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用晓谕的形式,隔三岔五的发布下来,宣布辽阳镇的种种举措……现实很复杂,也很简单,不论军户民户,只相信给自己好处的人,数年之后,相信整个辽阳地方的民力,大半就会为辽阳镇所用了。
至于各道,都司和各卫底下的军民厅等行政单位,见鬼去吧。
这其中的微言大义,眼前这三人的层次肯定不能明白。
杜忠最近当了建筑司的工程大队的队长,底下大工匠一百人,普通匠人和苦役人员九百人,整管了一千人。他为人踏实肯干,务实又精明,所以私下算算,倒比当初管一个百户时多管了九百人,私下说起来熟人亲戚们都是拿这事来取笑。
说起来是个工匠头子,没有百户官好听,其实管的人也多,事情也多,权力也大,而且工钱开发的是当初干百户时的百倍以上……当百户就他娘的没银子!
一年三十六石粮,还经常克扣霉烂,有什么用?会混的百户还能有办法克扣下头军户,或是想办法兼并军户的田亩,好歹自己算是个小地主,不会混的或不忍心的,心里有股子正气的,就只能和杜忠一样以前受穷。
现在一个月二十四两银子,还有一些津贴奖金,比如工程完成的早,便会有奖励发下来。当然也有罚钱的时候,工程慢了,质量不合格了,罚钱也是没商量。
大明官府那一套,什么盐菜银子,公使钱,这些好处也是没有的,敢贪一文大钱,叫廉政司查到了,就是一个死字,断然不能做的事情。
“辽阳,变了!”
兄弟三人,这么一路谈谈说说,几乎每一句话,就涉及到现在生活的变化,而且,全部是往好的变化。
从大道下巷子深处,也是干净整洁,每个巷子十家就有一个公厕,一进独院的,想有单独的茅房是难了些,但公厕也修的很整洁,设计的流水管道,不停的引地下水上来冲刷,粪水引到大的池子里,干涸了之后有城外的农民架着封闭式的粪车来拉走肥田,倒是一点也不浪费。
每两三个巷子就是有一个大澡堂子,用的是一水的青砖漫地,设计极佳,早晨起就烧热水,天黑前后关闭,现在辽阳城已经鲜有不爱泡澡子的了,汉人原本也就是一个爱干净的民族,以前春秋上古时,放假休息不叫放假,就叫休沐,那是什么意思?就是休息沐浴,绝不能脏兮兮的,不成体统。
另外还有环卫体系,兼管生活垃圾,道路保洁,还有树木养护等等,归新成立的民政司统筹管理。
这东西,当时中国的官员没有一个重视的,可能有些人也对惟功在辽阳等地展开的这些体系感到厌烦和大惊小怪,但看看这些明末的记录就知道惟功的作为有多么重要了。
天启三年,明军在平定奢寅时有大疫,“分布各将据险固守,相机擒剿,迟速殊难豫定。”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八年,总兵龙世威统兵防守潼关、朱阳关等隘口,“露宿凡十旬,皆患疫疠不能军,闯贼大至,遂溃。”
崇祯十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夏又大疫。”
崇祯十三年,夏又大疫。顺德府(今邢台)、河间府(今河间)和大名府(今大名)有大疫,人死八九。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病名叫“疙瘩病”,“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以上种种,再加上崇祯十七年京城的鼠疫,直接使原本就薄弱的京城防御变的彻底崩坏,毫无抵抗能力可言。
当然,明亡肯定不止是瘟疫鼠疫这么简单,但仅是天启和崇祯年间,瘟疫爆发就是这么多,这么猛烈,可见当时的公众防疫和卫生体系是多么的差劲了。
惟功的所为,不过是亡羊补牢,虽然关外地方因为苦寒,伤寒多而时疫少,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瘟疫的爆发,一种体系的建立,由来也非一日,自辽阳而全辽,再向全国推广,这是十分要紧的大事,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图好看的无益扰民之举!
“到了!”
杜忠指着一个巷子口,笑道:“忠孝前坊这一片,就这条巷子前头有槐树,咱们整个百户,现在分散在各屯堡里头,还有干建筑的,干将作了,当兵吃饷去了,只剩下不到十户人家,分散在这附近两个里居住……走吧,咱们回家去。”
第528章 丰富
巷子不是很宽,不过也足以容纳两辆车错位而行,杜家是在巷子口,李家几家是住在里头,李达拎着自己的包裹,两大两小,全部用杜家拿出来的扁担担了,晃晃悠悠,一路挑着就往自己家门首去。
自打搬家到如今,一晃半年多了,他还是头一回回来,看到自己家的门首,还有门牌号上写着的自己的名字和一家子的姓名性别等资料,顿时就是眼前一热。
“哟,李达回来了?”
