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场合,李成功当然想替惟功说话,但他也知道惟功这一次擅自兴兵,使朝廷大为心惊,自己就算说话怕也于事无补,他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可想而知,李成功心里有着绝大的压力。
朱岗就是用嘲讽的表情,不停的瞟李成功一眼。李家出嫁李成瑛前后,朱岗曾经多次示意,暗示惟功不可能袭爵,李家不妨毁约,结果李成功没有听他的,此时他用得意的眼神时不时的看李成功一眼,意思便是惟功这一次惹了大祸,不仅不能袭爵,恐怕还会因操切之举,不仅失去爵位,还要获罪。
徐文壁和新近袭爵的成国公朱鼎臣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还有阳武侯,淮阴侯,泰宁侯,镇远侯,加上抚宁侯,公侯们除了朱岗等对惟功充满恶意的之外,多半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以前,遇到大的战事,京营会在侯伯的率领下出征,现在谁都明白京营当不得什么用处了,这些公侯要么提督京营,要么是执掌某营,家族势力在京营中根深蒂固,只要不出征,十几万京营守备京师问题倒还不大,俺答两次冲到京师城下,不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眼前这事,尽管由皇帝和朝臣们头疼去吧,俺们就守好京师和京营这一亩三分地,别的事情,俺们是不管的。
金殿中的情形,算得上的是勾心斗角,万历十分的不耐烦,看向申时行,对自己这个老师,他还是很信任的,申时行虽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还是干好了内阁首辅的这个差事,对内阴柔承奉,对外有一定的统驭力,朝政在申时行的驾驭之下,不说如张居正那时的蒸蒸日上,但也没有明显的溜檐儿。
当下皇帝向首辅问:“内阁有何奏议?”
“当务之急,首先是召还大军。”
“朕恐怕迟了。”万历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万历对惟功还是了解的,要么不做,要么肯定出尽全力,奏报到京师已经过去好几天,而奏报中说明军队前锋已经有所动作,说不定现在前锋队伍已经和北虏交手了,一旦缠斗上了,想撤离战场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第645章 袭爵
申时行道:“那么就得下令其余各镇警备,同时从蓟镇调兵,充实辽镇。”
万历问:“若蓟镇空虚又如何?”
许国上前奏道:“蓟镇边墙重修过,又有不少空心敌台,备有大小火铳,张臣等人还算得力,抽调一两万人充实辽东,臣想应该可行。”
万历点头,允道:“既然如此,可行。”
王锡爵奏道:“调兵当以北兵为主,骑兵轻捷,瞬息可至。”
申时行又奏:“宣府,大同,亦可以抽调少量兵马,渐次行至蓟镇地方,若有变,可以随地应战。”
万历首肯:“亦是良法。”
廷议中人,除了少数之外,多半都是身居高位,对边地情形也有几分了解。
众人议论纷纷,之后决定,调宣府副将麻贵领骑兵两千人,东路等各路分别抽调三个参将,各领一千人,大同再出五千,然后蓟镇由副将骆尚志,参将杜松等员将领领军出征,率部万人左右。
兵马直接往广宁和沈阳等地去,稳固防线,不准擅自出击。
万历看向兵部尚书,尚书赶紧上前跪下,阁臣可以站立答话,但除了阁臣之外,御前奏对,就得上前跪下说话。
万历声调严厉的道:“今日议定之事,着兵部立刻照准执行,不得有误。”
兵部尚书叩首道:“臣等定当钦遵无误。”
万历对此人的才具不大满意,但朝中政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各个党派,不是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发生的话,一时半会儿他还不打算动这个大臣。
他的眼瞟向所有人,在万历的目光之下,包括申时行和徐文壁朱鼎臣在内,所有人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
“张惟功擅自妄为,诸卿,当如何处置。”
石星闻言,上前跪下奏道:“凡是用兵,胜败都在两可之间。今听闻辽阳镇是以三万五千镇兵为正兵,两万多乡兵团练为辅兵,还有十万民夫运送军需物资,出师规模浩大,张惟功又武勇过人,王师所至,可能所向披靡。”
朱岗闻言,忍不住冷笑出声。
一个御史上前道:“抚宁侯御前失仪,当治罪。”
万历道:“照例便是,抚宁侯,你有什么话说?”
