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流知青人生(平湖)-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楚生抬头看着天上,然后也说“私奔是永恒的美丽,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喜欢私奔。”

“切,那全国年轻男女,个个都争着私奔了?”刘雪贞不但说,还翻白眼。

杨楚生笑一下又说“要不怎么会有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的传说呢?就连修炼成精的白蛇,也喜欢私奔。传说是从那里来的?就是人们心有所想,才想出来的故事。大家都喜欢,才能流传千古。”

“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刘雪贞又是一个白眼,不过嘴角却是留着笑意,反正这家伙正路都会往邪路走。这美女此刻的心情相当复杂,一边在为白雪唏嘘,另一边,却是有另外的想法。

孟跃进这家伙却站起来,小声说“我到鱼塘钓条鲤鱼,不然太他妈无聊。”

“别让吴拥军给抓住了,我可刚刚从劳改场回来。”杨楚生朝着这家伙喊。

“快点去,我们劳动几个月,就领了二十块,不偷钓鱼吃什么?”刘雪贞鼓动完了还笑。

孟跃进这家伙,有刘雪贞的鼓动,做贼的心更加坚定,走进竹寮里,拿出那根钓鱼杆。还得到村里那家拿块番薯,钓鲤鱼,就得用番薯。

杨楚生手里还拿着口琴,往土坎上面走,看着天上却在笑。上次在劳改场里看月亮,看到的是一个残月。今晚的月亮真的圆,简直比一个圆盘还圆。

看到圆月,他是真心的笑,无缺的月亮,也就是团圆的意思。

刘雪贞也往上面走,让她跟王升一起坐,她还觉得有点讨厌。

杨楚生的眼睛,又往他跟白雪在一起,成了夫妻的那个地方瞧。

“又在想她了?”刘雪贞坐在他身边,小声问。

杨楚生点点头,然后头又往上抬,看着月亮。突然,空旷的田野中,响起了一股悠扬的口琴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好听!”一曲终了,刘雪贞还禁不住说。

杨楚生只有一笑,她听的只是曲,并不知道,这曲里包含着什么。

刘雪贞是有感觉,不过感觉的不是曲里的含义,而是杨楚生的眼神。反正从他逃港回来的那时候,她就有感觉,他的眼神里,时不时会透出一种忧郁。

此刻的杨楚生,一想起白雪,就会透出忧郁神情的眼睛,还是呆呆地看着月亮。心里在默默地说白雪,你是不是也在看着月亮?虽然人分开了,但月亮还是同一个。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也是同样的口琴声,也是同样这一首歌曲,只是吹口琴的人,却是白雪。这美女坐在海边,也同样的,任凭口琴在响,美眸却望着天上的那一轮皎月。所不同的是两人的眼睛,一个是透出忧郁,一个却是泪溢眼眶。

终于,悠悠的口琴声慢慢停了,白雪擦了一下泪水,小声说“楚生,你是否安全回去了?回去了,是不是还要受苦呀?”

心有所想,也才嘴有所说,说完了的白雪,眼前也浮起杨楚生两次被抓上批斗台上的情景。然后情景又转到田野中的那个竹寮,还有,那一天晚上,他们紧紧抱在一起的那个地方。

口琴的声音又响,只是这声音,却显得并不连贯,几滴泪水,也慢慢地注入口琴里面……

“哗……”一股南风,从海里直刮而上。风也吹散了白雪的一头长发,丝丝秀发,贴着略显苍白的美脸,也有几丝,被粉腮上面的泪水粘住。

白雪抬手掠了一下长发,看着手里的口琴,他那里也有一把,不知道,他是不是也会经常吹起这支曲子。在她的心里,这可是他们俩才能意会的曲子,口琴声中隐含着的思念之情,也只有他们俩才能知道。

