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对那两家机构的调查,很快就进行不下去。
嘉盛投资倒好说,从名称上看,就知道它跟冯一平肯定关系密切,嘉盛在中国的好多投资,这家机构都是股东。
不过,想调查嘉盛投资的股东,完全没有进展,领先资本也一样,一路追查下去,发现这两家公司,都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调查到这,就再也进行不下去。
亚马逊虽然现在也蛮牛的,但让英属维尔京群岛,服服帖帖的提供这两家公司相关的注册资料,他们还没那个能耐,换做CIA来还差不多。
所以,关于如何说服冯一平,贝佐斯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好好综合考虑一下。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另一项工作,他们的团购业务,经过好多技术人员的紧张工作,在后天就可以正式推出。
这是贝佐斯非常看重的一个手段,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NEXTDOOR知道,这样的事,我照样能做,而且能比你做得更好。
我动动手指头,就能把你们目前最重要的收入项目给抢过来,说白了就是间接施压。
考虑到今天NEXTDOOR推出ipod3的火爆,竟然不到两个小时,5万台ipod3就被一抢而空,亚马逊的第一次团购,贝佐斯针锋相对的也希望是ipod3,你不是95折吗,我自己贴钱,9折,总之,就是要把用户吸引过来,要把热度吸引过来。
然而,在跟乔布斯商量的时候,又一次遭到了拒绝,“我们额外供应不了这么多现货。”
贝佐斯现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为什么NEXTDOOR可以?”难道连老乔你也不支持兄弟我吗?
“他们三个月前就跟我们提出了这个方案。”乔布斯的话,让贝佐斯无话可说。
不过,他人脉很广,通过一番紧急协商,摩托罗拉承诺在一周内,可以调集2万台最新款的E380手机,这是现在少有的彩屏手机,很受欢迎。
那么,为了首次团购同样能有轰动的效果,贝佐斯不得不考虑调整自己的团购业务上线的日期。
总之吧,他感觉在对付这个还不成气候的NEXTDOOR的时候,好像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
虽然双方都没对外披露,但亚马逊毕竟是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大规模上市公司,一举一动都有人密切关注,20号下午,就不断有记者打电话到两家公司核实这个消息,亚马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这个传言,非常公式化的说,“如果有相关决定,公司一定会及时公告。”
“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亚马逊的团购业务,即将在近期正式推出,我们想告诉所有一直在支持我们的朋友,这项业务,绝对值得期待,因为我们才是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
如果只有前面的那句话,那还没什么,不过,加上后面的这一席话,好像又很有些内容?
至于NEXTDOOR这边,高兴的看着因为两次的团购,这两天骤增的注册用户,以及近百个社区提出的建设分站点的申请,布坎南在电话里比较暧昧的回答,“无可奉告!”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记者,自然不满意他这个回答,但是,NEXTDOOR并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主动披露相关消息的义务,于是21号上午,有几家锲而不舍的媒体,派记者赶到公司,直接找上了布坎南。
“贵公司是不是收到了收购要约?”
“总之,我们有自己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对任何形式的被并购,都不感兴趣。”布坎南把昨天对亚马逊的那些人说的话,又拿出来说了一遍,至于有没有,你们自己判断。
应该说,从现阶段看,亚马逊实力更雄厚些,那他不介意搭搭这个便车,来个捆绑营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公司。
“关于亚马逊要上线团购业务,你有什么评论?”
“我们很骄傲,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能这么快跟进,说明我们推出的这项新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如果相关公司有需要,我们可以无条件的介绍经验。”布坎南笑眯眯的说。
这就差不多是明着说亚马逊剽窃。
不得不说,这些做惯了幕僚的人的嘴,要是不客气起来,那真能活活把人说出内伤来。
“NEXTDOOR就不担心亚马逊推出同样的业务,会对你们构成冲击?”
“模仿我们容易,超越我们,呵呵!再说,世界这么大,市场这么大,容得下太多的同类公司。”
“那你们公司,有没有发展成电商的意愿?”
这个自然没有,不过,你亚马逊不是做团购给我们压力吗,那我们同样可以给你们施加压力。
“暂时没有这样的计划,同时,我想代表公司郑重重申一点,我们推出的所有服务,都是以我们的用户为中心,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谢谢大家!”
