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纯真年代-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不玩拳皇?”江澈记忆中最出名就是拳皇。
“什么……拳皇?”郑忻峰摇头,表示没听说过。
看来是了,拳皇都还没出来,那就证明远没到衰落期,江澈撞一下他说:“走,把书放饭馆等晚上吃饭再来拿,咱们去游戏厅。”
“真去啊,我倒是想去,可是真等不到机子的。”
“那就随便看看。”
江澈本来就不是准备去玩的,他是乖孩子出身,学生时代对游戏厅就不热衷,了解不多,如今时隔那么多年,更是缺乏记忆。
他决定实地去看看。
郑忻峰想了想说:“也行,反正我肯定是能玩上的,等那些小孩打不过了,接手过来,一般就不还了……就是这样蹭不到好机子,好机那些小孩抢不到,抢得到的人我也抢不了他……”
江澈吐槽说:“敢情你就敢抢小孩子的啊?”
老郑同学恬不知耻道:“可不是?我也就蹭两把,有的人还抢币呢,那些小孩连告爸妈都不敢。”
抢机子的,抢币的……
江澈开始有那么一点回忆了,当初他就是因为总听说这些事,才对游戏厅有种排斥感的,“原来就是这些货啊,但是这样,对生意不利吧?”
两人坐了一路公交车,下车又走了快二十分钟,郑忻峰才带江澈到了第一家游戏厅。
土坯房,木板门脸,一眼看去差不多十来台机子,连个店名都没有……
“这生意看起来不怎么样啊?”江澈指着说,“就七八台机子有人,看的人更少。”
“怎么可能?这家有一台新出的街头霸王啊”,郑忻峰探头看了一眼,很快转身拍一下江澈后背说,“走,换一家。”
“怎么了,这老远的过来。”江澈眼神中透露出疑问。
郑忻峰扭头看了一眼,转回来小声解释:“看到那几个小流氓了吧?这帮子不光抢机子,抢币,连钱都抢,带小刀的……他们在里面蹲着,一般人不敢来玩的。”
“老板不管吗?”
“一般的都行,但这家老板外地人,没什么靠山,管不动这帮子。”
江澈想了想,又问:“他不打点公安?”
郑忻峰挠挠头,“那我猜肯定是要的吧,但是打点的钱不多的话,估计公安不找你麻烦就不错了,还替你看场子啊?”
郑忻峰用了一个港片带来的新鲜表述方式。
江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刚准备走,眼睛一扫,指着墙角一个正双臂张开,抱住一台机子不放的中年人道:“他又是什么情况?守着机子,然后也不玩。”
“不是,你前几次跟我都白来了是吧?”郑忻峰有些郁闷、焦躁道:“赌博机啊,游戏厅最赚钱就是这个,不然老板打点公安干嘛?那家伙……估计是投进去不少钱,觉得快出了,又没钱继续投,怕被别人捡了便宜,不甘心占着。”
“哦。”江澈哦了一声。
公安、混混、赌博机……一堆麻烦列下来,他基本已经没什么想法了,要不是郑忻峰看见了玩不着,犯瘾,硬拖着他要再找一家,江澈当场就会回去。
第二家的情况不同,一样是小破屋,十来台机子,长条板凳,简陋无比……
但是这家火爆得有些吓人,里面不光小孩子,连成年人都有不少,还有穿西装的,夹着皮包的……
姑娘不多,但也有几个,都有人带着。
狭小的空间里,玩的,看的,指点江山的,噪音值几乎掩盖了游戏声效。
江澈转了两圈,站下来仔细看了一会儿。
生意好,老板很忙,小混混模样的年轻人还是有,看起来多数十六七岁,抢钱、抢币什么的没发现,抢机子的不少见——包括郑忻峰。
“欸,吃那个弹药啊,这个都不吃,你傻啊?”郑忻峰站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身后,大声嚷着,“来来来,我帮你把弹药吃好再还你,要不你这关就过不去。”
一边说着,一边他已经直接握住了操控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一屁股坐了下去。
小男孩在一旁站着,看着,欲哭无泪,敢怒不敢言……
一直到显示屏上的战机分崩离析,郑忻峰才站起来,说:“你看,我帮你打了两关。”
江澈在旁看得哭笑不得。
郑忻峰以为江澈嘲笑他的技术,还解释:“雷电我不喜欢,不太熟,要是街头霸王,我选个小RB,至少打五关……就是现在等不到那台机子。”
幼稚,但是幼稚才对啊,这个年代,学生时代,在乎的不就是这个?从比谁皮筋跳得好,到谁弹珠多和画片多,至于某款街机能通关,懂秘籍的同学,简直校园传说。
江澈笑着点头,说:“好,下回看,今天先回去,我请你吃饭。”
把他手里自己买了没花掉的三个币抠出来递给小男孩,江澈硬拽着还没过瘾的郑忻峰走出游戏厅。
身后依然热闹,他回头看了一眼。
“游戏厅,好吧,游戏厅算一个。”
江澈决定记下来备选,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判断,游戏厅这几年会很火爆,而且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生命力,但问题第一感觉:挺低端的。
破破落落一间小游戏厅,看着火爆,到底能有多赚?
