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的火铳也只有个毛胚,之所以进度不如从前快,是因为他们按照李孟的吩咐在打造盔甲,两千多名盐丁,有五百多名需要盔甲,虽说是皮甲上面镶嵌和挂上铁叶和铁件,这也是需要不少的工时,火铳那边反倒是耽误下来了。
只是,这火铳的毛坯看起来有些怪,李孟端详了半天,开口问道:
“这火铳成型后能有多少份量?”
“大概是三十多斤……”
李孟苦笑一声,摆摆手说道:
“三十多斤,谁能扛着举着上下战场,这那里是火铳,分明是火炮?”
听李孟这么说,郭栋倒是一脸的佩服模样,连声说道:
“大人果然是了得,这火铳真就是按照虎蹲炮的样式琢磨的。”
李孟有些无语,过了会才摆摆手开口说道:
“就按照你哪只打死番子的火铳来做吧,我考虑了下,那把火铳最起码很是实用,就按照那个为样子做,不过你们现在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做盔甲上面,火铳也不要牵扯太多人力。”
听到火铳的样式被确定,郭栋的身体一阵发虚,甚至有瘫倒在地上的感觉,自从跟随李孟以来,这些辽民铁匠纠结在这火铳上面的时间已经是快要两年,今日终于是敲定,当然如释重负。
回到胶州城之后,需要安排的事情的太多,李孟也没有时间在铁匠铺多呆,又是简单了吩咐了几句,就要离开,郭栋送到门口的时候,李孟突然回头说道:
“有个规矩,郭师傅你今天交待下去,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号数,你们所打造的兵器衣甲上都要把这个号数标上,若是兵器衣甲有问题,我可要按照号数来追究这罪过,若是没有号数,就是你的罪过,可清楚了吗?”
这等责任到人的规矩,倒不是李孟首创,在秦朝打造兵器的工匠之中就是如此保证质量,明朝的匠户那种半奴隶的状态,根本没有什么生产的热情,质量更是休提,所以李孟才有如此一说。
李孟说完,郭栋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马上凛然的接受下来。
在逢猛镇的庄园住了不到两天,看起来惶恐无比的吴同知就上门来拜访了,一进门就不顾官衔品级的差距,满口歉意的跪倒在地,倒是把李孟搞了个糊涂,双方拉扯半天,还是李孟把吴同知强行搀扶起来,并且答应不会找他的麻烦,这才是让吴同知安静。
坐在椅子上的吴同知依旧是一边致歉,一边解释原因,李孟这才是了解到当日在高密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哭笑不得的事情。
高密夏庄一带都是大族聚集的庄子和村落,并无盗贼生存的空间,高密县令和吴同知乃是同科出身,一起用本地的马快和骑马的民壮,拼凑了一百多名“马贼”,并且让夏庄的里正报官。
然后写信通过吴同知递给了胶州的颜知州,并且用吴同知的旁敲侧击,说服知州请李孟去剿灭贼人,一切都是安排的很好,只要到时候,假的马贼一冲,李孟这些人一亮相,马上就跪地求饶,反正报功的文书肯定会天花乱坠,谁也不会知道真实的过程。
既然是装贼送功,这些人难免都是懈怠了些,本来是说定了那天一帮人骑马去夏庄门前转悠一圈,头天晚上十几个领头的人酒喝得高了些,出门的时候已经是比预先的时间晚两个时辰。
