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宁_晴二初-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版权归作者所有。好书尽在【】 https://www。bookbaow。
  文案:
  恒亲王爷的小孙女本该是身份尊贵备受宠爱,可谁知道命数里背上了家国天下。不仅要学习女工刺绣,还得看看史书研究研究京城形势,还真是忙呀~
  好在,这一路上青梅竹马、闺蜜良友,有你们才有这一世长宁呀~

  关于本文
  纯架空,略有穿越(非女主哦~)。
  女主从懵懵懂懂的王府孙小姐成长为闻名天下的郡主的故事。
  男主前期隐藏属性但非要时不时出来刷个存在感。
  砍砍歪瓜切切烂菜,郡主大人一路火花带闪电走上人生巅峰!
  面包会有的,甜饼会有的,跟着小宛儿慢慢长大吧~O(∩_∩)O
  “干嘛一直跟着我?”
  “因为你是我的啊。”
  “我什么时候成你的了?”
  “你打从娘胎里,就是我的人了。”
  世间百味,酸甜苦辣。
  朔京城这一辈公子姑娘,总有一对让你爱上~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女强
  搜索关键字:主角:元宁宛 ┃ 配角:薛凝嫣,燕凌远,苏子扬 ┃ 其它:


第1章 回京(上)
  至和二十四年冬,朔京又下了一场大雪,京城的百姓们裹着厚厚的棉衣匆匆行走,偶尔有几个孩子蹦跳着将雪地踩得吱吱响,通红着小脸念着久为流传的童谣。
  马车在雪地上慢悠悠地行进,车轮碾过白净的雪地,留下的印痕被后面跟着的人马踩得支离破粹。
  “哇,这是谁家的马车啊,好生漂亮。”路边的孩子们停下追逐的脚步,痴痴地看着路过马车上缀着的亮闪闪的珍珠。
  “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门的马车,这么大的马车,得多少银两啊。”
  “别看了赶紧让开,这人家可不是你们惹得起的。”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拽着几个看痴了的小孩往路边腾挪。
  车队慢慢过去,几个孩子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继续着之前的游戏。
  今年冬天似乎格外得冷呢,元宁宛想着,往母亲身边靠了靠。其实马车里焚着热炉,又添了几床厚毯,已经很暖和了。
  “宛姐儿自小就格外怕冷呢。”齐嬷嬷笑笑,把暖炉往宁宛身边靠了靠。
  宁宛的母亲,恒亲王世子妃,柔柔地搂住这个小女儿,一边替她拨开额前的碎发一边说着:“是呢,宛儿这孩子大概是出生时太冷了,落了怕冷的毛病,也怪我……”
  “小姐别再想这些了,这不都回京了嘛,圣上也没多怪罪,过去的事也便都过去了。”看着自家小姐又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齐嬷嬷忙岔开了话题,“刚听赶车的长顺说快到了,不知还要多久呢。”
  听着这话,世子妃薛氏也收起自己那些悲伤的情绪,捏着女儿的小脸叮嘱着:“宛儿,我们快到家了,这一去六年你也没见过家里的长辈,一会不要怕,娘陪着你。你爷爷啊,是我们大周朝的大英雄,最不喜欢胆小的孩子了。”
  宁宛听说过自己的爷爷,恒亲王元平祉,当今圣上至和帝元平祯的亲弟弟,当年圣上九死一生夺取帝位,全靠了胞弟全力相助,力平宫变。这六年他们一家不在京城,虽对这位爷爷没有印象,却时听母亲提起,恒亲王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却老当益状,仍精神矍铄辅佐着圣上。爷爷不喜欢胆小的孩子啊……可是听落花说爷爷可严厉了,落花三岁就进府了,在府里这十几年,应该不会骗她吧。宁宛正想得迷迷糊糊,忽然听外面很大的声音报着:“世子回来了,快往二门上通传!”
