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卓这边,没了三福晋这个喜欢挑话,出风头的人,倒是其乐融融。
三福晋自从弘晴死后,就不喜欢挑话,出风头了,也只是安静的做在那里。
“十四弟妹,你这是几个月了?”和卓作为大嫂,又是主人家,人家挺着肚子来祝贺,总是要关心两句的。
“谢大嫂关心,已经5个多月了。”十四福晋完颜氏摸着肚子,身上散发的母性的慈爱光辉。
和卓看她气色上佳,想必十四爷和德妃是很重视她这胎的,遂点头道:“嗯,看弟妹精气神十足,定能生个健康的孩子。”
“承大嫂吉言了。”
好话谁都爱听,十四福晋听了笑的愈发灿烂。
四福晋之前因为弘晖的事情,整个人都瘦脱了相,现在看起来好一些了,不过眼里的神采也少了些。
“大嫂,恭喜啊,大哥再添了一个阿哥,一个格格。人人都说大嫂是个贤惠人,善待庶出子女,想必这两个侧福晋的孩子,大嫂肯定也会善待的。哦~~~”
八福晋最后一个字故意拖长了,而且她说的话虽然句句是好话,连在一起就是明晃晃的说若这两个孩子有什么,就是大嫂不慈,之前善待子女的名声也就是个幌子了。
八福晋这话不可谓不深意。
八福晋话应刚落,和卓这一桌,就安静下来了,本来在耳语的七福晋和九福晋也不说话了。
和卓瞟了这八福晋一眼,论起母家辈分,八福晋还是和卓的外甥女呢。
“我们府上的事情,就不劳八福晋操心了,我这个嫡福晋,是否会善待子女,我们爷和宫里的额娘自会看在眼里。”
和卓的战斗力也是杠杠的,这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你可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倒是八弟可怜,大婚这么多年,膝下就弘旺一个小阿哥,八弟自小养在额娘膝下,可以说是本福晋这个大嫂看着长大的,我又是做人大嫂的,赶明儿,进了宫,见了额娘和良妃母,可要提一提这件事儿,看看有没有好人家的闺女,给指婚个侧福晋什么的。”
“额娘和良妃母对于八弟的子嗣,一直很是操心呢。”
满月宴3
“额娘和良妃母对于八弟的子嗣,一直很是操心呢。”
和卓不是什么软柿子,随便让人捏一捏的,直接将了八福晋一军。
和卓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八爷侧室的事情惠妃和良妃提过几次了,都被八爷给含糊过去了,惠妃看八爷这个样子,索性也就撒手不管了。
“你,”八福晋气的跳脚。
八爷是她的死穴,当初后院的两个人怀孕生产,已经让她心痛难当,岂能再接受旁的什么女子。
“我什么我,我是你的大嫂,八弟妹,你可曾记得你的姓氏,你知道不知道你是行为,给郭络罗氏的姑娘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自己好好想想吧。”
“哦,对了,想必八弟妹是自幼在安郡王府上长大的,都忘记自己姓什么了吧,旁人不知晓的,还以为你八福晋是安郡王嫡嫡亲的孙女呢,各位弟妹,对不住了,扰了各位的兴致,大嫂在这里自罚3杯。”
和卓这段话说的又快又急,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喝完酒走了。
留下一桌子的皇子福晋面面相觑,四福晋原本想要打圆场的话,就堵在了嗓子眼里。
连邻桌的人,也都看了过来,和卓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放低音量,邻都桌听到了,眼里都八卦着看着八福晋,和卓要的就是这个反应。
眼看着八贝勒在夺嫡这条路上越陷越深,早就已经不是那个有点害羞的小男孩了,和卓曾经可惜过,也暗示过,不知道八爷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
不过也无所谓了,说破大天,八爷也不过是惠妃的一个养子,日后他如何都搭不上胤禔。
总之,虽然目前是不能彻底和八爷府上撕破脸,不过这是个好机会,不日就会传出大福晋和八福晋不和。
哦,对了,安亲王死后,被降为郡王,谥号也被夺了,现在就是个郡王的爵位了。
和卓走后,八福晋脸色青青白白的,眼中含泪,泣然欲滴,手里的帕子捏的紧紧的。
奈何一桌子都是女人,也没个人欣赏素来明艳大气的八福晋这委屈凄苦的模样儿。
