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五代当军阀-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刘鄩现今缺兵断粮,如果进驻莘城,从黄河水路运输。可解燃眉之急。我们清晨起兵,从贝州进兵博州城。”

微微沉吟了一下,李昇对张藏英道:“你明天派几个人,把含烟送回幽州。”

张藏英心领神会的笑了一下道:“主公放心,属下一定把夫人安排好。”

李昇笑着给了张藏英一拳道:“你这个小子,敢在我面前说俏皮话了。”

天色大明,李昇把张源德叫来道:“刘鄩战败。军情紧急,我今日起兵。贝州城要保证一切供应,留张在吉在此协助张大人处理军务。”

听说李昇要起兵离开贝州,张源德地心,暗暗的放了下来,他心中明白,什么留张在吉在此协助处理军务,说的好听是协助。其实还不是把自己架空,把贝州的大权在握,作为后援。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拒绝,这年头,谁的兵多,刀利,谁就是大爷。

正在此时,军卒来报。东都有圣旨到。李昇等人把钦差接入大堂,宣读圣旨,宣旨官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逆贼张彦等人,丧心病狂有负皇恩。在魏博叛乱。晋王李存勖贼子野心,犯我大梁,天心震怒。卢龙节度使李昇,忠贞勇武,谋略过人,代朕讨贼,忠勇可嘉。今加封李昇为护国公,即日讨伐晋王李存勖,平定魏博之乱。钦命附近州县,官员军兵。予以协助。不得有误。功成之日,另有封赏。钦此。”

李昇心中大喜过望,真是瞌睡就送枕头,这道圣旨来的及时,自己以后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了。

李昇接过圣旨,谢恩已毕,道:“贵使,陛下的旨意是否已经宣给各个州府?”

宣旨官知道李昇地凶名,不敢怠慢,道:“陛下已经晓谕魏博附近州县,着他等协助国公,国公但请放心。”

东都,朱友贞仰天长叹,银枪军张彦的投敌,天平节度使牛存节地病卒,让他忧心如焚。犹豫了数日后,得知澶州失守,刘鄩兵败,形势逼人,他终于下了这道圣旨。

张源德听完圣旨,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有了这道圣旨,自己不但无过,而去有功。他暗暗得意自己能够权衡利弊,随机应变道:“卑职预祝节帅马到功成,所向披靡,卑职定当竭诚提供一切所需。”

有了这道圣旨,李昇更加放心,量这个小人玩不出什么花样。点点头道:“如此就有劳刺史大人了,我当请陛下表彰大人的忠贞和军功。”

张源德的脸笑的像个老核桃,连连道:“多谢节帅,多谢节帅,这些都是卑职分内之事。”

李昇起兵向博州进发,还没有出城门,两旁道路上,无数百姓已经得知李昇要起兵离开贝州。一个个泪流满面,跪于路中道:“大帅啊,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让我们怎么办,求求大帅,留在贝州吧。”

一个士绅模样的人跪在马前道:“大帅仁德英武,爱民如子,自大帅进贝州,于士绅平民,秋毫无犯。惜老怜贫,惩治恶徒,保一方平安。贝州一方老少,如大旱之逢甘霖,愿求大帅永镇贝州城,还望大帅明鉴我等一片拳拳之心。”

旁边众人都跪伏于地上,涕泪交流,犹如死了父母一般,甚至有两个妇人,就拉着李昇的裤脚,不肯松手。李昇甚是感动,这五代十国时期的老百姓就是淳朴啊,自己才在贝州城住了几天啊,老百姓对自己感情就这样深!