他要干,可就不是一两家,也不是一个月目标一两万那么简单,因为若不然,93年下半年才归来的他,就很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追逐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那些超级投资机会。
而且搞游戏厅,未来的方向性是问题。
还有,赌博机放不放?人手怎么办?开几家,得多少人手,什么样的人能合适又放心?
反正像爸妈这种,是绝对看不了游戏厅的。
随便一想就是一堆问题,这个方案已经被否定了九成。只是江澈仍将它记在了本子上,等待调查完善,或者机缘巧合。
92、93,市场经济摸爬滚打上路,其实挺晦涩的,想想什么都赚钱,但要明确抓住一个方向,却并不容易。
江澈不敢仗着模糊的先知胡来,真要做一个项目,他会先做一个细致的计划书,考虑方方面面。
既然是在浪潮里行走,脚步,最好坚实些。
***
第三十五章 纯真年代的姑娘
抱回来了一堆高中教材,却基本上只是堆在那里。
时间慢慢已经走到了三月的尾巴,属于衬衫的季节开始了,男孩子里头穿一件T恤或背心打底,外面的衬衫扣子不扣,骑车的时候,风带起衣袂翻飞。
白衣飘飘的年代,自行车后座的姑娘,没忘吧,多少年后她依然在心里,依然是春风十里,不能及。
只可惜连衣裙还得晚一些才会拿出来,而且这年头裙子太长,对于这点,江澈很失望,因为他的审美是腿。
总体而言这段时间日子很悠闲,每天保持听收音机,关注报纸,平常跟好友同学混混、闹闹,上课下课,餐厅和小馆,心态变得年轻不少。
就连隔壁医护学校的舞会,江澈都去了两场。
事实证明,重新单身的江澈同学,其实还是挺有市场的,别人多数是请姑娘跳舞,他在医护学校那边遇上了两回主动的,一个纯看脸,一个出于同情,因为琼瑶剧的关系,“悲剧”色彩浓重的江澈同学,得到了小护士同情的安慰和柔软的腰肢——要是制服就更好了。
江澈的风生水起气得郑忻峰不得不现场“擦玻璃”(霹雳舞)挽回颜面,用港片里的话说,附近每所学校的舞会,都是他镇的场子。
当然,江澈也在这段时间里不可避免的认识了苏楚。
苏楚叫江澈枕头,这个绰号慢慢被她叫开了。
怎么说呢,这姑娘别说江澈没那个心思,就是他有,也跟她暧昧不起来,这是一个自来熟的哥们,外加惹人厌的毒舌,身上还带着一身娇生惯养宠出来的毛病。
在这个时代她的个性初接触会被很多人讨厌,被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
毒舌当有趣这件事,这个时候还不行,善意的都不行,你说一句别人是“吃货”,别人会当你骂她是饭桶,你说一句“你个妖艳贱货”,人就得为了人格尊严跟你拼了。
江澈还算好,毕竟是见过了10年代新新人类和网络时代个性张扬的人,包容性大一些,交往不多的情况下,相处得还行。
此外,他和叶琼蓁之间,也可以正常点头打招呼了。
不避人,一次,两次,三次,确如江澈所说,很快就没有人再在意和特意关心。
然后仅此而已,叶同学依旧继续为了她遥远的出国梦,一步一步坚实地走着。
……
……
相比江澈的这边毫无进展,江爸江妈倒是以一个农民的勤恳和惜时,雷厉风行地开出了他们的店。
店址距离江澈的学校不远,步行20分钟左右。
这家店就如江爸之前计划的那样,投资不大,江澈参与得也很少……就两次。
第一次,是爸妈拿出了两个备选方案,服装店和小卖铺,问他的意见。
这就是这个年代一般人都会想到的生意开端,如果我们去给九十年代做生意过来的人做个调查问卷,就会发现,其中半数开过服装店。
江澈当时想了想,对爸妈说,从与人接触、交流,丰富进货渠道,价格谈判等角度,小卖铺的锻炼意义可能会小一点。
于是江爸果断选择了服装店,搭配卖鞋,新兴的旅游鞋。
其实小卖铺也可以慢慢往超市方向去做,说不定还能有突破性的效果,但是目前而言,让爸妈积累经验还是首要的,他们的能力,也还没办法建立起一间独立超市,因为这个年代不同后来,渠道性的东西还没建立,选货和进货,都不够便捷。
第二次,是江爸想了一个店名问江澈的意见。
这个店名叫“一家衣”,江爸的意思是男的、女的,再从老的到小的,所有年龄层的衣服鞋子都卖,这样客户面广,生意容易好。
老实说这想法一听就是下了心思的,包括店名,但是关于这点,江澈否定了。
倒不是说江爸的想法不能实现,这个年代的服装店基本都还没有品牌概念,自主批发进货的情况下,想来什么来什么,一点都不为难。
但是这样没有定位意识,做不出忠诚客户群和指向性。
