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英雄豪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表妹?仲雄暗暗的自问道。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市集,京城的热闹繁华把两人淹没在了人海中。仲雄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这样逛过市集,以前他总是很有目标的往自己需要的店铺去,买好自己要买的东西后就立刻离开了。但是跟着想容却不是这样,她喜欢每一家铺子都进去看看,挑挑拣拣后很可能是什么也不买。仲雄第一次感到逛市集也是一种体力活儿,但是一想到陪在自己身边的是想容,他就立刻来了动力,耐着性子陪想容挑选礼品,有时还会和想容一起同店家讨价还价。
来到一家玉器铺,想容在挑选了几件玉器不满意的情况下,突然看到架子上一个礼盒中的玉制同心绾。这同心绾通体翠绿毫无瑕疵,雕刻精美无比。店家见想容注目而视,便把同心绾拿了下来,道:“小姐好眼光,这是上等的玉器,用来当作婚庆贺礼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的确很精美,不如就买这个吧。”仲雄说着就看了一眼想容。
只见想容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片刻的冷漠让仲雄体会到了丝丝伤感。但是想容又笑了起来道:“不好!不好!还是买这个吧。”说着她拿起了手边的一个玉制送子观音。
“好吧,就这个。”仲雄吩咐老板包起来。想容的情绪似乎又好转了,然而在走出玉器铺的那一霎那,仲雄看到了想容的回眸一望,而她的视线刚好停在了那个同心绾上,那眼神中分明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怨。
第八章
许诺言孙伯英心细如尘,别家人楚卓瑄心怀忐忑
似乎要带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已经装了满满的四五只大箱子。卓瑄好像要把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带走,每一件物品都有着她太多的回忆。随着一件件物品装入箱子,卓瑄知道她在这个家的日子越来越短了,还有两天她就要离开这里的。望着四周熟悉的建筑和景物,她黯然的落下泪来。
“姐姐,孙少爷来了。”帮忙收拾的楚卓琇拉了拉姐姐的衣袖指着不远处说道。
定睛看去,只见孙伯英正朝这里走来。今天伯英穿了一件藏青色的长褂,显示出少年老成的沉稳。他走到卓瑄、卓琇姐妹面前,作揖道:“二位小姐有礼了。”
“孙少爷,你不必如此见外的,直呼我们的名字就是了。”卓琇见他总是这么彬彬有礼的很不习惯。
伯英笑了笑道:“那小姐日后也直呼在下‘伯英’好了。”他看了看一旁已经装箱完毕的四五个大箱子,说道:“看来卓瑄小姐要带的东西很多啊。”
卓瑄微微一笑道:“是啊,不知不觉就已经带了这么东西了。”她略显忧伤的望了一眼自己住了多年的绣楼,仿佛要把这承载着她无数回忆的绣楼也带走一般。
伯英感受到了卓瑄此刻心中的不舍,要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兄妹无论是换作谁都会有无限的伤感。“卓瑄小姐不必太过忧伤,以后每年我都陪你回来探望父母,小住几日如何?”
“真的?”卓瑄面露喜色的看着伯英问道。
“是!”伯英点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做儿女的应该时常挂念,这次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义。”
卓瑄原以为一嫁入京城日后与父母就难以再见,没想到伯英答应她每年回来探亲,这让倍感离愁的她稍许有了些宽慰。
一旁的卓琇看他们两个还是显得客套,于是噘着小嘴对伯英道:“伯英哥哥,你同姐姐怎么如此生分?我还想明年你们回来探亲时,能给我带个小外甥回来呢!但是你看你们现在......我看难喽!”
“小妹!”卓瑄满脸通红的说道:“你又胡闹了!”
伯英也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站在一旁憨笑。“对了,我帮你收拾东西吧。”说着他挽起袖子。
卓琇笑呵呵的说道:“好啊!你把那四个大箱子搬到车上吧。”
“好!”伯英满口答应道。
“卓琇!你别再淘气了!”卓瑄慌忙拉住伯英的衣袖道:“伯英,这事让下人去做吧。”
听到卓瑄叫自己“伯英”,伯英突然觉得心里一阵的甜,他转过头看着她卓瑄笑道:“那我能做些什么呢?”
