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英雄豪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廷敬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辽国对外号称五万大军,但有可能只是虚数。如果少于五万,那我军就能以快战攻其不备。但是如果其人马大大多于五万,那我军就寡不敌众,要从长计议了。”孙廷敬笑着对叔豪说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很不错,可见你是用了功了。这样吧,这件事就由你和伯英一起去办,尽快探听虚实。”
“是!”叔豪抱拳说道。
散会后,伯英同叔豪一起回营。“爹对你的想法很满意,看来你已经在军中学会了不少东西了。”伯英拍着叔豪的肩膀说道。
“军营里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现如今我只是懂得一些皮毛而已,还要用功啊!”叔豪谦虚地说道。
伯英对叔豪的进步很高兴,“对了,你打算怎么去探听虚实?”
叔豪踱了几步,想了想道:“光派探子前去我不放心,而大哥今日已经与耶律宗元有过照面,不能贸然前去。所以我想亲自带领一些人去。”
“你亲自去?”伯英有些担忧的看了看他,问道:“你......你可有把握?”
叔豪笑了笑道:“大哥放心,我自有分寸!今晚我就点兵出发!”说着就往军营点兵去了。
第三十三章
前线历练英豪略显大将风,后朝堪豫英宗痛虑和亲意
叔豪钦点了五名心腹的亲兵,换了百姓的衣服连夜骑马出了真定府。夜半时分一行人来到了离辽军三里以外的一片树林,在那里下了马徒步前行。
“将军,前面山坡下就是辽军的军营了。”一个士兵附在叔豪耳边轻身说道。
叔豪四下看看,道:“小心附近有辽兵,我们要谨慎些!”于是他让众人猫腰前行。到了山坡上,叔豪趴在山坡的石崖上往下看去,只见辽军的营帐庞大,灯火通明。
“将军,这里有五万大军吗?”
叔豪仔细的察看着营中的动静,看看生火的灶坑星星点点的布满各个营帐前。按照小营帐十人一间,大营帐二十人一间的规模来看,这里的兵马应该有五万人左右。
“将军,按营帐来看应该有五万人。”一个士兵也在点算着营帐。
叔豪皱了皱眉头道:“我们再绕到军营后方的粮草囤和马厩去看看〃奇〃书〃网…Q'i's'u'u'。'C'o'm〃。”说着就猫腰往山坡的后方走去。到了军营的后方,那里是囤积粮草和放置马匹的地方。叔豪粗粗点算着马匹的数量再看了看粮草囤,微微一笑心里有了数。“我们走吧,不要让人发现了。”
回到了真定府的军营已经是鸡鸣时分了,叔豪回到营帐换了衣服后便匆匆跑去见父亲。
“你晚上去探过辽军的虚实啦?”孙廷敬看着简易的地形图头也没抬的问道。
叔豪说道:“是的,孩儿敢断定辽兵号称五万大军,其实应该只有三万左右的兵力。”
“三万?”孙廷敬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叔豪微笑着问道:“哦?你怎么判定的?”
