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竦心情沉痛不已,柳宾华虽是自己的外甥,但自打姐姐姐夫亡故之后,夏竦便将他收养在家中,内心中已经将其视为儿子看待,将来还打算让他改了姓氏替夏家传宗接代;这一死,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己怕是就要绝后了。

这些还都是小事,毕竟自己还有个女儿,还有几房年轻的妾室,寻些偏方,再滋补滋补,没准还能生出个一男半女也说不定;夏竦所忧虑的是,十几年来,谁不知道自己的名头,他的外甥都有人暗杀,这分明是有人将黑手伸到自己的头上了。

夏竦宁愿相信这是一场由柳宾华自己行为不检引发的仇杀,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动用大批官兵查勘搜捕平日与柳宾华交往过密的那些人,不惜动用酷刑逼迫他们招供。

只可惜,那些人不是傻子,杀了夏副枢密外甥之事岂能招供?不招也许只会死自己一个,一旦熬不住随口招了,一家子老老小小个个都要死于非命,这是明摆着的事。

夏竦的名头在京城是出了名的狠辣,很多莫名其妙的碎尸灭门之案,坊间传言都是他所为,原本在西北的时候,夏竦便以统兵严苛而臭名昭著,犯了军法的士兵别人是砍头给个痛快,他却非要绑在帐外活活冻死,夏天便用热水烫死,狠毒的令人发指。不过正因如此,他的麾下之兵倒是军纪严明,很少有敢乱来的。

夏竦忙活了两天,弄残了七八个人,也没有任何的进展;这些人根本就跟柳宾华之死毫无干系,而且都有不在场的证据,然则事情便复杂得多了。

夏竦不得不将此事往深了想,若非柳宾华自己结的仇,那么暗杀柳宾华便只能是冲着自己来的,杀自己恐怕无法得手,所以便宰了自己的亲外甥立威。

会是谁呢?政敌?以前自己杀过的人的家人寻仇?若是后者,那便难以彻查了,自己下令杀死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而且好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这如何去查?若是政敌的话,那只能是自己这次接受副枢密使之职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可是事实上朝中大臣几乎一致推举自己担任此职位,连晏殊也是附议了的,况且夏竦很了解晏殊,就算两人之间有疙瘩,晏殊也不是那种背后暗杀他人的人,此人虽是老狐狸,说到底还是一介书生,对自己的言行有着严格的约束。

唯一有可能的便是庞籍,听说这次他也想出任枢密副使之职,只是后来听吕相说推荐了自己,便再也没提了;会不会是他怀恨在心,下手报复呢?

夏竦很快便推翻了自己的猜想庞籍不会这么做,两人之间虽不是好的蜜里调油,但两人都是吕相的人,庞籍完全靠了吕相的举荐和庇护才能站稳脚跟,在这种时候,他不可能出此昏招。

在一一排除之后,柳宾华之死仿佛忽然成迷,明知有人谋杀了他,却不知道是谁干的,莫非真如外界流传,遇见了吊死鬼不成?

深夜里,在柳宾华灵前枯坐的夏竦呆呆的出神,猛然间他脑中电光火石般的一闪,想到了一个人:“会不会是他?算计来算计去,怎么将此人给算漏了?”

可是很快他又自我否定了:“凭他如何有胆量跟自己叫板?借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

但心头却有另一个声音道:“也很难说啊,此人那天晚上表现出的倔强劲儿很是让人担心,而且当晚自己羞辱的他不轻,侄儿柳宾华那晚也数次要杀了他,难保不会让他心生杀念,而且这种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根本不能以常理揣度,一切都不可预知。”

数番来回思量之后,夏竦忽然看见搭在棺材上的那丈二白绫,猛然间他明白了,这件事很有可能是他所为。

柳宾华死的方式,跟那晚死在房中的小扣儿如出一辙,同样是被悬挂起来像是自杀,只不过当晚自己下令绞杀小扣儿的时候是将其活活吊死,而柳宾华是被勒死之后挂上树梢,这两者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那人当晚曾目睹小扣儿被吊死在房梁上,而杀死柳宾华的手法如此相像,会不会是此人故意为之?若是故意为之,便是留下一个隐喻,暗示此事就是他所为,这可是在向自己示威,若真的是这样的话,这小子不但有心计,而且摆明了是跟自己叫板了。

