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壮。

“呵呵,现在高层军官和文吏是分润了不少,但是中下层武官和普通的百姓,仍然不算极富。以我的想法,要家家户户都能沾光,这才是真正的治世。”

“大同么?”王宗沐微笑摇头,显然是不以为然。

他又道:“李贽在辽阳讲的,什么不以天下奉一人,山川河流,天下财富,当为天下人共有之,所谓新大同也……少国公,这要真的小心。”

“敬老……”惟功叫着王宗沐的别号,微笑着道:“李贽所言,抛却一切利害,你老不赞同么?”

“叫我不赞同的,就是抛却一切厉害啊……”

王宗沐眼中有明显的期冀和惶恐之色,越是老于宦途的人,越是知道,惟功他们眼前的道路,会有多么凶险。

“迟早会有那么一天。”惟功的话不多,态度却是十分坚定。

他又指了指辽阳号,微笑道:“最少海上功业,可以真的开始了。”

“但愿吧。但愿老夫能看到那一天。”王宗沐知道惟功向来有攻掠南洋的计划,不过他没想到,现在就可以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开始。

“对了。”在惟功离去的时候,王宗沐叫他,“这船多少银子造出来的?”

“这个数。”

惟功竖了一下巴掌,露出三根手指。

“嘿!”

显然不是三万两,而是三十万两,王宗沐嘿了一声,感觉到一阵悸动。这种档次的船和更高档次的,最少还得造成一两个分舰队才行,老头子似乎看到一座银山在海上飘浮着,一路驶向远方。

不过,他知道辽阳号和两艘五级战舰加上十几艘运输船的方向是哪里……是澎湖。

上个月,顺字行已经在澎湖修筑基地,大明在澎湖有少量驻军,是俞大猷当福建总兵官时派驻于此,有房间二百多间,驻军数百人不等,现在海夷倭寇被消灭,澎湖本岛人口不多,而且有不少原住名,唐人的诗中是称为“黑皮少年”,汉民渔民与之杂处,养蚌采珠,打鱼晒盐,人口不多,一共才数千人,加上就百来人规模的驻军,顺字行在澎湖说是建造往倭国的补给点,其实的用心,简直就是昭然若揭。

第636章 欲望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斩首要多,出击要猛,动手要狠……你们都是我一手栽培出来的,不要叫我这老头子失望!”

万历二年时,当时还是个山村少年的惟功曾经在酒楼上和杨达一起看过戚继光和李成梁的会面。

一晃十五年多的时光匆忙而过,李成梁已经垂垂老矣。

其实他的身体并不差,腰背仍然挺直,不象当时一般过了六十年纪的老人很快就会弯腰驼背,他今年六十三岁,历史上李成梁活到了九十岁,嘉靖五年的生人,一直做总兵作到万历三十六年,这是漫长的岁月,辽镇一镇几乎被他一人掌握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时候,李成梁仍然站立的如一杆标枪,两手仍然有力,两眼有神,耳聪目明,长年的戎马生涯使得他的身体被锻炼的十分健康,强壮,他仍然能骑最烈的马,喝最烈的酒,挽三石强弓,策马奔驰百里,一整天不下马,仍然是腰背挺直。

衰老的,是他的精神,一种莫名的病毒侵蚀了李成梁的精神,戎马三十年,他已经疲惫了,他其实不愿打仗,也不愿征战厮杀,他只想做一个富家翁,安安稳稳的在家里享受财富带给他的享受而已。

这样的精气神,已经是衰颓到了极点,尽管李成梁的变化不大,但在众人眼里,确实已经是个老翁了。

“是,请大帅放心。”

李宁单膝跪下,手中持着一个描金大令。

普通的做战任务,不需要搞得这么隆重,今次却是对北虏的一次郑重其事的反击。

从万历九年速把亥死,到十年围沈战事,十一年到十七年,除了中间消停过一年之外,插汉部,喀尔喀,喀喇沁,朵颜三卫,黑石炭部,科尔沁部,敖曼部……图门汗,黄台吉,昆都,把儿兔,黑石炭,大小委正,卜言台周,以儿邓,暖兔,拱兔,小歹言,卜言兔……这么多部落首领,大大小小的北虏部落,一个接一个的轮流到辽镇的地界来涮经验。

辽镇,已经疲惫不堪了!