  薛梓沁给自己的女儿戴好斗篷,叮嘱了几句。外面早有府里的老嬷嬷等着扶女眷们下马车。宁宛被齐嬷嬷从马车上抱下来,见母亲在前面,慌忙挣脱了跑上去拉住自己母亲。薛梓沁回头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低声道:“宛儿不怕,前面是你哥哥。”
  果然正门前立着一个挺拔的少年,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眉眼间却有着点点刚毅。这个哥哥宁宛知道,虽不曾见过,可是在褚州时,母亲常讲给他听。大概是骨子里血脉相连吧,初见兄长,宁宛竟有种淡淡的亲近之感。
  少年上前躬身一拜:“爹,娘,孩儿受祖父之命,特来府门相迎。”
  恒亲王世子元启同上前扶起自己的儿子:“一别六年,睿儿如今也长大了。”边说着边将身后的世子妃和宁宛迎上前来,“这是你宁宛妹妹,六年前你还小,不知有没有印象了。”元启同牵过宁宛的手,把她拉到哥哥面前,又说:“宛儿,这是你兄长方睿,你娘常同你说起。”
  元方睿这才看到父亲牵着的小小的女孩子,皮肤娇嫩,因为天冷的缘故有点发红,柳眉杏眼,看去有点像母亲,不是惊世的美,而是一种淡淡的让人很舒服的感觉,六年前父母离家时,这个妹妹还在母亲腹中,如今也已六岁年纪了。宁宛也正睁着大眼睛打量这个哥哥,元方睿不是风姿绰约的佳公子样貌,偏偏多了一分不太与他年纪相符的老成,这个哥哥抿着嘴不说话的样子,看起来还真是严厉。
  “宛儿妹妹一路辛苦了。”他微微一笑,特意放柔了声音对宁宛说。
  “哥……哥哥……”不知道为什么,宁宛忽然紧张了起来,从前没有兄弟姐妹,每天只有父亲母亲陪着她,如今忽然见了哥哥,还是亲哥哥……
  “傻孩子,那是你亲哥哥,不要怕。”薛梓沁轻轻揉揉女儿的头,笑着说。
  “爹娘,妹妹一路辛苦,赶紧进府休息吧,祖母已经命人备下了饭菜。”方睿也笑笑说,这时,站在他身后默不作声的小厮们抬上软轿来,齐嬷嬷扶着薛梓沁上了轿,宁宛要跟上去,却被一个嬷嬷拉住,“小姐往这边,小姐坐小姐的轿子,软轿这般小不能坐两个人的。”嬷嬷笑着拉着宁宛往另一边的轿子走去。
  宁宛回头看向轿子里的薛梓沁,娘亲冲她笑了笑,示意她不要害怕。
  看她眼里似有薄薄的泪水,元方睿蹲下身笑着道:“宛儿妹妹不要怕,朔京不比褚州,我们是大户人家,祖父极重规矩,女眷都要乘轿子的,不是把宛儿和娘亲分开,一会还要见面的,宛儿乖。”
  宁宛憋着泪,好容易平静下来,朝着哥哥点了点头,由着嬷嬷将她抱上软轿。
  一行人进至二门,复又下了轿,朝摆宴的春和厅行去。
  恒亲王府是至和帝登位时为犒劳自己胞弟赏下的前朝兴和王的宅邸,院子经过了翻新整修,二十几年间又重新盖了阁楼、造了假山园林,现下也是朔京城中有名的风景独特之处,只是恒亲王府家大业大,恒亲王地位极高,一般人只闻其声名,不得见其真貌。
  元宁宛曾听母亲讲过京城家中的盛景,如今乘软轿穿梭其中,有心想撩开侧帘看一看,却又恐违了规矩,又兼轿里不像马车有炉火褥毯,一时又觉天气寒冷,不免缩在一处不敢再动。
  不一时,忽听得外面有了喧闹人声,软轿停了下来,一时有嬷嬷丫鬟上前来掀轿帘扶女眷们下轿。宁宛被一个满面和善的妇人抱下轿子,慌忙跑上前去拉住母亲的手。
  “怎么手凉成这样,软轿里冷就和随行的嬷嬷说呀,傻孩子。”惊觉女儿的小手冰凉,薛梓沁一面用自己的手暖着,一面命落花拿来小手炉,“这是二门处,从这至里面不能乘轿了,得走进去,宛儿抱着小手炉,冷了就和落花姐姐说,母妃要上前面去。宛儿跟着哥哥走,一会见了人,也跟着哥哥叫就是了。”摸了摸女儿的头,薛梓沁又向宁宛的身边的头等丫鬟落花交代了几句,便上前去跟着元启同往春和厅去。
  宁宛由落花护着跟在哥哥身后,看着周围陌生的面孔忽然有些害怕。京中似乎和褚州一点都不同,这里规矩森严,下人们走路都这样严肃,一点声音没有。虽然下了雪,可石路上的积雪早已扫清,家下人等或立或行,无不规规矩矩,沿途路过,也不曾见有人张望。爷爷果然极重规矩……
