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话不怎么认真,要填充淮盐留下来的空白市场,应该是大量的真正的食盐,而不是眼前这些又细又白的井盐。
在明清乃至民国时候,全国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盐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盐,后来技术和物流发展了,食盐还在管制,只是吃的盐以井盐和湖盐为主了。
这会子的海盐处理的都不好,颗粒大,颜色灰,只有井盐也就是俗称的青盐才细白干净,不仅能食用,还能清洁牙齿,是中产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货色。
盐是百姓离不得的东西,但指着用昂贵的青盐来抢占市场,李文昭肯定不以为然。
宋钱度却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确定之后,便向着惟功笑道:“还是请大人开释吧,不然我们如在雾水之中啊。”
“嗯,这是我们复州盐池出产的海盐,成本么,大约这一袋有几文钱的工本钱。所以卖的价格,当然是和普通的淮盐一样。”
“什么?”
李文昭一惊之下,顾不得失礼,扑上前去,将盐又捧出来看。
细白如沙,闻着咸腥,又尝了一下,确实是上等好盐的感觉。
“此物居然是海盐?”
“这是用盐池晒盐法出来的盐,颗粒细白,不差井盐太多。”张用诚笑道:“晒盐法周期四五十天,出盐也好,且多,但有一条,要靠天吃饭,持续阴天,冬天,就没有办法出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张旗鼓,争取在落雪之前,多备一些,到下次海船出发时,这东西可以用来压舱了!”
船舶出海,压舱物不可避免,以免受到大风侵袭的时候难以抵抗,辽阳的船都是千料以上,压舱最少几万斤以上,张用诚所说压舱,当然不止一次运这么点,只是一种供之不绝的开玩笑的说法。
“大人真神人也。”
宋钱度的神情终于激动起来,盐利在大明肯定还是排第一的,人参这东西吃不起可以不吃。今年藏一支,不用的话,明年就不需再买,所以要控制着卖,真的如卖萝卜一样卖人参,就算货足,价格也就降下去了。
盐却不同,任你贫贱富贵,盐是不能不吃的,再穷的人,家里也得藏一罐子盐,否则就活不下去。
如果有这样的好盐,价格比淮盐相当,抢下来的市场价额,肯定在千万斤以上。
这又是一注天大的财源,只是他平静一下之后,忍不住道:“听说复州还有铁矿,自用之余,也打算出售?”
“嗯,复州矿预计明年夏天能达到千万斤的规模,自己肯定用不完,当然要出口。不过,不能在辽东卖,在这里免不得还被北虏和东虏想办法搞去,只往南卖。”
“这盐铁之利,大人的想法是怎么样?”
这里问到关键的点,宋钱度和李文昭两人,神情都是紧张起来。
……
……由卝纹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
张用诚成亲用的地方是在军需司提供的军官住所里头。院子是加急修缮好的,裱糊的窗纸还有点湿,家俱都是刚刚搬进来,这样瞧着倒也好看,全部崭新,有点儿新房的意思。
只是院里没大树,只有两株桃树,刚移植过来,叶子掉的精光,看起来光秃秃的,不成个景,也没有天棚,当然就没有种植葡萄这种大家都爱的院落风景和食用兼备的植物,整体看来,有点儿暴发户的感觉。
好在院落是三进,二十多间房,马房门房厕所浴室厨房一应俱全,后院还有一堆假山,铺了草皮种了不少树,修了三间屋的精舍,张用诚有了空可以在这里读书看竹子……估计是肯定没空的。
成亲之日,院子里挤了满满当当一院的人,所有请假回来和常驻辽阳的军官都赶来了,顺字行驻辽阳的掌柜们,各司中顺字行出身或是和张用诚关系不错的人,参随室的全体人员也几乎都到了……张用诚和参随室打交道很多,不象普通的司官和营官,很难和参随室的人员拉上关系。
