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传说)-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叔,李申兄长,张昭,明日我就要启程赶赴长安了,有些事情我要与你们交待一下。”

三人点头。

“李叔,潞州这一大摊子事就交给你了,这可是我们的全部家底。等我在长安站住脚了,我会慢慢把你们转移到京城去!”

李文皎面色凝重:“小主人,我会帮您看好咱们的家底的!”

“李申兄长,本来准备让你同去长安的,可李叔这里人手不够,就先委曲兄长留在潞州帮衬李叔了!”

李申性子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他点头道:“遵从小主人吩咐!”

“张昭,说实话,我非常需要你在我身边出谋划策,可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不得已只好让你出马了!”

张昭笑道:“为主人分忧是我份内之事,主人尽管吩咐就是!”

“这次的事大家都清楚了,几方人马汇聚潞州,而我们却丝毫不知,犹如瞎子聋子,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我决定建立一个专门收集情报的秘密机构,只有掌握大量的情报,将来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离别潞州

张昭听罢,脸上的笑意消失了,他知道此事的重要,更

清楚责任重大。

李陶歉意地看着张昭:“我们谁也没做过此事,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了,但你放心,无论是需要钱还是需要人,我都会全力满足的!”

张昭一阵感动,他正要说话,却听一旁李申喊道:“小主人!”

“怎么了,李申兄长?”

“若是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做吧!”李申沉声道。

李陶愣住了。

李文皎亦点头道:“没错,小主人,此事交给申儿比较合适,您忘了那《韬晦术》了,用在这里最是合适!”

李陶眼前一亮,一拍脑袋道:“是呀,我怎么忘了这茬了!好,这事就交给李申兄长了,只是李叔你那里可就……”

李文皎笑道:“主人,你放心,我应付的来!”

“张昭,明日你与我同去长安,我们去会会那些妖魔鬼怪!”李陶充满豪气道。

……

腊月初三,潞州城外,前来为李陶送行的人还真不少。

“三叔,记着我们的约定,可别让我空欢喜一场呀!”李陶朝李隆基眨巴着眼睛道。

“进了宫你先想法子保住自己这条小命再说!”李隆基没好气道“我去与阿嫂道个别!”

见李隆基去与阿娘说话了,李陶看向王毛仲与李宜德:“你们俩一定要保护好临淄王,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长安再会!”

为了自己走后确保李隆基的安全,昨日,李陶将王毛仲与李宜德二人带到了临淄王府,让他们全力保护李隆基。李隆基见了二人非常高兴,毕竟他们二人要比王府那些侍卫强的多。

“放心吧!主人,我们会的!”王毛仲恭顺道。

“主人,多保重!”李宜德对李陶感情颇深,多少有点舍不得。

李陶点点头,又走到聂神算、范长风与姜绞面前。

“老聂,九郎,潞州各项产业的经营就交给你们二人了!”

“小主人,放心,我会做好的!”聂无双依然是那么沉稳发。

“阿陶,你得赶紧来接我们呀!”范长风哭丧着脸道。

“我知道了,九郎!”说到这里,李陶对一旁的姜绞道:“姜掌柜可要做好准备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来一次大搬家,除了马场之外的所有产业都要搬到长安去,在那里赚钱可要比潞州容易多了,说是日进斗金那也丝毫不过份!”

姜绞的嘴笑得都有些合不拢了,他忙不迭点头道:“李小郎君,我心里有数,到时候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就浩浩荡荡开进长安城去。”

就在李陶与众人告别的时候,华文轩也与华菁菁话别。

“哥,也不知阿陶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让你一起同去?”华菁菁噘着嘴道。

华文轩正色道:“妹子,你可别怪阿陶,是我主动要求留下的,马场还有一大摊子事呢,我自然要帮阿陶照看着。不仅是我,你没见九郎也留下来了。”

华菁菁听罢不言语了。

华文轩叹了口气道:“菁菁,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哥不在跟前,你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还有,就算帮不上阿陶的忙,也绝不能扯他的后腿。”

“我知道了,哥!”

……

李陶一行人已经走远了,可送行的人还站在那里。

“李小郎君人缘可真不错呀!”杨思勖骑在马上笑道。

李陶回头看了一眼潞州城的方向,然后转头对杨思勖意味深长道:“但愿我到了长安还能有如此好人缘,不过这还得要杨公公鼎力帮忙呀,你说是吧?”