  春和厅是主院,建筑较其他院落更加气派威严。如今已备好了桌椅席面,只等世子一家回来便上菜起宴。王妃林氏正跟家里的女眷调笑,便听得外面小厮来报,世子一家已过了二门处将要到了。
  “哎呀世子这一去六年,可算回来了。”说话的是王府三房元启哲之妻王氏。这王氏本来只是个姨娘,样貌倒是不差,只出身不好了些,元启哲的发妻因病去世后,被抬作了平妻。
  “三夫人这么些年也不见念叨大哥一家,今天怎么还这么上赶着呢。”四夫人刘氏轻笑一声,眼里的轻蔑都懒得掩藏。
  “好了,今日老大回来,你们都收起你们那点小心思,和乐着点,别让王爷看了不高兴。”王妃发了话,众女眷识趣地收敛起来,应着是。
  “世子回来了。”随着小厮的通传,元启同携妻女进入春和厅。冬天天黑得早,屋内外早掌了灯,映着阶前伫立的元启同眉目刚硬,平添了几丝沧桑。
  “我儿可算回来了!”王妃林氏已近五十年纪,保养得宜的脸上也不自觉浮现出哀伤。她最爱的儿子却因六年前的诬陷被贬褚州六年,而事情的起因全是因为那个不检点的儿媳薛梓沁!恒王妃上前搂住自己的儿子,似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母妃可还康健?启同六年不曾尽孝,愧对母妃养育之恩。”元启同也有些哽咽,气氛也倏忽悲伤起来。
  “母妃心疼大哥,也该进屋说去,外面这么冷,大人们倒是不怕,孩子们可该冻坏了。大哥大嫂一路回来也是辛苦,赶紧屋里暖和暖和才是。”二夫人吴氏扶着恒亲王妃,好言劝着。
  “是了,在这站着做什么,赶紧进屋里去。玉嫆,吩咐厨房,差不多就摆饭吧,王爷他们也该回来了。”
  进至春和厅,终于觉得身上暖起来了。落花为宁宛除掉斗篷,又将手炉给下人安置好,替她整了整衣服,便由方睿领着上前拜见家里的长辈。


第2章 回京(下)
  “大嫂当年带孕就去了褚州,听说诞下个粉雕玉琢的女孩来,可是睿哥领着的这个?”三夫人王氏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一进屋便瞅着低着头跟在元方睿身后的小女孩笑着说。
  果然,恒亲王妃刚还和善的脸不动声色地冷了几分,“哦?名字叫什么?过来让祖母瞧瞧。”
  “名唤宁宛,是父王当年给取好的。”元启同在一旁答道。
  元方睿拽了拽身后的宁宛,示意她到祖母面前去。
  元宁宛低着头,她感受到了来自祖母的一股不名原因的嫌弃,她有些害怕。行动也有些局促。
  “宁宛给祖母请安。”将母亲教她的动作一丝不苟地做出来,却没能缓和她半点的紧张。
  “这行礼的动作倒也没得可挑,你娘倒是教的很好啊。抬起头来祖母瞧瞧。”恒亲王妃笑着道,眼神却瞟向一边的薛梓沁。
  “眉眼倒是和你母亲像得很。”林氏一边拉着宁宛的手一边自语道。
  “宛姐儿今年合该六岁了吧,家里几个女孩都较她长些,该行四,作四小姐。”二夫人吴氏膝下无女,犹爱这些可爱的女孩子,便在旁边补充着。
  “宛姐儿比媛姐儿还小呢,这么些年没见过我竟不知道呢。”三夫人王氏故作惊讶的说,“竟要最后一个才出嫁呢,这可能好好陪在母妃身边了。”
  明知王妃不喜欢这个小孙女却这样说,这三夫人是故意给小姐找事呢。落花立在一旁,听着这话就来气,碍于自己一个丫鬟又不能插嘴说主子的不是,心里更是着急。
  “人家虽行四,可是正经的嫡长女,三姐姐这话可是酸得很呢。”四夫人刘氏专和王氏对着干,这是王府里人都习惯的了,而宁宛听着却觉着越来越不可思议,明明是一家人,怎么说话都像含着针呢……
  这边正说着,那厢又有小厮来报,说是王爷和三位爷回府了。
  摆饭入席自不必提。
  恒亲王见了世子,自是提点一番不必多说,见方睿领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便指着问道:“这可是梓沁去褚州时腹中的孩子?”