夜里的海风,好像越刮越大,刮得白雪的连衣裙,也发出“吧吧吧”的响声。这位忧伤的女孩,手里拿着口琴,独自走在叠印着树影的街边,慢慢地走。

香港的夜景是很漂亮,但白雪还从没有好好欣赏过,远远的,看到她舅舅那家金银首饰店,才让她稍稍加快脚步。

每个黄昏,白雪都会站在海边,吹着这一首曲子。如果让她一个晚上不到海边,可能她还会哭一整夜。

“白雪,你回来了!那位十四娘,在里面坐着呢?”舅妈刚好送一个顾客出店,看见她就说。

白雪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对于她来说,这一丝笑意,也是强装出来的。走进店里,看着沙发里那个高挑身材的女人,大声地叫“十四娘好!”

这十四娘也赶紧站起来,反正白雪这样叫她,她的舅舅和舅妈也这样称呼,那她就认了呗。

“你又到海边了?”十四娘看白雪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的头发就问。

白雪点点头,边泡着茶边说“回去了,会有什么事呢?”

“哎哟,你又在这样念叨了,等有熟人过去了,请人家帮你打听一下吧。”舅妈边说边往十四娘身边坐,这话她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十四娘嘛,其实也是想知道杨楚生的情况。也叹口气说“各自打听吧,这几天我跟几个刚逃过来的问了,都不认识他。”

白雪的舅妈也觉得吧,她在香港,也就十四娘一位朋友,想将一些事也说一说,让这位看起来,美丽得有些妖艳的女人,也劝劝她。小声说“白雪,你还是先到学校补习英语,然后到美国读书吧。”

这事,白雪的舅舅跟她就了有两次,但是她就是不想。每天晚上,看着她从海边回来,那散乱着头发的样子,有时候还两眼带着泪水,就让这夫妇俩担心。

白雪将一杯茶递到十四娘跟前,还是一样,不说话,但却摇着头。

“不错呀,能有读书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呢?”十四娘双手接过茶也说。

白雪还是摇头,她的舅妈也是在摇头,瞧她老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忘记杨楚生,才能跟一个正常人一样。

“走吧,我们到外面走走。”十四娘这个冰雪聪明的女人,说着,还拉着白雪柔软的手。

看着两人走出店门的背影,白雪的舅妈也摇头加叹气。一般逃过来的姑娘吧,大都选择赶紧嫁人了,十八九岁,嫁给个小老头的也不少,为的就是求得一个安身之所。可她,却一直在为那个杨楚生流泪,好像是前世种下孽缘一样。

“白雪,你还是到美国去吧,杨楚生是说会过来的,但这情况,真的能过来吗?”十四娘拉着白雪的手,慢慢走,也小声说。虽然这话是她的违心话,她也认为杨楚生一定会过来,但为了劝白雪,还是说了。

白雪看着这个女人,小声也说“我要是到美国了,那就离他更远,他知道了,会不会伤心?会不会以为我不顾他了?”

十四娘也摇头“傻瓜,他要是爱你,不但不会这样,还会为你高兴。再说了,他不是说了嘛,几年后会回来的,但你到美国也差不多几年,到时回来了,也就能见着他了?”

白雪点点头,感觉吧,十四娘说的也有道理。到美国读几年书,再回来跟杨楚生相会。

毕竟吧,白雪才只有十八岁,也显得有点天真。

十四娘又说“你还得在香港学习英语,少说也得几个月,说不定这几个月,他也能回来。”

夜已深,白雪还是不能入睡,自己坐在床边,望着窗外那轮明月,手里却拿着杨楚生写给她的那封信。

白雪赶紧擦一下泪水,这封信,已经破了几个洞,都是被泪水浸破的。

“楚生,我先走了,你要是回来的时候,就请你等等我!”喃喃的声音,止不住,又有一滴泪水落在信上。

第90章好个小知青

“白雪!白雪!”杨楚生喃喃地叫着,突然腾地坐起来。

天上的明月已经西斜,田野里,除了青蛙的叫声,并无其他声响,有的,只是刘雪贞和两个男知青的呼吸声。

杨楚生擦一下额头,都是汗。刚才是梦见白雪推着行李,朝着他在喊,她要到美国去了,才使他惊醒的。

远远的,村里几声公鸡的打鸣声,接着那几声催人醒的锣声也响了。

“嗯……”刘雪贞高举起丰盈的手臂,伸一个懒腰,坐了起来,还眼睛迷糊,身子左右乱晃。然后才睁开眼睛说“你没睡呀?”

