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比以前的好吃,这是好的,不是以前那些摔坏的。”梅秋萍说。
  老家那一带,夏天的时候,都有去火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会去村里林场里,提一麻袋梨子回来。
  只不过,就几毛一斤的梨子,对那时的他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冯振昌专门挑那些丛树上打下来的时候,摔坏了的梨子,因为那样的便宜。
  用菜刀把坏了的那些削掉,再吃那些没坏没烂的,就这样的梨子,冯一平和妈妈,以前连那些酸酸的核都吃掉了,只舍得把中间的籽吐掉。
  黄静萍听了这些,轻轻的在冯一平手上按了一下,冯一平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过往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并不觉得苦。
  “妈,野猪肉还有多少?”
  “多的是,东正送给我们的那一半,净重九十多斤,外公家分了一点,静萍家也分了点,我们这次带来了四十多斤,给蔡虹娘家送去十斤,剩下的,至少还有二十多斤吧。”
  “爸,给我切点呗,我让金翎给她爸带点回去。”
  “应该的,我们也说来着,只是不知道她家在哪里,你跟她说,山上以后肯定还能打到野猪。”冯振昌说。
  冯一平笑着给金翎打电话,“金姐,在哪里?”
  金翎没好气的说,“还能在哪里,办公室。”
  “辛苦了,告诉你,我今天见到了你一个近亲,你要不要过来看一眼?”
  黄静萍听了,在旁边嘿嘿笑,梅秋萍笑着说,“你就不会好好说话?”
  金翎很熟悉他的套路,“有事就说,我还忙呢。”
  “那位长话短说,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在各级政府的戮力协同下,我们村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长远的进步……”
  “没事我挂了。”
  “别,简单说,就是山上现在有你家那啥,野猪近亲,我堂哥打到了一头,这样的好东西,当然不能忘了你和金叔叔,所以想孝敬你一点。”
  “那你给我送过来吧。”
  “好的,我让静萍给你送过去。”
  这个时候,他才不会傻到去领略金翎可能的野蛮冲撞呢!


第二十九章 花式上头条(下)
  爸妈在身边,冯一平总睡得安稳些,这应该是心理作用吧,虽然他早已经不用爸妈保护,但他打心里知道,这个世界上,爸妈是会毫不犹豫的豁出命来保护他的人,因此只要爸妈在身边,他都感觉特别安心。
  不但睡得好,也睡得早,十一点不到就睡了,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一摸身边,黄静萍不在,也是,爸妈在呢,她不好意思,也不好晚起。
  一看时间,已经九点多,外面很安静,他大叫起来,“妈,妈。”
  梅秋萍身上系着围裙笑着走进来,“这么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叫什么呢?还不起来,太阳都晒屁股了。”
  冯一平在热被窝里伸了个懒腰,“早饭还有吗?”
  “都还剩的有,快起来,我和静萍在准备午饭,还有,给他们两个打个电话,他们也真可怜,一男到头,吃不上几次妈妈做的饭。”
  是,他们是吃不上妈妈做的饭,但是,有女朋友做的饭就好。
  吃了一大碗粥,啃了妈妈自己包的两个大包子,在消灭糯米鸡的时候,姐姐跟着爸爸走了进来,看了冯一平一眼,对正在处理鱼和排骨的梅秋萍和黄静萍说,“呵呵,妈,静萍,你们先放一放,快来看,你们的大宝蛋现在成了名人!”
  “什么名人?”梅秋萍急匆匆的和同样还系着围裙的黄静萍从厨房走出来。
  “你看,”冯玉萱对着念了起来,“是学生、作家、词曲作家、还是企业家?”
  这正是郑勇写的那篇报道,开篇就很吸引人,“你知道刚刚落幕的那场星光璀璨,经典之作辈出的演唱会,背后的那个人吗?”
  要说郑勇他们栏目也真大胆,真敢拼,当其它的娱乐栏目都还在报道余热未退的那场演唱会的时候,他们却在头版刊出了这样的一篇报道,这一次,演唱会上的那些明星,那些注定会成为经典的新歌,都沦为配角。
  冯振昌手里拿着好几份同样的报纸,笑眯眯的对冯一平说,“要看吗?”