卓琇笑嘻嘻的说道:“你什么都不用做啦!姐姐心疼你呢!”
“卓琇!你再这样我就不理你了!”卓瑄又羞又嗔的说道。
这时楚家的管家走了过来,道:“大小姐,孙少爷。老爷说让您二位去祠堂。”
“祠堂?”卓瑄点了点头道:“好,我们这就去。”她对卓琇说道:“这里你就帮忙看一下,我去去就回。”说着就与伯英一起往祠堂走去。
到了祠堂,只见楚兴南和夫人还有孙廷敬都在。卓瑄和伯英各自向对方的家长行过礼后,楚兴南就说道:“卓瑄,明日你就要随你的夫婿上京了。爹挑了个吉时,让你们给祖宗磕头。告诉祖先你找了个好人家。”说着他就领着众人进了祠堂。
焚香冥纸后,楚兴南跪在列代祖先面前说道:“楚家列代祖先在上,今日兴南将长女卓瑄许配与孙氏一族,望祖先保佑卓瑄日后在夫家能贤助夫君,为孙家早日开枝散叶。”说着连磕了三个头,然后对卓瑄说道:“女儿,你也来拜一拜吧。”
卓瑄也上了株香,跪在地上默默地祷念。当卓瑄站起身来的时候,孙廷敬对伯英说道:“伯英,你也拜一拜吧。”
“是,爹。”伯英顺从的往地上一跪,磕了三个头,双手合十也默默地祷念了一会儿。
从祠堂出来,楚兴南携手孙廷敬道:“明日一早你们就要起程了,今晚我让人设宴为你们送行!”
“兴南兄弟,你和弟妹真的不来京城参加婚礼吗?”孙廷敬有些失望的问道。
楚兴南叹了口气道:“我这里实在是太忙了,朝廷新招了批兵丁现在都要我亲自打理,我抽不出时间去啊!”他拍了拍孙廷敬的肩膀道:“我女儿能嫁进孙家我已经很高兴了,至于这些繁文缛节,廷敬兄与我都是习武之人,大可不必太过在意。”
孙廷敬点了点头道:“兴南兄弟尽可放心,这次是我家娶长媳,一定会把婚宴办的体体面面,不会让令千金受一点而委屈。”
第二天一早,楚家的仆人们就开始为卓瑄的行李装车,由于昨日已经基本整理好,所以辰时时分就准备好了行车。
卓瑄一夜未眠,清晨时分就已起床。楚夫人亲自过来为女儿梳妆,梳子轻轻梳过女儿乌黑的头发,楚夫人看着镜子里略显憔悴得女儿,细声道:“卓瑄,到了夫家要恪守妇道,孝顺公婆,同丈夫要相敬如宾。”
“嗯,我知道,娘。”卓瑄微微的点了点头。
楚夫人说道:“幸好伯英这孩子忠厚稳重,为娘很是放心。但是看得出来,伯英他不是一个善于言辞之人,所以有些事情你要主动一些。夫妻之间相处之道你就要自己体会了。”
卓瑄从镜子里看着母亲,细细听着母亲的教导。遥想日后的婚姻生活,她又惊恐又有着冀望。她希望能从母亲这个过来人的口中学会更多的夫妻相处之道。
很快,仆人就来催促卓瑄起程了。楚夫人为女儿穿上披风道:“初春之晨略感凉意,多穿点衣服。”
“娘!”卓瑄握住了母亲的手,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别哭!别哭!”楚夫人忙替女儿擦拭去泪痕道:“刚上的妆可别化了。傻孩子,你长大了,总有一日要离开爹娘的。你记住将来陪你走过一生的是孙伯英,夫妻和睦是你今后生活是否幸福的前提。不要担心爹娘,我们有你大哥他们照顾。今后有空就常回来看看。”说着说着,楚夫人也不禁落下泪来。
母女俩携手下了绣楼,来到了大门口。门口已停着三辆马车,一切行装也装备妥当。楚兴南拉着女儿的手道:“卓瑄,爹爹有公务在身不能亲自去京城为你主婚,但是只要爹爹一有空就会和你娘去京城看望你。到了孙家你要好好做这个儿媳妇。”说着他也拉过伯英的手,把女儿的手放在了伯英的手心,道:“伯英,我就把女儿交托给你了,日后你可要善待与她。”
伯英郑重的点头道:“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会照顾卓瑄的。”
“老爷,吉时已到,该起程了。”管家看了看天色道。
“走吧!走吧!”楚兴南挥了挥手道。伯英扶着卓瑄上车,车轮开始缓缓滚动起来,渐渐的一对车马就消失在视线中了。
路上走了约有一月有余,终于如期到达了京城。孙家早就得知他们回来,早早的就派人在城门口守候。当车马来到将军府门口时,孙家的人早就等候在那里了。
“大哥,你回来啦!”伯英一下车,叔豪和季杰就跑了过来,“嫂嫂呢?我们想见见!”
