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没有?”

惟功止住张用诚,盯视着对方的眼睛。张用诚让开眼神,答道:“是有,有一家听说是山西范家的,在正阳门外开粮行,说叫我去做二柜,给我一年二百两,花红另算。”

“哈哈,果然有。用诚,你为什么不去?”

“若无大人,就无属下,属下要报恩,这是其一。其二,大人对部下不是刻忌寡恩的人,就算属下等在银钱现在吃亏,将来大人也会找补的。其三,跟着大人,一顶七品通事的乌纱帽,那些山西佬总给不了的。”

张用诚没有单纯的说忠诚,但是也是将忠诚放在了第一位,然后才提及利害,将所有的一切利弊都说的清清楚楚。

这是他的风格,他相信惟功大人会理解的,就象是他自己为什么将忠诚放在第一位一样,其实有了第一个理由,已经完全足够了。

第149章 大豪

“你们的忠诚,我都懂。”

惟功当然懂张用诚的意思,他轻轻拍了拍这个最得力部下的肩膀,每个少年的性格都不同,各有各的精采,陶希忠算是小张用诚,也是心思缜密而灵动,只是少了一点经商上的天赋,做事的干练也稍差一些,所以惟功将他放在参谋官的位置上,希望陶希忠能在自己的点拨和教导下,当然,还得是有实战经验的锤炼上,成为一个好的参谋军官。

他看着张用诚,缓缓道:“忠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来的,而马军军官,我希望他们对我忠诚,就算不如你们,也得有一定的忠诚度。同时,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一份骄傲,有自信,荣誉感,加上对我的忠诚,这才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骑兵军官。至于步军,我一样会恩养他们,训练他们,使每个人对我效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来会是带着一群泥腿子训练的步军军官,我要在这几年之内使他们完全掌握一套体系,使他们能在将来成为合格的步军军官,训练出自己的精良部属来,怎么训练呢?如何能叫一群农民成为精锐敢死的战士,面对枪林箭雨,仍然勇往直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只有军规和制度,我要在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时候,就知道怎么练兵,怎么练好兵,怎么带兵,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军官,一个士兵,要畏惧教官的鞭子更甚至畏惧敌人的弓箭,这样的兵,就能打胜仗了。”

一番话说下来,不仅张用诚为之动容,便是屋中的其余人等,也都是听的为之变色。

陶希忠早就过来了,一直站在边上旁听,此时便是对众人道:“还不赶紧记下来,你们的差事就是这个,还愣着,干什么吃的!”

这么一提醒,一群通事下属才运笔如飞,将惟功适才的话润饰了一番,记录了下来。

“归绝密档,只有在本部局总以上授兵法课时,才准授讲,一律不准外传。”

惟功一时兴起,也是将自己的练兵理念暴露了出来,心中隐隐得意,但也知道,这等子话是不宜外传的。

这一套要是叫儒臣听到了,肯定会大起风波,动静当不在兵部那一番话之下。其实这样的理念就是古典军国主义,不论是中国的秦汉时期,还是欧洲的古罗马希腊邦国时期,古典军国主义就是这样的精髓!

士兵畏惧军法,更甚至敌人的刀剑,士兵极具荣誉感,待遇优厚,训练精良,阵而后战,遇敌奋勇争先,无畏死伤,中国的先秦两汉,就是如此,古罗马亦是如此,正是靠着这样的古典军国主义的精要,东西方的两边都是用农民练成的军队,屡屡击败骑射立国的蛮族,古罗马是对高卢,中国则是从古至今,一直面对着游牧和渔猎民族的威胁,而中国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很多不好的东西覆盖了原本出色的东西,社会分配不公,自耕农朝不保夕,社会丰裕和教育程度都不足,重儒轻法,重文轻武,种种因素之下,在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实是远不如古人,不仅是在战力上,就是连编成,做战方式,铠甲兵器,也是还真的不如古人,唐人的明光铠和陌刀,魏晋时的重骑,宋人的重甲步兵对金人重甲骑兵,几百年前的战斗方式和战术水平,其实还在明朝之上,就以明末来说,虽然八旗袭卷天下,但八旗的战斗力,比起当年真正的女真人来说,提鞋也是不配的……

与大明不同的就是,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积累了理论和物质两方面的传统,在这个时代,通过火器的发展,用大炮和火枪已经征服了广阔的地域,通过瑞典方阵,西班牙方阵等各个方阵,已经展示出了冷热兵器和阵形最完美的配合,而在大明这边,却是真的远远落后了。

惟功现在想做的,就是给大明补上这一课,眼前的这几千人,他可是全部按军官待遇和训练方法来训练的,这是种子,也是他毫无边际的野心……

“属下明白了。”

“大人真是雅量宏致啊……属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好了!”惟功断喝一声,打断一群马屁鬼的毫无新意土的掉渣的马屁,将他们一道全赶了出去。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明白是王国峰表现的时间,都很有默契的走了出去。

“怎么样?有没有新消息?”

