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人名啊,怎么你不知道?”萧然一愣,接着就恍然大悟。自己到底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看来在这个时候,张之洞也还没有当官,不晓得在哪个地方趴

果然那人冷笑道:“大伙听听,这厮却不是放刁耍赖么!随便叫出个什么猫儿狗儿便说是人名,谁知道你说的‘张之洞’。究竟是什么东西!”

萧然眉头一皱,正不知该如何解释,却听人群中有人大声道:“我便是张之洞,你又是什么东西?”

众人纷纷回过头去,只见正是那瘦瘦高高秀才摸样的人,分开众人走上前来,指着那吹牛秀才怒道:“瞪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我便是兴义府张之洞。字孝达,咸丰三年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考中榜首解元!那边登记处有我入试登记的名字,要不要过去瞧瞧?”

这一番话说出,那吹牛秀才登时哑口无言。周围才子们连声喝起彩来,这喝彩却是送给萧然地。吹牛秀才看不是头,拔腿就想开溜,马超手疾眼快,一把揪住辫子,喝道:“***想走?愿赌服输。赶紧给我们公子磕头!”

那厮抵赖不过,只好乖乖磕了头,羞的无地自容,在众人哄笑中慌忙遁走。萧然这时心思却不在他身上,刚听张之洞说出兴义府人士,又是南皮应顺天乡试榜首。心说今儿个可真够巧的,还真让我给逮着了这个如假包换的张之洞!正想叫住他,却被这边的喧哗惊动了考官,看头上五品的水晶顶,大概是个礼部郎中,指着萧然道:“这位学生慢走!体检合格了没有?笔试可做了?来来来,我们到这边谈谈……”

萧然吓了一跳,他不想再跑到这同文馆里学什么英格累死。拉着马超,从人群中一道烟儿的去了。走出老远,还能听见身后考官地喊声。

逃出同文馆,两人都挤出了一身的臭汗。马超奇道:“大人。刚才那个姓张的,原来您跟他认识?”

萧然摇摇头道:“认识倒谈不上,不过是慕名罢了。今后这个人对我,或许还有点用处,得想法子找着他才成。”

话音刚落,就听身后一人道:“这位公子才思敏捷,真教人佩服得紧。说来惭愧,却不知公子如何识得学生名号?”

回头一瞧,这人一身锦缎长衫,头顶四方帽,异常宽阔的额头,脸颊却有些消瘦,尖尖的下颌,正是同文馆里遇见的那位张之洞。萧然抬手一礼,笑道:“果然是孝达兄,今日偶遇,荣幸之至!小弟素来敬仰孝达兄文采,昔日曾拜读大作《半山亭记》,心甚思慕,怎奈缘分浅薄,难得一见。不想今日偶遇,荣幸之至!”

话一出口,萧然就有些后悔。关于张之洞,这位晚清封疆大吏、历史上的洋务派重臣,萧然了解的并不多,只是从《李鸿章转》中侧面的了解过一点。这位张孝达,父亲曾任贵州兴义府知府,算是官宦出身,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十一岁即为童试第一,成为一名少年秀才,作著名的《半山亭记》,声名远播。咸丰三年乡试榜首,高中解元。后来殿试又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其人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但是那篇《半山亭记》,萧然却没看到过,只是闻名而已。这时脱口说了出来,要是张之洞说一嘴“你背两句来我听听”,却不尴尬?

幸好张之洞并没有这个打算,只是表情有些惊讶,道:“哪里哪里,公子忒谦了。半山亭者,实乃小儿涂鸦,难等大雅!想不到区区一篇拙文,竟能蒙公子垂怜。想必公子眼界开阔,博览群书,这一份见识,委实令人钦佩!”顿了一顿,又道:“我看阁下仪表非俗,敢问高姓大名?”