杨思勖听出了李陶话中有话,只有苦笑不语了。

李陶一行走出去没有多远,一骑迎面飞驰而来。

“哪位是古云天古总捕头,长安六百里加急!”来人勒马大喊道。

“我是!”古云天骑马赶上前去。

李陶与杨思勖心中咯噔一下:莫非有了什么变故。

不一会,古云天来到李陶与杨思勖的马前抱拳道:“杨公公,李小郎君,抱歉,我不能陪你们去京城了。正平县发生赈灾款被劫案,刑部六百里加急,让我迅速赶去破案!”

杨思勖不悦道:“我这里有陛下的圣旨,古总捕头,你的任务是送李小郎君回长安!刑部那里,咱家帮你顶着,你放心便是!”

“这……”古云天有些为难,不知该如何回答。

“古总捕头,这赈灾款被劫案是怎么回事?”李陶在一旁问道。

“哦,李小郎君,是这么回事……”

古云天把此案的情况向李陶大概叙说了一遍。

原来,河南黄河沿岸突遇百年罕见的水灾,数十万灾民呼天喊地,悲鸿遍野,朝廷下令各地紧急筹集钱粮运往灾区。

正平县令赵彦山接到上锋命令,不敢怠慢,急忙在自己辖处内筹集到千两黄金运往河南赈灾。

可是,千两黄金的赈灾款刚一运出正平境内,便遇上了一个蒙面劫匪。那蒙面劫匪功夫十分了得,只嗖嗖几剑便将押送赈灾款的几个公差送上了西天,然后提走了赈灾款,去向不明。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惊,刑部当即决定派古云天负责调查此案,并限期一个月内一定破案。案情如火,刻不容缓,故而古云天想连夜快马加鞭赶往正平县。

李陶听罢,对杨思勖道:“杨公公,这样吧,我们绕道正平,先帮古总捕头破案,再去长安!”

“李小郎君,可是陛下那里……”杨思勖一听便急了。

“杨公公,你放心,误不了事,大不了我们完事了我们抓紧时间赶路便是!”

杨思勖见李陶心意已决,只好无可奈何道:“那便依李小郎君吧!”

……

当李陶等人赶到正平县衙后厅的时候,县令赵彦山和一个年轻人早就在客厅里等他着他们了,俩人心事重重的样子。

还没待古云天说话,那个年轻人便上前一跪在地:“孩儿见过阿爹。”

李陶奇怪地看着古云天:“他是你儿子?”

古云天点点头道:“是的,李小郎君,他正是犬子古震。”

“古总捕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儿子怎会在正平县?”李陶不解地问道。

赵彦山见古云天对李陶恭敬有加,不敢怠慢,赶忙上前说道:“李小郎君,我是正平县令赵彦山,此事还是由我来说吧!”

第一百八十六章一时糊涂

原来,赵彦山是古云天的好友,两人交往多年,情同手足。

有一年元宵佳节,恰逢古云天老母七十寿辰,赵彦山于是备下厚礼,进京来为古母祝寿。

古云天母亲见郎彦山知书达理,气度不凡,一时高兴道:“你与古云天年岁相当,又交情甚好,不如两人结拜兄弟,我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儿子?”

古云天是个孝子,一听母亲开口,加之自己也早有此意,忙一口答应。

赵彦山也欣然应充。

于是两人当即以血酒为誓:“上有天地,下有七十老母,我古云天、赵彦山愿结拜为兄弟,赵彦山年长一岁为兄,古云天为弟,两人不能同生,但愿共死,如有违誓言,当天诛地灭……”

然后两人又拜过古母。从此结成了兄弟。

古云天有一子,名叫古震,自幼随父习武,功夫了得。

古震到了十八岁那年,古云天修书一封交给古震道:“你明日就带此信到正阳县去找你赵伯伯,他是三名进士出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你上他家住上三年,学些文理知识回来,也好报效国家,有所作为。”

古震听从父命,于是第二天便收拾好行李,带着书信投靠赵彦山去了。

……

李陶听罢恍然大悟。

古云天扶起儿子,只见两年不见,古震英姿飒爽,举止文雅大方,早已非昔日那个无知少年了,深感心慰,便谢赵彦山道:“震儿多亏大哥教治有方,才有今日之气候”。

赵彦山面有悔色道:“兄弟这话就见外了,难道你古云天的儿子不就是我赵彦山的儿子一样么?”

