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久的对一件事保持兴趣,确实是为难了一些呢。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一个身处辽阳的人都被时代的大潮所推动着,前行着而已。
不过,在山娃子身后,他没有注意到,一道目光始终盯视着自己,目光中充满着敬慕之情,只可惜,这道目光跟随他很久,一直到城门内很远的鼓楼处,眼看着三人转弯不见了,目光才遗憾的收了回来。
看山娃子的当然就是刚刚的那个很标致的姑娘,可惜山娃子似乎不把她放在心上,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了。
“弟,俺有钱了。”姑娘把眼神收回来,看着刚刚吃的小肚子滚圆的小男孩,悄声笑道:“晚上再给你吃肉馒头。”
“好!”小男孩瓮声瓮气地答应着,他可不理别的事情,刚刚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他此时肚里正消化的肉馒头重要,也没有姐姐许诺的晚上再来一顿大馒头重要。
……
……
“真他娘的晦气,怎么遇着一群疯子镇兵。”
“算了,头儿,和这些当兵的置气犯不上……我们还是去找找别人的晦气得了。”
一伙无赖从移民点赶紧回到城里,有意和山娃子几个错开了身位。
这个时候,明知道对方是狠角色还硬上,这不是混混们惯有的套路。
“小七哥,”一个无赖看着一脸晦气色的首领,请示道:“我们今日去哪里发财?”
“各城门甭去了,”田小七想了想,令道:“各城门要么迎回来的伤兵,要么就是什么劳什子移民,都有不少镇兵和公安司的兵在,我们虽然不怕,不过也不必要和他们顶着牛干……我们去商会看看。”
“商会啊……”一群混混都犹豫了,商会这种地方不是他们能去的,都是锦衣卫亲自在搞。
“你们这些没卵子的家伙。”田小七不满地道:“怂成这样还出来趟,回家找老娘吃奶去多好……这是我干爹交代的,入他娘的商会的人勒掯着不给银子,我们去闹一闹,叫他们知道点厉害也好。”
城中此时也有不少锦衣卫出现,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锦衣,捺刀而行,身边都是一群群的打手无赖跟着撑场面,他们都各有地盘职掌,每日都是按名单在派送盐引或是去上门收银子,到了午后就一起吃饭,下午接着干活,傍晚后就开始喝酒,辽阳镇并不禁娼,将士们也需要发泄,一味的严管虽然能够靠军纪管住军人,但心中的戾气肯定是随之增长……惟功不想把部下变成一支兽军的话就得给军队适当的减轻压力,赌博是绝对禁止的,娼妓这东西花费不会太多,除了少数冤大头外,多半也就花个零花钱就可以了,在军中苦训的压力,一夜光景春风几度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第二天就又是生龙活虎的好汉子……因为这一点,虽然镇里不会提倡,但妓院在辽阳有整一条街,军营附近总会有花枝招展的妹子,这一点倒也是辽阳的特色了。
别的军镇就苦逼了,一个月一两银子不到的军饷,还得养活家小,军营附近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货色,不象辽阳,档次高货色新,经常有天南海北有志拥军的女子不远千里赶过来,在这方面,辽阳是一个很好的享乐所在了。
对锦衣卫和这些无赖们来说,每天晚上的乐子都使他们十分欢愉,锦衣卫甚至已经忘了京师,京师虽然很大,但值得玩的地方也并不见多,教坊司也就那么回事,哪里有辽阳这样繁华富裕城中商行林立,“娱乐”项目又多的好地方?
因为每晚都厮混到很晚,这些锦衣卫和无赖们都是快到中午才出动,而且现在一个个还无精打采的模样,在不少人经过时,有一些锦衣卫一边打着呵欠,一边看着田小七一伙人,看到是自己人,也就不说什么,懒洋洋的打马经过,办自己的事去了。
一听说是上头吩咐,田小七底下这一群人倒也极为兴奋,商会就在定辽右卫边的仓库区外,地方广大,每天都是穿着华丽的商人进进出出的,一看就知道是十分高等的地方。
以往,这样的地方他们最多能够仰视几眼,根本没有资格进去,现在有机会进去,当然是要好好的生发一笔才是。
以这些家伙粗浅的见识,当然不知道商会这里就是一个办事存档的公事区,哪里会有什么财富藏在这里?
