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总,刚才我在这边遇到一个叫做倪光南的人,我想他的能力对我们的晶圆厂项目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噢?是真的?”胡文海拉着长音,语气似乎有点不太相信。
毛青竹斩钉截铁:“千真万确啊!倪总工设计了一款汉卡,解决了计算机使用中文的难题,这可是世界先进的技术!”
“嗯,听起来确实不错。”胡文海做沉思状,心头暗乐。
大概毛青竹对什么“汉卡”、“计算机使用中文”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应该都是从倪光南那边鹦鹉学舌的吧。不过这人确实很有眼力,轻易就看出了自己的目的。如果他上来就叫破了是胡文海指使他去挖计算所的墙角,那这个事情可就麻烦了。
但他把发现倪光南的事情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胡文海再挖墙角这锄头挥舞起来可就理直气壮了。
对曾所长或者计算所的其他人来说,也无法把怨恨归咎于胡文海的身上。
“曾所长,我想和这位倪总工见一面,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曾所长犹豫了起来。
伍车行连忙在他的耳边又嘀咕了两句,只见曾所长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有些为难的说道:“老倪有工作不在所里,恐怕不太方便。”
“没关系,反正接下来我也没什么事情,不如我去找倪总工好了。”
伍车行切实的感觉到了威胁,忍不住走上前来,面带寒霜道:“这位同志,倪总工是我们计算所公司的总工程师,你这样公然挖我们墙角,是不是太霸道了?”
“哦?我?霸道?”胡文海指着自己的鼻子,一脸无辜的懵懂。
“怎么,敢做不敢认?”伍车行被胡文海给气乐了,愤然道:“你们一个都不在帝都的公司,想请倪总工过去,你觉得有什么资本?”
“嗯,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胡文海竟然点了点头。
伍车行哼了一声,教训道:“中科院是什么地方,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么?别以为站在宋老身边,就真的是首长了,我们计算所再差也不是……”
“宋老。”
胡文海不等伍车行说完,竟然径直转过头去彻底无视了他,反而平淡的向宋老说道:“我考虑了一下,新科公司如果在帝都没有办事机构确实不方便。不如这样吧,您看能不能允许我收购了计算所公司?”
“什么?”
“开什么玩笑!”
“这是谁家的小孩,当你玩游戏呢?”
周围的计算所人群鼓噪起来,然而宋老却陷入了沉思。
宋老的迟迟没有表态,让周围的人渐渐安静了下来。不安的情绪在众人心中传递,这种荒谬的要求,为什么宋老没有直接拒绝?
“嗯,我听说计算所公司是计算所为了开展业务、成果转化建立的。这样吧,除了收购计算所公司,我可以再提供每年十个研发项目给计算所,每个项目的经费不少于一千万,一次签十年的合同。”
胡文海这话就好像扔了一颗深水炸弹到大海里,将众人震的都傻了。
每年十个一千万的项目,保持十年。这岂不是说,胡文海干脆要把计算所给养起来了?
这么说其实也没错,一年一亿十年十亿,用十亿人民币**了中国计算机研究的最高机构,这分明是赚翻了好么?
如果可以的话,胡文海甚至愿意签二十年的。到二十一世纪,一千万人民币在计算所能干嘛?拿着钱想请计算所研发点技术,恐怕连大门都进不去。
或者撇开计算所在八十年代自己建设一个研究所,别说一年一亿了,就是一年十亿都建不起来。计算所作为国家单位,无形资产太丰富了!
“这怎么行,所长,你可不能听一个孩子的胡说!一年一个亿,中国哪有企业舍得投资这么多钱在技术研发上!”
“对!”胡文海已经忍不住冷笑浮现嘴角。
“在你伍车行的世界里,确实无法相信会有这种企业吧!”