“叔豪,季杰!别这么没规矩!”林凤荷忙呵斥住了两个幼子,她叫了两个丫鬟前去扶新媳妇下车。
叔豪和季杰只好乖乖的退了回来。仲雄站在一旁笑呵呵的说道:“看你们猴急的,挨骂了吧?”他无意间看到了身后的想容,只见她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眼中隐隐的能感受到一丝醋意。仲雄退后了一步,站在想容身边道:“喂,你没事吧?”
想容转头看了看他,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道:“没事啊!我能有什么事?我早就说过已经放下了。你以为我有什么事?”
仲雄明知道她口是心非,但还是微笑道:“那是我多心了。”
伯英挥退了两个丫鬟,亲自走到马车旁,掀起车帘道:“卓瑄,我们到了。下车吧!”然后伸出手来。
卓瑄搭着伯英的手下了车。林凤荷初见到卓瑄立刻满脸欢笑的迎了上来,拉着卓瑄的手道:“你就是卓瑄吧?”
“给孙伯母请安。”卓瑄礼貌的请了个万福。
“哎哟,都长这么大了,想当年你还是一个抱在怀里的婴儿呢!现在已经是亭亭玉立了。”说着她上下细细的打量起这个准儿媳妇儿。
“娘,你别把人给吓着了。”伯英看到母亲喜不胜收的样子让卓瑄有些难为情,于是提醒母亲。
林凤荷见儿子如此紧张的样子就知道他对卓瑄有好感,她看了儿子一眼道:“怎么?这么快就开始疼媳妇儿啦?”林凤荷这么一说,卓瑄的脸“唰”一下子就红了。
“娘!您说什么呢?”伯英也被母亲说得怪不好意思的。
叔豪见状嬉笑道:“你看!大哥的脸红喽!”
“去!去!去!”伯英笑骂道:“还不快帮忙搬东西!”
林凤荷携着卓瑄的手往里走去。伯英来到卸车的仆人身边吩咐道:“你们小心着点儿,这是小姐的随身物品,不要弄坏了。”然后也跟着进了府。
到了厅堂,林凤荷让卓瑄依着自己坐下。兄弟四人两月余未见,叔豪季杰急着探听苏杭的趣闻,拉着伯英问长问短。伯英随便应付了几句后就来到了仲雄和想容身边,看着想容他有些尴尬,“想容......你......你还好吗?”
想容笑得很甜,说道:“我很好啊!大表哥为什么这么问?”
这把伯英问得哑口无言。他拉过仲雄,轻声问道:“想容她没事吧?”
仲雄微微笑了笑道:“看似没事了,但是......”他看了一眼伯英道:“我想时间是治疗最好的伤药。”
伯英叹了口气道:“希望是吧。”
这时就听见林凤荷说道:“卓瑄啊,这是我的外甥女,花想容。是我们家唯一的女孩子,以后你们俩就有伴儿啦!”