朱岗上前躬身道:“张惟功未曾经历大战,最多在京指挥过舍人营,斩速把亥一战是辽镇追击在后,虏酋亡命被其伏击,取巧而已。今数万大军,轻易出塞,远征千里,擅作非为,这样的将领,如何能打胜仗?臣意虽不愿王师落败,然而此役必败无疑。”
兴军打仗,当然还是要好口彩,一般的奏议和民间的议论都不会在胜负未分前说明军会失败,而朱岗今日此语,除了少数人不以为然外,连万历也是不觉点头。
可能在万历心里,惟功曾经是一个不一样的臣子。
但他已经近九年时间没有见过惟功,少年时代的一点交往和曾经的情份功劳,早就被风吹雨打,不知道哪儿去了。
坦白说,皇帝连惟功的长相,都已经快忘了。
可能曾经惟功是一个合格的玩伴,一个特殊的人才,一个叫皇帝嫉妒和印象深刻的不普通的勋贵子弟和臣子。
现在么,万历真的忘了。
比仇恨还要可怕的就是淡忘,皇帝这样的地位,想牢牢记住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每日有大量的人事,无数的事件,大大小小事件引发的奏报,风波,斗争,万历以自己一个人和少量的几个司礼监的太监来掌控这一切,在外朝协助他的就是几个阁臣,阁臣也是心思各异,彼此有派系斗争和私欲,相形之下,太监确实也贪污,有私欲,但最少在派系上没有明确的分野,不象文官,党派的争斗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面对这么庞大的帝国和复杂到极处的官僚集团,长达万里的边境防线和亿万人民,还有自己无比复杂的后官……想记住人太难,忘掉一个人却实在太容易了。
万历命朱岗起去,同时无比疲惫的道:“张惟功,着革去总兵官一职,夺其将军印信,俟其回师之后,着锦衣卫旗校捉捕回京,由廷议定罪。”
朱岗闻言大喜,不过他刚刚起身,不好再奏,却是将眼光看向徐文壁。
徐文壁微微一笑,虽然明白朱岗的意思,但却是微微摇了摇头。这等替别人火中取栗,将惟功得罪到死处的事情,他可是不会干的。
虽然他也事事针对惟功,但那是公事上的争执引发的后遗症,英国公的这个爵位可是张惟贤父子和惟功间的私事,徐文壁不会干这种蠢事,介入到这种一只里头。
泰宁侯,阳武侯,镇远侯,朱岗一个个看过去,却是没有任何人回应。
在众人眼里,朱岗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张惟功获罪极深,纵论功免死,亦不足为总兵官,更不足为英国公。”关键时刻,朱鼎臣上前,躬身奏道:“英国公爵位已经空悬数年,朝廷应将爵位授给府中嫡脉,不再由张惟功承袭。”
朱岗精神一振,赶紧回身,奏道:“臣附议。”
万历一皱眉,看向申时行,问道:“先生意下如何?”
申时行奏道:“臣并无异议。”
许国和石星想上前,万历却断然道:“不必再奏,张惟功回朝后得一指挥世职便算幸运,其爵着张元德先行承袭,令钦遣官立刻到英国公府传旨!”
召对已毕,诸臣一起叩头,然后绕过端敬殿,出文华门,又静静站了一会,见没有小太监再来传旨,这才相继散去。
这次廷议的风声,很快就在朝中传开去。
对石星所谓胜负难定的话,朝中和坊间都引为笑谈。
向来朝廷对北虏就是以突袭为主,大规模的打对攻,这还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成祖皇帝老师远征,北虏要么远走高飞,要么避而不战,六次北征,耗费多少钱粮,打出什么结果来了?草原还是那个草原,无非是谁倒霉挨了刀子,再换一家继续上位,仍然是到大明的边境骚扰,打草谷,二百多年过去了,还多了一个土木堡之变的惨败,除此之外,大明王师还打出什么漂亮仗来?