胡文海想到了后世梦幻集团九十年代空有扛着民族产业的大旗,结果却甘心沦为一家家跨国企业的买办。
八十年代,倪光南带着梦幻集团的科学家能造286、386的主板,能生产中国最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和汉字激光打印机,是他一手打造了梦幻电脑在中国的宏图霸业。然而在接下来梦幻集团的发展战略里,倪光南和伍车行却对技术投入力度发生了分歧。
倪光南认为梦幻公司作为中国最高计算机研发机构开办的公司,有义务向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进军。
然而伍车行却早已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成为跨国企业的买办!让梦幻集团,彻底成为电脑制造的最后一道组装工,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取得发展。
到曾所长1995年卸下所长身份,伍车行成为下一任计算所所长之后,竟然凭借行政权力干脆的把功臣倪光南踢出了梦幻集团!
由此,彻底扫清了他掌握梦幻集团的最后一块顽石,开始带着自己的手下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梦幻集团给彻底“私有化”了。
伍车行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会有愿意在技术上舍得投资的企业,于是将程控交换市场拱手相让,华为就此崛起。九十年代,他又亲手断送了倪光南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的努力,于是中星微崛起了。为了抹掉倪光南在梦幻集团存在的痕迹,他将倪光南主持开创的所有事业都弃之不用——也就是说,梦幻集团所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努力都停止了。
对于伍车行来说,也许他确实无法理解,会有人放弃在八十年代加拿大四万多加元年薪的工作,回国拿着只有国外百分之一的工资只为了发展中国的芯片产业!
第一百四十四章活不过三集
梦幻集团,未来中国的知名企业,甚至可以说是微机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在这一切表面光环之下,却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梦幻集团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好像二世祖花花公子一样,他可以花钱收购一堆看上去很美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然而却无法为自己带来一丁点的内涵。
伍车行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人士,一个先行者,一个前辈。
可惜,论技术他不如任正非,论“创新”他不如雷军,论资本他不如马云,论江湖地位他甚至不如马化腾。
伍车行,只是假装自己在和倪光南的路线之争中获胜了,假装看不到梦幻集团失去了什么,因为倪光南根本没有能力实践自己的路线是否真的比他的更好。
而唯一一次可能的机会,九十年代倪光南努力筹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却也被他一手葬送。
梦幻集团其实很可悲,因为他曾经有那么一线可能,成为中国it产业的发动机,成为中国it业的领头羊。在九十年代梦幻集团扛起民族产业大旗的时候,伍车行将倪光南一脚踢了出去,也将中国芯片设计和制造产业的发展,一脚踢向了下个十年。
别忘了,那个时候的梦幻集团,还是由中国计算机研究的最高机构中科院计算所控股的。曾松柳在伍倪之争的关键时刻突然退位,拱手将伍车行送上了所长的位置,为他在这场决定梦幻集团归属的竞争中胜出,送上了最锋利的武器。
成为计算所所长之后,伍车行终于可以将阻碍“私有化”,阻碍他彻底掌握公司的倪光南彻底清除了出去。
别忘了。倪光南是可以放弃早年在加拿大高薪毅然回国的人,对他来说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制造”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注定终究无法与根本没什么技术天赋的伍车行走到一条路上。
这样的一个人,确实要如何让他相信,人有高尚的一面。如何让他相信,中国人也能在技术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无法让他相信。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安静的——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曾所长,你的意见呢?”
“这个……”曾所长在胡文海的逼视下,显得犹豫不决。
伍车行毕竟是计算所的亲儿子,就这么在外人面前给卖了,这计算所的面子还往哪放。
“宋老,您看呢?”
宋老毕竟只是科委主任,名义上的老大。各研究所内部具体事务的发言,也要比较谨慎的。在计算所有阻力的情况下,宋老也有些为难。
“宋老,能不能单独说两句?”胡文海看出了宋老的意思,向外走了几步。
宋老犹豫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跟了上去。
“小胡同志,你这个要求最好还是做通计算所的工作,这样对你们以后的合作也有好处……”
宋老还是打着劝和的念头。不希望胡文海和计算所公司两边闹的太厉害了,也不太了解为什么胡文海如此针对伍车行。
“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之前没有说完的那个造船技术。”胡文海摆摆手,反而旧事重提:“不知道宋老对国际经济和造船业有什么了解么?”