……
……
在田小七等人前往商会的同时,艾可中也是与唐志大等人结束了会晤,坐着自己的单人马车,前往商会办公。
他和唐志大几个都是轮流值班,商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会长和副会长都差不多,只是处理一些杂务,真正的大事就是会长和理事们召开会议解决……理事会有十五人,唐志大等人全部在内,每个理事都和三个会长副会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少在现阶段,只要他们三人决定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商会也就定局了。
这就是先发者的好处,因为唐志大几个跟随最早,所以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辽阳镇允许的特权,这也算是惟功给他们酬功了。
抵达商会时,正好近午,艾可中喝了一肚皮的茶,虽然一脑门子的官司还是饿的不成,立刻吩咐厨房开饭。
他办公的地方是一个南北夹道中的东四合院,唐志大和李昭祥分别是在另外两个套院里头,正中的大堂一般是用来举行仪式典礼的地方,虽然规制宏大气派万千,平时在里头办事却并不方便,所以每个理事都有自己的办事地方,也有会议室,普通员工的办事厅,仓房库房,档案室等地方,象现在伺候艾可中午饭的事,就是归商会总务室来办理。
待一道白鱼,一道鸭子,一道海参,一道炙猪肉配燕窝汤端上来,虽然只四菜一汤,但一个人享用足够,而且材质是上上之选,比如鸭子就是特别喂养出来,肉质鲜嫩,海参更是上品乌参,白鱼也是打河里打出来的珍馐,燕窝更是传统的昂贵补品,四个菜上来,配的是辽阳镇自己种的米,这两年有水利之便的地方也开始种植稻米,惟功本人喜米犹过于面,在他的影响之下,辽阳的高层这几年也渐渐流行吃米,这也叫不少在辽阳的南方商人们高兴……以前他们到北方来就只能吃面食,虽然只是小小不便,但有自己喜欢的食物总归是好的。
艾可中刚要开动,眼前黑影一闪,一道婀娜身影闪了进来。
他看了看,放下筷子,颇感无奈地道:“小敏,你不在家好好呆着,跑出来做甚?”
“爹,你好大脾气。”
来的是艾可中的女儿,十四五年龄,脸上稚气犹存,但身段已经出落的春葱一般漂亮标致,大户人家,自小不愁吃喝,比一般小百姓家的女儿当然是长的好了。
听到艾可中的话,艾敏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道:“您老忘了,总兵夫人和如夫人都搬在南街头的外宅暂住,前天到了一些南货,有小圆银镜和银梳子,还有一些毛料,今天我和娘亲一起送过去呢。”
第733章 借口
“哦!”艾可中这才想起有这么回事,因为锦衣卫在城中胡来,开始时还到总兵府邸查看家产,两个夫人和两位公子小姐不得不暂避一时,这件事在城中高层也是引发地震,当时艾可中吓的几夜没睡好,万万没想到,总兵官也被逼成这样,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惟功真的被逮拿走了,辽阳等于少了顶梁大柱,将来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
等大捷消息传回,全辽阳那个沸腾劲就别提了,所有人都明白,这一下,就算有锦衣卫,朝廷也不会拿问总兵,辽阳的局面,当然是可以这样一直维持下去了。
当初两位夫人搬出来时,辽阳人也没有忘恩负义不去问候,现在这样的局面,估计那里更是门庭若市了。
“人多吧?”
“当然多了,街头到街尾全是人,也有不少咱商会的人在那儿。”
“咱商会的人?”艾可中诧道:“他们去那儿做什么?”
