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贺与王小二等人已经侦查到,漕粮分为四等,分别为衿米、科米、讼米和浮收。
官吏、帮派以及帮丁,都要得到银子,那这银子总该有地方出,说到底就是从漕粮之中出来的,而漕粮又是老百姓上缴的,所以说最终掏银子的是寻常的百姓。
衿米、科米和讼米,按照规矩来,甚至是胡来,不敢多征收,以次充好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粮食面对的是士大夫、有功名的读书人和讼棍,毕竟人家的身份不一样了。
浮收就不一样了,面对的是寻常的百姓。
杨贺等人的调查,浮收的漕粮,基本是按照两石粮食抵缴一石漕粮的比例,其实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三石粮食抵缴一石漕粮的程度。
这就产生出来巨大的利润了,试想一次的漕运,就算是一百万石粮食,可实际收购的粮食达到了两百万石以上,若是折算成银子,那就是几百万两的银子。
这些粮食,就是漕运黑幕的由来了。
收漕粮的官吏、贿赂上面的官吏、帮派的维系、帮丁的好处等等,全部都是出自这里面的,说来说去,吃亏的最终是百姓。
第二个方面是帮派的巧取豪夺。
上百的帮派,都是依托漕运存在的,所以统称为漕帮,其中势力最大的山阴帮等十大帮派,一方面是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与官府勾结异常紧密。
就说最大的山阴帮,乃是淮安府城所在地的治县,就连漕运码头的治安,都是山阴县衙负责的,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帮派无比比拟的。
帮派主要是从积歇上面获取利益,通过与官府的勾结,让每个漕船得到应有的运输任务,所谓的投文过堂,就是帮派创立出来的,前面说过漕船需要给官吏几十两银子的贿赂,这样才避免被刁难和检查,帮派的投文过堂就是公开的,每一单的漕船,需要支付五百两到一千两银子的投文过堂的费用,才能够保证漕运的一路顺畅。
如此多的银子,也不可能是帮派独自获取,肯定是需要上下打点的,没有官府的支持,没有下面帮丁的帮助,帮派也不可能很好的运作,光收钱不办事还是不行的。
帮派之间的残酷争斗甚至是厮杀,就是利益的调整,譬如说力量最为强大的山阴帮,一旦收取了投文过堂的费用,其漕船上面就插着山阴帮的旗帜,运输过程之中,若是有其他的帮派过多的敲诈勒索,那就是不给山阴帮面子,帮派之间的厮杀和斗争就要开始。
京杭大运河数千里,沿途都是需要漕运的船只和需要运送的漕粮,故而每一个牵涉到漕运的地方,都是有漕帮存在的。
第三个方面是帮丁的公开勒索。
帮丁负责漕船运输,他们也要活命,若是没有银子可赚了,那他们就活不下去。
说起来帮丁处于最底层,但做事情的人,往往能够掌握主动,帮丁就是从这里面想到的办法,漕粮不能够准时运输到京城或者北方,承担责任的是地方官府甚至是漕运总督,帮丁的责任不是太大,没有粮食运输,帮丁也没有办法。
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之中,帮丁就利用这方面的权力,与帮派联合起来,勒索官府了。
需要运送的漕粮,在装运的过程之中,帮丁之中的尖丁出面,与官府之人谈判,首先讨论私费的问题,这是所有帮丁都有份的银子,接着讨论帮费的问题,这是帮派得到的,两项费用谈妥之后,漕船才会开始运输。
当然这里面,官府、帮派与帮丁都是相互勾结的,每一次的漕运,都有通关的收据,这个收据是漕运总督府衙门开据出来的,有了这个通关的收据,才能够真正的运送漕粮,最为稀奇的是,这个通关的收据,一般都掌握在帮丁的手里,他们就是凭着这个收据,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银子。
阿炳爷这次说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听的郑勋睿都是瞠目结舌,想不到漕运如此的复杂,环环相扣,官吏、帮派和帮丁,疯狂的劫掠百姓,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难怪老百姓时时刻刻都想着造反,如此繁重的负担,谁能够承受。
漕运若是不加以改进,必定成为导火索,让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有了雄厚的造反基础和兵力的来源。
第三百二十三章突破口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是郑勋睿的认识,所有贪墨和勒索的根源,都是出自于漕运总督府。
这与前任的漕运总督杨一鹏有着直接的关系,至少杨一鹏在管理方面没有尽责,而且不客气的说,杨一鹏从漕运之中,是获取了巨大利益的,可如今的杨一鹏,已经是内阁大臣,与他郑勋睿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也是极力支持郑勋睿担任漕运总督的,这个时候,郑勋睿若是首先从漕运总督衙门开刀,牵涉到前任的杨一鹏,肯定是得不到支持的,而且也会被人视作白眼狼,这对于他履行职责、掌控漕运总督衙门以及四府三州等地是非常不利的。
