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是不错的法子,战略轰炸机主要的战损原因还是敌人的战斗机攻击,只要我们的战略轰炸机编队有护航,防空炮火是无法造成多少战损的。”刘景龙不由大喜过望,野马战斗机,这是空军的底牌之一。
这玩意,也就是江渝山寨出来的美国二战名机。野马战斗机的最大优点就是航程远,而且空中格斗能力极强。
武库里正好有一批野马战斗机,随时可以取用。
装备野马战斗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援助了红色毛熊战斗机,如果不给与战略轰炸机编队足够的保护,战损率是会比较高的。
中华民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并不是太庞大,不过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还没一架来说,已经是一支超级恐怖的力量了。
而且在这个防空炮技术还完善的时代,足以将一个国家的各城市来来回回的炸上一遍了。
……
为了准备这对俄武力干涉,中华民国军方最高统帅部对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兵遣将。
五个师编为一个军,三个军编成一个集团军。平日这些军长、集团军司令都是没有具体任命的。
但有预备人选,这些军长、集团军司令平日主要是了解军队情况,并没有指挥权,只有最高统帅部下达临时任命时,才有指挥权。
最高统帅部这次将调动350万中国野战军、国防军,同时还有275万附属国陆军,一共调动兵力达到625万。
这么多的士兵,每天所消耗的弹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还是支撑得起的,超过1。3亿吨的钢铁产量,已经是世界各国钢铁总量了。
如此庞大的工业规模下,打一个产钢量还不到五百万吨的红色毛熊,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战争会使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一些。
财团旗下的军工厂如今是全力运转,开始生产大量的弹药,武器装备方面倒不是太缺。
那些附属国的士兵多是炮灰,拿着把冲锋枪就上战场。当然配置上还是要有其他的枪械以及重型火力。
按照每天平均消耗20发子弹来计算,一个月需要消耗36亿发子弹。炮弹、炸弹、机枪掸才是消耗最多的东西。
中华民国的军工业所用的机床此时已经是半自动化了,生产效率非常高,武库存量持续上升。
625万的大军,需要大量的军官。最高统率力一个个的任命了下去。这些军队,一共被编为六个集团军群,从甲排到己。
每个集团军群拥有三个军,外加五个战略炮兵师,每个集团军群拥有一百万兵力。
与此同时,建立指挥中心,使部队可以呼叫地面火炮、空中火力。每个集团军群的无线广播电台配发到排级。而那些炮灰部队,无线电广播电台只配发到营级。
其中东北野战军群开始向西北调动。
东北野战军群长期都在寒冷条件下训练,并且多是丛林战训练,这六十万军队这次负责进攻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比较冷,森林也多,但却是中华民国这次必须要攻占的。
作战方案,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一共制定了三个,具体选用哪一个,暂时不清楚,也未宣布。
这是为了防止泄密。
三套方案,又衍生出几套最坏打算下的几套应变方案,这些计划只有最高统帅部知道,只有在战斗打响前才会告知下面的指挥官。
……
“听说要打仗了呢!”
一间茶楼里,几个闲客了扯着闲话,一个茶客突然抛出了一个话题出来。
消息不知道怎么的就流传了出来,市井中已经有些人开始议论了。此时中华民国虽然对新闻有所管制,但是民众言论自由还是有的,也不会有太多禁忌话题,只要不是有目的的造谣就没人管。
“哪来听来的消息?现在怎么可能要打仗?”边上的人奇怪的问道。
“好像是要打俄国。”
“俄国人不是刚把中亚让出来吗?怎么又要打了?”
“你们不知道吧!听说中亚已经集结了两百多万的藩兵,其中沙俄就有一百万兵力。”
“我倒是听说,那些兵工厂,现在一天三班倒的生产军火呢~!”
“切,我听说是要搞演习。”
“原来是要搞演习啊!”
老百姓议论纷纷,这也难怪,这次军事调动的动作比较大,基本上中华民国除了华南地区的兵力外,北方地区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到了中亚行政区。
兵工厂开始三班倒生产,这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是全面战争时期,那些民用工厂也得去生产军工品,虽然效率比兵工厂慢,但数量很庞大。
民用工厂无法转军工生产,那些兵工厂只能三班倒的运转了,兵工厂的机床都是专业的,生产效率极高。
对付是否打仗的问题,普通老百姓倒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们感觉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没必要怕谁。
另外民间传言,是演习,所以也没怎么往战争方面想。
倒是一些知识分子们,却很清楚的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所谓的演习,调动六百多万大军到中亚行政区,那是演习?