原本的时空中,辽镇要到万历十九年才获得决定性的失败,但在本时空中出现了辽阳镇这个对辽镇一点不帮手,相反辽镇还要牵扯大量精力来防备压制的对象,虽然两镇不可能直接交火,但小的摩擦这几年其实也没有断过,彼此的哨骑经常三不五时打上一架,死人也不是稀奇的事,原本是辽镇占优,彪悍的富有实战经验的骑士把辽阳压的死死的,不过这种情形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接着就是辽阳爆兵,大量的猎骑兵堪称最强劲的骑兵杀手,在拥有远近程火力的猎骑兵面前,辽镇的哨骑精锐就象是个笑话,一队猎骑兵能轻松撵走两三倍的哨骑,想对辽阳兵有什么胜迹,除非是在几倍于对方兵力的前提条件下……这已经绝不可能了,辽阳这些年一直在增兵,兵部的册子上还是当年的三万额兵,其实李成梁知道这绝不可能,但具体的数字他又查不出来,贸然上奏的话,没有真凭实据,朝廷根本不会加以理会。

两镇之间,彼此相仇的情形朝野俱知,辽镇想往辽阳身上泼脏水,也得拿出干货来才行,可干货么,凭辽阳的军情司的水准,有可能拿到手吗?

辽阳的骑兵已经把辽镇吃的死死的,偏辽镇还要维持老大的格局,李成梁也就只能硬挺着,除非有二十万人以上的入侵规模,朝廷会下旨叫辽阳准备,但每次该死的北虏打击的目标就是辽镇的地盘,从不深入,既然不关辽阳的事,辽阳也不会贸然出兵……这已经是一个死结,哪怕心志坚强如李成梁者,想到这样的事时也很有想哭的感觉。

对北虏的贸易还在暗中进行着,不过据李成梁有限的情报来源叫他知道,自己一年赚的这几十万,在惟功手里连零花钱也算不上……

有时候李成梁也很奇怪,这个少年大约是上天特别派来折磨他的罢?如果辽镇身侧没有辽阳这个怪物,他的生活会是怎样?想来一定比现在要愉快的多……

种种原因使得李成梁在万历十七年夏初的时候,决定放手一搏。

李宁带的只有三千人,但全部是家丁亲兵,全部披有铁甲,手中兵器也多半是精铁所制,每个将士都有十年以上的征战经验,李宁这个主将又是有大将之才,比起彪悍轻捷的李平胡和李兴等人,比起现在已经贪婪无度,不想作战的孙守廉等人,用李宁这个人选还是叫李成梁放心的。

其实如果李如松在,这个任务多半是李如松去干最合适。

李如松年纪已经过了三十五,正是经验和体力处于最顶峰的最佳结合点,他做战勇猛,敢打敢拼,又善于审时度势,对战场的感觉很好,缺点当然也有,而且很致命,不过做父亲的,眼里肯定是只有儿子的优点。

可惜李如松不在,他还在宣府当总兵,一晃多年,李如松的宣府总兵做的有声有色,宣府对应的蒙古诸部经常被他搞上那么一搞,被李如松带着家丁打的灰头土脸,不象辽镇这里,已经处处失火。

李成梁已经在考虑,李宁这一仗打过之后,局面消停一些,自己可以奏请离职,然后请李家在朝中的人帮着活动,将李如松调任过来。

当然他也知道,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父子相继很难,只能看辽东以后的局面发展,如果别人镇不住的话,李如松回来继任,把握还是很大的。

现在么,最关键的就是打好这一仗了。

“奋勇当先,小心为次。”