伯英、仲雄闻声忙回头看去。只见想容笑着拉着卓瑄的手道:“卓瑄姐姐真是楚楚动人啊!难怪我大表哥对你如此心细如尘呢。”说着还朝着伯英这里看了一眼。
仲雄不由的心道:女人心真是摸不透,明明心中伤痕未愈,表面上还能如此若无其事。
这时,管家于贵跑了进来,道:“老爷,宫里来人了,急着找老爷呢!”
说着三个身着黄衣的太监走了进来。“孙将军在吗?”
孙廷敬忙上前道:“公公来此不知有何事啊?”
一个太监恭敬的说道:“奉皇太子令,请孙将军进宫。”
“这个时候?”孙廷敬看了看天色,此时已经是黄昏了。他说道:“那请公公稍等,我先去换上官服。”说着就回房去了。没过一会儿他就换了朝服出来,随着三个公公进宫去了。
林凤荷和想容陪着卓瑄去为她准备的庭院休息,厅堂里留下了四兄弟。
“这会儿传爹爹进宫不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伯英隐隐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仲雄皱了皱眉头,俯在伯英的耳边轻声道:“听说近日皇上的身体抱恙,御医屡次施药都不见成效,朝中已有传言说皇上的大限快到了。”
伯英担心的看了仲雄一眼,道:“这会儿太子召爹进宫,难道......”
仲雄摇了摇头道:“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第九章
为登基太子求助孙廷敬,建新朝将军萌生隐退意
孙廷敬坐着轿子由三个太监带路往皇宫方向走去。可是到了一个拐弯处,轿子突然折到了一个巷子里,然后穿过小巷来到一条街上。孙廷敬心存狐疑但又不好问,最后轿子停在了一间酒楼前。太监掀起轿帘道:“将军,主子就在楼上,请将军自行上去。”
孙廷敬下得轿来,看了看这间酒楼。只不过是间普通的酒楼,太子怎么会在这个地方?他看了看三个太监,这三人分明是东宫的人,那么太子的确在此。孙廷敬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楼。来到二楼雅间门口,就看到了两个壮汉,壮汉看到孙廷敬道:“将军请进!”说着就推开了房门,孙廷敬进门口马上就把门关上了。
“将军,你来啦?”从幔帐后走出一个身着紫衣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当朝的皇太子赵曙。
孙廷敬一见到太子忙跪下行礼道:“臣,孙廷敬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忙扶起他道:“将军请起!”然后吩咐身边的一个太监倒上新茶,说道:“孙将军,坐吧,不必如此拘礼,这里又不是大内。”
孙廷敬垂手站在一边,道:“太子殿下在上,岂有臣下同坐之理?”
太子笑了笑道:“孙将军见外了。”说着拍了拍身边的椅子道:“还是坐下来说话吧。”
孙廷敬作了揖道:“多谢太子殿下赐座。”然后就坐了下来。
“你今日刚到京吧?”太子喝了口茶问道:“将杭州将军楚兴南的女儿迎娶回来啦?”
“是,今日刚到京。多谢太子殿下挂心了。”孙廷敬心道:为什么太子对我的行程了如指掌?今日又如此神秘的相见,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虽然他心中疑问连连,但是面上仍然镇定自若。
皇太子笑了笑道:“令郎孙伯英已经十九了吧?两年前他在御前的文采展露让本宫记忆犹新啊!一看就知道是个人才。”他看了一眼孙廷敬道:“可是他离开官学后就在京郊的军营中当了个小小的参将。孙将军,您还真是护犊情深啊!”说着摇着扇子微笑道:“怎么?怕令郎锋芒太露而会招致杀身之祸?”