“孩儿点算过他们的营帐,按照每个军帐安置的人数来看的确有五万人。”叔豪镇定的说道:“后来孩儿去勘察了辽兵的粮草囤积处和马厩,发现那里的粮草和马匹数量远远低于五万人的分量。大约是三万人左右的样子。”
孙廷敬笑着看着叔豪道:“说下去。”
“是!”叔豪点头继续说道:“辽人善于马术,他们的骑兵很是厉害,所以辽人作战大多以骑兵为主。而且此处视野开阔,若真的交战起来骑兵肯定占据优势,耶律宗元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定会加强骑兵的数量!按照孩儿的粗步点算他们马厩里的马匹约为两万,符合辽人重骑轻陆的布战方法。孩儿再加上大约一万人的步兵,估计出他们真实的兵马约为三万,他们故意安置过多的营帐是为了蒙蔽我们的哨探。”叔豪走到父亲跟前说道:“孩儿还看过辽国通往辽营的必经之路,发现那里有很多车辙痕迹还很新,应该是近期刚送过粮草。看来辽兵知道我们的军队过来,所以开始往军营里运送粮草。孩儿发现他们的粮草数量应该只够三万左右的士兵食用,试想如果有五万人马他们不可能只送这么一点粮草来。”
“嗯,叔豪,你的观察力不错,也很细心。”一旁的孙伯英点头赞道。
孙廷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就算他们只有三万人,那也比我们两万人多。而且我们不能肯定他们是否会再陆续派遣援兵过来。”孙廷敬看了看作战地形道:“耶律宗元给我们十天时间,在这十天里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动兵马,到时候如果朝廷不允和谈条件,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他们就占据了优势。”
“爹!我有个想法。”伯英皱眉冥思了一会儿说道。
“说!”孙廷敬鼓励道。
伯英说道:“爹,我们还是去内帐说。”言下之意就是他所说的话及其重要,不能让外人知道。孙廷敬点了点头,引着两个儿子进了内帐。内帐是孙廷敬居住的地方,父子三人随意的坐了下来。伯英顿了顿说道:“爹,据孩儿所知,现在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与辽国的兵马大元帅耶律宗元两叔侄之间似乎有些不和。”
“嗯,这个为父也略有耳闻。”孙廷敬点了点头说到。
伯英继续说道:“当年耶律洪基的父亲兴宗耶律宗真能稳坐皇帝宝座有赖于耶律宗元,还封他为皇太弟。而且听闻兴宗曾经在酒醉之时许诺将来要传位于耶律宗元。耶律洪基能顺利继位也多亏了他这个叔父没有从中作梗,所以耶律洪基与他父亲一样对耶律宗元感激不尽,礼让有嘉。”
“说下去!”孙廷敬表情凝重的听着伯英的话。
“可是时间一长,这叔侄二人之间却有了些摩擦。孩儿听闻耶律宗元的儿子涅鲁古对兴宗曾经许诺传位的事情耿耿于怀,还时常怂恿他的父亲称帝。所以孩儿猜测耶律洪基对这个叔父还是有着几分猜忌。”伯英说着便看了看父亲。
孙廷敬点了点头,道:“你的意思是......是利用耶律洪基对耶律宗元的猜忌?”
伯英道:“对!孩儿派人前往辽国大都中京,在那里散布舆论,就说耶律宗元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所谓三人成虎,就算耶律洪基不露声色,但心里肯定会有所忌惮。”
“可是......大哥,你怎么样才能让耶律洪基相信耶律宗元谋反呢?”叔豪对大哥伯英所说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他佩服大哥对辽国的细微了解,如果真的可以像伯英所说的那样,他们就能不费一兵一卒解真定府的困了。
伯英笑了笑道:“如果要让耶律洪基相信耶律宗元有欲南称孤的意图,那关键就是一个字,拖!”
“拖?”叔豪不是很明白伯英的意思。
孙廷敬微笑着说道:“伯英,你的意思是拖延时间?”
“是的,爹。”伯英点头道:“此次辽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耶律洪基肯定信心十足!可如果到了这里大军却突然止步不前了,你们说耶律洪基会怎么想?”
“肯定会猜测是遇到阻碍了。”叔豪答道。
伯英点了点头道:“没错,可是我们两军却迟迟不战,再加上耶律洪基对前方大将的猜疑,他可能会猜测耶律宗元是不是同我大宋和议,而倒戈相向逼他禅位。”
“啊!所以大哥要让人去中京散播谣言,说耶律宗元意图谋反,为的就是让耶律洪基相信!”叔豪不由得佩服起伯英来。
伯英说道:“此计乃是投机之策,不能寄予太多的希望。所以我们一方面还是要谨慎部署防范。若此计不成,还是要在战场上分胜负了。”
孙廷敬拍了拍伯英的肩膀,道:“伯英,你观察细致,很好!很好!为父会尽量拖延于耶律宗元的和议时间,而你的计划就暗地里秘密进行。”
“是!”伯英抱拳道:“孩儿这次会亲自去中京,不日就出发。”
孙廷敬点头道:“嗯,一切小心谨慎!如有意外,就尽早脱身,不可在中京久留。”他又对叔豪说道:“叔豪,你要不动声色,继续向邻州调借兵马,以备交战!”
