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宁_晴二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叔元启让虽也是风流倜傥的气质,却同三叔元启哲分外不同。用落雪的话来说:“三爷那是寄情美人风月,四爷心里是万里河山。”倒不是说四爷元启让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理想,只是他实是极爱山水画作、名家诗词,故而把自己的儿子元方瓒也熏陶得小小年纪便想游遍大周江山。四夫人刘氏虽嘴巴伶俐,可被自己夫君治得死死的,虽不满自己儿子“胸无大志”,可她无可奈何,故而整日里寻两个庶女的错处一而再再而三教导。三夫人王氏和四夫人刘氏照面就是一台戏,宁宛才到王府月余,也领教过很多次了,故而对刘氏也无甚好感,只是四叔朝着她问了问褚州风物,不免让宁宛想到了当初拉着她问这些事的五哥元方瓒,这对父子,还真是一个样。
  一一领了礼道了谢,又听得王爷王妃说了些年节里的事并着王爷训了几句话,这初一日的拜年,才算是结束了。各房自是回了自己的院子。
  “到底是嫡女,就连祖父都偏爱着,这才刚回来,便赏赐那么贵重的东西,怕是比我们姐妹几个的镯子加起来都要值钱了。”才刚回了倾梅园,元宁如便没好气地坐在那绞着手里的帕子。
  “从进了园门就听你在那絮絮叨叨不停。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还不是得不了你祖父亲近。王爷何时对孙子孙女们那样好过,还亲手戴上。”三夫人王氏坐在榻上,吃了口暖茶便数落起来。
  “娘,你也是爹明媒正娶的妻子啊,凭什么我就跟宁词宁媛一样是庶出。”宁如一急,便爱拿出身说事。
  “行了,自己不知道好好学习礼仪,好好学习刺绣女红,成日里风风火火,还赖起出身来了。”平妻这个身份,就是王氏心口的伤,不管谁提起来,她都是一阵火气。
  “哼,那宁宛样貌气度皆不如我,也不知祖父因了什么还亲自赏她。”
  “人家四小姐是世子世子妃嫡出的姑娘,你若还是如今这样,能出了什么风头。”王氏瞥了一眼自己的女儿,将当初刘氏的话借用了来。
  “娘,依你看,女儿怎么才能挣个好前程?”
  “王妃最爱世子了,可惜世子妃自己不争气,害的世子一去褚州六年时间,如今王妃怕是最厌恶世子妃和四小姐了。如儿,听娘的,好好在你祖母面前表现,你祖母才是我们府里后院最大的人。”
  “如儿一直都爱重祖母……”
  “把你那小心思收收,不该说的话少说几句。”王氏忽然严厉起来,说完便起身,回三房主屋了。
  “哼,元宁宛,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厉害。”
  宁如身边的两个大丫鬟翠羽翠绫对视一眼,均默默低下头去。
  而赋兰园里,刘氏面前站着元宁词、元宁媛并她们的生母肖姨娘,还有两位小姐身边的丫鬟,听着刘氏的训斥。
  “看见了吧,王爷喜欢这新回来的四小姐,这年节里赐的礼物,都要超过几位少爷去了,王府家大业大,将来世子继承了王位,少不得我们四房要分出去,你们两个女孩,宁词大些,也该懂些事了。”刘氏说着,端起茶杯来抿了一口,抬眼瞅着宁词低眉顺眼立在那里,方又接着道,“可这王爷喜欢四小姐,有用吗?没有。王府里后院是王妃说了算,你们也看出来了,王妃不喜欢四小姐。今儿这事,我们关起院门来说,你们两个女孩也该看清了形势,往哪处用力,不用我说了吧。”
  “夫人说得是。宁词宁媛姐妹承蒙夫人照顾才有今日,一定照夫人意思来。”肖姨娘满脸堆笑,说道。
  元宁词仍低着头不发一语,元宁媛向来学她姐姐,见她姐姐一言不发,便也低着头不说话。
  “行了,回去吧。宁词,我这是身为嫡母提点你一下,将来你嫁个好人家,我们四房也面上有光。”刘氏见元宁词未曾搭她话,也将头扭在一边,不再说话了。
  出了主屋,宁媛才拉着她姐姐小声问道:“姐姐,母亲是什么意思?”