结果到半路远远的看到一帮如狼似虎的真马贼已然是围住了夏庄,看到那边杀声震天,这些草包根本连增援的勇气也没有,呼啦一下子就逃回县城。
逃回县城之后,在高密县令面前一说,那县令险些的晕过去,原本说是送功劳,要是李孟交待在夏庄那边,恐怕自己也保不住了,可高密县没有驻军,凭着衙役和捕快民壮根本没有战斗的能力。
只能是在城内朝天祷告,定期的派出人去那边打探消息,谁想到到了下午的时分,那些马贼居然是给杀溃散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县令这才是连忙命令那一百多“假马贼”快些过去支援。
那日的激战,有的马贼受了重伤,逃出了夏庄那边的战场,可是却在高密其他的地方伤重不支,被同伴抛弃,结果被乡勇民壮抓住,抓回去一审问才知道,这股匪徒是青州和兖州交界地带作乱的响马和马匪,因为官兵在青州一带加大了征缴的力度,所以流窜到莱州和登州一带,准备打开几个庄子,补充下给养和人口,安丘和昌邑一带已经是有四五个庄子被他们洗劫过了。状纸都已经是交到莱州府那边,高密这边没有得到消息,谁想到就这么巧的被李孟遇到。
吴同知说这件事情的,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神色,若是李孟这边有个好歹,他们的下场无疑会很凄惨。
这经过和李孟估计的情况出入不大,看到吴同知那种小心和害怕的神色,李孟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些人是为了自己求功绩,连忙宽慰了几句,然后让下面的人准备酒饭,要在中午款待吴同知。
看这吴同知可是还有话要说的样子……
第99章 老兵 相问
看到李孟的态度这么客气,提心吊胆的同知吴文颂这才是放松下来,开始说些好的事情,恭维李孟几句:
“吴某也是没有想到李兄手下居然是如此的熊虎之士,当真骁勇,高密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实实在在的五十个马贼的首级,又有夏庄联系城外几个庄子联名的证明文书,李兄这大功可是跑不了了。”
那边的酒饭已经是准备好,两个人客气几句,就一同入席,方才所说的话倒是让李孟起了些兴趣,准备在饭桌上询问。
“这等马贼土匪,在山东到底有多少?”
吴同知心想这还有什么问的,不过还是笑着回答说道:
“要是问个确数,还真是给不出来,莫说整个山东,就是登莱一带,用多如牛毛来形容,都是美誉了,这里孔有德作乱,灾荒,很多乱民溃兵都是为匪为盗,官府都是在府县城池里面求太平无事,其余的不敢想了!”
李孟笑了笑没有出声,胶州城有头脸的人物都知道和盐政巡检李孟一同吃饭饮酒,那宴席一定是无趣的紧,因为李孟几乎不说什么话,文人墨客喜欢谈论诗词时政,富人官员喜欢议论风月玩物,这些东西李孟都是一窍不通的样子,而且宴席极为的简单,有鱼有肉有蛋有菜,也不喝酒,中规中矩的做出来。
你说这饭能有什么意思,而且李孟吃饭还很快,迅速的吃完之后,主人都撂下筷子,客人再吃也说不过去。
吴同知这顿饭就是吃的很闷,不过李孟倒是多说了几句话,比如说问道:
“若是要去其他的州县或者外省,这路引可方便吗?”
