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雄豪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想容拉住了仲雄道:“看他的样子就知道烦着呢,不要理他让他自己冷静一下。”

其实仲雄也发现了,他看了看想容点头道:“好吧,那我们一会儿再过去找他。”

热闹的诗会也吸引了不少小商贩,由于来的都是社会上层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所以他们做卖的东西也是精致的风雅之物。看见一些已婚的男子带着自己的妻子前来,在商贩的摊前挑选着礼品互相馈赠,想容的心动了,她无意间看了一眼身边的仲雄。

仲雄淡淡的一笑,道:“你也好久没有添置新的首饰了。”他指了指买首饰的摊子道:“这里的花样挺多的,喜欢的话二表哥买了送你。”

没想到仲雄能读懂自己的眼神,想容欣慰的一笑,道:“好啊!”她认真的在摊子上挑选起来。可是没有一件合心意的,她拿起一件同心绾,看了许久。

“小姐,这是同心绾,作为信物送人是最好不过了。”小贩说道:“不如就让这位公子送给你这个吧。”

想容笑了笑,自语道:“始终不是当初的那个。”说着便把同心绾放回了原处。“没有和我心意的,先记着吧!”她笑容满面地对仲雄说道。

仲雄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当初给伯英挑选结婚礼物的时候看中的那个同心绾。当时的想容一看到那个同心绾就很喜欢,但是当时的心境下只是让她徒增伤感。现在又一次看到一个相似的同心绾,又一次勾起了她那段辛酸的回忆。她现在的微笑不知道是在掩饰她内心的忧伤还是真的已经走出了那段痴情而显示出来的豁达,总之仲雄见了心疼不已。

“想容。”仲雄叫住了欲要离去的想容。

想容回头笑着问道:“什么事啊?”

“嗯~~我有样东西送给你。”仲雄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用丝绸手绢包住的东西。

“咦?是什么东西啊?”想容很好奇,凑了过来。

打开丝绸手绢,一个同心绾出现在想容面前。这个不就是那天想容在玉器店看中的那个同心绾吗?怎么会在仲雄身边呢?想容抬眼看着仲雄,她心里似乎是明白仲雄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嘴上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回答仲雄的这一举动。

“相信你应该还记得这个同心绾。”仲雄说道:“那天......我看见你注视了很久,所以我就买了下来。”

“你......你买的?”想容看着仲雄,道:“为......为什么?”

“呃......”仲雄也是第一次向女孩子表白,所以显得有些语拙。“我知道当时你看中它的时候是想把它送给大哥的,那时你的眼神我还记忆犹新。我把它买下来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它亲手送给你,而你以后每次看到它的时候想到的不再是大哥,而是我。”

对于仲雄的表白,想容显得有些吃惊。想起仲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虽然平淡但无时无刻都在温暖着她的心。从一开始因为担心她而日夜的陪伴,到后来耐心的开解,再到现在无微不至的关怀,细细想来不由得让想容这颗少女的心怦然心动。她缓缓抬眼看着仲雄,他正一脸认真的看着自己,剑眉星目的他仪表堂堂,高大挺拔的身体让想容感觉到安全。的确,现在想容想到仲雄的比率远远高出了伯英,只要她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难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仲雄。难道她的芳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倾向了仲雄?

见想容怔在那里许久不言语,仲雄有些自责。是不是自己的仓促表白吓到了她?万一她拒绝了,以后见面就尴尬了。这时仲雄有些后悔了,还不如把这些话都埋在心里,这样至少他们还能像兄妹一样亲密无间,而现在......“想容......我......”