艾敏又做了一个鬼脸,接着才答道:“爹没听说?这阵子城里有不少遭了天灾的每日都到那宅子外头喊冤递呈子,要么就是请师爷写的状纸,人都说总兵不在家,夫人们能做什么,这些人还是每日都去。说是,中军部靠不住,公安司和稀泥,商会,嗯,商会也靠不住,他们只能靠总兵官了。”
这阵子城中的情形确实就是标准的乱象,因为各部门得了孙承宗的命令,对锦衣卫和无赖可以说是有意放纵,这无疑影响了各司和商会等机构的信誉,无形之中,反而是使惟功的形象被拔高了。
这件事,惟功可以决定停止,而孙承宗等人不愿停止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了。
这样的事,对商会的形象能力名誉,还有艾可中本人的形象威望都是严重的打击,中小商人们最近被骚扰的不轻,而商会毫无办法,也没有什么担当,这些商人宁愿到总兵夫人居处去跪求,也不愿到商会来找艾可中等人出头,在此之前,商会几乎包揽了辽阳境内所有与商业活动相关的事,甚至入会的商人家中的生老病死等各事,商会也会出头帮忙料理,因此商会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唐志大和艾可中等人也很重众人的敬仰,现在,艾可中感觉一切都完了。
这些话,也就是他这个女儿敢当面说,几个儿子已经顶门立户,但这样的话却是打死也不敢说的。
艾可中瞪了女儿一眼,见女儿扮鬼脸满不在乎的模样,心头虽然有火,却也是不愿训斥女儿,只挥了挥手,颇感无力地道:“这里毕竟是我见人办事的地方,你在这里呆久了也不好,赶紧回家去吧。对了,把牛家兄弟带上。”
“哦,知道啦。”
牛家兄弟是艾家的保镖,原本只负责看着府邸的安全,带着护院武师夜里巡夜,艾家在城南建了一个巨宅,占地三十来亩,从前头走到后花园得很久,要半个时辰才能把全府逛完,这样的大府当然得有护院,不然的话夜里就成了偷儿们的乐园了。
辽阳的治安虽好,鸡鸣狗盗一时也没有办法完全杜绝,而且小偷多半是从沈阳或是辽西那边过来,除非断绝两地交通,不然的话总会有漏网之鱼,普通的城中坊市有公安司巡兵,有民兵联防,小偷反而绝迹,只有艾家这样的单门独户的豪富之家,得自己多雇护院才成。
这阵子城中混乱,艾可中吩咐下去,家里人出门,护院得轮班跟着,最少得跟着两人方可。
艾敏答应一声,便自离去,艾可中批了一阵公文,却是一阵没来由的心浮气躁起来。
他猛然站起身来,推门向外,几个伺候在檐下的下人赶紧跑过来,但艾可中没有理他们,他看到牛家兄弟的牛大满身是血的跑了过来,心里那不祥的预感终于在眼前成为现实,他用右手紧紧抓住身边的门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就会全身瘫软在地上。
“老爷,俺兄弟护着小姐刚到大门,一伙无赖正好过来,看到小姐貌美,先是调戏,后来就想动手,俺们和他们打起来,怎奈他们人多,俺弟被打晕了,俺和他们拼命,却被人按着不得动弹,只得眼睁睁看着小姐被掠走了……”
牛大被打的不善,脸打肿了,鼻梁骨也变了形,是被打折了,走路的时候腰身虾着,可能是肋骨也被打折了好几根。
这样的情形,艾可中的心虽然似油煎一般,也不忍斥责牛大,他面无人色,知道一个时辰之内不把女儿抢回来,女儿的下场必定惨不堪言,这一生都是悔了。
虽然现在辽阳风气渐开,女人都能出门上学和工作,但贞节大事仍然是含糊不得的,以艾家的条件,在军中挑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军官当女婿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艾敏如果遭遇侵犯的话,一切就都别提了!