“哈哈,而今这么乱,谁还去查什么路引,也就是那些护兵衙役敲诈钱财的时候当作理由罢了,李二郎这边若是有需要,明日安排人去衙门,要多少也是可以,去那里让府上师爷自己填就是。”
这个答案正是李孟想要的……
参加了夏庄这场小战斗的部队一共有六百盐丁,这六百盐丁的名册都是被宁乾贵和侯山全部记录了下来,除却经常跟在李孟身边的一百老盐丁,剩下的人都将被打散原来的编制,和那些没有参加过战斗的盐丁混编。
有过战场经验的老兵和新兵的混合,实际上是一个传帮带的过程,新兵也会在耳濡目染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除了编制之外,六百名盐丁都是得到了奖赏,特别是在数次对敌之中都是站在前四排的士兵,得到的银钱比其他人更加丰厚,其他人虽有钱财可拿,不过却少了很多,这么做的结果是没有去出战的盐丁,比如说驻守在盐场和盐田的士兵已经是在埋怨,但这样的结果却正是李孟希望的,士兵们只有通过英勇无畏的作战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这也是所谓奖惩制度的目的。
在逢猛镇呆了几天,把各路的事情安排若当,李孟这才是回到了胶州城,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宴请下周扬周举人。
六百盐丁从胶州出发到高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花费竟然要三千多两银子,因为没有民夫,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盐丁自己来做,比如说运送辎重和给养,而且因为大部分的给养需要就地购买,每天都是要流水一般的花银子在当地。
盐丁们为很多非作战的任务消耗了人力,没有完备的后勤制度,银钱的消耗太大,如果有了自己的地盘,民夫,支差,后勤一类的事情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现在自己虽然是借着买卖私盐的法子大肆敛财,银子足够,但是这终究是没有自己的根基,就和那周举人所说的一样,不稳。
想想也有些可笑,那天李孟为了说亲做媒把这位举人请过来,谁想到对方居然跟放炮般通通的畅谈的一番天下大势,说完之后双方都是有些尴尬,然后说媒的结果也是极为的不理想,李孟还想设宴招待感谢,却都是被对方婉拒了。
自逢猛镇回到胶州城的第二天,李孟让宁师爷写了帖子去请周举人,这次也不设家宴了,直接就是在少海楼宴请。
读书人往往是豪言壮语说尽,一副指点天下,舍我其谁的风格,真要是事到临头又是疑神疑鬼,担惊受怕的状态,按照李孟的估计,这周举人那天说完之后,回家能不能睡好觉都难说,生怕自己所说的话被人报到官府去,那些话别说是举人,就算是进士也一样要掉脑袋了。
然后这周举人明知道事情尴尬却还是去知州衙门提亲做媒,也是有些害怕李孟把那天的话上告,抓住他的把柄的意思。以后李孟几次的宴请都是被周举人推却,这更是证明了李孟的心中所想。
少海楼宴请是众目睽睽之地,也是说明饮宴几方的关系坦坦荡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地方,另一方面,相对于李孟府上的简单饭食,那边确实是花样多些,口味也多点,宴请别人也算是足够档次。
果然,一听说在少海楼宴请,周举人没有什么犹豫就答应下来了,胶州城的人都是知道盐政巡检李孟应高密县的邀请去剿匪平乱,并且大获成功,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有人要抬举李孟了。
至于那取得的功勋,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思,谁不知道那功勋只要是衙门和地方上对好了口径,一切都是简单无比。高密县和胶州城距离的很近,消息传递起来也是快,李孟当日在夏庄的故事很多人都是知道。
大破贼兵,斩首将近四成,这居然是和乱民悍匪真刀真枪大战之后的功绩,明白些官场关窍的人都明白这实在的东西意味着什么。手里有钱有兵,有实实在在的功绩,看这抬举,应该是上面有人扶持,这几个条件拼凑在一起,都只是说明一点,李孟要飞黄腾达了。
所以,周举人心中的忐忑和担心也是消去不少,取得代之的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所都有的那种思路,有权有势之辈多认识些,总归不是错误的事情。
李孟骑马行走在街道上的时候,打招呼的人比平日里多了许多,那些打招呼的人脸上的表情也比从前多了更多的客气,多了更多的笑容和谦卑。陈六和王海依旧是领着几名盐丁护卫在李孟身旁。