  “没事,媛儿还和往常一样谨言慎行便是。”宁词冲妹妹笑笑。
  宁媛似有所悟地点点头。
  元宁词抬头看了看王府里远近高低的阁楼亭台,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我们小姐嫡出的姑娘,赏得贵重点怎么了?三小姐眼里的嫉妒都要冒出火星来了。”落雪撅着嘴跟在宁宛身后,小声说着。
  “落雪。”走在前头的世子妃薛梓沁却突然喊她的名字,停了下来。
  “世子妃……”落雪自知失言,俯首称错。
  “以后少在小姐面前说这些话。”薛梓沁为人向来温柔,鲜少有如此严肃的时候。回头瞪了落雪一眼,仍领着宁宛进了清萱阁。
  待屏退了下人,薛梓沁将宁宛抱在怀里,看着站在面前的两个大丫鬟,终是暖下了脸,语重心长道:“这安竹园说是我们大房的地方,可王府里,到底是隔墙有耳。你们两个身为宛儿的贴身丫鬟,若不能谨言慎行,日后必是要给主子惹了祸端。”
  落雪偷偷看了眼身边的落花,两人对视一眼,突然跪在了地上。
  “落花落雪……”宁宛瞧见,不知何意,急着想让她们先起来。
  薛梓沁拍拍女儿,接着道:“回到王府的第一天,我便同你二人说过,我信你二人,才将我女儿交由你们服侍。落花性子沉稳,落雪性子活泼,你二人互补着,倒也很好。只如今……”
  “世子妃!落雪知错!落雪今后定多思多想,绝不多言!”落雪眼里已有泪花。短短月余的相处,她已对这个小主子有了感情,说句逾越的话,便是当亲妹妹一样,现在世子妃的意思,难道是要遣走她了吗?
  落花拉拉她,示意她不要打断世子妃的话。
  “落雪,我知你同宛儿相处很好,小姐也喜欢你。可做大丫鬟,你可知不只是需要侍奉好小姐?”
  “落雪知道……”
  “你是个好孩子,三房四房的小姐们如何,同我们无关,今后这些话题,不要在外面谈论。若被有心人听了去,总归是祸事。”
  “是。那奴婢,是不是可以继续在小姐身边?”落雪忍着泪,抬头望着薛梓沁和宁宛。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日(7。14)修纲暂停一天,后天(7。15)恢复正常更新。
  小可爱们mua~


第10章 王府(下)
  “宛儿说呢?”薛梓沁却低头,问着自己女儿。
  宁宛瞧瞧母妃,又瞧瞧落雪,点了点头。
  “宛儿说留下你,那便留下你,今后,需自制着些。”
  “是!谢谢小姐!谢谢世子妃!”落雪脸上还挂着泪珠呢,却笑着,连磕了几个头。
  “好了。你们起来吧。”薛梓沁也笑笑,“出去吧,我同宛儿有话说。”
  待两人退了出去,薛梓沁便将宁宛放到床上,两人相对而坐。
  宁宛长至如今虚七岁,还是第一次见到母亲训斥丫鬟,正慢慢消化着方才的一切。此时看母妃有话要讲,便睁着她的大眼睛,看着薛梓沁。
  “宛儿听了母妃方才的话,有什么想法?”
  “嗯……落雪是下人,不该谈论三姐姐的是非,三姐姐是主子,应当是三夫人教导。故而母妃批评了落雪。”宁宛若有所思道。
  “还有呢?”
  “还有……还有什么?”
  “娘的宛儿很聪明,已经说对一半了。”薛梓沁将宁宛搂到怀里,“这还有一半,落雪今日敢在宛儿面前这样直白抱怨三小姐,明日就敢在外面这样直白评述你。宛儿能明白吗?”