夏竦心头的愤怒达到顶点,但他告诫自己,越是愤怒,越不能失去方寸;即便事实确如自己所猜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也不能轻易的公开出手,因为苏锦可不是随便便能指责诬陷的,他的身后有晏殊这棵大树,除非有十足的证据,否则自己轻举妄动不但拿苏锦没什么办法,反倒会惹一身的骚。

越是到这种时候,夏竦便越是兴奋,与生俱来的与人相斗的渴望,就像毒瘾一样叫着迷。

夏竦仔细的考虑了半天,拟定出了初步的行动。

……

苏锦这两天心情愉快的很,报复的快感让他心情大好,昨晚他亲自去了平湖南的玉璋楼想去看看夏思菱,可是果如死鬼柳宾华所言,那里戒备森严,楼内楼外都有人看守,真的进不去。

看来夏竦是要把女儿当囚犯看待了!苏锦只能作罢,待以后再找机会跟夏思菱通个消息,宽慰她一番,眼下转眼便到三月初七,正是应考之日,苏锦再无法分心来考虑这件事了。

三月初六晨间,苏锦刚刚在后院锻炼完毕,洗了个温水澡,还在让浣娘和柔娘帮自己打理头发的时候,小穗儿像只小鹿一般蹦蹦跳跳的进来了,口中还连声叫道:“公子爷,公子爷您猜谁来了?”

苏锦皱眉道:“一大早一惊一乍的,吓了我一跳,连浣娘和柔娘也被你吓的一抖,把我头发都扯下几根了。谁来了啊?”

小穗儿眼中闪着光芒道:“公子爷这几天不是一直在念叨他们么?”

苏锦赫然站起,大喜道:“果真是他们到了?”

柔娘嗔道:“莫动,刚弄好,又散了。”

小穗儿点头道:“正是王公子他们到了,在前厅候着呢。”

苏锦连声催促道:“快快,怎能让他们久等,可想死我了。”

第643章 大考在即

苏锦提衣疾行至前厅,还未进花厅,便听见王安石爽朗的笑声,苏锦一撩竹帘迈步而入,大叫道:“介甫兄,松鹤兄,吴兄,你们可来了!”

厅中三人,王安石、魏松鹤、吴恒心均愕然惊喜回头,见苏锦满脸笑容地站在身后,呆了一呆,大叫着跑了过来。

四人搂抱成一团,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魏松鹤和苏锦在元日新年之时倒是见过一面,但吴恒心和王安石跟苏锦却是很久没见了。

一番闹腾之后,苏锦请三人落座,大声对小穗儿道:“快上好茶,将前日晏小姐送来的点心端上来犒劳几位兄长。”

小穗儿喜滋滋的答应了,转身去张罗,不一会香茗沏上,美点摆上,这几人也不客气,纷纷喝茶取用起来。

苏锦看向王安石,数月未见,王安石显得老成了许多,脸上隐隐有风尘之色,只是依旧神采飞扬,风度怡然。

“诸位兄长,咱们一别已经有半年之久了吧,小弟可是想死你们了。”苏锦放下茶杯笑道。

吴恒心嘴里嚼着糕点,抢着道:“可不是么,半年有余了,老六你这半年可是风光了,我等在应天便听到你大杀四方的事迹,可羡慕死俺了。”

王安石责怪道:“什么大杀四方?苏贤弟是为了解我大宋危局提着脑袋办事呢,包大人那日跟我们聊天不是说了么,非常之事需非常之人为之,你我去做怕是根本做不成呢,羡慕也没有用。”

吴恒心和魏松鹤点头道:“是啊,只有老六可以办成这件大事。”

王安石咳嗽一声道:“我来之前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怎么还是老六老六的称呼?今后一律称呼苏贤弟,现如今身份不同,可不要这般的随意。”

吴恒心和魏松鹤连忙点头道:“哎呀,一激动便给忘了。”

苏锦愕然道:“这又何必?自家兄弟,岂非生分了么?”