戚继光和俞大猷倒是有希望做出更多的事来,特别是戚继光,如果真的朝廷投入重资,叫这人练成十几万强兵,然后交由他统带,可能会有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局面,当然也可能是成祖年间情形的重演……北虏打不过,但也不和你打,用游击战术使大明的后勤顶不住财政破产的压力,十万精锐在草原纵横无敌,不过,也就是“无敌”而已。
惟功的兵再强,他难道还真的能在草原上立足不成?
那就真的是笑谈了。
这样的议论才是主流,也有少数对辽阳的潜力十分了解的人,但他们倒多半是普通人或是商人,这些人的话,向来不会被尊重和接受的。
在召对的当天,内阁有旨意传出,由一个亲臣和一个礼部侍郎亲自到英国公府传旨,将国公的爵位,交给了张元德袭承。
传旨的时候,张元德父子几人,包括张惟贤在内,一起叩首,泣不成声。
这个爵位,对他们来说是失而复得,甚至现在张惟贤的权势已经不在普通的侯爵之下,但他仍然是心中无比酸楚。
从一个众人瞩目的国公嫡长孙,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地位,突然一下子什么都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一切都被别人所剥夺,那种滋味,外人实难想象。
对此,他们父子几人从未放弃,一直在争斗,终于,到了今日张惟功自己犯了天大的错,为了几个什么太子太保之类的虚衔被剥夺,奋而出兵,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失去了这一顶公爵的帽子。
“就算他打胜仗回来,这一顶公爵的梁冠,也不属于他了。”
张元德开怀大笑,下令摆宴畅饮,英国公府交游甚广,各家勋戚亲臣都与这府相厚,此前几年一直没有正牌国公,很多与之相关的活动都停止了,这一日,张元德承袭之后,在很多人眼里,终于是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这几年张元德父子一直在府中经营恢复自己的势力范围,惟功远在辽阳,旧有的势力格局被打破,也无人阻止张元德父子几人,至今天为止,英国公府所有的庄田和财物都被张元德父子所掌握,所差的,就是一顶公爵的帽子,现在,也终于如愿到手了。
相比较大本堂和绿天小隐那一带的热闹不堪,张元芳所居的梨香院,不仅冷清,甚至显的十分破败了。
“走了,此地虽好,却已经不是吾家了。”
这几年,张元芳夫妻在英国公府里住的十分不如意,开始只是供给减少,后来仆役大换血,忠于张元功的几乎被放逐的干干净净,不剩下几个在府中,张元芳原本在这府里就没有什么根基,也没有几个人趋奉于他,后来干脆遭尽白眼,他也只是咬牙支撑了下来。
之所以支撑着,就是想惟功突然有一天回来,不至于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在这里,七岁的惟功也住了近十年光景,算是轻松愉快,有不少回忆的地方。
但现在是住不下去了,张元德有了国公的帽子,做事更加没有顾忌,张元芳再委屈自己,亦不能留在此地吃人家的白眼了。
他是一心想去辽阳了,可惜,现在还看不到能有离开京师的可能!