“我们只卖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孩子的衣服、鞋子。”
江澈最后提了自己的建议,陈述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年纪稍大些的那批人,大多都还保留着自己买布裁衣服的习惯,买成衣的少,而年龄太小的孩子,由爸妈做主,基本也都这么干。
说到第二点,江澈干脆直接问爸妈:“你们之前有几年没买过年的衣服了?”
江妈想了想说:“我还买过两次,你爸是真没有。”
“那我的呢?”江澈反问。
江妈气起来说:“你的不年年给你买啊?!一年还不止一身。”
江澈笑着说:“懂了吧?而且针对一个年龄段,只要他们准备买衣服,就会想到咱们家的店,慢慢形成名气。”
江爸点头赞许。
江妈依然如故的感慨着,“我家澈儿怎么这么聪明”。
最后一点,是基于选货和进货的考虑,刚出农村,爸妈的眼光是大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从跟着别人进货开始,慢慢培养眼光,这方面江澈不准备操心,他相信老爸一贯的钻研和学习能力。
而目前,要先尽量回避这个问题。
那么从父母的角度给孩子选衣服,也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论怎样,总比让爸妈去给二十来岁,三十岁的人群选衣服要靠谱得多。
毕竟这年头孩子们的自主权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大,很多时候,爸妈的眼光和判断才是最终的选择标准,比如孩子要买好看的,爸妈就要选牢固的,孩子想的是合身,而爸妈会希望衣服宽大些,好多穿两年……
总之接近三月底,这家名字很土,出自江澈之手,叫做“花季雨季”的服装店就这么开了起来。
没有太过分的装潢,没有什么新潮设计,也没有盛大、创新的开业仪式……
爸妈不让江澈经常去店里,口口声声说着:“你以后是要捧公家铁饭碗的人,别耽搁时间,也免得被同学看见了,瞧不起你。”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开店做生意,评价还是有部分很贬低的。
所以有一件事,江澈好几天之后才知道——郑忻峰这家伙跟江澈打听了个店名,自己偷偷跑到江爸江妈店门口去表演霹雳舞,一跳就是两天,从早到晚。
他的霹雳舞可是省里比赛拿奖的水平。
年轻人群的目光很快被聚集了起来……
“你这同学我们之前也没见过,刚开始还以为是来捣乱的呢,绑个红色月子带,戴个奇怪的手套,在咱家店门口,奇奇怪怪的乱跳乱蹦。刚开始你爸不在,我又不敢上去赶人,气得我呀……结果就看见好多人围过来,围过来,他就一个劲地往咱们店里招呼人……叫他歇他都不歇……”
江妈后来是这么跟江澈描述的,一家人一边笑,一边感动、感慨。
江澈说:“难怪他后来连续好几天连走路都困难。”
江爸说:“这种朋友难得,你要对得起这份情义。”
总之“花季雨季”的生意就这么在一定程度上火了起来。
第一个晚上数完营业额,算出来利润,400多,江爸和江妈一夜没睡着。
后来的人常说,90年代傻子开个店都能赚钱,这话不完全对,但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这个年代确实比较容易做生意……
其中竞争小、选择少,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供求关系相比八十年代虽然已经平衡了很多,但还没彻底逆转,同时没有网络,实体店的日子还在盛世开端。
生意好起来的“后果”就是江爸不得不频繁去补货、进货。
江妈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江澈课余时间或星期天去帮忙,基本就不太会被赶出来了。
……
那天是一个傍晚,江澈和老妈在店里忙了一天,拖着一身疲惫坐在店门外吃饭,江爸进货回来,只吃了两口的一碗饭搁在了小折桌上,人在店里陪一个客人挑衣服……
只要他在,老婆孩子就永远是被照顾的对象,这个男人在努力适应生活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勤恳。
一个身影从破落街道的尽头,夕阳的金辉里走出来。
时隔两个多月,江澈再一次见到了厂花姑娘,唐玥。
她还是穿着那身蓝色的纺织厂工作服,也可能换了一身,只是制服这东西,本来就一模一样,蓝色工作服干净而整洁,也许洗磨久了,偶有几块泛白,有些旧,但是穿在她身上,就像是特意的装点,旧也旧得90年代。
