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浣娘伸手朝远处的一棵大枣树下一指道:“晏姐姐早就来了,只是没过来罢了。”

小穗儿忙看去,只见枣树下停着一辆紫色的马车,车旁两名女子站在一块大青石上正朝这边目不转睛的看着,正是晏碧云和婢女小娴儿。

……

贡院对于学子们的盘查很严,所携之物除了笔墨之外但只要见到有一张纸张,立刻便没收了;苏锦亲眼看见几名老兄被从衣角捏出了写满蝇头小楷的小抄,当场便被士兵叉了出去,绑在贡院前的木柱上,立刻有人写了一张长长的白纸条用浆糊糊在脸上,活像被贴了符的僵尸一般。

“曹州举子范大进,丧德失行,辜负圣恩,辱没斯文,示众三日,永不许参与科考……”

“濮州举子吴敬梓,丧德失行,辜负圣恩,辱没斯文,示众三日,永不许参与科考……”

“……”

纸条刷拉拉随风飘动,像极了坟头的招魂幡,众学子指指点点的胆战心惊的议论,身上有鬼的几位趁人不备迅速将身上夹带之物丢到一边,免的重蹈覆辙。

队伍的长龙慢吞吞的移动,近半个时辰之后苏锦方才来到贡院门前,趁着士兵们乱翻考篮的当口,苏锦抬头打量着这神圣的科举之地,在外边离得远看不大清楚格局,走近了才发现这贡院一丈来高的围墙上全是荆棘,而且居然是两道围墙。

两墙之间留有一丈多宽间距,形成一圈环绕贡院的通道。围墙的四角又建有四座两丈多高的岗楼,在围墙的外围明显用汉白玉磨碎的白粉圈了一条警戒线,在警戒线之内,无一人敢在其中溜达,也没有百姓私搭的房舍。

苏锦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作弊,同时也昭显朝廷对于科举之事的重视和严肃。

“这是什么?”检查的士兵突然叫道。

苏锦吓了一跳,忙低头看时,只见一名士兵拿着一块糕点瞪眼问道。

“这不是糕点么?有何奇怪的?”苏锦道。

那士兵皱着鼻子道:“不对,你这上面有字,定是想变着法子的作弊,来人!叉出去!”

苏锦愕然道:“这本来就是糕点啊,这上面的字是糕饼模具刻上去的,关我何事?”

“老子不管,叉出去。”

苏锦瞪眼道:“你敢!”

那士兵斜眼骂道:“吆喝,还挺横!”

苏锦道:“检查防止夹带作弊是应当的,但是你这也太过分了,这是矫枉过正。”

“呸!谁管你什么正不正的,上头吩咐了,发现带着字迹之物一律当夹带论处!”那士兵叫道。

前后左右的学子们不干了,纷纷指指点点道:“岂有此理,这不是坑人么?”

“就是,糕饼上的字迹也算是夹带,那我脖子上的金锁上刻着永昌恒寿四个字岂不是也算是作弊?”

“是啊,太不讲道理,这位兄弟说的对,这是矫枉过正。”

“……”

吵闹声引起了坐在门口一侧的副主考官孙大人的注意,他走上前来问道:“吵吵闹闹的作甚?天已过午,难道都不想完事吃午饭么?”

那士兵忙将情况说了一遍,孙大人捻起一只糕点看了看,凑到鼻子上闻了闻道:“你这厮狗屁不懂,这是正宗的汴梁徐福记糕饼店的莲蓉桂花糕,学子们买来当干粮吃的,怎地成了夹带了;这上面的字也是徐福记制糕饼的时候印上去的,乃是篆体的‘余味无穷’四字。”

那士兵挠头道:“不是说凡夹带有字迹之物便算是作弊么?”