  这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冯一平放下刚啃了几口的糯米鸡,胡乱擦了擦手,接过一份,泥煤啊,这个郑勇,真的不当人子,你就不能迟报道几天吗?可惜我筹谋多年的完美形象啊,就这样毁于一旦!
  第一次上这样的大报,恰恰是自己最不想上的娱乐新闻,怕是从今之后,自己多半会被不少人打上一个娱乐圈中人的标签吧!
  “你怎么好像还不高兴?”冯玉萱看着他说,“清华大学二年级在读的学生,写小说,作词作曲,小说改编成电影,办公司,这些都没错啊?再说,现出名还不好啊。”
  冯一平现在不怕出名,其实也到了要养一养望的时候,只是,他真是不喜欢贴上这样的标签出名。
  “我是不太高兴,”他有些沮丧的说,“再过几天,应该会有财经类的报纸报道我,那时我的头上将会多一顶我喜欢的帽子。”
  你说,要是以一个“享誉国际的最年轻学者”身份,在全国人民面前闪亮登场,该是一件多么高大上和赏心悦目的事。
  “你就别不知足了,这可是全国性的报纸,你以前上过吗?”冯玉萱说,“再说,你怎么知道过几天会有财经类的报纸报道你?难道你买通了一些记者?”
  “这几天,我们学校就会开一个有中央领导参加的会。”
  “这和报道你有什么关系,就是你能参加,肯定也是报道上面的领导。”
  “这个会,会有好多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来参加。”
  “是啊,那就更没报道你的份,”冯玉萱有些恼火的盯着弟弟,“你这就是典型的有肉嫌肥。”
  “我写的一本书商业方面的书,很受那些来开会的老外们追捧,他们一定会提到我,你说到时那些财经报纸,会不会报道我?”
  冯一平真有些恨,恨国内的那些财经记者不敏感,不作为,也恨娱记出手太快,要是今天的这个报道能迟上一个星期,该有多完美!
  其实,这一点,他真的有些苛责国内的那些财经记者,他们不是没看到国外的报纸报刊,对冯一平那本书的热捧,只是,那么厚的英文专著,有几个记者能静下心来看一遍呢?
  哪有娱记报道这么容易,只要和明星相关,关注的人一定多。
  听黄静萍说了出书的事,冯振昌高兴的问,“真的?你真的在国外出了书?快拿一本给我看看。”
  “一本顶什么用,多拿几本来,我们好送人。”冯玉萱说。
  “全英文的,你打算送给谁?”
  “你不知道,全英文的,才显得我弟弟水平高嘛!”
  “也显得你档次高是吧,”梅秋萍摩挲着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封面,看了看封底,“怕是不便宜吧,能少送就少送,送了他们也看不懂,静萍不是说要出中文版的吗,到时再叫他们买,不,我们送也行。”
  她现在,真的大方了不少。
  回首都的火车硬座车厢里,武馨阳和小蔡两个靠在一起,伴随着列车低沉规律的“况且况”,迷迷糊糊的睡着,突然,中间的小桌板被人结实的拍了一巴掌,还有人大叫,“我说,难怪呢!”
  两个女孩子一下子被惊醒,对面的梁永高一脸无辜的朝坐外面的金宝示意。
  “金宝,你故意的是吧!”低头揉了揉眼睛,小蔡嚷嚷道。
  “真不是故意的,你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金宝笑着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她。
  小蔡狐疑的接过来,和武馨阳一起看那个标题,不明白,这和她们有什么关系?
  “继续往下看。”金宝对她们说。
  再一看,她们有点头绪,“这说的,是冯一平?”
  金宝点点头,“可不是吗?难怪他能请来这么多大腕,他把我们瞒的真紧。”
  武馨阳也叫了起来,“他写的小说,真的在98年就被张导演拍成了电影?”
  “应该不会错,这是他高中学校的领导说的。”
  “天啦,那么多歌都是他写的?”小蔡读着报纸上列举出来的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名,不敢相信。
  “还有他的那本小说,加上港澳台,已经卖了不止一百万本。”
  由不得他们不惊叹、感叹,这些事,等闲人一生只要做成了一件,就是很荣光的事,冯一平却同时做到了这么多。
  武馨阳玩味的看着“深海”那个笔名,“深海,深海,藏得还真深!”
