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两难选择,贾昊没有过多纠结,他现在只想知道,北大年的华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谭良挺腰,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瘦小中年人,目光浑浊,看不出一点能统领两三千户华人的魄力。可他一开口,就显示出他对时势的掌握,以及对贾昊用心的把握。

“大都督切莫怪罪,我们北大年华人,跟吕宋华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信教不过是为自保而已。往日能为自保而信,今日就能为自保而弃……”

北大年的华人来历非常清晰,他们是大明嘉靖万历年间,大海盗林道乾的部属。北大年虽是暹罗领土,但就如满剌加王国朝贡大明一样,仅仅只是盟从一类的藩属。这帮华人获得了北大年土著的许可,以信伊斯兰教为条件,在这里生息繁衍,已有相当规模。贾昊征吕宋,谭良不仅说动了北大年土邦首领出兵跟随,当地华人也出了五百子弟兵。

听谭良这话,贾昊稍觉满意,但他继续道:“信一主容易,改信他主难,这么多年,这么多代下来了,一句话就能办到?”

谭良再次跪伏道:“所以小人才说……要弃,就得是为自保。”

贾昊沉吟片刻,脸色微变,他有些明白了谭良的意思,摇头道:“我是给你们带富贵来的,带前程来的,可不是以生路来逼压你们的。”

谭良声调没变:“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此话用在改信之上,也是同理,佛都督就得怀着慈悲之心,降下霹雳雷霆!”

贾昊还有些犹豫,自然是对这片伊斯兰区域的影响。

谭良再道:“我华夏人信什么,上面都还有个老天爷,这种事情,难道还有其他人指手画脚的地方吗?”

贾昊抽着凉气,赶紧将他扶了起来:“你可知……如此一变,日后你的族人,处境可是不妙。”

谭良笑中有泪:“再不变,我辈的儿孙就要叫莫罕默德,连祖宗都忘了!至于什么处境,佛都督,天朝难道不会站在我们背后?”

贾昊连连点头:“我率军来此,为的正是这个!”

谭良一把抓住贾昊的手臂:“那佛都督就该知道,在这片地方,不止有我们北大年的华人,在巴达维亚,还有上万华人,性命正悬于一线!及早将他们救出,我们在马六甲就能及早站稳脚跟!”

接着他嗤笑道:“至于那些苏丹国,他们肯定是要跟着荷兰人一起闹腾的,可只要顶下了最初的几波风浪,解决掉荷兰人,咱们华夏,就可以坐看苏丹们自己打得头破血流!”

第六百五十五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

“土司土邦事务由鸿胪寺主管,鸿胪寺虽然归政事堂,人才却得靠通事学院出,所以政事堂也只能把鸿胪寺委托给咱们通事馆。都督别担心政事堂会在缅甸扯什么后腿了,一切都有我在……”

“谢八尺,你这是挟外令内啊,就算都察院管不到,给事中也该喷你啊。”

“给事中?现在正头顶冒烟地去抱东西两院大老爷的腿呢,官家有意把给事中交给两院,让只知道喷人误事的院事老爷跟政事堂多打交道,以后给事中就要跟金监署一样,俸禄怎么定怎么涨,都得由院事老爷定。”

“你才从欧罗巴回来,国内的事都这么清楚?”

“我谢八尺可不止舌头八尺,耳朵也有八尺……”

缅甸勃固东南靠海处,四艘巡洋舰和十多艘海鲤护卫舰泊着,吴崖和刚从欧罗巴回来的通事馆知事谢承泽在沙滩上闲闲聊着天。

这已是九月月末,吴崖这一路的五个新编师,一个直属炮兵营,外加多国仆从军共计八万人一直只在逼压勃固,并没急着进攻,原因就是等待去果阿接小谢的西洋舰队返回。

此时在沙廉之南的海上,已游弋着二三十艘欧罗巴战舰和武装商船,大多数都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所属。英华虽然兵力雄厚,不惧对方搞什么肋背侧击,但终日提防也格外费神,而且要解决此时缅甸问题的根源之地:沙廉,没制海权可不行。

小谢一来,不仅带来了胡汉山的西洋舰队,还将挑起缅甸战后的政治处置重任,对吴崖来说,简直就是双重甘霖,有了余兴跟小谢谈到国中政务。

“知事!胡总领传来大都督绝密急令!”