二人互通了姓名年庚,原来张之洞今年二十四岁,遂以兄弟相称。张之洞这人也算是个高干子弟,又自幼才华横溢,性情难免骄纵。但是今儿个大概是被萧然那“渊博”地才识给吓到了,言谈举止,又是恭敬又是钦佩,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当下提议把酒言欢,萧然欣然从命。

就街边找了一家酒楼,三人依次落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便多了起来。原来张之洞这一次只身一人游历到北京,可巧听说同文馆开馆。便去凑个热闹。他是官宦之家,当然不会稀罕那每月十两银子地补助,说到学习英文、俄文什么的,摇头冷笑,大有嗤之以鼻之势。

尽管跟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张之洞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萧然对他的人品,却颇不以为然。《李鸿章转》中记叙,张之洞初入仕途,曾任翰林侍读、内阁学士等职,跻身清流派,每每放言高论,纠弹时政,抨击奕法。坚持顽固守旧地思想。但是到后来被授予山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政治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这种朝秦暮楚的做法,也许是他的思想突然有了重大转变,也许是跻身仕途向上攀爬所使出的一些伎俩,但不管怎样,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反复的嫌疑。不过这人后期在推动洋务运动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地作用。萧然皱了皱眉。道:“那么依孝达兄所言,这学习洋语、发展洋务,都是错地了?”

“岂止是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说起这一节,张之洞越发的来了劲。奋杯而起,慷慨激昂的道:“为人臣者,当先正其身,修人伦大礼,识仁义廉耻。像现在这般,公然提倡西学,分明是在捐弃礼义廉耻,败坏人心。以夷变夏,用心何其毒辣?夫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我泱泱天朝,礼仪之邦。怎肯效法西方化外之洋夷,做那等不知廉耻

?……”

越说越激动,捎带脚的将京城的所见所闻,以及开掘开掘矿脉、铸造机械,甚至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通通鄙视了一番。马超听的拳头越攥越紧,恨不能一拳把他砸到桌子地下,萧然却只笑吟吟的看着他,不时浅酌慢饮,悠然自得。

待他长篇大论讲的口干舌燥,总算歇了气,萧然道:“孝达兄说地,就只这些?恩,看得出兄台拳拳爱国之心,可敬,却亦可叹!”

张之洞一怔,道:“贤弟何出此言?”

萧然笑道:“像兄台那么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小弟我是说不来的。我只想请教一件事:当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远征军司令濮鼎查率领四千远征军,怎么竟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无往不利,大清国两万正规军却活生生让人当成绵羊一样的宰割?去年八月,英法联军自广州溯海一路北上,总兵力不过两万五千人,战舰不过百二余艘,为什么大清国倾尽一国之兵,却被洋鬼子攻陷了大沽口、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害得皇上还要启銮北狩?孝达兄壮怀激烈,忠心爱国,当初洋鬼子打过来的时候,怎么不跟那些杀害我同胞、蹂~躏我姐妹、霸占我土地、掠夺我财富的洋鬼子们探讨探讨,或许宽厚仁爱,引颈就戮,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许道德廉耻,人伦纲常,可骂得那洋鬼子羞愧欲死,掩面奔逃;或许孝达兄凭着这惊天地泣鬼神地口才,亦可劝的洋鬼子回心转意、放下屠刀?”

“你,你……”张之洞又惊又怒,萧然的这一番话,却似钢刀利箭,刺的他体无完肤,饶是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硬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时气的浑身乱颤,半晌才道:“你、你到底是、是谁?”

“混账!我家大人当年代君督战,碾子山大捷,杀的洋鬼子尸横遍野!你这种只会刷嘴皮子的家伙,怎敢在我家大人面前大言不惭?还不跪下!”

马超这一嗓子,吓得张之洞险些坐到地上。碾子山大捷,这一仗闻名遐,他父亲又是朝廷官员,当然听说过,也知道萧然是大内副总管的身份。自己家老爷子虽然也是国家干部,但区区一个地方知府跟在中央工作地总管太监相比,那就是江河之于湖海、萤火之于日月。震惊之下,只觉得两脚发软,扑通跪倒,语无伦次的道:“原来……原来是萧公公,孝达无知,孝达该死!公公您大人大量……”

“哎,这么说可就没意思了!”萧然仍旧笑眯眯的,亲手将张之洞扶到凳子上坐好,道:“小弟我如今已经发还出宫,不是大内副总管了,一介布衣而已。说起来孝达兄好歹也是举人,身份比我可高的多了。适才那一番话,请兄台不必介怀才好啊!”

“哪里哪里,不敢不敢!”

“但你一定得往心里去啊!”

“啊?……是,是!一定一定!”