宋老被问的一愣,下意识沉思道:“这个东西和我研究的方向离的远了点,我只是大略有些印象吧。”
“那我给宋老您解释一下。”胡文海点点头,干脆利落的说道。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造船业都集中在日本,造船业是一种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重工业。投资大回本慢。二战时期美国造船业进入巅峰,后来美国经济发展造船成本迅速上升,于是国际分工里造船产业开始转移进入日本,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他们也正在重复美国人的这个产业转移的历史。”
“你是说……”宋老若有所思:“日本造船业可能向咱们中国转移?”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胡文海语气不容置疑:“中国的造船技术落后太多,而且手里的资本太少,所以无法承接日本的造船业转移。最大的可能,是韩国成为下一个造船产业承接国。”
宋老的反应也是很快的,他立刻就想到了胡文海之前说的那个造船技术,随即恍然大悟:“你认为,如果我国造船业使用了你说的仿真造船技术,就能从日本承接造船产业的转移了?”
“嗯,有这个可能,我个人认为会有很大的可能。”胡文海话没说死,不过这也就足够了。
宋老不可能因为他的一番话就下定什么决心,在他这个层次的领导,必然是要经过详细调查和论证之后,心里才会真正有所倾斜。
如果胡文海真的说的信誓旦旦、斩钉截铁,他反而要在心里打嘀咕,是不是要忽悠自己?
“你再给我说说,你的这个造船技术吧。计算机技术,要怎么才能与造船业结合在一起?”
“好的。”胡文海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开始将记忆中的巨型总段造船法一点点道出来。
巨型总段造船法,在历史上是韩国人在九十年代末发明的。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随便拿出一台微机来,其计算能力都能够顶的上现在的超级计算机。
正是在这种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激光测量和光电技术,使还在车间里生产的巨型总段能够在计算机中模拟拼合后的效果。
而计算机的实时模拟,也为总段拼合中保证公差在允许范围内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没有计算机的模拟,这项技术如果依靠人力进行图上作业,那这个工作量未免就太大了。
所以说,至少一台能够达到九十年代初微机水平的巨型机,是八十年代上马巨型总段造船法必不可少的支援。
除此之外,托举和移动重达几千吨的巨型总段的顶升系统,以及巨型移动拖车,这些也都是这个系统的重要难点。
如果想上平地造船法,那就还得造出半潜船坞船,拼接过程中的巨型龙门吊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造船业本就是投资大见效慢的重工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力密集,没有一点决心是无法在这个行业取得成绩的。
宋老安静的听着胡文海讲完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各个要点,自己心里也在不断做着评估。
为了实现这个技术,如今的银河1号确实非得大改不可。除了输入输出方式的改变,船舶建造模拟软件,激光测量和光电设备的开发,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巨型总段建设工厂很可能不在一地,这就要求能够通过通信系统传递各部分总段的建造数据,还得开发调制解调技术。
这么一套系统下来,宋老翻遍了自己手中的家底,愣是不敢说一定能拿出这笔钱来。
然而,胡文海无疑能够毫不费力的拿出这笔钱来。
千万记得,胡文海的f…14可不是送给空军的,而是用人民币买下来的。以人民币对美元1:3的汇率——刚过了年,人民币兑美元就从1:2。3涨到了将近1:3。
每年少说十几亿人民币的f…14采购款,胡文海不担心没钱,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这笔钱花出去。
毕竟无论如何,他不可能让国家印十几亿人民币的纸币塞到他的床下吧?
