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踏实,那样的人物不是我们招惹得起的,还是早些走吧!”
崔玉媖看着自己母亲这个样子心里就一阵无力,母亲是被父亲保护的太好了,以至于到了现在还一副小孩心态,再想到母亲说的要投靠的舅舅,崔玉媖也觉得及其不靠谱,不自觉就出口询问:“娘,我倒是觉得跟着外面那些兵大哥还能安心些,你老说要去投奔舅舅,可这个舅舅多年不和我们来往了,现在冒冒失投奔过去,谁说的好是个什么情况啊!”
“不会的,不会的,你舅舅他不会不收留我们的。。”说到最后,连崔氏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了。崔玉媖将她的反应看在眼里,怎么会不明白大概那个什么舅舅也不见得多么想见到自己一家人吧!
哎~如果说身世的话,那崔玉媖绝对是一等一的世家小姐,父亲来自博陵崔家,母亲出身范阳卢氏,两家皆是当世最顶端的家族,若是排氏家谱,恐怕还要排到皇室李姓前面去呢!可惜父亲虽姓崔,却是来自崔家的旁枝末节,与本家的关系隔了老远。母亲倒是来自本家,却是个不得宠的小庶女,连个同胞的兄弟都没有,崔氏口中的“舅舅”恐怕指的也是如今范阳卢氏的当家人!
可是这样的舅舅,即便自家千里迢迢去投奔,又能待他们有几分真心呢?崔玉媖不知道,她到底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就算再坚强,再聪明,也没办法改变自己家的困境。
看着今年才九岁的弟弟一声不吭地坐在一旁听她们说话,崔玉媖心里突然好难受,不是她不乐观,而是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她们最好的,想到这,崔玉媖鼻子就酸了,她突然好怪母亲为什么不能强大一点,为什么要让她一个姑娘家承受这些!
可是这个念头才一跑出来,就被崔玉媖自己掐断了,到底是生她养她的亲娘啊!想着平日里一心为她着想的崔氏,崔玉媖对她实在怪不起来。
崔母也知道是自己没用,才连累本该无忧无虑长大的女儿如今却要为整个家庭操心,自知理亏的她便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只能垂着头,看着女儿细长的手发呆~
崔玉媖好不容易调整情绪,才开口安慰娘和弟弟:“好了,娘,您别想这么多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今天你和弟弟也累了,早点休息吧,我们明天在讨论去留!”
崔氏也知道女儿很辛苦,委屈地看了一眼崔玉媖,说:“嗯,只是,阿媖,我们带的银子够不够我们住宿啊?”
崔玉媖这才想起来他们是跟着李清住进官驿的,不知道房钱要怎么算。她连忙将母亲和弟弟安顿好,自己起身去外边拉住了一个小兵。。。。
那小兵知道崔家人是长官的客人,不敢乱说话,就将崔玉媖带到了张珏面前。刚巧李清和张珏在一起商讨行程,所以崔玉媖进来的时候,就看见白天见到的那个男人也在那儿。
此时的崔玉媖已经将自己的面纱摘下了,她本身长得并不算难堪,虽然比不上像杨玉环那样的绝世美女,但也称得上是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李清见了这样的崔玉媖,忽然觉得,若是一定要娶一个女子为正室,那不如就娶这个崔玉媖吧!
这样的念头一冒出来,连李清自己都觉得太疯狂了,自己才认识她一天吧,居然~
不过仔细想想,反正自己也是要成亲的,与其赌一把娶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女人倒不如娶个自己了解的女人,怎么说自己也对她有些好感。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清自然对崔玉媖多了些不同,听见她说担心的房钱的问题,也很温和的让她不用担心。
将崔玉媖劝回去之后,李清转脸就叫带在身边的曾毅陪人去打听她的身世。不多时,就摸清楚了崔玉媖的家境。
崔玉媖出身崔、卢两家,从身份上来说是够了,历史上杨玉环也没有显赫的家室还不是一样做了寿王妃,所以李清并没有嫌弃崔玉媖的家室,反而觉得这样刚刚好,借了大家族的名,却和这些家族没有过深的联系,少了日后不少的人情往来,本人长的不错,手段也有,最重要是这个女子性格坚毅,这样的女子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
李清对崔玉媖很满意,自然就要好好计划一下如何娶她。若是放任崔家人就这样去投奔卢家,李清都不确定等自己打完仗回来还能不能见到如现在这般身心健康的崔玉媖,所以思前想后,趁着自己还没走,他决定和崔家人说清楚。
次日,李清处理完事物,就叫人把崔玉媖请了过来。李清算看出来了,在崔家做主的不是崔母,而是崔玉媖。
等崔玉媖到了李清住所,却见下人纷纷退出了房间,还从外面将房门关上了,她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崔玉媖想着,若是面前这个男子真是人面兽心,想要玷污自己,那她少不得就装死在这里,绝不让他好过。
而坐在那儿的李清见了她这副紧张兮兮,可怜吧唧的样子,突然觉得好笑,开口就调笑崔玉媖说:“昨日看你还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呢,怎么今日反而变成只小白兔了,放心,我不会吃了你的!”
