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旗-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机枪已经赶到参战,火炮尚有部分未及赶到,整个战斗可望在今天基本结束……”
“好……”柳宇有一种仰天长啸的感觉:“现在我们可以安枕无忧地向湖北进军了!”
攻克长沙,全歼湖南清军这两个湘鄂作战的主要目标已经在望,武汉难道还会远吗?
他随口朝着刚刚赶来参战的经世易:“部队士气怎么样?”
经世易向来是稳重派,但是脸上也很兴奋:“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我们决心拿下武汉第一团这个荣誉了!”
经世易现在这个加强支队,可以说是黑旗军中最风尘仆仆的一个单位了,他们直接从南越和中越边境出发,徒步行军数千公里,才赶到了战场,第一战就赶上了黑旗军这辉煌的一役。
“好!”一个军官笑道:“那看看谁是进军武汉的主力……”
对于饮马长江,黑旗军的军官都认为已经有相当把握,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湖北清军的抵抗程度,就目前看来,除非北方的淮军、毅军、嵩武军等大举入鄂,否则黑旗军取得只是时间问题。
鄂省虽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动员,现在有“战斗力”的勇营、练军已经有三十六个营头,额兵一万八千人,但是实际上军官吃的空额很多,根据情报估计,至多不过一万三千名。
勇营、练军现在已走到了死胡同,八旗、绿营曾经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在他们身上显现,只是清朝的政府官员却无法出现象胡林翼、曾国藩那样能力挽狂澜的人物。
湖北通省战兵,包括团练、绿营、八旗在内,兵额实有四万,实际兵力却不过三万,真正有战斗力不过这一万三千兵,而且还得考虑到这一万兵力有数千新兵。
虽然说湘鄂作战第一阶段伤亡颇大,弹药消耗亦大,加上要留下部分兵力负责湖南警备,现在黑旗军能拉上的单位不过是四十到五十个连队,但是谁都有却有全胜的决心。
法国人对于黑旗军在湖南和湖北省的攻势却没有十成的信心,作为新任的远东军队司令部,卢乐海军中将有理由相信现在是洗雪耻辱的一刻:“英国人已经决定干涉了,总督大人,您还反对这样的提议吗?”
“是的!我反对,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着重于殖民地的经营比较好……”
这与法国人的传统并不相符,在历史上法国人总是眼红英国人的殖民利益,总想照方抓药,但是他们很少在殖民地经营有什么成就,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样夺取更多的殖民地这方面上。
但是在过去的两年中,整个法国的殖民地战略是毁灭性的失败,在越南的长期战斗毁掉了法国的声誉,数以万计的法兰西公民光荣战死,非洲土著步兵和外籍军团同样承受着毁灭性的重创。
越南的失败直接导致另一场战争的失败,在马达马斯加的战争毫无进展,法国军队在这里最大的敌人是传染病和恶劣的天气,五千名士兵因病而亡。
两场战争的失利,加上造成恐慌的大量假币,形成现在国内接连不断的倒阁风潮,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六任内阁被赶下台了,但是法国国内,总有那么一些人想洗雪他们在越南的耻辱。
“在滑铁卢和色当之后,这是我们承受的最大失败!”卢乐中将企图说服总督:“如果英国人获得了胜利,我们将损失在交趾支那和中国的大部分利益!”
“最为关健的一点是,我们现在可以确认,黑旗强盗将其大。部分的兵力都调往中国国内,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在整个越南,黑旗强盗虽然仍拥有数万名士兵,但是他们最有战斗力的一些步兵团都奉命调往北方,现在他们的队伍中充满了新兵……”
“就目前我们所获得的情况,在交趾支那,他们已经撤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在中越,他们保留的兵力只及以往的一半,北越几乎没有任何老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鉴于这样的有利时机,我认为发动一次战争,有利于我们与黑旗军的谈判”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局(中)
卢乐的建议,代表着法国国内许多大人物的心声,甚至连交趾支那殖民地政府的某些人也主张进行一次光荣的复仇之战。
但是总督始终没有从他的立场上退让:“我不同意战争,我们需要的是和平……”
法国人从来不需要对弱国的和平,总督阁下之所以表示退让,完全是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
在这场战争激化之前,他同样是一名坚定的远东扩张主义者,现在却是一名最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原定就在于这场战争,法兰西已经付出太大的代价了。
在战争爆发之前,无论是殖民地政府、海军部或是任何方面,都认为这是一次类近于野游的远征,只需要使用三千名甚至更少的士兵就可以征服整个越南,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在对黑旗军作战的巅峰期,随便一个战场上都能集中三千名士兵,但是三千人组成的兵团在敌占区行动却认为是相当危险,很有可能被黑旗军歼灭。
前前后后,包括就地招募的土著士兵在内,法兰西在越南投入的兵力早就超过了十万人,消耗了数亿法郎的军费,最后却不得不退让到谈判桌企图和对手妥协。
这样的敌人是法国在殖民扩张历史上从来没遇到过的敌人,总督不愿意和有这样勇气与智慧的敌人交战:“柳宇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对手,只要他在位一天,我就不会参与发动与黑旗军交战的行动……”
“只要他在位,黑旗军就是值得敬重的敌人,即便他们的士兵赤手空拳,一无所有,毫无训练,也会让我们付出掺痛的代价!”