“是!孩儿知道!”叔豪点头道。
从父亲的军帐中出来,叔豪陪着伯英回到他的军帐里。伯英脱下了铠甲和内衣,换上了一身辽人的装束。
叔豪拿起伯英脱下来的内衫,道:“大哥,这是楚小姐亲手为你做的,你说过衣不离身的,为什么脱下来了呢?”
伯英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此去中京要万分谨慎,不可有一丝差池!如果穿着我们汉人的衣衫,可能会曝露我们的身份,所以只好脱下来了。”他穿好了衣服,走过来细心的将脱下来的衣衫叠好,放在枕边。
“大哥,你那些个有关辽国情况的消息都是从那里来的呀?我怎么听都没听说过啊?”叔豪说道:“我好生佩服你啊!”
伯英笑了笑道:“宋辽虽然敌对,但是两国的商贸经往还是十分频繁。那些商人喝醉了酒时常会在酒肆里一起闲聊,只要你有心倾听,里面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消息。”
“哈哈~~小弟真是佩服大哥啊!大哥才是真谋臣!”叔豪充满敬意的说道。
伯英微微一笑道:“你也不错啊!去辽军军营里所见细致,分析透彻。”
“比起大哥来,我还差得远呢!”叔豪摇了摇头说道。
“好了,我要去营里挑几个人随我一同去中京,你在军中要记得好好照顾父亲,不要让他再熬夜苦思了,身体要紧啊!”伯英临行嘱咐道。
“嗯!我知道了。”叔豪点头道:“大哥,你也要一切小心啊!”
伯英拍了拍叔豪的肩膀,道:“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很快,孙廷敬就下了道军令,命孙伯英前去后方的邢州督办粮草去了。
开封府,皇宫。
宋英宗“哼”了一声,将前线刚送来的辽国议和条款狠狠的扔在了地上。“混账!混账!简直是强盗!”英宗气得直跺脚。
一旁的曹俨捡起了公文,同张继先粗粗的看了一下后,道:“陛下,辽国这次是狮子大开口啊!”
“哼!索地加年奉,他们真的以为我大宋好欺负吗?”英宗怒发冲冠的说道:“去!拟旨告诉孙廷敬,不要跟他们客气!给朕好好的打一仗,让他们辽人知道我大宋不是好欺负的!”
曹俨和张继先相视一眼,道:“陛下息怒!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英宗坐在龙椅上,粗粗的喘着气。皇帝也知道他刚才的话太冲动了,放眼现在的大宋,真的不是与辽国开战的时候。“那你们说说该怎么办?”英宗问道。
“呃......”曹俨看了看皇帝,道:“陛下,不如和亲吧?”
“对!对!对!和亲!”张继先也附和着说道。
“和亲?”英宗皱了皱眉头。
曹俨点头道:“咱们如果可以同辽国和亲,那就可以商议一下和议条款的事情了。”
“这......”英宗叹了口气道:“朕不愿意我赵氏女儿日夜去对着那些蛮子,简直是在糟蹋大宋的皇室女儿!”
张继先拜道:“陛下,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现下正是新政推行的关键时候,不能有任何差池啊!”
“是啊!陛下!一女可救天下啊!请陛下三思!”曹俨劝道。
英宗问道:“那......那你们看让那家的郡主前去和亲?”
“呃......”曹俨看了看皇帝,道:“陛下,最好是陛下的公主。”
“朕的公主?”英宗瞪大了眼睛看着曹俨道。
张继先说道:“陛下,这样才能显出我朝的诚意啊!在和议的时候也能让辽国对条款有所退步。”
曹俨见皇帝面带犹豫,便知道皇帝爱女心切,不忍心女儿嫁给辽人。于是说道:“陛下,臣听说辽国太子耶律濬容仪详整,知书学礼,应该不会委屈了公主殿下的。”
“唉~~”英宗想了想也是无计可施,“你们先退下吧,让朕好好想想。”
“陛下,辽人可只有十天期限啊!”曹俨提醒道。
英宗只觉得头脑一胀,晕眩的很。他揉了揉太阳穴,道:“知道啦!你们让朕静一静!”