她在店门外的梧桐树下站了下来。
这一刻。
你可以从她抿着的微微泛白的嘴唇上,还有,藏着淡淡的艰难的目光里,几次张口欲言却又说不出口的艰涩中,看见,纯真年代。
江澈不得不承认自己痴迷了一下,就如同那天,两人隔着车窗对望了一眼,她慌乱偏过头去,一样的感觉……
毕竟作为一个“后来”的人,总是会怀念并渴望这样一个带着质朴气息,有着宁静面庞和清澈眼神的姑娘。
毕竟她漂亮。
而且看起来很好欺负——只要她不出“大招”。
***
第三十六章 生活艰难笑容灿烂
这姑娘真是看一眼都舒心,所以……就放那看看吧。
江澈好不容易才捡回来旧时光,十九岁,逆流搏浪。他还不打算像小说里那样,莫名就深情地爱上某个人,死去活来,非她不娶,然后早早过上结婚生子的生活。
他两世为人的心态,也不至于这样……哪怕唐玥,唉,真他妈漂亮啊,尤其气质动人,要不动心太难了。
放过,这感觉就像是要求看见了兔子的鹰撤爪子一样……
可是江澈还有大把的时光,有才有貌,而且几乎注定有财,所以,他有一路的风景要去观赏,有前世错过的七年,婆娑的人间,等着去品尝。
爱上一个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太多碰撞和契合,而之后的相处,也许更难。
他和她不熟,不了解。
本来泡着试试倒也没什么,但是唐玥这种姑娘大概不会这么想,这个阶段是有一部分女孩慢慢变开放,但也还有一大批,你万一泡着了,反悔,不结婚,就是真个的耍流氓。
江澈大概可以想象万一有那一天,唐玥会怎样,还有唐连招袖子里的刀,自己三刀六洞横尸街头的惨象,所以,这妞……放生了。
至少这一刻,他是这么想的。
而唐玥也并不清楚,就这么十秒钟,自己已经被泡了一遍,又抛弃了一遍……
她现在为难着嘞,在家练了许多遍的话,怎么说不出口。
江妈看了这些天的店,看人的眼光已经慢慢养成了一些,面前这姑娘一看就不是来买衣服的,她放下碗筷,朴实的笑着说:“姑娘,啥事为难,你说。”
唐玥应了声“嗯”,灿烂而喜悦地笑了一下,点头。
“那个,我看见你家生意热闹,想问一下,客人万一要改个衣服大小什么的,或补个扣子拉链,会不会来不及?……我,我会。”
她侧身指了个方向,“我家有缝纫机,很近……就在那片房子后面。”
依然动听的声音,但是带点怯,整段话说得有些艰难,窘迫,凌乱。
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你知道,国企工人曾经是这个国家多么骄傲和自豪的一个群体,曾经过着多么体面的生活,抱着怎样崇高的观念。
曾经纺织二厂的女工们下班,都是挺胸抬头的,就连片腿上自行车的动作,都带着一股潇洒利落。
深蓝色的工作服是骄傲,甚至系在脖子上的白汗巾,工厂发的雪白劳保手套,都是光鲜的,让人羡慕的。
一家几个孩子为了谁给老父亲顶岗打破头这种事,很常见。
谁家孩子考进国企,得摆宴席。
嫁给工人,那是曾经多少姑娘的梦想,甚至手里握着几个单身工人介绍相亲的媒婆,都跟县太爷似的风光无限。
转变突如其来,也许后来的有心理和舆论铺垫,还好一些,但是唐玥这些人,是第一批,你要她们乐呵呵就放下旧观念,轻松就放低心态,从容地低下头去适应……并不现实。
想想,时间其实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大概这段时间既是一个心理缓冲期,也终于,把她们逼到了再不做点事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缝补我也可以。”江妈还没说话,唐玥又加了一句,犹豫一下接着道:“店里多收,我赚一点就好。”
她说着把一块缝补破洞,扣子,拉链的布打开,当成样品放在凳子上,说:“阿姨你看看。”
江澈看了一眼,真是好精致的手艺。
到这,唐姑娘的想法其实已经很明确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外包一些店里散碎的活,店里拿大头,她赚点手艺钱糊口。
她能主动迈出这一步,不容易,店里其实也需要人做这些活。
但是,江澈仍然认为,唐姑娘今天要失望了。
因为老妈自己的手艺也不差,而且……她是个死抠的!哪怕自己天天忙到半夜,也不可能舍得把自己能赚的钱钱让给别人赚……
这事,之前并不是没人来打听过。
“行。”江妈说,“姑娘你这手艺真好,比我都好。正好我这今天就有好几件呢,我给你拿去……对了,钱怎么算?”