李昇急忙下马温言抚慰,也是贝州城地老百姓,在短短的时间里知道这位节度使大人,对老百姓非常和蔼可亲。这年头,当官的都不把老百姓当人,难得有这样一个注重民生的将军,手下军卒都对老百姓客客气气,美名瞬间就在贝州城内外传遍了。

好不容易劝说城中的老百姓,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勤王,贝州城留下了副将张在吉,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张在吉,一定保贝州城百姓生活安定。这才在一片片的哭泣声,和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贝州城。

出了城门,李昇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李昇身上出了一身的汗,这些老百姓太热情了,什么事情过了都不是让人轻松地事情。

出了城门没有太远,大军忽然停下来,前军回来道:“报主公,前面的道路被城外的百姓所阻,他们求见主公。”

李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面对千军万马都没有如此,史弘肇和张藏英也相对苦笑。

李昇一向提倡民为本的思想,在幽州就爱民如子,深得民心,他每到一处,都是先安定百姓,严禁军队扰民,在贝州也是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在他到贝州之前,贝州刺史张源德媚上欺下,苛政猛于虎,搞地怨声载道。甚至他专门有三千士卒,纵容他们每天夜晚出去抢劫,贝州人民甚为痛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昇执掌贝州以后,严禁军队扰民,斩杀了几十个扰民的军卒和头目,整肃张源德的军队,严加训练和约束。并且帮助贝州城内外的老百姓,把破败的房屋修葺一新,挖渠引水,灌溉农田。让贝州城内外的老百姓感激涕零,生活稳定安逸。虽然时日无多,但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希望这位节度使,能够长期驻扎镇守贝州。

现在李昇要离开贝州,他们自然心中惶恐不已,刚刚过了没有几天安宁的日子,深恐李昇离开了,他们又陷入以前水深火热的生活中。

面对深受其害的老百姓,李昇叹了一口气,他穿越之前是一平民百姓,深知老百姓地要求极其简单,不过是温饱而已。但是在这个战乱地五代十国,老百姓的性命,尤如草芥,他只能尽力而为,给自己治下地老百姓一个安宁生活的环境。

李昇来到前面高声道:“父老乡亲们,不要恐惧,虽然我李昇今日因为勤王讨敌,暂时离开贝州,但是有我的副将张在吉镇守贝州,保证各位和现在一样安定的生活。并且我李昇在此立誓,不会放弃贝州父老乡亲的厚爱,以后将由我的将领,长期的驻扎贝州。我保证在我治下的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安定,望各位父老乡亲放心!”

张源德看着这些视自己为洪水猛兽的老百姓,面色尴尬至极,一会儿煞白,一会儿紫红,一会儿铁青。

李昇看的暗暗好笑道:“张大人,以后这些百姓还要靠大人的德政,须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昇话中带刺的点了张源德一句,张源德急忙谄媚的笑着连连点头答应。李昇见天色不早,在贝州城已经担搁了些时候,命大军急速前进。

李昇把张藏英叫来道:“你去杨刘和匡国节度使王檀联系,共同出兵讨伐李存勖,互为援助。我想他已经接到陛下的旨意了,如果让他牵制住李存勖,博州就容易拿到了。我写一封书信过去,你把王檀的书信给我带回来,此事至关重要。”

张藏英领命道:“属下明白,主公放心。”

李昇又派人和郓州、惠州联系,让他们分头攻打澶州。自己领兵和王郜、高行圭合兵一处,准备袭击博州。

此时此刻,刘鄩已经驻扎在莘城,挖了壕沟坚守,并从莘城到黄河之间筑起了甬道,用来运送粮饷。晋王李存勖则在莘城以西三十里安下军营,两军烟火相望,每天都要打好几次仗。

得知郓州、惠州,合兵进攻澶州,李存勖分兵澶州,誓要先把刘鄩拿下。

李昇趁此机会,联系匡国节度使王檀,让他进兵魏州,切断了魏州和博州的道路。

第250章 内外夹击

李昇深沉的眸子凝视着沙盘,他记得在历史上,在这数年内,后梁就被晋王李存勖所灭,自己还被绑在后梁朱友贞这辆残破不堪的战车上。难道说,自己注定了是做亡国之臣的命运吗?