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触奈飞
因为要等摩托罗拉筹集手机货源,亚马逊已经完成的团购项目,不得不推迟一周上线,贝佐斯那个郁闷啊!
而另一边的NEXTDOOR,却无暇理会他和亚马逊的郁闷,团购继续如火如荼进行着。
继《海底总动员》电影票,以及苹果ipod之后,NEXTDOOR推出的第三个团购项目,是嘉盛A型电动车。
经过乔布斯、佩奇等硅谷科技精英,和一些好莱坞明星的渲染,这辆首先环保节能,其次设计感很强,又方便实用的短途代步工具,目前在美国很火,算得上是明星产品。
只不过,囿于产能的原因,每月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也很有限,这次能做团购,自然大受欢迎,而且,在跟美国的代理商协商之后,这次团购,大气的大了9折。
总之,第三次的团购项目,依然非常火爆,而且这一次,网站终于有了进账,不像之前那两次,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主要目的是给自己的团购业务打广告。
在这之后的团购项目,自然也有安排,那是之前几个月,镇里家具厂赶工,用处理过的藤条手工编织的吊篮椅,可以放在家里的门廊下、院子里,就是住公寓的,也可以放在室内,或者阳台上。
美国人民,对这些手工制品,一向青睐有加,而网站的注册用户,就是家庭,这本来就是家庭里很实用的东西,想必效果不会错……
之后,团购的项目自然是神奇工坊的另一样出品,红外测温仪,这玩意,国内的家庭必备,美国的家庭也一样,而且因为冯一平的要求,神奇工坊出品的测温仪,比市场上现有的那些,更精致,功能更多,换算成美元,也就100多,很有吸引力。
总之,自己的网站,做自己家工厂产品的团购,依然是一举两得的事,一句好几得的事。
在这之后,还有康宁的餐具、惠而浦最新款的洗衣机、飞利浦的新款吸尘器……一句话,准备得很充分,排得很满。
这些知名的厂家,其实主要看重的,还是NEXTDOOR这个平台的宣传效果,推出的新品在这上面团购一次,会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最大的项目,是布坎南亲自带人跟厂家在谈的项目,那是家用的大件——汽车。
所以,像奈飞公司这样,团购项目上线以后,才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的公司,还得等一段时间才有机会。
“还是没有确切的时间?”哈斯廷斯又问了一次和NEXTDOOR负责联系的人。
“他们还在统筹安排。”
“你继续跟进。”哈斯廷斯吩咐了一句,无奈把这事放到了一边,要说,网站那几千万户注册家庭,真的让他大流口水,如果那些家庭里,有十分之一的能用上自己公司的服务,那沃尔玛推出的同样的业务,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这只是哈斯廷斯觉得值得努力的一个机会,既然暂时走不通,他还是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对他这样愈挫愈强的人来说,沃尔玛嘛,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当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线上的DVD租赁,只是他们的很多项目中的一个,能分配到的资源应该不会太多,而这项业务,却是自己公司的全部,他会用上自己所能调集的所有资源,结果,还真不一定就斗不过沃尔玛。
其实,哈斯廷斯不仅很眼红NEXTDOOR现在的注册用户,也深入思考了NEXTDOOR的模式,他发现,NEXTDOOR的模式,跟现在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不一样。
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先确定自己的项目,然后依据项目去找客户,而NEXTDOOR好像是反着来的,先花大量的财力物力,圈住一大群人,然后,才适时的推出一些业务——他自然不知道,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标准的创业模式,先烧钱圈住用户,然后再找盈利方式。
这两种模式,都有可能成功,但是,他觉得,NEXTDOOR这样的模式,好像更有可取之处,反正他认为,如果解决了物流的问题,那个网站也做线上DVD租赁的业务,那对自己的公司,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希望他们对这块市场没兴趣吧,哈斯廷斯想。
关于这家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分站点建设的公司,硅谷的精英们,之前在一起时不是没有讨论过,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网站,最好的盈利模式,肯定是广告,也只能是广告。
但是,没想到,网站的功能越来越多,却一直没有在网站上打广告,有些人都笑话说,这好像是在花自己的钱,给政府做事,没想到,别人早就有了赢利模式,而且,看样子,肯定不止这一项。