“我不喜欢这个玉穗儿,如果换成粉色的穗儿就更好看了。”想容俏皮的朝仲雄看了一眼,道:“你把玉穗儿换了吧。”

“啊?”仲雄愣了半天才明白想容的言下之意,他立刻高兴的答道:“好!我马上就去!”说着他转身就往小摊贩那儿跑去,很快就换了粉色的穗儿。“换好了,送给你。”

想容腼腆的笑了笑,接过同心绾道:“谢谢!”她伸出手道:“你牵着我的手,好吗?人太多我怕走散了。”

仲雄幸福的把手伸了出来,握住了想容的玉手。虽然不是第一次牵她的手,但是这一次的牵手却让仲雄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牵了你的手,以后就不会再放开。”仲雄许下了他的承诺。

叔豪靠在廊柱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心里却只看到一个女子的倩影。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好像看到了他那个一直魂牵梦绕的身影。激动的他立刻站了起来,在对面的长廊上走过的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眠玉姑娘吗?刚才还透着懒散的他立刻变得精神起来,他一路小跑着追上了眠玉。但是由于第一次见面带来的误会,叔豪不敢唐突的上前打招呼,只是隔着一段距离尾随着她。

眠玉身穿一件白色的裙褂,简单的配饰显得素雅干净。她正带着五儿在一个卖琴谱的摊子前挑选琴谱。由于她平日里献艺都是隔着一层白纱,所以没有人知道她就是温柔乡的眠玉姑娘。她的芊芊玉手轻轻地翻阅着琴谱,低眉垂目的双眼认真的看着琴谱上的每一个字,长而卷的睫毛随着她眼睛的一眨一眨而闪动,每一次都让叔豪沉醉不已。她挑选了好几本琴谱,然后又买了一些丝帕和绸缎,看样子是要送人的。身后的五儿拿着大包小包跟随着小姐,不断地跟眠玉说着什么,好像是在催促她回去。这个时候,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嬉闹着跑了过来,不小心撞到了眠玉和五儿,五儿手里的东西落了一地。两个孩子见撞了人惊慌着跑开了。叔豪忙跑了过去帮忙捡起掉落的东西。

“小姐没有受伤吧?”叔豪捡起东西交给五儿后就关切的问眠玉。

眠玉抬头一看,眼前这个人好生眼熟?她想了想,终于想起来了,原来就是那天私闯闺房的那个公子。叔豪的这声“小姐”显然是帮着眠玉隐瞒她的身份,他没有直呼她的名讳为的就是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因为这里有很多人都是温柔乡的常客。眠玉淡淡的一笑道:“原来是孙公子,多谢了。”

“咦?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啊?”叔豪记得那天只是提了一下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她还记着,这一点让他有些受宠若惊。“小姐今天怎么有兴致来这里?”

“诗会中多是风雅之士,他们的诗词有助于奴家对音律的理解。”眠玉说道:“还有就是顺便来买些琴谱。”

“姑娘的琴声让人沉醉,如果在下能有幸与小姐琴箫合奏一曲的话,真是受益非浅。”叔豪说道。

眠玉抬头看了叔豪一眼,问道:“公子会吹箫?”

“小有研究而已。”叔豪谦虚地说道。

眠玉淡淡的笑道:“希望能有机会。”说着就行了个礼道:“奴家先行告辞了。”

“哎!小姐,是否需要在下相送?”叔豪不想这次偶遇还没有清醒过来就这么结束了,于是自告奋勇的充当护花使者。

“公子有心了,奴家不劳烦公子了。”眠玉婉言拒绝了。

“不要紧的!”叔豪就好像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眠玉一样。

五儿冷冷的说道:“我们自己的轿夫就在门口侯着,不需要你!”她一把挽住眠玉的胳膊道:“小姐,我们还是快回去吧。如果回去晚了三娘要骂我了。”说着就拉着眠玉走了。

叔豪怔怔的站在那里看着眠玉离去,好像还没有完全缓过神来。许久,他才蹦出几个字来“好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蕖啊!”

