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乡小农民(挣钱)-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怀念啊!
第四百零七章不一样的冬闲
在农村里,每年秋收一结束,西北风刚刚刮起来,家家户户即开始闲下来了。有个土说法管这种情况叫“猫儿冬”。
因为当北方的农村,一到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地里的庄稼收获完之后,就没啥事情了。只有极少数的家里有果树的,也只是抽出几天时间给果树修剪一下树枝,期望来年能多挂几个果子,多买几个钱。
大部分人都是没什么事干,于是赌博就在各个村里蔚然成风。斗纸牌的,打麻将的,推牌九的,还有极少的摇色子的。
有一把牌一分一毛钱输赢的小打小闹,也有一把牌可能成千上万的大赌局。
有那个好赌脑光精的,家里甚至在自家屋子开起了赌场,当然只是最简单的。
一般也就是提供赌博场所,提供赌博用具,什么扑克牌,麻将,色子,牌九什么的,然后还管一顿面条的什么。
一个冬天下来,人家按天收费,你还别说,还不少来钱!
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而变得愈演愈烈。各个村里都出现了从城里学来有自动麻将机的麻将馆,数目还不少。
少的村子有个一俩家,多的甚至有个十来家。当然,这都是富裕的村子,一般都是乡镇所在地。
整天的你就看吧,天一亮就是大批的人来早饭都顾不吃,就跑到麻将馆里先占上座位。这狼多肉少,来晚了你可就只能看着人家玩干瞪眼了。
因为赌博之风的兴起,这引起的各种矛盾也随之而来。
尤其是一些家庭妇女,光顾的打牌了。家里老人也不管,孩子也不顾,猪也不喂了,鸡鸭也不养了,衣服也不洗了。饭也不做了,那在外打工的当家人一听说还能好的了?
再说,在牌桌上就讲究一个赌场无父子,输就输,赢就是赢,因为一句口角。打得头破血流,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可不少。
没听老话说吗,喝酒是越喝越厚,打牌是越打越薄。喝酒的时候大家都劝酒,你多喝点。喝,不喝就是瞧不起人。都愿意让对方多喝点,最好是能喝的人事不省,那让主人才觉得有面子。当然也不排除有那个起了坏心眼子,就像看你大醉厚的丑态的。
打牌就不一样的,各个都瞪大了红眼睛,恨不得就自己一个人赢,其它人都输。这种心态哪还能有好吗?
政府为了这事也是伤透了脑筋,却一直也没啥好办法。
你去抓赌吧?都是村里乡里乡亲,没人回去派出所里举报哪哪有赌场。都是警车进村了,立刻就跟对付鬼子一般,不出一分钟就全村都知道了,你啥证据都拿不到。
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小赌,每次有个几十块钱的输赢都算是大的了,你这怎么处罚?
何况都是这一片地方的。打断骨头连着筋,民警没准就和谁沾亲带故的。你也不忍心就因为打了一会儿一毛钱一炮的麻将就把人家给关半月拘留吧?
后来,政府又想出了新法子。那就是鼓励村民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什么免费电影下乡,举行广场舞比赛,扭秧歌之类的,或者是给大家找一些利用闲暇时光进行增收的渠道,鼓励农户发展各种养殖业什么。
慢慢地,赌博之风还真的收到了一些抑制。最多也就是,过年期间,外出打工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工大军都回来了的时候,赌的厉害一点。
平时也就是一些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坐一块儿,纯粹的就是打发时间,磨磨手爪子,顶天了也就是一块钱一把,肯本没多大输赢。
而且这帮老年人自制能力都很强,中午的时候该做饭了,那也是立刻就散场,顶不计下午接着来呗,可不能耽误了家里老的,小的吃饭。
要是下午还没玩够,那就晚饭后再接着玩上两圈,反正晚上也没啥事了,就当打发时间的一种娱乐休闲活动吗。
半山村起那几年也是这样,年轻人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忙完了地里的农活,没事干的时候,打几把小麻将那就成了很多老人的首选休闲方式。
可是今年就不一样了!整个村子里谁还有那个时间打麻将啊?
