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忆了一下当时的情形,会选择“白夜追凶”是因为自己对角色的挑战充满了兴趣,同时还觉得剧本也十分不错,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希望能和这位导演合作。”当时埃文·贝尔很清楚地知道“白夜追凶”的票房并没有创造奇迹,这一辈子也是如此,“白夜追凶”的票房最终也没有能够破亿,卡在了门槛上。但他还是因为角色本身因为导演而接下了剧本。所以,埃文·贝尔是因为喜欢才接下剧本的,这句话也没有说错。

吉赛尔·邦辰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因为他们想到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情况,他就是为了能够和马丁·西科塞斯合作,不断在更换经纪人。最终成功地在“纽约黑帮”之中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合作。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不由呵呵地笑了起来,带着一丝羞涩,还有一点颓废的诡异,这让埃文·贝尔不由自主想起了“乌鸦”、“移魂都市”里那种浓郁的黑暗风格,“那不知道你是否有和我合作的想法呢?”

第543章 二中选一

作为导演,在选择演员之时,他势必要对电影的整体风格走向、对电影未来市场的定位、对演员本身要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很多时候,在演员阵容上,导演和制片总是容易发生争执,因为这是对电影基调的定位,必须慎重。

拍摄过“乌鸦”、“移魂都市”的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算不上新人导演,但也不算大牌导演,在制片人面前他有说话的分量,但却不够重。这一次,会接下“机械公敌”的导演工作,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改编自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我,机器人”。

作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同时还是文学硕士、化学博士。他所构建的科幻世界广阔巨大,通过描绘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关怀和思考,可以说影响了许多读者对世界的看法。

这部“机械公敌(直译为:我,机器人)”,对于科幻小说读者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小说由十几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分别组成,但是其中却包含了艾萨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法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法第一、第二定律。

“机械公敌”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原著小说的内容了,因为它的剧本其间经过了四次改动。这部电影应该说是从机器人三大定律之中推衍形成的故事。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之所以接下这部电影的导演工作,就因为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这绝对是科幻小说爱好者的金玉良言。所以,即使因为是大制作,他这位导演拥有的决定权有限,但他还是决定接手。

“机械公敌”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投资制作的,在男主角的挑选上,二十世纪福克斯给出了两个官方人选:威尔·史密斯和埃文·贝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制片人与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商量之后,添加上去的,也得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认可。

威尔·史密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自然不用多说,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前期主要是对埃文·贝尔进行了多方位的了解。一开始,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官方首选,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着实有点惊讶,他知道威尔·史密斯,对于媒体将埃文·贝尔与威尔·史密斯相提并论进行比较也有所耳闻。但二十世纪福克斯居然真的将埃文·贝尔和威尔·史密斯放到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考虑,还是让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十分意外。

但事实上,二十世纪福克斯会有此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埃文·贝尔目前一共有六部电影上映,“白夜追凶”是华纳兄弟发行的,“改编剧本”和“致命身份”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发行的,而“死亡幻觉”、“冰河世纪”、“狙击电话亭”都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的!其中“冰河世纪”和“狙击电话亭”分别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带来了两亿美元的收入!也难怪二十世纪福克斯会对埃文·贝尔如此器重了,任何一家电影公司,对于摇钱树的态度都是一样,尽力拉拢。

以埃文·贝尔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现在的关系来说,二者可以说是蜜月期,所以在“机械公敌”筹拍阶段,二十世纪福克斯第一个就将埃文·贝尔列入了男主角的首选名单。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作为导演,虽然只有参与决定权,但他也必须对演员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胸有沟壑。通过了解,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不仅了解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想法,也更加增加了他与埃文·贝尔合作的想法。能够和这样一位个性洋溢的年轻演员合作,对于“机械公敌”来说,绝对是一件愉快的事。

刚才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简单谈了谈,没有想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于“机械公敌”一点兴趣都没有,直接就拒绝了这个提案。虽然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不清楚原因,但埃文·贝尔却是知道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近正在和马丁·西科塞斯谈一个新的合作项目,目前还在前期筹备阶段,埃文·贝尔也不知道具体的项目。不过,按照埃文·贝尔的记忆来猜,估计是“飞行家”。

所以,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就直接向埃文·贝尔发出了邀请,“你是否有和我合作的想法呢?”