“杜家那两个回来没?”
“杜义和你回了,杜廉没回?”
“咳,达子,要我说你吃什么兵粮,领什么饷,留着在辽阳吧,咱们现在辽阳到处都有活做,给辽阳镇的建筑司将作司做活,一天少说一钱银子,当个工头,或是大匠,一个月几十两都能到手。以前一年赚不到的钱,现在一个月就能到手了……何必背井离乡的,半年才回来这么一回。”
李达一脸鄙夷,眼斜着看那人:“入你娘的王达奎,你放什么屁,老子一个月开四两的饷,常服两季四身,作训服五身,高腰军靴两双,半高腰作训靴两双,武装带四条,每季发夏布棉布各两匹,还发鞋票,凭票领鞋八双,饮食都不要钱……赚这银子,还不知足?”
被他骂的人也不恼,细细听了,笑道:“是不错,但在辽阳当个大工也能赚的着……李达你莫恼,最近俺常在军营里出入,经常听了满耳朵,你们辽阳镇自己当兵的人都有不少不满之处,你和我强项什么。”
“好了,莫扯骚,老子半年不得回,不是回来听你胡说八道的。”
李达这么一挥手,身上自然而然的带着一股威严气息,那说话的人倒也没有恶意,只是常出没军营,卖弄他听到的消息而已,此时看李达的模样,心里一怔,打了一个突,倒也不敢再说下去,勉强笑了笑,赶紧就拱手离开了。
这么一打岔,李达心里的欢喜之情也是打了一个折扣,他没想到,人心就是这样不知足,镇兵们待遇真的不差了,新兵步军都有一两八,还有各种隐形和明面上的福利,比起辽镇的骑兵家丁也不差,只是不如那些改姓的家丁可以抢掠民财,领差事贪污,慢慢积攒自己的人脉土地,往上升腾成为军官,这一条路,李达曾经看的很明白,无非是要能打仗的同时,还得能拍马奉迎,伏低坐小,然后转脸再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他以前不肯当兵,空有胆气和一身力气,原因就在于此。
自从加入辽阳镇之后,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他知道了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什么是军人的荣誉,福利待遇的提高也就是军人地位的提高,光是他现在身上这一身军人常服,挺括合身,充满着暴力美学的种种细节,穿在男子身上,一种难以言表的阳刚之气就弥漫开来……就算长相很普通的镇兵和军官,穿这么一身,身材又很适中,一下子就变的好看起来。
每次镇兵出动,不论是训练还是怎么样,围观的大姑娘和小媳妇可真是不老少,这一身军服,可真的是给镇兵长了不少脸。
“就为了几钱几两的银子,这些混帐,把怪话都说到营外去了!”
李达感觉无比痛心,这个他深爱的集体之中,看来也真是有不少拿集体荣誉不当回事的人。
“当家的回来了?”
生着闷气的李达,一伸手推开自己家的院门。
几从月季开的正艳,院子当中是一个花台,种的满满当当的,月季花,牡丹花,芍药,兰花……一阵阵的花香味道一下子就扑过来。
院子里不是泥地,而是用的青砖,铺的一平如镜,如水似滑的,看着就是顺眼。
自己娘子正在院门处的绳子上晾衣服,一见李达,便是一脸的惊喜。
院里劈柴的是老大,已经是半大小子,过两年就能成亲了,不过这么大年纪,仍然在小学堂里学习,好在有些底子,年纪大学的也快,估计下半年就能升到中学学习。中学两年学下来,寻个事做,就能成亲了。
不过这是李达的想法,上次家里老娘们托人带信,就是说老大念了中学之后,还想再念下去,学算学,偏天文这一块。
李达听说之后,倒也并不反对,辽阳镇需要大量的算学人才,能懂得天文学的就可能加入到参谋司里头,发展的空间很大,将来很可能成为中层以上的武官。
不过在抵家之前,又听说大儿子对医学有了新的兴起,李达感觉有点晕乎……医者在民间还算受人尊敬,在朝廷里是当倡优黄冠一样的待遇,太医院也是根本无用的摆设,京师的谚语中太医院的茶汤就是最无用之物。
如果不是辽阳镇对军医的尊敬,还有李达上过一次战场,知道军医有多重要,估计这一进门,已经开始拿起棍子,给大儿子狠狠一通教训了。
学医不仅是社会地位高低的问题,还有成名很难,不到中年之后,难得病人信任,赚钱当然就更难,所以一般学医的都是世家,没听说过半途出家还学的很好,并且十分成功的前例在。李达这一次回来,就是打算好好和大儿子谈谈,看看这小子到底是什么心思。
二丫头和三小子都十岁以下,李达毕竟才三十多,这个年纪三个儿女是正常的年纪,此时看到半年没见的严父推门进来,饶是几个儿女以前很怕李达,此时都忍不住欢呼着迎了上来。
……
……
“这两匹布是正经的松江机布,四两一匹,以前在辽阳也见过,最少十两一匹,你们看看,比起二两一匹的夏布,是不是强过很多?”