村里以前的那两家麻将馆,里面先进的全自动麻将机如今都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有那个半大的孩子,放假闲的没事,就想着叫上几个至交好友打上几圈。
可没打上一圈呢,就被得到消息的老爸,老妈拎着耳朵提溜回家看书学习去了。虽然家里的活不用你干,可你小子好好学习,有闲心赌博,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村里家家户户现在都是年轻人到村办企业上班挣工资,老人则是在地里忙活着家里的那点自留地,一年到头的这茬菜种完再接着下一茬,根本就没个空闲的时候。
一到最忙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家不得不到外村雇一些帮工过来,要不然就赶不上节气了!
话说如今半山村的种植,那里还讲什么节气啊?一年四季什么东西都是随便种,而且只要种到地里,就保管能够有个不错的收获。
当真金白银,大把的钞票摆在眼前的时候,什么外出打工,什么打麻将啊,谁有那个闲功夫啊?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种点菜,多去地里给菜地除几棵草呢?
虽然等太阳一落山,仍然还是有那个喜欢的人三五层群的聚到一起,玩上几把,但是大家都是已经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到了工作和自家的菜地上了,就是在牌桌上聊得那也是这些内容。
如同往年那样,赌博成瘾的事在半山村是绝对见不到的。
虽然半山村在周围十里八村,甚至是在全国那都是数的着的富裕村了,可是真正的赌博成瘾。一天不上牌桌就跟犯了毒瘾一样的人还真没有一个。
就比如今年的冬天,周围的村子依旧开始猫冬了。顶不计有少部分人到各式各样的小工厂里打工混个零花钱。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开始闲下来了,没事干了。
以至于连基督耶稣的教堂都盖到了农村了,一帮子吃饱了显得没事干的老娘儿们一到日子就跑到教堂里像模像样的祷告做礼拜,祈祷自自家里人没病没灾。明年一定要发大财!
典型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而且是直接抱人家老外的臭脚!你说咱国内的那漫天诸佛,各大神仙能让你好过那不怪了吗?
半山村可不一样,除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伺候地里的那些金娃娃一般的超级蔬菜之外,村里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
像是组织够了年龄的年轻人统一去考驾照。
半山村现在可是家家有汽车。你作为半山村人你要是兜里没个驾照你好意思吗?
而且村里统一组织的考试还不用自己掏学费?平时练车也是直接在村里就行,甚至是练车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车,考试的时候也是用自己的车。
至于教练则是来自旁边基地的那些至少都有着好几年驾龄的士官汽车兵,人家那水平可一点不比驾校里那些牛皮哄哄的老师差。
除了这个,还依托还没有建好的学校师资资源。在村里开办了电脑培训班,乐器培训班,舞蹈班,歌唱班,表演班,甚至王勇亲自拍板,定期组织村里的适龄青年到基地进行一番军事训练。
这也有个名目,这些人都是村里的民兵。民兵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军事训练,那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至于为什么只有半山村人才能有这个待遇,谁让你们村里没出个王勇这么个大能人呢?
就连村里的小孩子也都被聚集起来。由几个专人看护着玩耍。并且隔三差五的还会组织这些小娃娃到市里的各大公园,游乐场去开眼界,见世面,好好玩耍一番。
所有的项目都是一分钱不花,全部费用都由村委会承担。这种好事,周围的村子只能是眼气的吐槽俩句发泄一下算了。叫不得真的。还是那句话,谁叫咱村里没出个王勇这样的不在乎钱的大能人呢?
人家半山村因为有了一个王勇。全村都跟着发了大财了。你没看见人家家家户户都要住进村里免费给盖的小洋楼吗?
你没看见,人家半山村家家户户的都有了小汽车。而且还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牌子和车型吗?
你没看人家半山村人一到赶大集的日子多受那些小商小贩们欢迎吗?只要你说一句你是半山村的,那乐的都恨不得把嘴咧到后脑勺上,那态度叫一个热情周到啊!
你不服就是不行,人家半山村就是牛啊!