李宁出发前,李成梁最后的嘱咐就是这个,这一次出动的全部是精锐,蒙古人不动员三五万甲骑都不够看的。

这一战的目标是出镇夷堡,一路前驱,直捣东土默特部的板升地。

板升原是被掠汉人和自愿出长城的汉人与蒙古人的聚集点,地点是丰州滩,因为汉蒙杂居,汉人喜欢建筑木屋居住,所以这一块地方又称报申,拜牲,白尖等,用蒙古语解释过来就是房子,木屋,堡子的意思,在这里居住的原本是逃亡和被掠汉人为主,嘉靖年间,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部众抵丰州滩居住,将板升规模扩大,万历三年赐名为归化城。

俺答汗受封顺义王后,他以大青山为核心的统治区域,西部直抵甘肃青海地界的部众多半消停,也是处于弱势,在辽东,他的几个儿子统驭的部族渐渐和本部离心,这几年,东部土默特也建立了自己的板升,与兀良哈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还有插汉部,也就是察哈尔部蒙古合作,大大小小十几个蒙古部落不停的攻击辽东边墙,这一次李宁要攻击的,就是东土默特的板升地。

如果是十年前,可能是李成梁亲自领兵,直捣插汉腹地,最不济是嫩江流域,去狂抽科沁尔和扎鲁特,翁牛特等各部,不过这些部落距边境都有千里之远,最近也七八百里,而距离最近的泰宁部又兵强马壮,只有东土默特,距离不到五百里,实力也并不强,可以拿来当祭旗的对手。

这一仗,最好斩首数百,大振一下辽镇的声威……慑服北虏是不敢想了,倒是打这么一下,叫李成梁自己功成身退,这才是最大的目标。

“老头子是一心求去了。”

会议散后,李平胡和李兴等人一并出去,李平胡嘿嘿一乐,语气也毫无恭谨之意。

“总望大公子回来接任呗。”李兴道:“我等办自己的差,有宁哥去打生打死,你就莫说怪话了吧。”

“嗯,我就是随口一说,我们等着宁哥打胜回来的好消息便是。”

李平胡不再说了,心中的欲望却如野草一般疯长……李如松回来接掌辽东,老子也是副将了,难道这辽东,就非得是他一家的不成?

他又自失一笑,眼中散发着别样的光彩:打胜仗?李宁能活着回来,就算是他家山有灵!

李平胡回到自己府邸之后,已经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客人进了府门。

这些年,他接陶成喾的职位,将对抗军情司的力量抓在手里,所以府中来往扎眼的人物,并不奇怪。

“李将军,”来人拱拱手,操着一口生硬的汉语道:“急召前来,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要紧是当然要紧了。”李平胡狞笑一声,答道:“上回和你们说的事,已经发动了。”

来人神色一动,霍然起身,说道:“既然如此,我要赶紧把消息送过去。”

“他们准备的怎样了?”

“这,我可不是太清楚。”

“我说,满习礼,你这样太不仗义了吧?我们可是一个部落的。”

“说是这么说……”

来人没有把话说完,李平胡号称是泰宁部的人,其实是一个杂胡,根本不是正经的蒙古人,草原太大,虽然大大小小的部落被统合过,但还是有不少杂胡部落如野草般的生长着,经久不变。

但李平胡这么说,这个叫满习礼的北虏细作也不好峻拒,想了想,答道:“已经准备了近两个月,出动甲骑三万多人,各部都有,我想,派出去的人,能活着回来的不多。”

“哈哈哈,这就好,这就好。”

李平胡笑的极为疯狂,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可是正当盛壮之年,比李宁还小一些,要是李宁死了,李成梁声望大损,就算他一时不能上位,浑水摸鱼,也比现在机会要大的多了!