王安石道:“贤弟莫管,称谓虽非大事,但也需讲究个尊卑高下,兄弟之情自在心中,又何必在意称呼如何。”

苏锦想了想,也没出声,王安石是个细心之人,恐怕他早就发觉自己那日结拜实属勉强,今后人前人往的老六老七的称呼也确实不雅,且由得他们去吧。

几人转开话题,自然而然谈及明日的考试来,应天府和开封府同属京东西路,故而解试也同在汴梁城中,按照朝廷的解试规矩,每一路开设一处考场,自然统统归到汴梁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解试,王安石倒是颇有信心,记得上次在书院的时候,他便跟苏锦说过,便是立刻就考也不怕,显然他是成竹在胸了;魏松鹤倒是有些忐忑,吴恒心便是毫不在乎了,按照他的说法,大不了回莱州府帮爹娘卖肉去。

苏锦在犹豫,要不要将自己研究出来的规律告诉他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说为好,一来时间仓促,告诉他们也来不及应对,二来这等投机取巧的玩意万一不对路,岂非惹人笑话,在王安石面前自己还是少搞这些偏门为好,免得为他所不齿。

“明日早间去贡院领号牌入场,然后一切便要靠自己了,三天三夜吃住在号棚中,可是要受一番煎熬了。”王安石笑道。

苏锦讶异道:“吃住都在号棚么?不让出门?”

王安石愕然道:“你不知道么?除非罢考,但罢考之人将会被停止下次科考机会,不管你考得出考不出,也需的熬满三天三夜。”

苏锦吁了口气道:“也没人告诉我,差点坏了事。”

站在一边的小穗儿道:“谁说没人提公子爷准备,只是没来得及告诉你罢了,晏小姐都亲自帮你整理了特大号的食盒,还特意帮你缝制了全新的被褥送过来了呢,就是让公子带进号棚的。”

苏锦啊了一声道:“什么时候送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昨晚过来的,公子爷在书房温书,晏小姐吩咐莫要惊动公子爷,喝了杯茶便走了。”

苏锦默然不语,心中感激,还是晏碧云细心,什么都替自己想到了。

王安石挤眼道:“贤弟好有福气,看来佳期将近了吧。”

苏锦摆手道:“还早的很,一无是处拿什么娶亲?没得害了人家吃苦。”

王安石笑道:“言不对心啊,听闻贤弟已经被皇上授予史馆舍人之职,这不是功名么?粮务之事大奏凯歌,又平了匪巢,拿了墨吏,最近听说又将辽国使者赶的灰溜溜的滚蛋了,这叫一无是处?”

苏锦道:“你怎么全都知道啊?”

王安石得意道:“身在应天,襟怀天下,虽是一介书生,也须得时刻关注天下大事,否则如何称得上是个合格的大宋子民?”

苏锦暗自赞叹,从小看老,这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尽显政治家的本色,可想而知,以后成为风云人物也不是凭空得来,而是他抱负远大的结果。

王安石从怀中掏出一份信交给苏锦道:“贤弟,这是戚山长命我带来给你的,还是那件事,明年书院升格国子监,皇上说了,要书院最少出个三甲方可恩准,你虽是淮南路人士,但从应天府书院学习便属应天书院举子,山长的意思是希望贤弟能拔得头筹,为书院升格国子监出力。”

苏锦忙道:“我哪有这个本事,山长这不是看错了人么?其实介甫兄才是最大的希望所在,我只求中了便好,至于三甲,实在是无能为力。”

王安石笑道:“贤弟也不必过谦,山长可不是随便给人写信的,若非看重你,岂会特意嘱咐,当然愚兄他也是当面殷切期盼的,你我共同努力吧,不仅是为了书院,也是为了自己呢。”