所以说现在半山村的小伙子特别是适龄年轻人,可是大受欢迎,只要放出话去,你别说周围着十里八村的,就是整个县里的姑娘都任由这小伙子挑选。
就因为这个,半山村的年轻人可没少被自己曾经的同学,小伙伴们吐槽,抱怨。
咋人跟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这个冬天,在半山村,根本就看不到一个闲人,几年前那样,闲着没事在墙根底下赛太阳的人都没有了,大家伙儿可都是有着自己的事在忙活。
高峰几个村里的小年轻还骚包的买了专业摄像机和数码相机还有专业镜头,几个人可是鼓捣着王勇花了八十多万,才置办了这全套器材。
这帮人利用闲暇时光,走家串户,给每家每户全都给拍了照,录了像。而且以后每年他们都会不定期的给大家拍照录像,就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份美好幸福的值得回忆的纪念。
这个活动受到了全村人的极大欢迎,而且大家还把它给发扬光大了。
这家有老人祝寿,拍!老人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全家聚到一起的日子就是过一年少一年了,这能不拍吗?
哪家要娶媳妇?这更得拍啊?村里进了新人,哪能不留下点影像资料吗?当然了,能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可劲儿的看新娘子才是这几个混蛋小子的真正心思。
小朋友要上学了,那也得拍!你要是敢说个不字,这帮小祖宗一准哭着回家里找爷爷奶奶给自己做主。你要想不被家里父母拧着耳朵大声训斥,那就还是好好给人家拍吧!
有上大学,拍!
有生孩子的,也拍!
村里哪块要破土建什么的,也拍!
王大书记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对于村里老李家的孙子和二虎儿子打架一事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个更要拍!不拍不行啊!你要敢不拍,王大书记立马就会拍案而起,大喝一声:
“兔崽子,牛气了啊!拿过来老子自己拍!”
ps:感谢书友皇天后土之王的一百起点币打赏,房子拜谢啦!
第四百零八章半山村电视台
王大书记那可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真的敢抢过那台专业级别的摄像机,学着人家扛在肩头就开始满场转悠,结果忙活五六分钟之后,高峰实在是忍不住了,才来了一句:
“大伯,你那个,那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你小子有屁就放,有话快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那个镜头盖还没拿掉呢?”
“镜头盖?什么东西?是干啥的?”
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哈哈大笑,镜头盖是干嘛的都不知道,还像模像样的拍了这么久,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
没一会儿功夫,王书记连镜头盖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敢放言自己也会摄像的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弄得大伯好几天看到高峰他们那个摄像小组都没个好脸色。
不过大伯经过这一次的事,倒是真的对摄像感兴趣了。也没告诉别人,自己偷偷的让司机兼治保主任开车送他到了市里王强那里。
一个电话把王强俩口子都叫了回来,就一句话赶紧给我找个电视台摄像的,我要学摄像。
不知道老爷子是发了哪门子疯了,但是看他一脸认真,郑重其事的样子,俩孝顺孩子一点锛儿都没打,就找了一个是电视台的老摄像师过来。
这位老师人家可是大有来头,他叫李红光。那是可是八五届北影摄影专业毕业的,正宗科班出身,从毕业到现在一直都没离开过摄像机,一直从事的都是相关的行业,那可谓是经验丰富。本事大大的!
市里电视台能请到人家,那还是人家当时嫌跟剧组太累了,想要转行,正好在港城度假修养的时候,被市电视台给知道了。
市里宣传部长带着电视台台长亲自上门。拿出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劲头,好说歹说,才让人家同意来港城台电视台。
九十年代各地刚兴起弄电视台的时候,能够请到这么一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摄像师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多少电视台当时那都是一帮业余爱好者在撑场子啊!
不过市里当时可也是花了血本了,别的不说。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还有司机配车,其它的那都是享受副处级待遇的!
关键这位这影视圈里有关系,路子熟,刚开始那一段。可没少利用人家的关系请人来撑场子,站脚助威什么的。
除了摄影师的职位之外,这位当着台里的副台长。台里成立初期,有经验的人除了他之外,一个也没有。
当时电视台成立,也是市里领导看到其他兄弟市都在筹建,一举手就通过了这个决定。筹备组的人都是从宣传部门和广播电台抽出来,搞电视可是一个也没有。
人家李红光是专业学摄影摄像的。在电影剧组,和电视台都干过。熟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何况还有一帮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可以帮把手的。
所以当初草创时期,可以说人家就是台里实际的一把手,大事小情都得请教人家这个挂了副台长职位的总摄像师。
这些年下来,因为老人家不藏私。可是着实带出了不少的好徒弟。特别是港城下面三区四县的电视台的摄像师,几乎都是人家的徒弟。或者是徒弟的徒弟。
最牛的一位还在国际上频频拿大奖,在国内摄影师中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主。
王大海认识了这么一个专业人士。那可是高兴的嘴巴咧到后脑勺了都。拉着人家的手就不松开,也不顾自己比人家都大两岁,张口就叫老哥。
李红光原本是不愿意来的,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前就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
只是今天这事是那个在市里当台长的徒弟亲自打电话哀求的,不好不给面子。
等到了这里,才得知,这位在市公安局名声很大的刑侦支队长的竟然是半山村的?难怪徒弟电话里支支吾吾地说这位是真惹不起,非要自己亲自出马。
这位据传有着大背景的王支队长的父亲要学摄像,这个消息放出去,恐怕就是央视的最牛的摄像师那也是高高兴兴地上杆子过来。
没别的,就凭人家是半山村的这一点就足够了!