  宁宛眨眨眼,似懂,又似不懂。
  “所以,娘要批评她,让她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落雪性格开朗,在你身边陪着你,是好事,只是祸从口出。宛儿是恒亲王府的嫡小姐,多少双眼睛看着,所以才要小心。”
  “宛儿谨遵母妃教诲。”宁宛也伸手搂住薛梓沁,清脆地说道。
  “娘的宛儿自是最聪明……咳!咳咳咳……”正说着,薛梓沁却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
  “娘……娘你怎么了?”这一下将宁宛吓得不轻,“落花落雪!快来呀!”
  外间的落花落雪闻言跑了进来,只见薛梓沁已脸色苍白,仍在不住地咳着。
  “落雪快去叫齐嬷嬷缀珠和郎中来!”落花上前扶住薛梓沁。
  “嗯我这就去。”落雪闻言,一溜烟跑了出去。
  齐嬷嬷和缀珠才将薛梓沁扶回了主屋躺下,落雪已将常给恒亲王府主子们看诊的秦郎中叫了来。
  元启同和元方睿闻得此事,也赶了过来,彼时元方棋正同兄长下棋,听闻嫡母生病,也跟着过了这边。
  满当当站了一屋子的人。
  薛梓沁缓了一阵,已好了一些,但仍是脸色苍白。元启同上前安慰了一番,便由秦郎中号了脉看了诊。
  “我母妃身体如何?”元方睿见郎中看了诊,便着急着问道。
  “世子妃身体本就怯弱,犹畏寒,如今受了些风,故而咳嗽体虚。待我开个方子,服上几日也便无大碍了。”
  众人闻言,也便放下心来。
  缀珠自跟着郎中取药煎药不提。
  方睿方棋宁宛三个守在床前陪着薛梓沁说了会话,待得要来了,看着服下,又见世子妃有些疲惫了,三个孩子便跟着父亲出来,回了自己院子。
  “落花,母妃在褚州时,也这样体弱吗?”
  落花凝眉想了想,最终说道:“世子妃在褚州时也畏寒,冬日里少不得咳嗽喝药,只是到了朔京,似乎更厉害了些。”
  “朔京不是没有褚州那般冷么?为何母妃的病会加重?”
  “这个……奴婢也不甚清楚。世子妃自生了小姐,身子就一直不大好,在褚州时郎中便说要好生调养着,或许是回了王府劳累了些故而将病拖严重了吧。”
  “母妃确实劳累了些。”元宁宛叹了口气,她有心想帮母妃分担一些,奈何年龄尚幼,也不见什么成效。
  正在这想着如何帮母妃分担些事情,忽听得外面阵阵喧闹起来。
  “哪房的小丫鬟,冲撞了主子还想跑。”一个尖尖的声音隐约传了过来。
  “落花,咱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宁宛说罢,便起身向外走去。
  “小姐……这些事情还是奴婢们去处理吧。”落花犹豫道。
  元宁宛回过头来看着她,似下定了什么决心般,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母妃既身体不适,我便要慢慢学着这些帮她分担,才不枉我作为母妃女儿的身份。”说罢便头也不回地出了屋子。
  落花一怔,忙拿着斗篷追了出去。
  却见正对院门口的地方跪着个小丫头,对面站着二小姐元宁如,她身边的大丫鬟翠羽正指着那个小丫头教训着,听内容大致便是见了主子不行礼,冲撞了小姐却想着转身就跑。
  那小丫头跪在地上,不住地说着自己不是故意的,眼泪也不住地流,霎是可怜。
  “这么不讲规矩,也不知谁教的,怕是没领略过家法厉害呢!”翠羽说着便是一副马上要动刑教训这个丫头的样子,那小丫鬟听了,哭得更厉害,连句话都说不齐整。
  “我竟不知,一个丫鬟也可以随便请家法了。落花,这是要去请祖父的意思吗?”