苏锦点头称是,将书信纳入袖中。几人谈谈说说,忆及书院之事自然是话题不断,又谈及逝去的两位兄长不由的感伤一回,再一会儿又相互打气,为明日的科考鼓劲,一直谈到中午,毫不气闷。

午间苏锦摆了家宴执意留他们吃了午饭,三人酒足饭饱这才告辞离去;苏锦命小柱儿驾车将三人送回暂住的客栈,又嘱咐三人明日早晨在贡院门口集合一起进场,这才依依挥别。

午后,苏锦去了晏府寻晏碧云向她致谢,并顺便想向晏殊讨教一些应试之道,谁知晏殊不在府中,晏碧云今日倒是清闲在家,苏锦趁机钻到她的闺房中和她缠绵一番。

事毕,晏碧云满脸红红的靠在苏锦的怀中问道:“郎君对明日的科考有几分把握呢?”

苏锦皱眉道:“半分也无。”

晏碧云吃吃笑道:“总算你也有一件没把握之事了。”

苏锦道:“我没把握你还高兴么?你家夫君就是没个功名这才像是庶出之子一样让人欺负,立了再大的功劳也不给封赏,你跟着我也没多大脸面。”

晏碧云笑道:“奴家可不是要当什么大官的夫人才跟你在一起的,奴家才不在乎呢。”

苏锦叹了口气道:“你不在乎我可在乎,无论如何这一次一定要考中,哪怕是作弊。”

晏碧云吓了一跳道:“作弊可不成,作弊者要被革除一生的功名,一辈子不可以再做官,还要被捆绑在贡院门前的木柱上示众两个月的,而且里边的盘查甚严,可别闹出笑话来。”

苏锦哈哈一笑,探手伸进晏碧云的怀中在她的双峰上轻轻揉捏道:“瞧你吓的,你夫君是那般没骨气的人么?再说了,你忘了我有大三元玉佩护体么?有了你送的大三元玉佩,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切尽在掌握;瞧我给你拿个连中三元回来。”

晏碧云忍受着他的手在胸口的骚扰,白了苏锦一眼道:“吹牛!”

第645章 解试(一)

三月初七,大宋各地统一科考之日,由于此次解试乃是补去岁权停的秋闱大考,紧接着后面一个月的时间便是接踵而至的省试春闱大考,所以时间上显得较为仓促,平白给天下举子们增添了更为紧张的气氛。

京东西路的解试考场设在汴梁城左一厢的任店街贡院,此处也是省试的考场,身处京东西路的举子若说有什么便宜之处的话,那便是能够提前适应省试的考场之地,但前提是须得过了解试这一关才成。

早在十余天之前,整个京东西路包括开封府、应天府、济州、郓州、曹州、徐州、单州、濮州、衮州等地的府学州学举子便已陆续来到京城,参考人数高达八千余人,而礼部下达的录取名额,京东西路仅有两百七十人,接近三十比一的录取比例,真可以称得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竞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苏锦昨晚睡的很早,天刚蒙蒙亮便起来了,雷打不动的早锻炼沐浴之后,吃了早饭,在众人的伺候下穿上贡院统一发放的月白长衫、方帽等举子服饰,当然不会忘了将大三元玉佩挂在腰带上的显眼位置上。

小穗儿指挥着仆役将棉被,食盒,换洗的内衣裤、水壶等物统统用一个背肩式的大考篮装好,搬上马车,又细细的检查了一遍,这才满意的拍拍手,不敢耽搁,早去早领号舍牌号,人太多去晚了也不知要耽搁到什么时候。

几人分坐两辆马车直奔贡院而去,越靠近贡院,人流便越多,举子们分别从各处客栈齐聚贡院广场,苏锦掀开车帘看着路上这些背着考篮匆匆而行的举子们,心中很是感叹,这科举便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起点;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点和后世的高考何其相似。