孙大人骂道:“你这脑筋,本官能跟你解释什么?你且退下,换个脑子灵光的人来检查,真是不知所谓。”

苏锦忙道:“孙主考,这位兄弟也是恪尽职守而已,您也不必责怪他,是在下不该带了这些带字的糕点来惹人误会,在下之过也;这样吧,这七八个带字的糕点便拿出来送给几位大人充饥,后面还有上千人,最少也要一个时辰方能结束,便算是在下感念诸位大人劳苦,孝敬的便罢。”

孙主考见苏锦说话得体,不由的多看了他一眼,摆手道:“不必了,糕点你自带去,莫要想着什么其他的主意,科举之事是严肃之事,莫以为几块小小的糕饼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你能吃得起徐福记的莲蓉糕恐怕也是富家子弟,不过科考场上,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一切要凭你自己的本事。”

说罢摆摆手转身走回门侧的椅子上坐下,闭目养神起来。

苏锦躬身道:“受教了!”拎起翻的乱七八糟的考蓝往里走去。

第646章 解试(三)

众人慢慢腾腾的连过了三道门,每道门都有士兵重复搜查,确保无夹带作弊之物,检查的士兵精细到连带进去的稍大一些的糕饼都用刀破开来,防止里边夹着物事。

最后一道门最高大,门楼上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龙门’二字,苏锦恍然大悟,原来后世所称的龙门便是根据贡院第三道门得来的;确实如此,入此门中,只要能科举得中,从此便是鱼跃龙门腾云而上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跃过这道龙门。

进了龙门中,便正式进入贡院之中了,偌大的贡院之中,一排排青砖小瓦的考棚一行行一排排密密匝匝,一律南向成排,每棚十间号舍,之间留约四尺宽的长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

考棚有编号,号舍也有编号,苏锦依照号牌陆续找到自己的号舍,推开号舍木门一股霉变潮湿的味道扑鼻而来,令人欲呕;苏锦捂住口鼻定睛细看,慢慢适应了阴暗的光线,只见这号舍狭小逼仄,论面积绝对不超过五个平方,长也不过两米多,宽度绝对不超过一米五,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的地方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上面错开放置着上下两层木板,却不知何用。

苏锦扭过头来,听到隔壁的号舍之中的那名约莫二十七八的学子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不知在干什么,由于里边不能说话,苏锦只得走过去偷偷观察。

那学子见苏锦一脸迷茫,知道他是第一次应考,于是趁着巡视的士兵没注意,悄悄对苏锦道:“兄台可是不懂这号舍如何使用?”

苏锦点点头指着那两块木板轻声道:“桌案呢?床铺呢?这么小的地方如何住人?”

那学子指点着那两层木板道:“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可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便行了。”

苏锦愕然道:“这长不足五尺,如何能睡?”

那学子一摊手道:“没办法,只能将就了,兄台!对面的墙壁上留有小龛,可以放置小炉以热茶水,你若带的饭菜干粮可在小炉子上热着吃;如厕有统一时间,一般早中晚各一次,其余时间开考之后这号舍的门都要锁上的,若急了,只能先在号号舍中解决了。”

苏锦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这麻痹哪是考试啊?这简直就是在折磨人呢,没想到严肃神圣的科举考试却是这般模样,简直让苏锦不能接受。

“还有一点兄台要注意,这号舍中常有蜈蚣毒蛇盘踞,上一科有人被毒蛇咬中,开号舍之时才发现人已经死了,所以睡觉之前一定要先检查检查……”

那人话音未落,前方过道口处一名士兵巡查经过,大声呵斥道:“不准交头接耳,再相互交谈便叉出去。”

那人连忙住口,无声的拱拱手,转身自去忙碌去了。

苏锦欲哭无泪,长这么大还没这这种猪圈一般的地方呆过,这会可算是领教了;无论如何,既然来了,懊悔也没用;苏锦只得打开考篮将东西一样样的取出整理,不整理还好,一整理吓了一大跳,里边居然应有尽有,苏锦欣喜的发现有一盒檀香片和一个小巧的熏香炉,这一看就是浣娘的手笔,浣娘伺候自己读书的时间最多,知道自己喜欢在在读书的时候点上一炉香片。