埃文·贝尔意外地挑了挑眉,他真的没有想到,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会放弃威尔·史密斯,选择自己。

“机械公敌”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商业电影,埃文·贝尔很清楚地知道。上一辈子,采用了威尔·史密斯做男主角的“机械公敌”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却远远说不上巨大的成功,¨wén rén shū wū¨一亿美元的投资,只取得了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这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并不足以满足他们。

作为一部商业科幻电影,“机械公敌”在场面上的出色毋庸置疑,而且影片对人类生存危机思考的主题也获得了不少赞誉。影评人总体来说,还是赞大于贬的。不过,“机械公敌”和大部分商业电影一样,将电影的核心放在了场面的恢弘之上,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可是在主题的挖掘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也制衡了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进一步发展。

就埃文·贝尔个人来说,他对这个剧本的兴趣有限。更何况,“撞车”不久之后就要拍摄了,而埃文·贝尔手头上还有一个未完成的“神秘肌肤”剧本。所以,“机械公敌”的确不是埃文·贝尔的首选。

但是,埃文·贝尔也不会否认,他对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尊敬,还有那经典的三大机器人定律。其实,如果剧本稍作改动,增加一些细节,对男主角性格成因等内容多一点雕琢,不需要大篇幅,仅仅是对角色的挖掘深一些,电影的质量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面对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问题,埃文·贝尔露出了一个淡然的微笑,“普罗亚斯先生,你为什么希望与我合作呢?”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沉默了下来,他没有想埃文·贝尔那样调侃说“如果我说因为我喜欢,你们肯定不会相信”,他而是认真地在思索原因,过了一小会,他斟酌着开口说道,“因为我认为你可以为电影带来活力。”说完之后,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顿了顿,“你知道,威尔很好,他一切都很好,他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他有出色的个人魅力。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优点,反而让电影其他的元素都容易被忽略,从而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预见性,让埃文·贝尔觉得吃惊。上一辈子“机械公敌”成也威尔·史密斯,败也威尔·史密斯。因为威尔·史密斯强大的号召力,电影取得了成功;但也因为威尔·史密斯个人太过突出,几乎抢走了电影的风头,也让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骨子里的黑暗风格被淹没在机器人的金属光泽之中。威尔·史密斯的个人魅力凌驾于角色、电影之上,也是角色不够丰满、电影的主题不够深刻的原因之一。

“但是你不同。”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知道刚才的话容易产生误会:埃文·贝尔完全可以理解为“难道我的魅力就不如威尔·史密斯了”,所以他没有给埃文·贝尔说话的机会,接着说了下去,“你愿意为了电影、为了剧本、为了角色去改变自己,这可以让角色为电影服务,增加电影本身的深度。当然,我不是说威尔就不愿意了。”威尔·史密斯的演技也得到了不少认可,去年就因为“拳王阿里”的出色演出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我只是说,你的个性应该和我更加合拍,能够让角色、电影整体更加出色。哦,上帝……”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说,都好像是在贬低威尔·史密斯,或者贬低埃文·贝尔,他一时间就有些口拙了。挣扎之后,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努力,“因为我喜欢,我喜欢你这个演员。”

听到这句话,埃文·贝尔三个人都轻笑了出来。

其实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意思很简单,威尔·史密斯的个人魅力太过鲜明,容易抢风头;埃文·贝尔虽然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演员,但是从“白夜追凶”、“狙击电话亭”、“改编剧本”这些作品来看,就知道埃文·贝尔很勇于打破自身的束缚,融入到作品之中去。通过“致命身份”就知道了,埃文·贝尔愿意为电影服务、为角色服务,从而隐藏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锋芒。

再者,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本人就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人,从“移魂都市”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他希望和埃文·贝尔这样个性鲜明的演员合作。简而言之就是,个人喜好。

第544章 两难抉择

角色和电影孰轻孰重,这个论题是永恒无解的。比如说“加勒比海盗”,如果没有杰克船长这个经典的角色,注定就是扑街的;可反过来以“机械公敌”为例,威尔·史密斯的魅力有凌驾于电影之上,使得电影主题不够深刻,最终成绩也低于二十世纪福克斯预期。

所以,大多制片人和导演,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蒂姆·伯顿就对约翰尼·德普有着一种偏执的喜好,他们两个的每一次合作都必然迸发出无尽的火花;再比如说詹姆斯·卡梅隆,他就更加希望演员能够融入电影之中,成为整个电影的一个组成元素。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是后者,他更加注重电影的整体风格。在上一辈子2010年的时候,埃文·贝尔曾经看过一篇影评,是专门评价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那篇评论认为,其实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十分有才华,无论是“乌鸦”还是“移魂都市”,都拍出了科幻片的精髓。可惜,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对于演员的使用一向不擅长,也不太关注,所以导致两部电影都未能给他带来足够的声誉。