哪成想李清这么一说反而让崔玉媖更加认定他图谋不轨,只见崔玉媖不自觉地退后了几步,强装镇定地说:“我昨日看你也是一副风光霁月的样子,也没想到你原来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李清听了这话,到也没着恼,只是眯着眼睛看着她,说:“崔姑娘误会了,清找姑娘你只是有事相商,并没有要欺辱姑娘的意思,若是姑娘还是不放心,那清也不勉强,姑娘自可离去!”说完,便自己低头理起桌上的茶具来。
崔玉媖这时一想,就算自己逃回去了,也是在这位的眼皮底下,倒不如就看看他玩什么花样,于是她反而坦然了,漫步走到桌前,对着李清坐了下来。
李清见她识相,便给她倒了一杯茶,开口说:“姑娘相比知道清的身份了吧!”崔玉媖心想:昨日那个太守大人那么大声地喊你十八殿下,谁还能不知道你的身份,遂也不响,只拿着茶杯点了下头。
李清于是接着说:“那若是清许诺姑娘娶你为正妃,不知可好?”
娶你为正妃,不知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下马威
什么!!!崔玉媖感觉自己都要被眼前的男子逼疯了,娶自己为正妃!!他是疯了吗,还是自己看起来这么好骗?说不定他是看着自己孤儿寡妇,才故意气压自己!
崔玉媖想着想着瞬间红了眼眶,她‘唰’的一下站了起来,也不看李清,说:“殿下要想寻开心,自可以去找别人,还请不要为难我崔玉媖!”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
李清默默地递了块帕子给她,也不管崔玉媖收不收,说道:“崔姑娘误会了,清是真的想要娶姑娘!姑娘且听我细细说。”
崔玉媖疑惑地看了李清一眼,可是明显还是不信任李清说的话。李清接着说:“清只是想要找个志同道合的妻子罢了,而现在,我已经找到了,我要的妻子就是你,崔玉媖!”这下,崔玉媖算是彻底愣住了。
好半天,崔玉媖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说:“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是我?”她的声音颤抖着,就好像冰天雪地里,快被冻僵的人伸手去触摸火苗一般的感觉。
而李清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说道:“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玉媖,我可以这样叫你吗?你要知道,我做这个决定是很认真的,玉媖,我身为皇子,很明白自己的责任,所以我希望自己将来的正妃可以和我一起面对这些。而从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可以和我一起面对的人。”
李清顿了顿,看崔玉媖明显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接着说:“我也不说什么,咳咳,喜欢不喜欢,相信就算现在我说自己已经爱上你了,你也不会相信。但是不可否认,我对你有好感,我欣赏你!不是说天下就没有比你更合适做我正妃的女子了,只是既合适当我的正妃,又能让我有好感的,只有你一个!”
崔玉媖乍一听这些话,脸立马变得通红,这人怎么如此直接,才刚认识就,就对人家说这些话~
李清看崔玉媖心动了,马上又接话说:“当然,我知道自己莽撞了些,可你也知道,我身负皇命,不日就要再次启程,你也要前去投亲,我担心现在不和你说清楚,将来就没机会了。而且我也没有逼你的意思,你若是同意,那再好不过,等你孝期一结束,我必定上门提亲,若是不同意,或者将来后悔,那我们就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我可以保证消息不会从我这边泄露出去。”
李清这些话固然有自己的本意在里边,但说辞却是经过修饰的,为的就是一举拿下崔玉媖的心。虽然说是耍了些小技巧,但李清说的对她有好感可不是骗人的,他说的大部分也都是实话,所以李清也没有多大的心理负担。
而果然,崔玉媖在这么坚强,此时也被李清的一番深情告白拿下了。
她娇羞着问李清说:“我姑且当你说的是真的好了,我的身份低微,就算你有心,也不可能娶我做正妃的!”
