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想来到窗前也好奇的一看,这孙中山先生的眼光还真扯蛋。这些列队“洋兵”因各队员均年轻女学生,皮肤白皙,娇媚如花,军服整洁,不经意一看还真宛如洋兵。

李想不禁一笑道:“是林宗雪女同志所率之女子北伐队。细皮嫩肉的,是有点像。”

车上一群人,相与一笑。

车抵中正街,与欢迎人员同人下榻于宝华盦休息。提起这个宝华盦倒是一个有名的地方,它是清两江总督招待外宾的宾馆,也就是清朝南京制台衙门,后来变成了西箭道参谋本部。

按照黄兴的布置,只要吃过一顿简单的便饭,即可举行典礼。但是李想报告说,张勋派来小股武装清军从秦淮河间人南京城,四处捣乱。

胡汉民听说后赶忙劝孙中山道:“就职典礼是不是延至明日上午举行?”

“都已经道了这里,没必要延时了。”李想在边上无所谓的道,到了这里,他和宋大小姐的心就踏实了。“我告诉你们,只是想让你们派点人去街上维持一下。”

孙中山正为两份文件措辞不妥而生气,他也断然否定道:“典礼不能延至明日。今天是一九一二年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是民国元年元旦,今天向世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有特殊意义。”他指着《告全国同胞书》和《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说:“这两份文件得赶快改好。”

李想耐不住猛撇嘴,该修改的应该是《临时大总统誓词》!

宋嘉树知道这是历史性的文告,赶忙说:“我来帮你一起看看。”接着和孙中山走到一间安静的小屋,迅速又谨慎地推敲起来。

一切完好之后,孙中山对着紫檀木装镶的大穿衣镜,换上立领礼服。

他注视着镜子中的自己。良久,轻轻问站在身后的宋大小姐道:“我……像个总统吗?”

宋大小姐上前温柔贤惠的整理他的衣领,欣然笑道:“像!”

胡汉民手拿一份文件走来:“各省代表和陆海军代表到齐!宣誓就职仪式是否开始?”

孙中山点点头。

孙中山先生偕南京卫戍总司令徐绍帧,乘双头马车至大总统府。

临时大总统府设在南京城内旧两江总督衙门,即太平天国的天王府旧址。如今早已修茸粉刷一新,等待它的新主人的来临。临时大总统府的大门外搭起了两座彩门,松枝翠柏和各色纸花衬托出庄重热烈的气氛,九盏贴金的大红宫灯悬挂在彩门上。

晚十一时,就职典礼正式开始。当胡汉民陪同孙中山走进礼堂时,已经被四面壁炉烧烤得暖融融的礼堂,顿时燃烧起来似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只见总统府的礼堂里灯火辉煌,各省代表,革命军官和国内外有关方面人士、新闻记者等济济一堂。主席台正中贴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大总统就职典礼庄严而朴素,由徐绍桢担任司仪员。

当孙中山健步来到会场时,“共和万岁”的口号顿时响了起来。孙中山登上平台,高高地举起双手,鼓掌致谢。雄壮的军乐和二十一响礼炮过后,代表公推景耀月致颂词。

宋嘉树和桂珍以及宋大小姐站在前排,静静地观看着神采奕奕的孙中山走上临时搭起的平台,在两面鲜艳的五色旗前接受大家的祝贺、欢呼,他那么安静,好像这一切胜利都没有要他付出牺牲和代价似的。但是,接着,当孙中山面向墙上的五色国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全国人民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时,泪水猛地涌上了他的眼眶,他并不去擦,任泪水静静地淌。孙中山站在台前,坚定不移的举着右手,庄严宣誓,声音缓慢,凝重而清晰: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李想和宋大小姐心有灵犀的一同心想,够了,够了!读到这里就行了,刚刚上任就要谈什么解职,令人丧气。没等他们俩想完,孙中山朗朗的声音又在整个礼堂轰响起来: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