还是四福晋打了个圆场:“这大嫂估计是话赶话了,八弟妹不要放在心上,来,今日菜色不错,这红烧狮子头,听说是大哥大嫂聘了《云客来》的厨子做的。”
有四福晋开头,九福晋和五福晋凑趣,场面有重新热闹起来啦。
如果忽略三福晋讥讽的笑,以及暗中八福晋瞪了四福晋那一眼的话,不过八福晋还是吃不下去了,告罪一声,离席去了,好一会才回来。
看到大嫂和其他福晋欢欢笑笑的,八福晋也开始凑趣,不愧是八面玲珑的八福晋,可以帮八贝勒将宗室都拉拢过来,可见夫人外交有多成功了。
心理素质有多强大了。
不过和卓并不理会她。
既然打定主意要和八福晋闹不和,就不能半途而废。
三福晋笑的讥讽是因为四福晋,又是这样,每次都会这样,搞得好像就她贤惠大度似的。
不就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吗,谁不会似的。
三福晋想的不错,这确实是四福晋的路子,之后虽然四爷子嗣单薄,不过没人说四福晋不好的。四福晋在外的名声一直很好。
满月宴4
五福晋和九福晋开口圆场,是因为她们俩是宜妃的媳妇,宜妃出自郭络罗氏,八福晋虽然是在安郡王府里出嫁的,总是姓郭络罗氏的。
况且,九爷,一向和八爷走的近。
她们可没有大嫂这样的底气,说翻脸就翻脸了。不过她们也很诧异,大嫂待人一向温和,从不和人大小声,今儿个,怎么和吃个枪药一样。
难道是因为今日是两位侧福晋子女的满月宴,心情烦躁???
想不通就不想了,只要将这个事情,回去告诉爷就行了,其余的不是她们操心的。
听说宫里毓庆宫又打杀了一批奴才,自从康熙42年索额图死后,太子爷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去岁里,还让三爷跪着,另外还鞭打了大臣。
她们都不受宠,还是乖觉一些比较好。其实九福晋的日子还好,九爷府上莺莺燕燕虽然多,不过九爷实际并不好色,也从来没有偏宠哪一个,更没有弄个侧福晋出来膈应。
在府里是给足了九福晋面子,银钱也从来不缺,后院管理全部脱手给了九福晋,他从不插手,所以九福晋日子还算过得自在。
其实九福晋心里清楚,后院那些莺莺燕燕,包括自己这个嫡福晋,爷都没放在眼里。
九爷是标准的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人。
自从九爷府上犯了错的姬妾,亲自被他卖到红楼之后,九爷府上的莺莺燕燕也都乖觉了,她们可不想这个下场,更何况,后来又有几次,九爷将自己府里的姬妾送人之后,就更是乖觉了。
偶尔有那么一个刺头,很快会被挑掉,所以九福晋在府上还算是舒心,除了会被宜妃催生之外。
宴会结束后,胤禔也听说了自己福晋在宴席上面的壮举。
福晋素来温和待人,很少会与人有争端,怎么今日如此,回去要好好问问。
是的,犀利,和卓说的话,可以撑得上是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八福晋了。
一方面说了她不能生养,又嫉妒不能容人,另一方面,是明晃晃的指责八福晋不认祖宗了,百善孝为先,这可是大罪。
寻常的小官之女,被扣上了不认祖宗的名头,估计都会被夫家休弃,更不要说礼来重规矩的皇家了。
大福晋这话说出来,就是摆明了要和八福晋撕破脸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八福晋,安亲王,郭络罗氏那点子事儿。
不过明尚的死就是因安亲王而起,郭络罗家不接受八福晋,也是情有可原。
况且安亲王府抚养八福晋,对外披上了一层“安亲王怜惜外孙女失去父母,接回王府中养育,尽孝膝下”的皮,所以一时大家不会注意这些,这次是明晃晃的被和卓撕开了,八爷有一个不敬祖宗的媳妇,看你们这些人还要不要支持。
其实这也是变相的帮八爷了,不过估计八爷不会领情,还会怨恨和卓这个大嫂,不过和卓并不在意。
“福晋,今日在宴席上,为何对八弟妹?”胤禔拉着和卓的手,询问道。
两人都洗漱完毕,躺在了床上。
满月宴5
和卓莞尔一笑:“从今日起,咱们这里就不是八弟妹了,是八福晋。八福晋在母家这边算,我是她姨母,从夫家算,我是她大嫂。教训几句,还是可以的。”
“可是今日福晋这话,不能当众说呀!”
“爷,这当众说有当众说的好处啊,爷还记得,皇伯父福全去世的时候说的话吗?”
