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人的本事,毛青竹是从来不缺的。
“把他拉到新科公司来,这是你的第一个考验,去吧。”
毛青竹闻言一愣,诧异的看向胡文海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你要他做什么?这些基础的信息,总要告诉我吧?”
“你如果去了美国,只会比这还茫然,难道到时候也有人告诉你这些?”胡文海反问一句,不过想了想,还是说道:“待遇上面你可以随意开价,至于工作,你只要告诉他三个字——晶圆厂就行了。”
说完,他也不管在那冥思苦想的毛青竹,抬脚走进了中科院计算所的大门。
别看中科院计算所顶着中科院的牌子,名义上是中国计算机研发的最权威机构,然而此时的计算所实在算不上好。
几栋四五层的小楼、大片的平房,再加上和普通国企差不多的绿化和略显破败的陈设,一点也没有国家顶级科研机构的形象。
可是话说回来,此时的中国科研机构,其实大抵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在科学的春天来临之后,首先让中国科研人员体会到的不是温暖的春风,而是科学的倒春寒。
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不仅牺牲的是国防建设的投入,被牺牲的同样还有中国的科研机构。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科研人员滥竽充数,有能力的研究员纷纷下海,结果就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造计算机的不如卖鸡饲料的结果。
“这是……哎呀,胡总!”计算所主楼门前,让人惊讶的是当初在南疆见过一面的,号称第一军最会做思想工作的政工干部海逸鲸就站在这里。
看他熟稔的样子,显然不是第一天在这边工作了。
“胡总,自从南疆一别,可是有日子不见了。快请进吧,知道你要来,我可是好不容易抢到了这个迎接的重任。”
胡文海笑笑,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受重视,那就不会是只有海逸鲸一个人在这里,而是更多人出来迎接了。
这个海逸鲸,不愧是作老了思想工作的政工干部,这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了。
“海政……哦,现在应该叫海主任了吧,我可听说你升官了。”胡文海和海逸鲸并排向计算所的主楼里走去,空旷的走廊门可罗雀。
“那不还是借了胡总的光,领导们认为我有和伊拉克人打交道的经验,才给我加了点担子。”
海逸鲸嘿嘿笑着,将胡文海带进了一间面积颇大的会议室。在会议室里面,此时已经坐满了老老少少的研究员。
不用问,在这个会议室里,此时此刻可以肯定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学术界资历和职称密度最高的地方了。
作为前世的所谓it从业者,就算认不全,但胡文海单扫了一眼,就在人群中发现了n多大牛。
比如说坐在下首第一位的,那个头发乱的好像鸟巢的是未来中国超算的祖宗金怡濂,他旁边头发半白但是收拾的比较干净的是未来中国互联网的祖宗陈俊亮,看到这两位不用说就知道今天这个会的意义了,正是要讨论中国下一代巨型机的研制计划。
而坐在最上首的,则是国家科委主任宋健。
就这个级别,放二十年后在国内计算机界来说,套个“盛事”的头衔一点也不过分。
然而如今这间会议室里的众人,却一个个全都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就是胡文海同志。这次的新型号巨型机的研发任务,也全亏了他拿下伊拉克合同才有可能进行。为了保障对伊军贸的顺利进行,总后特别点名为大家请来了胡文海同志。”
海逸鲸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声音。
而谈论的话题,无一不是围绕着胡文海的年龄。按照这些人原本的设想,能够主导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军贸项目,这人怎么说也要五十多岁了吧?军队科研自成系统,没听过名字倒也正常。就算是上面下来镀金的,怎么也要有个三十多岁才对。
然而正笑吟吟站在那里的胡文海,怎么看恐怕都连二十岁也不到。什么时候,中**队连童工都开始用上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但不可否认,在常理上推断,这样关系重大的项目,是绝不可能交到一个年龄还这么小的孩子手上的。