  当初冯一平和高珩在教室里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冯一平示威或者炫耀的报出自己的那些成就,武馨阳多半有些看法,认为他是一个爱显摆的小男生,没想到,冯一平居然还埋下了这么多伏笔。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虽然这是冯一平第一次,被记者扒出来他瞒着的一些事,但有些事,郑勇这篇急着赶出来吸引眼球的报道,并没有写出来。
  不过,郑勇完美的达到了他的目的,他的这篇报道,破天荒的大败其它那些报道明星的新闻。
  因为这事符合大家的期望,以前大家都喜欢看穷书生中状元当大官尚公主的戏,现在的老百姓,对底层的普通人逆袭的事,兴趣同样浓厚的很。
  ……
  其实国内的财经记者,这时也有人在沮丧着,已经准备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正准备发表,没曾想,却被娱乐新闻先抢了些风头去。
  于是,等冯一平他们,5号中午到首都机场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中国经营报上,头版头条正是他一直所期望的那个标题,“神童和天才,蜚声国际的最年轻的专家学者。”


第三十章 上达天听
  黄静萍一看,知道这才是冯一平期待的报道,很豪气的把那二十多分全包了,一人分一份。
  冯一平拿过来一看,“从上个月开始,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受到国外各界精英的热捧,从政府高官到商业巨子,均给予了这本书非常高的评价,从‘开辟全新市场空间的指导’,到‘颠覆性的商业之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本书目前是在美国发行,但是,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已经专程从大洋彼岸买来了英文版本,据国内科技巨头联想的一名高管透露,联想高层,已经就这本书,举行了三次读书会。另据我们了解,国内多家银行,也就这本书中提出的理论,进行了深刻探讨。同样,我们报社,结合这本书,目前正在制定传统纸媒的蓝海市场战略。”
  “我们惊讶的得知,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清华大学经管院,一名二年级在读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让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写出了这么一本广受好评的商业巨著呢?”
  金翎和方颍芝,轮流读出了文中的一些段落,看着冯一平脸上郁郁寡欢的样子,金翎问,“昨天在全国性报纸上头条,今天又上头条,你怎么还满脸的不高兴?”
  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对了,昨天姐姐也问过类似的话题。
  “要是早一天就好咯!”冯一平叹道,中国经营报,是国内最早的,也相当权威的专业性财经报纸,目前发行量很高,是国内不少企业,必订的报纸。
  “什么意思?”金翎不解的问。
  黄静萍笑着小声把冯一平的想法说了,金翎嗤笑了一声,“切!你是处女座的吧!”
  “爷我是双鱼座的。”
  不过,客观的说,目前的结果也不坏,娱乐版,关于他的新闻,估计就只有那一期,而经营报的这篇报道,明显还有下文,同时,国内其它的报纸,接下来肯定也会跟进。
  虽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这个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商业精英,和行之有效的商业理论,但是现在,我们好多的商业理论,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的好多商业模式,也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复制过来的。
  这一点,你进书店一看就知道,那些经典的商业理论,管理方法,营销实务等,作者都是西方人。
  当然了,这一阵子,在国内,最畅销的不是这些经典。
  各书店在最显著的位置,摆上了一大堆封面上是个穿着红色西装的人,主色调也是红色的所谓“成功学”专著,后面多半还会摆台电视,里面放着他类似布道,又类似传销一样的演讲视频。
  姑且不说这门“学说”的实际效果,但是,不管是给自己贴金,还是怎么的,这位大师,其实是在美国长大,并且师从该领域的一位美国大师,后来“悟”出自己的一套。
  而冯一平,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连国门都没走出过。
  而且,他多年轻?还不到二十一周岁!
  广受欢迎的著作,加上这个年轻人在商业方面的作为,这是多么富有正能量——虽然现在还没有这个提法,多么励志,又是多么写实的新一代青年楷模,更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又非常契合目前的这个大时代。
  冯一平自己估计,将来国家的主流媒体说不定都会报道这本书,报道他。
  当然,后来的事实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想象力,真的太保守!