  “请家法这么严重的事,大概要王爷来定夺了。”落花认真应道。
  原以为只是来了个管事丫鬟的翠羽看见站在那里的元宁宛后,不自觉就将后面的话咽了下去,转而瞧着元宁如。
  “大冷天的四妹妹怎么出来了?”元宁如倒是大方上前,看着宁宛说道。
  “屋子里听见外面有人,以为有什么热闹可以瞧瞧,便出来看看,不想是二姐姐。”元宁宛笑笑说。
  “哪有什么热闹。不小心碰了个丫鬟,就教训教训。王府里这么大,小丫头不懂规矩冲撞了谁可不好,今天我碰见了,正好教教她。”
  “原是这样啊。”说罢宁宛便瞅着那个跪在地上仍小声哭着的丫头,问道:“落花,你看看这个丫鬟是不是我们院里的。”
  落花便上前去看了看,“回小姐,是我们院的,不过才刚来。”
  “既是如此,那我们回院教吧。”元宁宛便接话道。
  “哎四妹妹,等一下。今天这个小丫头撞着了我,怎么,你一句带回去教训就完了?”元宁如撅着嘴反问道。
  “撞着二姐了?”元宁宛惊讶道,“你说说,怎么回事?”随即指着地上跪着的那个丫头问道。
  “回……回四小姐话……奴婢……原是院子里……做杂事的,嗝,管事的嬷嬷叫奴婢去……取洗过的,嗝,衣裳,哪想……奴婢跑出门时候……太着,嗝,着急,没想到门……门口站着二小姐,吓,嗝,吓着了二小姐,奴婢……奴婢的错。”小丫头一边抽泣一边说,好好的几句话也说得零零碎碎。
  “二姐姐,这是大房的院子门口,离着二姐姐的院子还有一截路吧。二姐姐这是有事情找我母妃吗?”不料元宁宛听完了却突然问起了别的。
  “我……我就路过。”元宁如却突然结巴了起来,也不愿详细着回答这个问题。
  落花在一旁蹙起了眉。
  翠羽此时却站出来说道:“小姐想出来溜达一下,看看冬天的园子,也没想到出这样子事。”
  “啊对!”元宁如急着接过话头,“既然是大房院里的人,那四妹妹带回去教训吧。翠羽,我们回去。”
  “二姐姐这就回去吗?闲着来寻妹妹玩!”宁宛笑着挥挥手,目送元宁如走远。这才拉起地上跪着的那个小丫头。
  “别哭了,脸都哭花了,变成花猫了要。”说着还伸手擦了擦,小丫鬟吓得朝后退了两步。
  “小姐……奴婢担不起,嗝。”
  “噗嗤。”落花掩着嘴笑起来,“大冷天的还打着嗝呢。”
  宁宛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便将这个小丫鬟领回了清萱阁。
  问了问才知道,这小丫头原是刚进府没多久,是家里人因饥荒没法了卖给人牙子,又转卖到王府里来的,名字叫小月。家里娘病死了,只剩她爹和个弟弟,便将她卖了出来。索性这爹对她也不甚好,故而这个丫鬟来了王府,见着主子们都是好人,心里还很是感动。
  今日也是凑了巧,出院子时撞上了二小姐,本不是什么大事,奈何这个丫鬟被吓住了,也不知如何好,只能哭个没完。幸而碰上了宁宛,不然一顿板子少不了的。
  落雪在旁听了还补充着,二小姐对下人们严厉得很,犯了错多多少少都是要挨板子的。把个丫头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谢着四小姐的救命之恩。
  宁宛坐在榻上掩着嘴笑,赶紧差落花将人扶起来。
  “今日能遇见,也算是我们有缘分。我如今刚随母妃回朔京,身边缺些人手,不知你愿不愿来清萱阁做些事情?”