说起来这还真就是个运气,王海和陈六当时都是负责传令,到了最激烈的时候,都是被派去镇着收在夏庄之中的盐丁和庄民,虽说有功,但自然比不上外面那些打生打死的,所以他们两个郁闷归郁闷,却也没有主动和李孟提什么,还是在李孟身边做护卫,王海倒是想得开,跟陈六说“你我能在这里当个亲兵护卫也不错啊”。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意思,自我开解罢了。
还没有到少海楼,少海楼的林掌柜已经是小跑着迎接了出来,躬身施礼,亲自过来牵马,把礼数做的十足,并且告诉李孟,周举人已经是在楼上等候了。
上到二楼的雅座,这边都是胶州城的富贵之辈饮宴的地方,过来打招呼的地方比在街道上的时候还要多,李孟依旧是平日的那种和气模样,一一的回礼答复。
二楼雅座这边,虽说是中午热闹的饭点,可李孟所选的座位两侧都是空置,约定了饮宴的时间之后,巡检衙门花银子把这边的三间雅座都是包了下来,这样做最起码不怕隔墙有耳,当然也是上次周举人说话太过惊世骇俗,在这大庭广众的地方,还是小心为妙,免得招惹祸端。
盐丁掀开帘子,坐在桌边的周举人笑着站了起来,拱手为礼,实际上,李孟这边就算是有功劳在身,即将飞黄腾达的模样,可毕竟是武职,文贵武贱,一名举人倒也不必要这么客气。
李孟能看出周扬的笑容里面有几分尴尬,禁不住心里暗笑这些读书人实在是没用的事情想的太多,当下抱拳朗声说道:
“那日见面,和周兄颇觉的相投,一直想找个机会再次聚聚,今日才抽出时间,还望莫要见怪。”
“李兄哪里话,客气了客气了。”
“这雅间两侧都是空置,过道上有我的盐丁护卫把守,周兄不必担心隔墙有耳,这里安全的紧。”
听到李孟直接把话说破,周扬的神色虽然又是尴尬了几分,却没有那份拘束,反倒是放开了,直接是坐在座位上。
落座之后,少海楼早就是精心准备好一切,一看人齐了,酒菜立刻是被伙计送上来,李孟不是太善于言辞,说了几句客气话,也没有话题继续,这位周扬周举人看来是吸取了上次祸从口出的教训,也不多话。
第100章 胶州守备
结果两个胶州城算是有钱有势的大户,就在少海楼上闷不作声的吃菜喝酒,场面很是郁闷。
“前几日去高密剿匪,钱花的好像是流水一般,大小事情都要盐丁亲力亲为,才想起周兄当日的话语,真是字字精到。”
还是李孟先打破了这安静,周举人听到李孟的问话,浑身一个激灵,还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索性是端起杯酒一饮而尽,李孟看这举人欲言又止的模样,索性是又是开口说道:
“要有地盘,可是周兄有说这山东乃是死地,田地贫瘠,又太容易被人围堵,李某琢磨了许久也不知道所以然,请问先生,而今天下到底何处才是所谓立身之地?”
这话确实是太过实在了些,周扬的一口酒顿时是被呛在嗓子里,满脸憋得通红,连忙拿袖子遮住,咳嗽了半天,回过头来,却看到李孟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也不说话,所谓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周扬这等读书人,平素琢磨的就是天下大势,而今有人问到,回答可能酿成大祸,不回答心里实在是痒到了极处。
过了半晌,这周举人给自己又是满上一杯,仰头喝干,咳嗽几声开口说道:
“不说实在是难受,也罢,今天周某拼得被剐,也要说个痛快。”
李孟等着的就是这句话,笑着又拿起酒壶给对面的周举人倒满了一杯,悠然地说道:
“在这胶州城中,有我盐丁护卫着,谁敢把你周先生如何,我手下拿着的刀枪可不是摆设。”
“天下虽大,无非是东南西北,北面天寒地冻,东虏鞑子肆虐,不要说他,西边可供经营之所,无非是秦川八百里,可如今朝廷大军和贼军你来我往,杀来杀去,地方上人口锐减,已经是残破不堪,也不是根本所在。”
真是开口便惊人,李孟这么一问,还真是勾出来周举人满肚子的话语,李孟在那边凝神细听,唯恐漏了一句,李孟的这番举动,却是让周举人的谈兴更加的高涨,这诸葛亮也得刘备诚心诚意的求教才说的隆中对,想来诚恳好学的态度很容易勾起谈兴,这周举人就正是如此,清清嗓子又是说道:
“而今,未受兵灾荼毒的地方也只有是江南各处,只是云贵广西各处路途艰险,地方贫瘠,也不是什么长久的处所,四川一处虽然是有天险屏障,可进去之后,把外敌防住,也把自己圈死在里面。”
李孟这段时间也都是找书研读,听到周举人说到这里,他沉吟着插言道:
“这么讲,可去的地方无非是江南和湖广两处了……”
周举人刚要说话,猛听得外面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把话语一下子淹没了,李孟一惊,外面的几名盐丁也都是紧张的戒备,周扬更是惊慌,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这时候外面有人高喊道:
“恭喜李孟李老爷高升,兵部的公文已经到了,还请李老爷下来接文啊!”