一天光是吃喝拉撒,外加训练,所需的军用物资就是天文数字了,演习哪里需要搞这么大的手笔啊?
国际上也普遍意识到,中华民国必然在不久之后发动一场对红色毛熊的战争。
以历来中国对俄国的作战习惯,都是开春后进攻,秋末开始撤军。这种作战套路,已经被摸熟了。
只不过,就算知道了又怎么样?
很快,中华民国军方对外宣称,将进行一场冬季演习,演习过后各部将返原驻地,各国对此将信将疑。
但边境地区的火药味却是很浓,红色毛熊对中华民国集结的六百多万大军只能说是绝望后的疯狂。
红色毛熊也在疯狂动员,大量的女兵和少年兵都开始被动员上战场了,可见这个国家被战争荼毒得多么厉害了。
这样的疯狂动员,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援助下,倒是很顺利。起码粮食还是够吃的,不过武器嘛……
人家罗斯柴尔德财团也不是神,哪里能那么快找到那么多武器。
再说了,援助是偷偷的好不好。要是光明正大的援助,马上就会引起中国人的怒火了,到时候说不定是得不偿失。
第079章 撕破脸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援助行为,也很快遭到了中华民国的严重抗议。
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派出人员与罗斯柴尔德财团进行了交涉,并严厉警告了罗斯柴尔德财团。
“我们只是看到俄国人民吃不饱饭,所以才给与了一些粮食援助。”罗斯柴尔德财团对此连忙做出了解释。
但这个解释,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让中国相信?
“如果再不停止这样的行为,一切后果自负。”中国军阀寡头财团的交涉人员只丢下了这么一句话后便离开了。
罗斯柴尔德财团之后,咬牙继续对红色毛熊加大了援助。
“必须遏制中国人的军事扩张,如果遏制不了的话,我们欧洲都将遭到严重的威胁。”罗斯柴尔德财团此时却是不得不援助红色毛熊。
在海军方面,欧美还是有优势的。
尽管中国人在搞大海军计划,并且已经下水了八艘最先进的战列舰,但在他们看来海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组建起来的。
唯一可怕的是中国人的陆军,从陆地上亚洲与欧洲是相连的。
一旦中国人征服东欧的俄国,那么欧洲中、西欧就将受到严重威胁,而这里也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根基所在。
……
“什么?罗斯柴尔德财团吃了豹子胆了,竟然还在援助毛熊?”江渝收到消息,不由拍起了桌子,大骂道:“麻辣隔壁的。”
“大帅,我看这一仗我们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出威风,打出威势出来。否则罗斯柴尔德财团不会真的怕我们。”蒋方震冷静的说道,“我们尽管战胜了俄国和日本,但是真正与欧美抗衡的大规模战争却没有发生,他们无视我们的警告也是正常的。”
“对,这次不仅要打,还要打出威势。”江渝站起身,杀气腾腾的说道:“我们要让世界见识一下,我们中华民国的军事力量,是他们所无法抗拒的。”
这下江渝准备动真格的了,原本只是想把伏尔加河以东占领,然后让沙俄先复国一下,再慢慢收拾沙俄。
但是现在,却不这么想了。
如果放任毛熊发展,那么其结果就是越来越难啃。与其如此,不如一次性的把毛熊打到北欧森林里去,把平原地区全部占领了。
“马上给我修改作战计划,这次玩一把大的。”江渝下令道。
“是。”
……
此时离开春,还有两个多月,罗斯柴尔德财团不知道的是,原先中华民国只是想把沙俄重新复国,让俄国双方半壁江山,从而对俄国人进行盘剥,并非是要直接打到欧洲去。
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行动,却让中华民国改变了计划。
没有谁愿意看到身边一个强大的国家崛起,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毛熊想要发展,就已经触动了中华民国的神经。
中亚行政区,六百多万陆军聚集。而对面的毛熊也不甘示弱,竟然疯狂动员了七百多万兵力。
很多都是少年兵,甚至还有女兵。
这些毛熊士兵每天都在挖着工事、修建碉堡等,摆明了是要和中华民国唱对台戏。
人家反抗有什么错?