李清一脸奸计得逞的样,笑着说:“这你不用担心,我既然做了决定,必定会安排好之后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任何事,一切都有我呢!我记得你说过此去是投奔亲戚,能说说是什么亲戚吗?”
其实李清早就知道崔玉媖要求投奔的是范阳卢家,但自己调查她的事总不好让她知道,所以才使计让崔玉媖自己说出来。而崔玉媖原本也不是这么不谨慎的人,可是现在问她的是俊俏的情郎,一时意乱情迷之下,崔玉媖也没想这么多,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
李清假装自己是刚知道她的身世,仔细听她说完,才说:“如果是这样,那你家好不如去投奔崔家,毕竟怎么说你也姓崔,何况比起同父异母的庶妹一家,反倒是有点远亲关系的旁支这个身份来的让人容易接纳。最后一个便是你弟弟如今也九岁了,正是读书认字的好时候,到了崔家还可以上族中的家学,到了卢家可就不一定了!”
崔玉媖一听,觉得李清说的确实有道理,尤其是最后一条,更是说到了她的心坎里去了。于是她自然而然就认同了李清的话。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虽然再没说什么逾越的话,但是一来二去彼此也熟悉了不少。从李清那儿出来的时候,崔玉媖突然觉得原本看起来灰暗的生活又有了盼头。
回去之后,崔玉媖照搬李清的话,说服了崔母改而投奔博陵崔家去了。
此后第二日,已经在天水休整了一天的李清也要上路了,崔家也赶着去投亲。分离在即,崔玉媖突然都生出了些许惆怅,暗中与李清约定彼此不能断了书信,这才各自离开。
崔玉媖那边,好不容易一家子赶到了崔家本家,果然如李清所说受到了本家的欢迎,在族中安顿了下来。
而李清这边,也押运着粮草赶到了朔方。
李清一赶到朔方,就受到了“特殊”的对待。这里的人,上至将军,下到小兵,虽然都很感谢这位十八殿下将粮草给他们运过来了,可是所有人打心眼里都没有真正将李清当回事。用信安王李祎的话说,就是不过是个黄毛小儿,还不自量力当什么将军,不过是来镀层金罢了!
这话也就是李祎才敢说,这位宗室王爷说起来还是李清的堂兄弟,他的祖父是吴王李恪。不过李祎的底气这么足倒不是仗着自己宗室的身份,实在是因为他是难得的皇室将才,他才成年,就已经是闻名度很高的一位将军了。可以这么说,在他被调到朔方之前,这地方几乎可以说是吐蕃人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根本没人制得住他们。等李祎来了之后,他用兵如神,直接镇住了吐蕃兵,之后虽然吐蕃人还是小动作不断,但他们已经不敢随随便便就发动战火了。
这样一位要身份有身份,要实力有实力,还在军中威望十足的人物亲口说出那样的话,别人自然也下意识的会觉得李清真的是无能之辈!
其实李祎的用意正在此处,他就是要让李清在朔方军中丧失公信力!你想啊,在玄宗封李清为怀化将军到朔方来之前,整个朔方就是李祎的一言堂,底下的将领基本都是李祎一党的,偶尔有几个不赞同他意见的也早就坐冷板凳了。可是等李清一来,论身份,虽然还是李祎他自己最高,可是人家李清手中拿着丹书铁劵,要是和自己唱起反调来,那真是想想就头疼。所以李祎干脆先下手为强,给李清来了个下马威。
李祎的好很好地得到了效果,自李清来到朔方之后,李祎虽然没有禁止他走动,可是却将身边的一个心腹派到了李清身边,美其名曰是体谅李清第一次到这儿来,找个人带他熟悉环境,可事实上却是来监视李清的。这个被派来的人叫石磊,真是人如其名是个石头人,整天跟在李清身后,半天蹦不出一句话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殿下,此处乃军中重地,请您回避!”
不过这个石磊好像在军中挺有地位的,有一次李清故意只开石磊,独身一人逛到了士兵操练的校场,却不想石磊很快反应过来,追上了自己,让李清想不到的是,校场的小兵居然先想石磊问好,再向他这个皇子问安,而且在场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不对。自此李清就明白这个石磊必定还有过人之处,不然不会赢得这帮士兵的真心爱戴。
这个信安王堂兄还挺重视自己的嘛,居然派出这么重量级的人物来监视自己,看来所图不小啊!