  “中文版也该出了吧,”金翎问,“这写可都是免费帮你预热,打广告。”
  “该出了,目前有多家出版社在联系,只是还没定下来。”冯一平说。
  让报道来得多一些吧,那他在谈判议价的时候,将有更大的主动权。
  方颍芝说,“到时你一定多给我几本有签名的,我一定好好收藏,你现在可是个名人。”
  “怎么,留着将来卖高价吗?”黄静萍笑着问。
  “就是,我总得给自己攒嫁妆啊。”
  听了方颍芝这话,冯一平看了金翎一眼,看看人家小姑娘,想的多周到,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朝这方面考虑。
  金翎知道冯一平的意思,非常不客气的给了他一个大号白眼。
  方颍芝和黄静萍说笑了一阵,说起了另一个话题,“今天机场上怎么那么多小飞机?看着真可爱!”
  她这话,说得真大气,也真可爱!
  反正冯一平看到那些小家伙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那就是一大坨可以飞上天的美元。
  金翎也觉得方颍芝这话好笑,“那是商务机,是跨国公司的那些高管们的专机,应该是来参加一平学院那个会的吧。”
  “私人飞机啊!”金翎这么一说,方颍芝马上明白过来,“那得多少钱啊?”
  很好,终于和冯一平统一到了一个战线上。
  “好多私人商务机,不比我们今天坐的大飞机便宜,”金翎说着,把头转向冯一平,“我是一直等着我们冯大老板将来买上一架。”
  “我之前说那些话,是因为年少无知,现在我收回那个说法。”冯一平马上改口,可不敢让她折腾,这个家伙,可是败家娘们中的战斗机!
  ……
  与此同时,他们口中的这些商务机的主人,正侯在人民大会堂,轮流等待冯一平他们经管院院长的破例接见。
  一次性邀请来这么多国际大佬,成为即将成立的清华经管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也正是院长亲自推动的,也只有他,才有那么大的面子和魄力。
  按计划,每位企业家,接见的时间都不长,院长向他们阐述成立顾问委员会的目的,强调管理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肯定的向他们承诺,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深化改革。
  但是,让院长和陪同接见的国务委员们没想到的是,接见的第一位企业家,拟任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的高盛执行总裁,保尔森,先例行的肯定我国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后,说“我对清华大学经管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对那些学生充满信心,也对贵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比如,我知道贵院有一位叫冯一平的大二学生,写了一本很出色的专著,我也读了,而且很有启发。”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和他面谈。”保尔森如是说。
  之后的那些人,也一次次的提到那本书和那个学生,日理万机的院长是第一次听说这事,不过,冯一平这家伙的作为,在今天,还是挺给院长长脸。
  没多时,关于冯一平,关于他的那本书,关于他的那些事,都送到了回海里的院长车上。
  还在感叹事情没有按照自己安排的来,有点小怨念的冯一平,借故没有去公司,舒适的躺在后院里放空自己,突然间,电话响了起来,接通一听,居然是副院长亲自打来的,“一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临时接到通知,让我明天带你去钓鱼台。”
  一时有点懵懵懂懂的冯一平放下电话,对另一边的黄静萍说,“你快打我一下。”
  “怎么了?”
  冯一平在没反应过来的黄静萍大腿上拍了一巴掌,“不是做梦。”
  在黄静萍愠怒的眼神中,他蹿过去抱着她的脸亲个不停,黄静萍被他这些反常的举动弄得摸不着头脑,“你这是怎么了?”
  “你知道吗?”冯一平高兴的说,“我明天要进国宾馆,哎呦喂,终于有机会见到我们的院长!”
  黄静萍呆了呆,朝上面指了指,“你说的是那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
  “对呀,高兴吧!”
  “哇。”黄静萍也和他一样,高兴的抱着他猛亲。


第三十一章 晋见(上)
  秋日温暖的阳光下,两人在后院的这一通喧闹,很让旁边两家的主妇瞩目。
  左边那家身材很好的金发熟女,从二楼阳台上欠身看了一下这边,看着这对欢乐的小情侣,笑了笑又躺了回去。
  右边的那家,和黄静萍说过几句话的重庆小媳妇,有些诧异的看着他俩。
  虽然是在自家院子里,不过他们这只是别墅,不是庄园,就是不在二楼,透过院子旁稀疏的树木,在这做什么,左右隔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俩现在的举动,在老外看来,算不得什么,可是对此刻的国人来讲,还是比较大胆的。
  疯了一阵,黄静萍也反应过来,逃也似的朝屋内跑,“我去打电话。”
  “等等,等明天吧。”
  “我就要现在打。”
  那就打吧!老实说,对这样的会面机会,冯一平真有些患得患失,要是明天轮到接见他的时候,院长临时有要事取消了怎么办,那今天打电话不是闹大笑话?