他微微的闭上眼睛,穿越到五代十国的一幕幕,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闪过。从开始的奔逃保命,到游击战,依附于他人,开拓第一个地盘。

李昇睁开眼睛,长啸了一声:“吼,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目光炯炯,自从踏上这个时代,历史就发生了一次次的偏差,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是的,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决定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弟兄们的命运。以后的道路,还是要自己去开拓,朱友贞昏昧愚蠢,怎可去给他殉葬。

那么出路在哪里?李昇的心头沉重,身上压了太重的担子,幽云十六州的几十万百姓,手中数万的弟兄,他必须给他们谋一个光明的出路。看着沙盘上面割据一方的个个藩镇,在这个动荡战乱的时代,人命犹如草芥。战争不止,杀伐不定。无论依附于那方,都不过是他人的棋子,充当炮灰的角色。这不是他李昇的选择,也不是他李昇的性格。

何况如今,哪里还能容下他,除非他愿意交出所有的一切,像贝州城的张源德学习,那还是他李昇吗?

看着身边的王郜和敬诩,两个人目光中满是崇敬之色。在这个重武轻文地时代,谋士和文职官员,轻如鸿毛。但是李昇对于谋士和文职官员的看重犹胜于武将,这也是他们愿意对李昇忠贞不二,甘愿效死的原因。

“子振、允直,你们对如今形式有何看法?”

李昇暗暗叹息,自己身边的谋士还是太少了。如果有一个像三国贾诩那样的谋士,他可以省多少心啊!怎么别人动辄猛将如云。谋士如林,自己穿越到这里,很久以来猛将就那么几个,谋士就靠自己。现在总算渐渐的增添了一些谋士武将,不过在李昇看来,这个就像金钱一样,永远不会嫌多!

敬诩深深的看了李昇一眼。跟随这个主人,他如鱼得水,对于李昇地心理他能够猜测到一些。不过他深知,作为谋臣,随意揣测上位者的心理,是大忌,虽然李昇和那些上位者有着极大地区别。

王郜从李昇刚刚起家的时候就跟随李昇,心里没有敬诩那么多顾忌道:“主公说的好。我命由我不由天!自主公从洛阳起事,诸事皆靠自己,取沧州,得幽州,霸据一方。如今魏博之乱,又有契机。把我们的势力范围从幽云十六州拓展到中原。刘鄩新败,主公得贝州,如果再得博州,与李存勖分庭抗礼。观大梁朝野,更有何人可与主公相比也!”

王郜越说越激动,原本白皙的脸色变得红晕,李昇的势力越大,他重振家族就指日可待了。

李昇的目光转向了敬诩,敬诩道:“允直分析地不错,如今各个州府奉陛下之命。牵制李存勖。李存勖又和刘鄩在莘城交兵,博州唾手可得也。”

李昇深邃的目光炯炯看着二人道:“得了博州城又如何?”

王郜愣了一下。疑惑不解的看着李昇,一时间没有明白李昇的意思。敬诩目光一闪,颇有深意的看着李昇,沉吟了片刻问:“如今天下大乱,战乱频繁,唯有平息战乱,才能还天下一个如同大唐的太平盛世,主公意在一方乎,意在天下乎?”

李昇盯着敬诩,果然不愧为五代有名的谋士,可以揣测出自己的一些心理。

敬诩见李昇没有答话,继续道:“如今魏博被李存勖占据,又失却澶州,梁朝门户已失,李存勖平定魏博必然直取东都。今上宠信奸佞,好大喜功,优柔寡断,昏昧失德,大梁危矣。”

敬诩说到这里停下来看李昇地神色,毕竟他说的这些话,都是大逆不道,作为梁朝臣子,说这种话,可以直接拉出去砍头。

李昇面无表情,敬诩继续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主公虽然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不足以立足于天下。主公向有大志,欲使天下安定,黎民百姓衣食无忧。我闻天下分久必合,主公唯有执掌天下,才能使黎民百姓不在流离失所,海晏河清。”

李昇没有说话,这个时代,一个明君可以让天下安定富足,一个昏君可以让民不聊生。但是他一向没有想做皇帝的想法,无他,太累,太麻烦,自己只是想让跟随自己的这些人,有一方安居乐业的乐土。

王郜目光炯炯欣然道:“子振高见,天下有德者居之,今上失德,主公泽被苍生,可取而代之!”