如果李清真的是个单纯的十三岁少年,或者李清还是历史上那个李帽,那李祎耍的这点心机还真有可能激怒他,从而让他自乱阵脚。可是李清骨子里早就是个心智成熟的青年了,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凭你李祎如今再怎么诋毁我、监视我,我就是不动,我晾着你,我就不信没机会出头!
依着这样的想法,李清到了军营以后,除了和张勤碰了下面,基本上就没怎么走动过,不过这私底下嘛~别忘了,李清可是带着曾毅、万羌这两大高手过来的,那个石磊能监视的了自己,总不会也每分每秒监视着自己身边的人吧!
李清不过是将自己的动作隐藏了起来,打算摸清楚李祎的底细,再出击,争取做到一击即中。可是这样一来,李清的沉默却使李祎那蹭军功的说法一时之间甚嚣尘上,所有人都真的以为李清压根不动军事,几乎连李祎本人也都这么相信了。
而就在此时,自大唐和吐蕃双方休战半个月之后,两份又起了正面冲突。这一次,却是大唐先挑衅的吐蕃。
李祎这个人其实是个野心家,这些年他不是没有机会进攻吐蕃,可是他却一直没动,他在等,等一个时机,等一个一战成名,为自己奠定当上骠骑大将军的时机。所以他一直纵容着吐蕃不断的小打小闹,拿捏着尺度,既不让吐蕃方面得寸进尺,也不让皇帝忘记朔方的战事。终于,吐蕃人在他一次次的放纵下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忍不住对大唐出手了。
原本李祎想着,这些年他已经将吐蕃军队中几个主要将领的作战手法摸了个透,只等着吐蕃犯唐,他就可以一举打败吐蕃,扬名立万,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吐蕃方面主帅的居然不是那些个老将,而是三皇子古日勒。
不过那又怎样,他李祎是谁,怎会惧怕一个小儿,所以他觉得依原计划行动,虽然一开始摸不清古日勒的做风,自己难免要吃点亏,可他有把握最后把战局扳回来。
可是这时候,玄宗居然派了个十三岁的怀化将军来搅局,李祎自然不能忍,所以一开始他才会快刀斩乱麻,一点情面都不留地收拾李清,就是为了腾出手来展开自己的大计。
这不,一旦确定李清是真的消停了,李祎就忍不住对吐蕃出手了!
可是世事哪能都如你所料啊,李祎也是被多年的胜利蒙蔽了头脑,才会自大到看不清对手的真面目,就说李清,他怎么可能真的安安分分在军营当个看客,这根本不可能嘛!他只不过是暂避风头,不和掌权日深的李祎起正面冲突,但是私底下,张勤、张珏、曾毅、万羌这些人都可以当做李清的眼睛耳朵,为他带去外面的情报,可以说在李祎不知道的情况下,李清对整个军队的动向了如指掌。
甚至是那个被李祎评为莽夫的古日勒,他也不像表面表现的那么头大无脑,如果真的是个莽夫的话,他怎么可能在吐蕃竞争激烈的王室中占得一席之位呢!可怜李祎被他迷惑还真以为古日勒只懂得横冲直撞,殊不知李祎的挑衅正中古日勒下怀呢!
作者有话要说:
☆、危在旦夕
大唐和吐蕃的这场战争,虽然看似是李祎动手脚搞出来的,可是也不能说不是古日勒将计就计。开战到现在已经月余,双方兵马都已经进入了疲劳期。大家都以为两方的将领一定都会“稍作整顿”,却没想到,一直表现得应付不及的李祎,率先动了!
这日一早,天都还暗着,朔方军营里就传出阵阵脚步声,烧火班头火急火燎地,给正在外边校场整队的三大纵队的将士备上早饭。时间匆忙,又要先做里边李家军的伙食,班头也只能先将就着做些面食。
厨房打杂的老李双手有劲地将一屉一屉的馒头往外拿,不时,他也停下来看一眼正在整队的校场。想着:哎,那些娃娃都还年轻着呢~
老李在半辈子都在军营里生活,年轻的时候也上过前线,如今老了就在厨房干活。说起来,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也见过不少,有赢的,也有输的,信安王李祎的名头他也听说过,可是在他看来,什么王不王的,选在这时候出战,简直就是不拿这些小兵的命当回事!也不知道那些娃娃最后能归来几个。。。。
其实除了对李祎死忠的一部分官兵,其他人都像老李一样,对李祎下达的作战命令心存抵触。虽然,这里没有一个兵是不希望打赢吐蕃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次吐蕃兵来势汹汹,人数也比往常多,没有周全的计划就让他们出战,无疑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不同于李祎的高高在上,这群士兵天天和吐蕃人打交道,正面作战的是他们,最早发现吐蕃兵有异的也是他们。这几天,军营里一直私下在流传,说这回的这群蛮子不好打,巡夜的小葛已经有好几次,在军营周围发现不寻常的动静的!