可眼见到了问题,不采取措施,不能够狠狠的打击贪墨的官吏、吸血的帮派,总是让百姓吃亏,那么就只能够等到已经从根子上面烂掉的大明王朝轰然倒下了。
这让郑勋睿无法袖手旁观,更不可能无动于衷,任由漕运弊端发展下去。
当然郑勋睿若是按照惯例来,那么他这个漕运总督,肯定能够得到数不清的银子,初略算下来,他的年收入是好几百万两银子,可想想这些银子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他不会伸手,也要斩断那些伸向百姓的黑手。
深入细致的了解情况之后,做出了方方面面的分析和预测之后,郑勋睿内心有了注意,目前他能够采取的手段,就是新官不理旧事,既然他是漕运总督了,那么所有的事宜,就按照他定下的规矩来,谁敢于违背。他绝不会客气。
徐望华、文坤两人在东林书屋等候。
两人已经商议了好几次了,徐望华对文坤很是满意,尽管几天前,他对文坤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文坤的身份太特殊了,文曼珊的亲哥哥。郑勋睿的小舅子,看上去好像是依靠特殊的身份获得的信任,不过几番交谈下来,他发现文坤的能力的确是不错的,而且为人处事都很是灵活,绝不会钻牛角尖,这让他想起了郑勋睿的嘱托,说文坤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好好带一带。将来能够独当一面。
郑勋睿使人用人的能力真的是不一般。
文坤的想法更是惊诧和对郑勋睿的佩服,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本意是想着到淮安来碰碰运气,至少妹夫是漕运总督,他能够找到很不错的差事,可短短的几天时间,他就领教了郑勋睿的果断和睿智,也知道了郑勋睿身边的徐望华是很有远见卓识的人。这样难怪比他年纪还小一岁的郑勋睿,能够成为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
跟随在徐望华的身边。知道自身即将承担的重任,文坤也变得严肃起来,身上拿着油滑和气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消失了,文坤很清楚,自己要是真正展现出来了能力,得到了郑勋睿真正的重视。那前途是不一样的,至少能够成为朝廷的官员。
心思一致,徐望华和文坤之间的商议,就能够有好的结果。
看见郑勋睿进入书屋,两人都站起身来了。
郑勋睿对着两人点点头。示意他们都坐下。
“漕运之复杂,你们都清楚了,想要杜绝漕运的黑幕,需要大动干戈,不过还有几天的时间,漕运就要开始,想着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彻底革除漕运的弊端,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找到很好的突破口,就是关键事宜了,你们说说,选准什么样的突破口。”
郑勋睿说完,徐望华看了看文坤,紧接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和文先生商议,想到了两个突破口。”
“徐先生,对文坤直呼起名就可以了,不需要那么客气。”
郑勋睿倒是说的不客气,文坤也点点头,不管是从年纪、阅历还是资格方面来说,他都不敢和徐望华平起平坐的,直接称呼名字,倒也是最好的办法。
“是,属下和文坤商议了,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是调整漕运总督府的官吏,主要是调整六房的司吏和典吏,属下建议文坤出任总督府理刑知事,同时兼任刑房司吏,这样可以统领六房的事宜,至于说六房其他的司吏和典吏,全部都要调整,否则大人无法彻底掌控总督府,这些司吏和典吏,暗地里的交易,损坏了大人的形象,也会让外界产生误解。”
“至于说调整官员的事宜,可以慢慢来,此次的漕运不能够耽误,但可以更换几个关键的职位,属下认为必须要调整,其一是巡漕参政,这个位置非常关键,负责检查所有漕粮,若是此人暗地里谋利,那就无法扭转漕运黑幕,其二是督催参政,此人负责和地方官府接洽,督促漕粮的征收事宜,绝不能够和地方官府勾结,其三是押运参政,此人负责管辖漕船所有事宜,必须是清正廉洁。”
“还有一个职位,是绝不能够忽略的,那就是仓场主事,负责粮仓的调控事宜。”
“官员的调整,情况复杂一些,而且新上任的官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漕运事宜,故而属下建议,首先调整这些位置的官员。”
“第二个方面,以郑家军将士总负责此次护卫漕运事宜,卫漕兵丁协助。”
“卫漕兵丁已经**不堪,根本无法承担护卫漕运的任务,属下也感觉到震惊,总督府辖下的一万八千卫漕兵丁,且不论是不是有这么多的兵丁,就从他们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是令人愤慨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护卫漕运,而是成为了盘剥百姓的势力,他们参与到漕粮的征收过程,镇压有怨言的百姓,甚至是公开劫掠百姓。”