“八贝勒才能卓著,可堪大任”胤禔悠悠的吐出福全临终时和儿子保泰说的话。
“人人都说,八福晋出自安亲王府,出生高贵,有皇家血脉。背后又有郭络罗氏,实际上呢?”实际上呢,和卓嗤了一声。
“哼!”
胤禔脑子也不是白长的:“八福晋出生郭络罗家嫡支,阿玛是三官保的二儿子明尚,宫里宜妃的嫡亲弟弟,额娘是郡主,岳乐的爱女。”
“是啊”和卓开口很是平淡“阿玛是明尚,明尚是什么人,是罪臣,八福晋额娘就只是生育了她一个,明尚连个儿子都没有留下。”
“罪臣之后,无父无母,无兄无弟,这还是民间说的绝户女”胤禔身子一下子直了起来,又快有轻的吐出这些话。
夫妻俩对视,已经明白皇阿玛赐婚的用意了。
不愧是皇上,这看上去花团锦簇的八福晋,其实不就是个孤女,还是个罪臣之后,寻常百姓家,都不会娶一个孤女。
普通的官宦之家,也不会娶罪臣之后,他们这些兄弟却看不清,还以为皇上多宠老八呢。
看着八福晋身后有这郭络罗氏和安郡王,其实都不靠谱,郭络罗氏因为明尚之死早就怨恨上八福晋母女了,只是因为安郡王府不好撕破脸罢了,安郡王府更是,当年八福晋额娘被封郡主,出嫁后落下了个克夫的名声,让王府一府邸的姑娘都受到牵连。
后来安亲王又将八福晋接回家中,甚是宠爱,一个外孙女超过了一种嫡亲孙女,人家对她能没点什么想法?
不可能吧。
不过胤禔也再一次体会到了帝王的心机,什么都能算计,什么都能狠得下心。
胤禔紧紧的搂着和卓,和卓安慰的拍拍他的后背,两人不说话,不过气氛却不是旁人可以插得进去的。
胤禔并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自己没了夺嫡之心之后,将一些布局都撤掉了,也不会拉拢官员了。
另外还和明珠恳切的谈了一次,明确的表明自己的立场,明珠一开始不相信,不过慢慢也相信了,恨铁不成钢,拿自己的外甥也没有办法,加上自己已经年老,很多时候精力也跟不上了,后来又看到索额图的下场,开始庆幸自己的及时抽身。
现在已经写了折子养老了,不过被驳回了。
胤禔自从没了夺嫡的心思之后,脑子前所未有的清醒,很多之前看不明白的事情都看明白了,皇阿玛现在对于他们这些儿子,更多的是皇上的身份罢了。
父亲的身份很少出现了。
也从老三,老四,老八,眼里看出了野心,老四藏的很好,不过可瞒不过他。不过是不争就是争,其实老四争的是帝王之心,帝王的偏爱罢了。
满月宴6
不过确实很成功,跟着太子后面,皇阿玛对他很是器重。
老八就跟个傻的一样,树大招风都不懂,一棵树,根还没有长好,就拼命的抽枝条,长叶子,能好吗?
大风一来,不就吹倒了吗?
看在同在额娘膝下的这一层关系,劝导过两次,不过还没开口说完,就被这小子糊弄过去了,胤禔也是冷了心,随他自己把,若是日后有难,大不了看在额娘的份上拉拔一把。
胤禔后来想了想,觉得福晋的做法也无不可。
可以说是以力破巧了,大福晋和八福晋闹僵了,他也可以趁机和八爷府撇清了关系。
毕竟人人都知晓:大爷大福晋伉俪情深不是。他也妇唱夫随一回不是吗,不过老八那小子精明的很,恐怕不会上当,不会撕破脸的,不过他这个姿态要摆对。
确说八爷府里,八福晋虽然在宴席上呆到了结束,不过回到府里,就大哭了一场。
八爷也弄清楚了原委,心中原本对大嫂的敬意也转变成了怨恨,忙着安慰怀中的娇妻。
不过怨恨归怨恨,大嫂在自己年幼的时候对自己有恩,他还记得6岁那年,大嫂刚嫁过来的时候,回门的时候,给他也带了糕点吃食,还有一些小玩意。
虽然现在看来不值钱,不过当时糕点甜滋滋的滋味一直在他心头,后来奴才们也不怠慢他,克扣他的伙食饭菜了,他知道,这都是因为惠妃和大哥重视他的缘故。
当时小小的他知道,这是大嫂的功劳,惠妃虽然不会害他,但一般都是无视他的,自从大嫂嫁过来之后,四时八节,惠妃每次都会派心腹到阿哥所来看望,送些东西。
大哥大嫂每次出宫也会给他带些东西,甚至带他一同出去过几次。
额娘懦弱,在大嫂身上他体会到了如慈母般的关怀,一直铭记在心,只是大嫂似乎和福晋气场不和,两人一直处不好。
若是和卓听到八爷的心里话,估计会揍他,她当他是弟弟,你却当我是娘,是什么神操作。
老娘可不想要你这样一个大儿子!