  不过,记忆里,这一年,国内算是风平浪静,而且,就院长他这个级别的人物而言,安排好的事情,等闲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动。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金翎,“真的吗?”听得出来,她也很兴奋。
  “这样的事我还敢造谣吗?再说,也没什么大不了吧!”冯一平躺在椅子上,美得眼睛都闭上了,话里偏偏是一副云很淡风也轻的样子。
  “得了吧,你说说预谋了多久?”金翎毫不留情拆穿了他,“我现在总算明白,当初和出版社谈判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强调,这本书一定要在9月份之前出版,那时就计划着这事吧!”
  “呵呵,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冯一平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就是没有这次的事,以后我还是会有这样的机会,哎呀,没办法,像我这么拉风的男人,就像夜里的萤火虫,到哪都那么出众。”
  这些话金翎完全不往耳朵里去,匆匆撂下一句,“我晚上过来。”就挂了电话。
  ……
  冯一平一本正经的穿着西装,一本正经的打着领带,和副院长坐在学校派出的车上,跟着前面书记和校长的车,驶过绿树掩映下的牌楼,经过穿着军礼服的武警战士排查,从东门进入了园林式的国宾馆。
  正对门就是一个石林景观,上面有小平同志题写的“钓鱼台”三个字,虽然冯一平后来曾经在彩云之南的石林前留过影,他现在也很有在这里留影的冲动。
  “紧张?”副院长笑着问他。
  “有点。”冯一平松了松领带,老老实实的回答。
  作为一个没有看穿富贵名利的人,这时没办法不紧张。
  “别担心,放松点,总理很平易近人,另外,不要只说套话就好。”副院长提点了一下。
  “谢谢院长。”
  其实关于这一点,冯一平他们昨天晚上也讨论过,一个在读大学生,在院长那样级别的领导面前说套话,太作,而且院长本来就是以实干出名,想来也不喜欢那些空话套话。
  车最后停在17号楼前,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芳菲苑,冯一平挺熟悉,后来的六方会谈,就是在这举行。
  跟在三位校领导的身后,经过了几道岗,最后一道,他按要求,把身上所有的随身物品,都放到一个小盒子里,面无表情,穿黑色西装,带耳麦的警卫示意他提着的袋子,冯一平递过去解释了一下,“都是书。”
  里面是他写的书和已经出版的一共十期杂志,特别是杂志,你说,要是院长大人看了以后随口夸一句,那该多美!可以顶他做多少推广工作?
  但是,他果然想多了,这不是简单的串门或者走亲戚,警卫叔叔依然面无表情的接过去,和他的其他随身物品放在一起,如意算盘宣告落空!
  前面等着的副院长笑了笑,“走吧。”
  这是一件不大的会议室,冯一平没工夫打量室内的布局,目光牢牢的被站在房中的那个老人吸引住——其实,从外观看,还真不显老!
  跟在校领导后面,冯一平有些晕乎乎的走过去握手,不知道前面的三个人感觉怎么样,他是真紧张。
  昨天在家里,商量了不少问候语,结果现在,冯一平好像只干巴巴的说了一句“院长好!”
  偏偏那会还有心思在想,我和院长握手的这一幕,会被拍下来吧,我会收到照片吧!
  院长握住他的手摇了两下,还在他手上拍了拍,“一平同学,你好啊!你很不错!这两天,我听各个国家的人,不止一次提起你的那本书。”
  “院长说我不错!”冯一平一再告诫自己要老诚,要谦虚,不要笑,可是,面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喜色来,有点语无伦次的说,“谢谢院长。”
  院长旁边,是一位女士,好在冯一平也认识,现在教育部长,后来的国务委员,这时同样笑着对他说,“小冯同学你好!”
