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海兰珠之还君明珠-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极仍旧面无表情,居高临下睨着她,深邃的眼眸里涌动着滚滚波涛。戴青女见他不语,朝前膝行几步,急切道:“大汗,我不求名不求利,只要大汗垂怜,我愿意把自己献给您!”
皇太极忽的笑了,坐在椅子上,低头望着脚边的女子:“当真愿意献给我?”他语焉不详,仿佛透着某种暗示。
戴青女立刻惊喜的瞪大眼睛,连连点头道:“我……愿意,愿意!”她脸色羞红,咬着唇,仿佛下定了决心,双手伸向自己的衣襟,将盘扣一颗颗解开,露出白色里衣。她抬眸怯怯望着皇太极,后者却仍是目光幽深的望着她。
她深吸一口气,双眼微闭,继续伸手,颤抖着将里衣也缓缓解开,露出光洁的肌肤。眼看里衣滑落,只剩难以蔽体的肚兜,皇太极却突然站起身走到门边,将大门打开。
戴青女惊得伸手抓起地上的衣服想遮住裸露的肌肤,外头的丫头太监们却已经清清楚楚看见了里头的情形。大汗衣衫完好,一丝不乱,里面的女子却跪坐在地上,上身衣襟散落,下身完好无损,方才短短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在引人遐想。
皇太极招来一个等候召唤的小太监,吩咐道:“叶赫部南褚,战功卓著,深得我心,闻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姿容秀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特将其赐予南褚,望他日后再为大金建立功业。”说完,便示意他立刻操办。
南褚乃叶赫部金台石之孙,德尔赫礼之子,其两位姐姐,一个是济尔哈朗的大福晋,另一个则是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说起来与皇太极生母也有些亲缘关系。戴青女闻言,满脸不可置信的望着皇太极,喃喃唤道:“大汗……你怎么可以……”
皇太极站在门外,闻言回头冲她笑道:“你不是愿意把自己献给我吗?南褚有功,正不知如何赏他才好,我把你给了他,正好。”
他说完,头也不回的领着侍卫们走了。戴青之女望着他绝情的背影,颓然倒在地上。
消息传到海兰珠耳朵里,她还是忍不住吃醋:“我就不信,送上门来的美人,你碰也不碰就愿意拱手让人了?”
皇太极腆着脸凑过来:“我发誓,真没碰!那样心思不纯的女子,哪有你好?还不如回来抱媳妇儿!”他搂过妻子,嬉笑道:“你特意把书房的丫头太监都调走了,换了个面生的给她钻空子,她一进我屋里,又把原来弄走的人都弄回去了,你这样用心,我岂能不懂你的意思?这不,立刻就把人撵走了!”
海兰珠斜他一眼,脸却微微红了,娇嗔道:“算你识相。”皇太极却突然指指东宫的方向:“给她出这馊主意的人,更可恨,明日你便先寻个由头,将东宫那个罚一罚,若再不安分,我就不客气了!”
皇太极最恨别人算计利用自己,叶赫那拉氏这回算是犯了个忌。第二日,叶赫那拉氏将人送走了,到东宫请安,海兰珠便寻了个由头将叶赫那拉氏禁足在宫中。
阿娜日朝着东宫啐道:“看她以后还敢不敢出这样的馊主意!”