苏锦赶紧捻起一块香片送到鼻子下一闻,果然是自己最喜欢的玫瑰香,于是点起一片投入炉中,不一会儿香气盈鼻,将小小的号舍中的恶臭霉变之味冲的干干净净。

苏锦心情一爽,于是动手将里里外外用扫帚全部扫了一遍,去号棚尽头的水缸舀了几盆水将号舍内冲的干干净净;又拿了一块挡门帘的布将在青砖墙壁上一顿乱擦,将蛛网抹得干干净净,在将布条撕碎将大的缝隙堵住,不让毒蛇蜈蚣有藏身之处。

一番整理清扫之后,再看号舍中竟然焕然一新,空气中飘着玫瑰香片的香味,看上去倒像个小小的新房一般。

就在苏锦忙着整理号舍的时候,左右前后号舍中的举子们已经开始升起了小火炉将干粮烤热开始吃中饭了;闻到饭菜的香味,苏锦这才觉得肚子饿得难受,看看天光,最少已经到了未时将末了。

苏锦赶紧拿出食盒打开,巨大的红木食盒分五层,最上面的是糕点,下边几层都密封着,上面贴着一二三的字样;这是晏碧云为苏锦准备的饭食,写着一的那一片密封食盒便是第一天吃,写着二的便是第二天吃的,最后一天便吃那第三盒子;糕点则是用来当零嘴吃的。

苏锦猜想晏碧云是根据饭食的保质情况来设定的,刚才在外边检查的时候,士兵们早已揭开看过,但苏锦却没看;今日是第一日,自然是要吃第一盒子。

揭开上面写着一的食盒,食盒放着三样,一碗桂圆莲子汤,一盘黄瓜炒肉片,外加一小碗几十颗蜜枣;菜式一点也不丰盛,但是苏锦一下子便明白了晏碧云的意思:这几样菜式均有安心定神之效,晏碧云知道苏锦初入贡院考试,定然极不适应,恐怕会心浮气躁,所以精心选择了这几样安心定神之物,让苏锦吃了好好的平心静气下来。

苏锦明白了晏碧云的用意,反倒不能平心静气了,这个女人有着女神般的外表,更有着玲珑剔透之心,她的每一件小事都做的极为用心,特别是对自己,从没见他对自己敷衍过;以前倒还没什么感觉,到了这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中,苏锦的感受忽然敏感而强烈起来,苏锦自己问自己:最近有些瞎忙活,是不是已经错过了些什么最美好的东西呢?但愿还没有完全的错过。

下午申时,密封的套题尽数发了下来,有人提着铜锣在号棚之间游走敲打,高声告示道:“申时一刻锁定考棚正式开考,考试期间,不得大声说话!不得随意笑闹!不得翘通号舍!不得抄袭作弊!若有违反,当即逐出,送官查办!每棚有监考两名,士兵十名监督;号舍明日辰时开锁,在此之前,无论何人不得私开号舍,所有重大事宜需报经主考大人核准!”

申时一刻,考棚内十名士兵分别拿着大锁站在号舍门前,监考一声令下,咔咔咔号舍木门尽数被关上上锁,号舍里顿时黑漆漆一片,众学子纷纷点燃自带的油灯或者是蜡烛,一片刺拉拉撕开信封之声,拿出考题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第一道考题是试诗赋,实际上便是命题作文,以特定命题写出诗(或词)、赋各一首,若是原创自然是很难,不但熬斟词酌句,还需要考虑韵脚;对苏锦这人穿越人士而言,后世的字词读音跟古代差别很大,要他做好韵脚实在是难为他。

但好在苏锦一律盗版,一看到规定的诗赋范围大到没边,只要求是‘写旧景抒古情’,顿时便胸有成竹起来。

这个皮囊的记忆虽然用不上,因为所记的都是前人所做的诗赋,照抄肯定穿帮,但苏锦可是后世的中文系大学生,古文不多不少也背过那么几十篇,古诗词不多不少也背过几百首,此刻岂不是信守拈来,所要考虑的不过是不要弄得串了年代,将庆历之前的诗文照抄上去便可以了。