艾可中心急如焚,还是忍不住对着牛大吼道:“你们的短火铳呢?平常不是带着的么?”
“老爷……”牛大伏在地上,疼的满头大汗,抬头认真地道:“不是老爷叫不要带了,防着一时忍不住气惹出麻烦来,还说咱商家就是这样,和气生财,切莫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这些话倒真的是艾可中说的,这阵子情形特别紧张,牛家兄弟和其它的护院,包括商会的护院其实都有装配武器,特别是火枪,这东西人见人爱,几乎人手一支。
这几年来镇军淘汰下来的火枪实在不少,牛家兄弟用的短枪其实就是早几年的马枪,枪柄缩小,枪管截短,只有现在正常火枪的三分之一长,插在衣襟里头,旁人也不怎么看得出来。
在此之前,每个护院都人手一枪,每个人身上都绑着两根牛皮带,一根是装十二个瓶子的射药,另外装引药瓶,腰间绑着盒子,里头放的是磨的很光滑的铅弹。
他们都接受过民兵训练,在辽阳,参加民兵组织是自愿的,但基础军事训练是强迫性的,不论是屯民还是商行的伙计,或是普通的商贩,菜农,力气行的,车夫,马夫,书生,管你是哪一行哪一业,军事基础训练是必须完成的科目,牛大等人,俱能打枪放铳,以前也是一直火器不离身,但艾可中因为害怕出事,把这些护院的枪都没收了,统一锁了起来。
听了牛大的话,艾可中的脸色惨白,如同一个死人一样,此时唐志大等人也在商会,闻讯赶了过来,唐志大远远就道:“老艾,小敏的事我已经叫人赶紧去通知公安司的张司正,公安司一定会出尽全力,救回小敏的。”
李昭祥也道:“莫要着急,这一群无赖恐怕是临时起意,等公安司全城大索,一定能把人救回来。”
“怕到那时已经晚了!”
艾可中面色变得十分狰狞:“城中有过千无赖,最少几十个藏身的地方,公安司巡兵一共才多少人,能搜索多少地方,况且还有锦衣卫和其余的无赖给他们捣乱!”
“老艾你说怎办?”唐志大很冷静地道:“这事儿我们责无旁贷,你说个办法,我们照办。”
在场的其余理事和普通的商人也都是颇有同仇敌忾之感,虽然是艾家的人被抓走,但这种事下一次迟早落在自己头上,谁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身为商会的一员,或是说身为商人的一员,只要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只肥羊,这种事或早或晚迟早会落在自己头上的。
“以前我们就是羊,任人宰割,现在大人给我们的伙计们训练怎么打仗,我们的伙计和护院都买了枪,我却还是把自己当羊……我错了,我犯了天大的错,还连累了自己的女儿,老唐,老李,就照此前说的吧,我们商会动员起来,正好借着我女儿的事,和锦衣卫还有那些王八蛋畜生干一场!”
商会就算要动手,也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没有理由和借口,辽阳镇对上也不好交代,原本唐志大等人还在合计找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现在艾敏被抓一事,正好是一个十分过硬的动手理由。
当然他们宁愿编一个,也不愿老友的女儿受到任何伤害,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下唐志大和李昭祥对视一眼,然后一起点了点头。
唐志大道:“商会的护院有三十多人,可编成一个旗队,我们各家的护院加起来还能编两个旗队,各家和商会都有马,护院算精锐,全部骑马,编成一个骑兵局。这是商会遇北虏紧急预案里早就演练过的,怎么进行动员,领取装备,马匹,集合,都有预案,现在,就按预案来吧。”
“是,会长。”
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振奋,有人隐隐感觉到自己处于一个巨大变革转折事心的漩涡中心,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袭上了心头。
“各商行的伙计,十五到五十五年纪的男子,全部集结起来,相信大半的人都有武器,没有武器就当辅兵,按伍、队、旗、局、司这样编组起来,半个时辰之后,我要看到所有的商会之下的伙计全副武装,在城中开始搜捕犯法无赖!”