第86章 反间
86 反间
皇太极一怒之下将如花似玉; 美名在外的戴青之女送与南褚,仿佛给了蒙古首领们一个下马威,原来想许嫁女儿妹妹的,此刻都收了手作观望状,海兰珠终于落了个清静。
四月里; 为了彰显对文治的重视; 皇太极设文馆翻译历代王朝典章制度; 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 并记国家政事; 以昭信忠; 更效仿汉人科举,开科考试; 选取了不少来自各族的生员。如今女真人与汉人的矛盾在皇太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有了许多改善,暴动的汉民情况越来越少,希望在大金入仕为官的越来越多。
阿娜日与安达礼成婚日久,如今终于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她身子重了,海兰珠便让她少操些心,把事儿都撂给年轻的小丫头们便是了。可阿娜日是个停不下来的人; 只要闲着就浑身不舒坦。她每日里挺着个大肚子里里外外的忙,看的人心惊肉跳。
“你呀; 快歇一歇; 身上担着两条命呢,可不能开玩笑。”海兰珠给她添了张椅子; 又命人炖了些补品过来。阿娜日身体算不上太结实,那年海兰珠只身到大金,阿娜日留在蒙古受了不少苦,总是留下了些病根子,每到阴雨连绵的时候,她便喊腰疼。
海兰珠心里总觉得愧对她,一见她怀了身子,便天天吩咐厨房给她弄些好的。阿娜日红着脸道:“我这不是闲不下来吗?这样坐着怪不习惯的。”她低头摸摸肚子,“也不晓得是个胖小子还是个胖姑娘。”
海兰珠笑道:“你希望是什么?做母亲的,兴许会有些感应,当年我怀福临时,便隐隐有感觉是个小子,后来果然应了。”
阿娜日点头道:“我希望是个小子,心里也觉着没错。”她转头望一眼在外头跟着师父学拉弓的福临,笑道:“我们夫妻两个,一个是伺候大汗的,一个是伺候大妃的,我们合计了,若是个小子最好,将来让他同他阿玛一样,从小就跟在咱们小阿哥身边,替我们伺候好小阿哥。”
海兰珠却不赞同:“小孩子都是一样的,叫他们一块玩可以,不一定非得伺候福临。”
外头福临颠颠的跑进屋,扑到母亲腿边,仰着脑袋道:“额娘,我想让阿玛教我,阿玛教得比师父好多了!”
海兰珠摸摸他光溜溜的大脑门,笑道:“阿玛忙,没空教你,等他忙完了再教你,好不好?”皇太极近来正积极备战,忙得很,时常与各位将领大臣商议部署至深夜,海兰珠心疼他,不想教儿子再给他添乱,便为他找了个师父,偏这小子还不领情。
福临大眼睛转一圈,觉得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决定退而求其次:“那我让十四叔教我,十四叔虽然教得没有阿玛好,可是我也喜欢。”
福临倒是与多尔衮挺投缘,这一点与他父亲也像。皇太极算是头一个发现多尔衮与多铎兄弟二人才华的,此前众人都以为他二人娇生惯养,没什么骨气,皇太极力排众议,给了他们二人大好的机会,这才脱颖而出。
海兰珠有些为难:“你十四叔可不比你阿玛更得空,你若实在想同他玩儿,得先征得你阿玛的同意。”不久的伐明计划,多尔衮也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想来他也忙得很。
福临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转头盯着阿娜日圆圆的肚子:“姨姨是不是要生个小弟弟?”
这孩子,没有同龄的小男孩一块儿玩耍,总显得孤单了些。豪格是长子,成年已久,待福临算是和蔼可亲,可年岁相差甚大,终究没什么共同话题。剩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塔尔玛九岁,一个玛喀塔八岁,这两个姐姐倒都与弟弟处得好,可终究是女孩儿,与同性的伙伴还是不一样。
海兰珠心疼儿子,突然生出了想再生一个男孩儿的愿望。阿娜日笑着道:“是呀,生一个小弟弟,将来咱们福临有个伴儿陪你一起玩。”
这个不经意的念头,却真的应验了。到了七月里,天气格外炎热,海兰珠每日坐在屋里,即使有小丫头搬了两盆冰块放在角落里扇风,她仍然觉得头脑发晕,这一晕,竟真的晕过去了,把大着肚子的阿娜日吓得从凳子上跳起来,高呼着医官。