“共和万岁!”欢呼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各省代表景耀月踏着猩红的地毯走至孙中山面前,揭开印盒:“请大总统用印。”景耀月手捧印盒里面是红绸包裹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印”授予孙中山。孙中山神情庄严,双手接过大印,当即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上庄重地盖上第一个鲜红的、神圣的印章……

两千多年的帝制终于告终,中国从此刻开始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无论如何,宋大小姐在台下依然热烈鼓掌,望着这个自己暗暗倾慕十几年的男人感慨万千。

第三百二十七章 开国大典(三)

欢呼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李想面沉如水,在心里不停的冷笑,《临时大总统誓词》其中特别强调了孙中山这个大总统是暂时的,这使李想听过后特别刺耳。

这个誓词一方面申明大总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公布了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的三大条件,一,清朝退位;二,国内实现和平;三,世界各国承认民国。给袁世凯接任民国总统,在“清帝退位”之外,又加了两个条件。可这三个条件,李想怎么看都觉着很傻很天真!?

孙中山宣誓完毕,走下平台,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穿过,径直走到黄兴面前。黄兴早已泪水纵横。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他以大总统名义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只好由胡汉民代读。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

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不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画一,夫岂其难。是曰军政之统一。

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此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此后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自举。是曰内治之统一。

满清时代借立宪之名,行敛财之实,杂捐苛细,民不聊生。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

以上数者,为政务之方针,持此进行,庶无大过。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循序以进,不为幸获。对外方针,实在于是。

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十余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

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之同胞共鉴之。

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宣言明确地指出:“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它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宣言规定了对内的方针:“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的方针是:“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必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然后军人代表致颂词。

李想干净利落的走上台,尽显军人的本色。他潇洒之极的向台下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在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又激起一片啧啧称赞的声音。

李想在心里非常臭屁的替自己补了一句:这李大帅,太他妈的帅了!

李想看了一眼胡汉民丢给他江南名下士花费绝大精力写出的颂词演讲稿,随手丢在一旁,这演讲稿某些繁体字他不认识不说,本身就非常拗口,根本不适合这种需要煽动的场合,也不适合他天马行空、热血沸腾的演讲习惯。

“这是一个多么使人充满悲愤、令人充满诅咒,却又让人充满理想的年代!”李想丢开大典主持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开始激情澎湃的即兴演讲。这使台下给他撰写演讲稿的江南名下士莫名气愤,而事先看过这篇演讲稿的同盟会精英却感觉莫名其妙,这个李疯子真爱标新立异!

“……从甲午开始的海上战事,以一份接一份兵败将逃、舰毁人亡的丧报,向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国已被日本彻底战败的无情事实。朝野恐愕,举国震惊!……威海卫港一夜之间丢失,经营了十年之久、耗资数千万两白银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紧接着,《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偿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相当于全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曾在几百年间雄踞世界之首的华夏古国,蒙受了罕见的奇耻大辱。世界被震动了,中国被震动了,文武百官被震动了,士农工商被震动了,连边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动了。从嘉庆以来的百年大梦仿佛初觉,人们都在思索:为什么国家竟会虚弱到如此地步,一个面积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国都可以把它打败?它今后还可以强大吗?汉唐威仪康乾盛世还可以恢复吗?它的自救自强之路究竟在哪里?一些有识之士在仇恨之余也能正视现实,冷静地思考:为何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岛国能有如此强悍的国力,中国能从自己的敌手那里学到些什么吗?惨败带来奇耻,奇耻警醒酣梦,梦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变。这注定是剧烈动荡急速裂变的动荡年代,这注定是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悲惨年代,这注定是救亡图存乱世出英雄的理想年代……”

李想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从庚子年的鸦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昨日戊戌年的变法说到今日辛亥年的革命……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哽咽不能成语。他不是在演戏,演说到这里,他真的在为这段历史哭泣!