到底是官宦子弟,张之洞对朝中事务,多少也了解一些。古往今来,凡是发还出宫地太监,要么打回原籍,要么托单出家,哪有像萧然这样还可以悠哉游哉满城逛、总理衙门都敢溜达的主儿?就算真的罢了官,这里头肯定也有什么猫腻!想到这里,张之洞也就越发的陪着小心。

打了一个巴掌,接下来就要赏个甜枣,这是萧然一向的惯例。一边亲自把盏,一边温言抚慰,说的张之洞一会感激涕零,一会诺诺连声。这个时候无论萧然对他说什么,那都是句句良言,字字珠玑,所以关于洋务问题的是非曲直,很快就转变了自己的观念,渐渐的也能跟得上萧然的思路了。

萧然最看重这位张孝达的,就是他的学识才干。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就是个例子,他在广东任的时候,曾筹建官办新式企业,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后来又在湖北建立了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括织布、纺纱、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后来又筹练江南自强军、湖北新军,并大力办学,兴办了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当然萧然实在是记不起这么详细的功绩,不过张之洞开办了林林总总的工厂、促进工业、兴办新式教育,这些是确凿无疑的。也就说明这个张之洞,不做则以,一旦做了,就会起到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萧然这时最希望让他去做的,当然是想让他开办工厂,运用得当的话,这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与他的一番攀谈,竟从上午一直谈到日落时分方才结束。不管是迫于压力还是真的被萧然同化了,现在的张之洞,已经开始对西学及洋务有了新的认识。萧然见工作基本都已铺垫到位,满斟杯中酒,举杯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当思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到老也能混个功名富贵,青史留名。我今天之所以跟孝达兄说这么多,就是觉得你有这份理想跟抱负。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京城里的同然堂,是我跟朝廷合股创办的,下设有药厂、机械厂、自行车厂、缝机厂等等。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先到我的同然堂来,我可以跟朝廷举荐,擢升你为工部员外郎。至于出身,可以帮你讨个翰林侍讲。怎么样孝达兄,你意下如何?”

第8卷 混迹后宫

→第115章 … 修铁路←

到这话,张之洞的第一个念头是天上掉了个老大的馅外郎,那可是从五品的大员啊!而他老子辛辛苦苦熬了一辈子,也不过是个从四品的知府。另外工部的差事是京官,照例要比地方官大着三级,也就是说,他这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甚至要比他老子还高出整整一级!

更何况,还有个翰林院的出身,天子门生,自古以来哪一个读书人不是梦寐以求?……

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令张之洞脑子一时有些眩晕,但同时也不免有些怀疑:这位萧公公曾是驾前第一红人,权力自然是大的很了。但是究竟有没有大到可以随意任用五品大员、掌控朝纲的地步?因此激动震惊之余,多少又觉得不踏实。

斟酌了一下词句,小心翼翼的道:“公公的信任栽培,这份知遇之恩,孝达纵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然朝中官员的任免,照规矩是要经内务府会同吏部甄选和考查的,孝达还只是个区区举子,没有进士出身,这样超擢提拔,未免有一步登天的嫌隙,只怕要遭来非议!”

张之洞这话说的十分含蓄,明里是谦逊,暗里却是在说,你萧然不过是个公公,究竟有没有这份实力?萧然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不免哈哈大笑,道:“怎么着,孝达兄这是怀疑我萧然的实力?”忽然沉吟了一下,道“恩,这么着吧。你是官家子弟,朝中之事,我想你多少也了解一点。你先说说,现在大清国所有朝臣之中,哪位大臣权势最大?”

张之洞脸色一变,连忙道:“这可是国家大事。关乎千秋大计,孝达只是个读书人,岂敢妄言妄议……”

“这话老兄可就说地不实在了。最初谈到西学洋务,兄台不也是慷慨激昂、夸夸其谈么?”萧然拍拍他肩膀,道:“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张之洞吃逼不过,犹豫了半天,只好道:“议政王奕稷,堪比胘骨!”

“好!马超,去把奕

这个“传”字一说出来,张之洞吓的手臂一抖,青花瓷的酒杯啪的掉在地上,摔做粉碎。马超笑着答应了一声,快步去了。说来也巧,这日奕“传”了过来。一进屋。先规规矩矩的给萧然行了个礼,道:“萧老弟急着找我来,不知有什么吩咐?”