这次无意间遇到眠玉,让叔豪的心情舒畅不已,他开始有兴致到处逛逛了。逛到一个卖扇子的摊子前,他看到了一把绣着莲花的苏绣纱扇,他拿了起来幻想着眠玉轻摇此扇的美态,真是犹如天仙。他掏钱买下了这把苏绣纱扇,小心的捧在手里,希望能送给眠玉。

仲雄和想容手牵着手向叔豪走来,“咦?你买一把女人用的扇子干什么?”仲雄看见叔豪手里的扇子问道。

“是不是送给姨妈的?”想容问道。

叔豪神秘的一笑,没有回答。他一低头就看见了两人紧握在一起的双手,立刻笑了起来。“二哥,看来今天你收获颇丰哦!”被叔豪一说,想容和叔豪马上羞涩的把手分开了。叔豪见状更是来了兴趣,他凑近想容笑道:“表姐,你的脸好红哦!是不是红鸾心动啦?”

“你怎么这么讨厌啊?”想容被叔豪说的羞怯难当。

仲雄忙推开叔豪道:“好啦!不要闹了!”

“呦!这么护着她啊?”叔豪笑嘻嘻的说道。

“要你管!对了,你怎么转变的那么快啊?刚才还一副死相,现在却生龙活虎的!吃错药啦?”想容毫不示弱的说道。

叔豪一仰头神秘兮兮的说道:“我不管你们,你们也不要来管我。”说着就捧着那把扇子走开了。

夜深人静,叔豪坐在书桌前细细欣赏着这把莲花扇,如果就这么送给眠玉是不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心意呢?于是他提起笔来,将周敦颐有名的《爱莲说》题在了扇面上。


第二十章

边疆告急大辽举兵犯境,举棋难定英宗犹豫再三

清晨的朝会上,英宗皇帝手里捏着昨晚收到的边疆八百里加急文书,一脸怒容的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俯视着脚下的群臣。

“昨夜朕收到了边疆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折,说辽国大将耶律宗元带领辽兵侵犯我大宋国境,抢掠边塞子民财务,民不聊生!”说到这里英宗就开始头痛起来,他用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继续说道:“众卿,你们意下如何?”

“万岁,辽国这次侵犯实在让人气愤!但是以臣之见,辽国今年恰逢旱灾粮食收成锐减,臣以为他们只不过是为了粮草和钱财才出兵犯境。以往我朝虽与辽国有过激战,但近二十几年来却是相安无事,若非此次旱灾想必他们也不会大胆犯境。”曹俨出列奏道。

张继先出列附和道:“曹大人所言有理,区区辽国不足为患。臣以为朝廷应派遣使臣前去辽国,恩赐粮草及财物,以示我天朝皇恩浩荡之意,亦可平复边疆战事。”此言一出,有不少朝臣都点头附议。

英宗此时正值实施新政之际,新政的实施本就困难重重让三十而立的英宗已经略感力不从心,现在边疆战事燃起,他实在是不想内忧未平外患又起。曹俨和张继先的话无疑是求和,只是说的好听些,英宗虽然不想打仗,但是辽国的举动实在是让他咽不下这口气。曹俨他们的话是让他有了个台阶下,不至于会太丢面子。他刚想点头答应,就看到朝臣中的孙廷敬和杨宗保(杨延昭之子)两位大将,他们的脸色凝重似是不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英宗问道:“杨元帅、孙将军,你们的看法呢?”

孙廷敬和杨宗保相视一下,两人虽然心中对辽国犯境之事气愤不已,但是他们也清楚英宗的尴尬处境,知道皇帝此刻最怕的就是打仗,所以他们两个对求和的提议并没有提出异议,但是他们一言不发,至少是让大家知道他们其实是不主张求和的。现在既然皇帝问起,他们也就不再沉默,将心中的担忧一一道来。

孙廷敬走上前,拱手说道:“启禀万岁,十年前辽国兴宗耶律宗真崩逝,他的长子耶律洪基即位也就是现在的辽国的国君。耶律洪基不像他的父亲耶律宗真是个守成的皇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辽国的也比兴宗时期富庶。臣所担心的是耶律洪基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早在兴宗时期他就向兴宗谏言意图侵略我朝,但是当时被兴宗驳回。现在他继承了王位,又经过十年的励精图治,再加上万岁您刚登基,臣担心他就要对我朝大举进犯了,而此次犯境不过是辽国的试探,他们想看看我朝对此事的态度,以及窥视我朝的兵力状况。”

“启奏万岁,孙将军之言也正是臣的顾虑所在。”杨宗保上前奏道:“臣以为此次万万不可言和。辽国虽然今年旱灾,但还不至于到要侵犯我国来滋养臣民的地步,以辽国现在的国力完全能承受得起这次旱灾。臣以为此次耶律宗元犯境分明是要挑起两国的战火,我朝一旦让步,辽国一定更加猖狂。请万岁三思!”