但在中华民国看来,反抗就是错了。乖乖的受死,还可以留他们一条生路。竟然敢反抗,这可就不客气了。
中华民国军方最高统帅部立即修改了作战方案。
空军战略轰炸机数量,要求在明年只内增长到三千架,战术轰炸机,必须达到六千架,绝对是一个超级惊人的数字。
但对于此时的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来说,这些飞机并不算什么。
华东飞机制造厂立即快速扩充产能,建立新的军用飞机生产线。而战术飞机方面,多是以蚊式轰炸机为主,造价低廉,性价比极高。
与此同时,战车工厂也在快速的爆战车。由于有专业机床,战车生产速度极快。
通往中亚行政区的铁路也是冒着寒冬加紧铺设,现在铺设的是六轨,之前的四轨已经铺好了。
财团旗下一切能转为战争潜力的工厂,都在这个冬天延长了生产时间。
如造汽车的工厂,生产时间延长一倍,那么原先一半的汽车制造厂,就可以转而生产军火。剩下的一半继续生产民用汽车。
延长运转时间,就得多招收工人,这都不是问题,中华民国有的是人。
财团旗下的工厂全力运转,大量的军用物资被生产了出来,原先只计划一年内解决问题,但随着计划的扩大,作战预期被延长了。
边境对面的红色毛熊,却是进行着全民备战。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援助,让红色毛熊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
罗斯柴尔德财团顶着来自中国的警告,却是继续的加大援助力度。
在这个冬季,很多军火都开始输送到了俄国境内。
……
这年年底,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增长到了恐怖的1。4亿吨,露天开矿技术,以及愈发成熟的转炉钢技术,使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生产力飞速提高,产量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平均下来,每个中华民国老百姓可以享有269公斤的钢铁。按照一个家庭四个人口来计算,也就是一吨多。
这样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还要多,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完爆世界各国。
飞机、汽车、轮船制造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铁路、公路、电站数量持续增长。
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
但是,这样的钢铁产量对于当前中华民国来说还是有点不够用,不过也不需要进口太多钢铁了。中国及个附属国从欧美进口的钢铁下降到了一百万吨。
中华民国的钢铁还是有极大的增长潜力,财团的钢铁投资依旧在持续。钢铁生产基地的规模是越来越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
“计划到明年,我们的钢铁产量,就可以增长到1。8亿吨,这样一来,我们的钢铁产量比较宽裕了,不仅能够支撑内部经济发展,还能够支撑战争的进行。”周子跃预计道,“但是汽车消费之类的就要因为战争的持续而放缓了。”
“放缓没有关系,反正到时候我们把泡沫经济再吹大一点。”江渝一脸轻松的说道,实际上,经济泡沫能持续多长时间,主要看市场是否还有东西可以建设。
当还未建设到满意程度时,就可以不断的持续。持续到了一定程度,把要建设的东西都建设起来了,再让这个泡沫破灭。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只是让中华民国的经济繁荣,延长个一两年。
没错,就是延长。
建设速度放缓了,自然要延长的。
所以这场战争,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放缓了建设速度,当实际上却差不了多少,当使用了先进生产力进行建设之后,疯狂的泡沫经济建设速度是无比快速的。如此快速的建设速度,在科技技术还处于一定阶段的时候,一般只需要五六年就能把能建设的东西都建设起来。
中华民国之前没有积累,顶多也就是八九年的时间。
财团有需要的话,可以延长到十几年。
违背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是谁定的?
十年的经济周期,那是欧美财团定的,只是策略问题,策略却是可以变的,十年繁荣又为什么不行?