曹俨和张继先只好磕头退下了。
英宗看着桌上的那份公文,皱了皱眉头。“和亲?!”英宗喃喃自语道。英宗膝下虽然有几个女儿,但是到适婚年龄的却只有他与向皇后的长女寿康公主。这个女儿从小乖巧可人,很得英宗的喜爱,想到要让自己的女儿去辽国和亲,英宗这颗做父亲的心便痛了起来。难道这次真的要牺牲自己的女儿吗?英宗叹了口气,道:“来人,摆驾寿康公主咸福宫。”
皇帝乘坐着御辇前往女儿寿康公主所居住的咸福宫,还没有到咸福宫就听到了小儿女的嬉笑声。皇帝下了御辇徒步走向咸福宫,到了宫门口就看见在花团锦簇中的公主正在与宫女们嬉戏玩闹,那个样子完全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想到要让这么一个孩子去北方和亲,英宗顿时一阵心酸。
第三十四章
忍痛割爱公主面临大漠行,峰回路转不战而解真南围
英宗略有所思地站在咸福宫门口许久,同寿康公主一起玩闹的小宫女无意间看到了皇帝。于是忙跪下拜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寿康公主转身看见了父皇就在门口,于是像小燕儿一样跑了过来。“父皇,你来啦?”
英宗用手抚过女儿的脸庞,道:“是啊,你在干什么呢?”
寿康公主拉着父亲的手往庭院走去,她捡起草地上的毽子,道:“儿臣刚学会踢毽子。”
“是吗?”英宗看着面庞秀美的女儿,脸上强带着微笑,说道:“来,跟父皇进屋聊聊。”英宗拉着女儿的进了屋双双坐下,看着眼前这个宝贝女儿,英宗实在是不忍心告诉她将来的命运。“雪香,不知不觉你已经长大了,在朕眼里你仿佛还是十岁时的模样啊!”
公主为父亲到上一杯茶,道:“儿臣愿意永远是十岁的样子,在宫里陪伴父皇、母后。”
“傻孩子,你长大了,迟早要嫁人离开父皇母后的。”英宗勉强地笑了笑道:“不知我儿心中可有佳婿的人选?亦或者是要求呢?”
寿康公主脸上一红,道:“父皇,为何问儿臣这个问题啊!”
“你长大了自有小儿女的心思,父皇只是想知道朕的女儿心里在想些什么。”英宗说道。
寿康公主抿嘴想了想道:“女儿未来的夫婿一定要是个聪慧睿智、气宇轩昂的青年俊杰。”
英宗细细的听着,心中不免黯然伤神。他认真地握着女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雪香,朕的女儿!你要知道身为帝王家的儿女,他们的婚姻向来由不得自己。有时也要为了国家社稷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
对于父亲话锋突然的转变寿康公主有些茫然。她迷茫的看着父亲,道:“父皇,你......”
“不要说话,听父皇说完。”英宗轻轻的拍了拍女儿的手背道:“古有昭君出塞,近有文成公主。你身为朕的长女,也要随时准备着为国献出你的婚姻。”
“父皇......”寿康公主已经有些意识到不妥。
“女儿,但是你一定要记住!父皇对你一向疼爱,你永远是父皇的好女儿!”英宗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于是断然站起挥袖而去。
寿康公主一脸茫然的看着父皇离去,心中隐隐的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不行!我不同意!我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鞑虏的!”高皇后乍听到英宗的决定后马上反对起来。“你嫁哪家的郡主都可以,哪怕是要我将她收为女儿也行!我就是不让我的女儿嫁去辽国!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皇后的激动让英宗有些为难。“梓童,现在只有让雪香前去和亲才能显出我们的诚意,辽国才会退兵,才会在和议的条件上退步。”英宗柔声对皇后说道:“朕知道你疼爱雪香,难道朕不心疼吗?可是一切都要以国家社稷为重,现在真的不是对外用兵的时候,也只有此策才能保我边境近十年的安定啊!”