张继先反驳道:“杨元帅、张将军多虑了,此次辽国犯境损失并不惨重,人员伤亡也不多,可见并不像元帅所说的那么严重,可能只是边境上的小小冲突而已,只要朝廷派使者前去警告并示我朝宽仁之风,此等蛮国定会为陛下的仁者风范而折服。”

杨宗保显然不同意张继先的话,他说道:“如果像张大人所说,那么小小冲突又何必惊动辽国的兵马大元帅耶律宗元?这分明是试探我朝对此事的意向......”

朝臣争论不休,英宗的头更痛了就像要涨开来一样。杨宗保和孙廷敬的话让英宗犹豫起来,细细想来真是后患无穷。他也不想作出一些有辱国体的事来,如果现在不是为了新政头痛,他也不会放任辽国如此狂妄。现在他既担心出兵会影响朝内新政的实行,又担心不出兵会滋生辽国的野心,左右为难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一阵头痛让他觉得天旋地转,一旁的太监见了忙宣布退朝,扶着英宗前往寝宫安歇。

“杨元帅,孙将军。”正当大臣们纷纷离去的时候,曹俨叫住了杨延昭和孙廷敬。“万岁已经有意言和,二位将军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张继先也走了过来,道:“是啊!你我都知道皇上正在为新政的事情烦恼不已,此时能和则和。可你们却主张出兵,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你们看,皇上的旧患又复发了。”

“我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此次若是言和将来就后患无穷啦!”杨宗保说道。

孙廷敬道:“推行新政固然重要,但对辽国的防范也不可掉以轻心。以往的教训已经够惨痛了,我与杨元帅也是不想宋辽两国战事又起。”

“唉~~在下也是好言相劝。”曹俨说道:“不妨提醒二位将军,现在万岁心中最重要的是新政的实行,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奉劝二位将军,还是不要拗着万岁的意思。”说着就和张继先离开了金銮殿,往后宫探听皇帝的病情去了。

杨宗保和孙廷敬面面相觑,难道比起新政,边疆的战事就不重要了吗?杨宗保摇了摇头,道:“唉~~我有预感,日后宋辽两国又要战事频频了。”

孙廷敬看着满脸愁容的杨宗保,此时的杨宗保也已是近五十岁的人了,当年宋辽两国的战事让他们杨家就剩下了杨延昭这一支血脉,而杨宗保膝下也是人丁单薄只有杨文广一子,如若再起战火,他们杨家也有些力不从心了。孙廷敬拍了拍杨宗保的肩,道:“元帅,廷敬一定像年轻的时候一样追随元帅拼战沙场!”

杨宗保看着孙廷敬笑了笑,说道:“廷敬啊,现在你我只能尽己所能,强练兵马了。”

孙仲雄和花想容正处于热恋之中,刚刚陪想容去郊外郊游回到军营的仲雄坐在营帐里擦拭着自己的佩剑,那剑柄上剑穗儿就是那一年他十七岁生日的时候想容送给他的礼物,从那天起这剑穗儿就一直配在他的剑上跟随着他,从未离身。现在自己终于能得到想容的芳心,仲雄想到这里不由得发自内心甜甜的笑了起来。

孙廷敬下朝后就去各军营巡视,可是除了孙仲雄驻守的军营外,其他的军营都是懒懒散散,如若打起仗来真是不堪一击。越看越火大的孙廷敬怒气冲冲的回到了仲雄的军营,一进军帐就看到仲雄坐在那里手里捧着剑正在兀自痴笑,想到日后的岌岌可危的战事和懒散的兵士,孙廷敬就火不打一处来。