傍晚时分,新郎倌还在总兵府邸没回来……福儿算是半个总兵府的人,干脆就拿总兵府邸当娘家了,婚礼原本就要天黑之后才开始,所谓“昏礼”是也,一院子的宾客闲的发慌,到处乱窜,连惟功临时辟出来办公的屋子都有人闯了几回,见是惟功在里头见人,忙不迭地告个罪就躲开去了,后来护卫处罗二虎亲自到屋外站班,总算是将乱的一窝蜂的人群都给挡在外头了。
第540章 过江
惟功看着坐在对面的周晋材,问道:“这一次军训司的动员计划做得很好,底下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是……已经有成算了。”周晋材笑道:“有具体的文书报告,我先简单的说说……军队,要有随时作战的准备,不仅是一线驻防部队,同时应该还有警备轮值部队,机动部队,动员体系来说,可以分为紧急,特别急紧,高度紧急等几等。出现海盗、东虏、北虏,视其人数,我方可以展开动员。这其实不止是军训司的范围,应该是军令司与军训司一起结合来搞,不仅是军队,也要有堡垒驻军,骑兵,特科,农兵等。在这里,还要再涉及到后勤计划,情报配合、参谋计划,总动员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初级动员可能是千总部级别可以按颁布的动员计划来做小规模的准备,中等级别和最高级别动员,如果没有预案,可能一出现大敌时,要么情报不明,要么整个体系无法配套……我大明各九边重镇,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根本缺乏精细管理的能力。”
“大赞!”
惟功站起身来,按住周晋材的肩膀,赞道:“晋材你最近不声不响,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心里还奇怪你风风火火的性子,怎么现在在哪儿都不哼不哈的,你居然在弄这种东西。实话说吧,你已经在我之上了!”
这确实是建立在宏观体系的一种国家层级的军队动员和准备战争的思路,周晋材确实是走得很远了!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周晋材十分高兴,没有几个人会被惟功这样夸赞,他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当下只沉声道:“希忠和思进,我们经常在一起合计。”
“嗯,你们都不错……还有什么?”
“再有便是日常训练,这里我们军训司考虑的多一些了。现在体能训练过多,射击训练急需加强,特别是需要针对不同战场,不同敌人,比如密集骑兵的冲击反应,松散骑兵,小规模遭遇战,骑兵对骑兵等等,普通士兵的射击、警戒、行军、兵种配合、筑城、挖城、侦察、搜索,针对不同战场,光是射击训练计划我们就准备了很多,都开始建立完备的训练大纲和计划。另外骑兵、步兵、炮兵的协同训练大纲,也在拟定之中。此外,周训练、月训练,季度训练进度也要制成报表,以此考核主管和军训官,除了兵种配合,战场上的方阵配合,各司之间的配合,各千总部的配合协同,亦在准备之中。”
说完这一大段,周晋材长长吁出一口气,这个总体的军训司下半年的和来年的庞大计划,需要军令司军需司参谋司各司的配合,当然军训司是主导,总算是汇报完了。
这是总体的一揽子计划,而且是经过了辽阳抓细作的紧急小规模动员的考验,有了实例之后,才可以上报给惟功,要不然的话,他也不必在这个时候跑来搅和了。
“晋材要记一大功,思进,希忠,都要记一大功。”
惟功感觉十分的感慨。
这个小团体,是他一手建立的,但现在这些家伙,看了自己给他们的一些不怎么成体系的东西,自己摸索,结合实际,已经做的这么超前了。
这些东西,几乎就是近代兵学所能涵盖的内容了。
军事训练,参谋制度,国家动员体系,无非就是这么一些东西。
可想而知,有这么一套体系的辽阳镇,会给未来张牙舞爪扑过来的敌人什么样的严厉教训,会叫敌人,怎样碰的灰头土脸!
此时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显然是张用诚迎娶新娘回来了,惟功展颜一笑,道:“我们去迎用诚,今日就不再说公事了!”