不一会儿医官满头大汗来了,哆嗦着为大妃诊脉。皇太极正在外头巡查,闻讯马不停蹄的往回赶,一路上催得抬辇的太监们跑得差点中了暑。
医官一诊,却诊出个大好的喜脉。海兰珠幽幽转醒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脸傻笑的皇太极和他怀里同样一脸傻笑的福临,父子两个的样子如出一辙,都双眼直愣愣的盯着她。
她茫然的摸一摸自己的脸,却一手摸下一块凉飕飕的湿巾子。皇太极好半晌才回过神,连忙小心的扶她起来,拿着那块巾子替她擦脸道:“大夫说了,二胎比头胎容易些,但也马虎不得,天气热,你可得注意着,再不能任性不吃饭了。”
海兰珠懵懵然半晌,才不敢置信问道:“你是说,我有了?”父子两个一起点头,这次却有三张傻乎乎的笑脸。
十月,海兰珠有了些孕吐反应,皇太极却要领兵出征了。
“我不在,你也记得定时找大夫来问诊,千万别马虎了。”皇太极不放心的嘱咐她,想了想又加一句,“有什么事全都交给别人做去,你一概撂开手,千万别累着了。”
海兰珠见他还要啰嗦,不由得瞪他:“好了好了,快别说了,我本来好好的,也被你说晕了。”
皇太极突然叹了口气,在屋里来来回回道:“我真后悔,偏偏定了这个时候出征,这场仗时间长,你一个人在沈阳,我真是放心不下。”
海兰珠孕期脾气不好,听不下去他啰嗦:“你快别总担心我了,你在外头好好的我才能安心。”她将皇太极一个劲儿往外推:“快去吧快去吧,早些去了,速战速决。”
皇太极又再三嘱咐许多,才恋恋不舍的走了。海兰珠原来还觉得不耐烦,可他一走,又顿时觉得身边冷清起来,没半日就开始想念了。
初二日,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出发。此次后金军放弃强攻袁崇焕所在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突袭明长城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而入,于三十日抵达遵化,与京师相隔不过三百里,明京师戒严。
然而皇太极此来目的明确,一为练兵,二为除袁崇焕,三则是威慑大明。自二十八日起,他便可以放缓了行军的速度,让明廷摸不着头脑。袁崇焕欲将后金军阻截于遵化,命平辽总兵赵率教领四千骑日夜兼程驰救遵化。
后金军此刻却突然行动,一举将四千骑全部拿下,此后,后金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遵化城中早已埋伏的奸细打开城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遵化,随后便一路横扫,直指蓟州。
蓟州距离京师东郊的通州不过百余里,京师危在旦夕。袁崇焕欲阻截皇太极于此,皇太极却早已料到,不与其直面交锋,而是悄悄潜跃,继续向北京进发。袁崇焕不得不先一步赶至京城救急。崇祯帝早已方寸大乱,急调京师附近明军前来勤王。
各军与皇太极亲率的金军与京城各城门展开激战,明军伤亡尤其严重。袁崇焕一面与后金军厮杀,一面却急不可耐向皇帝议饷,引发朝臣与皇帝的诸多猜疑。皇太极抓紧机会,派人散布袁崇焕为争军功而与后金暗中通信,甚至有意将其放入关内直击北京。
后金军攻京师失利,遂退兵返回沈阳,一路上又攻下永平、迁安、滦州等三地,皆留军驻守。袁崇焕保住了北京,功勋卓著,却因皇帝与朝臣的猜忌,被捉拿下狱,后果凄惨。
消息传回来,海兰珠正寂寥的度过新年。皇太极虽时常领兵在外,可新年也还未归却是头一次。她满心惆怅的搂着儿子一起吃饭,为了热闹些,便把诺敏也叫了来。
诺敏深居简出许久,府里的事一应脱了手,连性子也定了不少。多尔衮早已不再禁她的足,两人之间看似如常,却再也回不到从前。她望着海兰珠大着的肚子,心里总觉得惆怅。
她伸手好奇又紧张的摸一摸,突然感受到胎动,竟然湿了眼眶,不禁自责道:“若我能为多尔衮添个一男半女,如今也不至于落到这样的境地,多尔衮也不用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海兰珠闻言,心里却有些怪异。多尔衮成婚已有数年,今年也十八了,后来又陆续纳了两个侧福晋,可除了布木布泰,却没一个给他怀过一男半女,连小产的也没有。海兰珠想了想,问道:“可有找大夫瞧过?”