因为是匆匆赶来,奕的红宝石顶子。身上地补服,竹着五爪龙图,双肩行龙,正是亲王特有的标记。张之洞当然认得这是如假包换的议政王奕双膝一软,几乎跪倒。

萧然只是随随便便的冲奕先出去吧。一会叫你。”

奕达兄,这回你可以相信了么?”

张之洞大张着嘴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方醒过神,扑通跪倒,惶声道:“公公恩典,其重如山!孝达无以为报,唯有一腔热血,今日对天发誓,为公公誓死效忠,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如有违誓,人神共戮!……”

萧然微微一笑。他所需要的,就是让这位张之洞对自己死心塌地!当下扶起他道:“你能有这份心思,好的很。我也一定会给你提供这个机会,一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这样吧,我先将同然堂旗下的药厂交给你来主理,加官之事,回头我替你办了。”

勉励一番,张之洞感激涕零的告辞去了。这可是个一步登天地机会,从此踏上仕途,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连贵州老家也顾不得回了,使人修书回家,自此便要在北京大展拳脚,开创一片天地。

送走张之洞,萧然叫过奕一番话来,却令萧然一时犯了难。

原来英国使馆这次找奕前,英国跟俄国领事都曾经就铁路问题跟中方有过私下接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一直搁置下来。这一回由时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的额尔金亲自出面,开门见山的提出,要修筑两条铁路:一条由九龙至广州,一条是由山西经河南制长江沿岸的铁路,修筑铁路的款项须向英方借贷。



得罪额尔金,但这等大事又不敢草率定夺,只能陪着再议。萧然听了这个消息,却多少有些奇怪,怎么英国人这一次的动作这么快?

事实上,这也正是近期同然堂大规模开办工厂的结果。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不引起列强地警觉。由于这些工厂的开办并非政府行为,而是以同然堂来挂名主持,洋鬼子始终无法直接插手,但是却还是在其他方面迅速做出了反应。臂如俄国,加速了对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包括对塔尔巴哈台、科布多、伊犁等战略要地,企图修订前一年签下的《中俄北京条约》,重新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英国则加紧了边贸跟铁路的争夺,无非也是想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更多地掠夺资源和财富。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期巩固在中国的势力。

单纯从这一次英方提出修筑铁路来说,也是有利有弊,颇令萧然踌躇。按道理来说,修筑铁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无疑能起到巨大的、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可惜的是这个时期,詹天佑应该还是个光屁股娃娃(实际上是刚刚出生。詹天佑,1861……1919)!无论从资金、技术、人才来说,中国都还根本不具备自行修筑铁路的实力;但如果将铁路的铸造权交给洋鬼子,那么丧失地将不仅仅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包括领土、军事,以及财富和资源!

铁路的修筑,素来是列强剥削和侵略落后国家的一种战略手段,与之相伴随地,就是霸占铁路的经营权。往往修筑一条铁路,也就意味着控制了这条铁路以及沿线地区,包括能源,矿产,军事,商业……等等。而对中国来说,修筑铁路更标志着列强的势力从沿海港口深入到了内地。一方面,洋鬼子从投资修建铁路本身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加速对中国丰富矿藏的掠夺,扩大军事控制区域和辐射范围,推动对华商业倾销,这些无疑相当于对中国的又一次赤裸裸的侵略!

怎么办?如果拒绝了额尔金,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摩擦。其实单纯从现在的军事实力来说,摩擦倒也不怕,随着新式机床的引入,电动力的应用,加上新式炼钢厂的创办,中国的枪械制造已经突飞猛进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且不提曾国藩远在安庆的军械所,单是在北京,工部员外郎戴桐的兵工厂就已经办的风生水起。规模已经扩大为三个厂区,一个专业的枪械制造区,一个火炮铸造区,一个弹药生产车间。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式步枪、后膛装加农炮、前管曲射迫击炮等一大批新式武器正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并装备部队,有了这些家伙,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列强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但是在经济建设初期,萧然还不想大规模的跟洋人开战。江南太平天国的战事,两次鸦片战争,这些给中国留下的不仅仅是亘古弥修的伤痛,更有流民遍野、疮痍满目、国库空虚。无论是人,钱,还是粮,现在的中国都不允许再投入新一轮的征伐之中。

可是铁路的事情,又亟待解决,利弊委实难以权衡。到底应该怎么办?