“你不在校练场练兵,怎么反在这里痴笑?我刚巡视了几处军营,军士们都懒懒散散不成气候!日后万一有战事,就凭他们?怎么抵抗敌兵?怎么保家卫国?朝廷要你们这些将士又有何用?......”孙廷敬不由分说地就对仲雄一顿训斥。

仲雄忙站起身来垂手站在一旁,他被训得莫名其妙,他隐隐的感觉到父亲今天不太对劲,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他没有辩解什么,只是低头听着父亲的训斥。孙廷敬的声音让正在帐后操兵的叔豪听见了,他寻声而来。刚一进军帐就看到父亲正在训斥二哥,孙廷敬训斥儿子的话中也不完全是针对仲雄,正在气头上的他说话不由有些过激了,叔豪为二哥不平刚想反驳就被仲雄拉住,他也只好站在仲雄身边一起挨训。

等孙廷敬训完话往交椅上一坐,仲雄才开口道:“爹爹的话儿子记下了,孩儿日后一定勤练军士。”他走到孙廷敬的身边,柔声道:“爹,天气炎热,不如孩儿让人送点酸梅汤来给您解暑吧。”说着他就让人端来了酸梅汤。

孙廷敬喝了一口冰镇酸梅汤,火气似乎立刻降了六七分。他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的儿子,自知刚才的话说重了,有些愧疚。“刚才爹的话有些过激了,让你受委屈了。”孙廷敬不吝向儿子致歉,坦言了自己的过激。

“爹,您刚才就好像要把二哥给吃了一样!”叔豪看到父亲火气降了些说道。

仲雄不在乎的一笑道:“爹一定是看见了军士们懒散而发火,孩儿作为军中将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爹的训斥孩儿理当受之。”

仲雄的话让孙廷敬老槐安慰,他欣慰地点了点头道:“其实你做的已经不错了,这个军营的士兵你操练的很好。”孙廷敬放下手中的盛酸梅汤的茶碗,道:“所以为父想调任你去其他的军营,一定要讲他们也操练得像我们营的军士一样精锐!”

“爹,您今天好像有心事啊。发生了什么事啦?”仲雄感觉到父亲与往日的不同。

“是啊,爹!您今天火气好大啊!”叔豪也说道。

孙廷敬看了看两个儿子,摇了摇头道:“唉~~辽国又开始侵犯大宋边境了......”他将今日朝会上的事情细细说给了两个儿子听。

听完了父亲的叙述,仲雄担心的说道:“照爹和杨元帅的预测,此次辽国是不会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的。”

“是啊!”孙廷敬点了点头道:“但是皇上还没有旨意是战是和,但是无论哪种结果,宋辽两国的战事也是不能避免的了。我们身为武将的,现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强练兵马,以备战事!”他拍了拍仲雄的肩膀道:“所以为父才急于让你去别的军营帮忙操练。”

仲雄一抱拳,说道:“孩儿一定竭尽所能!”

“好!明天为父就去写调派的公文。”孙廷敬欣慰的说道:“你是爹的好帮手,现在国家能倚重的武将不多了,以后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叔豪按耐不住了,急切地说道:“爹!我呢?我能帮您什么?”

孙廷敬笑了笑,道:“你二哥去了别的军营,这里就交给你了。这个任务也不轻啊!”

父子三人回到将军府,晚饭后孙廷敬就把四个儿子都叫进了书房。

“伯英,今天皇上在朝上不适,没有什么事吧?”孙廷敬知道伯英是宫里御林军督尉,熟悉内宫的一些事情,于是向他探问皇帝的身体状况。

伯英说道:“听说太医看过了,说是头风旧患复发,是因为操劳过度而致。”伯英也听说了今日朝上有关辽国犯境的一些事情,于是问道:“爹,我听一些朝臣在议论,说辽国犯境,战火难免。在孩儿回来的时候还看到不断有边疆的八百里加急奏折送到,这是真的吗?”