不远处的楼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盐丁们也没有阻拦,却是酒楼的林掌柜跑了上来,这掌柜的满脸都是热情的笑容,还没有进门就喊道:
“李老爷,不,李大人,京师兵部下公文,您老因为有大功,高升高升了。”
二楼雅座上其他的客人都是主动的过来道贺,楼下接下来却又是上来几名盐丁,脸上各个都欣喜的神色,见了李孟的面连忙开口解释究竟,原来兵部的公文直接在京师快马传递而出,直接到了巡检衙门的府第。
在那边主持的宁乾贵宁师爷看到这升官的文书,知道这是难得的大喜之事,也是巡检衙门盐丁系统这些人在胶州城扬眉吐气的好机会,一边好酒好菜的安顿下传旨的缇骑,一边安排盐丁买了鞭炮和红纸,很多人上街放鞭炮,宣扬李孟升官的消息,然后来少海楼寻找李孟回去接文书。
虽说对手下这么张扬宣传的举动有些不满,可李孟心中也是颇为高兴,那日在夏庄打生打死,还折损了一名弟兄,今日的升官就是回报了。
急忙要回自己的宅院,今天的谈话显然不能继续下去,周举人看到李孟升官,心中更是放宽了些,自己如此敞开胸怀,跟李孟谈论这种隐秘违禁的话题,双方的关系不管是现在还是今后,显然不会太差,对自己大有好处。
李孟要出门的时候,突然回头笑着说道:
“周先生,李某此时不过是个盐政的巡检,不入流九品的小吏,却和周先生在这里谈论天下大势,好像自己是总兵督抚一般的人物,先生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突如其来,毫无缘由的话语说的周扬一愣,随即就是回过味来,端着酒杯轻抿了口,举起和李孟示意,李孟哈哈大笑,快步走下楼去,管他从前如何,此时已经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离开楼上的雅间,从二楼到街道上,凡是能打声招呼的人都是热情讨好的上前说一声恭喜,李孟则是一一点头的客气的回应,所以这路上当真是耽搁了不少的时间,事情既然已经是确认,反正不用着急。
回到巡检衙门宅院的时候,在正厅的那位带来命令的锦衣卫,已经是颇为的不耐烦,这等官员任命的文书,如果是紧急或者是情况特殊,即便不是皇帝下旨,也会有缇骑快马出京传旨,这次可是秉笔太监刘公公的关系,当然要算是特殊的情况。
缇骑在京中不过是小小的蚂蚁,出来之后可就是传令的特使,那身份可就不同,正是准备捞一笔的。
可惜这个锦衣卫碰到了李孟,经过上次那件事情之后,很难让李孟对这些番子有什么好印象了,按照常例给了几十两银子,直接的接文书和告身。那番子看到对方的态度一点殷勤也没有,也只能是冷着脸宣令:
“灵山卫所总旗李孟,平定高密贼人有大功,而今虽是太平时节,仍有奸邪之徒横行乡里勾结贼人,为平靖地方计,特准登莱参将陈大中所请,擢升总旗李孟为胶州守备,护卫一方,兵饷各项事宜,山东巡抚、布政使司筹备,自行接洽。”
番子说完了文书上的内容,把印鉴和告身文书朝着桌子上面一愣,骂骂咧咧的出门去了,李孟站起来拿着那方铜印和文书,翻来覆去的看这,铜印上的印钮不知道是狼还是狗的雕刻,金属制品在手上颇有些份量,文书上更是鲜红印鉴,白纸黑字。
正厅只有陈六和王海、和宁师爷三个人,他们三个看着李孟高升,各个都是欣喜不已,李孟升官,他们肯定也是跟着水涨船高,但看着李孟一直是沉默着摩梭着印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都觉得李大人李二郎果真是天生大人物的材料,遇事宠辱不惊这么镇静。