比如,已经有参议员竞选人,在NEXTDOOR展开大规模宣传,选举,这可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而且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只是,这么好的基础,你们为什么就不大规模的上广告呢?哈斯廷斯有点想不通。
总之,哈斯廷斯现在很想跟冯一平当面聊聊,能写出那样的管理著作,现在又敢以和大家相逆的方式创办这样一家公司,而且明显已经成功,和他交流,一定能有很多收获。
……
布坎南现在也在为这事烦心,广告嘛,只要大规模的做,那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改善,肯定是立竿见影的事,只是,冯一平再三向他强调过,上肯定要上,不过,一定要挑选合适的时机。
如果刚开始,在网站功能还不多的时候,就大上广告,那肯定会影响到注册用户的增加,甚至一些已经注册的用户,也不会对这个网站感兴趣。
现在,他看着手里的报表,非常兴奋。
公司有部门,一直在跟踪调查已经注册的用户,其中就包括对网站上广告的态度,之前还不少明确表示反对,只接受自己分站点内部适量的广告,那些广告客户,主要是该分站点周边的一些商家的广告。
但现在,随着网站推出的服务越来越多,大部分用户表示,只要不喧宾夺主,他们还会是网站的忠实用户。
“呵呵,冯,”他高兴的给冯一平报告这个喜讯,“我认为,到了可以大规模广告招商的时候。”
“真的?”冯一平也很高兴,当他有了购并的想法后,才发现自己的资金,并不充裕,所以赚钱这事,自然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他几乎是马上就想同意下来,不过,最后关头,还是改变了主意,这个网站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注册的用户,还是等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的时候,再开始广告招商,“布坎南,好饭不怕晚,还是先缓缓,等上传和分享照片的功能上线以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刚好有事情找你,希望开展团购业务的那些公司里,有一家从事在线DVD租赁的奈飞公司,你花些时间,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信息,再代表公司跟他接触,探讨我们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合作?”布坎南有些不解。
“具体的说,我对这家公司和创始团队很有兴趣,你可以先试探一下,这家公司,有没有被整体收购的可能性,或者是接受我们的注资?”
布坎南半晌没说话,“那是一家上市公司吧。”
他马上谷歌了一下,市值接近20亿!好嘛,亚马逊刚说最高出资15亿整体收购我们,老板你马上就准备收购一家市值近20亿美元上市公司,比贝佐斯的动作还大,难道,今年又是大规模并购年吗?
“整体,收购?”他有些不确定的问了一句,其实他问,“老板,你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吗?”
“是有这个想法,我正在进行相关的准备,你先抽些时间跟他们接触,主要是哈斯廷斯,侧面多了解一些情况,可以吗?”
“没问题!”
……
一周后,哈斯廷斯就接到了布坎南的午餐邀请,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冯也会参加吗?”
第三百三十六章 热心的堂哥
农历四月,是乡下最好的辰光。
远处山上的松树,在这样的日子里,变得更绿,地边的那些经济林,同样一身葱茏,里面还藏着斑鸠,“咕咕咯”的叫。
路边、沟堑边,长满了各种野草,里面还夹杂着一些叫不出具体名字的野花,蜜蜂、野蜂,还有一些蝴蝶,就在那些野花间飞来飞去,草丛里,有小虫在叫,还有一些蚂蚁,急匆匆的一会进去,一会出来。
麦子长势很好,麦穗看上去很饱满,预兆着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
总之,这是一个连麦子下面的那些黑土,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时节,迎面吹来的风,也不冷不热,就像新生婴儿的气息一样,柔柔的,又非常清新,让你能真切直接的感受到里面蕴含的生机和希望。
冯文那驼背的爷爷,把一头老黄牛就系在路边吃草,自己坐在马扎上,忙着把早上从山上割下来的一捆葛藤处理干净,从今年开始,镇上的家具厂连这东西也收。
偶尔抬头看看自家的牛,发现居然有鸽子停在牛背上,这日子好起来,连带着这些扁毛畜生也大胆起来。
中午下班回家的人,经过的时候,有些会跟他聊几句,“今天又割这么多?怎么还这么下力气的做,儿子孙子都在上班赚钱,你也该歇歇,享享福了。”
“那啊,还真是歇不下来,再说,这算什么辛苦?”日子好过了,这个原来脾气不好的老头,性子也变好了。
老远看着冯振昌走近,他连忙站起来,把牛朝路边赶了赶,“五叔,回家吃饭?”