想到李昇如果做了龙庭,自己就是开国元勋,自然可以重振家族。

李昇摇摇头,现在还不是自己可以把朱友贞取而代之的时候,凭自己现在地力量,还不足以和李存勖正面对敌,更何况还要加上一个朱友贞。

王郜显然是也想到了这一点,阴险的道:“既然是陛下钦命主公平定魏博之乱,主公可请陛下着各地兵马,勤王讨晋王。”

敬诩道:“此计甚妙,李存勖可以进犯我大梁,我大梁怎可不反击。主公可上表陛下,请陛下着绛州刺史尹皓攻打隰州,宣义节度使攻打潞州,昭义节度使攻打魏州,天平节度使王檀攻打澶州,对李存勖形成合围之势。使李存勖首尾不能相顾,主公大事可定矣。”

李昇暗暗叹息,又将刀兵四起,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过这是难免的。李存勖进兵,意欲夺取梁朝,无论如何这场战争是难以避免,唯有平定战乱,才能还天下一个清静。

于是李昇哈哈大笑道:“我有子振和允直,如臂使指耳,何愁天下不定。”

李昇上表启奏朱友贞,命各地起兵对李存勖形成合围之势,虽然朱友贞晓谕魏博附近的州府协助他退敌。不过这些势力只能是合作的关系,没有人会真正听从他的军令。

是夜,天平节度使王檀驻扎在魏州城外,斩断了魏州城到博州城的道路,李昇趁机夜袭博州。

“命所有将士轻装简行,午夜时分赶至博州城下。”李昇吩咐。

大军从四面八方飞驰,精锐的骑兵在此时此刻充分显示出优势,百余里路,在马蹄声中迅速的向后退去。

博州城在静悄悄地夜里,忽然,城中火光冲天,一阵阵大乱。喊杀声充斥着,刀兵四起,让防守博州城地晋军惶惶不安。

守卫博州城的安元信,原本是李嗣源手下地猛将,甚得李嗣源重用,后被李存勖看上,爱其武勇,向李嗣源讨要。李嗣源不得已,把安元信献给晋王,晋王任命他为散员都部署,并赐给他姓名叫李绍信。

此时李绍信因病被李存勖留在博州,他以为是原来城中的梁兵起乱,可是听闻城外,杀声震天,心中大惊道:“何方兵马来袭?”

有人来报:“启禀将军,幽州李昇带领约两万兵马,攻打博州。”

一时间博州城内外,乱成一团,不知道城内有多少梁军。博州城北门,正在展开一场血肉搏战,李昇安插在城中的精锐,在高行圭的带领下,和取得联系的梁军此时此刻,拼命在夺取城门。

在数日之前,李昇就派高行圭着人扮作商旅进入了博州城,并且和原来镇守博州城的梁军取得了联系。这些梁军在博州被陷以后,因为有魏州银枪军之乱,李存勖不放心这些人,让晋军把他们的武器都收缴了,软禁起来,不得轻易出入。致使这些人,心中惶惶不安,恐惧自己如同张彦一般的下场。魏州银枪军被绞杀镇压的事情,他们听闻以后,惴惴不安,因此高行圭派人和他们联系,他们为了不被晋军所害,同意协助李昇在城中起事。

博州城内外呼应,使晋军大乱,尤其是李昇,在晋军的心目中就是杀神附体。

高行圭带进城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人人以一当十,又有原来的梁军帮助,事先就在附近隐藏着。城中的大乱严重的影响了晋军的军心,几个城门又尤以北门的攻击最为猛烈,李昇亲自带领人马,猛攻北门。

前后夹击,令晋军手忙脚乱,高行圭的刀锋过处,带起一个个大好头颅。眼看晋军兵重,一时不能夺得城门,跟随的博州城梁军开始畏缩不前。看着身边的弟兄一个个的倒下去,高行圭心急如焚,心中一动,高声大吼道:“杀、杀、杀,打开城门,迎接我大军进城。”