“还没有,不过元辅府中越来越紧张了,加上前三次的江陵来人,到目前为止,江陵那边又来了最少五拔人,都是说老爷子快了,下一次还说快了……老实说,这位张老爷子也是真够能挺的了……”

王国峰在惟功面前仍然是嬉笑自若的样子,并没有做出太正经的下属模样来……他的部下正式也补到了营中,但只是一部份,还有相当多的在外头,茶楼戏院,商行米铺,甚至是勾栏胡同,一年领的经费就有好几千两……图的就是耳目消息灵通!

元辅身边的人,就算再忠诚的,好歹也有几个好赌好嫖有,有爱好就有漏洞,买通人消息这档子事,王国峰年纪是不大,已经做的十分捻熟了。

听了王国峰的话,惟功也是莞尔一笑,做了一个虚踢的动作,笑骂道:“你这小子敢说这样的话,叫元辅知道了,你就死定了。”

“本来嘛。”王国峰道:“不过根据最后一次的情况来看,确实也是快了。”

“嗯,你的人,能打听到上层的消息吗?”

“难了些,元辅书房的长随都是跟随多年,由游七亲自来管,待遇什么的都是没话说,想买通他们太难了,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的。”

“没有苍蝇盯不破的蛋……不要心疼银子,这件事可以特批给你一笔钱,最少在千两之数,有这笔银子,游七那种档次的不要想,但普通的长随还是可能动心的。”

买一个消息,居然要动用千两以上的白银,这笔钱都够造几十辆大车和买二百匹战马的了,饶是王国峰知道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此时也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朱岗有消息吗?”

“他安排的人要么被大人射杀了,要么就是被开革了,只有几个人留了下来,朱尚峻就是其中一个。”

“朱尚峻不算是他的人了。”惟功笑笑,道:“这厮已经是我的人了。”

“大人手段之下,没有收不服的人才,真是叫属下佩服。”

“朱国器呢?”

“他死了几十个心腹手下,还有花费重金请的参客,有一阵子没有缓过劲来,好在隔了这么久,他的实力又恢复了。因着此事,他对大人十分仇恨,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

说到这,王国峰略有不安,他道:“大人,朱国器这种江湖豪客,是靠着心狠手辣,睚眦必报上来的,他麾下的核心人马最少也有几百人,都是刀头舔血,手上有人命的那种。平时,他们是不敢和朝廷官员和勋贵之家破脸的,上次袭击大人,主要还是朱岗这厮做的主,所以朱国器等人敢于派人协助,但既然已经撕破脸皮,按江湖的规矩,两边非得有一边被做掉不可,要么是他,要么是大人你。所以朱国器这人,绝对要铲除!”

惟功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不是江湖出身,到此时,他才明白过来,象朱国器这样统驭南城一方,手下核心几百死士,外围几千人跟着他混饭吃的大豪是不能受挫折的,受了伤,就一定要把失掉的场子给找回来,不然的话,别的江湖势力会觊觎他的地盘,自己的部下会渐渐离心离德,所以不论如何,朱国器已经是和自己不死不休了。

他微微冷笑,既然如此,就各使手段,大家放马厮杀好了!

……

傍晚时分,朱尚峻穿着自己的作训服,和一群一起休假的舍人一起上了顺字行的马车,往着西城的小时雍坊而去。

他是抚宁侯府的远宗,对付惟功的事,原本摊不上他的头上,但他生性浮滑跳脱,不务正业,又不愿吃苦,在家里很不得意,后来听说朱岗打算在舍人营给张惟功添乱时,便是自作主张,到抚宁侯府面见朱岗,将这个任务接了下来。因为此事,差点儿被通晓世情的父亲打折了腿,但因为顾忌朱岗的残暴,他的父亲还是亲自将他送到了舍人营中。

到营之后,渐渐他才知道父亲暴怒的理由……这件事,太危险了!