而“机械公敌”这部影片之中,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将精力都放在了剧本的驾驭上,结果却被威尔·史密斯掩盖了光芒,导致电影失去了原著的精髓。不过,“机械公敌”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票房,不如预期,但终究还是挣了。可惜的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威尔·史密斯身上,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之于“机械公敌”反而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物。

上一辈子,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没有选择,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官方首选就是威尔·史密斯。而后,威尔·史密斯接下了剧本,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没有拒绝的权利。这一辈子,因为埃文·贝尔的崛起,二十世纪福克斯给出了选择的可能性。选择威尔·史密斯,是票房号召力的保证;选择埃文·贝尔,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一个契机。无论是哪个选择,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可以接受。所以,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作为导演,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就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个人来说,他希望和埃文·贝尔合作。不仅因为埃文·贝尔之于电影的巨大作用,更因为埃文·贝尔的个性:符合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个人风格。

其实从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之前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他其实是类似于理查德·凯利这样,个性洋溢,执着于科幻电影的一位导演,他有无数奇思妙想希望融入到电影之中。但是,Cult影片在票房上的乏力,也注定了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知名度的低下。这一次“机械公敌”的导演位置,对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他希望能够得到埃文·贝尔的帮助,保证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同时,能够根据他的风格树立起电影质量。

所以,就是那句话,“因为我喜欢。”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选择了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听到了导演的话,也不由笑了起来,“普罗亚斯先生,如果我会接拍这部电影,理由只有一个。”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抬头看了看埃文·贝尔,脸上的窘迫还残留着:说服工作对于他来说从来就不是他的强项。“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三大机器人定律?”果然是科幻题材的忠实爱好者,他脑海里的条件反射就证明了这一点。

埃文·贝尔微笑着摇了摇头,“不,因为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看了埃文·贝尔一眼,两个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换了一下,眼底都带上了笑容,“因为导演是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先生。我愿意接下这部电影。”无论是“乌鸦”、“移魂都市”,还是眼前这位胖乎乎的中年大叔的窘迫、尴尬和诚意,都成为埃文·贝尔愿意接下这个剧本的原因。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顿时心情一轻松,橄榄圆形状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那真的是太好了。”

可是,埃文·贝尔的话还没有说完,如果能够和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合作,这的确是一件不错的事。但是,如果能够对“机械公敌”的剧本做一点改动,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得到深化,这才不辱没大名鼎鼎的三大机器人定律,那就更好了。当然,如果因为剧本的改动,提高了电影的质量,实现票房和口碑的提升,那就再好不过了。

“普罗亚斯先生,我目前说的只是假设。”埃文·贝尔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还是要先看看剧本再做决定不是吗?”在娱乐圈里,演员出演作品,剧本势必是一个重要环节。当然,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样级别的导演,号召力不同常人,是例外;还有约翰尼·德普对于蒂姆·伯顿那样的信任,只要蒂姆·伯顿召唤,约翰尼·德普就无条件答应,这也是例外。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不由拍了拍自己的大腿,然后将手中的刀叉放了下来,细细地为埃文·贝尔讲起剧本的脉络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吉赛尔·邦辰两个人成为了陪衬,但也不介意,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不过,科幻对于女生的吸引力还是低了点,吉赛尔·邦辰很快就开始走神了,只是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埃文·贝尔仔细听了下来,情节和他记忆中的“机械公敌”还是有细微差距的,不过并不多,埃文·贝尔猜测,估计上一辈子确定由威尔·史密斯出演之后,对男主角的设定做了一些微调吧。

一部商业大片,情节并不复杂,即使用三大机器人定律做主线进行包装,也还是显得薄弱,不一会,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就讲述完毕了。埃文·贝尔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摸着自己右手的无名指,开始思考起来。

编剧这个职业,埃文·贝尔在六岁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可是失败告终。但现在,埃文·贝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了。埃文·贝尔现在在尝试改编“神秘肌肤”这个剧本,获得了不少经验,撰写剧本的速度也在一点点加快起来。要不是因为“九”,估计“神秘肌肤”的剧本现在已经改编完成了。所以,对于编剧,埃文·贝尔还是有一点心得的。

“我对于剧本有一些意见,你可以听听。”埃文·贝尔的回答不意外,许多顶级演员都会对剧本提意见,包括威尔·史密斯,当演员资历和成绩到一定阶段之后,客串制片人的事其实并不稀奇。埃文·贝尔的第一部电影“死亡幻觉”,制片人就是德鲁·巴里摩尔。而埃文·贝尔自己,也在制片处女作上取得了成功。所以,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没有说话,双眼凝视着埃文·贝尔,做出一副倾听的模样。