“卫漕兵丁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清洗,不合格的兵丁,坚决裁撤。”
“第三个方面,彻底剿灭漕帮。”
“属下和文坤仔细分析过了,漕运的所有贪墨行为,几乎都是由漕帮负责贯穿的,官吏的贪墨,通过漕帮得以实现,帮丁的勒索,通过漕帮得以兑现,甚至对百姓的压榨,漕帮也参与其中,一旦彻底打掉了漕帮,就等于是砍断了官吏和漕运之间的直接联系,接下来的清理会顺利很多。”
“至于说帮丁,属下认为暂时不能够动,毕竟他们直接负责漕运,若是他们都不做事情了,那漕运之任务就无法完成。”
。。。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勋睿看向了文坤。
“徐先生说的非常详尽了,属下没有什么可说的,属下只是觉得,既然要彻底剿灭漕帮,就要想到代替漕帮的力量,不管怎么说,漕帮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譬如说维持漕运的秩序,若是完全由帮丁来负责漕运的事宜,为了能够抢到漕运的生意,说不定会出现更多的厮杀。”
郑勋睿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徐望华再次开口了。
“说的是,维持漕运的秩序,官府是顾不过来的,属下刚才说到的郑家军将士暂时维持漕运之秩序,那也是权宜之计,卫漕兵丁已经不可用,而且放手让卫漕兵丁负责漕运的秩序,怕是比漕帮管理还要混乱。”
郑勋睿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之后,开口说话了。
“郑家军有其他的任务,不可能完全投入到漕运之中,但漕运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至于说漕运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要想着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我们重点需要关注的,就是把握漕运背后的黑手,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总督衙门的问题,其实不然,背后还有其他的力量,士大夫和商贾是跑不掉的,他们在漕运之中,赚取了那么多的银子,不吐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对准这些人的。”
文坤不清楚郑勋睿的意思,徐望华是清楚的,漕运牵扯到江南的士大夫和商贾,这里面有东林党的影子,从东林书屋就看出来了,长期在郑勋睿的身边,他对郑勋睿的所思所想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隐隐感觉到了,郑勋睿这次是准备动摇东林党人的根基了,至于具体怎么做,到时候才能够知道。
“徐先生所说的三件事情,的确需要马上办理,调整官吏的事情,我已经着手,马上就有消息了,卫漕兵丁的事宜,郑锦宏他们正在调查,号称一万八千卫漕兵丁,恐怕三成都不到,那些指挥使、千户和百户,也吃了足够多的空饷了,裁撤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最为要紧和困难的,就是剿灭漕帮的事宜,这是大事情,需要精准的运筹,必须一击到位。”
徐望华对这方面是有着充足信心的,郑家军的强悍,那不是吹出来的,尽管说南方很多人尚不知道郑家军的骁勇,能够面对面和后金鞑子厮杀,而且击败后金鞑子,对付漕帮是绰绰有余的。
“剿灭漕帮,肯定是郑家军负责,重点就是所谓的十大漕帮,必须在同一时间动手,彻底剿灭这十大漕帮,必须要抓住漕帮的头目,才算是真正完成任务了,这些头目不能够杀了,必须要生擒,我还要从他们的口中,弄清楚很多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四章山阴帮
九月下旬,漕运如期开始。
很多惶惶不安的人,终于安定下来了,虽说漕运总督变换了,可一切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变化,无非是漕运总督府六房的司吏和典吏调整了,这没有什么稀奇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毕竟总督大人要用自己信任的人,至少收钱方面要方便很多。
淮安漕运码头异常的热闹,每天都是数不清的人穿梭。
山阴帮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动作了。
作为漕帮之中势力最大的山阴帮,其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不客气的说,山阴帮在漕运码头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甚至强过了漕运总督,毕竟码头上的人不可能见到总督大人,但他们只要来到漕运码头,就必须要接受山阴帮的管辖。