第646章 出击
张元芳夫妻就有几个小包裹,梨香院的家具摆设都算是原本府里的,他们动也不曾动。
京师大时雍坊原本就有一个小院,来兴儿已经带着一个小厮去打扫了,再雇两个老妈子,一个丫鬟,也就安下身来了。
只是要给惟功去一封信,提前说明,免得回来找不着地方。
近七年光景过去,张元芳已经四十来岁,这两年过的越发不如意,额角的鬓角已经有明显的白发痕迹。
看到他夫妻二人过来,府中的人都是用各色的眼光打量着,多半人面无表情,小半的人幸灾乐祸,还有一些人,要过来再踩乎他们几脚,以讨上头欢心。
“七爷,带的东西还是得查看一下。”
说话的是梁清忠,张元德夫人的外甥,当了二管家,平时就欺男霸女,没个规矩,弄的府里乌烟瘴气。
这会子看张元芳过来,他便是皮笑肉不笑拦了过来,要查张元芳二人随身带的包裹。
“啪!”
张元芳没有说话,抡手一嘴巴子,便是抽在了这厮的脸上,使的劲大,顿时就肿了。
“七爷,你凭什么打我?”梁清忠面色狰狞,攘臂挥拳,颇有还手的打算。
“按大明律,以奴殴主,斩首弃市。”张元芳面色沉静地看着他,还有几个打算上来的健仆,静静地道:“你们谁要找死,我可不会拦着你们。”
这么一说,众人自然不敢再上。
“七叔你何必同几个小人较真?”
张惟贤正好回府,见这里闹这么大动静,自是踱了过来,先没出声,这会子才笑道:“何必呢,仔细伤着自己的手。”
“再有人辱我,可能就会污着我的宝剑了。”
张惟贤自掌重权以来,倒还真没有人这么和他硬挺着说话,就算是徐文壁那样的公爵,现在也越发客气了。
倒没想到,自己家里这七叔,一个退职的都督,居然有这么硬挺的风骨。
他呵呵一笑,伸手道:“七叔请吧,知道你在这里住不惯了,侄儿也不强留。只是出去之后,日后想再回来怕是难了。”
“倒也未必。”张元芳也是呵呵一笑,答说道:“看惟功什么时候回京罢了。”
“哦,小五啊?”张惟贤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和这个平素人畜无害的七叔顶真,说实在的,他恨的是张惟功,对张元芳倒不是怎么怨恨。
但心里就是有一股子邪火,当下便转身对身边两个锦衣卫官道:“马维,曹应魁,说说你们过几天要干什么差事?”
“回大人的话。”马维和曹应魁都是指挥使,正三品武职官,在张惟贤面前,却是老实的跟孙子一样。当下两人还打了个千,动作漂亮得很,一边打千一边答说道:“大人给我们俩的差事,是带一队人马,赶赴辽阳,按皇上诏旨所说,捕拿张惟功回京。”
“对喽!”
张惟贤微微一笑,对着张元芳道:“小五可不就是快回京了么?”
张元芳闻言心中怒极,怒目看了张惟贤一眼,不想再与此人争执下去,当下与七婶转身离去。看着张元芳夫妻步履沉重的离去,张惟贤才又回头对那两个指挥使道:“这一趟差事,不要掉以轻心,辽阳兵悍,张惟功对他们恩德很重,要小心出事。”
曹应魁是万历十二年查抄张居正府邸的经手人,在地方上很捞了一笔,对这样的差事兴致颇深,当下搓了搓手,笑嘻嘻答道:“他再凶,还敢真的抗旨不成?只要他不敢造反,最多弄点兵变什么的,我们这一次预备带二三百人去,有什么民变兵变,直接弹压了就是。”
这话说的倒也差不多了,这些年虽然年年兵变,最多也就是动手殴打上官,弄到巡抚被掌击,总兵跳墙而逃,但从来不曾当场出什么人命,朝廷大的格局还没有出岔子,底下的人就算被欺压的再狠,除了极少人外,倒还真的没有敢称兵造反的。
张惟贤点点头,勉励这两人道:“好生办差,等你们回来将张惟功送到北所里去,我保你们换一身补服。”
“多谢大人!”