“我也是刚刚醒。”杨楚生又往草席上倒,真想再睡一会。

“起来了!”刘雪贞不但说,脚朝着他的大腿就摇。

孟跃进也起来了,这家伙别的先不管,手还往肚子摸,昨晚就钓了一条一斤多的鲤鱼,吃完了才睡,这一起来就感觉到饿。

这时候,有些比较早的社员,已经挑着水桶往自留地走来了。

“喂,我们几个挺幸福的了,别的大队的知青,可不能跟我们一样。”王升边收着草席边说。

“得了,你思想好,老子就是觉得苦,反正我就每晚都偷钓鱼,以弥补我失去的青春。”这他妈的孟跃进,说话就跟在诗朗诵一样,说到青春两字,还专门加重语气。

生产队每一天都是热闹的,四个知青磨蹭了一阵,才往村里走。第三生产队要到县城收肥料的三辆板车,也刚好出发了。

“哎呀!”刘雪贞突然大声叫,前面的杨楚生一回头,立刻就大笑。这好,这美女中奖了,谁叫她走得离绑在树下的黄牛那样近,一只脚很华丽,就被一堆牛粪淹没。

刘雪贞翻一个白眼,翘起嘴巴,她就这样狼狈,他还在笑。

“唰唰唰”几只土狗在追一只公鸡,等着那公鸡扑腾着站在树丫上,几只狗还站在树下望。

“杨同志,你们来了?”大旺这家伙大声就喊,后面还站着他四岁的弟弟。这家伙手里拿着什么?是牛粪,招呼完了,手一甩,“噼”一声,那牛粪紧紧地贴在墙上。等着牛粪干了,就拿下来,可以烧火。

吃完早饭的杨楚生,在祠堂里扛上锄头就走。今天他们生产队,就是要改造那几十亩沙质田。

“水鸡叔,你也早呀!”杨楚生看见大队书记推着自行车,就大声招呼。

“到田里看看。”水鸡叔随便应,骑上自行车就走。

“哎呀,桂香,你今天怎这样漂亮?”秋月嫂的声音也响,她要不说,别的社员还没注意,这桂香确实,今天的小碎花短袖衫,可是新的。

“啧啧啧,新衣服,也穿到田里!”山猫的老婆也说。

芹菜婶却是若无其事地说“桂香还年轻,穿漂亮点,才能让人多看。”

热闹了,女社员们笑啊。桂香嫂抿着嘴巴笑,抬手就一拳往芹菜婶的肩膀打。然后看了杨楚生一下,又低头看着她自己的衣服。

“嘿嘿,这桂香确实……”山猫这家伙手摸着上唇几根猫须似的胡子,小声说。

杨楚生没开口了,只是笑。确实,这桂香嫂挺美,她们的新衣服,确实不甘心穿到田里,做一件新衣服,都是用针,一下一下手工缝出来的。不过她的衣服特别合身,身上的曲线就如吸满了露水的植物一样,给人相当有朝气的感觉。

“啪啪啪……”!晨风吹得插在工地上的七八面红旗响个不停。杨楚生看着红旗就笑,肯定是水笋叔向别的生产队借的,不然生产队最多也就两三面红旗而已。

男社员们就负责挥锄头,女社员们就负责肩挑。这改造沙质田的工程,虽然只有几十亩地,但其劳动量可是相当惊人的。得将表面的沙质挑掉,然后再挑有用的土回填。一个生产队的劳力全部出动,一天还改造不到一亩。

太阳才一出来,天气就热了,这时候也才是大暑天,也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突然,水笋叔笑了起来,看着进村的路说“今天是县城的什么部门,要帮我们哪?”