正聊得兴起,西洋舰队的军官如火烧屁股般地找来了,小谢拆令一看,脸色顿时大变。

“都督,我得去马六甲一趟,这里既然战事未定,就先让陈润他们代为打理了。”

吴崖好奇地问:“什么事?我都不能知道?”

小谢勉力一笑:“都督能知道的是,若是我谢八尺都处置不好,就得都督你出面了。”

吴崖两眼放光:“真的?那祝愿你功败垂成!”

小谢无奈地摇头:“别开玩笑了,那可是好几个苏丹国,数百万人。”

载运小谢的快蛟小船劈开海面,飞驰而去,吴崖耸肩道:“我是认真的……”

胡汉山为小谢准备了最快的三桅海鲤舰,但目的地却不是马六甲,而是爪哇海北部海湾。

海湾里高桅叠林,帆如层云,罩着浓浓的肃杀之气,即便是在欧罗巴已看惯了各国海军大舰队的小谢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五艘战列舰,十四艘巡洋舰,十艘府级护卫舰,二十二艘海鲤护卫舰,外加三十多艘运输舰和武装商船,英华四洋舰队之根:南洋舰队,已汇聚了所有主力战舰以及大部分护卫舰。

“马六甲计划出了变故,巴达维亚的华人有遭屠戮的危险。我把南洋舰队开到了这里,荷兰人不敢贸然动手,但根据北大年华人的消息,还有海军情报司的刺探,荷兰人可能在十月上旬动手,因为到那时,荷兰本土派出的舰队将会到达。”

萧胜向小谢解说着局势,他脸色沉重,似乎有不少忧虑。

“荷兰舰队不足为忌,荷兰人也没那个胆量在南洋跟我英华海上对决。可荷兰人煽动各苏丹国,开始搞反华浪潮,一旦跟荷兰人开战,就引燃了荷兰人埋下的火线。到时在这些苏丹国里的华人,都落不到好下场。而我英华跟这些苏丹国也将变为敌视状态,这可是十多个国家,近千万人口。”

“南洋华人遭屠,诸国仇视,这怎么都是场失败,官家此番出兵,即便缅甸得胜,大局却依旧破了。这会让国中人心动荡,商贾不安,连带官家……也要名声受损。”

贾昊也在这里,这番形势,就是他从谭良那里掌握到的,由此也发觉,马六甲之事,已经超出他和陆军所能掌控的范围。他把事情上交给协调南洋战事的南洋大都督萧胜,萧胜发现自己也解决不了,还好小谢从欧罗巴回来了。

“唔,这就是说,咱们已经走到了解决南洋问题的最后一道大门前……”

小谢的思路跟军人不同,他这话出口,萧胜和贾昊同时一震。

“官家和咱们最早定下‘先南后北’的国策时,不就说过么?荷兰人,加上苏门答腊、爪哇这一带的苏丹国,就是南洋旧日格局的底子,什么时候我们英华把这底子捅破了,什么时候我们英华就真正完全掌控南洋了。”

小谢的话让萧胜和贾昊顿时觉得血液开始沸腾,他们只是觉得形势危急,却没再向前看一步,这是英华巨浪第二次冲刷南洋所产生的必然反应,局面的根底露了出来,只要破开了这一道大门,南洋就彻彻底底成了英华的后花园。

但这一步又该如何走呢?