两人闻言大喜,深深打下千去。
……
……
对朝中的反应,惟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眼下的这一仗才是最要紧的!布置多年,积蓄了这么强大的实力……现在辽阳镇已经有十二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还有在建的四个营,十几个独立千总部,光是正式的战兵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还有大量的屯堡兵,治安兵,最少也在十万以上。
在主力出征之后,屯堡兵和治安兵会配合留守部队,组成留守兵团,将辽阳在内的各地,防守的固若金汤。
整个出征兵团,主力会慢慢增加到十万人以上,第一波攻势就要完全把北虏各部主力打垮,在入冬之前,战线要稳固在辽东边墙千里地域之外。
至于攻击的主要地点,也是惟功亲自担任主将的一路:开原西陆路。
由开原出发,西行经庆云站到绕阳河上游,后世阜新县境内塔营子,这一条驿站路线是国初洪武年间就定下来的,一共是开原到庆云,再到熊山站,洪州站,再到懿州,一共六站,在辽东边墙外广袤数千里的庞大地方,六站如果是在内地可能不到二百里,可在辽东,光是开原到庆云站这第一站就有八十多里路,接近百里的路程。
越往东北,在当时就是越地广人稀,所谓的野人女真是对很多未开化部落的统称,国初时,筚路蓝缕,一路开辟,征服了三百八十多个卫所,几乎每个卫所都设立统治,并且有驿站相连,每个驿站地点,基本上是辽、金到故元的府州县地点,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已经残败不堪,洪武年间那几十年里重新修复使用,再次焕发生机。
可惜到永乐年间,驿站只剩下各部贡道的作用,到宣德之后,当初的三百八十多个卫所已经很少有部落继续入贡,他们与大明的联络,也是基本上中断了。
惟功这一次的攻击,广宁到当年的大宁都司,十个驿站,四百八十多里地,现在是泰宁等部的放牧地,这是左路攻击重点。
右路他亲自为主将,打出六站地,攻击重点是实力不强的福余部,也是出击近五百里地,一直到懿州为止。
中路是“开原北陆路”,这也是一条重要的驿站,接近终点站的地方有一个站叫龙安站,它有一个更显赫的名字叫“黄龙府”。
这一次肯定打不到黄龙府了,路途太远,而且这一条驿站现在是海西部女真为主,只有接近开原站的地方有部份蒙古人居住,打击的目标是这些北虏,现在惟功还不想把刀伸向女真人。
由开原出发,过贾道站,汉州站,归仁站,到韩州为止。
韩州已经是后世吉林地界,也是要出边墙四百里左右。
三路齐出,左路兵马最盛,右路则是人数最多。
原因很简单,惟功这一次出击,不仅要打击福余部,而且还要打击科尔沁部,这些年科尔沁渐渐强盛,福余部已经沦为附庸,这一次要打,当然是一打两。
另外,威慑右路的海西和建州女真各部,建立边墙外的补给站,出兵当然要多,声势要十分浩大。
黎明时候,开原城外十里左右的山谷之中,出征大军渐次醒来。处处炊烟缭绕,鸡鸣狗吠之声相闻。
军中不带鸡狗一类,发出这些声响的是跟随大军行动的民夫队伍。
在鸡鸣狗吠声中,还能听到号角声声和战马嘶鸣。
在山坳中稍微平坦的地方,都能听到将士们跑步和操练的声响。前锋部队是由几个独立千总部和第九营的营总部构成,他们早就开拔,在一个多月前就在沈阳附近待命,等军令一下,立刻源源不断的开进沈阳中卫,再继续往前,少量哨骑连镇南关,镇北关,青阳关和抚顺关等关隘都在哨探之内,大军源源不断地进入沈阳中卫腹地,越过浑河。
在搭建浮桥,各部队有条不紊的过河之时,沈阳中卫和抚顺关驻将曾经派人来哨探,看到铁甲耀眼,将士川流不息,牵马过河,数万大军,一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流之后,所有的当地驻军都为之失声,沈阳城甚至关闭大半的城门,只留下一个城门供人出入!
搭浮桥或是以舟过河,如果换了沈阳和抚顺关等地驻军,同样的数字,最少要过七天到十天时间!