孙中山和一千三百名开国大典的观众敛容聆听,无论革命党,立宪会,旧官僚,没有了党派之间,阶级之分,全部沉浸在这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之中,时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

他们这些日子在南京争权夺利,此刻却都被李想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似乎回想过去,也曾真心的留心国是,真心的指摘时弊,真心的厌恶朝政的腐败,真心的斥责李鸿章的无能。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

他们也曾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参加革命,跟着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驱除鞑掳,恢复中华!”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他们是冒着诛九族的危险在造反!多少志士共聚一堂,发起一场有一场的武装暴动,抛下无量头颅无量热血……

这篇演讲凝聚的是所有近代国人的理想,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字字句句在场所有人的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如同爆发一场汶川大地震!

李想一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更是铭刻在他们的心头。

大礼堂沸腾了,连大总统孙中山也为之感动得流泪。

自从这一天之后,“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便成为南京乃至全国官场民间的流行口语,作为中华民族国魂民气的象征,激励着一切有良知的国人去救亡图存。

身为中华民国开国大典中最激励人心的这段演讲者李想,见证历史的时刻,这一天于他来说,自然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最后大家山呼万岁,共摄一影,典礼才告结束。照相合影的时候,李想非常荣幸的站在孙中山先生的左手边,而先生的右手边就是黄兴!

典礼结束,宋家霭龄大小姐立即把孙中山先生的简历散发给会场的中外记者。

这是知道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那天回去之后连夜写的。那晚,宋大小姐翻阅了大量资料,验证了几处自己记忆模糊的地方,就坐到了打字机前。她毫无倦意,打字机欢快地跳跃着、鸣叫着,一行行优美的英文字母像奔泻的山泉在纸上流淌……宋大小姐以优美的文字最后写道:“他十六年流亡海外,挚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愈加炽烈;领导十次起义十次失败,革命的斗志愈挫愈坚;他创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学说,领导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思想家、组织家和领导者。在他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武昌起义,全国响应,中华终于光复,民国得于新生。他功比华盛顿,堪称中国革命之父……”在这篇短文中,倾注了宋大小姐对孙中山先生的热爱、敬佩、崇拜的诚挚感情,因而写得酣畅流利,准确恰当,感人至深。

李想的一场热血演讲搞得自己口干舌燥,端起百年红酒当白开水喝。

“这是我听过的最感人,最热血的演讲!”宋大小姐随意又大气入时的打扮,似乎沐浴孙中山先生四溢的春风得意,俏脸显得无比美丽光艳。她款款来到李想身边,举起酒杯,轻笑道,“cheers!”

李想举起酒杯:“I wish top roposeatoast to our friendship。”

“是盟友!”宋大小姐纠正道。

李想滋溜一声抽干杯底,好奇的看起宋大小姐撰写的孙中山英文简历,略通英文的他看了大是震惊,“中国革命之父”原来最早出现在这里,不禁感叹又见证一次历史。

宋大小姐微笑着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落地窗外午夜时分的六朝古都南京城,她忽然想到了毕业回国时梅肯《电讯报》上关于自己的一篇报道,那句预言她将成为中国总统夫人、成为支持宝座最重要力量的话,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心机深沉的她在情窦初开的时候也不禁面赤耳热,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她希望这一切能够尽快实现。

宋大小姐收回思绪,这时孙中山先生已经走过去同宋查理夫妇聊着天。

气氛愉悦,人们的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李大帅,你总是给我带来惊喜。演讲真是很精彩,和热血。”这一张美丽得只能在梦中出现的脸,如镜如绸的黑发,似烟若黛的双眉,一双如夜空神秘的漆黑双眸。她的肌肤柔嫩得出乎想象,似乎风稍稍的大了一些,也会被吹破。

“热血一直流淌在我们心中,我不过是让所有人相信他们也有牺牲的热血。”李想一脸的玩世不恭,略带股痞气,看似漫不经心,年轻的过分的样貌,却又仿佛有种教人不可小觑的力量。他轻轻摇着杯子,将目光投注在晃动的酒里。听到这个悦耳动听声音,他头也不抬继续晃着杯,只闻袭人的女儿香就知道来的是林宗雪。

两个美丽的女子出于同类天然的敌对互相看了好久。宋大小姐从她宛如梦幻的脸庞再向下看,看到她的英武不凡的军装……这胸,似乎不是特别的大。不知怎么的,宋大小姐竟然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看起来应该和我的一样……”宋大小姐失神想着。