可惜底下人的这些发现,好不容易报到了李祎这儿,却没有得到他的重视。李祎现在心心念念的都是趁着粮草充沛,好好打个翻身仗,一鼓作气端了吐蕃人的巢,不免就疏忽了一些本该重视的情况!
李祎这种不作为的反应,自然加深了众人心中的恐慌,这时候,主将居然还让他们开城门主动出击?!所有人心里都打着鼓。要不是李祎在大唐的名头实在太响了,此时朔方军营会不会发生军变,都说不定呢!
今日被李祎派做先锋的三支队伍,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三队人马被李祎分为左、中、右三路,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干扰吐蕃人,尽可能将战线压近吐蕃军队的大本营,给在他们之后出战的主攻部队创造优势。说白了,这三只队伍就是炮灰,就是为了给李祎的亲信部队开路的。
可虽然是这样,这群小兵也没一个能懈怠军令的!
老李给每个小兵发了两个馒头,这些兵,有不少还没成家立业,让他们就啃两个馒头上路,老李实在不忍心,他冻红的手一边发馒头,一边拍小兵们的肩,嘴还不住地对他们说:“娃娃上战场当心,等你回来了,李叔给你带肉吃!”
这话说得老李自己心里难受,想到厨房正在煮的好几大锅肉,却没这些娃娃一口汤喝,老李心里涨得难受,杀千刀的战争,杀千刀的土蛮子~
老李的话经不经得起证明不说,总是给这些小兵一个念头,指不定就能撑着他们回来呢!他们放在现代也就是群高中生,可是在这儿,他们却已经要担负起国家的杀戮了!此时,校场上没一个人说话,就算是平时最健谈的小刺头,今天都闭上了嘴,默默地啃着自己的馒头。
这时,厨房的肉也出锅了,浓浓的肉香飘到了军营上空。这些肉是给李祎的李家军送过去的。那些部队早就已经集结好了,就等着一会儿在自家王爷的带领下建功立业!
不同于外边那些部队的悲观,李家军对今天的这场仗抱着十足的信心。他们觉得自己跟对了主子,只等着踩着前边三只队伍的尸骨,去摘最后的胜利果实!
这,就是朔方军营里可悲的事实,李祎身边的哈巴狗只用吃香的喝辣的,等着官服加身即可;至于其他人,则全是李祎养着的炮灰前头兵、马前卒,只等着献身战场,马革裹尸!
肉被一盆盆拿到里边去了,小刺头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呸了一声:“呸,什么玩样儿,小爷我拿命拼回来的军功,全被这些光披着人皮的禽兽糟蹋了!全是群畜生,”
小刺头骂着骂着突然觉得没意思了,自己在这儿骂破了喉咙,里边也听不见,只要自己一日在信安王麾下,摆在面前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就和里边那群畜生一样,拿别人的命当草菅,踩着别人往上爬;要不就趁早死在战场上,那样还能给家里赚些丧葬钱呢!
这就是世道,小刺头默默自己一直挂在脖子上,他娘给他求的平安符,含着泪咽下了最后一口馒头。。。。
等军队全部准备好,已经到了五更天,李祎带着自己的李家军早就在城门口准备好了,此时,被当成炮灰的三支先锋队伍也已经列好了队。李祎等着第一声鸡鸣响起,就一声令下,命令左、中、右三队率先出城门。
沉重的城门“吱嘎”一声被拉开,三支队伍,总共三千余人鱼跃而出,带着必死的心站上了最后的战场。
等三千人刚出城门,李祎就下令关上了城门,断绝了外边那三千人最后的退路,直接将他们逼上了死路!
此时吐蕃的军队也已经做好迎战准备,不知是为了试探敌情还是怎的,古日勒也没有派出许多兵力,只堪堪派了约莫四千人的队伍出来。
看到这里,城门上的李祎还有兴致和身边心腹调侃两句,只见他指着战场上双方的军队,不屑的说:“还以为那个古日勒真是个愣头青,天不怕地不怕,原来他也有胆小的时候,才派了这么些人出来。我看那,之前真是高估了他,论打仗行兵,他连之前那个吐蕃老匹夫都不如!哈哈哈哈,我李家军胜已!”