第637章 各部

“我想,我们可以议一议对北虏的战事了。”

从中左所回来后,惟功与心腹的幕僚和相关的主管将领们,会聚一堂,商讨的便是对北虏的战事。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感觉到一股昂扬之气。

这些年,大家都过的辛苦,开始的时候,是穷且辛苦,现在对很多人来说,钱不是问题了,上层都富裕起来,但时间和精力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金贵的东西了。

有钱,也没有什么时间去享福,用惟功的话说,北虏未灭,你们都成家了,一个个不燥的慌,还想着享受?

一通话说下来,个个老老实实的去做事,再犯浑抱怨,就得想想当年的佟士禄了。

军法之下,未必新犯事的人能如佟士禄当初那么幸运呢。

惟功驭下,已经是掌握了十足的上乘经验。

除了制度之外,有一些具体的东西,也是很值得摸索并实用的,最少,“兵不得闲”这一条是古人所训,惟功也是施行的很好,不仅是兵,麾下这些真正的高层,亦不曾闲过。

闲了,就要享受,就会起各种各样的心思,安心多做事,这样对彼此都好。

这一条,惟功不会明说,但下头的人,应该自己也是有些明悟出来。

统领第一营的郭守约当先发言,笑道:“各营怕是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惟功点点头,止住要表态的各人,在他的熏陶之下,所有人都视北虏和东虏为第一大敌,战前动员可以对中下层,但上层就没有必要了。

“李家已经没力再打下去了。所剩下的精华,不过三千不到的精锐家丁了,加上麾下将领的直领,也不会超过六千人。相比极盛时的近两万人,缩水了近四分之三。这七八年来,北虏的成绩可真不小了啊。”

兵凶战危,尽管辽镇没有真正的失土,但兵力的折损是必然之事,连年血战,死伤的肯定是敢死争先之士,越是勇猛,死的越早。

家丁的损失不是拿金钱可以衡量的,每个家丁都是长时间训练和殊死搏杀后活下来的精锐,从家丁损失的情形来看,李家已经失血到十分虚弱,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了。

历史上的李家也确实如此,到万历二十年前后,已经屡败于北虏,后来壬辰倭乱,第一阶段辽东镇的悍将带家丁出征,李如松亦是带精锐家丁充为中军,很顺利的打下了平壤,但后来碧蹄馆一役中伏,李家精锐家丁折损近半,包括李有升这样的大牌家丁都战死了,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后来李如松就再不愿打下去,朝鲜的指挥官,只得换人。

二十九年李如松战死后李成梁复为辽东总兵,再也不搞什么捣巢战术和北虏打了,而打为抚,平平安安过了七六年,只是那时候东虏势力已经是李成梁压不住了,老李心虚,尽撤宽甸六堡军民,以安抚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努尔哈赤。

当年的马夫和烧烤小弟逼的老李方寸大乱不说,后来举旗之后,还把李如柏也逼死,这是后话,可以不谈,但李家的虚弱,绝对是在这个时间点,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

陶希忠手执长鞭,开始指点众人眼前的沙盘,侃侃而言:“根据军情司的线报,北虏势力最强势的,无疑是插汉部,方广数千里,直属和部勒的部民四十万人,直属八部,如奈曼,敖汉,皆是直属部落,诸如科尔沁,扎鲁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诸部,皆臣属于插汉部。至于土默特,巴林等部,大小不一,比如巴林,在古北口外,出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二百五十一里,南北二百三十里,东科尔沁,西克什克腾,南翁牛特,北乌珠穆沁,这是一个小部落,臣服于喀尔喀,诺颜为额布格岱洪巴图鲁,披甲不过四百八十人,牧民一万余人。而土默特就是一个大部,只是近年来已经分裂为东西两翼,就算如此,也不可轻侮。至于泰宁,朵颜,福余这三个兀良哈蒙古,这是我们的老对手了,大家都很了解,他们的披甲人数是两万四千余人……事实上我们怀疑,他们的披甲兵质量究竟如何?我们参谋司的人推演时,都说原土默特部的披甲最精锐,其次是插汉部所下各部,再次是泰宁部,再次是朵颜部,最次是福余部,至于巴林,奈曼等部,应该就是酱油油吧。”