因有重任在身,几人寒喧了几句便将话题转入到案情上面。

古云天问道:“大哥。不知上次劫案中可有幸存的公差?”

赵彦山愁眉不展,半晌道:“劫匪功夫了得,所有公差无一幸免于难”。

李陶在一旁突然道:“劫匪中想必有公差认识之人,否则他求的只是钱财,为什么要杀人灭口呢!”

古云天听罢暗自点头。

赵彦山闻言不语。

第二日,古云天便与李陶开始四处走访调查案情,但却没有丝毫线索,转眼间已过了十日,案情依然扑朔迷离,一无所获。眼看破案限期将至,古云天忧心仲仲,心急如焚。

这一夜,众人都睡着了,而古云天却因案子未破牵肠挂肚难以入眠。于是,推开房门,一个人去院中散步。

外面凉风习习,明月当空,古云天发现李陶正立在院中,吃惊地问道:“李小郎君,您还没睡呀?”

李陶苦笑道:“是呀,古总捕头,你看,多好的月亮呀,本该是枝前月下对奕饮酒或吟诗作对的好景致,可是现在却丝毫没有那份闲心。”

“惭愧呀,古某之事让李小郎君费心了!”古云天愧疚道。

“罢了,不提此事了,古总捕头,随我在院中走走吧!”李陶笑道。

两人在院中转了一圈,李陶与古云天见古震的房中也亮着灯,于是信步走了过去。

推门而入,房中一片狼藉,内有一桌,桌上有残酒剩菜,古震已爬在桌上睡着了。

“看来令郎亦是为案子之事烦忧而喝醉了酒,有如此至孝之子,是古总捕头的福气呀!”李陶感慨道。

古云天陡然一阵感动,他将儿子扶上床,帮他脱了鞋子,盖好被子,苦笑一声正要转身离去。

就在这时,李陶与古云天听到古震在睡梦中喃喃自言道:“其实……其实我也不想去做劫匪……都……都是赵伯伯……让……我做的,……我也并不是想杀你们的,谁……谁让你们认出了我?……我……我不杀你们行吗?……爹……爹我对不起你……”

一听此言,古云天犹如五雷轰顶一般,天啊!自己敬重的兄长和疼爱的儿子莫非是这次劫案的凶手?这是真的么?想到此,古云天不禁怒火攻心,“哇”地一声吐出口血来。

古震一惊,立即醒了过来,见父亲正怒目而视在瞪着自己,知道可能是自己酒后失言,被父亲听到了,心里一虚,忙跪在地上,将事情原原本本都讲了出来。

赵彦山任期将满,可自己却依然是两袖清风,想到离任后,凭那一点朝廷奉禄实在难以过上富足生活。于是一时见财起意,便嗦使艺高胆大的古震将那千两赈灾黄金劫了……

李陶看向古云天,古云天良久沉默不言,转身出门。

不一会,雷雨带着捕快进屋来,他看着颓然在地的古震,犹豫道:“师父让我来……”

古震惨笑道:“来吧!”

当赵彦山看见古震被绑至自己面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当即羞愧难当,泪水纵横对古云天道:“贤弟啊!都怪大哥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害了自己不说。还毁了你和震儿一生清名及前程,我现在是悔之晚矣。此事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怪不得震儿,希望你别怪映儿,就将我一人押解进京交差……只是我死后,家中妻小就全仗贤弟照料了……”

古云天转过脸去,一行清泪潸然而落,然后他挥挥手,令手下人将赵彦山的六品官帽摘掉,上了枷锁,和古震一起装进了囚车押往长安。

腊月二十五日,李陶一行到达长安时,中宗命皇子李重茂率百官出城迎接。

当日,李陶与元氏进宫晋见中宗陛下。

当夜,李陶中宗祖孙二人促膝长谈一夜,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第二夜。

第三夜。

两人整整谈了三夜。

腊月二十八日,中宗派杨思勖宣旨,封李陶为蓝田王。

腊月二十九日,李陶奉旨迁入蓝田王府。

……

“阿娘,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可以出门了!”李陶站在元氏身后。

今天是除夕,晚上中宗要与亲人聚餐,李陶与元氏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元氏转过头来,强笑道:“陶儿,阿娘说过,只要你决定了,阿娘都会陪着你的!”