在座的也只有上首的宋老是对内情比较清楚的,但就算是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胡文海的真实面孔,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置信。
“呵呵,胡文海同志是吧?坐吧,快坐。”毕竟是大金主,虽然对胡文海的年纪有所疑惑,但至少没有人表现在脸上。宋老亲自发话请他坐下,会议室里的嘈杂声音也就渐渐平息了下去。
“那么,我们接下来继续讨论下一代巨型机研发的指标。”宋老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茶水,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视一番,接着说道:“在银河1号的基础上继续研发,要拿下每秒两亿次这个标准我看是低了。伊拉克这个系统按照目前的计算量估算,至少要每秒20亿次才能满足需求,甚至可能在高峰阶段有50亿次的需求。两亿次的曙光1号,这要至少装备十台才能满足需求,成本是不是太大了点?这么高的成本,研制任务是否还会给我们?毕竟国防科技大学的周兴铭团队,比计算所可是更有经验优势。”
宋老放下茶缸,开始点名:“老金,你是咱们中科院巨型机方面的权威了,说说看吧。”
“嗯,宋老的话说的有道理,我看步子可以迈的大一点。”五十多岁的金老说起话来还是中气十足,点头道:“我看标准可以定高点,四到五亿次就算有难度也不能不上,这个项目对我们中科院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可是,五亿次、不,就算四亿次,并行数据的交换量也远超过现行交换系统的容量了。”
“那个,我能说一句么?”胡文海举起手,不等别人同意,干脆的说道:“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研发一款五十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彻底满足伊拉克人的需求?”
第一百四十一章自我实现
“五十亿次?”
会议室里众人面面相觑,不由有些傻眼。
这年轻人就是年轻,怎么什么话都敢说?五十亿次啊!美国最先进的克雷2超级计算机,计划要到1986年才能建成,其运算速度也不过才每秒10亿次。
这倒好,开口就比美国人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还快了五倍。
在座的研究员年纪都不小,也是从建国以来一步步走过来的。多的不用说,放卫星的结果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样子。
在一亿次巨型机才拿出来的条件下,直接就要上五十亿次,这不是放卫星、大。跃。进是什么?
所有人看向胡文海的目光,都有点类似于看外行领导内行的样子了。
“咳咳,这个我解释一下。”胡文海囧囧有神,连忙说道:“我的意思是,到八十年代末生产出能够装备伊拉克的五十亿次巨型机产品。其实诸位对这个项目有一个误区,这个系统并非是一次投入的。按照合同上的估算,整个项目很可能要持续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五年?需要这么久吗?”
胡文海点了点头,慎重的说道:“至少要五年时间,别忘了,伊拉克现在正在战争之中。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战火条件下是增长非常缓慢的。要想建成能够指挥全国的c3i系统,我认为五年时间还是高看了伊拉克。”
他说到这里轻笑一声,接着解释道:“所以这就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在早期阶段,指挥节点比较少的情况下,实际上目前的银河1号都能满足需求。但如果是五年后,伊拉克建成了全国网络。不仅是防空,空军、陆军和海军等指挥机构整合到基层,这个时候才会需要上五十亿次的计算量。所以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五十亿次巨型机的研发。”
“这样……”
“原来如此啊!”
在座的众人里没有一个是智商不够的,很快就领会了这番话的意思,顿时一个个眼睛里泛出精光来!
胡文海解释的非常明显。说白了,这是给中科院计算所开了一张五年的长期饭票啊!
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把这个项目拆成几个阶段。从五亿次到十亿次到二十亿次,最后用五年时间拿出一款五十亿次的超算,算算时间其实并不那么紧。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项目从数据上就好看多了。
五十亿次的超算,不光是伊拉克,国内能用的地方也到处都是啊,甚至还能卖到国外去!