埃文·贝尔也没有客气,“我觉得男主角太过薄弱了,这使得剧情太过生硬,主题的挖掘也不够深刻。电影的世界观没有问题,关于‘秩序与自由,安全与代表’的剖析也很深刻,只是,男主角个性挖掘的缺乏,使得剧情本身和角色缺乏一个交融点。这势必就导致,剧情归剧情,角色归角色,而电影本身,更需要依靠演员的魅力带动角色。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本身就有参与到剧本的改编中,所以对埃文·贝尔的话很轻松就理解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坐在旁边,也是收获颇丰,他从埃文·贝尔身上看到了:站在演员角度去看剧本的新视角,这对于他将来在角色的理解和演绎上,肯定会有帮助。

“男主角对机器人的厌恶来源,没有解释清楚,这就导致了,男主角的执着没有一个源头。”埃文·贝尔没有拐弯抹角,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就提了出来。“影片的走向,就是因为男主角的执着,当所有人都放弃抵抗的时候,只有男主角一个人在坚持,也正是他的坚持拯救了所有人。但重点是,男主角坚持的源头是什么?他对机器人的厌恶原因又是什么?没有解释清楚,反而让整个主线都变得被隔离了起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主角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怀疑机器人、厌恶机器人,没有人知道。而结尾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就更是莫名其妙了。”

记得上一辈子克里斯托弗·诺兰后来创造的经典影片“盗梦空间”,同为商业大片,“盗梦空间”不仅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奇思妙想而震惊全球,同时他在男主角身上的挖掘,也让电影的主题上升了足足一个档次。男主角对于回归家庭的执着,以及他对妻子的愧疚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让这部单纯的商业大片在主题上也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埃文·贝尔认为,“机械公敌”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男主角信念的来源,必须解释清楚,以此出发去影响剧情的走向,势必会让剧本的质量高出不少。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却是陷入了沉思,他有些困扰了。一方面,他知道埃文·贝尔所言的正确性,让他刹那豁然开朗,明白了剧本现在最大的残缺;另一方面,剧本已经先后修改了四次,现在又进入了筹备的末尾阶段,如果再更改剧本,不知道二十世纪福克斯又会是什么态度。这让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大公司大制作,果然是麻烦重重。

第545章 挖挖墙脚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现在很纠结,就他个人来说他喜欢埃文·贝尔,可是,在二十世纪福克斯面前,他的决定权不大。所以,他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制片人,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由二十世纪福克斯来做。

有心事在脑海里,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晚餐过后,就坐不住了,率先告辞,决定回去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和“机械公敌”的制片人约翰·戴维斯好好谈谈。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回去之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约翰·戴维斯,针对这个两难抉择展开了讨论。

选择威尔·史密斯,代表铁打的票房号召力,预定了成功的一半;选择埃文·贝尔,票房号召力和人气方面,比不过底子深厚的威尔·史密斯,而且还要第五次修改剧本。这个选择题,看似困难又好像很简单。不过,不同的电影公司根据自己不同的考量,会有不同的选择。目前来看,选择前者的电影公司会占据大多数。但是,面临这个选择题,二十世纪福克斯却意外地干脆利落,没有任何犹豫:他们选择了埃文·贝尔。

原因很简单,二十世纪福克斯对埃文·贝尔有足够的信心,而且埃文·贝尔对剧本的修改也得到了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认可,再加上过去三次合作的美好经历。二十世纪福克斯决定尝试一次冒险。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冒险,二十世纪福克斯不认为是冒险,其他电影公司也不认为是冒险,包括媒体记者、专业人士们也都不认为是冒险。相反,二十世纪福克斯还成为了许多电影公司羡慕的对象。

柏林电影节的关注,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致命身份”的票房奇迹,再加上埃文·贝尔出道以来六部电影的不败战绩……此时虽然埃文·贝尔的片酬已经从“加勒比海盗”时期的一千万美元直接进入了下一个档次,一千五百万美元。但相比威尔·史密斯两千五百万美元的片酬加上百分之二十的票房分红,埃文·贝尔绝对可以说是“物美价廉”的代表人物。所以,依旧有一大群电影公司挥舞着手里的支票,希望埃文·贝尔能够加盟自己旗下的作品。

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成为了这个幸运儿,他们首先答应了埃文·贝尔的要求,并且让埃文·贝尔兼任了制片人的角色——当然不是主导执行制片人,除此之外,支付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片酬,还有百分之八的票房分红,成为签下埃文·贝尔出演“机械公敌”,这自然让其他电影公司不由眼红。

埃文·贝尔确定出演“机械公敌”那是两周之后的事了:因为修改剧本又花了一周的时间,在片酬和票房分红的谈判上泰迪·贝尔又耗费了三天时间。最终,埃文·贝尔战胜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威尔·史密斯,成为了“机械公敌”的男一号!