苏锦略一思索,慢慢的在烛火下研好墨,提笔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标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盗苏轼的版,苏锦毫无心理负担,谁叫他到现在还穿着开裆裤呢,算算年头,这家伙最多四五岁光景;至于以后这首词算是谁的,这笔糊涂帐自己可管不了,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词盗版了苏轼,干脆赋也一并盗版他算了,要坑就坑他一个人吧。”苏锦想着,笔下写上了《赤壁赋》三个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锦得意洋洋的默写下赤壁赋的开头,通读一遍自语道:“不对,壬戌之秋这年份肯定不对,需要改;‘苏子’这个自称倒也不用改了,苏轼信苏,我也姓苏,难道这是天意么?”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洋洋洒洒一篇赤壁赋跃然纸上,苏锦来回通读数遍,看看有没有破绽之处,终于放下心来,将答纸铺在板上晾干后收好,用暖壶冲了杯热茶细细的喝了,这才铺好木板,展开被褥,蜷缩在被窝中渐渐入了梦乡。

第647章 解试(四)

次日清晨,苏锦早早起来,在屋内做了几套锻炼,舒展舒展让昨夜逼仄的小床弄得僵硬的身体,直到身上微汗,这才停了下来。

辰时将至,就听外边锣声大作,监考官带着士卒来回叫起,令人厌烦的呼喝声吵得昨夜绞尽脑汁的众人纷纷爬起身来。

“诸位学子听了,快快将昨日所答试纸收拢整齐,姓名处用白纸镂空糊住,若有漏出,试纸作废!辰时正开号舍门收取试纸,无论答与未答均需上缴,违者试纸作废!”

连喊三遍之后,号舍中一片忙碌之声,苏锦赶紧用信封中备好的白纸裁成长条,用米糊在姓名周边涂了一遭,再将白纸蒙上,用嘴吹了吹叠好塞进信封中。

忽然间,就听着外边一阵鬼哭狼嚎之声,有人哐哐哐打着号舍门大叫道:“监考大人,快开门快开门呐,号舍着火了……”

苏锦赶紧凑近门缝往外观看,只见斜对面的一间号舍中浓烟滚滚,有人不断的咳嗽,门缝里似乎闪着火光。

“大人……怎么办?”士兵们问监考官道。

那监考官摆手道:“时辰未到,不能开。”

苏锦气的差点大骂,这是什么逻辑,里边着火了还不开门救人,还有人性么?

苏锦直着脖子冲门外大喊道:“还不快救人,出了人命那可是天大之事,再说号舍连接在一起,火势起来了大家一个跑不了。”

那监考官可能是被苏锦后面的话所提醒,这才摆手道:“先开那间号舍门,其余的不能开。”

士兵们赶紧上前,将号舍门打开来,猛然间一个火人儿翻翻滚滚的窜了出来,大吼大叫着扑倒在地;手中端好了水盆的士兵们赶紧往他身上浇水,一阵青烟冒过,那学子身上的火熄了;呻吟着在地上蠕动。

“怎么着火了?”监考官喝问道。

那学子满脸黑灰,身上淋淋漓漓狼狈不堪,万幸的是衣服穿了不少,里边的皮肉没烧到,只是头脸和手烧的红彤彤的,头发也烧光了,边呻吟边哭道:“学生想在油灯上烤干米糊糊名之处,却不料失手点着了试纸,又打翻了油灯……呜呜呜,老天为何如此待我?”

监考皱眉道:“自己不慎,还怪老天;来人,送他出贡院去,试纸被毁,又烧了头脸,想必你也考不下去了。”

“学生要考……学生要考……”那学子大声哭叫,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竟然被一场无情之火给烧掉了梦想,他如何甘心。

“带出去,都成烤猪头了,还要考,考个屁!”监考官厌恶的摆摆手道。

苏锦听得心里恼火不已,这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只是自己现在无法帮他,这学子如此执着,定然是吃了不少苦楚,也许是借了盘缠才来应考,真是天意弄人;出去之后,若是能找到此人,一定要给他资助疗伤。