让苏锦惊讶的是,路上居然有不少弓腰驼背的老者,眉毛胡子一大把,脸上皱纹就像黄土高坡上的沟壑纵横交错,居然也还穿着应考的月白长衫,背着考篮踽踽独行,瞧着教人辛酸。

车还没到贡院广场,便听到前面人声鼎沸,远远可见广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马车根本进不到广场里边去,众人无奈只得在外边便下了车,苏锦吩咐小柱子跟两名车夫在此等候,自己带着小穗儿和柔娘浣娘迈步朝广场上走。

走进广场之中,但见高矮胖瘦老老少少各色举子纷纷聚拢成一圈一圈的高谈阔论鸹噪不休,众人的神态也各异,有的忐忑不安,有的胸有成竹,有的笑语欢声,有的沉默寡言;小商小贩们也在人群中穿梭,把这里当成了集市,期望能小赚几笔,只可惜读书人大多是穷书生,来时早已准备诸事停当,生意倒也并非很好。

苏锦带着三个美貌女子往广场上一站,顿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有人心中将苏锦当成纨绔,应考还带着女子前来,摆明是家境富裕的衙内公子,怕是来走个过场罢了;有的人则艳羡不已,暗自发誓一定要高中,到时候娶几房比这三个女子还美貌的妾室,也带着到处晃悠去。

苏锦哪管众人如何看他,他正转头四顾寻找王安石等人,这里人太多了,挡了视线根本见不到王安石等人;正着急无措之际,便听东面有人大叫道:“苏贤弟,我们在这边呢。”

苏锦转头看去,广场东首的一块下马石上,一人站在石头顶端正朝自己挥手,细看之下,正是王安石。

苏锦赶紧挥手回应,带着人一路挤过去跟王安石会合,那处聚集了数百应天书院的举子,大多数人都认识苏锦,此君是应天书院的大名人,焉能不识。

苏锦一路抱拳作揖,来到王安石等人面前笑道“几位兄长来的这么早,我还以为你们没来呢。”

王安石笑道:“我们哪像你,客栈的硬板床咯的我半夜就醒了,所以便将松鹤和恒心两位贤弟拉出来占位置了。”

苏锦笑道:“解试一过,介甫兄便要告别硬板床了,高中之后鱼跃龙门,便先忍耐忍耐嘛。”

王安石哈哈笑道:“借你吉言,不过你看这架势,足有七八千人应考,就取前面两三百而已,难喽。”

苏锦道:“介甫兄都没信心,我等还考什么,打铺盖回家得了。”

王安石啐道:“少来卖乖,咱们赶紧往前挤,一会功夫便要点名领号了,但愿能领到第一批的号,否则又要煎熬三天。”

苏锦明白他的意思,举子八千,贡院内只有四百余棚,每棚十间号舍,也不过四千余人入场,八千人只能分为两批入考,说是初七八九三日三夜时间,实际上要考到十二号才能结束。

苏锦也有些担心,明显前后两批的试题是不一样的,自己的查出来的规律若是因为这个而失灵,那可气死人了。

几个人直着脖子往前挤,等挤到贡院门前,却被把门的士兵一顿乱吼道:“挤什么挤什么?待会按照各自州府点名发号,你们以为是挤到前面就能拿到么?顺序是定下来了的。”

苏锦王安石等人大眼瞪小眼,周围一群老气横秋的举子鄙夷地看着他们道:“一看就是第一次应考,就是个雏儿。”

吴恒心反唇相讥道:“第一次应考怎么了?难道比你们屡试不中还要丢脸?”

那几个怒道:“什么屡试不中?我等济州府学举子不过考了三次而已,恽州周长清考了十五年,也没见人奚落他。”

“就是,恽州知府还赞他坚韧如山荣辱不惊呢。”

吴恒心正待反击,苏锦拉住他道:“口舌之争有何意义?中不了便是中不了,便是夸出一朵花来,还是名落孙山之辈,人家以考的次数多为荣,咱们可犯不着在这上边攀比。”

那几人翻翻白眼,嘀咕道:“倒要瞧你们是不是能一举高中,别到时候也成为孙山之下的一员,大话可就成笑话了。”

王安石道:“几位!要不咱们打个赌吧,在下应天书院王安石,这位是应天书院苏锦,这两位也都是应天书院的同窗魏松鹤和吴恒心,咱们四个人要是有人考中了,你们几个便绕着这贡院爬上一圈如何?中一个你们爬一圈,中两个你们爬两圈……”

那几个学子道:“那要是不中呢?”