孙廷敬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踱着步来到窗边,望着宁静的夜空,道:“如此宁静的夜晚不知还能有多久。”

“爹,孩儿想辞去御林军督尉一职,去军中襄助爹爹治军!”伯英说道:“宫中守卫森严,孩儿的存在并不重要,相反军中将士们二十年间未逢战事,难免有所懈怠,此刻正是孩儿报效朝廷的机会,望父亲俯允。”

季杰也起身说道:“孩儿也愿意去军中效力!兄弟四人中孩儿的武艺虽然最不济,但是孩儿毕竟是将门之子,理应去军中磨练!望爹爹俯允!”

看到儿子们都雄心勃勃、忠义为先,孙廷敬很是欣慰。他笑着点了点头道:“你们两个不用担心,现在皇上尚未有明确的旨意,不宜有太过大的举动,否则会影响朝局的稳定。现在为父身边有仲雄和叔豪襄助尚且足够,如若战事真的难以避免,为父一定会让你们回到军中为国效力。”

出了书房,各自回到自己的卧房休息。季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想如果战事一起就凭自己的武艺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自从到了中枢院任职后,政务繁忙也疏于练武,从现在开始应当勤加练习才是!于是他又穿上了衣服,往后院的练功场走去。

还没有到练功场,就听到了“叮叮当当”金属撞击的声音从练功场那里传来,季杰忙趴了过去。到了练功场就看到伯英、仲雄和叔豪正各自拿着兵器练功呢。那声音就是仲雄和叔豪搏击时所用兵器发出的声音。

“咦?四弟,你怎么才来啊?”看到季杰站在一边,三人停了下来。叔豪走过来道:“我来的时候大哥和二哥已经到了,我们跟他们打赌说你一定也会来的!”

季杰问道:“这么晚了,你们都到这里来练功干什么?”

“那你又为什么来?”仲雄问道。

四人面面相觑,然后都会心的笑了起来,他们来的目的都一样,又何必言明?

伯英从兵器架上拿起一支长枪扔给季杰,道:“四弟,陪大哥练练枪如何?”

季杰接住了伯英扔过来的枪,笑道:“乐意奉陪!”说着一个“飞龙在天”向伯英刺去......


第二十一章

兑承诺叔豪引友观军营,展风采豪杰各具其所长

这一日是孙叔豪承诺程靖波带她前去军营的日子,他如约在巳时驾着马车等候在伯伦楼的楼下,不多久就看到程靖波同侍童五儿往这里走来。

“你等了很久吗?”靖波走到叔豪跟前微笑着问道,似乎对自己的迟到有些歉意。

叔豪因为关心边疆的战况,心情不是很好。他淡淡地一笑道:“我也刚到,我们走吧。”说着伸出手要拉靖波上马车。

靖波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去。叔豪用力一拉把她拉上了车,马车很快就往军营方向驶去。靖波偷偷抬眼看着叔豪,只见他满脸愁容的看着窗外一言不发,似乎同三日前的他判若两人。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问道:“要多少时辰才能到军营啊?”

“大概半个时辰吧。”叔豪头也没回的回答道,还是望着窗外。

靖波感觉到了叔豪内心的不平,于是问道:“言仁兄,你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你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如果不方便带我们去军营那我们也不勉强。”

叔豪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国事的担忧似乎已经让自己的朋友感到了不快,于是他转过头来,笑了笑道:“没什么,我只是有些担心边疆的战况而已,所以有些心不在焉。”

“边疆起战事了吗?严重吗?朝廷有旨意了吗?”靖波看起来很关心这件事,不停的追问叔豪。

因为父亲嘱咐过在朝廷还没有确切的旨意之前不能随意议论边疆的战事,以免动摇朝局。他笑了笑道:“应该没什么要紧的,我大宋兵力强盛,就算有战事也一定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心境影响到靖波,暂时抛开了国家大事,和靖波闲聊起来。