“这牛肚子鼓鼓的,家里的饭应该也都好了,一起回吧就。”冯振昌邀了一句。
冯文爷爷把东西拢了拢,牵着牛跟在后面朝塆里走,“一平他还呆在首都?”
“是,那边人多,事情多,他不好走。”
“这还真是,当初就该硬让他回来,不过,我听他们说,首都那边,现在情况好像也在慢慢好转是吧,一平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整个冯家冲,4月20号以后,不管是在市里、省里还是其他的地方上班或者是开店的人,都没有说跑回家来的,孩子倒是送回来几个。
所以,村里的人,现在同样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看疫情通报,说起来,首都那,只有冯一平一个人在,但首都的疫情,不止是冯振昌和梅秋萍关注,大家同样非常关心,现在谁都知道,村里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说起来,都是冯一平的缘故。
冯振昌自然知道不止是首都,全国的形式都在好转,但是,这事谁说的准呢?只要每天还有新增病例,那就说明这事还没过去,就还是有染上的可能,那他虽然理解儿子的决定,但心里肯定还是悬着的。
“那就借你吉言了。”
“五叔,这些藤,明年肯定还收吧。”也许这才是他最想问的话。
“放心吧,肯定收,用它做的家具,销路很不错。”
“那就好,真是托五叔你的福,我这样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现在每天轻轻松松的也能有钱赚,”驼背的老爷子一脸的笑,“这两个月,一个月至少有千把块,这样的事,以前哪想得到?”
“这不也是大家帮衬着,就说你家冯文,在公司做销售就做得不错,他们工作做得好,厂里对藤这些的用量就大。”
这样比自己年纪还大的人的恭维话,冯振昌也不好生受着。
两个人在塆前的池塘那分开,冯文爷爷牵着牛去喝水,还不忘对冯振昌说,“朝阳塝上的那块沙地,今年种了西瓜,晚上我让老大给你挑一个好的送过去。”
塆里的人就这样,一般不会说什么道谢的话,都是自己田地里收了点什么,就给帮忙的人家里送点什么,哪怕他家也有。
……
冯振昌和梅秋萍中午饭其实很简单,一点都不符合他们俩首富父母的身份,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韭菜炒虾米——虾米也是塆里人送的,就在山旁的小河里捞的,绝对野生有机无污染,一个鲫鱼豆腐汤,硬菜就是那个辣椒香葱炒肉。
冯振昌现在每天中午定量一瓶啤酒,梅秋萍一碗汤一碗饭,桌间照例要念叨几句儿子,“你倒是还有心思喝酒,也不知道一平怎么样,你啊,真是年纪越大越没主见,一平说不好回来,你就那么爽快的同意?”
到现在,对当初两父子的合谋,她还有些耿耿于怀。
“跟你说了多少次,一平好着呢,再说,我们家这几年做了这么多事,只会有好报,一平他怎么会轮上那些不好的事?”
夫妻两个正例行的拌着嘴,侄子东正抱着一个大西瓜走进来,“吃着呢。”
“快坐,我去添碗筷。”
“五娘,真不用,今天吃得早。”
“那就再喝瓶酒。”
这个东正倒不拒绝,一大啤酒杯啤酒,一口喝掉一半,“五娘你还是这么省,我家里都比你吃得好。”
“有鱼有肉还省?我们现在年纪大了,不像你们能吃。”
“一平今天给你们打电话了,挺好的?”
“早上打的,挺好,”冯振昌把那盘肉端到他面前,“还是你从猪场送来的,猪场还好吧。”
“挺好的,”东正高兴的说,“还是一平的主意好,比养鸡轻松,哎呀,当初办鸡场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捡它们下的蛋,那个累啊。”
“要注意大病,不然损失一头猪,那顶好多只鸡,”冯振昌跟侄儿碰了一杯,“有事?”
“是有事,五爷,有几人说要把谱修订一下,这个事你有没有功夫?”