“但是......”皇后眼中饱含泪水的问道:“但是为什么是我的雪香呢?”
英宗抚摸着皇后的背,让妻子安静下来。“朕的女儿中只有雪香到了适婚的年龄,而且她是梓童你所出,比起其它的公主更显尊贵,这样辽国才能觉得配得上他们的太子。”
“呸!什么辽国太子?就是蛮子!我的女儿金枝玉叶,是他们配不上我们雪香!”皇后愤愤地说道:“你不是让孙廷敬去了前线吗?他不是京畿四大将军之一吗?让那些个铮铮男儿去前线奋勇杀敌啊!为什么要我的雪香一个女孩儿去牺牲?”
“梓童,此事已经决议了,你也不要太过伤心。你的担忧会让女儿更加伤怀的,你们娘俩儿就趁这些日子好好聚聚吧。”英宗无奈的狠下心来,然后就起身要走。
“皇上!”皇后拉住英宗的衣袖,说道:“臣妾知道陛下的无奈,但是也请陛下答应臣妾一个要求,好不好?”
英宗点了点头道:“好,你说。”
皇后泪流满面地说道:“雪香年纪还小,我不忍心这么直接的对她说,担心她一时接受不了。请陛下宽限几日,不要那么快下旨,让臣妾慢慢的劝说雪香。”
英宗叹了口气道:“好吧,不过朕只能给你三天时日,三天后朕就下旨和亲。”
话说伯英带着四、五人身着契丹服饰,梳着契丹人的发髻带着契丹族的毡帽,装扮成从宋国回城的商旅进了大辽的都城,中京府。
伯英命手下的四、五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这些人都是生长在边境,熟悉契丹人的生活习性和语言,所以伯英还是比较放心他们不会露出马脚的。他首先命这些人去了中京最热闹的茶寮和贵族出入最多的饭馆,悄悄地散播谣言。说从宋国回城的路上,看到两军歇战,而且耶律宗元与大宋将军孙廷敬交往过密,等等等等。而伯英则用契丹文写了一封告密信,当夜趁着夜色送到了大辽朝中与耶律宗元对立的政敌耶律乙辛的家门口。
耶律乙辛何许人也?他是当朝辽国的守太师,是皇帝耶律洪基的亲信大臣,分管着部分兵权。在辽国就他和耶律宗元手中握有重要兵权。而他对耶律宗元的居功自傲很是不满,在朝中是对立的两派。
当耶律乙辛第二天一早拿到这封匿名信后,心中一阵欣喜。但是他还是立即冷静了下来,他没有马上把事情上报给皇帝,而是派出亲信去前线打探虚实。不出两天探子就回报说,耶律宗元果真许诺宋国十天期限,两军暂时按兵不动。而且还探听到耶律宗元和宋将孙廷敬曾经一起议谈,当时还带了上好的青稞酒,两人看上去交情不错的样子。探子还报,说一路回来已经有不少人在私议耶律宗元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舆论。有了确凿的证据,耶律乙辛马上写了一封诏书,前去面谏皇帝耶律洪基。
辽国的宫殿里,皇帝耶律洪基正在与后妃们打马球。内侍来报说太师耶律乙辛求见,皇帝传见大殿。耶律洪基打马球时的好心情似乎很浓,见了耶律乙辛大笑着说道:“太师,有何要事求见啊?”
耶律乙辛满面忧虑的说道:“陛下,臣有密报!是有关前线大将,耶律宗元的。”
“哦?”皇帝放下了笑容,问道:“什么密报?”
耶律乙辛呈上了诏书,道:“臣有密报,说耶律宗元与宋国暗中交易,欲称孤南方。”
皇帝看完诏书,脸一沉道:“此事非同小可,没有真凭实据太师不可乱说啊!”