“谢谢。”谢谢两个字说得有点缓慢,想来唐玥没料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心头的忐忑稍安,艰难的大石落下,她眸中水光闪动一下,忍住了,绽开笑容说:“阿姨每件看着给我一毛,一毛五,都行。”
“行,那你坐下等会,我去拿。”江妈说着搬了条凳子,递到唐玥身前。
唐玥连忙说:“阿姨你先吃饭吧,我等等没事的。”
“不碍事,很快,你先坐着。”江妈热情而且满面笑容。
这什么情况?!
不合理啊,江澈都懵了——我滴母亲大人,她这是怎么了?!
……
“欸,姑娘,除了缝补,衣服洗吗?”隔了两间门脸,一颗大脑袋探出来,冲这边喊道。
那是一家生意火爆的小饭馆,饭馆嘛,可想而知衣服全是油污,很难洗,而且这可不是手艺活,性质不一样……江澈估计唐玥接受不了。
很明显的,她脸上为难了一下,牙齿在嘴里头咬了咬下嘴唇……随着放在腿边的修长手指握成小拳头,紧了紧,唐玥站起来,点头清脆道:“洗。”
“行,那你一会儿过来,咱们看看怎么算钱。”
“嗯。”
好坚强的姑娘。
“靓女,辣内裤洗不洗啦?”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好一通杂烩粤语,这回说话的是一个推车叫卖的生人,一边问,他一边吊儿郎当地晃着脑袋和一条腿,笑容猥琐——全套都是港片反派身上学来的。
“这家伙作死啊。”
这是江澈这一刻脑海里的条件反射,因为唐玥看起来好欺负,可是她有个弟弟,叫唐大招……不,唐连招。传说中附近几条街的小霸王,凭气势一个人能冲一群,战绩彪炳的超级猛人!
还笑,江澈很想也用一句港片粤语告诉那人,“你扑街啦,还不快跑路。”
当唐玥转过身去的时候,江澈在心里喊着:怼他,怼他。
可是没有,唐姑娘摇了摇头,没说话,转回身来,坐下。
“你弟呢?”江澈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大概不算搭讪。
“说是要跟朋友出去闯生意试试,我看他整天游手好闲的,又怕他留在这反而惹事,就答应了”,唐玥说,“就那天……”
就那天?这意思唐姑娘记得那天?