李陶叹了口气道:“阿娘,我知道现在可能让你受委屈了,可是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陶儿,我相信你,你就放心去做吧!”

……

第一百八十七章唐中宗的心思

尽管李陶与元氏走了好一会了,中宗脸上依然带着笑意。中宗身体不佳,平日里这个时辰他早已安歇了,可此时他却没有丝毫睡意。

韦后与安乐公主李裹儿也出人意料的并没有离开,母女二人精力旺盛,平日里一般都会玩乐到二更天才肯睡觉,她们正奇怪的看着中宗。

中宗似乎觉察到了她们诧异的目光,转过头来来看了她们好一会,怅然道:“他说的多好呀,做我的开心之果,至孝之孙,挡箭之牌,促膝之友。”

韦后不动声色道:“他只是早晚来宫里晃一晃,讲讲故事,陛下至于对他如此吗?”

中宗李显看着自己的妻子,神情不由有些恍惚。

李显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在高宗的八个儿子中排序第七。唐高宗永隆元年皇太子李贤被武则天废黜,议立李显为皇太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李显即位未及一月,便因要给岳父授官的事对宰相裴炎说了一句气话,结果立遭武则天废黜,被降为庐陵王,囚禁于别所,然后迁移均州,不久又迁移房陵。他们在房陵期间,武则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似乎结局已定:等待赐死。

李显这么悲观不是没有道理的。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冲撞了她,结果当晚“暴薨”,次子李贤也于被废四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迫自杀,有两个哥哥作比照,李显自然会知道自己不是在囚禁地“暴薨”,也会在流放地被赐死,几乎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然后李显没有“暴薨”,被迁移均州安置,开始他十八年流放生涯,流放的艰苦备尝还算不了什么,最悲惨的是日日等死。

人世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中,日日等死,死亡却又不马上来,但它随时又都可能到来,这种恐惧和悲惨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来的。

后来,宰相张柬之等大臣联合羽林军将领拥戴李显发动宫廷政变,杀掉二张,逼迫武则天传位,李显再度即位为帝。

李显苦熬了十八年,在流放生涯中,韦氏面对逆境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承受力,成为李显的精神支柱。正是患难夫妻相濡以沫的真情,使得李显苦苦熬过十八年的等死岁月,也使他对妻子的依赖和感激也超乎常轨。

“陛下,陛下……”

韦氏的喊声将李显从回忆之中惊醒过来,李显叹了口气:看来自己真的老了,总爱想起以前的事情。

“爱妻,或许你觉得陶儿只是早晚来请安,为我讲讲故事让我开心,这些都是小事。可是你想过吗,他的父亲是怎么死的?这么些年来,他与他阿娘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他能不计前嫌做到这一点,已经殊为不易了。”

李显说话的语气沉重,面上显出痛苦的神色,这一辈子他唯一后悔的事情,就是儿子李重俊自杀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却没有出言阻止。

韦氏心中知道李显心中的痛,李重俊之死与自己有莫大的关系,此时听李显又重提此事,只好默不作声。

谁知,这个时候李裹儿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响起:“父皇,他一个乡间野小子,懂什么?我看呀,他和他那在阴间的爹一样,都喜欢哗众取宠!”

“你说的这是什么混帐话?”李显闻言大怒。

李裹儿从未见过父亲对自己说过如此重话,不由愕然。

李裹儿泫然欲泣的模样让李显有些心软了,他放缓了语气道:“裹儿,你知道吗?在我们全家贬谪房州的路上,你阿娘生下了你。因为是在途中,没有来得及准备,我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你,为你取暖,因我和你阿娘为你起名叫裹儿。你一生下来就跟我一起受罪,十多年,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穿过。冬天,光着脚到山上捡柴,小脚丫冻得通红稀烂。一双小手长满冻疮,指头肿得像红萝卜,真叫人心疼。你跟着我与你阿娘吃了十四年的苦,出于愧疚,我对你特别疼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即使你要星星,也恨不能让人爬上天空给她摘一颗。陶儿此时的境地与你何其相似,你为何就不能对他宽容些呢?”

李裹儿听父亲这么说,也不再吭气了。

李显思忖片刻,突然向二人问道:“若是我立陶儿为皇太孙,你们以为如何?”