他身边的军兵一起大吼:“杀、杀、杀……”

此时,城外听闻城中的喊杀声,跟随李昇的老兵都直抒胸臆,跟随着一起大吼。

高亢激昂的吼声,直冲云霄,让人血脉贲张,激起了城中梁军的斗志。高行圭高行圭用双手抡起大刀,势不可挡,犹如一只疯狂的猛虎,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向城门前进。

第251章 长河落日

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跟随高行圭的幽州精兵,也都血贯瞳仁,疯狂的冲向城门。高行圭和他带领的人马,每前行一步,都是踏着无数的尸体开出一条血路。

李绍信支撑着起来,身体摇摇欲坠,出了一身冷汗。勉强上马,吩咐手下传令,有作乱者,杀无赦。他双手扶着马颈,在亲随的扶持下,向城门行去。

城头已经有李昇的人蹬上,高行圭的大刀完全采取疯狂的进攻招数,一枪刺来,他不避不闪,刀锋随枪杆而上,削上敌人的手臂。对方胆寒的想撤回枪,却已经被高行圭夹在肋下,向怀着一带,已经把敌人斩为两段。

跟随高行圭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精锐中的精锐,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此刻由于主将病重,晋军军心不稳,尤其是看到城中已经进了梁军,晋军更加慌乱。高行圭和身后的亲随,浑身浴血站在城门前,此刻原来博州城投降的梁军也明白,如果不能打开城门,把城外的大军迎进来,他们就是死路一条,团团的把城门围住,不让晋军过来。

城门吱嘎嘎的被打开了一个缝隙,城门外一马当先,史弘肇冲了进来,手中钢枪如同憋闷了已久的毒蛇,终于可以出洞,用冰冷锋利的毒信,吞噬着晋军的生命。

随着吱嘎嘎的声音,城外的人马不断的冲入博州城,马蹄下不知道踏碎了多少晋军地骨头。

博州城内的晋军远远没有梁军多。李存勖把重病的李绍信放在博州城,本来就是让他在这里养病。在强大的虎狼之师面前,晋军开始退却了,面前梁军透出的杀气,让他们畏惧。城中的骚乱击溃了晋军的军心,不断减少倒下去地同伴,在敌军的马蹄下。被不断践踏着,没有断气地伤兵。很快就魂飞魄散。

高行圭喘息不已靠在城门上,血透重衣,有晋军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

史弘肇兴奋的像穿肉串一样,用钢枪在晋军身上,穿插着,所到之处。血红的花朵,艳丽凄美的绽放着。地下,已经被晋军的鲜血染地殷红。

李绍信勉强纵马,蜡黄的脸色阴沉的如同黄河水,还没有等他到城门,就遇到了无数败退的晋军。一个守城门的头目,目光中带着恐惧,被带到李绍信马前。

李绍信用凌厉的目光看着他问:“城外有多少人马。是哪里的人马?”

“是幽州李昇的大军,有数万人马,势不可挡,已经攻破北门,请将军尽快撤退吧。”

李绍信冷冷地的哼了一声道:“临阵脱逃,拉下去斩!命令所有军卒。不得后退一步,违令者杀无赦!”

李绍信的亲随把命令传了下去,又斩杀了数个败退的军卒,一时间晋军不敢再退却,拼命抵挡着。但是随着李昇等人的进城,晋军已经无法抵御,压倒性的兵力和内外夹击,注定了晋军地失败。随着东门也被攻破,李绍荣已经无法抑制败局。

李昇手中拎着钢刀,杀气弥漫。晋军见到这个恶屠。心中已然胆寒。李绍信支撑着病体,管的了北面。管不了西面。虽然在他的督促下,晋军暂时守住没有退却,可是从四面八方败退的晋军,狼狈的东奔西跑。

亲随见大势已去,贴在李绍信耳边道:“将军,博州城保不住了,敌军兵力太多,我们还是退回魏州吧,否则……”

李绍信紧皱双眉,差一点交代在马上,博州就这样被李昇攻破了,他怎么去和晋王李存勖交代!