山阴帮的帮主很是神秘,知道其真实身份的人不多,但山阴帮四个副帮主的名声却是非常大的,按照其排名顺序,分别为毒龙、厉虎、花豹和蝰蛇,毒龙为第一副帮主,负责掌管帮内的日常事物,包括银库以及分红、联络官府等等事宜,厉虎为第二副帮主,负责积歇事宜,直接管控漕船,花豹为第三副帮主,负责漕运码头的日常管理,主要负责赌坊的事宜,蝰蛇为第四副帮主,负责酒楼、青楼等等事宜。
任何一个在漕运码头混饭吃的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是要服从山阴帮管理的,否则你就无法在这里立足,据说山阴帮与漕运总督府的关系非同一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得到了总督大人首肯的,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山阴帮的第四副帮主蝰蛇。与卫漕兵营的某位千户大人发生矛盾,是因为一个青楼女子,结果这个千户大人被解除了职务,遭遇一顿毒打,甚至跪在蝰蛇的面前告饶之后,才灰溜溜的离开了淮安。
由此可见山阴帮的力量绝非一般。
漕运开始。山阴帮早就忙碌起来了。
帮里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早就开始动作了,有的找到总督府衙联系,有的开始集合诸多的帮丁,吩咐诸多的事宜,有的则是在漕运码头巡逻,防止有人闹事。
郑家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十大帮派,遍布京杭大运河各处,想要同时剿灭。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郑家军的骁勇,能够与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能够打的流寇魂飞胆丧,对付漕帮就不算是特别大的战斗了。
斥候早在前期侦查的时候,就摸清了十大漕帮所在的具体位置。
跟随郑勋睿到淮安的,有三万五千郑家军的将士。除开两千人留在军营以及总督府,其余三万二千将士。全部出动,奔赴各地,统一行动,展开对漕帮的打击。
南至杭州,北至夏镇,三千多里的大运河。给郑锦宏等人提出了太多的难题。
依托着运河,当然就要走水路了,此次新任漕运总督大人上任,照例是要巡视大运河的,郑家军利用这个机会。利用商船将郑家军的将士运抵各处,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十大漕帮之中,山阴帮、杭州帮和夏镇帮,属于力量最为强大的,郑家军安排了五千将士,负责剿灭山阴帮,安排了四千将士,负责剿灭杭州帮和夏镇帮,其余地方,安排的兵力两千到三千不等。
其实每一个漕帮的人数不是很多,真正为漕帮做事情的人,一般都在几百人,人数最多的山阴帮,也不超过千人,郑家军如此兴师动众,那就是下定了决心,通过这一次的行动,彻底剿灭漕帮了。
还有一个目的,郑勋睿没有说出来,但郑锦宏是知晓的,那就是漕帮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每个漕帮都有专门的银库,据说山阴帮银库里面的银子多达千万两,若是将这些银子全部都收缴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着手进行了。
九月二十七日,卯时,第一批的漕船开运。
帮丁祭拜水神之后,漕船出发。
身为尖丁的阿炳爷,当然是跟随漕船出发的,他有些心神不宁,可什么话都不敢说,离开码头的时候,他久久的看着码头,他相信短时间之内,一定会发生大事情,但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他不知道。
辰时,热闹的码头突然被大量的官军包围。
码头南边的山阴帮总部,此时已经处于一片的慌乱之中。
喽啰刚刚回来禀报消息,在码头上的副帮主厉虎、花豹和蝰蛇,悉数被官军扣押了,这可是天大的笑话了,谁吃了豹子胆,敢扣押山阴帮的副帮主,那不是找死吗。
副帮主毒龙大发雷霆,马上发出命令,召集所有的兄弟,准备好家伙,跟着他到码头去,将三位副帮主抢回来,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要与其厮杀。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帮内绝大部分兄弟都聚集到总部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官军突然包围了山阴帮的总部。
毒龙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包围山阴帮总部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卫漕兵丁,而是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传说之中的郑家军,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次行动,是总督大人亲自安排的。