“这一篓油是荆油,也是难得的好货色。”
“这是芝麻,这是瓜子,这是湖南来的腊肉……这是绍兴茶,味道极好。”
“这是杭州的纸,送给小四儿用,这几本书说也是好的,还有这墨,看看这色泽,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这是酱货,二十几样小菜,我买了二十斤,大家先尝尝鲜,等秋天时买个几百斤,今年就不必光吃泡菜一样了。”
在杜老太爷的宅院里头,杜忠一家子,杜义和杜廉两家子都是围在一起,大人围在桌边,小孩子有的被抱在怀里,有的在桌子四周乱钻,吱吱哇哇的乱叫着,看到杜义从包裹里拿一样东西出来,这些小娃子便是好一通乱叫。
杜老太爷看到酱货种类十分丰富,有一半多自己不识的时候,不由得也是捻须微笑,一迭声道:“太丰富,太丰富了。”
“三叔,只管放开享用。”杜义一脸无所谓的道:“这一包酱菜二十斤重才一两银子,我和杜廉的俸禄只管买,你们只管吃。”
“哪能光叫老二你和老三赔累?”杜忠也在一边拍胸脯道:“我的银子可比你们哥俩赚的多,下次买个五百斤三家分,这银子我出。”
杜忠老婆在一边听的心疼,不过一想当家的一个月赚几十两,五百斤酱菜够三家吃一冬天也就丈夫大半个月就赚来了,这么一想,两眼顿时柔情似水,向丈夫脸上瞟过去。
杜义听的十分高兴,脸上放出光来,当下和杜忠说定,过两个月之后,就从辽南直接发酱菜到这边,运输费用他和杜廉哥儿俩出,酱菜钱老大包了。
哥俩商量的时候,杜三太爷在一边只是微笑,但眼角明显是湿润了。
杜家现在说是分了家,各自有门户,但平时这几个堂兄弟都没拿自己这个太爷当外人,兄弟几个也是亲兄弟一样,身为家族长辈,不由得老怀大慰。
杜廉是他老人家的亲儿子,这一次不得回来,不过听杜义说起中左所那边的情形,知道杜廉已经当了伍长,也不曾受苦,老人家自然是放下心来。
“自从少国公这个总爷到辽阳,都司衙门就简直归他管了,各卫也听话,实话说,各卫也管不得什么事了。分守道分巡道也只得管管民户的事,地方兴修农田水利,一律不得与闻。现在,我等能过这样的好日子,我们为少国公先饮这第一杯酒,为总爷上寿。”
等杜忠将最后的蜜饯等物拿了出来,又悄悄递给浑家一个小包,里头几样金银饰物,都是南货上品,打造的十分精巧,几个女人悄悄拿下去看了,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杜忠给浑家的是自己买的,杜廉也有给自己媳妇带的,大嫂虽然没有,不过倒也不缺银子,和杜忠悄悄说了,叫杜忠回头取几十两银子给杜义收着,下回在中左所也照样挑一些好的,着人邮寄过来。
一家人就此坐在桌前,踏踏实实的喝起酒来。
酒也是南货,小坛子装的十斤装的花雕,各人都倒了一大杯,老太爷提议替总爷共饮一杯时,众人无不赞同,一起碰起杯来。
酒是琥珀色的,碰杯之时,散发着黄灿灿的光芒,而各人的脸颊之上,未饮便先显现鲜红之色,再配上满桌的菜肴,令人由衷感慨,今日之会,一年之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第529章 咸宁
“在奉和门、安定门、肃清门、无敌门四门之内,一进门基本上一照面,就是看到我们的店铺,正面以高楼为门面,然后方广在五亩到十亩之间。城中反正有大仓库,门店面积倒不必过大了。”
黄广裕在向惟功汇报着,张用诚,还有唐瑞年和任磊在一边打横相陪。
他们这几个都是顺字行在商业上的后起之秀,在张用诚等人进入军政体系之后接的班。不过现在任磊和张思根也到了中军部下各司效力,黄广裕等人算是第三拨了。
现在在蓟镇和关门一带,还有保定各府坐镇的还是几个优秀的大掌柜,顺字行大量优秀的人才进入军镇体系之中,也将面临着断档的危机。
这个商业帝国之所以发展的这么逆天的快捷,已经成为巨无霸般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经营理念的先进和人才的优秀,两翼齐飞,才能翱翔于天。
前几天就有几个大柜派人前来述职时提起过此事,但唐瑞年将人带到辽阳的工商学校的地址一看,众人也就放了心。
原本要单独成立的算学院和商学院合并在一起,还有工学院,成立为工商学校。
另外还有综合大学堂,武学院,医学院。