“命令所有人不得慌乱,一队在前面冲锋,一队在后面阻拦敌军,我们居中策应,向南门撤退。”

在李绍信的带领下,晋军开始退向南门,虽然还是败退,却是已经稳定下来。随着李昇等人的进城,另外几个城门纷纷失守,城中厮杀声震耳欲聋,街道都被鲜血染红。刚刚经过战乱的老百姓,都战战兢兢的躲在家中,有的甚至藏在柴房里,地窖里,以避免被错杀。

李昇大吼道:“弟兄们,杀,一个都不要跑掉。”

手中地钢刀,从一个晋军地腹中,一挑,白花花的肠子和血红地内脏,流淌了一地。他不禁感到不过瘾,杀这样的小卒,已经不能让他的血液沸腾。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晋军想逃出去,可是各个城门早已经被李昇的人马占领,在李昇的命令下,所有的城门紧紧的关闭,连个老鼠都跑不出去。

李昇阴狠的一笑,这个就叫关门打狗。

魏州城隐隐看到博州城中火光冲天,知道有变,急忙派出斥候快马打探,可是派出去的人,左等右等,没有一个回来。李存进忧心忡忡,魏博骨肉相连,如果失了博州城,魏博互为掎角之势就被打破了。李存进派出了一队十数人的骑兵,让他们快马去探,对于博州城没有人来魏州报信求援,更是忧虑万分。

十几个骑兵快马奔向博州,离魏州已经有数十里,他们警觉的一边飞驰,一边观察着旁边的动静,互相离开数十米远。

忽然,从地上绷起了几十道绊马索,分布在里许的范围内,几个骑兵在夤夜之间,哪里看得到绊马索。况且疾驰中,这许多绊马索他们就是发现也无法躲避。多半从马上坠下,不及起身,一波箭雨逼迫,糊里糊涂的去阎罗殿报道了。

有几个机警没有从马上掉下来的,也被密集如同雨点的箭雨,射成了刺猬。

十几个骑兵无一幸免,顷刻间化为鬼魂,连马匹都没有幸免于难,皆被射杀。王檀冷冷的看着手下的军卒,把战马和晋军的尸体收拾下去,重新隐藏在黑暗中。

李存进面色阴沉的等待骑兵的回报,此时他还不知道,魏博之间的道路已经被切断,消息的闭塞和缓慢是冷兵器时代的通病。

莘城,交战如火如荼,李存勖一心一意想把刘鄩擒杀,以报万柳坡之仇。可是刘鄩素以计谋着称,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攻破的。两方的交战,比上茅房还频繁,在莘城进行拉锯战。

刘鄩在莘城驻守了很长时间,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有援军,朱友贞传旨意命各地讨伐李存勖的消息,他们已经知道。心中因此有了希望,固守在莘城实行龟缩。

但是刘鄩的军粮不能运输供给,晋军每天多次到他的营寨下挑衅,刘鄩的部队固守不出。于是李存勖命令晋军断绝了刘鄩的甬道,一千多人手持斧刀砍伐刘的寨木,后梁的士卒惊恐地逃出营寨,被晋人俘获回去。

博州城,李绍信带领人马来到南门,身边又折损了无数军卒。幸好他被众人团团围住,才未曾受伤。及至南门附近,手下军卒告诉他,南门已破,被梁军占据,城门紧闭。众梁军见许多人马团团围住一人,向南门移动,知道一定是博州城晋军的头脑。如何肯放过,把李绍信团团围住,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围在李绍信外面的晋军,一层层的倒下,再没有爬起来。张藏英见了不疾不徐,命军卒一部分把守城门,其余的都围在李绍信外面,不断的攻击。每隔一会,就换下前面的士兵,有偶尔逃逸出的晋军,都被射杀了。

李绍信身边却是没有人可以替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兵马,像被割麦子一样,一片片的倒下。他目眦欲裂,不由得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在马上摇摇欲坠。

张藏英冷冷的道:“还不下马就缚,更待何时?”