……
……
大堂和花厅的酒宴都进行的正在酣畅处,惟功和宋老夫子,加上一脸无所谓的徐渭,孙大胡子,袁和尚,再加上两个青年南商,辽商中有一个唐志大,这么多人,只有袁黄和徐渭和宋老夫子是举人身份,孙承宗和徐光启是秀才,倒是一个正经官员也没有。
张用诚好歹是正经的国朝二品武臣,辽阳的文武不和其实已经是很严重了,这一次婚事上就完全能看得出来。
好在众人也不在乎,一群智商高的吓死人的参随低声说着什么,在这么一群人中,鬼才徐渭都变的不那么惊人,好在徐渭也不在乎,他最近扑在武学院里,对其余的几个学院兴趣也大得惊人,惟功从澳门请来了几个传教士,在天文学和几何上都算有些造诣……这年头耶苏会派出来传教的,一定要预先学习一些传教技巧,比如制造一些奇技淫巧的物件,或是携带一些早期的工业制成品,要么就是学习一定的科学知识。
这些东西,是分地区来选择的。
到南美传教或殖民,带一些工业制成品就够了。
一颗珠子换一车金子也不是吹嘘出来的神话,南美和南亚东南亚诸国,在欧洲来看,就是一群没开化的野人和猴子。
在中国就不行了,钟表在当时已经算是欧洲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了,但现在苏州匠人做的比欧洲人还好。
在南美放一枪能惊跑一千人,在中国佛郎机炮造的早就比葡萄牙人还要多得多。
中国还有科举制度,欧洲后来的公务员制度也就是在中国取的经。
大一统的王朝,疆域不比整个欧洲少,行之有效的文官体系,超级庞大的军队,宽袍大袖,望之如神仙中人的士大夫,勤劳踏实的农民阶层……在当时的传教士笔下,中国大抵就是这样的形象。
一直到清朝中叶之前,欧洲人对中国一则感觉神秘,二来就是一直以文明国度来视之。
甚至在西班牙国王打算征服中国的报告上,也是肯定中国是文明国家,需要以对其余国家不同的态度而待之,移民,融合,虽然狂妄但还不乏尊重。
所以在中国传教,别的都不要紧,文化知识的储备反而是第一位的。
惟功请来的那些耶苏会的教士,不敢说全部是大牛,但天文学和几何学等当时西方已经超过中国的储备来看,肯定是能叫徐渭等人感觉十分敬服。
反正就算是孙承宗,每日公余闲暇,最爱做的就是和泰西教士聊学问。
徐光启更是乐在其中,几乎有任何一点空余时间都是这样做。
估计这人信天主教和取教名要提前了,不过对此惟功也没有什么抵触,宗教这东西,中国人对此向来宽容,随意好了,只要不试图以宗教干预中国政治,一切就都在允准之内。
除了传教士,也和澳门方面敲定了订单,从欧洲订了不少各式的机床。
在二十多年前,欧洲就出现了螺杆车床,这一次当然也是在订货范围内,车床,铣床,一共订了二百余台,要两到三艘船送来,预计得到明春才能抵达。
这些车床到来,制火枪,刺刀,造火炮,铠甲,速度都会大大加快。
大牛们说的话,不影响商人们的计较。
天文地理几何,这些商人没有兴趣,除非能投入实用,拿来生财,否则就由这些天上的文曲星君们去头疼罢。
倒是盐铁之利,几个商人一边嘀咕,一边两眼放光。
“此番回家之后,我宋家各房,估计再无人说话了。”宋钱度十分感慨,顺字行在江南立稳脚根,派了几百个能干又能打的伙计当然是很重要……顺字行的伙计都是在辽阳军训过,和普通的士兵一样训练,然后再到蓟镇等地“历练”,杆子土匪马贼都经历过,再选其中的精英派到江南,江南打行的无赖少年虽然也狠手恶毒,但这些人和正经的马匪怎么好比,先前宋家和李家不过是选打行对打行,后来顺字行自己出手,一天打折了不少知道多少人的肋巴骨,总算是把威名打了出来,宋家和李家等大商家只负责买通当地的官吏,打架的事顺字行自己来干,现在几个月下来,算是强龙过江成功,宋钱度的那一房已经扬眉吐气,如果回去之后再加上盐铁之利的消息,估计整个家族都没有人能和宋钱度对抗了。
“我等最成功之事,就是和辽阳镇并少国公合作。”
“少国公最叫人心服之事,就是从来不把好处自己全吞下,不象有一些大佬倌,恨不得一文钱都带回家去,叫人好生瞧不起。”
“眼下辽阳处处稳着,我等也是放心,只有一宗,似乎有文武不和的迹象。”
“这也是没有办法,老实说,我等辽商一直在拜诸道大老爷的门,不是要攀关系,只是望他们不要找麻烦,不过看来,希望渺茫啊。”
“渺茫也无所谓。”李文昭冷冷一笑,看看惟功,又悄声道:“少国公连李成梁也不放在眼里,照样斗的过,一群腐儒,能掀起什么样的大浪花出来不成?”