冯家冲,隔一段时间,就会修订族谱,这个事倒是一直延续了下来。
间隔期间的一些变动,比如有人过世,还有嫁娶,以及新生的那些后代,都要做增订。
其中,那些生下来,之前还没上谱的男丁,要按照辈分里的字取名,这个事,就要族里年高德重,还有水平的人来做,冯振昌以前就做过几次。
“这个要挤时间出来,我看也不用找其他地方,在村部就行。”
“那行,这事我就先承个头,还有,因为修谱,我这些天一直琢磨着,这几年,我们算是兴旺了起来,一平就不说,都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有成就的人,我们日子也都过得不错,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把祖坟修修。”
说城里人有钱了,一般是换车换房换婆娘,这村里人有钱了,除了盖新房,买车,很多人就想着把祖坟好好修修有些地方,后来修的那也不叫坟,都可以说是陵了。
“这事,老二是什么意见?”
“他说你做主,我问了四爷,他也说这事随你。”
堂兄堂弟都不在家,东正做这些事很有热情,就是在乡下,也总有些人,想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
“祖坟啊,我们的祖坟在哪,你知道吗?”
“怎么不知道,就在我家那块山隔壁,旁边的那些田,原来就是祭田,我就想着,现在日子这么好,也是祖宗的保佑。”
“只是,你们曾祖的坟,已经不在了。”坟过百年自然平,冯振昌倒还记得自己爷爷坟地的位置,只不过,因为他们家当年评的是地主的成分,破四旧那会,他祖辈的坟,被乡里下来的工作队给平了。
冯家冲冯姓的祖坟,得亏是在那大山上,不然,那会肯定也避不开。
“你要是有心做这个事,我没意见,不过,那是大家的祖宗,这样的事,得整个村一起做,该出钱,大家一起出,别在这事上显摆。”
捐建高中,可以自己一家出钱,修祖坟这样的事,要是自己一家揽下来,那样的做法,就是看不起其它人。
“行咧,我有数,还有,这事,要不要问一平的意见?”
“一平啊,不用问,他肯定也不会反对,不过,只修葺就行,用些好石料加固一下,把旁边的那些树木清理干净,前面的那块场地平整一下,最多再把旁边围起来就好,你不能学南方那边的做法,我们不讲那些豪华。”
“更不用找什么大师过来主持。”
“啊?”东正就是想那样做的,风水先生都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至于规模,只要合适,那是能整多大整多大,“这是一平的意见?他怎么说也是首富了,我们帮着把祖坟修好一点,怎么不行?”
“这不是一平的意见,是我的意见,从命数上说,你要把普通人的坟,修得比古代那些王侯的还大,这不一定是好事,一般的人,没有那个命,还享受不了那个福气。”
虽然儿子已经有那么大的成就,冯振昌从根子上,还是一个很本分的人,飘不起来。
“你别把事闹得太大,要是上了新闻就更不好,国家现在对这样的事,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是我们要有个度,不能做得出格。”
冯振昌这几届的政协委员不是白当的,至少现在也知道讲政治。
“那行吧,我听你的。”
侄儿东正一出门,梅秋萍就有些不高兴,“谱有什么好修的?费时费力,一家发那么多册,有几个人会看?”
对修谱这事,她和女儿冯玉萱,一直以来就很不支持,无它,呵呵,她们俩在冯氏族谱上,连个名字都没有。
比如,梅秋萍在族谱上只有这么一句,不,不是一句,只有四个字,那是在冯振昌的条目下,“妻冯梅氏。”
至于冯玉萱,那就更惨,也是在冯振昌的条目下,有且只有两字,“女一。”
没办法,这事吧,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连皇家的族谱上,皇后最多也只有个姓,不可能出现全名。
“跟你们这些女人说不清。”冯振昌这会,挺有优越感。
梅秋萍不屑的撇了撇嘴,“修祖坟我不反对,可是大家要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吧,要不是一平。”
“你打住,这些话你在家里说说就好,不要到外面嚷嚷,”冯振昌连忙拦住她的话头,“总之吧,祖宗还是要敬。”
“再说,你怎么知道,我们生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儿子,不是祖宗保佑?”