“太子殿下言重了!”孙廷敬说道:“犬儿心智未成熟,臣这个做父亲的只是想让他从最基础的做起,以此来锻炼他的意志。”
太子笑了笑道:“孙将军毋庸紧张,本宫也是问问而已。”他摇着扇子道:“所谓大登科后小登科,令郎就要娶亲了有没有想过让他的事业有所成啊?来个双喜临门。”
孙廷敬看了看太子,立刻站了起来拱手道:“今日太子殿下召臣来此,臣实在不明其中缘由,还望太子殿下明示!”
太子合起了扇子,道:“好!将军既然这么问了,我也就不再说什么客套话了。”说着他朝身边的太监看了一眼,那太监心领神会的退了出去,守在了门外。太子站起身来,走到孙廷敬身边,说道:“皇上的大限就在这几日了。”
“什么?”孙廷敬吃了一惊,他怔怔的看着太子。
“你也应该知道皇上膝下无子,而本宫虽身为储君但毕竟不是万岁的亲生子。”太子把手搭在了孙廷敬的肩膀上道:“所以本宫需要将军的相助,帮助我顺利登基。”
“我?”孙廷敬在得知皇上大限在即后就已经猜出了太子的几分用意。“太子殿下乃是皇命天授,将来登基为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为何要臣相助?”
太子皱了皱眉头道:“本宫幼时皇上对我十分宠爱,可后来以太子之名入主东宫后皇上就对我颇有成见,朝中一些臣子对本宫的一些政绩也颇有微词。现在皇上说话已不能成句,本宫唯恐有人会在皇上驾崩时伺机谋反!”他转过身对孙廷敬说道:“将军管辖着京城七成的守军,只要有将军的相助本宫就能顺利登基为帝!”
孙廷敬看了看太子,道:“太子是否太过多虑了?如果皇上对太子不满,那早就应该有所行动。而到了现在太子都稳居储君之位,可见皇上并无废立太子之意。”
“哼!你以为他不想废了本宫吗?”太子突然激动起来,“本宫处处谨慎,就是担心他一不高兴就会把我给废了,这些年我过的是什么日子,将军知道否?”他愤愤地说道:“如今已经快到大功告成之日了,本宫不想在此时机掉以轻心而满盘皆输!”他握着孙廷敬的手道:“孙将军,本宫能否顺利登基就全靠你了!”
孙廷敬皱了皱眉,想了想道:“臣效命于朝廷,只要太子殿下一朝是我大宋的储君,臣就会誓死保护太子殿下登基称帝!”
“好!”太子立刻高兴起来,愁眉舒展开来,“有将军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道:“将军放心,一旦本宫登基为帝后一定不会亏待将军以及将军的几位公子的!”
今晚是卓瑄来到这个家后第一顿晚饭,林凤荷命人准备了上好的宴席来为这个长媳接风。酒菜早已备下,但是孙廷敬就是迟迟不归,大家都围坐在席边焦急地等候着。
到了酉时末刻孙廷敬才心事重重的回来了。林凤荷见他回来了忙迎过去道:“老爷,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了你好久了。”
孙廷敬想着刚才太子对他说的话,于是说道:“你们吃吧,我回书房去。”
他刚要走,林凤荷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袖,轻声在他耳边说道:“今天是卓瑄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你不在场像什么样子!”
“啊呀!你瞧我!把这事儿给忘了。”孙廷敬一拍脑门儿,忙展露出了笑容说道:“来!来!来!大家吃饭吧!”说着就往正中的座位上一坐。
“爹,您刚才是......”伯英看到父亲进来时的样子就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
还不等伯英发问,孙廷敬就笑着说道:“今天是卓瑄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伯英啊,你可要多给卓瑄添菜啊!”
父亲这么说显然是不让伯英在这个时候问问题,伯英会意的点了点头道:“是,爹爹。”
家宴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下结束了,伯英把卓瑄送回房后就跑来找仲雄一起前往书房找父亲问明事由。
“把卓瑄送回房了?”伯英一进书房门孙廷敬就头也不抬的问道。
“嗯,我送她回房了。”伯英道:“爹,刚才您随那三个公公进宫发生了什么事啊?”
孙伯英一边看着手中的《孙子兵法》,一边说道:“你赶了多日的路,也不早点去休息?”