“打酱油”这话,也算是被惟功推广开来,这年头的酱油,还真是打的。

“所有的部落多属漠南蒙古。”陶希忠自己也笑笑,不过继续将长鞭指向北方:“北方的北虏诸部都是大部,占据地域十分广大,有元末就自立的车臣汗硕磊,土谢图汗衮布,扎萨克汗素巴弟三人先后称汗,他们位在济农、诺颜之上,部落广大,实力当然也不弱,每部披甲都在万人以上,但实力仍不如插汉部,所以他们皆向插汉部进贡,春夏之时,会到插汉部参加围猎,会议,会在征战时贡献自己的披甲,只是人数多少不定。这几年,因为辽镇疲惫不堪,蓟镇在戚帅之后,杨三畏就是一个废物,所以他们看出机会渐多,参与劫掠的披甲人数也就越来越多了。”

蒙古各部,确实就是这样,大明强势,他们就依附臣服大明,愿和大明互市。比如巴林部,在后金兴起时与插汉部合力攻打后金,与明朝合作,后来眼看明朝真的不行了,于是从征打锦州,打大凌河,打入关内,打李自成,披甲越派越多,直到为清朝的建立出尽全力,自己出捞足了好处为止。

皇太极第一次入关时,蒙古二十几个部落出兵才两千多披甲,加上牧人也就几千人,后来从征的蒙古人就越来越多,最终编成蒙古八旗,并且开始变的穷凶极恶起来。

陶希忠的长鞭直指向北,最后有力的落了下来:“再往北,就是布里亚特部,出了这个范围,就是非故元地界,要往西去,便是大人所说的那个俄罗斯国了。”

至此介绍完毕,东边的福余部身后是大片的阴影,那里是索伦鄂伦春等沿着松花江黑龙江居住的海西和野人女真,一直到库页岛为止。再往东南是长白山女真和鸭绿江女真,最当中的依苏子河两岸的是建州部,往大青山和宽甸方向是栋鄂部,往东北方向则是建州右卫古勒寨,这一大片地方,生活着大大小小的女真部落,总有几十个之多,城寨之中,生活着十几万女真人,在大明有效管制的时期,不论是王杲还是阿台,或是哈达部的王台,栋鄂部的王兀堂,还有叶赫部的两个著名首领,或是被杀,或是被击败,栋鄂部和哈达部人口最多,才勉强达到万人以上的规模,其余的部落,少的才一两千人而已,有的城主,能直接指挥的男丁可能也就是一百人甚至更少,能脱产担任护卫和披甲战士的人数,那就更加的少了。

最近的几年时间,努尔哈赤却是渐渐显山露水,开始露出狰狞面目。

他先打败了或是吓走了尼堪外兰,连夺数城,人丁数字从出兵时的几十人到数百人,然后他开始不停的攻击四周的小部落,从万历十一年誓师起兵的十三甲,到现在六年时间过去了,努尔哈赤也是已经拥众过万,成为抚顺关边墙外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了。

发展之速,令人咋舌。

这其中辽镇的支持,根本就是明目张胆。

对尼堪外兰等人的求助,明军丝毫不理,对努尔哈赤的越界行为,明军亦不加干涉。甚至互市之时,有意增加铁器的输入,除了不敢给铠甲兵器外,大约什么都能换的到。

有这样的支持,还有李成梁在万历十一年颁给的敕书,努尔哈赤发展起来,确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这个蛮夷头领,确实也是一个颇有胆略和武勇,也有敏锐战场感觉的人。