兔死狗烹,这是毒龙的想法,他将所有怀疑的目标,全部都对准了前任的漕运总督杨一鹏,人家到京城去做内阁大人了,就要想方设法的消灭后患了,不能够留下被人弹劾的把柄。
山阴帮还是有关系的,而且是不一般的关系。
帮主没有在总部,毒龙已经派遣喽啰去禀报帮主了,必须在帮主做出决定之前,支撑大局,否则就真的有麻烦了。
毒龙亲自出面,与郑家军谈判,这个时候,他唯有这样做了。
指挥剿灭山阴帮的是郑家军总兵郑锦宏。
郑锦宏哪里会将山阴帮看在眼里,就更不要说所谓的山阴帮的帮主和副帮主了。
前来谈判的副帮主毒龙,根本没有见到郑锦宏,直接被将士拿下,捆绑起来,和其余三个副帮主关押在一起了。
群龙无首,山阴帮的其他人,很快就投降了,他们也不敢反抗,面对杀气腾腾的郑家军将士,他们算是知趣的,尽管外界不是很清楚郑家军的强悍,可他们是知道的,这是因为帮主的告诫,郑家军可是打败了后金鞑子的军队,战斗力非同一般,绝不要去招惹。
郑锦宏本来还以为会有厮杀,想不到根本就没有什么厮杀,就端了山阴帮的老巢。
接下来肯定是擒获山阴帮的帮主了。
就在毒龙派人报信的时候,郑锦宏已经安排王小二带着几十名斥候,尾随其后。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山阴帮的帮主是在淮安的东林书院被擒获的。
和这位帮主在一起的,还有好几个商贾,以及一些东林书院的读书人,这些人同样被擒获,郑家军的将士可没有那么客气。
行动可谓是完胜。
郑家军历来坚持的保密措施,这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漕帮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行动,他们还在为此次漕运的收获高兴,思考着如何的分发银子,当然包括漕运总督的那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一部分,毕竟要搞好关系。
地方官府也不知道,而且一同被抓获的,还有山阴县知县、县丞和主薄等人,包括淮安府的知府、同知和判官,悉数被抓获。
山阴帮的喽啰,迅速被押解到卫漕兵营。
郑锦宏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审讯山阴帮的帮主和副帮主毒龙,弄清楚银库所在的位置,毒龙自然是不肯说的,盛怒之下的郑锦宏,毫不客气的斩杀了毒龙,当着山阴帮帮主的面斩杀了毒龙,这让帮主的脸色变化了,很快说出了银库所在的位置。
带领郑家军的将士包围了银库,将里面的金银财物开始往郑家军的军营运送的时候,郑锦宏安排将士,将淮安府知府、同知、通判、山阴县知县、县丞、主薄等官员,以及山阴帮帮主等人,押往总督衙门。
至于说府衙和县衙的吏员,则是直接关押在卫漕军营里面。
如此大的动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淮安府城被震动了,而接下来的震动更多,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淮阴、徐州、宿迁、高邮和夏镇等地,相继发生震动,漕帮被彻底剿灭,包括当地官府的一些官吏,也被擒获,这个时候,正在河中的漕船,全然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短短几天时间,郑勋睿这个漕运总督的名字迅速传出去了。
如此大的动作,一般人根本就不敢动手的,偏偏这位漕运总督大人动手了,而且快如闪电,让人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不仅仅是漕帮,包括地方官府的官吏,也被抓了很多,难道说这位总督大人就不担心有什么后遗症吗。
传闻迅速出现,不少人都说,漕运总督大人是奉旨专门来清理漕运事宜的,当初来没有动手,是因为想着了解情况,摸清楚所有情况之后,才开始动手。
一时间,各种情绪在民间蔓延,有人高兴,有人恐惧,有人担忧,也有人暗地里开始了活动,预测今后的局面该如何的发展。
第三百二十五章不一般的动作
剿灭漕帮行动引发了巨大的震荡,对于漕运总督府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但是对于郑勋睿本人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他来到淮安府城,出任漕运总督,这是很有利的,牵涉到郑家军的很多事情可以着手进行,而这些事情,绝大部分都是他在陕西无法做的,所以他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做好每一步的筹划,就说这剿灭漕帮的事宜,开头很容易,但想要完美收官,那就绝非简单的事情了。
漕帮一旦被彻底剿灭,漕运的民间管理,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仅仅依靠官府来管辖,那是远远不够的,郑勋睿很清楚这一点,接下来的漕运还要继续,第一帮运走的漕粮,仅仅十万石,还有九十万石的漕粮,在十一月之前必须运抵北方和京城。