“爹!我和大哥担心你嘛!”仲雄见父亲词不达意的有些焦急的说道:“爹,我和大哥现在也长大了,也能为您分担一些事情了,您就告诉我们吧。”
孙廷敬放下书,看了看两个儿子,道:“嗯,我的英儿和雄儿是长大了。好吧,有些事情也是改教教你们了。”说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伯英把门窗都关上。兄弟俩七手八脚的把窗门都关上了,然后认真地站在父亲身旁准备听父亲说出缘由。
孙廷敬尽量用轻松的口吻把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对两个儿子说了。说完后,只见伯英皱着眉头问道:“爹,您真的答应太子啦?”
“爹,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看看局势再说啊?”仲雄问道。
孙廷敬笑了笑道:“你们不必紧张,听为父给你们解释其中的缘由。”他喝了口茶道:“我答应太子帮他是因为皇上虽然对他有些不满,但是至今都没有提过废立太子的事情,可见皇上并无废太子之心。”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没错,自从太子入主东宫后皇上对他是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特别是近几年皇上身子不好,太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监国,所以皇上对太子就显得更加严厉和疏远了。故而有人传出皇上对太子不满,而我们这位太子生性就多疑,也就对此有所提防了。”
“爹,虽然您能肯定,但是万一最后皇上有遗诏另立新君呢?到时候您还是站在太子一边吗?”仲雄问道。
“这个问题不能说没有可能。”孙廷敬回答道:“可是太子已经被立为储君多年,他日常的读书都是以一个国君的身分来教授的,而且这些年他帮助皇上监国也无过失,相反还有过几件不错的政绩。放眼众多皇亲国戚中,能有此安邦定国能力的也就只有当今太子一人,如果真的在皇上临终时发生了另立新君的事情,为父也会以国家社稷为重而辅助太子登基的。”
“既然爹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兄弟俩也坚决地站在爹这一边。”仲雄坚定地说道。但是他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同大哥的职位太低,不能相助爹爹。”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明天就会有旨意。”孙廷敬看了看伯英道:“太子会升你的官,应该不会低于中将这个职位,应该会让你负责皇宫的守卫。而仲雄本来就在守城的护军中当差,太子应该会让你管辖部分的守军。”
“我们?”伯英和仲雄异口同声地问道。
孙廷敬说道:“你们不要管那么多,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交给爹来处理。”说着孙廷敬推开了窗子,看着天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叹道:“唉~~皇上的大限也就在这几日了。”说着他突然回头嘱咐伯英和仲雄道:“你们千万记住,不可把此事告诉任何人!我不想让家中女眷担忧,特别是卓瑄,她刚进孙家不要让她过于担心。还有就是叔豪和季杰,他们两个年纪还小,我担心他们口不严。”
“知道了,爹!”