士兵们抬着那烧成重伤的学子离去,号舍中的火也尽数扑灭,这才敲起铜锣表示辰时已到,该交卷了;哗啦啦一阵响,剩余的九间号舍同时打开,士卒们伸手接过答好的信封交予监考之后,众人才被允许出号舍,有人捂着下身小跑着从苏锦的号舍前跑过,看来是一夜的时间已经憋的要爆炸了,这是要赶紧去开闸放水去。

苏锦微微一笑,从角落里摸出夜壶来,这一夜幸亏有这夜壶,否则自己也跟他们一样捂着蛋蛋啄突狼奔了;夜壶这么细心之事定是小穗儿的功劳,只有这妮子才知道自己夜间喜欢喝茶,每夜总要起夜一次。

苏锦施施然端了夜壶倒掉,回来的时候见到隔壁的那位学子也正端了夜壶去倒,两人的目光相遇,同时落到对方手中的夜壶上,发出会心的一笑,点头而过。

胡乱在水缸中取了水洗漱过后,众学子们开始吃早餐,苏锦沏了壶茶端进来,拿了几块糕点吃起来,门开处,他一眼看见斜对面的四号号舍外边的小炉子旁边,有人快速的从一只炊饼中拿出一卷薄纸塞进衣服中,之后还四下里慌张的张望。

苏锦大乐,作弊!哈哈,古今皆同,小抄纸条藏在炊饼中带进来了,也算他运气好,居然没被发现,铤而走险居然成功了;苏锦可没那闲心去揭人家老底,在那人望过来之前赶紧将目光移开,装作专心的吹着茶盅上的茶沫子;那人松了口气,慢吞吞个他将炊饼掰碎烤热,一片片的吃进肚中。

早饭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这半个时辰倒是可以稍微的走动走动,范围也仅限于号舍之间的过道,说话也只能低低地说话,苏锦想起了隔壁号舍的那位仁兄,看起来他是个老手,便想过去跟他说说话,转过去一看,那位仁兄号舍门紧闭,躲在里边连面也不露。

苏锦只得讪讪地回转过来,坐在第一层的木板上呆呆的出神,心中盘算着王安石他们不知道考的如何。

没容他多想,巳时正,铜锣再起;还是那老一套的说辞,不准这个不准那个,最后试题信封分发下来,号舍继续锁上,这一回要到午后未时正才能开门了。

第二场考的是帖经墨义,这一项对学子们来说其实最容易,试帖经便是考题为以往所习经书子集内容,择一句或数句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遮蔽住原文几个关键字,遮住的字数从三字到六七字不等,要求应试者在帖纸上将原文补充完整即可。

试墨义便是取经书正文大义十道或二十道,要求应试者言明文义,注解疑难。

这两项都是死记硬背的玩意,下过苦功的学子们根本不觉得难。

苏锦没这个本事,不过皮囊中那个真正的书呆子苏锦可是埋头苦读了数年的书的,所以苏锦倒也不担心,脑海中随便一检索便是一大堆半懂不懂的文句出来,弄得自己直犯恶心。

拆开试题一看,贴经十道,语句也并不多,看那第一道题‘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苏锦的脑海中迅速的蹦出下句,在空白处填上‘庶人不议’四个字,将整个文句填补完整;这道题便算是答出来了。

接下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人有功,以征不义;)’等等题目,虽偏僻刁钻,却无一逃出那个书呆子‘苏锦’的读书范围,苏锦一一作答,毫无停滞。

十题贴经填完,用了没盏茶时间。

苏锦心头畅快,再往下看,下边的墨义五道倒是有些麻烦,光看题目一大堆问题了,看来要费些脑子。

譬如:问,《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之谓性,《孟子》言性善,其旨同否?

又问:《孟子》言,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所知各异,何以区之?

再问:周子《太极图说》云‘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通书》言‘诚无为,几善恶’其意奚若?