若是认为剿灭了漕帮,抓住了过分贪墨的官吏,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漕运就能够顺利进行了,百姓的负担就真正减下来了,那是大错特错,徐望华和文坤都说过,一旦不能够有替代的民间力量来好好的管理漕运,那么接下来的漕运,将陷入到相互厮杀的混乱之中,毕竟巨大的利益就放在眼前,会有很多疯狂的人扑上去。
征收漕粮的事宜,一样会陷入到又一轮的混乱之中,除非是有铁一般的规矩来限制各地的官府和官吏,否则继任者在利益面前,同样会陷落。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漕运背后的黑幕,没有真正的打掉。也就是那些幕后的人还是安然无恙的,他们就是南方的士大夫、商贾等等,他们会在暗地里兴风作浪,挑起一端又一端的事宜,让漕运总督府无法应对,以至于耽误了漕运。
进入十一月。大运河北方段有些地方就可能结冰了,漕运将停滞,等待来年破冰之后,才能够开始,剩下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必须运送一百万石的漕粮,这是不能够耽误的任务。郑勋睿的时间不多,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摆平最为棘手的问题,否则后面将留下巨大的隐患。
突破口肯定是有的,郑勋睿也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否则他不会如此果断的动手,当然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努力去做,停留在口头上肯定是不行的。
此次的漕运,只能够依靠郑家军将士了。三万多郑家军将士,分布在漕运沿线的各个码头。以及官府之中,由他们来负责维持漕运的秩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只能够完成此次的漕运事宜,开年的漕运,必须要回归到正常。郑家军不可能继续从事漕运事宜。
各地被抓获的官吏,以及漕帮的帮主和骨干人员,陆续的押解到了淮安府城。
郑勋睿暂时没有理睬那些被抓获的官吏,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说,他只要稍稍想办法。就能够让这些官吏死无葬身之地,再说漕运总督府可以直接处理五品以上的文官,那些知州、知县等官吏,郑勋睿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本人又承认罪行的情况之下,可以直接处置,最终禀报给吏部就可以了,难一些的是抓获的几个知府,必须要落实罪证,送到京城的三司去处理,可这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郑锦宏等人一定能够办好。
郑勋睿关心的是漕帮的诸多帮主,特别引发他注意的是山阴帮的帮主,以及被同时抓获的几个商贾和读书人,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在淮安的东林书院抓获的,这里面的意义就不一般了,这也是郑勋睿一直努力想要找到的真正突破口。
总督府腾出来的几间房屋,已经关押了很多人,郑勋睿暂时没有理睬,郑锦宏、徐望华以及文坤等人,正在按照他的意思,审讯那些官吏,仅仅五天的时间下来,就掌握了大量的证据,那些起获的账本,成为这些官吏贪墨的铁证。
这些官吏,平日里看起来耀武扬威,其实大都是软骨头,遇见事情之后,根本扛不住,很短的时间之内,什么都说出来了,还生怕说的不清楚,这些交待的情况,牵扯到大量的其他官吏,这些都成为了总督府掌握的铁一般的证据。
不过徐望华等人,暂时没有动漕帮的人,因为这是郑勋睿特意吩咐过的。
徐望华和文坤等人,已经整理出来了一部分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牵涉到漕帮,以及南方的诸多士大夫和商贾的,有些甚至牵涉到了京城的高官,这些事情究竟该怎么处理,肯定是需要郑勋睿做出决定的。
当然这些材料上面反映出来的情况,目前来说都是绝密。
让郑勋睿倒吸一口凉气的是,郑家军从剿灭的漕帮之中,缴获的钱财价值超过了三千万两白银,这等于大明一年赋税的总和了,而且还从漕帮之中缴获了很多的武器,甚至有火炮,这说明漕帮的力量绝非一般了,也说明这么多年的漕运,老百姓不知道遭受多少的盘剥勒索。
十月初三,第二批的漕船出发,运送的漕粮达到了四十万石,沿路护送漕船的,悉数都是郑家军的将士,已经知道淮安各地事宜的帮丁,这次非常的老实,不敢有任何的动作,毕竟他们还没有得到太多的消息,相互之间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联络,这个时候要是找岔子,那就等于是找死,再说他们的利益没有太大的损耗,此次的漕运,省去了投文过堂的相关费用,算算赚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