亲随急忙扶住李绍信,他仰天长叹道:“大王,末将无能,有负大王所托。”

他抽出佩戴的宝剑,就欲自刎,李绍信本来武勇过人,此刻被病魔折磨,又郁结于心,宝剑拿的颤颤巍巍,亲随急忙抢了下来。

此时博州城的喊杀声,已经渐渐不闻,李昇得报,来到南门。他久闻安元信的勇猛刚强,知道此刻安元信病重,无法抵抗。阴冷的一笑,在史弘肇耳旁吩咐了几句。

史弘肇嘿嘿一笑,目露凶光,挥枪带领兵马杀了过去。直如虎入羊群。一边杀,一边大喊道:“大帅有命,尽灭晋军,一个不留。”

李绍信目中流血,这些都是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弟兄,他就欲上前和史弘肇拼命,身体却是摇摇欲坠,出了一身大汗。

“住手!”他大喝一声,眼前一阵阵的发黑,心中滴血,环顾四周,目光所及,都是绝望的眼神。

李绍信道:“请问李节帅何在,在下求见李节帅,有话要说。”

史弘肇懒洋洋的看着他道:“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想见我家大帅就见,有什么遗言,我替你传达吧!”

李绍信怒目圆睁,随即又暗叹了一口气,在马上躬身行礼低声道:“还望将军引见,在下谢过了。”

史弘肇道:“如此,稍待片刻。”

李绍信目光紧紧跟随史弘肇,见他走到不远处一匹马前,那马上端坐一人,剑眉虎目,英武非凡。眼中有万分煞气,身上带百丈威风。

第252章 愿效犬马之劳

…文…李绍信的目光紧紧的被这位年轻的将军吸引了,知道这个人一定就是李昇。心中暗暗称奇,虽然李昇对久闻大名,今日见了,还是想不到这样年轻的一个人,就有如此计谋和成就。

…人…在马上恭敬的深深躬身行礼道:“败军之将参见大帅,久闻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书…李昇缓缓的催马行了过来,没有说话,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绍信。

…屋…压力,巨大的压力,李绍信在李昇的威势和目光下,不由得又出了一身冷汗。他丝毫没有怀疑,李昇轻轻的一个眼神,就可以决定他和这里所有晋军的生死存亡。

咬牙抬头用恳切的目光注视着李昇道:“大帅在上,在下素闻大帅爱兵如子,仁心德政,因此四方归心。今非晋军之罪,乃战之罪也。这些军卒,虽然曾经于大师为敌,不过各为其主耳,上天且有好生之德,大帅何忍尽灭之。”

李昇冷冷的道:“我命由我不由天,今日我不杀他们,异日我的弟兄们就要被他们所杀。战场之上,岂能有妇人之仁!”

看着李昇冰冷的目光,李绍信的心,暗暗沉了下去,仍旧挣扎着道:“这些军卒得大帅活命之恩,当拼死报效。此皆在下之罪,如蒙大帅深恩,留这些人一命,在下愿自缚于大帅马前,任凭处置,还望大帅俯允!”

李绍信身边的亲随大惊失色道:“将军,万万不可……”

挥手阻止了亲随。恳请地目光紧紧注视着李昇,李昇脸上不动声色。

王郜冷笑着道:“安元信,你看我幽州兵马比你晋军如何?”

李绍信道:“败军之将,何敢与之相比。”

王郜道:“晋军勇不及我军,又是离心离德之辈,留之何用?”

李绍信冷汗津津而下,战场上。把敌军全部歼灭,甚至把俘获投降的敌军尽灭的事情比比皆是。他不由得闭上眼睛。看来今日全军尽墨了。

敬诩微微一笑道:“虽然如此,我家大帅向来仁德,不过……”

敬诩留了半句话,意味深长的看着李绍信。

李绍信急忙道:“某愚钝之人,还请先生赐教一二。”

敬诩道:“久闻安元信将军勇猛刚烈,我家大帅甚爱,将军肯为我家大帅效忠。则所求不足虑耳。”

李绍信大惊失色,左右环顾,见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