卢乐见无法说服总督,他只能抛弃殖民地来独自进行自己的军事冒险。
东京。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个国家成功地实现一次全面性质的改革,西方人将这个政权视为他们在亚洲的盟友,一个值得平等利用的盟友。
但是在改革的背后,却是无尽的血泪,除了新兴的财阀之外,很少有人对这个政府表示满意,他们之所以沉默,完全是这个政府与幕府完全不同。
遍布全国各地的数千个的警察机构,装备西方新式武器的数万政府军,遍布全国的电报网络和铁路网,让暴力机构具有了绝对的优势。
旧武士曾是改革的骨干,但是在改革中却成为悲剧的一幕,失去了所有的特权和大部分的收入,几年前在西乡隆盛的带领下,他们尝试着进行着最后的反扑,却以失败告终。
农民、自由主义的反抗仍是连绵不绝,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地税!
明治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用于发展轻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那就是不断压榨农民,从地租中汲取越来越高的收入,因此农民的暴动此起彼伏,但是他们面临的对手不是幕府的武士老爷和足轻,而是装备了火炮、速射步枪的政府军,在排枪面前,任何的抵抗都被轻易粉碎。
不满的人群之中甚至还有政府军的士兵们,维新的元老们,维新的结果似乎是对改革的最好讽刺,改革走到了他们的对立面去了。
在这样的火山之上,日本政府之所以稳若泰山,除了这一套日本历史上任何封建政权都不具有的强大暴力机构之外,就是那绵里藏针的性格。
财阀的支援,对平民大方的允诺,工业发展提供的机遇,都不足让这个政府长久维持下去,几年之前,整个日本就把压力放在了远东大陆上去。
在朝鲜和台湾的军事冒险都获得了丰硕的回报,特别是在台湾的军事冒险,更是可以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典型教材,虽然在军事毫无成果,反而出现大量的病员,在财政处于破产的边缘,但是清政府却软了,让日本人获得一切应有的回报。
吞并琉球,迫使朝鲜开放让日本人取得进一步扩张的动力,但是在朝鲜的后继行动却受到了挫折,金玉均的政变受挫,而中国大陆的局势更是让他们惊慌不定。
作为维新元老,伊藤博文一向是受众人受戴的,但是他为人有些过于清高自赏,总是目无余子:“我认为,在目前协同英国出兵广东,是不甚恰当的举动……”
作为决策层之一的参谋本部长大山岩不同意他的观点:“为了征服支那,我们必须配合英国盟友的行动!”
作为内相的山县有朋则干脆得多:“我们得赌上这一场,派两个镇台去广东,然后从支那获得朝鲜和满洲,这是我们出兵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同时派四个镇台在朝鲜登陆,保护支那北方!”
他用一句干脆利落的话结束了发言:“干!我们要干下去!”
“天授不取,必受其咎!”
伊藤博文这个新任的内阁总理大臣有着相当厚实的汉学功底,事实上他有两句诗广为流传,那便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在历史上他是这两句话的忠实实践者。
他的神态有些清高,远离众人,但是当他说出这句谚语的时候,内阁的所有人都觉得他变得亲近了:“诸位,今天召集诸位来,不是讨论是否和盟国出兵的问题……”
“英日同盟是帝国外交的基石,帝国利益与大英帝国的利益是一体的……”伊藤博文已经定下了调子:“大英帝国决心出兵广东,平定中国境内的黑旗强盗叛乱,这也是符合帝国利益的!”
