,“大哥哥,我要月饼。”
杜晓瑜纠正道:“他可不是你大哥哥,想要月饼,先把人喊对了再说。”
团子想了想,双眼一亮,马上改称呼,“姐夫。”
喊得那叫一个响亮甜脆。
傅凉枭听得愉悦,直接把一整个食盒都给他。
杜晓瑜拦道:“你都给了他,咱们不吃啦?”
她又哪里知道,因为那一声“姐夫”,别说是把一食盒的月饼给团子,怕是让他亲自下厨去做他都能考虑。
虽然他做的东西连他自己都吃不下去。
那食盒里总的有十个月饼,团子和小伙伴们玩游戏,赢了的就能得一个月饼,小伙伴们过中秋只是有顿白米饭吃,家里哪来的什么月饼,更何况还是这么精致的,一个个馋得不行,纷纷加入游戏,都想赢一个抱回去啃。
杜晓瑜找了一处干净的草地坐下来,远远的望着月色下的几个小人儿,嘴角不由得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傅凉枭跟着她坐下。
河风很凉,杜晓瑜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
傅凉枭迅速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她肩上。
杜晓瑜微惊,“晚上很凉的,你还是穿回去吧,免得再像上次一样着了凉,明天可就没精神起来了。”
傅凉枭摇摇头表示不用。
杜晓瑜仔细看了看他,月色下的轮廓比白天看起来要柔和得多,朦朦胧胧的。
她突然轻声笑了起来。
傅凉枭不解地看她一眼,好似在询问她笑什么。
杜晓瑜道:“我在想啊,倘若你能开口说话,会是个什么样子。”
傅凉枭眸光有些闪动。
怕他不高兴,杜晓瑜急忙解释,“你别误会,我绝对没有因为你不会说话而看不起你的意思,要真是那样,我当初也不会坚持招你上门了。”
傅凉枭垂下眼眸,他倒是想开口说话,只不过,自己打从一开始就撒了谎,这会儿突然开口,一准会引得她怀疑。
再则,一旦开口,他就怕自己把控不住。
声音是他最后的伪装底线,一旦捅破,他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在言语之间就把她给狠狠地据为己有,紧跟着没经过她同意直接把她掳回京城。
这种事他完全做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