而战场上,两边的人马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可是渐渐的,不知道是怎么的,虽然吐蕃派出的人比大唐的军人多,可是却完全不敌大唐的军队,一个个全不复之前的英勇,仿佛打蔫一般的茄子,被朔方的三千人马打得连连后退,战线一点点逼近吐蕃大营。
这时,李祎已经连亲自指挥战争的兴趣都没有了,真是没想到,他用心布局的第一次反击,胜得这么容易!李祎对身边的传令官说:“发话下去,我李家军可以上场了,记住,告诉莫林将军,尽快解决战斗,我要打得吐蕃连连求饶不可!”
“是~”
可惜,就在这时,异变突起。这边李家军刚得到李祎的命令,那边,就有人来报城西门附近出现大量吐蕃兵,西门军事力量比不上正门,已经式微!
李祎得知此消息,收回了露着笑的脸,望了一眼战场上厮杀的两方人马,幽幽地开口:“我说怎么今天打得这么顺利,原来在这儿等着呢!好,好好,这才有些意思!”他沉声问来报之人:“西门有多少吐蕃兵?”
来人答道:“天色暗,看不见具体人数,不过约莫在万人以上!”
李祎听言,一想,他近日派探子打探,估计的古日勒手上只有两万人可用,如今两边城门一起进攻,那他大本营里最多也只有四、五千人可用。这么一想李祎立马有了对策,他立马调取了大半李家军,前去支援西门,而剩下的小部分李家军,论人数也有两千人,立马出正门,拖住此地的吐蕃兵,等西门那边的吐蕃兵撑不住了,不管古日勒是调转大本营的兵马去支援还是按兵不动,他李祎都有办法对付。李祎心想:“到底还是个小牛犊子,就算是耍心眼,他古日勒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其实李祎此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派以张勤为代表的中立部队,前去支援西门。除了底层兵和李家军外,朔方的军队中还有一部分是保持着中立,甚至偏向朝廷派来的李清那一边的。
不过这些部队一直不受李祎重视,尤其是在张勤凭着之前的一战,大出风头之后,李祎就更不爱让这些部队抢军功了。在他看来,西门的情况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他完全没必要为求稳妥,将功劳送给张勤!
也是李祎对李家军的势力太过高估了,他总以为自己的军队是整个大唐最强的,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带领,这柄昔日锋利的钢刀早已经生了锈!
就在莫林带着大部分李家军一路狂奔到达西门的时候,正方城门处的战况再一次发生了改变,古日勒又派出了五千多人应战,此时战场上变成了近一万的吐蕃兵对敌才才五千人的大唐军队。更可怕的是吐蕃兵一改萎靡的士气,像打了鸡血一般死命进攻,稳稳地占据了上风。
而西门那边,莫林带着李家军出门应战,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什么万余吐蕃兵,有的只是古日勒麾下最精通箭术的三千神射手,以及部分步兵。
原来古日勒早就在西门悄悄设置了不少稻草人,就为了坑李祎一把,没想到他还没出招,李祎自己踏进了陷阱。古日勒今早一听说李祎抹黑进攻,简直想大喊三声:“幸饶弥沃佛保佑!”
再说西门这边,莫林的部队一时不察,便被那三千吐蕃神射手坑害的不浅,偏偏古日勒不惜成本地准备了不少箭支,那些吐蕃步兵也不是一般的难缠,人数虽少,但生生拖住了莫林的部队,不让他们调头回城。
此时莫林也明白恐怕正城门那不好啦,可惜他却没办法立马回去支援!
眼看着正城门那里,五千的大唐士兵已经危在旦夕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小姐妹们,小戒戒已经成功消灭第一波考试,回来更新啦!!
在下一波考试来之前,人家一定会坚守岗位,为大家服务~~
☆、援军到
小刺头看着周围的战友一个一个的倒下,心里急得不行,再这样下去,这仗根本没法打了,与其说是对战,倒不如说是吐蕃人单方面屠杀好了!说好的数万援兵呢?怎么才来了这么些人!!
小刺头一分神,背后就有一个吐蕃兵,举着长戟就向他戳来,偏偏小刺头已经厮杀了好几个时辰,身体早就脱力了,此时他就算察觉背后的动静,也没有力气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