张张嘴扔给计算所每年一个亿,最多一两年以后,他就有信心每年收回十个亿来。
“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们回去吧。”宋老深深的看了胡文海一眼,仿佛想看穿他为什么每每总能创造出奇迹来。
然而他唯一看的的,只有一张年轻的过分的脸,而且还在卖萌扮无辜……
“宋老您好,我是计算所的小伍。”看的宋老和胡文海走回来,伍车行连忙抢上一步,激昂道:“我们计算所公司同意将倪总工借调给胡同志一段时间,在不影响公司发展的前提下,尽力帮助民间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中科院计算所应尽的义务……”
伍车行在胡文海和宋老交谈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已经在曾所长嘴里打听到了胡文海的大概来历,也知道自己是不小心一脚踢到了铁板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他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妥协的决定。
“不用你们尽什么义务了。”宋老站定,先是看了曾所长一眼,显然对他的摇摆态度非常不满。
“关于计算所公司是否能够向个人转让的问题,我会在最近提交学部主席团的。”
宋老这句话,让伍车行顿时一阵天翻地覆。科委主任向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提交的提案,结果如何还用问吗?毕竟胡文海要的只是计算所公司,而不是计算所本身。一个用来创收的马甲,没发展起来之前,谁会真的放在眼里。
而在科研水平上能力平平的伍车行要怎么办,谁知道呢?也许,从此他就会泯然于这段历史岔路的浪潮之中了吧。
第一百四十五章电池材料学会
国际电池材料学会是一个尚算新生的学会,但它的影响力却一点也不弱。其前身icm是电池材料方面的著名样品事务所,在1985年这个事务所决定再进一步,组成了一个新的非盈利技术团体,这就是iba,也就是国际电池材料学会。
别看它的年纪不大,但这个学会的委员会成员在电池和二次电池学术界的地位却也已经足够支持起一个学会。比如说美国电化学科学基础中心的亚伯尤恩格尔教授,麻省理工无机化学方向的凯尔凯德教授,日本东大的nagayama教授。
这些委员虽然不算是电池材料方面最顶尖的那一排,但也能算得上是一方学霸,论起号召力无疑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icm事务所十五年来在电池行业的人脉积累,作为iba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学术会议,1985年4月28日到30日这三天的国际电池材料大会,颇有点四方云集的气势。
也不仅是学术界的人对这次会议有兴趣,很多电池厂商、甚至是下游采购商也闻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凑了上来。
摩托罗拉公司这个二战中美军无线电台的供应商,如今世界上车载电子技术一方诸侯,早些时候就公然宣布自己已经掌握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制造技术。应用在其去年推出的手持移动电话产品上,将取得革命性的使用性能进步。
如果这种水锂电真的有摩托罗拉公司宣称的性能,并且安全性也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这可不仅是移动电话的技术飞跃,而是所有移动电子设备的福音了。
美国国内每年消费的二次电池高达十二亿美元以上,全球二次电池的市场更是高达百亿美元以上——这是1985年之前的数据,美元还没有大幅贬值的时代。
不过当然。在美国人们对商业宣传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不像同时代的中国人那样对广告毫无免疫力。
为了能够尽快获得市场认可,摩托罗拉急需获得学术界的肯定。而好巧不巧的iba第一次会议,则成了急于证明自己的摩托罗拉的推广第一站。
“史派西!”一头大波浪卷的玛莎今天画了个很精致的装容,踩着高跟鞋、穿着干练的女式西服,天然就是一群“书呆子”的会场里的焦点。
史派西的实验室“开发”出水锂电的技术。并且抢注了专利之后,被摩托罗拉以一个相当漂亮的价格收购了下来。而作为实验室的半边天,玛莎也在这次收购中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收益。
这不仅是指她兜里的money突然丰满了起来,也是指这个从明尼苏达大学脱离的小实验室,终于翻身发达起来了。
如今的玛莎手下再不是只有两三只科研狗,而是有着一整个科研组,足足十多条科研狗可以指派。
然而在iba今天的会场里,她却是亲自跑上跑下,手上挥舞着一张纸。有些焦急的向实验室的负责人史派西招呼着。
“玛莎,你应该学会冷静,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必须要有风度。”史派西今天可是风光至极,身上穿着上万美元的定制意大利手工西服,过往可望不可及的业内学阀们也满面笑容的和自己打招呼,而且摩托罗拉也已经为他预定了今天学会的开幕式演讲,这些都说明他史派西已经是电池行业里前三排那百分之一的“大人物”了。
大人物就要有大人物的样子。怎么能再有这种不体面的行为呢。
也许,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应该给她报个英国礼仪的培训班?
然而不等史派西想到自己认识哪个人有这样的关系,玛莎就已经跑到了他的面前,将一张纸塞到了他的手上。
“中国人,中国人也来了!”