  落花落雪均未料到自家小姐忽出此言,故而一脸惊讶。
  那小丫头显然也未曾料到,刚由落花扶起来,便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
  “奴婢多谢四小姐,多谢四小姐……”一边说一边还不住磕头。
  “好了好了,快起来吧。我这就差落花去同齐嬷嬷说,要你做清萱阁的二等丫头,仍管些杂事,做得好了必不亏待你。”宁宛说道,“名字嘛,既你本名里有月,便叫落月吧。”
  名字同落花落雪一起,是抬举。这小丫鬟显然也懂得些,仍磕了两个头,才起来。
  待得她出去了,落雪才开口问道:“小姐何故忽然将这丫鬟提到我们房里。”
  “今日落花也看到了,王府里各位哥哥姐姐是什么性子我还不了解,二姐姐性子直些故而同她说起话来还容易些,大姐姐三姐姐性子柔些,我甚至都辨不清她们的态度。母妃说了这王府里隔墙有耳,可我觉得还得加个词,叫做人心各异。”宁宛说罢,叹了口气。
  “我既想帮母妃,总得有点人手,又不能轻易信别人。还要烦你二位多看着这个落月。机缘巧合,也许能得一个得力丫鬟呢。”
  落花落雪闻言称是。
  待得宁宛去里间休息了,落花才瞧着自家小姐的背影,心里一阵叹息。明明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小姐却早早地想着替世子妃分担,在这个王府里好好生活。可见,不易啊。
  年节过了不多久,整个朔京却又再次兴奋起来。
  大周东北的一个小国,东黎,派了他们的太子和随行的使臣进京了!
  而最让大周的人民感到惊讶的,便是这个太子此行来竟是要求娶大周唯一的公主,至和帝的掌上明珠——如意公主元清月。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有点事,鸽一天嗷嗷~周一继续更~
  小可爱们晚安~


第11章 东黎(上)
  东黎国,地处大周东北,国人主要以游牧为生,先帝时曾攻打大周,被当时镇守边关的老英武侯燕征击退,后臣服于大周,每年年节前后会遣派使臣至大周国都朔京进贡。往年只是遣派使臣前来,除进贡外,商谈边境商人贸易事宜,不想今年他们的太子游观竟然亲自前来。而他远道而来的目的更是令大周的百姓们惊讶——求娶如意公主。
  游观是这位东黎太子自己取的大周名字,而他的东黎名字叫阿木尔,在东黎是安适的意思。可这位太子却一点都不像他名字一样安适。
  阿木尔的母妃,东黎国有名的美女王后,红颜薄命,在阿木尔八岁时就仙逝了。而东黎的国王格日勒图,是个尤爱美人的人,后宫佳丽无数,自然孩子也不少,阿木尔也是一番谋划,经历了多少争斗,才坐上太子的位置。如今国王年岁渐长,阿木尔此番前来求亲,不可不说意味深长。
  当然这些都极易推知,只是令至和帝和众位大臣不解的是,和亲一事,大周并未显露出分毫的意向,阿木尔却将此事宣传得人尽皆知,其中又有什么含义,就耐人寻味了。
  东黎国的太子和使臣进京这日,朔京年节的气氛还没褪去多久。街市上的各种小店均陆陆续续开门营业,推着车叫卖的小商小贩也日渐多了起来。礼部尚书孙禀荣孙大人在朔京城门前迎接了远道而来的东黎使臣的队伍,一面向皇宫进发,一面向他们介绍着朔京,乃至大周的风土人情。
  阿木尔是第一次踏足大周的国都,却在孙禀荣的介绍中,在一路的所见所闻中,感受到了大周国力之强盛。而越是深刻地感受到大周的繁荣,越是让他对自己放出和亲消息的决定感到疑虑。
  多亏了使臣其格其不断在旁旁敲侧击地提示,才不至于露出什么不妥的表情。
  是夜,至和帝于毓修宫设宴,为这位东黎国太子和他率领的使臣队伍接风洗尘。
  元宁宛作为恒亲王府嫡出孙小姐,同她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一同出席了这次宴会。而为了显示宴会的盛大,不仅恒亲王府的诸位主子们到席,朔京城内排得上号的王公贵族们均携亲眷到场,说是第二次年节的聚会都不为过。
  毓修宫主殿内堂,坐着至和帝、建德皇后、德妃、淑妃,几位王爷和如意公主,下方首座便是东黎太子阿木尔和使臣其格其,陪侍的有恒亲王府、定国公府、安国公府、镇国公府,外堂则是英武侯府、太傅楚潜楚府、六部尚书及府上亲眷另一些京城重要官员及府上亲眷,满满当当。
  众王公大臣心里清楚,圣上叫来这么多陪侍,怕是希望这东黎太子能从大周臣女中挑出一个来,好代替如意公主前往东黎和亲。可谁家又愿意自己家的女儿孙女远赴东黎,从此山高路远永不相见呢?