苏锦接口道:“谁不中便绕着这贡院爬十圈如何?”

那几名学子犹豫不答,王安石笑道:“要不便赌你们一个不中,你们几个但只要中了一个,我等便绕着贡院爬十圈,反之便是你们爬十圈,这你们总该敢赌了吧,几位来应考不就是觉得自己能高中么?”

一名学子道:“那谁敢保证必中?”

王安石哂道:“不敢便闭嘴,既来应考,却毫无信心,难道是来碰运气的么?朝廷科举乃是选拔人才之事,可不是拿来赌运气的地方;几位胡子一大把了,想考科举本是没错的,但三次科举不中,足以说明几位根本不是这块料;奉劝诸位一句,今年好生的应考,若是能中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再不中,赶紧回去酬些本钱,做些营生;家中妻儿尚要诸位养活,别连累的妻儿父母跟着你们受苦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王安石这话说得阴损,但确实也是这个道理,这年代考科举一考考到四五十岁,家中妻儿跟着熬苦日子,确实不像话;最终如范进中举一般考上了还好,若是考不上,这么多年的坚持其实一文不值;更有那些后来考上了科举入了仕途的,最后将糟糠之妻弃之不顾,为了娶美貌年轻的负心薄情的,更是可恨。

几名中年学子被王安石说中窘迫之处,又羞又恼又惭愧,个个鼓着眼睛气呼呼的说不出话来,直到苏锦等人离去,其中一人才啐了口吐沫骂道:“这几个小子人五人六的,他们有何资格指谪我等?真是岂有此理,真把自己当根蒜了。”

旁边一名学子凑过来道:“几位还别不服气,你们知道他们当中那个英俊少年是谁么?”

“管他是谁?跟我等何干?”

“切,人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苏锦,人家都报了名姓的,偏你们装作不知;不要告诉我你们连苏锦是谁都不知道,就是那位太祖托梦、以平民身份受皇上钦命办理粮务,整饬淮南路吏治,单枪匹马挑了八公山匪徒的苏锦,你们当真不长眼,居然骂他们是雏儿,可笑的紧。”

“什么……?”几位中年大叔满头黑线,刚才确实没听清楚,早就听说了苏锦的大名,苏锦已经在天下举子中成为新一代的偶像,苏锦为自己这些没有功名的举子们正名,他的所作所为说明,没有功名者一样有本事,几位大叔还想那天有缘能亲自拜会苏锦,却没想到相见不相识,居然是见了面便起纠纷。

大叔们很是懊悔,懊恼之余不禁同时谴责起身边的那名举子来:“你认识他为何不早说?这时候来放马后炮有个屁用?”

那举子被一顿数落,心中大骂:你们自己不带眼,却又来责怪别人,真是一帮胡搅蛮缠的货色,难怪三界科举不中,要是你们这帮人当官,也定是个糊涂官;老子诅咒你们十科不中,考到死也不中。

……

辰时刚到,紧闭的贡院大门哗啦打开,百十名士兵簇拥着三名主考官从贡院中施施然而出,众学子们见状一涌而来,将贡院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当中一名主考官国字脸浓眉大眼,颌下一蓬浓密的黑须,见状皱了眉头,高声道:“人来,划出界限,有越界者立刻拿办,成何体统!”