  “回父王,这是当日所孕女婴,父王赐名宁宛,如今已六岁有余。”世子妃行礼答道。
  “这些年在褚州无人掬着,到了京城也该跟着家里的女孩子们学礼仪,”忽又好像想起什么,恒亲王走近宁宛问道:“我听褚州你叔伯说你极爱读书,你且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我听听。”
  宁宛不敢抬头看这位严厉祖父,只低着头答道:“宁宛不才,只随父亲母亲,读过三字经并千字文,读过些名家诗词,别的……别的……还没有……”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竟敛下气息去。
  “你父亲为官多载,面圣时亦不卑不亢,你哥哥未及弱冠,书塾之中已是与先生对答如流,你竟这样怯懦?只问你曾读过什么书就这样小声,若你就这样,不如和你那些姐姐们一起学刺绣女工罢了!”恒亲王好像突然很生气,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连着元启同几个兄弟都一惊,什么叫不如和你那些姐姐们一起学刺绣女工罢了?女孩子不学这些,学什么,治国之道吗?这个想法太过荒唐,以至于他们都认为老爷子一定是生气这孩子怯懦不争气都气糊涂了。
  元宁宛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吓得一怔,眼泪似要夺眶而出。
  “祖父,妹妹初到京城有些害怕,过几日熟悉了就好了。”元方睿眼见不对,连忙上前拉住宁宛,又向恒亲王道。
  “害怕?身为皇室中人,谁许她的自由让她害怕?你这些年都在京城,她不清楚,你也应该清楚,你这妹妹能不能害怕!”
  老爷子今天怎么了,对一个女孩发脾气就算了,净说些听不懂的话,元启同兄弟四个一头雾水。不过老爷子也奇怪,六年前世子一家被贬,老爷子向圣上请命,赔了三个月的俸禄留下了家里孙辈的嫡长子元方睿,六年来带在身边教养,连王妃都不知何故。
  “好了好了,小孙女还小,哪当你经历了那些年动荡变乱,一个女孩你还要让她上阵杀敌不成,也值得你气成这个样子。”王妃适时出来打个圆场,吩咐众人上桌。
  恒亲王看了立在面前的孙子孙女一眼,上桌入席,众人见他坐下来,这才纷纷入坐。
  王妃身边的管事丫鬟玉嫆则领了家里的小辈入了另一桌。由二夫人吴氏领着方睿和宁宛入座,又给宁宛介绍:“这是你二哥,二房府里的方逸。这是你三哥方棋,是世子府里王侍妾所出,这两个是你四哥五哥方立和方瓒。”宁宛随着她的话一一看去,几个差不多大的少年也用好奇地眼光打量这个多出来的妹妹。“这是你六哥方冲,你二哥身边坐着的是你七哥方崎。”宁宛已经开始有些混乱了,不过她承袭了母亲良好的记忆力,勉强找着他们身上有特点的地方,比如三哥的手上好像受过伤,有个长长的淡淡的疤,四哥的侧脸上有个痣不细看还看不出来。
  吴氏又给他介绍女孩子们:“这是你大姐宁词,是四房肖姨娘的女儿,这是你二姐宁如,是三房的长女;这是你三姐宁媛,也是四房肖姨娘的女儿。”宁宛又看向这三个比她略大一些的女孩子,皆是清丽样貌,其中唯大姐宁词样貌出色,眉眼都恰到好处,蜜色的小嘴正含着笑瞅着她,二姐宁如也是个美女,不过和大姐一比,也没有那么夺目了。
  一时介绍完了,吴氏回去,由王妃身边的袁嬷嬷照看几位小主子。
  祖父这样重规矩,大概食不言是一定的吧,这样想着,宁宛也不敢说话,只小口吃了起来。
  一时饭闭,有丫鬟端着漱口的茶水上来,宁宛见了,便依着母妃在褚州时教她的一一做了。