不过有恩不代表不怨恨了。
很多时候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怨恨!
大嫂这是当众给福晋难看,说她不敬祖宗,这可是大罪,大嫂究竟要干什么?还是说岁月催人变,大嫂已经不再是那个带他出去玩,递给他糖葫芦,饭桌上给他夹菜,又怕他不够钱用,偷偷塞银钱给他的那个大嫂了。
爷定要问个明白,八爷心里腹议道。
不过当下是先安慰好自己的福晋,旁人都说福晋善妒不能容人,他知道,都是为她担了这个名头,苦了她了。
刚开始,确实存着利用福晋身后势力,才对福晋好,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
福晋一颗心都在自己身上,全心全意的为自己好,她那样骄傲的人,为自己委曲求全,岂能不知。
时间长了,连八爷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装出来的深情还是真的深情。毕竟,新婚那几年,福晋对额娘不敬,始终是一根刺,扎在他心里。
满月宴7
不过八爷是问不明白的了,后来八爷一提起这个话题,和卓直接转移或者打断话题,次数一多,八爷也就不问了,心中也大概明白了。
不过心中虽然有些怨恨,也不会出手对付大嫂,就当是还了当年的恩情了。
毕竟大嫂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影响很坏了,有个不知所谓的御史,竟然弹劾他不会教导妻子,教的妻子只认外祖,不忍祖父,让他简直七窍生烟,不过皇阿玛并没有说什么。
之后,八福晋也开始和郭络罗氏走动了,其实之前也走动,只是每次都是礼到人不到,现在次次都是人也到,被三官保夫人,如何奚落排挤,也不会早走。
在三官保夫人眼里,自己儿子就是被八福晋母女给克死的。
事实也是这样,当年安亲王势大,康熙爷记恨,不能拿安亲王怎么样,就找了个他女婿的错处,因为小小的两千两银子,就将安亲王额驸郭络罗明尚给斩了,也成功了破了郭络罗家和安亲王家的联姻!
不能说不厉害!
八福晋心中的小人咬牙切齿:她要牢牢的记住这些羞辱,等她登上后宫之主,郭络罗夫人,大福晋,一定要让她们付出代价。
若是和卓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会对她说:醒醒吧,姑凉,别做梦了!
你是没有皇后命哒!!!
满月宴过后,府里倒是没什么大事,两个侧福晋都忙着带孩子。
和卓给小儿子插了一块蜜瓜,给他。
现在陪在身边的就这个小儿子了,连小七弘同也已经去上书房读书了。
小八弘华已经4岁了,和卓已经给他做了测试,是四灵根的资质,在这个大陆有灵根就是幸运的了,也不能计较灵根资质高低了。
灵根是什么,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了,这个无法改变,所幸和卓怀孕的时候补养的好,灵根纯净度还不错。
“主子,听说今日朝堂上圣上大发雷霆。”
白夏看到和卓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继续说道。
“奴婢听说是甘肃,陕西,这两个省份,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大旱。甘肃当地吐司不但没有及时处理,并且没有上报朝廷,激发了民变。
另外陕西也是同样的,激发的民变,地里的庄家都已经开始长出麦穗了,因为天气原因,没水,今年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听说那里反清复明的声音很大呢。”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快九月了,真是可惜了。”白夏说到这里很是唏嘘,和卓知道她年幼时受过穷,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所以格外珍惜粮食。
和卓放下手中的银叉,拿起帕子给小八擦嘴,
嘴中回道:“这老天爷不给饭吃也没有办法,朝廷不是拨过款,让各地建水库什么的蓄水的吗?照理说也不会颗粒无收啊。”
“谁说不是呢,听说这次皇上要派兵去镇压叛乱,另外还要去赈灾,不知道会不会派咱们王爷去。”白夏也知道万岁爷要是派差事给自己主子爷,就是信任主子爷的表现。
和卓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去也好,不去也罢,淡淡的开口道:
大旱1
“这些事情都不是咱们要操心的,这样吧,今年的收成全部统计一下,留下必须要的,其余的不要卖掉,到时候捐点粮食,药材什么的,也算是尽一份咱们的心力。”
白夏喜笑颜开:“奴婢就知道咱们福晋是个好心肠,活菩萨。”
这个白夏也不是瞎说的,和卓每年都会将部分的粮食送出,也算是积攒功德吧。
为自己,也为孩子们。
另外也为了胤禔,胤禔是个将军,古来将军大部分都没什么好下场,其中固然有权阀争斗的缘故,不过因为将军一般杀戮很重,也有一部分原因。
胤禔是孩子的父亲,和卓不希望,因为这个他没了下场,或者说下辈子过得清苦。
“你这个小妮子,平日里不见你关心这些,怎么今日关心起这个来了?”