惟功大人的狠辣与手段,叫他心惊肉跳,关键时刻,他才发觉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但答应了的事又办不到,真真是进退两难,在那时候,每天在训练时落后,遭人白眼,甚至被人蒙头殴打过,被子上被浇过水……苦头是吃的太多太多了。

想起那段日子时,坐在马车里头,被颠簸晃悠的十分难受的朱尚峻,却是在嘴角上露出一抹动人的笑容。

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山峦已经被征服,剩下的就是一望无际的风光在眼前,又怎么能叫人不开怀一笑?

第150章 回家

在朱尚峻的笑容之中,马车也是抵达了小时雍坊之中,在一个固定的点停了下来,叫大家依次下车。

现在舍人营的每个军人,都能享受这种免费的马车接送待遇,大家下车之后,也是十分客气的和车夫说着感谢的话语,但同时也是情不自禁的伸展起腰身来。

虽然马车一车能坐七八个人,定时接送,不过这颠簸实在也真是要命啊……

“听说营官大人正在研制新式的马车,能坐二十人,而且不怎么颠簸了。”

“哎,那感情好,下次再休假,我可是宁愿走回来,也不想坐这车了。”

“有急事的人还是要坐的……如果不换车的话,我也不坐了。”

能住在小时雍坊里头的,到底还都是家境不错的公子哥儿,就算不十分富裕,平时在家出门的时候,要么高头大马,要么是自家的马车,尽可能的叫他们坐的舒服一些儿,象这种车,在几个月前,他们连看也不会看一眼,离的近些,怕就会闻到车上的恶臭。

想到旧日时光,听到大家的话儿,不知道怎么回事,众人都是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无论如何,大家也知道,就算下次还是这种车,只要是营中安排的,大家还是会欣然坐上去的,这几个月,所有人都有着脱胎换骨一样的变化,这一点点委屈和辛苦,和军营中的日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兄弟几个回见了!”

走到自家宅邸的大门前,看到熟悉的两盏灯笼在风中摇摆着,朱尚峻对着其余几个弟兄挥挥手,便是走到门首之下,开始敲门。

朱门银环,也是说明这户人家的身份,三架三间的门房,也是同样的是身份的说明,朱元璋是个设计狂,在他的设计之下,百姓和品官之家的门首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从没门房到可以有,从一间到三间,五间,都有严格的区分,从黑门铁环到铜环,到朱门银环,也是如此。

眼前这院子,就是一个三品以上的品官之家了。

只是门首附近没有什么门政长随呆着应门,墙壁之上颇有一些杂草,大门还有一些地方开裂了,显露出细细的条纹出来,几个小细节也是说明了,这户品官之家是早就开始衰败了。

“是大爷回来了。”

“呵呵,是我,刘叔好。”

听到拍门声后,来应门的是朱府的一个管杂务的执事,府中一共有五六个打杂的,统归刘叔管,还有内宅的丫鬟婶子们,加上两个在家伺候上房,平时跟出门的长随,连自家人,这个三进的府邸中一共住了小二十人。

这么多人,共实是祖上留下来的架子,但这些年来朱尚峻的父亲混的不算得意,入不敷出,渐渐也是内囊上来了。

“刘叔,父亲大人和母亲是不是还没歇息?”

天儿已经黑了,普通百姓人家吃罢了晚饭,肯定熄灯睡觉了,只有读书人家和品官之家,这个时候还会点着灯说些闲话,或是做些消闲娱乐的事情,等再过一个更次后,才会渐渐分开去睡。

“是,大爷,老爷太太都是在上房,大姐儿也在。”

朱尚峻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子,一家都很疼爱,已经很久没瞧着妹子,朱尚峻心里极高兴,点了点头,便是大步往上房赶过去了。

沿途有一个长随打着灯笼迎过来,朱尚峻微笑着拒绝:“星光月色这么好,哪里就能绊着我了,不需要,你们也辛苦一天了,歇着去吧。”

那长随只得依命下来,正好和刘叔等人碰着,各人都是面面相觑,半晌过后,那长随才道:“大爷是不是吃醉了酒?”

“你那是屁话!”

有人立刻道:“大爷走路那姿式,那腰板,脸上那笑,可是有一点吃醉的模样?”

朱尚峻以前在家,不是小霸王那种,但也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每天斗鸡玩狗,打骂下人也不是没有过,走路就是一摇三晃的那种。

今日一见,却是大步流星,虎虎生风,腰板挺直,真的哪里还有一星半点儿纨绔公子哥的模样?