果然,第二天下午,宫里就派了人来宣读早朝时刚下的旨意,封孙伯英为御林军中将,不日接管皇宫大内的部分御林军;又封孙仲雄为参将,负责京城东南两门的防卫。就在接到旨意的当天,太子就派人催促二人上任接管了,还调派了两人的一些旧部过来协助二人。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初一的傍晚,宫里突然传来消息,仁宗皇帝赵祯快不行了。孙家父子三人赶忙各自回到军营,准备新皇登基的守卫工作。全城开始戒严。
孙廷敬赶到宫里,此时朝中的重臣们都已经聚集在金銮殿上,等候着后宫传来的消息。到了晚上戌时时分,后宫传来仁宗皇帝驾崩的噩耗众臣都伏地痛哭起来。不一会儿,后宫的内侍们就搀扶着曹皇后和太子赵曙到了金銮殿。由大学士宣读仁宗皇帝的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子赵曙,为人宽和忠孝、睿智敏达,甚肖朕躬。着,即皇帝位,克承大统。
钦此
遗诏一经宣读,众臣们就开始朝拜新君。新皇帝赵曙当场即位,曹皇后被册立为皇太后,接下来除了办理先帝的后事外,赵曙立刻召见了曹俨和张继先,让他们分头前去几个与其对立的朝中重臣家中,革去他们的一切职务后将他们及其家人一并抓捕起来,听候发落。
孙廷敬已经答应了太子相助,此时根本不能有任何的反对。太子拉拢他就是为了让孙家父子看紧京城,不让他的一切政敌有逃脱的机会。
一夜之间,军队查抄了六七个朝臣的家,抓获了数百人。看见路上陆续送往狱神庙的人,孙廷敬心中极不好受。他没有想到这位平日里战战兢兢做人的太子,竟然会如此的无情。先帝仙逝不到一个时辰,就诛杀了先帝的几位重臣。突然之间,孙廷敬萌生了隐退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新帝英宗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治平,是为宋英宗。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犒赏有功之臣,曹俨加封为太子太保,晋一品。张继先加封为太子少保,晋从一品。孙廷敬晋二品,赐御前行走参政,食双禄。
接完旨意,孙廷敬看着手中的圣旨,心生寒意。他默不作声的回到书房,写下了辞呈。写完后就带着圣旨和辞呈进了宫。
“孙将军急匆匆的来见朕有什么要事吗?”英宗问道。
孙廷敬双手奉上圣旨道:“皇上的恩泽,臣受之有愧,望皇上收回成命!”
“怎么?孙将军觉得这个安排不好吗?”英宗笑了笑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好了。”
孙廷敬跪地双手递上辞呈道:“臣已写好辞呈,望皇上恩准臣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孙将军尚值不惑之年,何来告老?”英宗皱了皱眉头,显出了不悦。
第十章
意辞官英宗坦诚言挽留,遇国丧婚礼无奈将延期
英宗接过孙廷敬的辞呈粗粗的看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孙将军的措辞还真是不错啊!”他把辞呈往御案上一搁,道:“朕就当没有收到过这封辞呈。”说着他走下御阶双手扶起跪在地上的孙廷敬,说道:“孙将军,无论是谁坐在这个皇位上,您都是我大宋的大将军!您无需因为朕而辞去职务,这样是朝廷的损失也是我大宋的损失。”
孙廷敬抬头看着英宗,道:“陛下,臣......”
“将军要告老还乡,其中缘由朕也能猜出几分。”英宗看了看孙廷敬,道:“你对朕在先帝崩逝当晚的所为有些意见,是吧?”
英宗看穿了孙廷敬的心思,孙廷敬垂手站在一旁不言语,此刻已无需多说话了。
英宗笑了笑,继续说道:“孙将军,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您应该懂吧?”
“陛下,虽然如此,但是陛下在先帝尸骨未寒之时将朝中重臣如此赶尽杀绝,实为不仁!”孙廷敬忍不住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要知道直指皇帝不仁,这罪名可大了去了。
英宗非但没有发火,而是一笑莞尔。“孙将军终于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他绕着孙廷敬走了一圈道:“因为朕监国期间所实施的那些新政触动了那几个老臣子的利益,所以他们一直对朕深有不满。在先帝病重期间他们还不断进言要先帝废黜朕这个太子而另立他人!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朕要求助于孙将军的原因。”英宗随意的坐在了御阶上,说:“对了,不知孙将军对朕的新政有何看法?”
孙廷敬拱手说道:“陛下的新政的确有革新之意,弥补了前朝在吏治上的漏洞。”他叹了口气道:“但是陛下,您这么做实在是让人心寒哪!招人口舌不说,对陛下日后的施政也会带来阻挠的。”
“嗯,你说的很对!”英宗点了点头道:“这些道理朕都知道。但是朕不得不这么做,朕毕竟不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如若他们想在先帝崩逝当晚策动政变简直是易如反掌!朕不得不先下手为强!那几个老臣子知道朕一旦登基一定会对付他们,他们如要废黜朕也会选择在那一晚,因为他们算准了朕不会在先帝离世当晚对他们有所行动。所以朕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