目前就是有四家大学,城中还有五家中学,三十几家小学,几乎覆盖全城。
人才难得,这是连辽阳镇普通的队官都有的认识,所以这些学校再投入重金,连顺字行的人在内,都是全心全力支持,这也使得教育司虽然不显山不露水的,做出来的成绩却是十分的叫人满意。
黄广裕现在所提的,是在辽阳兴建顺字行几家门店的事,再有沈阳与开原铁岭等城,辽南四卫城,牛庄驿和凤凰城,渐次兴修,辽中与辽南全境,可往进行商业网点的覆盖。
以大型门店和小型邮车配套,不少地方,可以用马车覆盖村庄。
有一些村落,基本上是货郎的天下,以顺字行马车送货的形式,可望将全部人口覆盖。
近三百万人口,十几个卫城,一年的获利,肯定在百万以上。
顺字行和辽阳镇给这些地方大量的工作机会,大量的银钱放在民间,再以商业流通的形式,将银钱回收,使得财富流通起来,获得更多的物资与财富。
整个辽阳镇惟功能控制的地方以内,商业和农业,军事与政治,已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出来了。
“这些事情你们看着只要需要,但放手去做。”
惟功的心情看起来也是很好,张居正逝世给他带来的冲击已经过去了,辽阳镇的顺字行仍然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其实可以说是飞快发展着。但是在张用诚和唐瑞年,任磊,张思根,还有周晋材,陶希忠,周思进等军政人才的主理之下,还有徐渭,宋尧愈,孙承宗和徐光启,还有袁黄等超级牛人的辅佐,整个辽阳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来形容。
可以说,明末人才,在这个时候,辽阳为最盛,这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说法。
“盐场和铁矿,估计要在九月初才完工。”
张用诚看黄广裕笑着合上本子,便继续接口道:“铁矿设窑四十余处,每处百余工徒,再有焦厂,木厂,运输,杂务等人员,整个矿场用工八千人左右,未来最多要用万人。以复州矿的规模来说,这样就算差不多了。”
“一年能出产多少?”
“按目前试产的进度和产量来推算的话,一年总有精铁过千万斤吧。”
“这也不错,但还是不多。”
众皆默然,以大明一年所需钢铁的铁课就两千万斤,民间用铁在两亿万斤以上。
当时中国的总人口肯定是在一亿五千万以上,甚至有学者认为达到三亿,具体的数字并没有官方统计,缺乏权威,就算这个时代的人也很难知全貌,不过以近两亿的数字来推算,这么多人口所需要的铁具也是天文数字,从一柄镰刀到家中的各式锅具灶具,再到铁犁,鞍具,都是需要铁来制成,再到国家层面的铠甲,头盔,兵器等等,每年用铁肯定都是在两亿斤以上了。
铁是一直要消耗的,再俭省的人也无法禁止铁锈的产生,所以更新换代,势所必然,而以中国现在的铁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更新换代所需,不仅是军器,民间所需也是远远无法满足。
就是这样,此时明朝的铁产量肯定还超过全欧洲的年产量,从经济角度来说,大明仍然领先着世界。
众人静默了一会儿,张用诚才沉声道:“其实我辽中最多的矿藏分布,并不是在复州,而是在辽阳和沈阳中卫之间,咸宁堡附近,全辽铁课,在这里征收也是较多。但这里情况复杂,李家,金家,杨家,祖家……辽镇各家都在这里有小型的私矿,各家利益较重,不控制全辽,无以谈控制这些铁矿。所以大人,我们只能忍。”
辽阳到沈阳中间,如果是在地图上,就是往右手边画一条直线,在咸宁堡附近,这里是全辽最多最广的铁矿分布区域,这里也就是后世的本溪地区,由本溪到鞍山,铁矿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李成梁家族走私到蒙古的铁制品,全部就是这里的小型私矿所出,这也是给李家的千万身家添砖加瓦的地方,如果惟功要动这里,就是要和辽镇大大小小的将门势力开战了。
“用诚的话很对。”惟功点点头,嘉许道:“我有些急功近利了。”
众人赶紧站起来,任磊笑道:“其实大人无非是想发展的更快一些,咱们都能体会得。”
“财会上头怎样?”