第734章 动员
商团开始行动了。
这个消息如同雷电一般,立刻照亮了全城。
锦衣卫和混混无赖们在城中已经有半个月左右的光景,锦衣卫先来,接着就是那些混混无赖们,辽阳城被他们弄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几乎所有人都困苦于这些人而不能置身其外。
除了孙承宗等高级文官和留守的武将所居的区域之外,还有衙门,军营,这些地方很少被骚扰,大半的人群,都被置身在这一场祸事之上,无法置身事外。
城中早就有一种压抑阴郁的气氛了,近来又有一些愤怒难平,被祸害的越久,压抑的越久,愤怒也就越加的深沉。
如果是换了十年前的辽阳人,可能也会有愤怒,但会很少,而更多的是卑劣怯懦,甚至主动卖身投靠当爪牙的人,肯定会十倍以上的增加。
逃走的人会更多,没有人会想着抵抗,抵抗只会是个体行为,不会引起剧烈的连锁反应,最终倒霉的是自己。
对这一点,辽阳的人,包括全辽东的人都清楚的明白。
万历中期,派出的矿监和税监很多,在江南和云南都有被打死的,一共有三个太监闹的最厉害,三人中云南和苏州的都被暴民打死了,只有在辽东的安然无事,在地方上这个太监为祸更厉害,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破产破家,两手不知道沾染了辽东人多少鲜血,最终他却安然无事,拍拍屁股离开之后,留下辽东一堆烂摊子下来,自己却是回京享福去了。
多少辽人的血汗就这么被抽空,而皇帝落得不少私产浮财,全辽的防御,却是付诸流水了。
后人总看到辽东事败时神宗应付迅捷,确实,在这样的大事上万历是不糊涂的,包括守财奴一般的万历先后几次给辽东拨款,更是被一些人津津乐道,成为万历不贪财和反应迅捷的有效证据。
特别是熊廷弼在辽事上的努力,使不少人看到胜利的曙光,更是对神宗的择人赞誉有加。
但这些人却从来不曾认真想想,辽事败坏到熊廷弼所说的三万辽兵手无器械,衣衫破烂粮饷不继,这样的局面,却是在谁手中造成的?
难辞其咎的就是神宗万历皇帝!
辽民相比江南云南,忍耐力反而更强,主要就是以军户都司制度之下,文风不昌,地方士绅力量有限,军户原本就受尽压迫,就算来了个更狠的也受得住,以辽东的压迫程度,在江南早就引起暴动了,在这里,很多人只是把血泪咽了下去,只要能活着,就算如牛马一般,也是继续活着便是了。
现在一切当然不同了!
城中的识字率已经超过五成,这是一个破天荒的统计数字,自中国有文字和教育以来,识字率从来没有超过一成。
在春秋战国,识字和讲学是“士”这个阶层特有的权力,秦汉至唐,又是门阀世家的特权,庶民地主就算读书识字,也只能当小官为士族服务,更不必提普通的百姓了。
一直到宋,才真正开启普通人读书上进改变命运的大门,但就算如此,因为印涮不易,纸张珍贵,不论是学还是书,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的,就算是小男孩跟着读几年书,也就是勉强不当眼睁瞎,成年之后,忙于耕作,生活辛劳,当年识得的几个字,也就全还给先生了。
同时期的日本,因为“藩”这种封建自治领的存在,还有“士”这个阶层的存在,教育反而比中国要强得多,识字率在亚洲独领风骚,甚至倭人对妇人也施行教育,这比中国这边又要先进的多了。
辽阳现在的情形又比倭国还要先进几分,日本是除了“士”之外,农民是比中国农民还辛苦的存在,辽阳却是士农工商发展的十分全面,整个阶层向心力很强,只有统治基础十分牢固的情形下,才会有统治者主动开民智,并且武装民间的举措,惟功很自豪自己做到了。