小谢也只能点出形势的意义,他只懂外交,眼下这形势也非外交层面能单独解决的,于是三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中。

“官家给我布置的军令里也说到,马六甲之事关联很广,政、教和商货事都有,会起怎样的波澜,官家自承也无法一一看透。现在这般形势,是荷兰人主动把所有关联拉扯出来了,既如此……”

许久之后,贾昊缓缓说着,眼瞳里闪烁着炽热的精光,这可是绝难见到的,说明他内心正战意昂扬,而且是很纯粹的战意。

萧胜也明白了,深吸气,然后哈哈笑了出来:“小佛爷决意当地藏菩萨了么?好好,六年前,咱们跟西班牙人死拼,拼出了大半个南洋,现在要拿到整个南洋,还是一个字:拼!”

小谢下意识地想摇头,这事可不是单纯的战争……可接着他也醒悟了,面对一扇大门,最有效的开门办法是什么?

一脚踹开它!

这么多年下来,英华文武,特别是跟着李肆成长起来的这一拨核心,都从李肆那学会了以“成本收益论”来看问题,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原有的坛坛罐罐比较在意,不到紧要关头,不希望彻底破坏原有格局,而是利用和扶持原有格局中的有利因素,催生出新的格局,来消融旧格局。

比如眼下局势,贾昊和萧胜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将荷兰人搅起的风潮先按下去,武力只是外交手段的保障。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李肆可不是以“成本收益论”来指导所有行动,否则也不会推动三十万大军,展开顺时针攻潮,向四周倾泻英华武力。这一次,本就是要不计成本,为英华一国打破束缚,获得更广阔天地。

小谢严肃地向萧胜和贾昊行礼道:“时间紧迫,已不及侯官家谕令,通事馆此番就为陆海军效力了。”

萧胜点头:“咱们就以浩浩荡荡之力,堂堂正正之势,把南洋彻底握在手中!”

贾昊这一路,本意是要拿马六甲,却由马六甲华人跟巴达维亚华人的关系,发展到了前景更为宏大,但风险和代价也更为高昂,连李肆也没料到的一战:攻巴达维亚。

是的,直接解决掉荷兰人在亚洲的据点,将荷兰人当作西班牙人一般清除出去。这就像警察展开治安联防清查,黑帮反应过激,联合起来准备死战到底,逼得警察将行动升级为反黑大扫荡。

“站住!别跑!”

“黄皮唐猴子……”

巴达维亚,巽达加拉巴码头,一群包头大胡子警察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朝远处一个灵活的瘦小身影发出了无力的怒吼。

对这些警察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什么南洋大势,就觉得最近总督对唐人越来越警惕,前一阵子要所有唐人换发城民证,还破天荒地关心起唐人的信仰。但凡在街上遇到唐人,就必须清查证件,只要没证或者证件不符的,全都要抓起来。

难道是跟中国又起了什么冲突?荷兰人跟中国人一直好好做着生意,又能有什么冲突呢?这些大多来自锡兰乃至印度的警察难以理解。

就他们个人而言,觉得唐人这几年其实越来越守规矩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当街斗殴砍杀,内部有什么恩怨都自己解决,绝不愿警察插手。据说这是什么“天主教”的功劳,他们在巴达维亚建了天庙,融唐人小家为大家,守法向善,安心过日子。

“去科恩街,那里的清真寺跟唐人的天庙起了冲突,对,抓人,只抓唐人,特别是唐人天庙的祭祀,绝对不能放跑!记得给火枪装好弹药!”

一群马队奔来,马上的荷兰人是高级警官,面无表情地吩咐着这些部下。

这群警察立正敬礼,却听轰轰一阵天塌般的巨响,马嘶鸣,人倒地,却没人去扶这位身份尊贵的荷兰老爷,大家或躺或坐,都软在地上,两眼就直直看着一个方向。

港口外,硝烟弥散,几道水柱正升腾而起。

“事……出大事了!”

那警告也顾不得摔破了头,一脸的血,惊慌地喊道。

“那是什么标志?”

码头附近的海岸边,看着海面上已清晰可见,正跟港口炮台对轰的巨大船影,船帆上是一个既像太极又像盘龙的标志,那个之前被警察追赶的瘦小少年自语着。

接着他两眼一亮:“那是……英华舰队!祭祀给我看过他们的国旗!”