辽阳这几年总的态式是隐忍,一切推到辽镇身上,坐视对方被放干鲜血,所以对努尔哈赤的发展,除了依托栋鄂部不停的打击越界的建州部之外,更大的动作就没有了。

众人的眼光在阴影处掠过,并没有停留太久。

相比控弦数十万的北虏,部落男丁加起来不超过十万人的东虏毕竟太弱了。

“综上所述,近期我们准备打击的漠南北虏控弦有六十万人,当然,这是指所有能在马上射箭的北虏男子……从十来岁到五六十都可以,真正的披甲人,不超过六万人,插汉八部和朵颜三卫加土默特右翼,全部在此,不过如此。根据军情司的情报,近期北虏会集结两三万人的披甲,对出塞的辽镇骑兵进行一次毁灭性的伏击,我们的计划,就是在此事之后,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会战级别的战役,沿开原、铁岭到广宁、义州卫、镇夷堡等诸多路线出击,分阶段投入兵力,在边墙外建立补给兵站,沿途深入打击,预计用时是半年时间,由发动战役日时算起。”

一直凝神细听的郭守约和第二营营官王辅国一起对了个眼色,惊叹道:“好家伙,真是大手笔。”

第638章 小组

在陶希忠说话的时候,在场的营官和各司的主管们几乎要忍不住交头接耳陶希忠笑笑,继续说道:“第一波攻势预计动员近卫第一营的龙骑兵千总部,近卫第二营的猎骑兵和骠骑兵独立千总部,两营共出三个千总部,主官分别是李达,王有信,郭宇。此外,动员第一营、第二、第三营和第四、五营共五个营的全部兵力,特科总队出动一个独立千总部,骑兵第一、第二营全部出动,加上炮兵第一第二千总部,辎重工兵千总部,预计一共出动七个独立千总部,共一万一千人,五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七个营,四万三千人,出动总兵力五万四千人,另外,除了各营的辎重工兵部队和独立辎重工兵千总部外,预计还要雇佣十万人左右的夫子,沿边墙到河套北部地区,建立大量的兵部和中心堡,将边墙往北方向推进最少百里左右的范围,同时,建立每三十里驿站和十里一个的急递,确保军情军报系统畅通无阻,保证第二波交替攻击和守备部队的进攻和驻扎。”

事实上除了少数最高层之外,普通的营官级别的军官都不大清楚辽阳镇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地步,一次出动七个营和七个独立千总部,一下子就是五万四千人的野战部队,固然这里头有几千辎重兵和战斗工兵和炮兵,但基本上全部是实打实的野战攻坚的部队,而这还只是第一波的攻势,再往下,第一集团攻势减缓休整的时候,第二集团交替攻击,第一集团转为守备,两大集团交替攻击,可以确保攻势不间断,打的北虏没有办法缓过气来,同时,可以把抢下来的地盘稳固下来,这样的做法,比以前大明王师的打法,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明军的战术,还是以防守反击为主,平时边境上以长城为依托防线,被骚扰的受不了后,集结大军打反击。

成祖时期,一次出动三十到五十万人的京营,沿途的补给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物资,动员多少人力,当时上升期的国力都承受不住,民间十分困苦,而战果实在有限得很。

很简单,光是出边墙邀击,人家知道你最多几个月就走,难道这么蠢和你的优势步兵集团打对攻?数次北征,最大的成效就是使被征伐的蒙古部落变的衰弱,但削弱一个,另外一个又起来了,根本治标不治本。

成祖之后,特别是土木之后,防守反击都打不起来,被北虏夺了河套,被插汉部的图门汗视为“俺答,奴子也,亦能为王?”的俺答汗,两次攻到北京城下,朝廷亦无办法,戚继光的最大成效,也就是稳固防守,使京师防御平安无事。

辽阳镇的战法,却是要打出边墙,并且接连做战,不仅放眼现在的九边无人能比,就是二百多年前的大明成祖皇帝,亦是瞠乎其后了。

第二集团估计是近卫第一第二营的剩余部队,还有第八、九、十这三个营,加上若干骠骑兵猎骑兵龙骑兵千总部等部队,人数估计在三万人左右。

辽阳每个营现在都是超编,每个营都是六千人左右,这样外人只知道有十个营和若干千总部,如果按明军一般一营两千七百人的人数来看,这个数字和辽阳镇额兵三万多的印象相差不多,正好对上。