半个时辰后,马车稳稳的停在了军营前。叔豪和靖波下了车后一名士兵跑过来牵过马匹,把马车拉走了。眼前的军营显得威严肃然,一切都井然有序,军士们练功时有节奏的呼喊声透着男儿的阳刚之气,让人为之一振。

“哇!好大的军营哦!”靖波是第一次到军营来,面对眼前的一切都显得好奇万分。

叔豪笑道:“这里的所有士兵都是我父亲亲自挑选、亲自训练的。现在我父亲去了枢密院,现在就由我二哥仲雄来训练他们,虽然这个军营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精锐的!现在也有人称之为‘孙家军’,与南郊的‘杨家军’遥相呼应。”叔豪看着自己的军营,想想现在能够称得上精锐的只有“杨家军”和“孙家军”,可是辽国的兵马却都是精锐之师,而且善于马上作战,就算杨家和孙家两个军队加起来,再怎么善战的部队也会寡不敌众。想到这里叔豪不由得又担心起来。

“咦?你不是说这里现在由你二哥接管吗?他人呢?”靖波四遭环顾了一下问道。

“我二哥今天一早就被调去其它军营了,所以这里暂时由我来接管。”叔豪平淡的说道。

靖波抬头看着叔豪,那眼神中透露出了无限的敬仰。“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能担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真让人佩服!”

叔豪平静的说道:“我也只是帮我父亲,尽自己所能而已。朝中比我能干的青年俊杰比比皆是,就连我的三个兄弟也都比我强。”

正说着,就听见有人喊道:“三哥!”叔豪回头一看,是季杰。他一路小跑着来到了他和靖波身边,道:“咦?程兄也在啊?”

“你怎么来啦?”叔豪问道:“你不是应该在中书院当差吗?”

季杰笑了笑道:“事情都做完了,我过来同将士们练练身手。”说着就脱去了外套。

“先别忙!”叔豪说道:“你刚跑过来,先去营帐里休息休息,也正好替我陪陪程兄。我是时候去操练兵丁了。”说着就往校练场走去。

季杰对靖波和五儿说道:“程兄,我们先进帐坐一会儿吧,这里太阳很毒的。”

靖波跟随着季杰进了营帐,营帐里简单的陈设透着军人的简朴和严谨。靖波看见一旁放置着一个兵器架,上面有各色武器。“听说练武的人都一样自己惯用的兵器,不知道你三哥擅长什么兵器?”靖波一边抚摸过兵器架上的兵器一边好奇的问季杰。

季杰倒上一杯清茶走过来递给靖波,道:“我们四兄弟中唯有三哥没有固定善用的兵器。”他望了一眼兵器架上的兵器道:“我大哥善用枪,但三哥的枪法却能于大哥打成平手;我二哥惯用剑,而三哥的剑法却是二哥最为欣赏的;我爹爹说我的棍法练得最好,可是每次同三哥切磋总是输给他。”季杰淡淡一笑道:“我三哥对各种兵器都有研究,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最擅长什么兵器,就连家里用来打扫得笤帚和掸子、拂尘,他都能拿来当作兵器。”

被季杰一说,靖波心里更是好奇起来。她迫不及待的说道:“走!我要看你三哥练兵!”说着就往校练场跑去。

太阳炙烤着大地,校练场的黄土地都被烤得发烫。四五十名士兵整齐的站成列队,认真地操练着几个基本的扑、击、刺、挑的动作,叔豪背着手站在最前面,横眉直视着士兵们,时不时地矫正士兵们的动作。那样子看上去虽然年轻,但似乎已经显露出一丝大将之风。

“言仁兄。”靖波顶着烈日走到叔豪身边。

叔豪回头笑着说道:“程兄日后不必见外,叫我叔豪就行了。”(古人称呼对方的字号是表示尊敬,若直呼名讳则示表示亲切)

“那你以后也叫我靖波吧,不要老是程兄前、程兄后的。”靖波点头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