那半山村有多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作为半山村人的福利待遇,那可是足以羡慕嫉妒死大多数的亿万富豪了。
别的不说就是人家天天都能吃到超级蔬菜这一点就让很多人不得不说话都带着一股子酸味了。没办法,谁让人家生的好呢?
没听说吗,你再有本事也不如有个好爹!在如今这个年代,关系,基础可是比什么能力重要多了。你再有能力没人用,还不是白搭吗?
同样的大学毕业,你求爷爷告奶奶,或者是想都没想过的工作,人家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实习都不用,直接就是正式工。
等李红光老爷子得知眼前这位其貌不扬,土里土气的老哥竟然是半山村的一把手,村党支部书记,特别是还是那位传说中的神人王勇的亲大伯的时候,就再也没办法矜持了。
老爷子再牛也是人,还没到能够成仙的地步。就是他自己无欲无求,可是见到了王大海这种已经属于传说中的人物,那也不得不有那么一点小激动啊!
这要是和这位交上朋友,那以后想吃超级蔬菜了,或者自己去了半山村,他总不能不把自己领进去吧?怎么着也是有一段师徒缘分不是?
一个真心交,一个真心学,没用半天功夫,王大海就初步掌握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正好也到中午了,王大海就张罗着要请客。先是给小崽儿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就带着李红光去就小崽儿的酒店。
得了大老板吩咐的酒店大堂经理,早就侯在门口了。老板可是说的清楚,这位可是半山村的王书记,王勇那个大神的亲大伯,那必须要招待好了。
一桌子的超级蔬菜可是让李红光兴奋了,几杯酒下肚,俩人就开始哥哥弟弟的称呼起来。
听了王大海说起自己在小辈面前丢人现眼的事,李红光心里忽然一动,提了一个建议。
“老哥哥啊,你说你们既然都成立了摄像组专门拍东西放给村民们看,那干嘛不整一个电视台呢?”
“啊?”
王大海也被这个主意给惊住了。电视台在他的眼里那都是国家办的,什么时候也有私人的了?
“这电视台我们也能办?”
“呵呵,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就是你们村里整一个闭路电视台,就和现在很多学校里都有的校办电视台一样,又不对外,容易得很。”
“真的?那可太好了!”
这个主意王大海可是从来都没想过,不过听起来倒是应该不会太难。人家学校都有电视台了,咱半山村怎么就不能有啊?
再说,这事待会就交给王勇去办了,反正他也是整天闲着没事干,这事就让他忙活去吧。以他的身份,估计就是上级领导们也得给几分面子吧?
“成,就这么定了!既然学校都能办,凭什么我们村子不能办?我这就给王勇打电话让他给我办一个电视台。”
说完,王大海就掏出手机,也不避讳李红光,直接打电话给王勇,说了办电视台的事。
听了大伯在电话里兴奋地跟自己说要在村里弄一个电视台,王勇倒是没怎么大惊小怪的,毕竟他上大学时,学校就有一个校办电视台,他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同学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
无非就是一个闭路电视系统,再简单不过了。既然老爷子老了老了,还多了这么一个爱好,那当然要满足了。
于是,王勇忙不迭地就答应一定给他弄一个电视台了,还拍着胸脯保证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他的电视台就能跟广大村民见面。
得到侄子保证的王大海,那兴奋的恨不能现在就回去操持这事。不过还好没乱了方寸,只是高兴地夸奖王勇俩句,然后就给自己分了一个台长的职位,还说让王勇当个后勤部长。
好说歹说,王勇才把后勤部长的职位让给了同样每天无所事事,闲的得都没事直哼哼的大妈。
反正这个电视台是自己花钱给大伯弄出来解闷的东西,就是全是自己家人别人也说不出啥来。那可都是自己掏的钱?