而对于胡文海来说。这个项目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维持住中国的超算研发团队。
国防科技大学在1983年拿出每秒一亿次的银河1号的时候,可不是我们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真的非常“友邦惊诧”。
要知道如今ibm主打的商业超算,其性能也不过就是每秒一亿次的第一代克雷机。
在整个世界上,能够实现每秒一亿次这个指标的,也只有美日两国。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个时候已经站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起跑线上。然而非常可惜的是。1983年我们就已经能造每秒一亿次的银河1号,但第二代每秒十亿级别的银河2号却一直拖到了九十年代才重新进行研发。
在这个十年里。就是中国超算失去的十年。不过当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不只是超算研发失去了十年,很多中国科研项目都失去了十年。
而且最重要的是,连队伍都没有保存下来,以至于九十年代我们有钱了,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要进口大量的国外电子产品,这方面恐怕会有些困难。”
金老是中国超算方面的权威,未来中国的超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主席团成员和工程院电子工程学部主任。
这么说,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中国超算界的学霸了。
而对下一代巨型机的研发。显然在计算所里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金老了。他说会有些困难,那就绝对会有些困难,也就是说很多产品国内都还生产不了。
“不止,计算量如果达到50亿次,如果采用金老的并行计算方案,那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量级会非常大。在交换机技术上,我们也要加大投入不可。”
跟在金老后面发言的是陈俊亮陈老,他今年也是五十岁出头的样子,头发已经有些斑白。但和头发乱糟糟的金老不同,他的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白衬衫干干净净,坐在座位上也是抬头挺胸坐的笔直。
作为中国第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研制者,东方红一号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缔造者,在数据交流方面陈老同样也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然而不论是金老也好、陈老也罢,他们发言的中心思想其实都是一样——哭穷。
胡文海似笑非笑,摇头道:“我听说陈老手上有个项目,是市话程控交换机对吧?这样,我可以拿出一百万美元来,请你把这个产品的技术转让给我,你看怎么样?”
“一百万美元?”
陈老虽然被胡文海在心里称呼一声“老”,但在科研界五十多岁可绝不算老,反而正是年富力强能够出成绩的时候。
在科研界,四十岁的“青年学者”都还大把大把的呢。
这也就是说,此时的陈老还不算见过多少大世面。至少,足足一百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他可是在国内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我要请示一下研究所的领导,这毕竟不是我个人……”
陈老话说到这里,突然会议室的门响了起来。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年轻人”,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各位,我来晚了。”来人淡淡的点了点头,走到会议桌末位的一个位置,扶着椅子说道:“我受部长的委托来出席这次会议,虽然首长说他应该亲自前来,不过有人请他吃河蟹,只好临时派了我过来。”
“呵呵,蓝秘书能来也是一样。坐吧,坐。”宋老摆了摆手,笑道:“电子工业部能够出席这个会议,也说明了国家对下一代巨型机的重视啊!”
“是的,我们部长在派我来的时候特别说明,胡文海同志在这个项目里的作用非常重要,让我一定全力支持他的提议。”
蓝秘书坐在门口的会议桌末位上,拿出钢笔和记事本,作势就开始记录起来。
然而他这番话一出口,在座诸位立刻就不能淡定了。
这么直接给胡文海站台的姿态,如果众人再看不明白,那可妄称是高智商的科学家了。
而来自电子工业部的支持,在计算所和陈老看来,可就太耐人寻味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关系,能够结合的这么紧密?
而对陈老来说,才真正开始仔细思考向胡文海转让技术的可能。这不仅是一百万美元的问题,也是技术转化和推广能力的问题。八十年代中国有不少很不错的技术,然而在市场上却很难看到这些技术能够转换成产品。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其命运就是在经过国家鉴定之后被束之高阁,再在某个时间被人想起,却发现已经错失了推广它的时机。
而陈老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有了电子工业部的支持,才可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有资源去在国内推广程控电话交换机。而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才是这年代科学家最看中的东西。
其意义,就好像未来的网络小说作者,能够有一本纸质的出版书一样。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倪光南能够被伍车行说服,也不是他开出了多好的条件,而是许诺将他的梦幻汉字系统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对于这个年代的科学家来说,忍饥挨饿看着别人发财自己搞科研,为的其实不就是这么一点自我实现。
有了蓝秘书的支持,陈老动心了。
胡文海看向蓝秘书,微微的冲他笑了一下。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蓝秘书会旗帜鲜明的站在他的背后,就好像没有人知道他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摩托罗拉的芯片生产线,更没人知道他要怎么实现这个计划。不过,总有人会对他之前的成绩另眼相看,会选择押注在他身上,做点小投入大回报的投资吧。
这条未来的芯片生产线,胡文海已经做好了打算,显然放在魔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嗯,说到进口国外的电子产品。”胡文海看向金老,笑道:“如果中科院能够给我一定的支持,我打算安排一批人去美国。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家晶圆厂供他们进行实习,学好了美国人的生产技术,回国之后建设一座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晶圆厂。”
“我们自己的晶圆厂?”说话的不是金老,而是坐在最上首的宋老,他慎重的皱眉问道:“胡文海同志,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胡文海信誓旦旦。
第一百四十二章堵门
“哎呀,各位老师不用送了,真的不用送了!”胡文海连连推辞,摆着手想把各位依依不舍的中科院和计算所的科学家们请回去。
然而在这些人眼里,胡文海已经不是胡文海了,而是一座移动的金矿!