第541章 图伦
惟功不说公事的话,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打破了。
原本他陶然自饮,也没有人来劝他酒,自己反而自得其乐。今日主角是张用诚,一堆佟士禄那样的混球在灌张用诚,而以他的地位身份,平时就这些人敢来同他喝酒,那些有心来巴结的身份又不够。
这个时候他有点想起张简修了,若是他在,酒宴上倒不寂寞了,也就是张简修和他说话没有顾忌,而且敢拉着他的衣领来灌他。
官当的大了,朋友就少了,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还有一个李成功,京师几年,一直忙着这事那事,真正交下来的朋友,也就是这两人了。
万历曾经算半个朋友,不过现在肯定剩不下什么交情了。
在他看着张用诚的狼狈模样发笑的时候,王国峰悄悄走了过来。
“大人,李成梁有动作了。”
“哦?”惟功一征,停杯问道:“是对北虏还是建州?”
“对建州。动员极大,李宁,李平胡,查大受等等副将参将级别的动了十几人,游击二十余员,兵马总有一万多,加上辅兵夫子,两万人以上是有的,我们搞到了他们的后勤官的准备计划,大约是每天要准备四百多石粮,六百多石豆料,人两万左右,马三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差不多的。”
“这个动员级别,应该是差不多想彻底拔掉古勒寨了。”
“军情司上下也是这个判断。”王国峰道:“大人有没有什么指示,我们放在青龙山一带的人手够多了。”
“没有指示。”惟功微笑道:“古勒寨是一个毒瘤,或许别人因为私事而坏公务,我不希望这样做,我们什么也不做,坐看李帅搅动建州部风云。”
……
……
到万历十年这会儿,李成梁已经从军二十年了。
多年的戎马生涯,风霜雪雨,枪林箭雨,有时候几天不得脱下战甲,或是成天不能下马,几日不能正常饮食,这都是常有的事。
捣插汉部的后方固然是李成梁成名的战法,但代价也不可谓不沉重,胃病是早落下来了,也有风湿,不过他到底是十分健壮的底子,现在五十多的人了,腰板仍然挺直如初,两眼看人之时,仍然如刀锋一般的锐利。
自广宁开始动员,宁远有两千兵加入,到沈阳又有三千兵马加入,再到抚顺关,人马终于集结完毕。
一万三千人全部是骑兵,加上七千的辅兵,两万余人在关隘处走着,青山绿意蒙蒙,铁蹄铮铮,从远观去,人马由低再到高,再由高到低,在山道之间,红旗漫卷,实在是一副很好看的油画。
而每人都穿着各式的甲胄,有明甲,铁黑色的暗甲,银光闪闪的银甲,还有镶嵌铁叶的铁甲,兵器也是十分精良,保养极好,泛着亮闪闪的寒光。
身处在这样的军队之中,很容易的就会叫统兵的大帅产生强烈的自信之感。
“如此雄师,若何?”