“随着第一批大船南下,已经运回来不少进项,财务上不那么吃紧了。另外,屯堡和各地的税收也在征收了,预计到九月可以全部收完。只是现在税收还不能有太大指望,到年底能收二三十万就差不离了,这已经比原本的辽东都司强的太多。至于顺字行的收入,到年底能突破三百万,所以好日子就快到了。”
税收也是未来辽阳镇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惟功没有什么几年不纳粮的话,不入屯堡的军户一样要交子粒粮,按老规矩六石一分田的上交,没有减免优惠,自己选的,就自己承担。当然,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种合理的税收收入。
辽阳城最繁华,城中也照收门摊费等税收,房子的产业税,工商税收,也是全部不放过。
顺字行本身也要交税,而且纳税额度并不低,只是顺字行的很多产业直接替辽阳效力,可以获得不少减免税费的优待。
当然,这些减免掉的,还是被惟功大笔一挥,直接填给了辽阳财务司去了。
到目前来说,惟功算是拿出几百万的私产来发展基业,这一点人人心里明白,他的巨大威望可不是凭白来的。
听到顺利行光在辽阳镇境内就有几百万的收入,再加上南北流通后其余地方收入猛增,一年之内,到五百万的收益可期。
这个数字太惊人了,在座的人,都是互相猛使眼色。
大明现在一年的岁入白银,纯粹的户部收益,还真不如辽阳镇和顺字行的收入!
惟功没太注意,只顺着自己思道继续道:“工商税率三十税一太低,我们也不采取牙行制度,按营业额和利润来征收工商营业税,这是较为合理的办法。另外在重要关卡增设税关,防止偷漏税,这些都要交代给税务司知道,用诚你记得就行。”
“是……”张用诚欠了欠身,笑道:“税务司办事很得力,请大人放心吧。”
屯堡的土地和农产品,包括畜牧业和渔业全部是辽阳镇公中的产业,这当然是没有税收的,也没有农业税,一个月平均二两左右的百姓收入也没有征所得税的可能,但屯堡内外已经工商大兴,屯堡的堡民收入水平越高,相应的产业也越来越多,商业也越来越发达。
征税是势所必然,只是现在全辽阳镇境内工商业发展还是一颗幼苗,所以税率虽然比大明的白痴商税高的多,但减免优惠的政策也不少,这样的话,未来几年之后,慢慢减少优惠政策,将商税提上来,受到的抵触可能就没有那么大。
崇祯年间,因为国用艰难,皇帝开始征收北京城官房居住者的房租费用,结果就是由崇祯被骂为“重征”,原本的利益格局一旦确定下来,想改变就难了,哪怕贵为帝王,也是一样。
“好了,你们去办事去。”惟功吩咐一句,又向张用诚笑道:“用诚你就快是新郎倌了,这两天赶紧把事交代了,我给你放半个月婚假。”
“这太奢了。”张用诚有些不好意思,还是赶紧答道:“诸司事多,我怎敢半个月不管事?大人若是体恤我,就放五天假好了。”
“好,随你,但有一宗,别把新娘子惹急了就成。”
第530章 密议
惟功捏捏眉心,天气很热,眉宇间有一股温润之感,虽然屋子很凉快,门窗大开,还架着天棚,一棚的绿叶垂落下来,葡萄也是一缕一缕的挂下来,但毕竟白天还是很热,议事久了,汗透重衣,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公务就要有公务的样子,他总不能穿着小褂子见这些部属。
待张用诚等人离开,唐瑞年赶紧招呼几个丫鬟进来,端着凉水,毛巾,冰镇的西瓜等物进来。
“老唐,你这是要把我惯坏了。”
“大人身负重责,这一点享受算什么?”唐瑞年先是打了一句哈哈,接着却是难得的正色道:“大人,从万历三年我跟你到现在七年多了,这一路过来,实在是感慨良多。”