不,或者如此形容也不足以表达他们对胡文海的热情,因为即使是一座金矿,一年也就产个十几、几十吨黄金到头了。但如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能够引进一座美国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啧啧,这可比什么金矿都值钱了。
至于胡文海能不能说话算数,这个倒是没人担心。如今的晶圆厂和未来三十年后满世界只有那么几家不同,真的投产一条三微米的芯片生产线,撑死也就是几千万美元,绝不会超过一亿美元去。
就这点钱,手握蓝色小药丸专利的胡文海,手指缝里漏点也就够了。
毕竟即使每年空军引进一个中队f…14,也不过才两亿八千八百万美元。配件加大修线,能用个六七亿就顶大天了。剩下的美金份额都握在胡文海手里,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财神爷。
有这么一位财神爷担保,各位搞计算机的科学家,当然要为那座还八字没一撇的晶圆厂望眼欲穿了。
这就好像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二马,这两位如果说要投资搞什么,哪怕还只是动动嘴,恐怕立刻就能在业界搅起一阵腥风血雨。
“蓝秘书,这次是真的谢谢你了!”胡文海紧紧的握着蓝秘书的手,爽朗的笑着:“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想说服中科院支持我搞晶圆厂。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
“胡总太客气了。你能愿意在电子产业投资,我为你服务就是应该的嘛。”蓝秘书握着胡文海的手,倒是比他还要用力,一语双关道:“总之,我和首长都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魔都的晶圆厂能够早日建成。”
“请放心。”胡文海拍着胸脯保证道:“最快两个月时间内我想就能够和摩托罗拉达成意向,保证今年年内魔都的晶圆厂就能够投产。”
“哦?”蓝秘书满意的笑了起来:“那我就敬候佳音咯?”
“没问题。”
……
一众科学家跟在宋老的身后,蓝秘书和胡文海被他们众星拱月一样的围起来。浩浩荡荡的向着计算所的大门走了过去。
“说起来,其实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能够麻烦两位领导。”胡文海有些踌躇,犹豫了一下说道:“关于银河1号,我希望能够在最近按照我的设想改造一台。如果可能,在今年9月之前改造完成,并且交付使用。”
“哦?小胡同志打算怎么改造?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台巨型机的改造,有点困难啊。”
宋老有些为难,银河1号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成果。其实和中科院没什么关系。以胡文海的关系,想要一台银河1号当然是没问题。但要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改造并且拿出一台巨型机来,这就非得计算所、国防科技大学和电子工业部三方面通力合作了。
国防科技大学有研发的经验和基础,而中科院有庞大的团队和技术积累,电子工业部则掌握了迅速投产的工业资源。
胡文海如果想要在9月之前拿下一台改装的银河1号,这里面牵扯的方方面面范围就大了。
“是这样。”胡文海抿了抿嘴,说道:“我有个新的技术设想,需要对目前银河1号的输入输出方式、存储方式进行改造。这个改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三维仿真模拟,所以不仅是硬件方面,还需要一批人手进行软件开发。”
“新的技术设想?”宋老的目光一亮,笑着问道:“究竟是什么技术,不知道放不方便和我说说?”