“黄班!黄班!咱们的天庙被官府围了!”

几个华人少年奔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

少年黄班的话语充满自信:“别担心!外面有咱们的舰队呢!”

巴达维亚总督府,代理总督小科恩抚着额头,呻吟不止:“出大事了……”

圣道九年,西元1726年10月2日,英华舰队炮轰巴达维亚,荷兰舰队龟缩港口,不敢出动。

就在同时,黄埔无涯宫,收到了萧胜贾昊急报的李肆也挠起了脑袋:“事情越搞越大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

李肆大概都能想到荷兰人的郁闷,掺和缅甸战事不过是跟在不列颠人后面浑水摸鱼,鼓动诸苏丹国跟英华敌对,也只是基于失去马六甲的恐惧,他们却没想到,就在他们的老巢巴达维亚里,还有一万多华人。荷兰人反应过激,着落在这些华人身上,反馈给英华,导致英华在缅甸之南的战略目标,从马六甲猛然转向巴达维亚。

自找的……

李肆深呼吸,挥笔写下了“兵不够,朕再遣!船不够,朕再造!南洋之事,要毕功于此一役!”

豁出去了!算上天王府时代,英华已立国十一年,一国构架也基本完备,算是已跨过近代国家的门槛,李肆心中隐隐开始着急。南洋一日不能彻底平定,就始终拖着资源,不能转头北顾。他可没想过七老八十才复华夏,身为凡人,这点好名之心总是消解不掉的。

原本李肆都没指望将荷兰人从巴达维亚赶走,毕竟攻巴达维亚的难度不比当日攻马尼拉小多少,代价会非常高昂,只要将马六甲海峡握在手中,让英华能畅通入印度洋,荷兰人在南洋会很快被边缘化。

现在荷兰人自己跳了出来,背后还扯着南洋诸苏丹国,摆了百人的席来了百二十人,李肆也顾不得什么代价了,一并迎下,这可是将南洋一锤定音的好机会。

当然,这就得大升灶火,赶工饭菜,豪言壮语是容易说,国力能不能支撑呢?

“官家,打仗就像是无底洞……两千万特支,到年底估计就要花光。”

“北路张汉皖已攻到成都府,月内川中当复,湖北和江西也将有复地。江南刘兴纯已控松江府,正侵杭州和苏州府,不定明年就要吃下江南,明年的特支全都划入,也不够安抚复地所需,还要新增军费特支,这恐怕……很难。”

李肆在政事堂召开紧急国务会议,最主要的大事就是解决军费问题。如今英华中央国入五千多万,看起来充裕,却因为要推动社会转型,摊子很大,银子有多少用多少,机动费用不多。支撑这一战的前期军费,还是靠举债,然后将这些军债转为几家殖民公司的股份,这么筹集来的。

汤右曾语气沉重,范晋则是无奈,两人都觉得,南洋战事摊子本就大得惊人,再这么扩大化,日子真没法过了。

顾希夷堵住了另一条路:“不能再举债了,如今市面上国债总额高达四千万,年息总额三百万。之前就为不让国债继续扩容,把军费转到了殖民公司的股票上。”

不止不能举债,债转股也不好使了,上千万的巨款,对股市来说就是一头猛兽,只有殖民公司吃得下,可之前已经吃撑了,再吃殖民公司也要断了资金链。

次辅邬亚罗无意识地摇头道:“国债、股票、各行营生,咱们这一国耗银钱的地方太多了,就连一般乡民,都开始不再窖藏银子,而是拿出来投在这些地方,咱们这一国的银钱几乎已经全被榨了出来,就在外面转着……”

这可是值得李肆和众人都自豪的成就,古往今来,有哪位皇帝,哪个王朝,能让老百姓将手头的结余银钱都用来生利,而不是藏着捂着?