如果没有人组织或带头,辽阳人其实也快忍不住了,虽然锦衣卫和无赖们的为祸还只限于骚乱和抢掠,并没有杀人越货,强奸妇女的事情发生,今天在商会强掠走艾敏算是一根强烈的导火索,整个辽阳城算是被炸开了。
“老姜,老姜,出来一下。”
姜一鸣其实还不到三十,但因为敦厚老实,性格十分稳重,所以被人叫老姜好几年,自己也是习惯了。
他带着山娃子和李从哲一起回家,兄弟三人一并喝酒,不过酒未过两巡,李从哲接到军医院通信兵带来的命令走了,山娃子肚子不舒服,勉强又喝了一轮也去休息了,姜一鸣儿子还小,陪不得老子,只得他自己喝起闷酒来。
这枯酒无聊,草草喝了几杯后,姜一鸣打算叫媳妇拿馒头来吃,就在这个时候,外间传来激烈的敲门声响。
“里长来了?”姜一鸣闻声开门,看到的是本里的里长,他伸手延请,请对方进来继续吃酒。
里长一摆手,沉声道:“不了,出大事了。”
里长是一个精悍的汉子,辽阳的里长制度和大明的里甲制度完全不同,大明的里甲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以徭役赋税为里甲的主要功能,另外还有捕盗和乡老解决民间争端的功能,而随着社会发展,人民迁徙,里甲渐渐崩溃,成为里长开始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因为赋税收不起来,里长要么负责收起来,要么就得包赔,在城市和乡村,成为里长后破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辽阳的里甲制度是后世居委会和保甲制度的变种,主要功能是解决一里之内的小的民事争端,没有触犯法律的话就是里长负责解决,另外就是十户一牌轮流守夜,打更,巡逻,同时负责一些一里的公益事务,比如给本里添置消防器材,重阳节给老人们办酒,全里一起饮宴……这样的风俗其实秦汉时就有了,在大明南方还有一些残留,在辽阳原本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日子富足了,又是把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给重拾了回来。
一里是一百户,原本大明制度是一百一十户,十户最富的轮流当里长,既然辽阳不存在这种事情,就编一百户整头数好统计人口,另外还有“畸零人”这样的户在大明也不编入里甲的,在辽阳孤寡老人都在慈济局敬老院里住着,倒也真的不必再编入户口之中了。
因为里的作用是公益事业和防盗拿偷,另外还有给里民做军事训练的辅助工作,所以里长基本上全部是用的退伍老兵来充当,辽阳镇原本就有不少年过三十的老兵,这么多年时光下来,老兵中不少体能不足的就退伍了,也有一些是在和北虏东虏做战时受了重伤,伤养好后就不能再当战兵,只能退伍。
公安司和各司都是安置老兵的好去处,另外当里长也是一个开始,里上头是五百户一都,能成为都长也是个不错的发展前景了。
姜一鸣这个里的里长就是一个退伍的火枪兵,原本火枪兵退伍很少,毕竟体能要求不是那么高,但他在一次训练里不小心被溅射的火光灼伤了眼睛,这一下就非退伍不可了。
按当世西方人的理论,火枪齐射在一次交战中有百分之十五的理论伤害就算很高了,就算如此,火枪兵的视力要求还是要有的,否则就真的成了瞎打了。
“啥事啊?”姜一鸣憨憨的问,还有点没醒过神来。
“城里商会出事了!”