“绝对不行!”韦氏与李裹儿异口同声道。

让李陶做皇太孙,韦后与李裹儿绝不能允许。

韦后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女婿武延基因私下非议张易之兄弟,毁谤祖母武则天,结果被杖毙。对韦氏来说,这简直是灭顶之灾,李显虽然有四个儿子,但只有李重润才是她亲生的。李重润死时才十九岁,没有成婚,更没有儿女,也就是说,韦氏从此失去了做太后的指望。

正是从这时起,韦氏生出了立李裹儿为皇太女的想法。为了讨好母亲,李裹儿竟不惜让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武延秀去做其**。

李重润死后,李重福被韦后流放到了均州,李重俊被逼自尽,李显跟前只有最后一个庶子李重茂了。韦氏一直不肯让中宗册立李重茂为太子,她和李裹儿一起,竭力要求中宗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但这个打算遭到了朝廷内外很多人的反对。不过,母女二人不会因为众人反对就停止,她们反而加快了脚步。

如今,李陶从天而降,要做皇帝的继承人,她们二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李裹儿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刚要发脾气,却见韦氏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坐下。

“陛下,陶儿也是我的孙子,让他做皇太孙我没有意见。只是他入宫时间尚短,陛下还是先看看再说,此事可以从长计意。”韦氏轻声道。

李裹儿听母亲如此说,面上更显出忿忿之色。

韦氏如此规劝李显也是不得已,她对李显太了解了,别看他平时窝窝囊囊的,可他若是决定的事情,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若直接反对此事说不定会促使李显定下决心,不如先拖延下来,然后再想其他办法。

李显点点头道:“说的也是,先看看再说吧!”

……

第一百八十八章上门寻衅

正月初七,正好是“人日”,亦称“人庆节”,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李陶正在大厅内与华菁菁、娑娜二人说笑,裴岳从屋外走了进来,在李陶耳边轻轻说了句什么。

李陶点点头,转身对突然对华菁菁、娑娜道:“你们会演戏吗?”

华菁菁与娑娜茫然道:“演戏?演什么戏?”

“你们听我说……就这样吧,时间紧急,你们和阿娘商量一下,万万不能出岔子。”

看着华娑二女转身离去,李陶对裴岳道:“你现在马上去找杨思勖……”

待所有人都走了,李陶坐在大厅内开始闭目养神。

李申的办事效率非常高,李陶刚,李申便带着童兆祥、童兆瑞兄弟提前来到了长安。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在长安建立起了初步的情报机构。刚才,裴岳前来禀报,童兆祥传来消息,李裹儿乘着车辇带着家奴,正气势汹汹朝蓝田王府而来,毫无疑问她是来找李陶晦气的。

李陶心中清楚,李裹儿向来飞扬跋扈,谁也不放在眼中。当年,李重俊作为李裹儿的兄长,虽然贵为太子,一身武功天下无敌,也被她整得灰头土脸。今日,若不能将这个女太岁降服,今后势必无法在长安立足。

正思量间,便听到王府的下人在门外大声通报:“郡王,安乐公主殿下驾到,她让您到王府门前迎驾。”

“告诉她,本郡王正忙着呢,没空!”李陶不假思索道。

“啊?”下人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主人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怎么?我说的话你没听明白?”李陶不悦道。

“听明白了,听明白了!”下人惶恐不安,转身一溜烟而去。

不一会,李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听到“哐当”一声,房门便被人一脚踢开了,李裹儿横眉怒目走了进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名侍女。

李陶不急也不恼,笑嘻嘻道:“原来是安乐公主光临,让我这小小的王府蓬筚生辉呀!”

说话时,李陶依旧大大咧咧坐在胡椅上,连屁股都没有抬一下。

李陶没有去迎接,李裹儿已经窝了一肚子火,现在又见他如此模样,心中怒火更盛,脸色都变的铁青了。

“你这个野种,和你那死鬼父亲简直是就一个德性!”

李陶似乎对李裹儿的话充耳不闻,脸上依然挂着懒懒的笑容,看也不看她一眼,只是起身走到那名侍女面前,和颜悦色问道:“不知这位姑娘芳名如何称呼?”

“启禀郡王,奴婢名叫暧玉!”侍女恭恭敬敬答道。

“暧玉,好名字!”李陶点点头道:“我要与安乐公主单独谈谈,不知暧玉姑娘可否暂且回避一下?”

“啊?”暧玉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把目光投向了李裹儿。

李陶见李裹儿不置可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往回便走,嘴里还轻声嘀咕道:“还是个胆小鬼!”