诺敏点头:“瞧过,给我瞧了,连布木布泰和另外几个也都瞧了,都说是好的,可就是怀不上,想来是命里的子孙缘还不到,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其实海兰珠是想劝她找大夫给多尔衮瞧瞧,毕竟他年少时身子弱,体格上不差,体质上却比常人差些。可以想到诺敏与他糟糕的关系,唯恐因为她的建议更糟,只好作罢。
新年已过,皇太极才率领金兵回到沈阳。此战持续了许久,收获却不少。他除掉了心头大患袁崇焕,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归来与身怀六甲的妻子相会,心情十分愉快,如今,便只等着第二个小家伙出世了。
第87章 次子
87 次子
到了二月里; 天还冷,汗宫里烧着炭盆火炕。
稳婆们早就过来待命了,大妃的预产期已过了两三日,肚子却仍是没有动静。皇太极有些急了,福临却煞有介事的点头望着母亲的肚子:“可能弟弟是个慢性子; 我们还是耐心等一等吧。”
终于到第五日; 海兰珠感受到了熟悉的宫缩阵痛; 这孩子终于待不下去要出来了。
二胎到底比头胎有了经验; 生起来也快了不少。皇太极带着儿子一起守在身边; 为了给儿子当榜样; 也不如上一次那样惊慌失措。
这一回不过四个时辰,一个满身青紫的娃娃便呱呱坠地。稳婆喜气洋洋道:“恭喜恭喜; 又是个小阿哥!”
福临瞪大眼睛好奇的等着,却等来这么个丑陋的孩子,顿时不知所措的皱皱眉,紧张的望着父亲:“阿玛,怎么办,额娘生了这么个怪东西,弟弟该不会是哪吒吧?”
他近来很爱听封神演义; 如今一看到这样浑身黏糊糊的娃娃,竟说了这样的话。皇太极顿时哭笑不得; 捏捏儿子的小鼻子道:“你这孩子; 说什么傻话?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过一阵就长好看了。”
福临看看丑弟弟; 还是不信自己也曾这么丑陋。稳婆给孩子剪了脐带,擦洗了身子,孩子哇哇大哭,肤色也渐渐正常了。福临一看,果然比方才好看许多,这才信了几分。
稳婆把孩子抱来,父子两个一道凑上去看,又抱到床边给海兰珠看。这孩子果然性子好,才出生,也不像福临一样好动,哭了一会儿自己就止住了,现在睡在襁褓里安安稳稳的。
皇太极觉得很好,两个孩子一动一静,将来能互补。福临有了弟弟,早把父母忘到一边,只顾着逗弟弟。
孩子来前,皇太极早就给他想好了名字,哥哥叫福临,弟弟就叫福安。他对福临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自己的意志,守护大金的江山,对福安,则更多的希望他能在父母兄弟的关爱中平安的长大。
皇太极子嗣少,小福安一出生,两个姐姐塔尔玛与玛喀塔也活泼了起来,时常到海兰珠宫里看望幼弟。
早在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敖汉部赛臣卓礼克图便为儿子班第向皇太极求娶塔尔玛。那时候她才刚刚七岁,便被许了人家。如今年长了些,再过几年便要出嫁。海兰珠怜惜她,再看到玛喀塔,将来大概也是要嫁到蒙古的。
就连宜尔哈,她与满珠习礼的婚姻也算是一桩联姻,只不过她与海兰珠一样幸运,都与丈夫情投意合。海兰珠总忧心,若自己也生了个女儿,日后大约也逃不掉联姻的命运,好在第二胎也是个儿子,让她大大松了口气。
福安满了月,海兰珠身子恢复,皇太极照例大宴宾客。
多尔衮带着福晋们赴宴,远远的望着生产后抱着孩子温婉又柔美的海兰珠,眼里闪过一丝渴望。他换上笑脸,独自朝海兰珠那边去了。
“八嫂再诞麟儿,真是可喜可贺!弟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跟着大汗到大明去时,得了些药材,这几根难得的千年老参就送给八嫂,权当是弟弟的一点心意。”多尔衮朝身边的小厮招招手,后者立马弯着腰将手上拿着的漆盒拿出呈到海兰珠面前。
海兰珠有些复杂的大量多尔衮一眼,他脸上的稚气如今一丝一毫也没有了。许久不见,海兰珠无端端觉得两人之间生分了不少,那一道无形的隔膜仿佛越来越厚。多尔衮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就连说话也有腔有调,自信了不少,再不是过去那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了。
海兰珠笑道:“既如此,我也不跟十四弟客气,在这里谢谢弟弟了。”
福临喜欢多尔衮,一见他过来,立马撒开小腿扑到他腿边抱住,仰头喊了声“十四叔”。多尔衮低头看到这孩子,当即笑着把他抱起来:“原来是福临,许久没见,拉弓学会了没有?”