奕拖,最好能选拔优秀人才,出洋留学,待学成了技艺,再回来由国人自行修筑铁路。话虽如此,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那额尔金的强硬态势,只怕是不那么好蒙混过去的,因此说的这话未免显得底气不足。

萧然眉头紧锁,来来回回的不停踱着脚步,忽然抬头冲马超道:“如果有贼人到你家里来垦荒种地,你怎么办?”

“啊?大……大人问我?”马超一愣,接着就挠头憨笑着道:“我马超一粗人,字都认不全,哪敢胡乱插嘴!不过……”咳嗽了一声,呲出一嘴白森森的牙齿,狞笑着道:“要是真有人敢到我家的地盘上种地,我就让他种,种的越起劲越好。等回头收粮,我他娘的再把他们一刀一个都给杀光,粮食全他娘抢过来……”

“着啊!”萧然忽然放声大笑,拍着奕鬼子要修铁路,就叫他们修好了。借款也一定要借,而且越多越好。恩,俄国人、美国人是不是也想来修铁路?都来都来,多多益善!”

第8卷 混迹后宫

→第116章 … 生化武器←

然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奕门儿登时就见了汗。不过萧然的脾气,又容不得他说半个不字,踌躇了半晌,道:“我这边没问题,明儿一早就召集大伙,拟折子呈上去。但是……却不知太后是怎么打算的,能不能恩准。要不,老弟你先去跟太后通个气?”

“通气?我现在已经不在宫里了,怎么通气?”萧然无奈一笑,半晌才道:“不妨事的。你找机会跟太后说一声,这是我的主意,她就一定会准的。”

奕告辞去了。萧然发了一会怔,带上马超,又骑车来到了同然堂。

赶巧雨来正在会见客人,正是福来洋行的经理艾顿。萧然现在是福来洋行在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最大的客户,因此艾顿见了萧然,先毕恭毕敬的鞠了一躬。

寒暄了几句,双方落座。雨来笑道:“姐夫真个是巧,你若不来,我还正要派人请你去呢。艾顿先生,你刚才说的那件事,说来给我们东家听听吧。”

萧然奇道:“哦,有什么好消息么?”

艾顿道:“是这样的。听方先生介绍,贵公司在贵国政府中颇有关系,行恰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想请萧先生出面,帮忙疏通一下。我国的怡和洋行,月前在沪上修建了一条铜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政府地批准,又经常被偷偷破坏,无奈只好拆除了。听说我国大东公司也正准备跟贵国政府申请在沪铺设铜线的权利……”

“等等,先等等!”萧然给他说的一头雾水,纳闷儿的道:“铜线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

“萧先生不知道?铜线者。顾名思义,就是用铜制导线来传递讯息。过去都是飞马传递书信,如果有了铜线,便可以在这边发出命令,千里之外,顷刻收到……”

“啊!原来是电报!”萧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电报”这个词,却是后来从日本引进的译名,当时国人更多将其称之为“铜线”或“电线”。这种能够即时传递消息、瞬息万里的新科技。对于内忧外患、战事频繁地大清国来说具有怎样的价值,自然不用多说了;可叹的是在当时,朝野上下几乎一片反对声,都认为这是邪魔妖物、洋法作樂。怡和洋行花了很大力气架设的电线,三天两头的遭到破坏,半个月不到,硬是被迫拆除了。

萧然对国人的这种做事风格早已经司空见惯,也不觉得稀奇,道:“艾顿先生,这么说。你是打算让我来替你打通关系,争取我国的电报铺设权?”

“萧先生果然爽快!”艾顿高兴的站了起来,道:“没错,我跟贵公司合作已久,深知萧先生地魄力。这一次,我行打算铺设一条从沪经津。一直到北京的电报线路,沿线各地开设电报局,将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大买卖。如果您肯帮忙,让我公司拿到铺设权,我行决定,愿与同然堂合股,共同经营电报局。用你们中国话说,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机会。萧先生,您觉得怎样?”

看来为了请萧然出面,福来洋行这次委实下足了本钱。肯与同然堂合股,这已经是很大的情面了。萧然低头沉吟了半晌。道:“艾顿先生,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我看这样吧:电报的铺设权,我替你争取,不过回头开设电报局,经营权要全部归我。也就是说,你方只负责前期线路的铺设跟设备,建成后全部移交我方。至于修建费用,我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你觉得怎样?”