“是供销社的。”杨楚生看着前面的红旗就说。这也是这时候的特色,县城的支农也是有任务的,每个部门来了,前面照例有一面红旗。

这第三生产队就最占便宜了,人家这些支农的,才不会傻到帮人家插秧。反正都是支农,东方大队还在移山造田,就他们这改造沙质田最轻松,所以人家就来了。

县城来的,都是自行车啊。杨楚生笑啊,笑后就想偷懒了,有人帮干活,他为什么不偷懒。

“水笋叔,为了谢谢县供销社的同志们,我烧开水去了。”杨楚生大声喊。

“谢谢!”供销社的主任声音也不小,还掏出大前门,水笋叔和杨楚生每人一根。山猫这家人立马就往这边走,可是慢了,人家的大前门已经放进口袋里了。

杨楚生太乐了,人家帮他们干活,还得说谢谢,还请大前门,这世道真的是,工家兵一家亲,哈哈!

真爽,这哥们烧起火,坐在竹寮里,看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一批人有五六十个,要是明天再来更多的,他就继续烧开水。

突然,杨楚生站了起来,远远的,看见郭副书记和公社许书记往这边走来了。

“这是干什么?”郭副书记看着劳动的场面就问。

“是第三生产队在改造沙质田。”水鸡叔笑着回答。

许书记马上就说“为什么不等着晚造收成了,再改造呢?”

郭副书记也有同感,这一片沙质地少种了一造,就少收了不少粮食。也小声问“是杨楚生的主意?”

“对对,不过他们社员都同意。”水鸡叔又说。

水笋叔也跑过来了,还有那位供销社的主任,这家伙真的激动啊。要是支农的工地上,能碰上郭副书记,以后他会天天来。

“乱弹琴,杨楚生呢?”郭副书记一说,那位经理急忙一缩,还是悄悄回去吧。

“在烧开水。”水笋叔朝着竹寮指。

杨楚生站起来了,郭副书记还没开口,就先说“郭书记好,我是昨天才回来的。”然后就不说了,感觉这郭某人的脸阴得可怕,原来不是关心他的。

两位领导往竹寮里走,其他的人,包括吴拥军,都在外面等着。

“杨楚生,你什么想法?几十亩地啊,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许书记还是先开口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杨楚生笑一个,看许书记的白色的确凉上衣口袋,也放着大前门,先抽他一根再说,掏出烟丝就说“郭书记,先卷一根。”

“我这里有。”许书记一说,赶紧掏出大前门,每人都得一根是不是。

“郭书记,如果等到晚造,还要冬种,春节过后也就要下雨了,来不及。”杨楚生吸一口烟说。

有道理,郭副书记点着头。

杨楚生又说“现在改造,这些田改造完了,还赶得上冬种。”许书记也在点头,感觉还是郭副书记经验老到,刚才没有跟他一样,说得那样的语气。

“那你们的副业呢,打算怎么搞?”郭副书记看着水鸡叔又问。

杨楚生也有想法,趁着现在,还是劝一劝郭副书记,这位老干部,折腾不起了。抢先就说“郭副书记,不能那样搞呀,不能让社员们每户养三头猪。”

这话在一个县委副书记的面前说,胆子真太大了,许书记又一次瞪起眼睛。这每一户农民要头三头猪,不是县里的号召,而是公社自己搞的。不过这样也好的嘛,这就叫响应县革委会的号召。

郭副书记抬起手,示意许书记先别说话,然后说“这是政策,是县革委会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杨楚生,你是刚刚从劳改场出来的。”