  “四妹妹虽出生起就不在京城,可这规矩礼仪竟半点挑不出错处呢。”放了茶盅,便听那边元宁如笑着道。
  “母妃在褚州时曾教导过一二。”宁宛简略回道。
  “不愧是世子妃呢,自己做下那起丢脸的事,却能耐着性子教导闺女……”
  元宁词一见不对,方拉宁如一下,抢过她的话道:“世子妃自然教导有方,宛儿初进京城,慢慢适应就好了。”
  宁如瞥了她一眼,不再言语,只去问自家兄弟还能不能给她带点稻花居的糕点来。
  方睿兄弟几个也问着宁宛褚州的风物人情,几个少年不过十岁左右年纪,未曾行过远门,却对京城以外的地界充满了好奇,犹以元方瓒最胜,从山川地理问到民俗风貌,宁宛也少不得一一将自己知道的告诉诸位哥哥。褚州比京城靠北,冬日犹冷,说至褚州有妇人冬日怕冷直将十几件棉衣往身上套时,几个小孩子都笑了起来。
  大人孩子都调笑了一阵子,下人来撤去酒席,各房便纷纷回到自己院子去。世子的院子王妃昨日已命人收拾下,元方睿早前随恒亲王安排,住在书房旁边的栖霞居,如今他父母亲回来,也一并搬回世子的院子安竹园。
  恒亲王府人口众多,一府四房各居一个大院,各院再分小院为家眷众人居所,世子居安竹园,二房居倚松园,三房居倾梅园,四房居赋兰园。
  宁宛跟着父母哥哥踏进了她在京城的家,安竹园。
  门内几竿翠竹,因了积雪微微垂着头,母妃将哥哥和她分别送至他们自己的屋子,宁宛所住为清萱阁,依传统女子闺房布置,纱帐雕床,皆是简洁干净。
  “这起黑心的奴才,府里有的好料子,竟给小姐选这些料子填纱,真当没人见过世面呢。”说话的是站在门口迎接主子的丫鬟落雪,六年前宁宛未出生时,落雪是跟在世子妃身边侍奉的,那时她还名春雪,世子一家被贬褚州,只带走了落花,这六年落雪被安排在厨房工作,闻得世子一家要回来,便请命调回安竹园,因了这些年干活勤快,又她老姑姑是府里二门上的管事婆子,平时也颇有些权势,便调了回来,又因世子妃将她赐给小姐,故更名为落雪。
  “主子刚回来,你少说几句吧。”落花闻言,赶紧拉住她。
  “宛儿怕冷,又还是个孩子,你们晚上勤看着点,莫叫她踢了被子受了寒,我与你二人相处多年,信你二人才将你二人拨至我女儿宁宛身边。从今往后你们只管认她是主子,不要被外面的花言巧语迷了心智,做出什么有违良心的事来。”
  薛梓沁将女儿领进屋中,对着两个贴身丫鬟说道,“京中不比褚州,今天落花也看见了,这府里人心各异,宛儿的安危虽一时受不了大威胁,可日后若有疏忽大意之时总会给人可乘之机,你二人皆不是愚笨之人,想我话已至此,你们心里也该明白。”
  “奴婢明白。”落花落雪皆跪下承命。
  “宛儿的性命,比你我想得更为重要……”薛梓沁自语道。
  “母妃,不和宛儿一起睡觉吗?”宁宛已除了斗篷和外罩,只留了里面的襦裙,拉了薛梓沁的手问道。
  “宛儿,府里没有这样规矩的,宛儿六岁了,该在自己院子里睡觉了,母妃也要到母妃院子里去睡。落花落雪两个姐姐陪着宛儿好不好?”薛梓沁蹲下身,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脸。
  “不……”宁宛似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只说着:“好……好吧……”
  “宛儿不怕,明天还要早早起来给祖母请安呢,宛儿早早睡。”
  “嗯,宛儿知道……”
  “落花落雪,给小姐更衣睡觉吧。”
  “是。”