大山岩插话了:“在这一个问题,参谋本部和陆军都同意尽早出兵,而且英国人已经在军费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对于这样的干涉战争,陆军是无条件支持,而且长期以来出兵大陆的最大问题-军费也可以得到最大条件的保障。
说到军费,就不得说到山县有朋,他一听到军费这两个字,头不自然地缩了缩。
他在军费上载过大跟头,把陆军一年军费的十分之一借出去给朋友周转,结果一周转就变成再也堵不上的大漏子,还好老朋友多,他硬是顶过这坚难的一关,但无论如何,他只能压低了声音:“即便军费有问题,我们仍然可以用刺刀来解决敌人……”
伊藤博文淡淡然地说了一句:“山县桑,你是说俄国人?俄罗斯人也要参加这次干涉!”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局(下)
“俄国人?”山县有朋发出这样的诅咒:“该死的俄国人,我们必须参战!英日是牢不可破的同盟,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下一次出兵大陆就是十年以后了!”
对于俄罗斯这个列强,日本人始终存在一种既敬又惧的情绪。
他们非常清楚,欧洲列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日本,提供许多外交上的便利,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遏制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
俄罗斯沙皇有一个黄俄罗斯的梦想,而日本人同样主张满蒙生命线,双方都清楚地明白,法国、英国、美国、德国这些列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与日本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俄罗斯完全不同。
朝鲜、满洲、整个远东大陆,这是双方直接冲突的地方,事实上只要一方吃肉,另一方就没饭吃,日俄终须一战,这是日本高层已经清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么一个弹丸小国来说,挑战俄罗斯这样的老牌帝国可以说是有心无力,唯一庆幸的是,俄罗斯在远东的兵力相当有限。
俄国人在远东的常备军不过是一万出头的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哥萨克骑兵团和隶属于财政部的边防军,但是兵力总数不过一两个镇台的水准。
在历史上俄罗斯始终想扩大在远东的兵力规模,但即便是甲午战争之后,他们仍然是有心无力,远东距离俄罗斯本土太远了,俄罗斯人对此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铁路的建成让俄罗斯可以在远东保持着一支十万人级别的常备军,而且凭借铁路的强大输送能力,俄罗斯人源源不断地在远东组建新的单位,而日本人则抢在俄国人拥有兵力优势之前发动了日俄战争。
接下去就是俄罗斯人的恶梦,即便在拥有西伯利亚铁路的情况下,许多部队都必须经过半年左右的机动才能抵达战场,而在这个时代,从欧洲本土往远东派出援军更是一场恶梦中的恶梦。
俄罗斯帝国的西伯利亚总督可以凭借这支一万人左右的军队,一次次地从清朝手里割去一块块富沃的国土,但是日本人却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是胜利者。
双方在装备上基本属于同一水平,如果说日本人有什么缺陷,那就是这支军队太希望看到血了,他们期盼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俄国人身上,但是他们又害怕一场失败。
山县有朋的情绪就代表着所有的日本人,他用手捶着桌子说道:“我们必须出兵!哪怕牺牲十万英灵,也让帝国实现东亚共荣!”
大山岩稳重,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我们在国内是否要留守部队?”
“让屯田兵留下!”伊藤博文的意志远在他们之上:“这是光荣的一役,屯田兵留下就足够了!”
所谓的屯田兵,指的就是日本人派遣到北海道的几千名屯田兵,他们并不属于现役的七个镇台,至于战斗力,“屯田兵”三个字已经说得很清楚。
在明治之前,北海道几乎是一片荒原,随时处在俄国的入侵威胁之下,因此新的政府把一部分破产农民转移到北海道去,并建立了屯田兵制度,这一批屯田兵可以说是日军最后的总预备队。
在甲午战争的最未期,以这些屯田兵为骨干,建立了只有四五千名士兵的第七师团,准备作为华北平原上中日决战的增援力量,但是没有师团长的第七师团开进至东京时,传来了马关议和的消息。
在日俄战争中,第七师团同样是作为日军的预备队存在着,当旅顺口的战斗僵持不下时,第七师团才踏上征途,用肉弹战术一回又一回冲击二零三高地。
但是伊藤博文已经下定了决心,原有各镇台都准备调往大陆作战:“我们必须把维新以来积蓄的所有力量都投入进去,跟英格兰站在一起,我们是不会失败的!”