李成梁的话如石投塘,立刻引发四周幕客的反应。
“此去荡平古勒寨,如反掌耳。”
“纵平北虏,亦非难事。”
“国朝精兵,舍大帅与眼前雄帅,还能有何人?”
众人在吹捧的同时,李成梁也在盘算着自己这些兵马与各镇的高低,想到最后,脸色变的阴沉下来。
其实宣大兵不比辽镇兵差,而蓟镇兵马此时实力还在辽镇之上。李成梁的优势在骑兵多,眼前这一万多兵马全部是骑兵,而且多半是一人双马,每人控着自己的马匹在山间行走,如履平地,这种骑兵功夫,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
除了眼前这一万多人,整个辽镇还能动员出这样水平的军队,三万人左右的骑兵队伍,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全部的家丁,这就是辽镇的全部实力。
拿出去,也确实是妥妥的能排进前三名了。
力压宣大,延绥,固原,甘肃,这是毫无疑问,能不能压过蓟镇,李成梁心里没有什么把握。他的优势不止是全部是骑兵,而且还全部是家丁,这一点戚继光也没有办法比,也是朝廷忌惮辽镇之处所在。
在万历朝,有文官建议封李成梁为公,世镇辽东,其实就是干脆把辽东当成李家的封地,而以当时实际的情形而论,李家也实际掌控了辽东了。
现在情形当然和历史上完全不同了。
辽阳镇不仅在辽阳和辽南扎下根来,辽南四卫实际已经落入辽阳掌握之中,另外沈阳和开原铁岭也受到渗透,辽阳的势力渐渐潜入进来,最少陶成喾多次密报,沈阳一带的商民,已经正常只跑辽阳,别处去都不去了。
商民受影响还是小事,军屯兴起之后,已经有不少说是军户,实际上是佃农的军户开始拖家携口往辽阳跑。
对自己的军户,各层将领看得紧,除了偶有成功的外,多半被阻止了,但这种风潮一起,暴力只能维持一时……清季一入关之后,八旗的包衣阿哈倒先跑了大半,辛辛苦苦打进关内,结果八旗将士的日子过的还不如在关里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当奴才,哪怕是逃奴法出,也没有办法禁止奴隶的逃亡。
现在的将领再狠,他能狠的过杀人如麻的八旗?李成梁虽然不知八旗事,但也知道凭强压成不得事,这就是他脸上变色的原因。
辽阳镇的兵马实力肯定不错,不过李成梁不觉得自己的兵差。
但能练兵,搞钱的本事又是这么大,这就叫李成梁心里压力变得很大了。
他能在辽镇二十年,李家成为独一无二的世家,甚至在万历十九年前后他退职,换了几任总兵,最终还只能叫他儿子李如松来做,后来李如松死了,朝廷又捏着鼻子,明知道他老了不合适了,还只能叫他来做。
为什么,因为李成梁能搞钱,真正能撑起辽镇这种兵为将有的家丁体系来,换了别人做就掌不住盘子。
后来李家完蛋,又换了祖家,换汤不换药,辽镇还是那么一回事,只是格局越来越小,家丁越来越少,实力当然越来越弱。
辽阳镇给李成梁的压力越来越重,原因就在于此,老实说听到惟功那些花样,连他都很动了心思,只是他势力在广宁为核心,辽阳势力原本就弱,后来被铲除的干干净净,现在除非他自己回辽阳去,不然谁也压不过张惟功,而朝廷绝不会同意他这么做,真这么做了,和造反就没有太大区别了。
眼下只能看着人家一天一天的坐大,实力越来越强,李成梁心中的焦躁不安,可想而知。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对策,先铲了古勒寨,将抚顺关到沈阳一线稳下来,然后再计较下一步的打算。
整个辽镇,在李成梁的统帅下,反应笨拙,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动作缓慢而迟钝,一切仍然是按部就班,除了成立陶成喾为主的类似辽阳军情司的细作部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父帅,叫场他们来了。”
前军参将李如梅策马赶来,一队家丁簇拥在他的身边,每个人都轻捷彪悍的模样,在李成梁身前不远处勒马,马匹咴咴叫着,纵蹄翻,但马身却是横亘了过来,没有冲撞李成梁的仪驾。
也就是李如梅敢在父帅面前这般做,他的家丁,才敢有样学样。
“叫他们过来,不,先见尼堪外兰。”
“是,父帅!”