“这个……”
胡文海还真是有些纠结了,要不要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然而随后他就拿定了主意,这个技术想要实现,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宋老这个科委主任的。与其在借用中科院团队的时候被人摸去,不如现在就大大方方的拿出来。毕竟咱现在也不是没有跟脚的人,想占胡总的便宜还得掂量一下牙口。
“我的这个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与造船技术结合的思路。”胡文海决定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现在造船业普遍采用的分段造船法,可以比较形象的比喻成搭积木。在工厂里生产出小型散段,然后在船台组装,节省了大量的船台占用时间和资源成本。然而这些分段的组装,仍然需要大量的消耗船台时间,所以我想能不能干脆在工厂里造出大分段来,甚至在工厂车间里就实现壳舾涂一体化……”
分段造船法实际上国内七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到八十年代基本上已经是造船的标准技术。然而这时的分段造船法,可绝不是后世九十年代末期韩国人发明的总段造船法一样能在车间直接造出一截船身来。
分段造船法,实际上造的是“散段”,也就是说船壳、甲板、内部管道设备和船舱等都是分散开的,运到船台上之后再进行组装。因为散段的体积较小,所以公差要求不高,是相对比较好实现的。
而总段造船法则是将船壳、甲板和一段船体内部的所有内容都造好之后再上船台,一段总段往往重达几千吨,段与段之间的误差要求就高多了。
为了能够消除误差,计算机模拟对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八十年代,能完成这种任务的也只有像银河1号这样的巨型机了。
胡文海正和宋老说着话,突然计算所的大门口传来了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
一群看起来没什么事情的研究员围在大门前,正义愤填膺的围着一个人指手画脚。
“哪来的乡下人,挖墙脚挖到我们中科院来了?你也不照照镜子,搞晶圆厂?就你这样,知道晶圆厂是个什么东西么?”
“就是,我们伍哥是个什么人物,你又是什么东西,能请的动倪总工程师?识相的赶紧滚蛋,别以为我们不敢动手!”
“大家跟他废个什么话,不想走干脆就别让他走了!”
看到门口聚集的这些人撸胳膊挽袖子的样子,宋老瞬间脸就黑了下来。
“老曾,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儿?”
计算所的所长曾松柳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路小跑的就向着人群冲了过去。
“你们堵门干什么!”曾所长扒拉开人群,脸黑的好像锅底一般,寒声问道。
门口的计算所职工见到曾所长赶过来,竟然一点也不害怕,反而纷纷指着被围住的一个人大声说道。
“所长,这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土鳖,竟然想拉倪总工去什么乡下小工厂,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要办晶圆厂,这不可笑么?”
“没错所长,这我们都是亲耳听到的。他硬是拉着倪总工说话,赶都赶不走啊。”
“那你们就不工作,只堵着大门口?”曾所长挥挥手,恼道:“散了,都散了!工作时间聚众闹事,像什么话!”
“咳咳,所长。”一个穿着西服打领带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嘀嘀咕咕的在曾所长耳边说了两句。他这身打扮在一群藏蓝色工作服的人群里宛若鹤立鸡群,然而看周围的人,却似乎对他颇为熟悉。
曾所长在这人一阵耳语之后,果然将赶人的动作停了下来,皱眉道:“既然是个捣乱的人,那就把人给我撵走。赶紧的,后面有领导过来!”
“听见没有?赶紧走啊,别逼我们动手!”
人群里被围住的人不用问,自然是胡文海带来的毛青竹。不过说实话这点小场面对他来说,还真没放在眼里。
这是什么地方?中科院计算所嘛。也就是说,这里面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
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科学家要会武术才能流氓也挡不住。然而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缺乏运动的宅男,有几个会武术的?
“呵呵,要我走也可以。”毛青竹胸有成竹的冷笑道:“不管怎么说,得让我最后见倪总工一次吧?只要倪总工亲自说一个不字,我立刻转头就走!”
毛青竹这番话说出来,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竟然谁也不敢接话。
曾所长皱眉,不耐烦道:“那就把倪光南叫出来,赶紧把人弄走!”
“所长,不行啊!”他旁边的西装男人连忙侧头低声说道:“也不知道这人给倪总工灌了什么迷药,倪总工好像有点动心……”
“什么?”