作为参谋本部长的大山岩站在军事方面考虑问题:“除了屯田兵以外?其余全部出动!这在军事上是可行的,但是必须动员后备步兵大队。”
和黑旗军一样,日本也勉强建立了动员机制,根据战争的激烈程度,他们会依次动员后备步兵大队、后备步兵联队、后备步兵旅团,日俄战争中,日军甚至动员了后备步兵师团,到了抗战,这一动员制度改成了动员特设师团。
只不过这一时期的日本国力,还相对贫弱,动员到后备步兵大队几乎是极限:“为了对抗俄罗斯人的威胁,必须往北海道增派两个后备步兵大队……”
“除此之外的本土防卫,必须有十五到二十个后备步兵大队……各镇台都要按战时编制充实人员!”
和英国人都没有想到,日本人居然在这么一场战役上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日本人能从他们的七个镇台抽调两个出来参加平定黑旗军的战斗。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政界高层直接定下了孤注一掷的决心,山县有朋提出的建议更干脆:“国土防卫使用十五个后备步兵大队和警察足够了!其余动员的后备步兵大队必须准备立即上战场。”
伊藤博文的意见相对比较缓和:“近卫兵暂时留置东京,但是如果战局需要,我建议天皇陛下御驾东征!”
这群日本近代史最优秀的人,非常清楚黑旗军造成的威胁。
他们所得到的情报虽然不完整,但是很清楚,如果黑旗军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日本将永远龟缩于大陆,再也不能向东踏出一步。
黑旗军在过去的战斗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越南的战斗之中,他们成功地让法国人成为列强的笑话,而且就现在的战斗力而言,整个黑旗军足以对抗日本的一个镇台。
这是根据一名多次冒险进入北越的日本间谍所获得的一手材料,但是在进入广西之内,黑旗军已经进行了多次大扩军,兵力是以往的三倍以上--战斗力未必是三倍,但已经让日本人有惊天一掷的决心。
第二百一十五章 长江(上)
对于世界政治局面的变化,黑旗军并没有完善的情报机构来获取所有的情报,但是他们微弱的海外情报机构,却从不同渠道获得了一些信息。
在香港的英国驻军已经超出了防卫香港所需要的规模,一些亲近黑旗军的中国人士提供英国人可能出兵广东的消息,而且他们还带来新的消息,那就是这次干涉可能不局限于英国本身,还包括英国的某个盟国。
黑旗军并不清楚这个盟国是指日本,他们认为可能是欧洲列强中的某一个,或是奥匈帝国,或是比利时,或是德国,但是黑旗军的观点认为英国盟国出动的兵力可能较少,至多不过一个旅。
但足以使广东境内四个旅的黑旗军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他们在获得了英国香港总督派来的通谍:“鉴于广州有大英帝国的特殊利益,我们要求黑旗军保护大英帝国的特殊利益,并保证不进入广州城及其附近,为此香港政府可以提供若干便利……”
在香港获得军火的渠道也已经彻底关闭,德蒙斯洋行接到了英国人的警告:“要么停止,要么上绞刑架!”