“变了,真是变了。”

“我在这府里呆了三十来年了,大爷变的这模样,老爷少时都不如啊,看来这府里是有望再复往日光采了。”

家下人的议论,朱尚峻当然不会知道,他很久未曾回来,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很亲热,怀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他大步踏入房中。

满脸络腮胡子的朱荣正在与妻子闲谈,女儿也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灯影摇动,他们看到一个英武青年神采奕奕的站在自己身前时,朱荣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就去摸自己的佩刀。

“爹,是我啊。”

看到父亲的举动,朱尚峻差点笑出声来,以前看着十分勇武高大的父亲,现在看来,也就是一个寻常的中年人了。

而且,动作很慢,拿刀的手十分的不专业,反应极度的不合格,若是父亲在营,恐怕要次次负殿了。

“是老大回来了?”

一家三口,都是有不可置信之感。以前的朱尚峻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精气神到站姿,没有没发生改变的,说是自己的亲人,但刚刚突然出现在三人眼前时,竟是叫人有不敢相认之感。

“我算服了小张大人了。”朱荣放下腰刀,看着一脸惊喜神色的妻子和女儿,感慨由之的道:“能将我这纨绔儿子调教到现在这般模样,便是以后叫我朱荣给他牵马当个马夫,也是值得过了!”

……

在朱尚峻等人坐上车回家的时候,惟功也是青衣角带,头戴一顶大帽,脚踩乌皮靴,也是坐上一辆马车,赶往东城崇文门店。

一路上当然也是十分的颠簸,京城的道路在当时士大夫的笔下也是多有记述了,中间高,两边洼,十分难行,也就少数的几个坊和皇城是用大块条石或是青砖铺成的道路,别的地方,九成以上就是泥土路,街角巷尾,到处是垃圾和粪堆,污秽不堪,在这样的地方坐车行走,辛苦是不必提了。

“京城的道路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重修,不过,能叫大家尽可能的出行舒服一点儿,看来我是能办到了。”

到了崇文门店内部,看到已经制作完成的四轮马车时,惟功也是十分骄傲和自豪了。

这东西,也算是超前几百年出现在华夏的大地上了,在这个时候,它正合其时,十分合用,在火车和汽车出现之前,就应该用这样的东西来解决运力的麻烦和问题,没有别的选择。

大量的独轮车当然也可以,但带来的损耗也是十分惊人,是农业社会没有办法的解决办法,现在在惟功的努力之下,最少在北中国相当大的地域,四轮马车会解决运力和损耗问题了。

“可把我累死了……”

在一边的赵士桢卷起自己官袍的下摆,就真的跟一个工匠一样,这些天他几乎是不眠不休,两只眼睛都是熬夜熬的通红,布满了血丝,两只手也是一样,有不少处创口,显示出他在工作时的艰辛。

“多谢了,老赵。”惟功正色致谢,作揖下去:“你这功劳其实够资格画影凌烟阁,但我没有这个资格,只能自己多谢你。”

“无妨。”赵士桢摆摆手,神情淡然地道:“朝中的那些大人们是不会把奇技淫巧看在眼里的,你这话也就私下说说就算了,别给我招怨。”

“看来赵兄早就有心理准备啊。”

“废话,从小因为我喜欢动手做东西,学那些杂学,挨了家里多少揍?还好咱书画双绝,自己走对了路子,也当了官,不然家里谁瞧得起咱?”

想不到赵士桢也是满腹辛酸泪,在中国搞杂学和搞技术的真是没有好下场啊,其实不要说赵士桢,就连后来的徐光启,位于礼部尚书大学士,这么高的地位,儒学成就也是十分高绝,但就因为和泰西洋和尚走的近,还翻译多本泰西著作,自己在物理和几何上也有成就,还精通铸炮杂学,天文,还懂农学,这样的一个学识水平很高的大人物,结果被士林讽刺,说是其一生成就,无非就是一个“杂”字,也就是说,学术不纯。

惟功皱眉:儒家的这种排它性和独尊的思维方式,真是叫人觉得头疼!

但赵士桢的成就真的是叫人敬服,无比钦佩。

“咱们不说这些煞风景的,老赵,这玩意试过没有?”