李孟摆摆手,示意他们几个出去,几个人连忙躬身行礼之后退了出去,到了院子里面一解释,满院子翘首等待消息的盐丁顿时是大声的欢呼起来。
正厅很是安静,李孟看着手中的铜印,嘴角上翘,露出了一个无声的笑容,可他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老子现在有合法带兵的名义了……”
灵山卫所军户李孟,率民壮剿灭高密溃兵乱贼,因功升胶州守备,武职正五品,护卫胶州,即墨,高密一带。
兵部的这个命令没有人注意到,一个五品武官,地方守备的任命而已,相比于流窜在河南和南直隶的陕西乱贼,在关外虎视眈眈的东虏女真,各地纷繁的天灾人祸,不管是那件都比此事更吸引人的眼球。
守备是正五品的官职,若是五品文官那可了不得,要是五品的武官,那就没有什么人瞧得起了,南北两直隶的世家勋贵子弟,四五品的武官职衔挂在身上的遍地都是,算不得大事。
原因很简单,武官统兵,兵无饷银不行,可大明的财政处处拮据,就连所谓的京师精锐和九边悍卒都是有如乞丐流民,半饥半饱。领着一帮叫花子的头目,那也就是个有能耐的叫花子罢了。
哪比得上那些府县的牧民官员,几年下来,若是捞了几千两银子,那都是以清官之名到处传诵的,收入相差如此悬殊,而且从万历年的三大征之后,也没有看到大明的官兵在内外有过什么胜仗。
东虏女真那边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未尝听闻征讨官兵有什么胜绩,一个个名将督抚不是掉了脑袋就是投降那边,陕西饥民大乱之后,倒是今天一个胜仗,明天一个大捷的消息传出来,可结果是什么呢?
今年几十万贼军荥阳大会,闯将李自成道:今有众几十万,天下何处去不得。
第101章 另辟蹊径
大明已经有以文御武的规矩几百年,总兵参将之类的大将军官,都要归朝廷派出的文臣节度调遣,没有自主的权力,文贵武贱这几乎是约定俗称的规矩了。所以李孟尽管是堂堂的五品守备军官,但是胶州的颜知州对他的态度依旧是高高在上,按照管理,守备见知州要恭敬施礼。
胶州城内的局面对李孟来说好像是没有什么改变,原来那些敬畏他的人,此时变得更加敬畏,原来那些冷淡的人,现在依旧是冷淡而已。不一样的地方,不过是李孟手下的盐丁武力终究是获得了合法的身份。
话说回来,也就是驻扎在莱州府南部的这些盐丁可以用官兵的身份出现,因为这是胶州守备的守备范围,山东省其他各处的已然是以盐丁为名存在。
不知道是不是各级衙门疏忽或者是有意的装做糊涂,李孟虽然有了胶州守备这个有兵有权的实缺,可驻胶州盐政巡检的职位依旧是保留着,一个人朝廷给他带兵驻兵的权利,这个人偏偏还有大笔的银钱进帐,可以养兵……
守备衔头正式下来之后,李孟手下的一应人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原本在青州府主持盐丁的马罡也被快马召回来,让他和几名来自灵山卫所的老军户,老军官一起核定这些兵丁附近的营地。
宁乾贵和侯山也是连轴转,称作车马,拿着银子,在山东各处衙门到处奔波打点,把接下来的手续办完,还要采购各项建营地的材料,为今后的粮秣供应确定人手和输入的通路。
这些事情要是放在其他新任的守备头上,估计自杀的心思都要有,处处需要银子,处处需要人手,手里稍微紧张点估计就要被难为死。
可是对于李孟这个系统来说,人手紧缺,训练出来了两千多盐丁要卡住整个山东的各个要道查缉私盐,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两个用,人手缺,而且是缺人才,李孟是现代的解放军士官,对于具体的训练和操演有些了解,其他的项目很是有限,马罡给人当过亲兵,其余的人都是农户子弟出身,宁乾贵充其量是个狗头师爷,侯山和罗西最多是个帮闲助手。