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英国军队将有可能在广东进行一次相当规模的军事干涉,其规模虽然不曾探明,但是肯定不少于两个英国旅,黑旗军在广西的后方参谋部甚至作了认为是相当悲观的估计:“鉴于目前情况恶化,广东方面的英国及盟军将有可能达到一个英国师的水平……”
但是所有情报都不曾显示,日本人会在中国战场上押上所有的本钱,而一些老牌帝国也会借机混水摸鱼。
但这一事件也迫使黑旗军在广东战场上停止大规模的进攻,而是注重于巩固已经占领的半个广东省。
黑旗军最初投入广东境内是四个不完整的步兵旅,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和补充之后,所有四个步兵旅都已经齐装满员,战斗连队从一百一十个增加到了一百七十个,除此之外还以黑旗军的老干部和部分分队为基干,扩增地方部队三十四个连队,收编并改造游杂武装约四十个连队。
尚有十数个县反正举义并接受了黑旗军的委任,兵力亦有数千,特别是黑旗军平定湘南并向长沙进攻之后,以韶关章屠户为代表的部分武力完全接受了黑旗军的改编,并同意黑旗军派去干部改编他们的队伍。
他们之所以肯把自己的队伍交由黑旗军,并不是什么良心,而是原衡阳知府田德明的良好典范,章屠户现在就想着借黑旗军这个机会往上爬。
在放慢步伐的同时,黑旗军开始不遗余力地消灭控制区内的各式零碎清军与杂色武装。
这方面进展最顺利的是广西境内,潘鼎新作为前任广西巡抚,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率领数千黑旗新军与杂系队伍混编而成的部队,一个月内六战六捷,又先后招抚着十几股流寇武装。
黑旗军中多广西省人,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现在的广西,已经是黑旗军的牢固根据地,全省所有县城都在黑旗军的控制之下,已经没有公开打着忠于清朝旗号的反黑旗军武装势力,更多的是土匪、游民和地方豪强的结合。
但是这些杂色武装,现在也是朝不保夕,除少数顽固派之外,都愿意接受黑旗军的招抚,而广东方面就恶劣得多,尚有相当数量的大股团练与溃兵结合,打出了“杀黑贼,保大清”的旗号。
这些地方武力往往是乡间的劣绅所领导,黑旗军凭借着战斗力上的优势,多次采取分兵合击的策略,歼其大部,但是在控制区内尚有数千人,成了黑旗军下一步进攻广州,并与干涉军作战的心腹大患。
至于黑旗军之外的杂色武装,数量就更惊人,其中不少是野心家所组织的会党武装,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却屡屡与黑旗军抢占资源,有些时候还同黑旗军发生冲突。
现在黑旗军也下定决心,在进攻广州之前他们尽快将这些杂色收拾干净,对于任何敢于抗拒黑旗军收编的杂色武装一律予以消灭。
这样的杂色武装足有数万人之多,总数甚至超过了黑旗军,但是世界上最缺的就是决心,当黑旗军决心解决杂色武装:“从现在开始,任何不服从黑旗军的武力,都是黑旗军的敌人……”
这些会党武装第一时间就崩溃,许多人干脆率部队来投:“我这里有一千人,给个连长干干就行,如果不行,就是个排长也行……”
应当说会党武装的战斗力是很脆弱,虽然有几股会党武装集中起来企图与黑旗军展开决战,但是只要火炮一响,甚至连重机枪都不用参战,会党武装就会在一阵“刀枪不入”的掺叫声崩溃,接着黑旗军用刺刀压上,一下子就能俘虏几百甚至上千人。
对于剿灭这些会党武装,韶关的章屠户刚一正式接受改编,就表现得特别英勇,四天之内已经连打了三仗,把韶关附近的杂色武装扫之大半。
他不能不着急,他听到的情报是黑旗军马上要进攻长沙府了,他如果不好好表现,否则自己借着黑旗军做到开府一方的美梦就要破灭。
他并没清楚,此时在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他只知道再不抓紧机会,他就要被人超过去。
而在黑旗军的内部,已经开始为未来与干涉军可能发生的战斗作好准备,四个步兵旅都抽出了一个第一等的老连队,并加强了山炮、重机枪、迫击炮,战斗人员达到二百三十名以上,作为未来的应急部队。
未料胜,先算胜,这四个连队都部署在黑旗军后撤的关健阵地上,黑旗军已经做好如果广州会战不能获胜,则让这四个连队负责掩护整个大部队的后路,为此还特地构筑了竹筋混凝土阵地。
而此时,在长沙府以北的柳宇也得到英国可能干涉的消息。
第二百一十五章 长江(中)
三分湖南有其二,这是黑旗军目前在湖南面临的处境,但是从整体上来,黑旗军仍处于一个非常不利于防守的境地。
攻占的地盘越来,用来防守的兵力也越多,何况大小战斗皆有损耗,柳宇手上又直接掌握四五十个准备攻击湖北的机动连队,导致兵力严重不足。
在地形上同样处于不利,湖南处于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广东诸省的包围之中,还好黑旗军先期派遣了纸桥营出贵州,现在已经拿下接近半个贵州的地盘,在这方面反而给予湖南以一部分协助。
广东方面也基本在黑旗军的控制之下,但是尚有一部清军与杂色武装在两省边境上窜拢,但是四川、湖北省境上是十万火急的局面,已经有数营川军出省到湘西协同清军作战,湖北方面更是云集大兵,如果黑旗军不进攻,就是轮到他们抢攻。
江西在太平天国时期是四战之地,结果就是没有什么可值得一谈的勇营存在,现在无力向湖南进攻,但是根据黑旗军得到的情报,江西方面现在新建勇营之外,还紧急从北方调来了两个营的嵩武军。
嵩武军算是有战斗力的清军地方部队,现在又抱上了淮军大腿,更换了不少新式兵器,让黑旗军不得不暂时维持在省境上的相安无事,何况在两省边境上,尚有近万打着忠保大清旗号的清军残部与团练。
在这种情况下,柳宇得知黑旗军可能要与英国干涉撞上的消息之后,也不由摇头:“怎么不多给我半年时间啊!”