李如梅没有想李成梁为什么要见尼堪外兰,这等事他向来听命令,不管究竟。李如柏等兄弟差不多也是这个德性,只有李如松在此的话,会明白李成梁在想什么。
诸子虽多,得力的只有一个,李成梁也是轻叹口气。
过不多时,尼堪外兰骑着马赶来,离着有几十步远就跳了下来,他的十几个随员离的更远就停住了。
天热,这个女真城主戴着一顶凉帽,下马时就取了下来,露出剃的趣青的头皮,脑勺后头是一尾细细的小辫,轻轻垂在脑后,风一吹,便是四处飘舞。
这就是金钱鼠尾,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式,否则就不对。
对剃头,女真人是很在意的,除非亲人离世,百日不剃,否则每隔一阵时间就刮一次头。
在十步左右,尼堪外兰连站也不敢站了,膝前过来,到李成梁的马头前停下,叩头请安道:“奴婢尼堪外兰,叩见玛法。”
“起来罢。”
李成梁扫了尼堪外兰一眼,吩咐道:“这一次打古勒寨,动员人马很多,不过多半是分散到四处,抄剿一些不听话的城寨,这些已经是你交了名录上来,我心里有数的很。然而古勒寨也是非打下来不可,硬打不成,我以大军压境,你去骗开城门,就说去助战,城门一开,你给信号,我们大军杀进去,底下就没有你的事了。”
“是,玛法放心,奴婢一定尽全力。”
“不,你没有懂我的意思。”
李成梁看到尼堪外兰一脸的怯懦,心里不觉开始鄙夷起来。
第542章 制衡
这个图伦城主非常的胆小,上一次在李成梁的授意之下,图伦城和几十个城主一起出兵去抢掠栋鄂部的粮食,结果吃了一场惨败,各城损失都不小,首级还被送到京师请赏,女真各部这些年的挫折以这一次为大,这一战不仅是损失大,还叫各部和各城主感觉到了辽阳明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犀利,不比辽镇差,甚至感觉比辽镇强,因此尼堪外兰等城主不再愿和辽阳镇作对,但他们又担忧得罪李成梁。这两个大势力随便一个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起的,小族小势力,想生存下去,有的时候就是这般的困难,选边站队,稍错一点,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李成梁为了给尼堪外兰鼓劲,对他道:“这一次又不是叫你们打栋鄂和辽阳镇,只是打古勒寨,所以你不必害怕。阿台已经是死老虎一只,不是王杲当年能比了。破了古勒寨,你可以向各部宣扬,我立你为各部之主,就如当年的王杲一样。只是我会请朝廷封你为都督,不象王杲是自称。”
尼堪外兰欢喜的连嘴都合不拢了,跪在地上,却明显有手足无措的感觉,他的图伦城实力不差,最少比觉昌安父子的佛阿拉城要大的多,觉昌安一次只能带三十人去贸易,图伦城有好几百人,但区别在于觉昌安父子有敕书,并且觉昌安和塔克世都勇力过人,有胆有识,在各部中受到尊敬,这一点比他强得多,但如果是李成梁公开扶持自己的话,那么情形就大有不同,女真光是在苏子河两岸就有几十个部落城寨,还有黑龙江,鸭绿江,大大小小几百个,分散凌乱,现在公认的就是大明还是最强的帝国,就算是有人想有所作为,无非就是当女真大汗,满洲人之主,别的心思还真没有想过,有大明的支持,这个愿望还真不一定做不到。
尼堪外兰连连叩头,感激的话喷薄而出,李成梁也懒怠听,抬抬手,做了一个手势,尼堪外兰看到,连续又叩了多少个头,这才膝行退后,然后转身下去了。
接下来就是叫场,也就是觉昌安父子前来。