甚至换了内地军伍前来,可能要过半个月,一个月!
军队的战斗力是以部伍约束为主的行动力来体现的,组织力越高,训练越精,则约束越严,行伍越发整肃,能令行禁止,有条不紊,反之,则会越来越混乱。
辽阳军以自己优秀的表现,在一开始就粉碎了可能出现的抵抗。
辽镇在沈阳等诸关一共有三万余人,但现在骑兵和家丁数量十分有限,不过三千人左右,精锐家丁,因为上次出击板升一战,损失十分惨重。
以这样的实力,想对辽阳进行阻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第647章 三路
惟功在清晨时起身。
四周还有白白的迷雾,这种雾水叫人感觉精神一振,它在人的四周缠绕着,每往前一步,似乎劈开了阻碍,但继续前行时,发觉四周仍然是一片雾意朦胧的润湿,人的头发,脸上,身上,很快就铺满了透明的露珠。
在罗二虎等人的陪伴下,惟功用牙膏涮了牙,牙涮是用上等的动物软毛制成,不比后世的工业制成品稍差,牙膏则是用中药混合而成,有一种淡淡的草药味道,洁齿之后,他用清水洗了面,整个人已经精神抖擞。
眼前将起的大战,对惟功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在此之前,他确实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战事,朝中上下人等按经验对他的判断,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错误。
赵括在长平之前以知兵著名,辩论军事时无敌,但一旦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他经验不足的方面就体现了出来。
整个军事行动千丝万缕,小到一个运粮队的起运点和中途休整及最终的运输地点,大到一个营的战略攻击方向和具体的战术展开……千头万绪,身为统帅,就是蜘蛛网里的那个蜘蛛,整个网上稍有动静,就要立刻做出相应的处置。
对一头老蜘蛛来说这不困难,对一只幼年蜘蛛来说,可能会有很多迟延,误判,甚至会因为误判而丧失自己的生命。
对惟功来说,恰恰没有这种误判的机会。
参谋司已经很成熟,大量的军校毕业的小伙子精通测绘和情报分析,同时对辽东乃至海西一带的地形都十分熟悉,特科人员每年都会潜出边墙,测绘地图。
惟功手头,就有一张十分详细的地图。
从辽阳为中心的地方,到沈阳,再到边墙各关隘,包括浑河,沈阳还有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嫩江,这些河流,山川之中,是标注好了的蒙古各部及女真各部的地图。
就拿眼前来说,在惟功的右手边是叶赫部和哈达部,往右上,是辉发部和辉发城,辉发城建在辉发河边,是浑河的支流。
再往右中和右下,是哲陈部,完颜部,讷股部,朱舍里部,然后再往下是鸭绿江各部,都是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城寨组成。
再下,就是惟功在宽甸堡垒区外的盟友栋鄂部和其附属了。
再往右上,就是窝集部,虎尔哈部,瓦尔喀部等野人女真部落,他们占据了后世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域,分属于中国和后世的俄罗斯,大部落只是一个统称,在这些地方,生活着过百个部落,野蛮程度很高,很难说清楚具体是哪一个小部落。
在左手上端,则是这一次开原所出击要打击的福余部和科尔沁部蒙古。
中路军已经向开原北陆路出发,他们的战斗可能已经打响了。
有参谋司人员和军情司军令司等部门人员的帮助,惟功自身的责任并不算大,最少在这个早晨,他还是感觉十分的轻松。
今早的早点是一笼细面馒头,配一碗小米粥,加上盐拌萝卜丝和酱牛肉等几个小菜,热气腾腾,散发着食物的清香。