唐玥跟着做了一个动作,手掌横着在面前一抹,“那天后来,他就走了,这也有一阵了。”
江澈猜那个手掌横着一抹的动作代表车窗,所以,唐玥记得那一眼,所以……帅,真是让人无奈。
难怪没办法开裁缝铺了,应该是家里剩下那点钱,都让唐连招带走去闯荡了吧。
“你认识我弟弟对吧?”正想着,唐玥主动问了一句。
江澈果断点头说:“不光我,这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加上开店的,摆摊的,闲晃的,各种各样……应该有几万人认识他吧。”
“呃……这个,倒也是哦。”唐玥说完自己就忍不住笑了,带着点尴尬、惭愧,但是笑容灿烂。
要死了。
江澈心说唐姑娘你可不许这样对我笑了啊,这要出事的。
因为这笑太好看,尤其当生活这般艰难,而她的笑,依然纯真灿烂。
***
这个时间更新,就是为了……满床打滚求推荐票。对了,还有求收藏,别忘了收藏啊各位兄弟。对了,这章发出来,十万字了,我好厉害。
第三十七章 活在1992
批发市场扫尾货或抢货的时候,有点小瑕疵的衣服不少见,钉个扣子,换个拉链,只要配套,未必不比原先更好。
这些活之前都是江妈自己干的,熬夜也不在乎。
这会儿她一气儿拿了七八件客人要改,或需要补换个扣子、拉链的衣服裤子出来……
至于扣子、拉链之类的,自然都附带着,若不然唐玥一件一毛,一毛五,连本钱都不够。
“闺女,那以后你看挑个时间每天来一趟,或者客人急,不怕跑的,我就直接指去找你,反正近对吧?我这只要生意不太差,每天总有几件的……钱,阿姨按费工不一样,一件两毛、三毛的,每天给你结。”
江妈亲切而和蔼,关键她还突然大方了。
这不对劲啊,要知道她自己原来在集体厂也就一天赚个三四块,金钱概念早已经固定住了。
死抠。
唐玥早就已经站起来了,此刻有些慌张地摆手说:“阿姨你给太多了,真的。”
“多什么多?又不是每天都有这么多衣服要修要改的,你总要吃饭吧。”江妈不容分说的把衣服塞到唐玥怀里,说:“不多说了,你手艺好,我店里还赚名声嘞。”
大概这就叫雪中送炭吧……
唐玥转身的时候,眼眶已经有些发红。
抱着衣服,没手,她低头把鼻尖在胳膊上蹭了蹭,转头跟江妈说阿姨再见,又跟江澈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
之后江澈看见,她把小饭馆的一堆脏衣服也抱着,握着小拳头,不惧各种意味的目光,堂堂正正,过街回去。
“妈,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母子俩继续吃饭,江澈假装随意问道。
“说了都叫人掉眼泪”,江妈夹了一块肉又放下,很是“忧国忧民”地叹口气说,“你知道我这几天早晨去菜市场都看见什么了吗?”
“什么?”
“我看见一群几十个人在市场里空晃,最开始还不知道她们干嘛,后来看见菜贩子把卖不出去的烂菜叶扔在地上……她们给偷偷捡走了。有时候我们买菜剥了不要的几张菜叶,也是她们拿去了。再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全是附近纺织二厂的下岗工人,听他们说,那厂里一气儿下岗了近千人,有的家里一口下岗,还有口饭吃,两口子都下岗的,就真差不多没活路了。”江妈说得眼眶泛红。
唐玥家就她一个人,弟弟,因为不踏实,应该算负担吧。
江澈相信老妈说的是实情,因为他前世后来看过这方面的纪实报道,因为长期靠偷吃鸡饲料充饥而病到、死去的下岗夫妇,因为到黑血库卖血过活而染上XX病的半个下岗车间,因为下岗交不起孩子手术费而自杀的父亲……太多太多了。
后来总有“精英”会说,当时社会遍地机会,是他们自己没用没抓住,活该,但是事实,“精英”们忘了考虑时代的局限性,换做他们一辈子生长在那时突然破败的工厂,其实一样未必能冷静自信地混出来。
当然,下岗工人里靠着眼光、勤恳、能力甚至运气混出来的,混得好的,其实一样不少。
江爸忙完坐下来,捧起饭碗,接过话题说:
“你妈这是连带着想到自己,同病相怜了。”
在店里就放着收音机,天天进货坐车就找书报看,随身携带《新华字典》,老爸这文化水平进步飞速,成语都信手拈来了。
“难道不是么?要不是我澈儿聪明,好看,又有本事,那六千块钱给他们骗去赌了,我又再下岗……咱家不也很可怜?”江妈说着,一脸的后怕。
当然江澈和江爸是不会问为什么里头还有的。
父子俩还没来得及应她,很快,江妈自己又补上一句说:“还好我命好,嫁了个好男人,还生了个好儿子,才有现在这日子。”
她说得认真又感慨,江爸和江澈都忍不住笑起来,老妈这个性,说她添乱的时候是确实添乱,但是如果安稳生活,其实真的给这个家庭增加了很多笑容和温暖。
“那这个唐姑娘,也是你在菜市场看见过的了?我说你这么抠的人,怎么突然这么舍得呢。”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