  京城的第一个夜,也是宁宛这些年来第一次不和娘亲在一个房间里睡。落花和落雪就在里屋外守夜,其实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可是宁宛还是觉得有些孤单。这就是京城啊,这个规矩森严似乎还有些不近人情的地方。
  严厉的祖父,似乎不太喜欢她的祖母,还有一众不明心思的兄弟姐妹。早前在褚州时只有父亲母亲,而今到了京城,还有侧妃姨娘。宁宛一时想得昏昏沉沉,也便睡着了。
  一宿无话。
  至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宁宛便迷糊中听见外厢下人洒扫的声音,这边落花落雪也起来,端着热水盆子进来服侍宁宛梳洗。
  才刚起身,便听着袁嬷嬷来传话,让服侍小姐更衣打扮同往王妃院子里请安。


第3章 规矩(上)
  “小姐喜欢什么样发髻,奴婢给您梳一个。”落雪一边给宁宛篦头,一边说着,“小姐这头发真好,等将来及了笄,头发再长些,定能梳出个更漂亮的发髻来。”
  “让你话多,紧着小姐们常梳的头发赶紧梳一个,今天第一天请安可不能迟到了。”落花在一旁收拾衣服,听见落雪自己嘀咕笑着戳了她一下。
  “哎呀知道啦,落花大姐姐,我这就梳好了。”
  这边落花拿了件浅粉色的绣花襦裙,问着宁宛穿这个可好。
  宁宛瞧去,见这衣服在褚州时不曾见过,大抵是回京重新做下的,想了想便应着,就这件吧。
  不一时梳洗完毕,宁宛身着浅粉色绣花襦裙,外罩了米黄色提花缎面棉比甲,只简简单单梳了个双垂髻,虽只六岁年纪,可皮肤娇嫩,一双杏眼顾盼生辉,活脱脱一位机灵可爱的小小姐。
  落花拿了小手炉和红暗花的斗篷来,宁宛穿戴整齐便由落花落雪领着往世子妃院子中去。
  薛梓沁刚命下人摆上早饭,就见披着红斗篷的女儿小小的一团进了屋子,笑着迎上去,解了斗篷,又命添碗筷,着人去知会王侍妾,准备用过早饭便去请安。
  宁宛因见只有自己和母亲,一时好奇,便问道:“父亲和哥哥呢,他们不吃早膳吗?”
  薛梓沁笑笑,摸摸女儿头道:“你父亲要去早朝,你兄长要到学塾里读书,他们早前吃过了不跟我们一起。”
  宁宛点点头,早听说京城里大臣们都要早朝,没想到这样早呢。哥哥也辛苦,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到书塾里跟着先生学习。
  薛梓沁生宁宛时受了凉,落了病,饭罢,又喝过药,收拾妥当,支去通知妾室的小丫鬟回来道:“奴婢去了侍妾的院子,院里的下人说,侍妾已过王妃院里去了。”
  薛梓沁脸沉了一下,才一回来就这样折她面子,这一去六年,她也不消停。
  “侍妾不和我们一起去吗?”宁宛问道。
  “王侍妾这是给世子妃下马威呢,还想看我们丢脸,这样没规矩也不知丢得谁的脸。”落雪在一旁愤愤地说。
  “落雪,少说几句。”世子妃身边的大丫鬟缀珠扯扯落雪袖子道。
  “不要紧的,宁宛,你跟着母妃走就是了。”
  宁宛点点头,拉住母亲的手。
  世子妃一行到了王妃的祈修园时,已有几位夫人在坐着聊天了。王侍妾正一脸得意立在下首,看着进门的薛梓沁和宁宛。
  “媳妇给王妃请安。”薛梓沁携着宁宛进来,给恒亲王妃福了福,宁宛也跟着道:“孙女给祖母请安。”
  “都起来吧,看座。”王妃坐在上首,腿上盖着西疆贡来的羊毛毯子,懒洋洋地道。
  下面便有丫头领着薛梓沁到右侧第一的椅子,宁宛则和家里的姐妹们坐在一起。
  王侍妾见王妃没有发作世子妃,登时没了好眼色,又见薛梓沁坐在第一的位置上,而自己是妾室,只能在下面立着,更加闷闷的没了兴致。