典礼告成后天尚未明,大家觉着任务已经完成,与其坐以待旦,不如回去休息。接着,孙中山将代表一一送出大厅。

代表们一再请孙中山留步,他却非常谦逊地说:“我是人民的公仆,你们是人民的代表,是真正的主人,我把你们送到大厅之外是完全应该的。”

出了大总统府,街道空寂,众人却发现深夜找不到交通工具,只有结队徒步而行。

大家这一天确实累的够呛,途中默默地走着,李想看着他们这个样子,心思又不安分了,向大家伙儿倡议说道:“我们今天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建成了民主共和国家,象这样惊天动地的大喜事,不能不踊跃三百,热烈欢呼。”

马上就有人在前边高喊口号,大家都跟着欢欣鼓舞地跳跃起来,边跳边喊,高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七律·革命军占领南京》,把沿街居民都从睡梦中惊醒,披着衣服从门缝里窥伺动静。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当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们余兴未尽,作此狂热的行动。

第二卷  京华烟云

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国民之新责任

南京街市熙熙攘攘,在最繁华的地段可以看道几个热血飞扬的学生站在自己搬来的木箱上面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说,街上不时有人力车夫拉着一车车剪下的辫子走过。街上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也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排着队剪辫。旁边告示牌大字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

老人们为这条跟了半辈子即将剪掉的辫子有惆怅和忧郁,小孩子们却为剪掉繁琐的辫子而雀跃。地上辫子堆积像小山一样。剪下辫子的人们喧闹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从一旁列队走过的革命军战士唱着从汉口流传出来的新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革命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光复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光复!

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革命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革命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革命大业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集中表现了革命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词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自汉口革命军一经传唱,立刻广为流传,成为当下南方各省革命军唱的最响亮的歌曲。

宋教仁和李想闪到街边,看着这一列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高唱战歌走过。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第二天立即开展组织政府的工作,并以临时总统身份召开各省代表会,两人相约一起在街上正是去参加这个会议。

先是元旦前一日,孙中山先生派黄克强和宋教仁来代表会,请求修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其要点为:一、增加副总统;二、各部总长改为国务员;三、规定国务员副署权。盖组织大纲,为模仿美国宪法之总统制,假如各部总长称为国务员,而又有副署权,是虽无国务总理之设,亦有内阁之精神,当时讨论争辩至夜深,对副署权,仍无结果,惟增加副总统一项,则通过。

今天讨论的还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以及民国政府设置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共九个部问题,并将“部长”改称“总长”问题。根据组织大纲,各部总长由总统提名,但必须要经过各省代表大会同意。因此,各部总长人选的安排,实际上是一次权力再分配。省与省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旧官僚、政客、社会闻人都暗中较足了劲,一争高低。

宋教仁也是卯足了劲准备今天一战,内阁总理制是否能够通过,也全在今天!

宋教仁皱起眉头,为此心事重重,因为对于今天背水一战他没有多少把握,但是听了刚才的热血激昂歌声,又鼓起了斗志。

“李帅的诗歌真可是冠绝当代,不知羞煞了多少江南名下士。可是却不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宋教仁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想,虽然感觉到了对方的友谊,或许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但是两人思想却有很大分别,这又是无可奈何谁都不会妥协的。

两人都是锋芒毕露的人,也都受到党内党外的排挤,所以两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但是李想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讨论,他岔开话题道:“先生对法国内阁制度有何卓见呢?”

宋教仁呆了一呆,这话若是孙中山问他,自是口若悬河,说个不停。但李想不但尚未在南京临时政府有官职,且还不属于同盟会系统,而且还是标准的军人,湖北都督都还是黎元洪这个傀儡挂着名呢。假设他宋教仁和对方交浅言深,抖出底牌,好像对今日一战也没有多少帮助,而且他也实在没有看出来李想对于政治有什么天赋,而且还存在矛盾,李想可是北伐狂人,他却赞成南北和议,所以不禁犹豫起来。

自孙中山来到上海后,他虽曾与孙中山深谈过几次,孙中山亦表示对他颇为欣赏,但他却看出孙中山与自己虽然都强调要建设民国,但孙中山所说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建设,宋教仁所说的是政治建设,这一点他们是不同的。他不仅在党外竖敌,也因此在党内很难会受赏识重用,正在心中苦恼。

李想微微一笑道:“先生一力主张实行法国内阁制,认为内阁制为民主国家最优良之制度,恐怕还想凭内阁制限制总统专权,所以有恃无恐的鼓吹推袁倒清南北和议吧!”