  “部长好!”冯一平一样诚惶诚恐的低头和她握手,这也是平时难得一见的人物,更别说现在这样的近距离接触。
  “大家都坐。”院长招呼道。
  并不是正式的会见,会客室里呈圆形摆了几张单人沙发,冯一平这个小年轻,自然是离院长最远的那一个,不过,他没心思听领导们的谈话,一直盯着院长看。
  院长保养的不错,虽然比爸爸大了一轮多,不过看起来,真的比爸爸还要年轻,最有特色的,应该是他的眉毛,很短,从形态看,像两座小山一样。
  感觉院长跟校领导也没说几分钟的话,就问到了自己,“小冯同学,你那本蓝海战略,什么时候在国内出版?”
  “很快就会,院长,”冯一平坐直了身子,“正在和出版社谈。”
  “那很好,你小小年纪,不但学习不错,创业也有成就,还有自己的商业理论,不简单,肯定也很用心,不过,一定不要骄傲,要记住,治学要严谨,做事要扎实。”
  “我记住了,院长。”冯一平恭敬的说。
  “我看你已经办了不少公司,也是个小成功人士,那跟我们说说你的规划呗?”院长翘着腿,解开了西装扣子,靠在沙发上笑着问。
  学校书记笑着插了一句,“总理时间有限,你简短点说说。”


第三十二章 晋见(下)
  “我目前在做的事,主要以便利店,连锁快捷酒店,以及正在筹备中的一家网站为主,未来,我想把线上线下打通,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及线下的便利店和物流网络,整合成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
  “嗯,想法不错,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是,就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近期好像并不是太理想。”
  “是的,前期有些过热,盲目跟风投资的很多,不过,我个人觉得,长期来看,互联网领域,应该大有可为,而且这也是我们国家,很有可能超越欧美等国的领域,我坚定的相信,在互联网领域,未来的我国,一定会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和现在国际上那些知名的IT公司等肩的成功企业。”
  超越欧美等国什么的,院长不提,“这个规划听上去很好,和美国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很类似,不过你是线下也有零售店,你还有物流公司,好好努力。”
  “对,我的设想是,在各方面条件越来越成熟的将来,我们只要在家里点点鼠标,很快就会有人把我们购买的商品送到家里来。”
  “那你现在有什么准备?”
  “我趁这一段低潮,在暑假的时候,派人去了硅谷,招了不少人回来,还在那边成立了一家公司,作为技术储备,同时,便利店网络的建设,也进行的很快,到今年年底,会开设一千家分店,未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并购或者是自营,把便利店网络,迅速扩展到国外。”
  “呵呵,其它的不说,你这份眼光不错,抄底的时机把握得很好。”院长笑着说。
  其它的四个人,也都笑着看着冯一平。
  “你酒店行业除了快捷酒店,不是还有一家高档的五星级酒店吗?前两天,还办了一场那么轰动演唱会。”
  这就完全像是普通人的聊天,“说实话,办演唱会,是为了赚钱,”冯一平低着头说,“那家酒店,是投资最大的单一项目,前后加起来,投入近两亿,为了打响知名度,我就想办一个盛大的开业典礼,但是一算,那样是纯花钱,后来就想到了办演唱会,不花钱,还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呵呵,很精打细算,方法也对头,不错,”院长点了点头,“听说你在学校的科技园也租了不少地方,准备在大家都停止往互联网投资的时候,办一家网站,是吗?”
  “是的院长,依托学校丰富的人力和科研资源,我们准备办一家专业的汽车网站,按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十年内,我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这里面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的这家汽车网站,会涵盖大家从选车、购车,到用车,以及售后的所有过程,客观公正的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吸引全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用户,日均覆盖人数两百万以上,争取三年内,在纳斯达克上市。”
  至于时机和政策允许的时候,涉足汽车金融一事,冯一平现在没提,那还有些遥远。
  说到自己的公司,冯一平一点都不磕巴,在五位从厅级到正国级领导的注视下侃侃而谈。
  “哈哈,你这话说的,我听了都挺振奋。”院长笑着说。
  对汽车行业,他当然非常熟悉,不过,看着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自己面前神采飞扬的说,十年内,我国的汽车产销量,都将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