至于什么严重后果,无非就是破产的民资更多了而已,但是要建设的东西都建设起来了,有了这个底子,经济泡沫破碎后,中华民国就能碾压一切敌人。
现在的中华民国,完全不用怕欧美国家。
就算是他们在技术上追赶上来,人口上却依旧是追不上的。中华民国的人口众多,这也是古代中国所留下的最大优势。
而且众多领域的制高点被中华民国占据,要先追赶上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江渝也不管那么多,决定先打了再说。
于是这个冬季,宋教仁不得不又签订了一个借款协议,再次向华夏银行借款50亿元,然后拨给了军方。
欠款一下就增长都了100亿。
战争就是这样,不管是输是赢,政府永远都得陷入财政陷阱当中。区别只在于,一个财团是要真的把一个国家玩死,还只是走一个形式。
显然中华民国向华夏银行的借款,更多的只是走一个形式。财团还是以民族发展为核心来进行运作。
最终,财团还是要国有化的,并走向大同社会。
……
随着罗斯柴尔德财团几乎是在和中华民国撕破脸的节奏中,战争气氛是越来越浓重,连普通老百姓都能感觉到,政府和军方在准备酝酿着什么。
到处地方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的运转,大量的军火被生产了出来,通过铁路不断的运往中亚行政区的武库。
在疯狂的军火生产中。
一个冬天,中华民国的武库,储存了可供作战七个月的军火。
边境火药味也愈加浓重,红色毛熊领导人列宁发表公开讲话,宣称:任何国家如果试图侵略俄国,都将被淹没在俄国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第080章 腊月攻势,战争打响
这年冬季,红色毛熊将七百万大军,分布在伏尔加河两岸和西伯利亚地区,前者大约有六百多万,并在后方的伏尔加河形成防线。
红色毛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主要防线是依托伏尔加河建立起来的。而在伏尔加河以东,则布置了两百万军队,另外四百万则在伏尔加河以西。伏尔加河以东的部队一旦作战失利,就将撤往伏尔加河以西,然后靠伏尔加河作为屏障进行防御。
剩下一百万部队,则分布在西伯利亚,并在乌拉尔山脉形成防线,一旦作战失利则退入乌拉尔山脉。
红色毛熊的国防思想显然比较落后,首先没有战略预备役部队,基本上大部分军队都集中到了前线。
而这种防御理念,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余。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就是堑壕战。所以苏军在边境线上,挖出了大量的堑壕,还搞出了不少地下工事。
但这种思想,在中国装甲师面前,已经是非常落后的了。
中华民国方面,六百万大军,则集中于乌拉尔山脉以南。在政治欺骗方面,中华民国显然做得并不好。
红色毛熊已经察觉到了中华民国可能要进攻俄国,并进行了战争动员。
不过政治欺骗并不是那么好做的,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毕竟这么多的军队集结在边境上,红色毛熊难道是瞎子不成?
二战中德国之所以能对红色毛熊进行政治欺骗,那是因为红色毛熊自大的认为自己很强大,以德国的弹丸之地,进攻他们简直就是脑子进水。所以斯大林尽管都已经收到了间谍窃取到的进攻时间,却认为是假消息。
而面对中华民国则不同,中华民国是一个大国。不论是人口还是工业,或是军事装备方面都比红色毛熊要强大。
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红色毛熊杯弓蛇影,进入空前紧张的状态。
所以政治欺骗是很难达成的目标,因此中华民国只能选择在进攻时间上进行欺骗。
辛酉年,农历十二月。
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西伯利亚寒风刮个不停,在西伯利亚,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零下三四十度。
当然,那是个别地区。普遍则是有零下二三十度。
不过在西伯利亚以西,因为没有寒风的肆虐,所以温度明显高出不少,普遍温度在零下十几度样子。而在高加索地区,则只有零下五六度,比同纬度的中国地区的气温要高。
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腊月对俄国展开进攻。
虽然气候较冷,但士兵都有冬衣。
农历十二月中旬,江渝将最高统帅部秘密转移至中亚行政区。
江渝集中各高级指挥官,当众宣布了任命。
杨洪飞,就任a方面军总司令,李守镜,就任b方面军总司令。
a方面军与b方面军,各有三百万兵力。
“我们此次作战,是以消灭伏尔加河以东两百万苏军为主要目的。而我们的主要战略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其中,a方面军从奥伦堡以钳形攻势向西进攻,歼灭沿途苏军。b方面军从伏尔加河下游向北发动钳形攻势。”
“最后,两个方面军之间又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
“报告大帅,空军能有什么力度的支援?”杨洪飞问道。江渝回答道:“六千架以上的运输机,三千架战略轰炸机,以及六千架以上的战术轰炸机。够了吗?”