  过不一会,又有二夫人来请安,四夫人并着四房的肖姨娘一起过来。
  所谓请安,不过是家里女眷聚在一起聊聊时下的新鲜话题,向管家的主母禀报各房事务,其实无聊得很,不过今日似乎因为世子一家的回来,多了些话题。
  “还是四妹妹这规矩立得好,姨娘女儿该怎么做怎么做,不像有人净是乱规矩。”三夫人王氏笑着道,一边说一边斜睨世子妃。
  王侍妾知是嘲笑她一个妾室不知好歹不跟着正房一同前来,却又碍于王妃在这不好出口反驳。
  “三姐姐真是过奖了,这规矩都是王妃教的,我只不过有样学样,跟着王妃学罢了,论起规矩来,王妃管理王府庶务这么些年,经手大事小事那么多竟无一纰漏,这才是我们这些做媳妇的应该学习的。”四夫人刘氏能说会道,当姑娘时在朔京都是出了名的,几句话便将三夫人用她做比挑事甩了开,还顺便奉承了恒亲王妃一番。
  恒亲王妃林氏笑了笑,没有言语。
  世子妃道:“儿媳离家多年,一时回来,王侍妾多有不习惯,今天第一天,难免出些差错,还请母妃通融一二,不要重责她。”
  王侍妾听了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三句两句把责任全推给她了,身份有别还没法辩解,当真是咬碎了牙往肚里咽。
  林氏虽然不喜欢世子妃,但是正侧有别,这规矩她还是懂的,便假意责罚了几句:“王诗悦,往日世子妃不在,你来请安便由着你自己,而今梓沁回来了,还是得按着规矩来。”
  “是。”王诗悦低头应下。
  宁宛在一旁看着,只觉似懂非懂,满耳里听着的都是规矩规矩,这京城果然极重规矩,清早便是起来立规矩的。
  “宁宛妹妹,你这衣服是在褚州时做的吗,我看着样子竟是京城流行的花样呢。”宁宛正自沉思,忽听得有人叫她,抬眼看去,是只略比她大几个月的姐姐宁媛。
  “哪是褚州的衣服啊,这是前些日王爷听说小孙女要回来特地嘱咐我给添几件新衣呢,宁宛,这是你祖父嘱咐给你做的,我今看你穿来,大抵你也是喜欢。”王妃在上首接过宁媛的话道。
  世子妃忙站起来行了一礼:“梓沁代宁宛谢过王爷王妃抬爱。”
  宁宛也忙站起来学着母亲行了一礼。
  “你母女二人也别拿心,王爷对各房都平等,不过这六年没见,也不曾给过宁宛什么,今日既回来了,也算王府里的主子,出去也不能叫人笑话了。”王妃摆摆手,示意她二人坐下。
  这次话中带刺连宁宛都听出来了,“也算王府里的主子”,这话说不上恶毒,也够狠了。不知为何,祖母好像不喜欢她,很不喜欢。
  “宁宛妹妹当真是宝贝呢,祖父平日都不怎么理我们,还特意给你赐了衣服。”宁如小声道。
  “宁如,作为王府里的小姐,你的规矩就学成这样?”不想这话被王妃听见了,登时瞪了她一眼。
  “祖母……宁如知错。”
  “母妃也别生气,宁如还小,这规矩慢慢学学就会了。”二夫人吴氏适时出来劝了两句。
  而后也不过是女眷们聊聊各府各房的家长里短,并着王妃提了提年节快到了,今年大概有别国的使臣要进京来,除去往年要进宫和圣上娘娘们同庆新年外,大概还会多了陪侍外国使臣等事务。一时又命各房着手添置正品新衣,并规范小姐少爷们的规矩等事务。
  恒亲王妃也觉着累了,便端了茶道:“我今也乏了,你们没有别的事情便各忙各的罢。”
  众媳妇小姐应了是,便一一退下自往各房去不提。
  宁宛自跟着自家姐妹至清园学针线女工。去年下恒亲王妃自宫里请了管制衣针线的一位嬷嬷,这秦嬷嬷的手艺阖宫里无不夸赞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