……

总之一问套一问层层追问,而且全是些半通不通的古书典籍,弄得苏锦一个头两个大,想破了脑袋挠破了头皮根据肉身的记忆弄清楚了意思,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加些臆想加些胡诌,这才能一路慢慢的解答下去。

要说前面的贴经用了盏茶时间一蹴而就算是行康庄大道的话,后面的试墨义则是一大潭望不见边际的泥沼,将苏锦折腾的浑身无力,连滚带爬的爬了过来。

好容易挨到未时交卷,苏锦终于两眼发花,四肢无力,脸色蜡黄,走路扶墙了。

第648章 解试(五)

就好像经历了大难之后不死,中午的饭菜显得特别的香,晏碧云准备的第二份饭菜是些虾蛋牛肉之类的高蛋白,想必是认为苏锦熬到第二天的时候定然耗费脑力体力巨大,这是要给苏锦补一补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苏锦确实筋疲力尽,但一餐好饭好菜下肚,顿时又精神奕奕起来;但想到下午便要揭晓策论的类型,心头又一片黯然,策论文章便如后世的议论文一般,苏锦最为头大,何况是用古文来写;语法读音字义跟后世都有不小的差别,苏锦又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学个十年八年,自然是束手无策。

为今之计,只能愿老天保佑,能够按照自己找出的规律行事,若是节外生枝,苏锦是绝对写不好策论文章的。

未时到申时这一个时辰又是休息时间,苏锦吃饱喝足之后将床板拼起,捂着被子蜷缩起来学那隔壁的学子一样将门关起来小憩了一觉,直到外边锣声再响,才赶紧爬起来,看看天色已经擦黑了。

“诸位学子,最后一场试策论,酉时正开考,明日午时交卷;时间充裕,明晨卯时有一次吃饭如厕时间;但若提前答完之学子,可提前交卷离场,但不准喧闹叫嚷,影响他人答题,只需召唤巡视士兵即可,可都听明白了?”

监考官在号舍之间的走道上来回走动呼喊,重复数遍的到所有学子的点头认可之后方挥手道:“发题,锁号舍,最后一场开始。”

苏锦颤抖着手慢慢从信封中抽出考题,眯着眼大气不敢出,按照自己判断的规律,这次解试的题目应该是属于‘刑罚’一类,苏锦临时抱佛脚看了大量此类文章,若是驴头不对马嘴,功夫白费倒在其次,这场考试也就砸了,谁都知道策论一场乃是关键中的关键,哪怕是前两场考砸了,策论只要做的有理有据观点新颖,依旧有可能翻盘。

前两场考究的是学子的文采和博学,而后一场则是考究学子的施政能力以及施政观点,科举高中之人最终是要做官为政的,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试纸慢慢被抽出,由于是写文章,试纸上倒也没有多余的字迹,直到抽到试纸顶端,一行题目跃入苏锦眼帘,苏锦差点便晕了过去,他忙用手撑住木板案面让自己平静下来,吁了一口长气。

《刑赏忠厚之至论》!!

果然是刑罚类的!果然是有规律!功夫没白费了!

苏锦缓缓起身,在盆中洗了洗手,丢了两片玫瑰香片进了熏香炉中,轻手轻脚的拿起毛笔,蘸满清水滴入砚台中,伸手拿起墨棒缓缓研磨起来;脑子里将临时抱佛脚所读的所有关于刑罚的文章统统回忆整理,再行归纳组合,重新组织言辞,避免原句抄袭之嫌。

等想的差不多的时候,赫然惊觉,砚台中的墨汁已经浓的粘稠了;墨棒也被磨掉了一小截。

苏锦赶紧再滴了几滴清水,稀释了墨汁,提笔饱饱的蘸上墨汁,想了想,在试纸上写道: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吁了口气继续写道:“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苏锦越写越顺溜,脑子也越清醒,忽然间他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个施政之才,对于这些古代的政治策略也有一番看法,仿佛自己天生便是这块料一般。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苏锦狡黠的一笑,观点的证明需要典故支撑,可是自己实在是对典故知之不多,在这里胡诌一个典故,看看这些判卷的大儒高才们是否能看得出来。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洋洋洒洒数百字的策论一气呵成,中间竟无半分凝滞之处,连苏锦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了。

一般而言这种策论并不强求要有个正确与否的观点,刑罚从严厉或从忠厚本就是非对非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