就是这样,大家也都头疼,资源已经压榨到极限了,要想再增收,钱是借不到了,只能加税或者开征新税,而这是在动民心根基。

彭先仲提议道:“计司不是刚颁行了烟草和玉石的消费税么?是不是可以推到其他贵重商货上,税率低一些就好?直接从富人身上抽钱,有舆论支持,也是买物才征税,对民心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李肆沉吟片刻,摇头道:“消费税最终是要推到所有商货上的,这是国家未来财政根基,但步子不能一下迈那么大,从烟草玉石这种新物上着手,慢慢扩及它物,以百年为计,不能因眼前急需,就损了未来的根基。”

宋既刚被调回国中,以翰林院掌院学士,领政事堂参事,他忽然道:“国中找不到钱,可江南钱却很多……”

江南当然钱多,可又不是自家的。

众人纷纷吐槽,李肆却是心头一动,示意宋既接着说。

“咱们可以在江南发行国债嘛……”

宋既这话把众人震住了,这家伙还真敢想呢,你敢卖,江南人敢买?

“咱们敢卖,就一定有人敢买,我还以本人姓氏作保,来买的人一定不少!咱们英华国债,信誉卓著,在龙门和松江苏杭等地,就有当地人自发形成的英华国债市场,当然是地下的。”

“这事在欧罗巴也很正常,战场打得热火朝天,国债市场不照样生意兴隆?哪国信誉好,哪国的国债就卖得好,谁去管它是不是敌国?”

宋既这话说得有些刺耳,现在是英华在卖国债,要是满清也卖国债,英华人去买是不是也无所谓?

可这就是资本世界的现实,再说满清真能在英华卖动国债,那就不是满清了。

李肆鼓掌,军费问题就此解决,英华将依托前身为江南票行的江南银行,加上龙门的各家银行,在江南发行两千万三年期国债,年息七厘。

军费有了着落,可其他问题还悬着,比如海上运力,这原本是李肆敢于在南洋大肆用兵的依凭。圣道三年时,为支撑吕宋战事,一国海船为之一空。而现在英华一国,四百料以上可出海的大船,注册数量已达一万七千多条,这自然得益于这几年来造船业的爆炸性增长。

但即便如此,支撑海外二十万大军补给,也只是勉强刚够,毕竟大部分海船还得维持基本的商贸物资往来,不可能全为军事服务。

执掌将作监和工部的田大由汇报说,如今造船业引入铁木龙骨技术和铁肋技术,造船速度提升了不少,只要有合适的利润空间,可以让造船业短时间再爆发出造船高潮。

这事简单,军费不止是用在战场上,也是用在这些地方。众人商讨后决议,降低船业公司每造一条船的船税,凡是用新法造船,也就是用上钢铁的船,再给予进一步优惠。此外还降低船主每年的船料税,给港口运营公司补贴,让他们将泊位和装卸费用也降下来。这么一条链环整理下来,应该可以让海运行业的利润提升两成左右,足以引爆一次造船高潮。

军火枪炮之类的物资,李肆已经不担心,佛山制造局里还堆着十多万支圣道四年式火枪,上百门十二斤以上的火炮,而火药方面,硝石库存足以支撑到明年,硫磺还因日本开国而大量涌入,总之再武装出一支十万大军足矣。

至于吃饭,那更不必担心,英华已不是古代国家,没必要从耕作人口里抽丁作战。而且军队主力都在紧靠着稻米产地的南洋作战,粮食充足,运输便利。

李肆唯一担心的是战事会不会进一步扩大,比如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不甘缅甸的失败,推动不列颠王国政府插手,那样的话,英华海军,乃至英华一国,将迎来更为艰巨的挑战。

国务会议结束后,李肆马不停蹄,接着去视察了黄埔造船厂、东莞机械,慰问了还在研究高压蒸汽机的黄卓团队,又去了番禹新兵训练营,为新兵们打气。而类似的行程已排满后续几天,他给萧胜和贾昊说过的话,可不是空口白牙,南洋战场,他没办法再亲临前线,就只能为将帅们提供充足的兵力、物资,让他们放心打仗。