不知不觉间,辽阳镇已经拥有雄师十万,光是满编的骑兵营就有两个营,加上各独立千总部,骑兵总数当在两万以上,而且,全部是精锐中的精锐。

光是骑兵,已经比极盛的辽镇还强得多,辽镇虽然额兵九万多人,精锐骑兵极盛时也就是两万左右,剩下的多半是守城的杂兵和步兵营,以辽镇的训练水平和强度来说,根本当不得大用,也就只能缩在城池里守守城,当不得大用。

勉强拖出去野战,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而辽阳的十万大军,除开骑兵之外,每个步兵营都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独立的重骑兵大队,炮兵大队,龙骑兵,猎骑兵,每个步兵营都由这些兵种构成,加上方阵步兵,简直可以横扫一切!

秋冬之交的时候,全镇在参谋司和各司的配合下,编练大规模的步炮骑协同的演习计划,往往都是达到几个营过万人的规模,每个季度每个月,各营都有不同规模的拉练和演习。

经过八年的经营和艰苦训练,辽阳镇已经有两批武学院毕业的学员,最早一批已经在镇中服役数年,大量的优秀生员成为参谋人员,他们越发改变了辽阳镇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动员及做战水平,现在,检验全镇的时机终于要到来了。

陶希忠坐下,惟功又站起身来,环顾左右,眼中放出光芒来:“做战计划现在还在拟定之中,但事前的通风,动员,筹备,各营已经开始准备了。”

“是,大人!”

所有人站起身来,昂首挺胸,大声的答应下来。

惟功站在雨檐底下,看着部下们纷纷离去,张用诚几个走的较晚,他特别嘱咐道:“用诚,大兵一动,兵费耗繁,各项物资调配,你们中军部也要辛苦,你和恺阳兄几个,务必要坚持下去,等这一次战事完了,我想大家可以好好歇一歇,各人家里,总会多几件蟒服,诰命什么的。”

这就是说,此役过后,大家肯定升官。

这几年,辽阳不声不响的发展内力,钱赚的极多,可以说是盆满钵满,高级主管和军官,分润也是不少,大家都俨然是富家翁了,往下去,就是打仗,做更多的生意,使中下层和普通的军户百姓们,沾更多的光。

这是一个大宗旨,不仅辽阳要富,这一次做战之后,可能会拿下更多的地盘,物资和金钱,当然会往新的领地倾斜。

对辽阳的高层们来说,这七八年来不曾升官,大家举步不前,惟功的国公袭爵已经六年,尚且没有明确消息,麾下将士们,更是几乎没有人升官。

“太好了。”佟士禄在远处听到了,振臂欢呼道:“俺要升个副将。”

他这个都指挥同知和标下参将的职务也干了五六年了,营官也当上了,这一次稍立微功,自然就能升个副将,只是别人看他的神色颇有古怪……这厮真是傻鸟一只,难道辽阳镇内谁还真的看重朝廷名爵?

“傻货一个。”周晋材劈头骂道:“叫你当了总兵,一年能分给你几个钱?你去年分红五六千两,总兵有吗?”

“呃,多说多错,俺不说话就是了。”

“滚蛋。”

四周一阵欢笑,佟士禄已经当了爹的人,周晋材还是抬手就打,张嘴就骂,大家的交情已经十几年了,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一点小小的细节。

惟功也是笑起来,他有几件财赋上的事情想要和张用诚几个细谈,不过,今日显然不是时候了。

他只能简短的吩咐道:“用诚你拟一个名单,要用兵打仗,军务紧急,各方协调都需要效率,成立一个军事指挥小组,挑需要的人员加入其中,以后凡与战事有关的,由军事组成员负总责,各部门都要配合,各营亦听从指挥。”

张用诚很沉稳地点点头,一边的孙承宗等人都露出深思的神色,这个所谓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