觉昌安还是那副模样,年纪虽大,望之如中年人,筋骨矫健,眉目聪明,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个女真头人过的还算不错。
塔克世也是一个聪明人的样子,两手粗大,人生的十分高大,努尔哈赤的大个头应该就是从他身上来的。此人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可惜他们父子两人的光彩都被王杲给盖住了。总的来说,这两人的一生,是纯粹的悲剧。
在觉昌安接近中年,塔克世正在青年之时,父子俩人都有志恢复建州左卫的实力,统合诸部,打击强势的栋鄂,恢复他们世系在建州部的统治地位。
等麾下壮丁超过万人时,就是真正的女真诸部之主。
但这个愿望被王杲给打断了,磨灭了,彻底成了笑谈。觉昌安的耕作积蓄实力,慢慢发展的策略被王杲的急进所击败,王杲自称都督,以强势手段统合诸部,纵横捭阖,很多小部落城寨被他所控,后来觉昌安父子也不得不加入王杲部中,在其如疾风暴雨的扩张过程中,没有能够幸免。
在王杲部进攻明朝时,他们不得不跟随,而又暗中向明军示好,出卖消息,所以在王杲覆灭之后,他们没有受到牵连。
今次明军攻打古勒寨,他们的心情十分怪异。
王杲在世时与觉昌安父子联姻,塔克世娶了王杲的女儿,觉昌安又嫁女给王杲的儿子现任的古勒寨主阿台,他们双方都是姻亲加盟友的关系,因而明军此次进攻,他们俩人不得不来配合,却又恨不得明军立刻退兵,或是攻击失败。
怀着这种异样的心思,两人在李成梁的马前跪了下去。
“听说你们最近与辽阳贸易甚欢?”
李成梁劈头就是问罪的架式,觉昌安听的心里一颤,赶紧辩解道:“部落中人都恨不得多获些利,小人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请玛法恕罪。”
“算了,以后到抚顺关来,我会关照人优先收购你们部落的货物,有多少收多少。赏赐也会加倍给你们。”
其实辽阳不仅是贸易规模大和固定,而且在宽甸还有南货销售点,有多种新奇实用又便宜的货物出售,比如各式酱菜,后世人听说酱菜是大宗好货可能会笑歪嘴巴,但在大明这会子,酱菜实在是难得的好东西。
后人难以理解,在大明的辽东冬天,比后世还要寒冷的多,而御寒办法无非就是躲在家里不出门,穷人连坑也难下,这种情形下,补充营养对御寒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有肉食,蔬菜也会带来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象蒙古人,茶叶为什么是他们最重要的贸易目标,甚至有时候为了茶叶发动战争?主要就是蒙古草原到了冬季一看就是白雪皑皑,不要说蔬菜了,草也没得一根,人不从菜里补充维生素,光凭马奶和肉食是肯定不行的,茶叶就可以提供肉和奶没有的维生素,中和肉食带来的酸性体症,所以茶砖是每个牧民的必需品,每个毡包都需要的好东西。
对女真人来说,冬季比草原要好过一些,但也就是每家一坛子酸菜和泡菜,大规模的,不间隔供应的各式酱菜,在北方人来说,是一种无上的福祉。
这话觉昌安不可能和李成梁说,他只能在脸上做出感激的神色。
“此次打古勒寨,你们到城中去当一下说客,如果能兵不血刃的解决此事,本帅会考虑饶阿台的性命。”
这个消息倒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