“够……够了。”杨洪飞和李守镜二人都目瞪口呆,这样规模的空军如果还不够的话,那就是饭桶了。
两人不知道的是,随着作战计划的修改,空军规模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战略轰炸机就达到三千架了。而战术轰炸机,计划生产到八千架。而运输机,则将把民用的都抽调到前线运输物资。
俄国的道路状况太烂了,如果全靠汽车的话,完全就无法保障装甲师的后勤供应,因此必须要有大量的运输机。
这些年中华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制造运输机,并将运输机应用到民用运输上,以降低军费成本。
而战争爆发后,中华民国就能迅速的把运输机投入到作战当中。
因此运输机数量是很宽裕的,六千架还是能轻松的调集。
……
杨洪飞和李守镜两人在会议结束后,立即带着作战计划返回到方面军指挥部,并集中各集团军司令,宣读了作战计划。
在一番的策划之后,两大方面军向最高统帅部提高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江渝和蒋方震等看过作战计划后,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于是就批准了。
战争,已经到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离寅月还有七天。
a方面军已经集结在了奥伦堡边境线上,组成了一个狭长的进攻阵型。b方面军也集结在了伏尔加河下游,同样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进攻阵型。
两大方面军,已经对伏尔加河东岸的两百万苏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一个巨大钳形。而两大方面军,各自又形成一个钳形。
这天凌晨,天色还未亮。
中华民国中亚行政区机场一阵阵轰鸣,一架架飞机从跑道飞上天空,朝着俄国领土上空飞去。
当天空泛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苏军士兵大部分依旧还未起床,都还在军营中呼呼大睡。
就在这时,刺耳的防空警报突然响了起来。
只听见防空警报的声音,夹杂着天空中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接着炸弹就从头顶上丢了下来。
第一波空袭,中华民国空军出动了战略轰炸机两千三百架,战术轰炸机五千架,对苏军的空袭一波接着一波。
伏尔加河东岸的苏军被炸蒙了。
伏尔加河两岸的45个苏军机场全部遭到轰炸,当炸弹丢下去时,几乎没有什么苏军飞机升空。
苏军完全想不到,中华民国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要知道,中国人的春节就要到了。
大量的飞机还未起飞就被炸成了一堆燃烧的木头,苏军从罗斯柴尔德财团手上获得的八千多架木构飞机在首波空袭中就被摧毁了三分之二。
这使中华民国轻松的获得了制空权,制空权也意味着接下来的闪电战具备了施展的可能性。
同时,苏军各级指挥中心、交通枢纽都遭到了轰炸。另外,苏军的炮兵部队也作为战术目标被重点光顾。
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内,苏军各部队的重要单位,大多遭到了轰炸,到处都陷入了一片火海。
而在伏尔加河对岸的苏军指挥枢纽,同样也遭到了轰炸。
但凡被标注了有无线电台的地方,都在战争发动前,被列入了轰炸目标。中华民国的电子定位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轰炸开始后,第一次采用了航空无线电干扰技术,使苏军的无线电联络几近陷入瘫痪状态。
战略轰炸机部队,对伏尔加河以西的苏军交通枢纽也进行了打击,这些交通枢纽上必然有仓库。
因为那里是军用物资中转地,肯定是要有仓库的。
而炸掉了这些仓库,也就意味着苏军将很那获得什么补给,一旦被中华民国陆军包围的话,那么其结果就是很快就会弹尽粮绝。
在雷霆般的猛烈轰炸当中,苏军被炸蒙了。整个指挥体系一片混乱,这使苏军陷入了休克状态。
当时钟走到早晨六点整。
中华民国两大方面军的炮兵阵地万炮齐鸣,大量自走炮、牵引火炮向苏军阵地疯狂的倾泻着炮火。
霎那间,被炮击的苏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在猛烈的轰炸中,那些苏军士兵甚至看不清一百米外的目标。
火炮硬生生在平原上犁出了一条通道。