在孩子身边,多尔衮脸上的笑方显得真诚了些,海兰珠隐约在他脸上找到了记忆中那个少年的影子。
福临骄傲的扬起脑袋:“学会了!前日阿玛还夸我来着!”
多尔衮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夸赞道:“能得大汗的夸奖,看来是真的会了。”他转而蹲下身子,抱着福临一道,看着海兰珠怀着张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盯着他的福安道:“等弟弟长大了,福临也可以教弟弟了!”
他说着,又稀罕的抱着福临四处转了一圈。诺敏坐到海兰珠身边,望着多尔衮的背影心酸道:“他不说,可我知道他心里期盼孩子……”
海兰珠看着不远处领着几位侧福晋的布木布泰,略皱了皱眉,对诺敏道:“你是多尔衮的大福晋,怎么你府上的侧福晋都不把你放在眼里,反倒和布木布泰在一处?”
诺敏自嘲笑道:“我算什么?不过空担着个大福晋的名头罢了,布木布泰有主意,又曾小产,多尔衮觉得愧对她,一月里有十来天都歇在她屋里。”
海兰珠又皱眉:“我怀胎十月,脑袋也迟钝了,可我认识多尔衮多年,我记得他原来不喜欢布木布泰这样爱算计的?”
诺敏仰天,苦笑一声:“我原来认识的多尔衮,是个聪明睿智,却又正直善良的人。可他变了,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多尔衮,自他上一回得了大汗的封号,我竟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认识他了……”她眼里出现了些茫然,“现在,连我自己都不确定,这样的多尔衮,我是不是还像过去那样喜欢……”
海兰珠望着惆怅的诺敏道:“你也变了不少,你比过去沉稳宽和了不少。这样也好,看开些,活得舒坦。”
诺敏点头叹道:“是啊,我现在只盼着能有个孩子,可惜天不遂人愿。”她羡慕的望着海兰珠,“哈日珠拉。不是谁都有你这样的好命,我只希望你能一直这样幸福,这样我心里也好受……”
宴席间,海兰珠与诸位贝勒大福晋们坐在一桌,因布木布泰是亲妹妹,是以也被众人拉了来。一桌子女人,心思各异,一顿饭吃得滋味减了大半。
饭到一半,布木布泰突然忍不住掩唇干呕起来。众人立刻变了色,大贝勒福晋小心翼翼问道:“弟妹该不是有了吧?要不找个大夫来瞧瞧?”
布木布泰将眼前的炙肉移走,闻言愣了愣,当即摇头笑道:“大嫂不必费心,我不过是吃坏了肚子,这会儿不舒服罢了,哪里有那样的好运?”