送走了亚历克斯·普罗亚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埃文·贝尔和吉赛尔·邦辰三个人依旧在餐厅里坐着,外面的狗仔队们也依旧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狗仔队们好奇的是,埃文·贝尔之后是否会去见梅根·福克斯,或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吉赛尔·邦辰是否有爆料可挖。但是,如果他们知道餐厅里的三个人谈论的话题,恐怕就不会有这个八卦闲情了,想必会费尽心思去挖掘谈话内容的每一个细节。

“埃文,你上次和杰瑞·布鲁克海默谈的时候,也是如此坚定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看着身边这个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好友,不由十分好奇。虽然他从埃文·贝尔的口中听说过面试“加勒比海盗”时的趣闻,但今天却是他亲眼所见,感触全然不同。

埃文·贝尔耸了耸肩,“和你没有什么不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今天也是坚决地拒绝了这个邀请,因为他的档期已经有安排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笑了笑,“我可是比你婉转多了。”这个回答换来了埃文·贝尔一个鄙视的眼神,逗得吉赛尔·邦辰也不由轻笑起来。

“埃文,你选剧本的时候,真的只是依靠自己的喜好吗?”吉赛尔·邦辰对于电影,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她不太懂得什么演员个性之类的,但是她作为一名观众,对于埃文·贝尔的作品却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是这样,你的喜好真的是太厉害了,每部作品都取得了成功。”

“成功?这要看演员对于作品取得成功的定义了,如果是说票房,‘死亡幻觉’和‘白夜追凶’的票房可不够好;如果是说口碑,我有好几部电影都是高智商电影,观众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埃文·贝尔笑着回答到。其实演员的成功和电影差不多,简单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威尔·史密斯这种票房号召力强大的演员,他在演技上的突破势必就没有那么强势;一种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瑞恩·高斯林这种在专业人士眼中演技精彩绝伦的演员,和各大颁奖典礼比较有缘。

“那你对作品成功的定义是?”吉赛尔·邦辰问出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心中的疑惑。目前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来说,他对于票房没有太多的想法,“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已经为他带来足够的票房号召力了,他现在还是更加看重演技上的突破。

“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票房和口碑。”埃文·贝尔循规蹈矩的回答,反而让身边这对情侣都露出了异样的表情,只见埃文·贝尔得意地笑了笑,“接演任何一部作品,还是要让自己开心。否则,为了拿奖或者为了票房,专门去接演一部作品,这就失去了成为演员的乐趣,不是吗?”

这话听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耳朵之中,无异惊雷,这很大冲击了他的观念。其实,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直在苦苦追寻自己人生第一座小金人,得到与马丁·斯科西斯合作的机会,除了他个人对马丁·斯科西斯的崇拜之外,也是为了追求奥斯卡。但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忽略了,人生往往如此,越是刻意追求,越是难以得到,反而放平心态,放任自由,缘分才会不期而遇。

不过,目前来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要体会埃文·贝尔的这种境界,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没有经历过,是无法体会这种心态平和境界的。只能说,今天埃文·贝尔的话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心中留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那你接演作品也就是看自己喜欢咯?”这句话刚才埃文·贝尔说来,像是开玩笑,现在再想来,却十分符合埃文·贝尔的个性。吉赛尔·邦辰不由有些吃惊。这种游戏人生、享受生活的态度,估计会让无数人羡慕不已吧。

埃文·贝尔对着吉赛尔·邦辰露出一个笑容,“还有直觉。”埃文·贝尔没有否认,而是又添加了一个“直觉”。演员对优秀剧本的敏锐直觉,这的确是一件很优秀的素质,甚至是制片人、导演的优秀素质。

埃文·贝尔转头看向了若有所思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笑呵呵地说到,“莱昂,怎么样,下次有剧本过来了,我替你挑选一下,如何?保证质量过关,我的直觉可是很准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侧头看向了埃文·贝尔,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你确定?说不定我明天就找上门了。”

原本埃文·贝尔只是开玩笑调侃一句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自己对于剧本也是很有主见的人,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回答却是让埃文·贝尔颇为意外,“欢迎光临。王子街十号的大门可是一直都为你敞开的。”埃文·贝尔接着说了一句。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双手放到了桌面上,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你是指,十一经纪想要将我签约进公司呢?还是十一制作有作品想找我加盟?”

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