“你给我站住,你说谁是胆小鬼?”李裹儿怒斥道。

李陶转过身来,瞥了一眼暧玉,促狭的笑着盯向了李裹儿。

李裹儿实在受不了李陶这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她大声对暧玉喝到:“你去屋外等着!”

“是!”暧玉轻轻转身出门,将屋门掩住。

“不知安乐公主驾临有何指教,我洗耳恭听!”李陶重新又坐在了椅上。

“野小子,你给我听好了,你若老老实实呆在王府,我便放过你,你若胆敢染指皇太孙,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李裹儿恶狠狠道。

“皇太孙?”

李陶愣了一愣,旋即笑了。怪不得李裹儿着急忙活地上门找茬,原来是为了此事。看来中宗陛下已经有了将自己立为皇太孙的心思,这说明自己这些自己对中宗大打感情牌有了效果。既然中宗对自己如此看重,那李裹儿所依仗的中宗恩宠就要大打折扣了。

想到这里,李陶慢悠悠道:“李裹儿,记住我今天说过的话,你若在我面前老老实实的,那我们便井水不犯河水。若你不知好歹,那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自从中宗即位之后,普天之下还没有一个人敢如此对李裹儿如此无礼。当年,李裹儿根本不把李重俊放在眼中,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李重俊在众大臣面前十分难堪,但也没敢把李裹儿怎么样。如今,李陶竟然敢如此对待自己,李裹儿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看来你很生气?”李陶摇头晃脑道:“其实,我也很生气!”

“对了!”说到这里,李陶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忽然问道:“不知你可听说过天子之怒和村夫之怒”

李裹儿愕然。

“你是当今天子御封的安乐公主,若是发怒必有天子之气。进宫前虽然我只是个野蛮的村夫,可我也会发怒。天子之怒如何,我不十分明了,但这村夫之怒,我却可以告诉你!”

说话间,李陶脸上已经布满杀气。

李裹儿已经意识到了情况不妙,还没来得及动作,李陶像一头敏锐的猎豹一般,“嗖”的跃身而起,扳住了李裹儿的双肩,右膝猛地击在她的小腹上。

李裹儿“嗷”的一声,身子立刻向虾米一样弓了下去,李陶压着李裹儿的肩膀顺势落地。李裹儿蹲在地上双手捂着小腹,强忍疼痛抬起头来正欲说话,李陶手中像变魔术般的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支宝剑。李裹儿刚一张嘴,剑尖便塞入了她的口中。

杀气愈发浓重,让李裹儿觉得透彻心肺。

“李裹儿,所谓村夫之怒,就是说发怒了会和你同归于尽!我敢,不知你敢不敢赌呢?”李陶目光坚定。

李裹儿的舌尖上抵着宝剑,连呼吸都觉得困难,还哪能说得出说话,只能惊恐地望着李陶。

李陶继续说道:“李裹儿,我送你一首歌。这首歌叫《男儿行》,我还从没唱给别人听过呢!希望听过之后你会有所启发,知道什么的男人是你所不能惹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嚣张的太监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天下数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随着李陶铿锵有力的歌声,屋内杀气越来越浓重。

终于,歌声唱完的时候,李陶已经收回了剑。杀气突然消失了,李裹儿差点瘫坐在地上。

“你心里或许觉得很不服气,那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机会!”

说罢,李陶捏着剑尖,将宝剑反手递到李裹儿面前。

李裹儿不知李陶何意,哪敢动弹半分。

“拿着!”李陶冷声道。

话音刚落,那股让人骨寒毛竖的杀气又散发开来。

李裹儿兢兢战战接过宝剑,李陶顺势将前胸抵在剑尖上,然后死死地盯着李裹儿。

李裹儿的手在颤抖,这一剑无论如何也不敢刺出。

两人就这么相持着。

“哐当”,房门再次被人推开。

李显出现在二人面前,他的身后跟着杨思勖与裴岳。

“父皇!”李裹儿看到李显,就像看见救星一般,手中的宝剑掉落在地上,扑向他的怀中。

“裹儿,你为何要这么做?”李显拦住了李裹儿,怒声问道。

“父皇,他……”李裹儿正要诉苦,却硬生生地让李陶凌厉的目光把后面的话逼回了肚中。

“思勖,带裹儿回去,守门思过,禁足十日!”李显恨恨道。

“是,陛下!”

李裹儿异常委曲,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