“我知道,但这样搞,要是几个月后政策有变呢?农民怎么办?到时候,号召大搞副业的人,要怎样向农民交代?”杨楚生因为急,也顾不了分寸了。

这话说得两位领导都在瞪眼睛,水鸡叔和水笋叔却在着急。

“政策是刚定下来的,怎么会有变?”郭副书记还是老干部了,也少了一点性子。

“肯定变,如果我没说错的话,秋收以后就会变。”杨楚生这话说得并不小声了。

谁都会奇怪了,杨楚生不会神经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郭书记,发展是肯定要的,但不要那样高调,要不到时候,肯定又有一些干部下水。”杨楚生这回说得小声点了。

“你说政策肯定会变,总得有理由嘛。”郭副书记的心里也有触动,他们这些刚起来不久的,听了都会有触动的。

“就是这样,不管有没有道理,政策肯定变。”杨楚生就分析了呗,最后就这些话。

许书记听得额头见汗,这个杨楚生,这些话要在公开场合说,那是反革命还得加上现行。

“那你们大队呢?怎样搞了?”郭副书记又问。

杨楚生也不怕了,就说了。

不会神经病的嘛,郭副书记暗自在想,这个方法真的好,相当灵活,可以说是可攻可守,合情合理。

“老许,我想再歇歇,累了。”郭副书记突然说。

“那我们到田地瞧瞧。”许书记说着站起来,外面还有十几个在等着他们呢。都是明白人,感觉郭副书记还有话跟杨楚生说。

果然,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了,郭副书记也掏出大前门,问道“杨楚生,你什么意思?”

“郭书记,你别这样了,抓起农业就行,副业这一块,能不过问就别过问,以你的身份,政策一变,搞不好就是首当其冲。”杨楚生小声也说。

这小家伙,听起来是在胡说,但其中却有一些真的说到人心里了。郭副书记点着头,也明白这小家伙的用意。

“杨楚生,你们这样发展的方式不错,但你不要忘记你刚才说的话,到时政策没变,那你也会犯错误的。”郭副书记说着站起来。

杨楚生笑了,也感觉够了,他一个重生的,能让农民不损失严重,能让这位他很敬重的老干部安全,他就感觉到值。只是他的话,人家要不要听,这个他真的没办法。

第91章死不悔改

杨楚生说的话,郭副书记和许书记会信吗?反正县里大力抓经济的会议继续开。

但是却有一个让郭副书记不得不暗自叹服,这时候,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方式,却突然冒出来了。各地都在大力推行这种方式,想起来,杨楚生的头脑还真的超前了。

上面的文件,也并没有说每个农村家庭一定要养多少头猪,几只鸭。这是任务的时代,好像任务一下,全县的经济增长,就已经成了定局一样。而且,也将这种发展,跟农业学大寨挂上钩。

好家伙,这一下子也出了笑话,猪苗一下子成了奇缺动物,几乎可以这样说,有几个公社的农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三只猪崽。

红光大队的社员们,找猪崽都找得眼睛发绿,吴拥军忙了,这家伙整天往社员家里跑,反正整天就听到他的声音。

“这家伙,以前人家多养一头猪,他就要没收,现在却是这样。”孟跃进看着吴拥军从一个社员家里出来,就说。

杨楚生只能笑,这种人就是这样,也属于时代的一种产物。也说“今天他要社员养猪,明天要是政策有变,他又跑前面,负责没收,哈哈!”

“你们几个,还不到公社去啊?”水鸡叔冲着几个知青就喊,公社今天不是召开什么知青大会的嘛。

几个知青都在笑,开会最好,知青们最喜欢开会,只要不批斗谁就行。大家都累得牙齿要突出来了,开会也相当于休息。

“杨楚生,刘雪贞!哈哈哈!”一进公社,十几个老同学,立刻叫着喊着笑着,不管男女,紧紧拉着对方的手。

热闹啊,知青们的笑声,一点也不亚于那个在播放着《国际歌》的高音喇叭。

瘦了,也黑了,十几个老同学都一样。这其中有四个也跟杨楚生他们一样,是插队的,其他的就在知青农场。都差不多,现在他们要走在滨海市的街道上,没有人不知道他们是从农村回去的知青。