  故而家里有适龄女孩的,均一改往日精心装扮的习惯,打扮得一个比一个低调,生怕东黎太子求娶公主不成,将自己给挑走的。
  宁宛才刚七岁,自是没这种烦恼,故而仍旧依着旧例打扮一番,现正坐在恒亲王府女眷的席位上,悄悄瞅着前面坐着的神采飞扬的如意公主,还有不怒自威的至和帝。
  “太子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朕特在此设宴,望游观太子莫要嫌弃啊。”至和帝举起酒杯,笑呵呵地说道。
  “皇帝陛下设下如此盛大的宴会,实乃本人荣幸,也是东黎的荣幸。”阿木尔的大周话说得勉强,交流不成问题,偶尔一些小语病也就无人追究了。说着便举起酒杯,“按照大周的习俗,我先饮为敬。”说完便一口将杯中的酒饮尽。
  至和帝也便应道:“太子过誉了。”将杯中酒饮尽,下首坐着的大臣们见皇上如此,也便纷纷举杯,敬献这位东黎太子。
  “太子此番前来我大周,不知有何要事相商?”饮罢一杯,至和帝便直奔主题了。虽说这些事应到明日上朝时细做定夺,但是双方免不了提前相互试探一番。
  “其格其。”阿木尔叫了一声,他身后坐着的其格其便拿着一卷绢布走了出来,先是向至和帝行了大礼,再便将那绢布展开,煞有介事地念了起来。
  众人一听,这便是今年东黎国向大周献上的贡品了。其中珍贵的毛皮、优良的骏马、东黎特产的干果、酥油等等难以细数。长长的白绢念了好一会才念完。
  元宁宛坐在人群里,听得昏昏欲睡。末了至和帝鼓掌叫好,宁宛才突然间惊醒,忙悄悄左右看看有没有人发现。落花侍立在后,瞧着自家小姐这懵懵懂懂的样子,悄悄笑了笑。
  “东黎国如今越来越富庶,两国交好,是两国百姓的福气。”至和帝听完了,笑着同东黎太子说道。
  “大周国富民强,东黎仰仗大周,才能有今日之发展。”阿木尔客气回道,言罢,却规规矩矩站了起来,朝至和帝行了一礼。
  下首坐着的大臣们瞧见便知,这是正题要来了。
  只见阿木尔说道:“皇帝陛下,游观此次前来,除了护送贡品到大周都城,另有一事想同皇帝陛下相商。”
  “哦?但讲无妨。”至和帝十分配合地表现出疑问。
  元宁宛偷偷抬头,看了一眼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的公主姑姑,不禁佩服起这位身份高贵的女子。前些日子落雪同她讲过,这个东黎的太子是来求娶公主的,而嫁给他,就要到遥远的东黎国去,不仅见不到父亲母亲,还要忍受东黎草原的大风和寒冷。宁宛想想便觉得害怕,而公主姑姑,却不见任何表情,也不见任何不安。
  “游观在东黎时,便耳闻大周如意公主美若天仙、品德高洁、心性温厚,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他顿了一下,望向仍纹丝未动的如意公主,“游观此次前来,是为求娶如意公主。我对公主之倾慕,天地日月可鉴,而此举,也是让大周与东黎更加亲近。望皇帝陛下应允。”
  在座的王公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而女眷们听了则均低下了头。这东黎国民风开放至此,当着姑娘表白的话都如此露骨,实是令人羞耻。
  而宁宛看向公主姑姑,她仍是先前的样子,好似没有听到阿木尔的深情表白一般。
  至和帝沉默了片刻,忽而却笑了起来:“哈哈哈哈,朕的如意自是举世无双。朕只这一个宝贝女儿,那可是朕的掌上明珠啊。如今你来求娶,朕这个做父亲的,还得好好考察考察啊,太子觉得呢?”