“老唐你转了性了……”惟功一边换衣服,一边看着替他拿衣服的大丫,一边是递毛巾的福儿,他先笑着对福儿道:“你怎么还来我这里做这些事?还有几天就是正经的朝廷的夫人了,皇帝都没有叫人家夫人递毛巾把的道理。”
“大人若不叫服侍,我也不嫁张用诚了。”福儿眼圈一红,道:“没有几天伺候大人的日子了,就叫我做些事吧。”
“好吧,随你。”
底下这些丫鬟,因为大丫已经许了惟功,纵是对惟功有些不该有的想法,亦是打消了去。不过福儿等人,想必倒不是完全的儿女私情。挑她们进来,都是好人家的女儿,不过也是穷苦人家,要不然也不能叫女儿来当人家的丫鬟。现在在这府里,吃住均好,穿亦好,惟功对她们又从来不摆架子,虽然相处时间只有几个月,但这些小姑娘对惟功倒是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一下福儿的表现,就是有些舍不得而已,倒不是她不喜欢张用诚。
惟功点点头,女儿家的心思他就不去管了,当下转向唐瑞年,笑着道:“你感慨个什么劲?”
“我们当年的事不提了,连福儿她们都知道。只是略算一算,从万历八年到现在,大人往舍人营和辽阳镇里填进去的银子少说三百万了。刚刚任磊说顺字行到年底还能提三百万来,我就感慨……这银子可是大人你的啊。京里勋贵,我也见多了,只见石头里熬油赚钱的,小百姓蚊子腿上割肉的伯爵我见过,大人这样的拼了命赔钱的,还真是头一份。”
“哈哈,你老唐就想这个?”
“嗯,我有些不明白,大人图啥啊,这天下到底是姓朱的,大人虽然是与国同休的勋戚,也没道理卖力到这种地步?”
“嗯,你能这么想,还是有进步的。”
惟功点点头,他换了一身衣服,用冷水擦了身子,拿起一块冰镇西瓜啃了两口,全身都舒爽了。
一群丫鬟也没走,楞楞的看着惟功和唐瑞年,在她们眼里,一个月奋斗的无非是二两月例,这是丫鬟的最高成就,而眼前这位嘴上还没有长胡子的青年勋贵,已经赔累了好几百万的银子来搞辽阳镇,很多人已经在脑海之中盘算这几百万两,是不是能堆的比房子还高,或是比一座小山还高?
“人生在世,不光是银子的事,还有理想,志愿。我的理想和志愿是什么?”
“天下清平,肃清外虏,封狼居胥?”
“嗯,对了。”
惟功点点头,笑道:“大明天下,非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下不可。能使天下按我的心意变个模样,比我赚个金山也叫我高兴。当然,银子我将来肯定会有,顺字行怎么说都是我的产业,现在拿些出来,无非是启动之资罢了。”
“大人的格局,实非属下能揣度一二……”
“得了,甭再拍马屁,赶紧滚出去,叫王国峰进来。”
“是,属下告退。”
唐瑞年挨了一骂,反而全身舒爽的出来,他出来之后,示意王国峰进去,然后回到自己总务处的公厅之中。
里头已经等了好几个人,颇有几个权重的大人物在。
“大人是怎么说的?”
“大人说,大明天下,要掉个个儿。”
“哦?真的?”
“嗯,大人还说,天下政治清明,百姓富足,镇平外夷,这就是他的夙愿,比赚银子叫他感觉愉快的多。”
“呵呵,这就对了。”
“果然大人有大志向。”
“我等是大人从泥途中……他娘的,其实是从粪堆里拔拉出来的,大人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大人暂且不方便做的,我们要想着先替他做起来。”
“嗯,就这么办,我等隔五日聚会一次,反正我们聚会小饮,别人不会看出来什么。”
“小心王国峰便是。”
“国峰人不差,只是做的事就这般差事。”
“他还罢了,督查局才要小心。”
“我说你们怕个鸟毛,我们是替大人做事,纵查到了,大人还能砍了你们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