“陛下!臣自知事态严重,所以两天前已经派人去前线打探。”
“结果如何?”皇帝追问道。
“探子回报,说耶律宗元私自与宋国订下十日之约,这分明是给宋国调兵遣将的时日。”
“这事将军上书说过,还要求朕多调兵马给他,以备交战。”皇帝说道。
耶律乙辛道:“陛下!他是想将更多的兵权掌握在手,以便叛变啊!臣打探到,他与孙廷敬有过议谈,当时他还带了陈年青稞酒与孙廷敬畅饮言欢,这哪里是在为我大辽议谈啊?分明是在为私密谋!”
“真有此事?”皇帝深锁眉宇问道。
“千真万确!”耶律乙辛答道:“陛下,请赶快下旨将耶律宗元调回中京,以免时机成熟后,他真的举兵造反!”
皇帝耶律洪基来回踱步,冥想了一会儿,道:“你马上去拟旨,命已经开拔的兵马和粮草速速返京!再传旨说朕有要事相商,命大将军即日返回!”
“陛下,那前方的军队呢?是留是撤?”耶律乙辛说道:“现在离大将军许诺的十日期限还有三天,臣估计宋国已经调动了足够的兵马前去真定府了。”
耶律洪基想了想道:“等大将军回朝后,你暂管前方军队!现在已经失去了作战的最佳时机,让他们都回来!以后再图大计!”
“是!臣马上去办!”耶律乙辛转身跑着就去了。
伯英坐在靠近驿站的茶寮中喝着契丹族的奶茶,重重的奶腥味让他很不习惯,但是他还是要装作很好喝的样子,大口大口的喝着。当看到有快马赶到驿站,然后将装着公文的包裹交给差官,差官背上插着八百里加急的小旗往前线去的时候,伯英淡淡的笑了。
“大人,朝中似乎有动静了。”一个随从悄悄地在伯英耳边说道。
伯英笑了笑道:“先别忙,去打听打听再说。”他命人迅速去打探,得知皇帝耶律洪基已经下旨命耶律宗元回朝的时候,他马上命人买了大量的契丹独有的货物,然后收拾行装第二日一早不慌不忙地装作去宋国行商的样子平安的离开了中京。
开封府,皇宫。
皇后忍着悲痛向天真的女儿说出了英宗的决定。寿康公主顿时惊呆了!皇后拉着寿康公主的手,道:“孩子,你父皇也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你是赵氏的子孙,在国家危难之际就要挺身而出,为国家为你父皇解忧才是啊!”
寿康公主目光呆滞,当她听到母亲带来的这个决定的时候简直就是要崩溃了。这个时候她才真正明白了那天父亲所说的一些话,向来乖巧的公主知道自己身为皇家的女儿,没有选择,她只能默默的接受父皇的安排。“母后,儿臣不是不愿意为国牺牲,但儿臣真的不愿意离开你和父皇!”说着公主就扑向母亲,痛苦起来。
皇后含泪抚摸着女儿,道:“好孩子,不要伤心!你这个样子,母后会更加舍不得你了。”说着母女两个就抱作一团哭了起来。
过了许久,公主才略微止住了哭泣,抽泣着问道:“母后,父皇什么时候会下旨啊?”
皇后捋过女儿的发髻道:“你父皇明天就要下旨了。”
“母后,儿臣想去见见父皇。”公主提议道。
“好!你父皇也想见你,但是他担心自己见了你也伤心,所以一直没有宣召你觐见。现在母后就带你去见你父皇。”说着就拉着女儿的手去前殿见英宗。
母女俩黯然神伤的走进了大殿,只见英宗正面带笑容的看着一份加急的文书。“臣妾带雪香来见陛下了。”皇后说道:“陛下,雪香已经同意了。”
英宗抬头看见皇后和公主,高兴得跑下丹陛,拉着皇后的手说道:“梓童!我们的女儿不用远嫁辽国了!辽国退兵了!辽国退兵了!”
事态的突然转变,让皇后有些难以接受。“什......什么?陛下,臣妾没有听错吧?辽国退兵啦?雪香不用嫁给辽国太子啦?”