都笑,虽然黑,虽然瘦,有的知青一笑起来,脸上还比以前多了几道皱纹,只是瞧他们的表情,好像皱纹也是光荣的印记。

能相聚在一起,就是一种快乐,大家也不想问杨楚生逃港的事。白雪的同学,认识杨楚生的,也只是跟他打招呼而已。

“哎呀,刘雪贞,你是怎么搞的,怎么不瘦呢?”一位女的,搂着刘雪贞肩膀就说,她们俩可是同桌。

“他会偷东西,谁跟他在一起,都不会瘦。”刘雪贞趴在同桌的耳边,说完了,两人又是大笑。

陈燕也在,这位县委书记千金,拉着杨楚生的手,笑着说“一切都结束了。”

杨楚生也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也笑着说“哈哈,对于我们来说,结束的日子还长着呢。”

“杨楚生!”不少知青也在喊,这些他就不认识了,可是人家认识他就够。他要不出名也难,谁叫他的头上,以前是套着几个红光闪闪的光环,现在却又留着逃港和坏分子的黑圈。

“喂,许书记在看着你呢。”刘雪贞小声说。

杨楚生也在看许书记,感觉吧,他可能还想着他说过的话。

公社这一段时间,已经开了多少次会议了,许书记也记不清。单就各村干部会议,就开了四次,还有各行业的,各学校的老师的,今天才是知青,总之现在就是以发展经济为重点。

杨楚生还以为,郭副书记会出现,不过会议要开始了,却还见不到他的人。

“今天要开什么会呀?”刘雪贞的同桌又小声问。

“不用想,经济发展,知青也有责任。”刘雪贞一说,还朝着杨楚生瞧,有种本姑娘猜测得不错吧的意思。

果然,主持会议的知青办周主任才一开口,就是经济。然后是一位革委会副主任的讲话,最后是许书记的压轴,话题也离不开经济。

“知青们,发挥你们文化的时刻到来了!你们要深入农村,深入宣传,帮助农民学习上级的经济发展精神!”许书记最后就是这样。

杨楚生听得傻傻的,听说这许书记小学二年级就完成学业,却也能说出这样有水平的号召。

知青们听着也在暗爽,不用整天挥大捶,抬石头,干什么都行。这些青年男女一个个笑脸浮现,台上的许书记也心里喜唰唰的,以为知青们是听了大力发展经济而高兴。

红光大队的四个知青,跟另外十多个,就分配在红光大队周围的几个大队。

“搞什么,各个村不还有学校的嘛,用得着我们知青宣传呀?”刘雪贞边走还边说,这样的天气,走路也不是轻松的。

“不是用得着的问题,这是大造声势。”杨楚生也说。

确实,这杨楚生就是聪明,公社是在大造声势,大造一个急切发展的声势。其实,许书记现在也感觉到难了,每户养三头猪的发展计划,全县也只有三个公社提出这样的口号。

知青们一散场,公社的革委会成员们却又走进另一个房间,还是开会。

许书记摸出万金油小铁盒,打开了手指抹一下,往太阳穴擦。头晕呗,公社号召的发展经济任务,没有一个大队能够完成。

“看来,社员们的认识还是不够,还是要多宣传,必要的时候,要来一个硬性发展,那个大队没完成任务,就没有化肥分配指标。”许书记擦完万金油就说。

一位革委会副主任也开口了“我看难,现在的问题,社员想要养猪,也没有猪苗啊。”

“对呀,可不可以多样化发展,不单纯养猪,三鸟也行的嘛。”另一位革委会委员说。

“问题是上级看发展,看的是猪,所以,没有猪苗,我们就想办法。发扬学大寨精神,有困难也要上!”许书记语气特别足。

会场有些沉闷了,没有人再开口。沉闷了一会,还是刚才那住革委会副主任又说“可以深入调查嘛,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是怎样出来的?就是实地考察得来的嘛。”