李孟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和认识还是周举人那个大嘴巴说出来的,这个系统做事情的时候,都是谨慎紧张,步步小心,生怕做错。
不过,筹备胶州营建立最需要的是银两,李孟这个系统不缺的就是银钱,尽管因为盐丁饷银,兵器衣甲各项的花费也是不少,但是毕竟是月入丰厚,添补上这个口子还是简单的很,反正是有钱。
山东各地营头听到胶州新添一个守备,都是看笑话的态度,心想这年头,这穷地方,还有人要当兵吃粮,建大营就穷死你,那位替李孟上报的登莱参将更是存着捡便宜的念头,军兵穷的要命,地方上给钱给粮从来都是吝啬的要命,朝廷上划拨的饷银都是打了若干个折扣的数目。
偏偏这建立大营根本是不给钱的,你军兵没有钱窘迫之际非得和地方上发生冲突,到时候闹出乱子,朝廷下令剿灭或者是解散,我带着人把你这股人吞并了,白白到手一股势力,何乐不为。
但是这些想要看笑话的人通通都是目瞪口呆,这些不太了解盐货买卖的将官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胶州守备李孟那来的这么多银子,大营用极快的速度建了起来,而且据打探消息的人说,胶州营付钱都是爽快的很,从来不拖欠。
大家确实是糊涂啊,这年头,有这么多银子,干什么不好,非得去当兵打仗,天下这么乱,战兵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拉上去送死。
李孟的生活状态依旧是老样子,对他来说,依旧是贩卖私盐赚钱,依旧是每日操练盐丁,不过现在有了个合法的名份而已,现在的盐丁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胶州城外操练,这里毕竟是个州城,事情比逢猛镇那边要方便许多。
逢猛镇那边每户人家都是在李孟私盐系统里面收益,还有盐丁驻守,灵山盐场和盐田随时有机动的力量提供增援,那地方稳定的很,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不过对巡检衙门宅院的盐丁护卫来说,或者说是胶州守备衙门的亲兵护卫来说,李孟在进入五月后,生活规律和从前有些变化了,现在每天中午都是自己呆在房中一段时间,以往李孟吃午饭或者是和亲卫一起,或者是直接就泡在训练场那边。
几个心细的发现,应该是五月末开始的,现在各处的训练很是忙碌,特别是在高密带回那几十匹马之后,骑马盐丁已经是扩充到了一百人,每日在胶州城外在张林的督促下辛苦的训练。
火铳自从定下样式之后,郭栋那边打造了,但是目前的人手主要是在盔甲和盾牌上,火铳出来的速度也慢了许多,而且李孟对火铳质量的严格要求,让这些铁匠们都是极为严谨的对待,生产的速度更是放慢,到现在也不过是十二支火铳。
而且话说回来,火铳虽然打造,铅弹也不缺乏,但是硝石火药实在是短少,打造试用的时候倒还够用,可训练实战实在是不够用,这也没有办法,只能是通过各处的盐商盐贩子,在杂货铺子搜集硝石火药。
为了这个,宁乾贵甚至是给各路的盐商盐贩开出了优惠的条件,多少硝石火药就可以换得在盐货买卖上的让利等等。
盐丁们都在想,李孟是不是在忙碌这个,不过也有些不对的地方,比如说李孟经常派人去宁师爷那边去取笔墨纸砚,而且罗西在这里进进出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