众人又说了两句,却被布木布泰一一拒绝,最好只好作罢。海兰珠心里却觉得怪异,布木布泰为何如此确定自己没有怀孕?她脑海中闪过上一次突然查出布木布泰有孕的情景,当时她仿佛也是早就确定了此事一般……
然而未及多想,周围却传来一阵喧哗。远远望去,皇太极那里簇拥着一众人,其中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扑通一声跪下,大着嗓门道:“多谢大汗赏赐!”旁边其余的人正给他道贺。
女眷这边还不晓得出了什么事,只觉得那些贝勒们看起来开怀,暗地里却又有些发怵,顿时更觉云里雾里。
不一会儿,皇太极身边的小太监匆匆过来,朗声道:“大汗有命,内大臣占。土谢图,屡立战功,更多次以身犯险,救大汗与危难,为表嘉奖,特将侧妃叶赫那拉氏,赐予占。土谢图!”他说完,女眷这一处顿时鸦雀无声,几个太监则笑着上去迎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脸上血色尽退,半晌才木讷的站起来,随着领头的太监往那汉子那边去,短短的一段路,她却走得跌跌撞撞,好几次险些跌倒,最后还是身边两个小太监,一左一右将她架住。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丈夫送给另一个人。
大贝勒福晋乃是侧妃的亲姐姐,她顾不得礼仪体面 ,眼里冒着怒火朝海兰珠道:“大妃真是要宠冠后宫了,这样大的地方,难道都容不下我妹妹一个人?”
海兰珠无心理会大贝勒福晋的话,此刻她也处于极度震惊中,叶赫那拉氏再是有错,她也从没想过皇太极会将她赏赐给别人。她站起来,匆匆朝皇太极那边走去。
皇太极喝得多了些,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酒气。海兰珠换上恬静的笑,走到他身边,小心的搀着他坐下,柔声道:“大汗莫不是喝多了?怎么想起将侧妃赐给他人?”
皇太极摇头道:“今天是为福安开的宴,我喝得不少,可也没醉。占。土谢图有功,我便赏,不是什么大事,大妃不用操心。”
海兰珠心里着急,又不好当着这样多人的面直接同皇太极说。她温柔一笑,还想说什么,皇太极却突然伸手覆上她的柔荑,深邃眩惑的眼眸深深凝望着她,嘴里轻声突出只有海兰珠能听到的话:“敢算计我的,我都要讨回来。这是她自找的。”
海兰珠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他在怪罪叶赫那拉氏拿戴青之女算计他。这么久过去,他竟仍然放在心里。她心里生出些怅然,皇太极对她太过温和,时间久了,她竟忘了,他本来该是个冷峻无情的人。
多尔衮冷眼看着匆匆而来的海兰珠,突然开口道:“大妃不用担心,大汗何人?就是我们都醉了,大汗也不会醉。不过是给手下赏个福晋,弟弟对八哥此举,深以为然。”
海兰珠眼神愈加复杂,皇太极何人,她不是第一天知道。可多尔衮……她看着眼前陌生的他,想起方才诺敏的话,竟觉得自己从未看清过他。
第88章 醉酒
88 醉酒
再好的人憋得久了; 也有爆发的时候,更何况皇太极,本来就不是善茬。
上一次围攻北京时,皇太极取遵化等四城,留金蒙两族共五千骑守城; 三大贝勒中; 阿敏也被委以重任; 统帅此四城兵力。其时海兰珠待产; 没有仔细揣摩皇太极此举用意; 直到事发; 看着皇太极似笑非笑的样子,才逐渐回过味来。
休战不久; 明廷勉强保住京城,崇祯帝大骇之际,更绝不能容忍后金在眼皮子底下安营扎寨,立刻派祖大寿、孙承宗等人出兵,夺回遵化四城。孙承宗年迈,却仍有一腔报国热血,当即领命; 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遵化去了。
明军有十万众,皇太极留给阿敏的兵力却只有五千; 且金蒙皆有; 又非阿敏亲兵,明眼人都看得出; 此战必败。阿敏心急如焚,寄希望于皇太极派兵来援,然而左等右等,却得不到消息,他当即咬牙,在监军道张春等围田滦州时,怯不增援,反杀降人,弃城而逃。
阿敏这一走,便成了三大贝勒中头一个被清理的。
六月,皇太极以阿敏不战而逃,屠戮汉人为罪名下狱,后又一下子列出其十六条罪状。众贝勒一致建议将其直接诛杀,然皇太极念其过去功劳,只将其囚禁。阿敏气得满眼通红,在殿上怒瞪着皇太极,咬牙切齿道:“皇太极,你好样的,我不就是杀几个汉人?算我阿敏识人不清!”