“什……什么?!”艾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楞了半天,猛的跳了起来,大声道:“这怎么行?我们花大力气架设电线,为地就是要开办电报局,全部交给你们来经营,那我们不是成了白干了么?不行,坚决不行!”

铺设一条由上海至北京的电报线路,所花费顶多也就二三十万两,就算萧然给出的价格再公道,又能赚几个钱?所以萧然的这个提议,艾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

一直以来福来洋行跟同然堂合作,都是低价买高价卖,没少赚银子。有些走私的货物,甚至能赚到两倍到三倍的利润。对于这些,萧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地无非就是让福来洋行在暴利的驱使下,能够不遗余力的运来西方的新科技、新技术。事实上在这一方面,福来洋行也的确没有令萧然失望;而萧然从不讨价还价的做法,却让艾顿私下里认为,这位萧东家极具败家子的潜质,对生意根本就一窍不通,难免就有些轻视。也正是由于这种轻视,使得艾顿这一次根本就毫无保留,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但是没料到萧然却一反常态,当头地这一棒子,让艾顿悔的肠子都青了。

就连雨来,也对萧然的态度感到惊讶无比。他却不知道,电报这东西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国计民生能起到多大地作用。若是连这种东西也要跟洋鬼子合股经营,那萧然不是白痴,就是真的疯了。

“怎么我的话说的不够明白?”萧然突然沉下脸,冷笑着道:“艾顿先生,我今天能够跟你开诚布公的说这件事,那是看在咱们一直合作也还愉快的面子上。不妨直接的告诉你,我肯花钱让你来铺设电线,买你的设备,那是给足了你福来洋行的面子;否则的话,我完全可以先答应你,等你建成了电报,我再反悔。我同然堂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那么现在我就告诉你:别说霸占你个电报局。就算把你整个福来洋行包括在中国地分行全都占了,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你不信的话,我现在就可以把上万的军队调到你面前样,想试试么?”

他的话说的斩钉截铁,不容艾顿不信。一时吓得面如土色,腿肚子直抖,站都站不稳了。萧然起身过来,拍拍他肩膀又道:“我之所以不想这么做,是因为我是个生意人。做生意就要讲诚信,人无信则不立。我同然堂也不想失去你这个生意伙伴,所以艾顿先生,我说的建议。你一定要慎重考虑才好。”

艾顿这时已经脾气全无,擦了把汗,讷讷地道:“这,还考虑什么?像萧先生这样的提议,就是我同意了,总公司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如果萧先生坚持的话,我想我们只有选择放弃了……”

“放弃?”萧然嘿嘿一笑,“恐怕这件事,由不得你!我同然堂这阵子,也没少让你们赚银子吧?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办。今后我将终止所有与福来洋行的合作,并且你们在京、津、沪,所有的分行,别想有一个能开得下去!从此在中国,你们也别想能再赚到一分一毫的银子!怎么样,我说的话你听清楚了?”

“这。这……”艾顿急得都快哭了,可怜巴巴地望着雨来道:“方先生,念在老朋友的情谊上,您倒是替我说说话呀!”

“恩,当然。”雨来一本正经的道,“姐夫,咱们这么做,不是彻底的砸了艾顿先生的饭碗么?都是老朋友。我这心里如何过得去!我看这样吧,等福来洋行倒闭了,让艾顿到咱同然堂来当学徒吧,我好好带他。跑腿打杂什么的应该没问题……”

“啊!”艾顿眼前一黑,死的心都有了!期期艾艾的难过了半晌,一跺脚道:“好吧!这件事,我只能说试试看。但是我国本土的总行那边能否同意,我真的不敢保证。”

“不用保证,你只要把我今天说地话一字不漏的带到就成了。”

艾顿看看再无回旋余地,只好哭丧着脸,长吁短叹的去了。萧然跟雨来相视哈哈大笑,福来洋行是绝不可能放弃在中国的生意的,所以只有乖乖的就范,这也是被逼无奈地事。

天色已经很晚了,萧然跟雨来一同回府,于路将电报跟他详细解释了一番,雨来自然觉得新奇无比。再说到张之洞,让他担任药厂厂长,这样也可以把罗尔托替换下来,专心搞发明研究,两人都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雨来还说起罗尔托已经好几天没来公司了,一直在药厂里,也不知道那边弄得怎么样了,明天正好一起瞧瞧去。

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