李肆流汗,前线将士们流血。

缅甸外海,胡汉山一副横刀立马,唯我胡大将军的气概,以自己的“怒江”号旗舰为刀尖,带着舰队冲向那二十多艘拼凑起来的“多国舰队”。

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为主体的多国舰队严守战列线,列作海上长墙,向看似杂乱的英华舰列倾泻着炮火,看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战列线,胡汉山的副手冈萨雷斯准将发出了一声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嘲讽的低叹。

后世被称为“东安达曼海战”的战斗,几乎就是苏比克海战的重演。胡汉山的西洋舰队仅仅只有四艘巡洋舰和十四艘海鲤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方有四艘接近千吨的巡航舰,以及十三艘四百到八百吨不等的武装商船,还有五艘武装商船分别来自法兰西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依仗数量优势,不列颠人以自家的海军传统,摆开了一字长蛇阵的战列线,迎击自南面冲上来的“劣势”敌人。

但问题是,不列颠一方根本没有战列舰,英华的四艘巡洋舰,每艘排水量在一千三四百吨,比不列颠人的巡航舰还要大一些,舰上更载有三十二门长短三十斤炮和四门神器“三寸炮”。不列颠巡航舰的火炮数目虽不少,最大的却只有24磅。而这些细节,不列颠人并不清楚。

“干死不列颠佬!”

当怒江号离对方只有半里距离时,冈萨雷斯准将一改颓废模样,呲目狂呼,冲到船头,亲自操起三寸炮就轰。身为一名前西班牙海军军官,能亲手痛打不列颠人,哪怕只是殖民公司的船,都是一件极为快意的事。

怒江号的三寸炮轰击仅仅只是一个信号,四艘巡洋舰所带领的舰群如凶猛的突骑,撞入不列颠人的战列线,船身两侧喷吐着烈焰,挡者披靡。

不列颠人败了,败得很惨。英华巡洋舰的三十斤炮威力巨大,敢于对轰的不列颠巡航舰根本顶不住几轮。但不管是为东印度公司而战,还是为王国而战,不列颠人在海上绝不愿丢面子,绝少逃跑或投降,都表现出了死战到底的意志。

意志终究不能当饭吃,不列颠的四艘巡航舰沉了一艘,一艘成了无人空船,而那些笨拙又皮薄的武装商船更是咕嘟嘟地抢着拥抱海底,英华的海鲤护卫舰发展出了一套战术,他们先用两寸炮打洞,再用十二斤炮砸洞,一砸一大片。

激战持续了接近四个小时,不列颠编队司令,应该说是这一战中连续更换的第三个司令官霍华德少校终于承认了战败的现实,带着身负重伤的两艘巡航舰,以及还跑得动的几艘武装商船,惶惶朝北撤退,而法兰西人跟荷兰人早在两个小时前就跑掉了。

因为前方海域不熟,加之自身损伤也不小,胡汉山放弃了追击,这场海战就此落幕。英华一方沉了两艘海鲤舰,一艘巡洋舰和四艘海鲤舰受损严重,人员死伤三百多人。不列颠一方则沉了七艘船,被俘两艘,人员死伤一千二百人。

战后萧胜还批评过胡汉山,有火炮优势不发挥,以战列线对战列线,为啥非要学着苏比克海战那样,以弱者的姿态冲上去拼刺刀?

“这不是弱者的姿态,这是让不列颠人知道,咱们跟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才是弱者。”

胡汉山大言不惭地说着,瞧在海战获胜的份上,加上不列颠人确实好像被吓破了胆,孟加拉那边还有的一支舰队没什么动静,更没有船再进入缅甸海域,萧胜才放过了胡汉山。

第六百五十七章 修罗之战

“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派就是一群强盗、奴隶主和变态狂!他们总想着控制土邦,建自己的国家,直接收税,直接统治印度、缅甸和所有他们眼睛能看得到的陆地!”