“当然,两辆都试过。”

谈到自己的专业,赵士桢就变成另外一个人,立刻变的神采奕奕起来。

两辆车,一辆稍大一些,一辆稍小一些,大的是只留前轮上的座位,可以最多挤下三个瘦子,正常就是一到两人,车夫和助手,然后就是斜坡式的车斗,没有座位什么的,就是纯粹拉货,四边的边厢打造的十分结实,隐隐还有点流线型的感觉,后轮加了钢圈,看起来十分结实,在车轮和车厢之间,似乎加了一些皮垫之类的东西,赵士桢在一边道:“这是减震,你说的那个什么弹簧,现在肯定做不出来,先用这个将就吧。”

第151章 跨越

惟功最为关注的,还是那个转向轴。

安装在马车前端,连接车辕马身和车身的这玩意,可以控制马匹转身,缩小车轮转向的半径……现在大明的双轮马车都是没有转向轴的,也就是说,转弯全部是硬转向,整个车身和马匹一起转向,需要的半径极大,如果车身过重的话,根本就转不过来,这就是影响双轮马车承载量的极要紧的原因之一。

而眼前的货运马车却不是如此,后轮高大,前轮稍小,重心平衡,在转向轴的带动下,可以很轻松的跑动和转弯,道路通过能力反而是比较小一些的两轮马车要强得多了……整个马车的做工,设计,用料,都是十分考究,看到这样的情形,惟功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

他是和张居正打过包票,而且现在已经联络了大量的粮商开始购买粮食了,要是马车弄不好的话,自己就成了笑柄了。

“运力试验的结果如何?”

“回东主,我们已经试过了。”崇文门店的留守人员喜滋滋地回道:“现在造出了三辆货车,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每车最高可承载四千斤左右,再高就可能出事,当然这四千斤也是在道路条件极佳的情形下试出来的,我们是从京师到潞河驿,这一段路因为十分紧要,经常维护,所以我等的建议是每车装三千六百到三千八百斤,以一石一百二十斤算,正好是一车三十石粮,还可以装上车夫和助手加上马匹的豆料。”

“你们试验是用的几匹马?”

“两匹。”

“试过四匹没有?”

“这……倒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有点跟不上惟功的思路,两匹挽马或是健骡,价格在六两到八两左右,如果是用四匹拉,畜生的压力是小很多,但开销不是成倍增加了吗?

惟功自己很清楚,他小时候坐过骡车和驴车……当然是后世的,在有橡胶轮胎的情况下,一头大毛驴拉的驴车就能装两千斤以上的货物,而且车夫加几个乘客可以坐在车上,挥挥鞭子,驴车仍然能小跑行进,当然,路途不能太远,拉人不能太多,加几个小孩是可以的,再多就不成了。

眼前这马车,虽然尽可能的做到了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但在制动,减震等诸多系统上,比起后世还是差距很大的,双马拉车,看似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但如果想做到惊世骇俗,成为一出手就悚动人心的事物,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再者说,挽马和健骡价不高,德胜门附近的骡马市场一次买千多匹都不费事,在这上头投入资金,还是很值得的!

这等事,就不必和下属们解释的太清楚了,惟功只是对赵士桢道:“还要辛苦你一下,改进一下挽具,我们的这种货运大车,用四马或四匹健骡作为动力。”

“大手笔,我喜欢!”

赵士桢眉毛一挑,冲着惟功竖了一下拇指,对惟功的决断他还是很赞同的,只要涉及技术革新和革命性的转变,这厮就是这样,一定大加赞同。

“货运大车开始批量制造吧,我们有几百个铁匠和皮匠,木匠,按开始每天出十几辆成品的速度,下个月底之前,每天可以最高出二十辆以上,我希望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最少有三百辆以上的大车可以调动。至于骡马,挽具,也希望在相应时间内准备好。”

“是,东主!”

在场所有人都肃然答应,只有赵士桢弯下腰去,开始研究起挽具来。

“别急。”惟功拉着他,笑道:“客用的车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赵士桢翻翻白眼,道:“很好!”

“就这两字?”惟功失笑道:“总得有详细的介绍吧。”

“客用分大中小三种,最大的一车可坐二十人,中等十人,最小的五六人,最大者对面四排座椅,最少者面对面两排坐椅,车内尽可能的使人舒服,减震是现在我能做到的最好了,以后慢慢再改进……到底怎么样,你自己坐着试试不就知道了!”

“是是,我这就试!”