于是,还没到一个星期,只用了五天时间,半山村电视台就正式开播了。
只是不知道高峰那小子怎么说服的王大海,台长的位置被他坐到了屁股底下。
王大海则是担任电视台的党委书记。据他自己说这才是真正地一把手,台里想弄什么节目,播放什么都得要他签字审核才行。
虽然半山村电视台还是草创,什么都不完备,但是开播仪式倒是很热闹。
不但李红光带了她那个台长徒弟领着一帮人过来,市里的书记市长,宣传部长什么的,也是趁机来了一大堆。
市里领导都来了,县里的人能不来吗?结果在温室餐厅开了十桌才让所有人都有了座位。
就这,还是王勇特意吩咐没放太多人进来的结果,要不然恐怕就是全村的房子都腾出来也不够安排蜂拥而来的混饭吃的家伙。
第四百零九章油果成熟了
半山电视台成立了之后,大伯倒是非常的热心于此。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电视台的设备就放在村委会专门腾出来的一间平房里,还专门盖了几个临时的彩钢瓦搭建的活动板房作为电视台的工作用房。
村委会旁边一栋新建的三层小楼已经开始挖地基开建了,预计每年九月份,电视台就可以入驻有着一个两百多平米演播大厅的半山村广电大楼。
没错,是广电大楼,王勇干脆一步到位,连广播设备都给弄好了。就是一台普通的广播设备,覆盖范围只有半山村周围十几公里。
其实也就是把村里的那台原有的落后广播设备给淘汰后,换了一套国内最先进的,然后又在村里各处安装了很多的音响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就可以让全村都能听到清晰高品质的广播。
不过这跟大家认为的广播电台完全就是俩回事。毕竟广播这东西在国内来说太敏感了,王勇没那心思,也不想去碰触那条红线。
大伯更加的忙禄了,每天都是上午在村委办公,下午就去电视台办公,有时晚上还要在电视台加个班。
为了办好这个电视台,他还把李红光拉来当顾问,给他在背后出谋划策。几个好点子一拿出来,着实让大伯在村里威风了好长时间。
大妈也找到了新的活干,不在整天无所事事的唠叨完这个又数落那个。每天都早早的就到电视台报道,带着十来个从外村找来的年轻人把后勤的一摊子事管理的是井井有条。
而且,大妈干没两天,她这个后勤部长就开始“夺权篡位”。成了全台最有权势的人。因为她不仅开始掌控台里的财政大权,还管着餐厅,保洁,人事,福利甚至是连看大门都要管。
她从电视上看到人家别的电视台门口都有武警站岗。觉得很威风。就撺掇着自己老头找了几个外村当兵刚退伍回来的小伙子穿着的正宗的迷彩服,还挎着上了刺刀的五六半制动站到了村委会也是电视台的大门口。
村里人也对于这个村里自己的电视台报以了极大的热情。大家不仅是每天一有时间就守在电视跟前看自己村里电视台的节目,还都积极献言献策,较尽脑汁的给出主意怎么搞好电视台。
大家热情高涨,连媛媛都带着雯雯整天的跑到那里瞎参合,乐不思蜀的都整天不着家。还干脆和雯雯一块自告奋勇地亲自操刀办了俩个节目。
一个是儿童节目。按照雯雯这小丫头的想法办的。每个星期六星期天的上午,半天时间都是放动画片,其他时间六点到七点也是动画片时间。
这可是受到了全村所有大孩子小孩子的热烈欢迎,没到这个时候,村里就看不到孩子们玩闹的身影了。都猫在家里看动画片呢!