里长简单的把事情叙述了一下,姜一鸣一听说有无赖抢走一个大闺女,顿时就是怒了。
他也将今日在城门处的事说了,倒是没有想到,抢走艾可中女儿的和山娃子遭遇到的竟是一伙人。
“当家的赶紧随里长去吧,大闺女落到这样的人手里不能耽搁了,赶紧把人救出来。”
姜家媳妇原本在里屋收拾,这会子听到动静也赶紧走到院子里来,张嘴便是叫姜一鸣赶紧去参与救人。
“各里都动员了。”里长是一个传统观念较强的人,四十来岁了,很多观念难改,对姜家媳妇在两个老爷们说话时出来插话他并不以为然,不过看看姜一鸣没有表示,并且姜家媳妇说话也不算错,斜睨了一眼之后也就没说什么,只对着姜一鸣道:“枪,水囊,干粮,全备上,今天不把人救出来不算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带油灯或火把,灯笼。”
“成,”姜一鸣已经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上街,他只是一个炮兵,不过武器行具也是有标配的,现在就在家里柜子上放着,当下立刻答说道:“俺这里什么都现成的,照明是镇里标配的灯。”
“那最好,俺去别家通知,一刻钟后在巷子口集合出发。”
“好!”
姜一鸣差点行军礼应答,不过身体也是自然而然的绷紧了,看到他这样的表情,里长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又向别家去了。
山娃子听到动静也出来了,看到姜一鸣拿自己的背包和火枪时,他也想去取自己的那一份。
“兄弟,安心在家踏实睡着。”姜一鸣阻止了山娃子的举动,微笑着道:“要是打一群无赖出什么意外,还办不好,我们全都一头撞死算了。”
第735章 难忘
此时的姜一鸣换上了自己天蓝色的军服上装,头顶的帽形是明军圆笠帽的改良,圆形大檐,很契合大明军人,加上红色的军裤,黑色的长筒军靴,这一身穿戴起来,加上亮闪闪的铜扣和闪亮的炮兵徽章胸标,整个人都显的神采奕奕,与此前的模样完全不同。
“当家的,去好好教训一下那些混帐东西!”
这阵子姜家媳妇等出门做事的妇人也被骚扰的不轻,不过现在她的重点肯定不是在这上头,虽然嘴里说话恶狠狠的,两眼里头冒出来的小星星却是把这个妇人给叛卖了。
无论如何,姜一鸣这一身行头一换,那股子威武和自信的气质立刻就出来了!
“出发吧,猎骑兵们,用我们的刀剑,将敌人的家园变成废墟!”
街角对面似乎有人在唱《猎骑兵之歌》,估计是一个受了轻伤回家休养的猎骑兵,在里长动员后立刻出动,整条街都响起了轻快明亮的军歌声响。
“俺去了。”
姜一鸣最后说了一声,然后迈动脚步,走出了他的小小庭院。
在外头,军服已经汇成了各色丰富的色彩,包括民兵的灰军装在内,整条巷子,似乎都被各色的军服给填满了。
“出发!”
队列最前,里长穿着他服役时的步兵军常服,手持火枪,腰悬军刀,昂首挺胸,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在里长的身后,黑色的军法司镇抚兵的军服,红色的猎骑兵和骠骑兵军服,天蓝色的炮兵军服,灰色的镇步兵军服,深蓝色的重骑兵军服,还有浅灰色的辎重工兵军服,五颜六色,汇成了一股极为鲜艳的色彩洪流,令人鼓舞,振奋,沉浸在一种极其亢奋的情绪之中。
若是平常,就算一个都也未必有这么多颜色的军服,这阵子是第一波攻击将士大量返程,轻伤兵回来被编成一个个的康复中队和大队,平常白天康复中心养伤兼做一些体能恢复训练,中午和晚上回家吃饭和休息,当然也可以在康复中心吃住,但除了没有家室的外一般肯定选择回家了。
也有象姜一鸣这样没伤的回来休假的士兵,除了重伤员外,里长在全里拍门集结人手之后,立刻就是演变成眼前这样的情形了。
甚至里长还找来一个鼓手,这个鼓手中左路军的人,在大宁卫激战时被一支轻箭射中了左胳膊,经过治疗已经恢复大半,现在在康复中心做一些体能训练来恢复,此时他又背上了鼓,左手扶着定位,右手开始敲击。
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