“什么中国人?”史派西被玛莎的动作弄的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就是中国人啊!”玛莎将史派西手里的打印纸翻开,指着上面的一行字母说道:“你看。就是科学期刊论文上,水锂电池的研发机构新科电池研究院。”
“嗯?”史派西面色一肃,连忙迅速的将玛莎指出的那行字母看了一遍。
他就算再怎么健忘,但“xinke”这个中文发音的拼写,却绝不会认错。就好像小偷要踩点一样。抢注别人的专利,起码也要对被抢注方的情况有所了解。
毕竟之前的史派西只是一个小人物,如果不小心踢到铁板抄到了某个学阀的头上,真就是死字怎么写都忘了。
但是当他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电池类sci期刊,却从来也没见过这个机构,更没找到这篇学术文章的作者“wenhaihu”的名字之后,自然放下心来。
若非是摩托罗拉小心谨慎,通过自然期刊的关系找到了格鲁门的头上,他这才知道原来胡文海竟然是医药化学方面的专家。
至于说胡文海在和格鲁门的交易中发挥出来的中国政治影响力,史派西倒是不大在乎。美国学术界才是世界的中心,在八十年代的世界里,中国在科学领域甚至还没有以色列知名呢。
在学术界没有知名度,又不知道在美国申请专利,史派西抄袭起来自然是毫不担心。
“中国人来就来了,有什么关系。”史派西对此嗤之以鼻,哼道:“我们的实验是完善了他们的技术,中国人只是提出了水锂电的设想,是我实现了这种设想,专利申请人的名字是我——史派西,可不是什么新科。”
史派西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人总是倾向于原谅自己,并且能够轻易的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正当理由,这是人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自然机制。
能够做到“慎独”的美国人,恐怕还没出生呢。史派西又不是圣人,当然不会在是否抄袭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完善技术”的理由,成为他堂而皇之享受水锂电技术带来的荣耀的借口。
然而这种信心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很多业内人士也知道,史派西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并非他的学术能力有多强,只是他“手”比较快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史派西是美国人,“xinke”和“wenhaihu”则是中国人。从屁股坐的椅子上,自然只有抱怨自己手不够快的,没有指责史派西不道德的。
道德这东西,美国人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彻底甩卖的一干二净了。
“好吧。”玛莎耸耸肩,实验室的老板是史派西而不是她:“我只是通知你一声,别忘了开幕式演讲,你最好小心中国人到时候趁机发作。”
史派西的脸色有些难看,显然也想到了开幕式演讲之后的提问环节,这是学术大会必然会有的节目。
作为水锂电技术的真正研究者,中国人会不会在提问环节将他问倒?这对摩托罗拉或者水锂电专利归属没什么意义,但对史派西个人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被一个中国人问倒,这会让他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笑柄,会让他彻底在美国混不下去的!
“我们让大会更改开幕式演讲人……不,让大会取消提问环节吧?”史派西咽了咽唾沫。
玛莎用一副“你是白痴么”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摇头道:“这不可能,如果临时更改演讲人或者取消提问环节……史派西你应该知道,这会让你成为更大的笑柄。”
“哦,看那!”玛莎突然指着史派西的身后,惊讶的说道:“那些亚洲人就是中国代表团了吧?”
史派西连忙回头,正巧看到一群黄种人走进了纽约贾维茨会议中心的大门。至于为什么他能猜到这群人是中国人则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排队。
中国代表团不论男女老少,全都排成了两列纵队、穿着整齐的藏蓝色西服,秩序井然的穿过大门走了进来。一个有点象旅行团导游的家伙,甚至还让这群人在宽敞的大堂里依然排队行动,这在美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全会场有一个国家算一个,能搞成这样的除了中国代表团也是没sei了。
以至于史派西在看到这幅景象之后,立刻就确定了这就是中国代表团,他心底那点紧张感甚至因为这一幕有所缓解。
好吧,官僚们又一次立功了。
“就是不知道这群人里,哪个会是wenhaihu?”玛莎看着中国代表团的十几个人,若有所思。科学期刊的论文是介绍水锂电的,而不是介绍作者的。胡文海在学术圈又没有什么知名度,绝大多数外国人都不知道他究竟长的什么样子。
“大概会是那几个老头子里的其中一个吧。”史派西下意识的回答:“能研发出水锂电的技术,应该在电池材料方面有很深的积累才行。”
“嗯——”史派西突然眼睛一亮,突发奇想:“玛莎啊,我有个主意,咱们这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我上一章的章节名起的多好啊,怎么都没人吐槽一下,有点失望……
另外本书中人物之化名,在书评区有人整理了,已经加精置顶。
第一百四十六章环太平洋
“嘿,小伙子!看着我,知道我是谁吗?”