“是啊!是啊!”英宗又跑上丹陛拿着前线刚送来的文书给皇后看,“你看!这是孙廷敬命人连夜送来的文书,说辽国已经退兵了!真定府的围困已经不战而解了!”英宗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他庆幸着说道:“还好!还好!朕还没有下诏和亲,否则就出言难悔了。”他拉着已经愣在当场的公主的手道:“女儿,你不用远嫁辽国了,你能留在父皇母后身边了!”
“父皇,这......这不是在做梦吧?”寿康公主似乎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大起大落般的消息,她呆呆的望着父亲问道。
英宗笑着点着头,道:“是真的!是真的!这要多亏了孙家父子啊!是他们救了你,救了大宋啊!”英宗忙唤来了内侍道:“你去拟旨,加封孙廷敬从一品官衔!命他安排好事宜后火速回京!朕要大大的褒奖他!”
旨意很快就传到了真定府,孙廷敬接旨后留下了两个亲信将领留守真定府,以防辽兵再犯,又令临近州府遣派兵马驻守真定府加强边防的守卫。一切事情安排好后,他和伯英、叔豪先行带着一小队人马在大军之前回京去了。
孙家上上下下接到孙廷敬父子回京的消息都欣喜万分,林凤荷让二儿子仲雄先行代替孙廷敬去向英宗谢恩,然后就让家人准备好迎接父子三人回来的一切事宜。还准备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一起去观音庙还愿。
第三十五章
论功行赏英雄豪杰名扬朝野,情字难抑欲诉衷肠各有神往
开封府城外五里地,朝廷摆下了迎接凯旋的仪仗队。孙廷敬父子三人到了此处,便勒马慢行。进了开封府,城内的百姓们整齐的站在两旁,迎接孙氏父子的归来。队伍经过热闹的街市一路往皇宫去了。
伯英和叔豪许久没有回来,对京城的一切都万分留念。经过温柔乡的时候,叔豪的目光没有离开过那扇熟悉的大门,他看到了巧儿站在门口看着自己,于是报以一丝浅笑。这时的他恨不得马上下马走进温柔乡登上绣楼去见他朝思暮想的眠玉。
皇宫中,英宗和皇后整了衣装正要去大殿迎接孙廷敬父子,只见寿康公主一身盛装站在了面前,“父皇,女儿可否与您同母后一起去迎接大军凯旋?”
“你是公主,怎能轻易露面?”皇后摇了摇头道:“不行!你还是乖乖的呆在宫里。”
公主拉着母后的手,撒娇道:“母后,您就让我去吧!说起来孙家的人也是女儿的恩人呢!您就当是女儿当面谢过恩人吧!”
英宗笑了笑道:“梓童,就让雪香去吧。她说得没错,没有孙家父子,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送雪香的离别时刻了。”
皇后想了想道:“那好吧,不过你只能乖乖的站在母后身后,知道吗?”
“嗯!知道!”公主满面笑容的说道:“多谢父皇!多谢母后!”
孙家父子到了皇宫门口就下了马,由宫中内侍引着去金銮殿拜见皇帝皇后。两边百官侍立,宫乐所奏的凯旋乐,此等荣誉让百官羡慕。父子三人来到了大殿外的丹陛上,只见英宗已经站在了那里。
孙廷敬见到皇帝忙跪地行礼,英宗一把托住他的双臂道:“爱卿免礼!此番真是辛苦了!”
“能为陛下分忧是末将的荣幸!”孙廷敬抱拳说道。
英宗携手孙廷敬一起进了金銮宝殿,皇帝升座孙廷敬父子随朝臣站立一边。英宗高兴得说道:“真定府一役能不战而胜,多亏了孙廷敬将军的足智多谋!朕加封孙廷敬从一品衔!”
“谢主隆恩!”孙廷敬跪下来谢旨。
“孙爱卿,听闻此役两位公子都立功不小啊!”英宗笑着问道:“孙伯英何在?”
伯英走上前拜道:“臣,孙伯英拜见陛下!”
“孙伯英,听说此次能够不战而胜,是你的锦囊妙计?”英宗已经在例行的文书中得知了这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