白夏是有名的医痴,除了和医有关的,她关心的也就是和卓这个主子一个人了,旁的都不在她眼里。
白夏笑笑:“主子,还不是秋分,她男人去岁升了职,被派到甘肃去了,奴婢和她一起伺候主子多年,总是要挂念两分。”
这个事情和卓倒是知道的,秋分当初嫁的是个百长,算是个小队长的职位,这两年生了两级,现在已经是正九品的把总了,也算是长进。
“这个你不用太担心,秋分是个会过日子的,粮食什么的暂时不会缺的。”
和卓没说的是,秋分男人就说不好了,这种叛乱,一般这类小头目,都是要冲在第一线的。
这甘肃的土司,不知道为什么事情没有爆出来,和卓可不相信是简单的几个灾民做乱,估计是事情闹大了,才爆出来。
估计那些水利工程的款子都被他们给贪污了,搞不好,两个省府以及下面县市的粮仓都出了大问题了。
好不容易,因为康熙几次下江南,拜了朱元璋的陵寝,又广开了博学鸿儒科,收了天下士子之心。
“朱三太子”也被抓到了,“朱三太子”的党羽也被瓦解了。
没了“朱三太子”,这反清复明的声音也小了许多,现在一下子又起来了,皇帝能不恼火嘛!
……。。
胤禔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因为要派兵镇压,以及要发粮食过去,都用的到兵部,所以官员们下朝后都留在了那里。
胤禔所在的兵部还好一些。
户部的官员就惨了,有胤禛四贝勒这个工作狂在,估计今天别想回去了,在衙门里过夜吧。
果不起然,第二日,康熙就发了圣旨,将甘肃土司,和陕西总督革职查办,押解回京。
另外派了太子爷和四阿哥胤禛去处理陕西的事情。
甘肃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是土司和朝廷共同处理的地方,形势比较复杂,康熙让信任裕亲王保泰去处理了,另外还派了和卓的六哥佳珲带兵去镇压。
康熙这一手平衡可以说玩的很好了,太子四阿哥是一派的,四阿哥又是正蓝旗的旗主,这次四阿哥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发展军中势力。
裕亲王保泰是支持八阿哥的,佳珲是大阿哥胤禔的小舅子,自然是站在大阿哥这边,两对人马自然不会黏黏糊糊的,搞在一起。
大旱2
佳珲临行前,胤禔夫妇去送了,并将府上,庄子里的所有存粮都给了六哥,以应急之用。
虽然朝廷也给了粮食,不过他们是先行部队,估计粮食到那里都要十多天过去了。这段期间他们要靠当地省府的粮仓,估计不太靠谱。
有了粮食,就有了底气。
这也算是和卓尽的一份心力吧。
不提保泰和佳珲两个。
佳珲武力值高强,现在已经到了先天中期了,说句天下无敌手也不为过了。
咳咳,
当然,除了和卓和大和尚这些修士。
所以和卓并不担心。
太子爷和四阿哥倒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虽然他们一群人经过伪装,但是两人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贵人”,在灾民眼中,都是大肥羊啊,饿红了眼的灾民,什么都干的出来。
不过两人都是带了兵的,刚开始不忍心杀老百姓,但是他们如此疯狂,一番杀鸡儆猴之后,也就消停了。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饿急眼的灾民,
而是有“反清复明”的人,混在灾民中,煽动民心。
另外,太子爷还遇到了刺客,索性太子爷身边能人众多,武艺高强,饶是如此,太子爷还是受了点伤,索性妨碍不到。
真正和地方官交涉,才是难呢。
这些官员都是油条子了,一个劲的推托,企图蒙混过去,到最后,他们在当地就是土皇帝的存在,虽然总督被押解回京了,不过总督府早就是个空壳子,权势都掌握在了他们这些当地大族手中。
太子爷和四爷,在他们眼中,就是毛娃子一样的存在,表面恭敬,其实没当他们一回事情,就是想借着朝廷的兵力,镇压那些贱民罢了。
太子爷和四爷都来了好几天了,所到之处,都是被当地官员处理过的地方,没有什么暴乱,只是有些许灾民罢了,这些官员还想要瞒天过海,可以说是胆大妄为了。
两人一合计,这不是办法,
就微服出去了,看到其他情况严重多了,虽说还没有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不过再不处理,这个情况也不是不会发生的。