没办法,小丫头太受宠了,这个不靠谱的事一提出来,愣是没一个反对的。
王勇这个干爹更是花了大价钱引进了一千多部国内外的优秀动画片,让电视台就是使劲播,一年都不带重复的。
至于媛媛则是撺掇着王静办了一个节目,主要是展示学校学校学生风采。
关键是这个节目他们打算到时候全部交给半山学校的学生自己去办,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大伟和刘晓光也来凑热闹。两人合伙撺掇着张叔,三叔,一起办了一个厨艺节目。每天都会教大家做一些家常菜什么,非常受村里的家庭主妇们的欢迎。
一到这个节目播出时间,甚至还有很多外村人都跑到半山村来观看学习,很快就成了半山村电视台的主打栏目之一。
还有电视台的绝对主打栏目《半山新闻》,高峰这家伙还像模像样的弄成了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国际新闻。也不知道这一天有没有那么多新闻给他播。
不过这小子也是偷懒耍滑,每期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新闻。大部分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视频播出来,反正有王勇在后面撑着,也不怕人家找他说版权的事。
王勇一直都没有和他们一起闹腾,他现在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关注,因为油果终于开始成熟了。
昨天下午三点多,他突然接到杨家村那边村长的通报,有一个油果成熟后自己从树上脱落下来了。
这个事情,当时王勇是有过交代的。油果这东西只要还是长在树上,那就肯定是没熟透呢。只有瓜熟蒂落,那才是真正的成熟了。
这东西和椰子一样有着厚厚的外壳,根本不用担心从树上掉下来会摔破了。
所以油果熟没熟都不用看,只要还没掉到地上,那绝对就是没熟。熟透了它会自己掉下来,村民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掉落到地上的油果收集起来就好了。
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王勇就给国家通报了上去了。然后国家安全部门就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专人乘直升机飞了过来,把油果给带走了。
从昨天开始,到今天,已经有十五个成熟的油果了。除了被王勇留下来给干爹研究的五个之外,其它的十个都已经安全部门派专人给带走了。
王勇这两天也是难得没有偷懒,一直都在杨家村那片油果树林里转悠。查看油果的生长情况,并且安排基地加派大批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密把守这里。
昨天,第一个油果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京城,王勇估计着,今天怎么也得有个初步结果了吧?不知道他们发现油果的牛叉之处后,会是一副什么表情。
正想着呢,手机就响了,掏出来看都没看就接通了。
“喂?”
“王勇,赶紧来我这里,重大发现啊!”
手机里传来干爹兴奋地消息。不过没等他多问一句,电话就被挂断了。王勇不知道干爹发现了什么,兴奋成这样。跟负责保卫这里的带队军官交代一声,转身就出了林子。
到了林子外面,直接上了一辆基地的勇士越野车。
“去村里的研究所。”
勇士咆哮着就窜了出去。这家伙不仅是外形彪悍,跑起来更是一点也不含糊。
3。0排量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高高的底盘,出色的越野能力就是王勇那辆定制的路虎都比不了。
当然了,军用的车辆,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比王勇自己的那辆路虎差远了。毕竟那辆路虎的钱足够买十辆“勇士”了。
但这并不妨碍王勇对这一款国产军用越野车的喜爱,平时没事的时候,可没少开着这车在村子周围瞎折腾。
而且现在,基地里的很多勇士和铁甲越野车都被进行了改装,主要就是把那台进口的柴油发动机换成了国产的电动机。
得力于国产超功率蓄电池技术的突破。大蓄电量,可快速充电的“金龙”蓄电池的大批量生产,让国产勇士也可以换上了中国心。
相比于柴油发动机的版本,电动版的优势无疑是非常大的。首先,它启动迅速,反应快。从0…100公里加速甚至只需要四秒多,这已经达到了很多跑车的水平。
再有去除了沉重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使得整车更加的轻便。同时也为加装更多的装甲,设备和武器提供了可能。
而且对于军用车辆来说,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和排气管。其热辐射大大减少,使得大多数红外寻的的导弹都对其失效了,就凭这一点它就得到了很多军方人士的喜爱。
更加重要的是,它避开了我国在发动机方面的弱势,使得国产军用车辆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等王勇来到专门给干爹建造的研究所外面。离着还有一段距离,就听见里面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惊呼声。
“干爹。到底发现了什么?”
曹伟和石油化工部的几位专家正在看检验报告,听到王勇的声音。立刻就一脸兴奋地跑过来拉着王勇让他看刚出来的检验报告。
这是来自化工部的几位专家用自己带来的一些设备和研究所的一些设备进行了一些列的检验之后,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