现在黑旗军分布于数千里之地,总兵力已经轻轻松松地突破十万,而且每个月还以万人以上的规模增加,更重要的是对付清军这种软脚虾,完全不用象对付法军那般苦战。
一个比较老的步兵连,可以轻松地击破清军一个步兵营的防御,而且一个完全新建的步兵连,只有黑旗军的老干部在,在野战中居然也能同清军一个步营打得平分秋色。
而且这种低强度的战争,完全是黑旗军练兵试手刷经验值的最好战场,现在黑旗军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提升新建部队战斗力的经验。
用老干部加上新兵组建完成之后,首先让他们承担后方维持治安的任务,负责消灭零星土匪,接下去让他们负责新占领区的治安任务,对手是可能是股匪、溃兵、少量杂色武装,但是以黑旗军的装备和训练,收拾这些敌手毫无问题,部队很容易就得到锻炼。
接下去就拉上战场,用老连队和新连队混合作战,用老部队的作风带出新部队,在与清军的交战中提高自己,用一场场干脆利落的胜利来建立部队的信心。
现在一些在攻克桂林之后建立的新连队,已经能到处追着清军的屁股打,敢用一个加强排单独在外扫荡成营的清军,面对清军有着绝对的信心,很好地继承了黑旗军的历史传统,甚至于一些在进军湖南、广西后建立的新连队,也有了在野战中击溃清军正规军的信心。
这是先进的军事动员机制对于腐朽的绿营勇营体制的绝对胜利,黑旗军用半个月训练新兵,然后在三个月之内,把他们铸造成不可战胜的勇士。
但是柳宇也清楚得知道,这些部队虽然有锐气,对于清军有绝对的信心,但是遇到英国干涉军这样强劲的对手,却未必能全部施展得开。
他清楚得知道,只要再过半年时间,黑旗军绝对拥有二三十万军队,那时候从云南到湖北,都将是黑旗军的地盘,这些新部队将不会弱于干涉军中的任何一支殖民地部队,到时候黑旗军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七八万人的大部队,与英国干涉军展开决战。
但是英国人选在现在出兵,确实让柳宇难以决断,柳随云在旁边建议:“现在广西方面新到了一个步兵团,是参加过对法战争的老部队扩充起来的,原定支援湖南,现在不如放在广东方面?”
柳宇稍加思索之后,已经作出了决策:“广东方面有四个大旅,有我们两三万军队,英国干涉军按我们想定的规模,会有多少?”
“可能有一整个英国师的规模,总兵力约一万二千到一万八千人不等,参谋部和我个人观点认为在一万两千左右……”
柳宇以为自己已经把情况估计得够恶劣了,一整个英国师参加战斗,在兵力虽处于相对劣势,但在质量上会较广东方面的黑旗军强上许多。
“我估计不止……”柳宇把这次干涉等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八国联军,列强是决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
中国想要崛起,只有通过一场铁与血的革命,柳宇做了相当坏的判断:“要做最坏的打算……”
“要考虑对我们在广东方面与敌人兵力对等的情况,嗯……必须掌握强大的预备队,现命令向广东增援步兵一个大团,步枪弹一百万发,炮弹两万枚,做好打一场大仗,命令广东方面,迅速袭取广州,在敌军出动之前占据主动……”
柳随云提出了异议:“进攻广州,这会立即引起敌人的干涉?”
“拿下广州,才能让某些人的幻想破灭,我们现在拥兵十万,即便在广东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那湘鄂作战第二期计划,我们是不是还要执行?”
“要!”
现在黑旗军关心的问题就是北方淮军及其旁系的调动,淮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