地里没有收成,百姓们普遍很是恐慌,大粮商们,都屯粮涨价,也有好多老百姓饿死了,已经有地方吃观音土,好多地方死了人。
太子爷是康熙自小培养的储君,虽然在索额图死后,性情变了,不过忧国忧民的心态没办。
和四爷回去之后,挑灯夜谈,找方法对付这些地方官。
虽然康熙说了可以带兵,不过因为陕西不像甘肃,地势复杂,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所以,只是允许太子爷带了侍卫,四爷带侍卫,然后在正蓝旗里挑了一些人罢了。
平常也就是护卫护卫太子,保卫保卫贝勒府,只有少数一些旗人,跟着四爷上过战场,不过也都是后面,实际没怎么上战杀敌过。
不像是佳珲带的兵,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血气值十足,以一当十不为过。到了甘肃当地,懒得和当地官员掰扯,直接杀鸡儆猴。
不过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总得来说,比太子爷这边要顺利的多了。
大旱3
甘肃这边的土司和总督虽然被押解回京了,不过势力还在。
可以说形势很是严峻,保泰也和他阿玛福全一起上过战场,又是福全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和佳珲合作的也不错。
主要的佳珲并不会反驳他这个王爷做的决定,指哪打哪,这让保泰很是满意。
指挥嘛,只要一个就够了。
佳珲手下兵力都不差,以一当十,土人虽然强悍,但是武器上面比不上朝廷的兵。
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镇压了。
也找到了这些土司和官员藏的粮食,可以说一大批官员落马,官商勾结,找到了很多证据,当地的粮商不敢不给粮食。
镇压结束后,佳珲就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回京了,剩下的事情,由保泰处理。
太子爷这边,和四爷两人虽然都不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不过两人脑子都好使,去了一个多月,也解决了,不过人手也损失不少。
太子爷先回京,回去路上大意了,被“白莲教”的人刺伤成功,不得不中途医治。传回京城,康熙大怒,派了兵部侍郎前院接应。
又进入了新一轮,剿灭白莲教的潮流。
大灾之后比后瘟疫,因为红薯的原因,京城粮食并不缺,所以这次旱情虽然有冲突,不过死的老百姓还在可控制范围内。
另外两队人马去的时候,都带了太医和很多药材,所以,只是有小范围的瘟疫,很快就控制住了。
这一番,两个省府好些官员落马,康熙不想用一些荫庇推荐的官员,造成朋党,两个省府新上任的官员用的都是新科进士,趁机打入甘肃这个番司。
这样虽然不能断绝朋党,总是比之前要好一些,可以说两个省府重新被洗牌了。
不过这些和在京城的和卓一家都没什么关系,除了和卓身上的功德又多了一些之外,如此看起来给六哥的那批粮食用上了。
因为灾情总会死好多人,和卓这段时间,经常往返去到两地,给亡灵诵经超度,若不如此,很多都会变成孤魂野鬼。
超度,也会有功德加身。
小伙伴们若是问为什么,不能直接救这些人,和卓若是用非凡人手段,救了这些灾民,那是会产生孽障的,天道是不允许的。
不过死了之后诵经超度是可以的,有一个说法,这类死于自然灾害的人,都是前世有过孽障的,今生来还,若是被你破坏了还得了。
不过若是用凡人手段,比如设粥棚,送药看医是可以的。大规模的是不行的。这也是和卓只给一小批粮食的原因。
和卓在上一世被师傅扔去炼心,积攒功德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和卓一般都是用药物救治,这样救回的人命才是真正的功德。
若是不小心救回了一个恶人,这样不但没有功德,还会有孽障产生。修为高深的修士,一般都可以看出凡人的善恶。
和卓的师傅除了擅长炼器之外,其实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