曾所长目瞪口呆:“伍车行你没说错吧,倪光南要跟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人走?”
“也不是就一定走,不过我看倪总工有点动摇!”伍车行急道:“所长您知道的,倪总工这人眼里只有技术,再加上耳根子有点软、人又有点倔,也不知道是触到他哪根筋了,俩人被我们分开之前,谈的好像很投机。”
“那还等什么,当我计算所的大门可以随便进的!”曾所长干脆的摆摆手,说道:“把人赶走,等我回来好好做做老倪的思想工作就是。”
曾所长这么一说,周围的计算所职工顿时蠢蠢欲动起来。平日里和伍车行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年轻人,打量毛青竹的眼光顿时不同起来。
“快走,再不走,我们可动手了!”
就在这时,突然人群外传来了一个镇定的声音:“住手!”
第一百四十三章无法相信
“胡总!”
“小胡同志?”
毛青竹和曾所长对视一眼,目光中不免有些诧异。
这个不知所谓的人,难道是胡文海带来的?他这么挖计算所的墙角,这是什么意思?
曾所长心思电转,不由有些疑惑。
然而在场最着急的,却不是毛青竹、也不是曾所长,更不是胡文海,而是伍车行。
看到胡文海身后跟着的这群人,伍车行就知道今天这事儿是麻烦了。他虽然不认识胡文海身边的蓝秘书,但他认识宋老。作为中国科研系统名义上的领导,精于人际的伍车行当然不会忘记宋老的样子。
而计算所里一群人,如今全都团团围着这三个人转,还不足以说明什么?
他不认识蓝秘书和胡文海,可他却认识宋老。能够并排和宋老走在一起的人,肯定也不会是什么简单人物。
在这个时候,一个能和宋老一起走的人突然站了出来给毛青竹站台,情况可不那么乐观了。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倪光南对计算所公司的意义,也就是对他本人的意义。
伍车行原本是计算所的一名普通员工,但同样他也非常不普通。在一千多人的计算所里,这里可以说到处都是藏龙卧虎,大家在学术上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然而这在伍车行这里行不通,他在技术上实际根本没有什么野心。
就好像这个年代众多在科研单位里混日子的人一样,伍车行本人的学术水平可以说相当、相当一般,而且他本人也极其不热爱这份工作。
他在进入计算所之后最大的兴趣不是在技术上有所进步。而是纠集一群人在私下里讨论时事。或者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最早的一批——公知。
而且伍车行在这方面的成就非常不错。计算所里很有不少人逐渐加入了他的圈子,而且成为后来梦幻集团的骨干。
不用问,这些也都是在技术上没有什么追求,在计算所里算是得过且过的人吧。
但是新生的计算所公司还是需要打出自己招牌的,这个招牌就是倪光南。
他研制的梦幻汉卡,对国内计算机的普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解决了计算机输入和显示中文的难题!
可以说,中国人后来能相对无障碍的使用电脑。根子上就是倪光南的这项发明。正是有着这样杀手锏级别的产品,计算所公司才能在八十年代打开市场。
没有了倪光南,自然伍车行搞的这个计算所公司,也就难以为继了。
“咳,不好意思,曾所长。”胡文海上前几步,笑道:“这位毛青竹同志是我带过来的,好像给贵所添了麻烦?”
“麻烦?”曾所长连忙摆手,笑的跟一朵花一样:“不不,既然是小胡同志带来的人。那肯定是误会了。”
“哦,既然是这样……”胡文海看向毛青竹。轻轻的点了点头。
他原本也没对毛青竹能够说服倪光南有多少指望,毛青竹是资本运作的大师,但不代表他能做到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
在计算所将倪光南靠空口白牙拉走,这就是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
不过看样子,毛青竹还真是给了他一个惊喜。虽然事情没有办成,但完成度显然超过了他的预期。
“胡总,刚才我在这边遇到一个叫做倪光南的人,我想他的能力对我们的晶圆厂项目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噢?是真的?”胡文海拉着长音,语气似乎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