一名都头上前应诺,大声下令,士兵们抽出鞭子不断地抽打学子们,将拥挤而来的学子们打得抱头后退,后面不知情的还望前挤,两下里一撞,数人倒地被踩踏的杀猪般的嚎叫,带人群散开,已经有七八名学子被踩的脚断手断,瘫在地上大声地哭叫起来。

苏锦等人在外围看的目瞪口呆,这什么情况?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倒也罢了,这还没上桥呢,倒是倒下去几个了。

第645章 解试(二)

皮鞭的威力确实够强,那几名学子的惨状也触目惊心,在将伤者抬走送医之后,场面终于平静下来;离着贡院门口方圆二十步之内被清理出一片空地。

三名主考满意地点点头,两边的两名看来是副手,拱手请中间那国字脸浓眉的主考官上前说话,那主考也不推辞,上前两步咳嗽一声,双目威严的扫视全场,顿时学子们自动闭嘴,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诸位学子,鄙人京东西路转运使潘光启,受礼部委托,主持我京东举子今年解试科考之事,那两位大人一位是礼部派来监督我京东西路解试的礼部郎中鲁大人,另一位是我京东西路提学司孙提学,我等三人将共同主持本科解试……”

众举子们纷纷拱手道:“三位大人好!”

潘光启和那两位官员纷纷拱手回礼作答。

潘光启道:“按照朝廷安排,本科解试共三场分三日考完,第一日试诗赋,第二日试帖经墨义,第三日试策论;须得特殊说明一番,经晏殊大人提议,皇上恩准,解试试诗赋一场亦可以词代诗,以昭显我大宋长短句之精媲美前朝,诸位自行选择即可;鉴于本科人数较多,贡院号舍实难容纳全部举子入场,故奏请朝廷获准,分两批举行,所试之题也分为两套,第一批与第二批截然不同,故而诸位学子务需担心公正之事。”

众举子窃窃私语,说不上是前一套题好还是后一套好,但大多数人都想分到后一批去应考,这样最少能从先批考过的那些人口中得到端倪,或许能揣摩出什么门道来;但也有人愿意先考,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来的路费都是东挪西借而来,在京城中每日花销都精打细算,再拖延三日对他们实在是种负担。

“诸位,闲话不多说,稍后便请副主考孙提学宣布两批人员名单,本官在此祝愿天下学子满腹经纶得以发挥,十年寒窗,今日便是见真章的时候,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破釜沉舟、在此一举!”

潘光启颇具煽动性的语言一下子便将学子们的热情点燃,事实正是如此,十几年的努力,能不能一举成名便看今日了。

接下来副主考孙大人开始宣布两批应考之人,为公平起见,京东西路应天府、济州、郓州、曹州、徐州、单州、濮州、衮州八大州府的名字写成纸条放入瓮中,随机抽取四个州府分为两组,而剩余的举子人数最多的开封府,则将人数均分纳入两组。

此举甚易,只片刻之间两批先后应考的州府便已经产生。

正如苏锦所期待的那样,应天府被分到了第一批之中,跟济、曹、濮三州以及开封府的八百名学子分到一起。

紧接着便是点名、领号舍牌号等诸般琐事,一直忙活到接近午时,四千余名学子才陆陆续续排着队往贡院之中进。

苏锦领到的牌号是八十八号考棚第六号舍,加起来正好是个八八六,数字倒也吉利,吴恒心领到的牌号最为悲催,便是传说中的二十一号考棚第三号舍,加起来却是个213,笑的苏锦前仰后合,而王安石吴恒心等人却眨巴着眼睛不明所以,苏锦心道:说了你们也不懂,213不就是2B么?这等乐趣却无人分享,心中倒也憋闷得很。

小穗儿和柔娘、浣娘等人不能近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苏锦随着人流往贡院中走,小穗儿双手合十道:“老天保佑我家公子爷能一举高中,也不枉他发奋了一番。”

柔娘轻笑道:“公子爷什么时候发奋了?加一起读书没超过三个月,不过以公子爷的聪明才智,奴家倒是一点也不替他担心。”

小穗儿道:“是啊,虽是如此,但看着这么大的场面,我心中却也很是发怵呢,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这戒备森严的架势,便心里发慌;晏小姐也真是,这么大的事她也不来送送公子爷……”

浣娘伸手朝远处的一棵大枣树下一指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