这话有力量了,谁能运用红宝书里面的内容,那就是最大的说服力,就是县委陈书记听了,不赞成也得赞成。

“问题是,等着我们调查完了,时间呢,来得及上级的检查吗?”许书记又说。

这又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只有事情真的摆在这些领导面前,才能让他们觉得实际。

“让知青调查吧,边宣传边深入各家各户。”另一位委员也说。

“很好,这就叫群策群力。”许书记赞一个,然后对周主任说“知青办要认真落实这个调查任务。”

确实需要调查,别人感觉怎样先别说,杨楚生就感觉这个什么狗屁的发展任务,根本就行不通。反正他们到那个村,也就是写了一大堆标语,红纸是各大队负责的,不用他们掏钱。那个村子贴的标语多,就好像声势也起来了一样。

也就四天的时间,这一场宣传兼调查也就结束了。谁叫杨楚生名头那样好,他们这一批,他还是组长。

其他的知青,任务一完成,该干嘛的干嘛去,各个小组的组长,却还得到公社汇报。

杨楚生还不大情愿,大队的养猪场建设,可以说一刻也不能停。一定要赶在政策改变之前完成,到时才能避开社员的重大损失。

“郭书记好!”杨楚生跟几个组长走进知青办,看见郭副书记就喊。

郭副书记是负责红山和另外一个公社,也可以说是蹲点的了。这次的调查他也很重视,特别是杨楚生的调查汇报,他更想听。

“你们这次的调查,对于公社,甚至全县的决策很重要,所以你们要如实汇报。”这是郭副书记说的。

“社员们的热情很高涨,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无比的……”一位知青就说呗。

瞧瞧周主任,听着这样的话,还笑。

杨楚生也在笑,这样的话也属于万金油,倒退几年也可以用。

“杨楚生,你的调查呢?”郭副书记用点名了。

杨楚生就说了“首先说的是,农民的发展,不能定硬性指标,应该由他们自由发展,一部分发展得不错,别的社员很自然就会跟上。”

“停停,杨楚生,是让你汇报调查。”许书记急忙打断。

“我说的就是调查结果,为什么会这样?政策是政策,号召是号召。国家并没有强调发展任务,县里有没有我不知道,到了下面,就变成任务。到了大队呢?东方大队甚至还提出,少养一头猪,扣五十斤粮食。不能这样做,这是在害农民,并不是让他们发展。”

好家伙!这话说得郭副书记睁大眼睛,许书记却翻了有三次白眼。

杨楚生却还说没完“不能这样啊,下面容易搞过头,这经济要发展,但搞过头,就是一种危害!”

“行了,杨楚生,你这是跟形势唱对台戏。”许书记差点用吼,感觉这小知青,还是有必要开几场批斗会。

“我也就说到这,可能你们都以为我是死不悔改,但是我还真的是不会悔改,因为我不需要改。”杨楚生终于说完了,干脆点上一根红球。

一阵沉闷,现场的知青组长们,一个个脸色发青,感觉杨楚生千万别连累他们。

郭副书记的脸色也没怎么好,不过他还能听进去一点,确实,红山公社这样做,是搞过火了,而且过得太多。

“大家都回去,杨楚生,你留下。”郭副书记突然开口。

郭副书记其实也想发火,这个小知青,真的是死不悔改。

杨楚生笑着走出公社,是被两位书记狠狠地批了一顿,不过他就是死不悔改,时候一到,就知道谁对谁错。

第92章含羞又带娇

一个小知青,居然想矫正一个公社,甚至一个县的发展,谈何容易。

不管别人了,杨楚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没有这种能力,至少现在还没有。他有的是,将红光大队的发展引上正途的能力和决心。

有点笑话,杨楚生可不是干部,却能跟一帮大队干部,在村边指指点点。这家伙时不时还回头看一下,两百多只鸭子,在田地里觅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