史派西说起来其实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年纪了,叫一个iba的实习生小伙子倒也没什么毛病。
iba招收的实习生都是以后准备吃科研这碗饭,或者准备在电池行业打拼的年轻人。能在会议大厅门口负责接待的人,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熟记英雄谱。
作为这次大会的开幕式主讲者,史派西的照片当然早就是这些实习生背熟了的。
“史派西教授,我当然认识你,有什么事情可以为你效劳吗?”
“哈,小伙子你不错,很有前途!”史派西对自己可以刷脸相当高兴,勾搭着实习生的肩膀,熟稔的说道:“听着,我有个事情想请你帮个忙。如果你答应了,不仅可以收获史派西教授的友谊,还可以得到这个!”
史派西伸出手来,和实习生紧紧的握了个手。不用说,这一手可是所有美国人都会的绝技,通过握手将手心里的富兰克林转移一个主人。
没有这手绝活,很多时候在美国是要寸步难行的。
“哦,我要怎么称呼你?我的朋友?我要好好记住你的名字,你可帮了史派西教授一个大忙了!”
“安迪,我叫安迪,史派西教授。”
“安迪!真是个棒小伙,你会帮助我的对吗?”
“喔,当然!”手里多了一张富兰克林,实习生顿时笑逐颜开:“史派西教授请尽管吩咐,我一定帮你做到任何事情!”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只要这样……”
……
“张领队,难道一定要这样么?你看周围那些外国人,哪个不是很随意的。还有我们这身衣服,就跟制服一样,太丑了!”
“庆教授,您多包涵,这都是外事局定的规矩,我也是没有办法……”
中国成员团的领队是个“小年轻”。大概有三十多岁,是外事部门安排过来的负责人。按说在国内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在中央部委任职的,也算是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了。然而这成员团里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国内哪个大学的教授,要不然就是研究所的研究员,做到这个位置的不少都是年纪一大把。
手下管着这么一群打不能打、骂不能骂,更兼且双方还没有隶属关系,这要怎么管?若非还要在意所谓“国际影响”,真的就要放羊了。
也是没有办法,国内前前后后出国不少次出国之后人就不见的事情。只好被这群跑路的连累着,对外访问团都要严格管理了。
“我说老庆你也别对人家张领队发脾气了,他能管什么事儿?正经的等会议开完了,咱们不还有半天时间可以自由活动么?”
“嗨,一共就带出来不到一千美金,也不知道能买什么东西。”
“哎?你什么路子换了一千美金啊?我这手里拿着现钱,可就是找不到换美金的地方。”
“我跟你说,就在琉璃厂。我认识一个卖字画的。那边经常有老外去瞧新鲜,这卖字画的手里关系也就一点点多了……”
庆教授这么一说。成员团里顿时就维持不住秩序了,大家团团将他围住,就请教起这换外币的窍门来。
然而在队伍里却还是有一个人,竟然就站在原地没有挪动脚步,手上端着一摞的稿件,恍若不觉的阅读着。
“哟。凌啸凌教授,你这还在看论文呢?”张领队看着老教授们围成一圈交流心得经验,摸了摸鼻子也不好再强调什么纪律了。
得,就这么回事吧——他自己也一样讨厌这一套,看看人家周围其他国家的参会者都随意走动。自家搞的这套谁能真心喜欢么。
不过在团队里热烈讨论的时候,偏偏有一个人对此不闻不问,这就好像大厅里突然出现一队排队的中国人,而中国成员团里突然出现了凌教授一样。
凌教授看起来倒是和张领队差不多大的年纪,不过听称呼竟然就已经是教授了。哪怕是副教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