“种种罪恶,在我们不列颠也是不能容忍的,可殖民派那些靠直接掠夺别人财富发家的寓公,在伦敦势力很大。他们对上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上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地盘越大,不列颠的原料来源越多,市场越大,所以……没错,我相信伦敦会认真地考虑东印度公司的建议,派遣舰队来这里。”

“你们的军队很强,陆军海军都很强,可不列颠政府如果下定决心,别说缅甸,马六甲你们都很难保住。沃波尔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抚平了欧罗巴的战火,眼下的欧罗巴风平浪静,不列颠有能力派出至少二十艘三级战列舰远航而来。作为中国皇帝陛下的老朋友,我非常不愿意看到两国大动干戈,我建议……”

缅甸勃固东八十里外的军营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特派专员波普尔对上通事馆新委任的缅甸特使陈润,以满含感情的腔调和说辞,企图一举斩获这位二十来岁的年轻官员。

东安达曼海海战之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终于开始跟英华正面接触,之前他们都否认自己直接参与到缅甸局势中。而波普尔提出的建议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不干涉缅甸的政权变化,但必须保留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缅甸所获的通商、采矿权,同时沙廉和西面的都八港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所有。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还承诺,只要双方达成协议,不列颠人还可以帮着中国驱赶法兰西、荷兰两国在缅甸的势力,甚至安抚荷兰人,帮助中国开通马六甲航线。

陈润一脸新嫩的腼腆,听着波普尔将“建议”一一道来,心中却在嗤笑,果然如此。在欧罗巴时就听闻不列颠人最擅长出卖盟友,他们骨子里就是“踞岛遥领”的孤高和傲慢。不列颠人在沙廉跟荷兰和法兰西人已经联手,眼下为了独占缅甸利益,出卖对方也毫无心理负担。

可那两方也不是纯洁的小白兔,即便巴达维亚被围,荷兰人也向陈润表示过,如果能确保荷兰人在缅甸独享利益,荷兰人可以帮着英华对付不列颠人,当然只限缅甸。这充分展露了荷兰人的商人素质:万物皆有价,一码是一码。

法兰西人更不用说了,在缅甸参与不列颠人的计划,不过是自带干粮的内鬼,希望能抬高自身的价值,在英华这里换取足够的利益,他们才没那个心思跟不列颠人并肩作战。

而这个波普尔,貌似在为中国着想,实质却还是绵里带针地威胁,二十艘三级战列舰?陈润暗笑,当我没去过欧罗巴,不知道你们不列颠人跟西班牙人、法兰西人正在搞海军造舰比赛?欧罗巴平静,是因为大家都在积蓄力量。不列颠真有那个胆子派二十艘战列舰远航而来,西班牙人和法兰西人就有胆子在加勒比海和北美放大炮仗。

没让波普尔看穿自己的“本质”,陈润以黏黏糊糊的“研究研究”,将这些“建议”收了下来。

当吴崖问到陈润,军队要怎么配合通事馆时,陈润说:“最理想的谈判,就是跟一无所有的俘虏谈……”

陈润的一句话,让缅甸和不列颠人的幻想彻底破灭,缅甸局势由此急剧演进。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理事,缅甸分公司董事詹宁德也是个果决之人,下令驻守东吁的殖民地部队把缅王达宁格内送到沙廉,缅军也汇聚到勃固,东吁不要了。

东吁也没法要了,北面阿瓦城陷落,中部也快被拦腰切断,东吁地处勃固东北,勃固又在沙廉东北。如果勃固被占,东吁也就完了,缅王就要落在英华手里。

面对总数估计二十多万的大军,詹宁德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沙廉为中心汇聚兵力,收缩防线,顽强抵抗,拖延待变。

可没想到,缅王达宁格内作了这么久的傀儡,到了危急关头,竟然有了骨气,他不退,反而汇聚起两万多人,一面固守东吁,一面自行跟英华接触,以卖掉不列颠和所有欧罗巴人为价码,希望换取东吁王朝的延续。

这也可以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