惟功被赵士桢机关枪一样的话语打的浑身飙血,瞬间只能退的远远的,不过,看到他从手中拿出来的几卷画轴,赵士桢却是坐不住了。

“唐伯虎的?文征明的扇面?好好,佳作佳品,虽不是宋人名家,也值得过了。”

大明虽然没有什么金装四大才子的话,不过文征明祝枝山等人的扇面,唐伯虎的画作都是当世的好东西,惟功一送五六样,加起来值得好几百两白银,抵得上赵士桢十年俸禄,虽说世家子弟不缺钱,但出手五六百两的手笔,也对的起赵士桢在此之前的辛苦了。

“等车队上路,送老兄一成干股,作为真正的酬谢。”

听到惟功的话,赵士桢也只是抬了抬手,并没有说什么。

有些人,视钱如命,爱钱在骨子里,有些人,却是视很多人瞧不起的东西为生命,愿意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其中。

赵士桢,奇人也。

……

惟功坐上车之后,才感觉到赵士桢等人确实是花费了极大的心思了。

当时的达官贵人家里也是有车,各式各样都有,起的名字也是十分漂亮好听。但无论是前上还是后上的车,内里逼仄,很难直身,视线也是狭窄,坐在车中,不管装饰的怎么漂亮,也是谈不上舒服的!

而惟功现在的坐的车,车身大,上车时有脚踏连接,十分方便,车窗开的大,光线透亮,视野极佳,车内散发着原木的清香,座椅高矮正好,坐着舒服,椅上包着毛皮,十分柔软舒适,坐在座椅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车外的情景,乘车也就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行进时,虽然还难免有震动,但比较惟功刚刚过来时的车辆,已经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别了。

估计就是连皇帝的那种能坐几十人的象车,在舒适度上,也是远远不如惟功现在所乘坐的这辆了。

王国峰等人很自觉的没有挤上车来,由惟功一个人坐在车中,行走了一阵之后,王国峰才道:“大人,去哪儿?”

“正阳门东大街。”

“是,正阳门东大街,李贵,钱武,注意赶开行人!”

按大明的文武官员仪卫制度,身为正三品的惟功每次出门可以带六个从人,王国峰一行人也正好是六人,穿着青色的长随制度,手中和腰间都有武器,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官的随员,自觉的就赶紧避开了。

车辆在宽阔的街道上行走着,两边的房屋不停地在惟功眼前闪现着,等他看到招牌幌子林立的地方时,车身也是一震,正阳门东大街到了。

大明京城,好几个大型的市场,德胜门,宣武门,崇文门,都城隍庙,紫禁城内市,这些市场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而最热闹的所在,毫无疑问就是正阳门东西大街。

从大明门出来就是出了皇城地界,出正阳门也就出了内城地方,在这个内城和外城交接相连的地方,有关帝庙,翁城,箭楼,巍峨高耸的正阳门城楼等等,就算是在后世几百年后,这里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区和文化区域,是北京的重要地段之一。

而在此时,正阳门东西大街是整个京城内外交接,商业最繁富发达,来往客商最多,店铺最多,购买物品的小商人和普通民众也最多的地方。

惟功的马车,在这样的如织人流之中,哪怕是有六个伴当不停地用马鞭驱散民众,仍然是行走的十分艰难。

在这里,有大量的铺面,北京城的三万多个铺行有三百多个行当,涵盖了一切民生用品,很多在后世影响力小,甚至消失不见的货物,在此时也可能是当街买卖的热门商品,米店粮行杂货铺,很多在后世消失不见的东西,现在还是主流。

待惟功眼前掠过孙春阳南货铺,再看到“范家米行”和“卞家粮行”等烫金大字的招牌时,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这里,是粮行米铺的聚集地,最大的两家,毫无疑问就是晋商中的范和卞两家。

这两家,最少都有数百万的资本,特别是卞家,在山西老家,拥有千间以上的库藏,一家一姓,所藏的米面杂粮就超过百万石,接近通州朝廷的仓储,整个榆林等九边西北地方的军镇军粮供应,民间的粮食收购和调配,都是卞家为主流,其余的马家,范家等晋商中的大世家,都是仰赖卞家的鼻息,至于这些山西老倌的钱庄业,更是风起云涌,他们掌握着巨量的现银,以钱庄和质铺的形式左右着大明很有限的金融产业,再加上晋商插手其中的扬州盐业,天下最大的几项暴利生意,粮食,盐,茶,银钱汇兑储存各业,都是掌握在了晋商手中。

有了钱,就有资格办学,买通朝官,百年之下,现在朝中晋党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大学士张四维,就是晋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