宋教仁真是大吃一惊,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否定忙道:“李帅说笑了!”

“不是我说笑,是你很傻很天真!”李想停下脚步,看着街上行人匆匆,正容道:“政治建设,制定宪法,选举总统,由取得国会压倒多数的党派组织责任内阁,开启中国民主政治的航船,我对这没有什么可以怀疑了。你的理想——进而在朝,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似乎可以很顺利的成为现实。但是你不知道自己既然要走宪政民主这条路,已经掌握政权的袁世凯会容许这样的事实发生?袁世凯是什么人?昨天,他为了权势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叛变法!今天,他为了权势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叛满廷!明天,他为了权势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叛共和!那么你就只有被杀戮,消灭政敌的肉体生命是人类政治史上常见的丑恶现象,不要怀疑袁世凯有没有这个胆量。”

宋教仁凝神看了他一会,当然觉得李想是在危言耸听。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他就是不顾朋友的劝阻,在上海火车站北上参选太过招摇才被轻易暗杀的。

宋教仁不禁笑一笑道:“李帅说来说去,还是想说服我支持北伐,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想边走边说道:“我其实赞成内阁制,但是先生走这条路,将来必有杀身之祸!”

李想一语惊人,已经不惜泄露天机。

宋教仁脸色微变,长长吁出一口气,叹道:“李帅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李想明白宋教仁的苦衷,自己也无法再多言,言多必失,而且言多他未必会信,遂温和一笑地道:“这次南京政府的组建还是会依照《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进行吧?”

宋教仁爽快答道:“这是中山先生在一九零六年制定的,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武装推翻专制制度之后,要过渡到民主政治,整个革命过程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

李想并不是历史学砖家叫兽,疑惑的道:“这和你抵达武昌后,与汤化龙、胡瑞霖等商讨,由你主笔,起草了的《鄂州约法》有什么区别?”(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宋教仁嘴角牵出一丝不屑之色,淡然道:“只要你细研《鄂州约法》你就会发现,约法虽明确规定‘都督有总揽政务、统率水陆军队、任命文武官职等大权’,但在执行这些权力时,‘需经过政务委员的副署’——这就是典型的‘内阁制’限权。所以我坚持内阁制,是其对民主政治实际运作的基础理念,至少最初,我并无功利之心。”

宋教仁这话算是和李想交心了,他不否认他现在有竞选内阁总理的功利私心:“反观孙中山先生,在其主导制定的《革命方略》里,革命后先要实行‘军法之治’。军法之治就是以军法为根据,靠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它不仅要将政治之害和满洲之害予以扫除,还要在斩绝风俗之害的同时,进行诸如施教育、修道路、设警察卫生之制,兴起农工商事业之利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中山先生解决这些工作的设想,显然都是政府主导实施的,这就意味着政府一定要握有实权,而且政府首脑一定要有较强的能力来主导各方面的工作。军政府拥有绝对权力,而军政府的首脑权力更为集中。‘总统制’当然是他一以秉持的制度安排。我们都知道,绝对的权利只会导致绝对的腐化。而他所幻想的整个革命过程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怎么立宪会那一套主张异曲同工?”

大学财政毕业的李想对政治就是半桶水,经过宋教仁这样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一抬头,大总统府就在眼前。

※※※

《申报》一九一二年元旦刊文:

今日为新中华民国新元旦,孙总统新即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之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祝我新国民万岁!新民万岁!新总统万岁!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它还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它的辖区仅仅是从一块国土上分裂出来的一片地盘——但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