  “陛下所言极是。游观早听闻大周能人异士众多,故而为了证明自己,特带来了我们东黎的一样物什。”
  众人听了这话,便来了兴致。
  只见那使臣其格其,将一个铁制的小东西呈了上来。总管福公公接了过来,呈到皇上面前。
  至和帝细细瞧去,只见那东西由一股封口钗子,几个直棍连着的小圆环组合而成,圆环可移动,却一个一个嵌套在这钗子之上。
  “此为何物?”
  “回陛下,此乃东黎一巧手工匠发明之物,名作九连环,九个连环可不必挣断,却和封口的钗子分离开。此物极需技巧。游观有幸,得以解开,不知大周诸位能人,能否能一解连环呢?”
  下方诸位大臣听闻此言,便心感不妙。这东黎的太子是有备而来啊。解九连环?他们连九连环此物都是第一次见,更别说解了?
  至和帝凝眉想了一阵,便将此物交给福公公,由福公公拿给诸位在座的娘娘大臣看。
  “此物着实有趣,若能得解,重赏。”
  一时间,皇后嫔妃,王公大臣们无不对着这个九连环一筹莫展。
  圣上不想嫁女儿是肯定的,这九连环也需解出来才能灭了东黎国的气势,只是这东西他们也是初次见,又要如何解呢?
  元宁宛一直偷偷瞧着上首坐着的公主姑姑的表情,却发现公主姑姑始终无悲无喜,似乎此事与她无关一般,对这个九连环也未表现出丝毫兴趣,福公公才刚拿到她眼前,便被她挥挥手推向下一位了。
  是不是公主姑姑要放弃了呀?宁宛突然被这个可怕的想法吓了一跳。
  从前在褚州时,因为同东黎不远,经常听闻东黎的事情,那里的冬天据说比褚州还要冷,而且也没有朔京这样华美的房子,这么漂亮的公主姑姑难道真的想去那里吗?
  肯定不是。宁宛迅速自己给出了答案,公主姑姑肯定是觉得没人会解,才想着放弃。就像从前宁宛跟着先生学些诗词时,一开始理解不了,总想放弃一样。
  不行,不能让公主姑姑嫁给那个太子。宁宛这样想着,便突然站起来大着声音说道:“禀圣上,臣女会解此九连环。”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部分名字引用注释
  阿木尔:蒙语,意安适
  格日勒图:蒙语,意光烨
  其格其:蒙语,意忠贞
  (资料来源:百度)
  文中引用作为东黎名字啦,因为是架空背景,国家等纯属虚构,所以在此说明一下。
  另外,关于九连环:
  传说九连环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民间,一说发明于战国时代,另一说发明于三国时期,但能确认就是九连环的记载是明代杨慎(1488…1559,号升庵)的《丹铅总录》(见《升庵集》卷六十八),并不早于欧洲。
  以上引用自百度百科…九连环
  本文的设定是九连环由东黎传入大周。


第12章 东黎(下)
  安静的殿内突然传出一个奶声奶气的女音,所有人都是一怔。待看清了是谁后,更是一阵惊讶。
  这不是恒亲王府才归京的孙小姐吗?看去也没有多大,竟如此有胆识?
  至和帝盯着宁宛看了半天,这才似乎想起了什么般,对着恒亲王道:“贤弟,这就是你那个小孙女吧?”
  恒亲王元平祉站起来行礼道:“回皇兄,正是。”
  “叫什么名字?”
  恒亲王看向元宁宛,薛梓沁见状,忙拉了宁宛袖子一下,示意她行礼。
  宁宛被刚刚的安静吓得有些蒙,见母亲看着她,这才想起规矩礼仪来,忙行了礼回道:“回皇上,臣女名宁宛。”
  “啊,朕想起来了。你刚刚说你会解这个九连环?”
  下面坐着的大臣们看着这个眼中还透着些害怕的小女孩,纷纷在心中表示了自己的不相信。
  这恒亲王府的孙小姐也着实奇怪,如此严肃的场合里,纵是年龄小不懂事,也不至于恒亲王府的主子就由着她乱来吧。这万一解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