……
东正出门以后,有些不甘心,现在连他也不差钱,既然要修祖坟,那自然是按最高档的来才对,他拨通了冯一平的电话。
冯一平正准备给神奇工坊布置新的研究任务,突然接到堂哥的电话,有些惊讶,听了他说的因由,意见和冯振昌差不多,“东正哥,难得你有心想起这件事,修修挺好,我也赞同我爸的意见,不要讲那些排场,而且,我们修祖坟,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其它的那些,你真不用多想。”
“有时间你来首都就知道,明清两朝皇帝的陵墓,肯定都是当时的堪舆大师选址,风水绝对好,后来不也那样,对吧。”
他尊重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也敬重祖先,但是,他当然不认为修好祖坟,就能保证他们福泽绵长。
“好吧,那就按你的意思办。”东正有点闷闷不乐,不过,至少这个堂弟的话,他得听,今天的好日子怎么来的,他心里清楚。
第三百三十七章 都想搞兼并
“老黄。”盛正端着餐盘,走到黄承忠旁边坐下。
这是镇里的食堂,年代同样久远,不过,经过了一些改造,地还是水泥地,原本用漆做的卫生墙,现在都贴上了瓷砖,也不再是那种钢筋窗子,而换成了铝合金的推拉窗,后面就是河,下了几天雨,河里水多,微风带着水汽,透过纱窗飘进来。
前面的两台大电视里,放着午间新闻,播音员刚好播报着,“我省已经累计23天没有出现新增病例。”
“这个真不错。”盛正夹了一筷子用水汆过,再用猪油一炒,什么都没加的嫩笋,吃进嘴里鲜香嫩脆,美味无比。
“呵呵,抓紧吃吧,这个也就只能吃这一段时间。”
盛正还是第一次爱上了机关里的食堂,四季时蔬不断,山鲜、河鲜、海鲜,桌上每天都有,而且,这里吃到的各种肉,和省里的那味道就是不一样,连饭后的西瓜也甜一些,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吃饭,那是真的吃饭,自在。
“现在这种笋子,面馆的收购价是多少一斤?”
“先前几年是一块,现在一块五,湿的。”
老家味道面馆,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都在镇里收,今年原以为收的会比去年少,因为这一阵子生意都不好,谁知刚好,春笋长出来的时候,让大家紧张的非典,已经在慢慢好转,在他们这个疫情并不严重的省份,大家已经放松了下来,面馆的生意,至少恢复了6成。
“一块五,几斤就能顶上一斤肉,那就是一天上山采一篮子,也能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一个月下来,每家每户至少额外就能有小两千,这个带动作用真不小。”
这个盛县长,又把这事想得太简单,农村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平均下来没那么多,山上的野竹林不多,要是几天没下雨,冒出来的新笋也少,采的时候,要注意蛇、野蜂窝,采回来还要剥,要烧热水汆,还要切成一样大小,其实也挺费事。”
这些事,黄承忠自己虽然没做过,但早年老婆做过,所以他是清楚的。
“就是这一季每户额外增加一千,那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子。”
盛正这人就这点好,他并不是当惯官的,也是从基层慢慢干起来,原来也没当过主官,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也不会因为被人指出自己话里的疏漏而不悦。
“那是有。”黄承忠算了算,单省城左近的都市圈,老冯家直营的,乡里乡亲开的,还有加盟的老家味道面馆,加起来超过两百家,还有嘉盛的那些公司食堂,这一阵子也都在收这个,加起来小百万的采购量,妥妥的。
“你等会啊。”畜牧站站长走过来请了一下,盛正跟着过去,给那几个从市里畜牧站下来检查工作的敬了一碗酒——是真的一碗酒,装在粗瓷碗里的啤酒。
乡下就是这样粗犷的做派,就像这食堂的餐桌一样,还是那种老式的原木圆桌,没有靠背的凳子。
盛正回来,黄承忠也被旁边桌上拉去喝了一碗酒,那是隔壁镇过来取经的工商系统的人。
因为镇里所有的招待都是在食堂,所以这样的事很常见,有时候客人多,他们这些镇领导,虽然没有参与接待,一餐饭下来,酒也得喝好记碗。
不过,在食堂就比在酒店更多了一份亲近,客人吃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