一时间朝野震惊,人人都对这猝不及防的变故心有余悸。只有多尔衮与多铎兄弟二人,冷眼旁观,偶尔扫过阿敏的眼睛里,还有一丝残忍的快意。
然而仔细一想,皇太极早已给他设下了一个死局。遵化四城远离后金,又靠近北京,明廷必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回。他只留给阿敏五千骑,战是死,不战也是死。而剩下的代善与莽古尔泰,也曾在千里奔袭北京的决策上,与皇太极意见相左,经此之后,仿佛听到了警钟,态度也恭敬了不少。
阿敏倒台后,他所统领的舒尔哈齐遗留下的势力,便悉数归了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声势大涨,俨然能与剩下的另外两大贝勒比肩。
海兰珠曾问皇太极:“难道你就不担心济尔哈朗会成为第二个阿敏吗?”
皇太极却笑了:“不担心。济尔哈朗,我了解他,没有争位的胆子。他别的不行,明哲保身却很在行。”
海兰珠仔细想了想,皇太极继位前,他是最早主动示好的人之一,而这几年,他也恪守本分,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从没有半点逾越。他太聪明,所以早看透了自己最适合做一个权势斗争外的宗亲。
果然,济尔哈朗得了好处,锋芒尽敛,对皇太极一样是恭恭敬敬,全然没有要成为另一大贝勒的样子,不多时,众人便也不再多关注他。
收拾完阿敏,皇太极立刻收起了雷霆手段,认真总结得失,虚心纳谏。
“闻诸贝勒大臣,有溺爱子弟不令就学者,殆谓我国虽不读书,亦未尝误事。独不思上年我兵之弃滦州,皆由永平驻守贝勒,失于救援,遂致永平、遵化、迁安等城,相继而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义理之故欤?”
皇太极当即下令,官员子女,无论民族,凡八至十五岁者,皆就学读书,为大金向礼义之邦靠近而努力。为此,皇太极又向许多汉人官员请教,赢得了许多赞誉。
汉臣中,除范文程外,有两位得到了皇太极的格外重用。第一位参将宁完我,早年便投降来归,原来在萨哈廉手下做事,进入弘文馆后,又引荐了许多汉人。他向皇太极提议,大金应仿明设六部,草拟六部章程,管理大金政府。
皇太极欣然采纳,遂设六部,由六位小贝勒分别主管,还设承政、参政等官员。六部中,一向以吏部为首,皇太极命多尔衮主理吏部,实际上便是给了他总领六部的巨大权力。多尔衮一时间地位举足轻重,俨然是众位兄弟子侄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另一位汉臣则是额驸佟养性。海兰珠对此人总是不大欣赏,他原来是明朝将领,早在天明年间就密谋投降,被明廷发现后逮捕入狱,他越狱而来,投效大金,并娶了□□哈赤宗女为妻,从此一路高升。此等行径,比普通的投降之人恶劣许多,然对于皇太极而言,他却是个难得的人才。
此人督率了一队铸造工匠,奉命铸造欧式大炮。近来,这些铸炮工匠终于完成了任务,四十门崭新的欧式大炮宣告铸成,未来的战争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为这两件大事,皇太极又设宴款待众多朝臣。海兰珠亦广邀众贝勒大臣们的妻女,一道前来。席间,多尔衮与另几位汉臣,作为此宴主角,连番接受众人敬酒道贺,不多时,已经有些微醺了。
海兰珠生产完时日不久,经不得劳累,皇太极一面与众人宴饮,一面又悄悄遣了人来扶着妻子去屋里小憩片刻。
昏暗的烛光里,海兰珠隐隐听到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紧张的声音隐隐传来:“请贝勒爷自重……我夫君……也在……”
另一个男声则轻笑:“哪里不自重了?实在是你……生完孩子……更美……”
声音断断续续,海兰珠听着耳里,觉得都十分耳熟,撑起疲惫的身子,带着几个侍从便朝外间而去。那里站着的一男一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