奥伦堡一带的苏军阵地,躲在堑壕里的苏军士兵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
炮击开始向苏军阵地后方延伸,以阻击苏军的援助部队。
“野战军第一装甲师,前进!”随着一声令下,一个个战车营形成正三角形突破阵型,向苏军的阵地碾压了过去。
在这些战车之间,竟然还跟着不少架桥车。
“上来了,上来了,中国人上来了。”阵地里的苏军在猛烈的炮火下死伤惨重,那些对准他们的203mm的榴弹炮炸出了一个个恐怖的土坑,不少苏军士兵被炸死、活埋,尽管很多苏军士兵还是躲进了地道中。
但他们的躲藏,无法阻挡中国陆军的前进步伐。
当他们狼狈不堪的从地道中爬出来的时候,中华民国的陆军装甲师已经推进到了身前不到几百米处。
霎那间,机枪、炮火的声音不断的交织。
双方机枪开始对射,但苏军的机枪两下就被打哑了,中华民国的战车发射出了一发发炮弹,砸在了苏军的阵地上。
“轰……”随着一声巨响,苏军士兵拉响了反战车堑壕,顿时组织了一群战车前进的步伐。
但很快,后面的架桥车就跟上来了,将周桥往堑壕上一放,后面的战车便从架桥车上碾压了过去。
这些反战车堑壕,完全就不起到什么作用。
装甲师在前面碾压而过,动力化步兵师紧随其后,迅速的撕裂了苏军的阵地防线,紧接着后面的步兵师迅速跟进。
装甲师之间,在狭长的阵型上梯次分布。
这样的进攻,其交通疏导非常复杂,一旦过于拥挤,就会发生交通堵塞,从而延误战机。
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
苏军已经被空军给炸蒙了,指挥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两大方面军,必须在苏军反应过来之前,将苏军包围在钳形攻势当中,从而进行歼灭。
a方面军,野战军第一装甲师最先突破了苏军阵地,第一装甲师刚从十年庆典阅兵式上下来,上了战场后更是十分骁勇,工事里的苏军被迅速清空,紧接着第一装甲师迅速的通过了炮火轰炸出来的道路,并向苏军后方进行纵深穿插。
前进,前进,再前进!
整个装甲师沿着苏军修建的道路,迅速的进行纵深穿插,而大部队前面,则有一支侦查部队,并且有侦察机在上空协助侦查。
很快第一装甲师就碰上了一个师规模左右的苏军就堵在前面。第一装甲师师长立即命令绕行。
碰上这样的目标,绕行是最明智的。
他们的任务不是歼敌,而是迅速穿插,这些目标可以留给后面的动力化步兵去解决。除非是实在绕不开的时候,就一头碾碎这些障碍。
很快第一装甲师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从那个苏军步兵师边上绕了过去,根本就不怕苏军步兵师追击什么的。
因为装甲师的速度,决定了其优势。
以装甲师的速度,一天穿插个六十公里都是比较轻松的,所以根本不怕苏军追击,因为苏军根本就追不上。
苏军的战车……是中国原先使用的撕裂者,出口到欧洲那种,但还没装备到苏军部队呢!另外,苏军连汽车都没多少。
因此苏军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动力,没有机动力就能在后面吃灰了。
那个堵在前面的苏军步兵师见中国野战军第一装甲师就那么大摇大摆的从身边绕了过去,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这不科学啊!
以前战争不是这么打的!
“师长,我们怎么办?”克鲁巴夫的参谋长无助的问道。
“联系到指挥部了吗?”克鲁巴夫问道,参谋长茫然摇头道:“还没有联系上。”
一阵沉默,克鲁巴夫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准确的说,他知道战争爆发了,但是局势如何却完全不知道。
他的步兵师此时就是一群聋子、瞎子。
撤退?
万一局势有利呢?没收到命令就撤退下去,那岂不是成了私自撤退,到时候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说不定连军事法庭都不用上,可能就直接被拖去枪决了。
可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连电台都联络不上了,怎么可能是苏军处于有利局势。
在处于不利局势下,更存在撤退被枪决的风险了。说不定上面是让他们抵抗到底。但谁又知道呢!所以这才是他纠结的地方。
“师长,我看我们还是撤退吧!”参谋长沉默了许久之后说道。
“问题是我们能跑得掉吗?只要我们一离开工事,中国人的装甲师就会碾上来,他们的空军也会从头顶上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