四周的所有营地,包括民夫的伙食都和惟功这里差不多,辽阳强悍的物资储备和运送能力,在这个时刻尽显无余。
军需司统领所有民夫,辎重部门也会配合,为了这一次战事,动用了二百万石以上的存粮,几十万斤的熏肉,鸡、鱼干和大量的腌鸭蛋,鸡蛋等肉食禽蛋。
硫磺和火药则是有数万桶,储备的待用长矛腰刀等兵器好几万柄,铠甲数千领,备用的战马一万五千多匹。
药草和布匹,蜂蜜,药酒,包扎用的清洗消毒过的白布等等。
甚至还有几千口棺材,这种准备不会叫人愉快,但也预备了。
当然,还有足够的勋章和白银,这是为了立功的勇士准备的,这些东西大张旗鼓地准备着,令所有人都感觉欢欣鼓舞。
天色大亮之后,惟功站在山坡的高处,向远方眺望,目光及处,可以看到方圆十里内外的所有村落都住满了军人和民夫。在开原城外这十来里的地方,山峦和平原交迭,也并不一定全部是蛮夷的居所,辽河在这里有好几条支流,大地肥沃,山峦中长满了密林,各色特产充足,鱼和动物的产量十分丰富,光是靠渔猎就能使部族继续前行,况且还可以在平原地带进行简陋的农耕。
在往北方去的地方也有相当的平原,福余部和科尔沁都有简陋的农耕文明了,在春天时,蒙古骑兵会在土地上不停的纵马驰骋,踩烂土地,将动物的尸体抛在种植了作物的地面上,然后到秋季时,好歹会有一些收成,当然,他们完全不懂得精耕细作,只能靠天吃饭,然而万历年间的天时并不好。
这些村落中,也有相当的汉民,是开原附近流落出去的,还有一些是从辽中辽西腹地逃出来的,在边墙之外,大明的法律约束不到他们,军户们也不再受各级武官的欺凌,虽然一样要对头人们缴纳不菲的收入,但相比较内镇而言,汉民们居然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并且繁衍生息。
明初时,整个辽东不过十多万汉人,几乎没有原住民,多半就是军户带着少量民户和征伐残元势力的军队进入其中,但二百多年下来,辽东汉民已经有六百多万人,这是井喷式的发展,这一块土地实在太肥沃,物产亦太丰富了。
一座座小山头和村落之中,是密密麻麻的帐篷,在残留的晓雾之中,树木和村落和农田交次出现,与灰白色的帐篷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有层次感的油画。
一支运输队伍赶着轻俩的双马和单马马车,在坚固而轻便的车身上,运载着大量的军需物资,各色食品,武器,医药,在骠骑兵们的护卫下,马车车身的减震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马的嘶鸣和车身的响动声中,车队渐渐走远了。
很快,晓雾散去,一缕缕红霞升了起来,重峦叠嶂,一面面红旗开始显露出来,红旗与朝霞相映,很难分的清楚,哪是红旗,哪是朝霞。
一个头盔上镶白羽的塘马骑马飞驰而来,在惟功面前停住,并没有下马,只是在马上打了一个敬礼,换在别的军镇,这个塘马得被斩首,最少也是插箭游营打几十军棍的罪过,在这里却是无人关注,所有人目光投了过去,那个塘马看着惟功,大声道:“大人,按预先的规定,总部和侍从室护卫司将在辰时初刻出发,现在已经到时候了,陶总指挥询问大人是否立刻动身?”
兵分三路,最强的是左路,由郭守约为左路总指挥,左路各营和千总部均听从郭守约指挥,郭守约是老牌营官了,在京师时舍人营就已经是步队千总,一路跟过来,虽未展露长才,但练兵,统筹,管带,一丝不苟,战术课程也是完全自觉通过,也经常到武学院参加高级参谋课程,这样的一个指挥,威望和资历都够了。
中路指挥是王辅国,资历也很老,更加稳重,只是太稳重了,所以配了郭宇等冲劲十足的青年将领在他的麾下。
右路,也就是惟功所在这一路,指挥是陶安然,处事缜密,很有大将之风。
总部跟着右路行动,军情参谋各司也在右路,不过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