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都是卫戍北京的兵马,说其是御林军也不过分。这个差事的分量,张永和谷大用都心知肚明。他们自然不想让刘瑾夺去。
“不如你老谷当这个监军吧。你都去了两趟金陵了,对那儿比较熟悉。”张永立即举荐起了谷大用。
“老奴愿为皇上分忧!”谷大用和刘瑾同时表态。
这就让朱厚照为难了。他的目光在谷大用身上和刘瑾身上来回扫视了数遍,还是难下决断。于是,他询问起了李东阳:“李爱卿认为谁更合适?”
李东阳这会儿却打了个呵呵,说道:“臣认为谷公公和刘公公都合适,一时之间,臣也无法决断。”
别看刚才李东阳和谷大用、张永站成了一线,共同举荐王守仁。可这监军的人选,李东阳却不表态了。
无论是谷大用,还是刘瑾,都是宦官。李东阳内心是极为厌恶宦官干政的。眼下又是遇到了战事,他就更反对宦官参与前线战事了。可眼下,被举荐的人却偏偏都是宦官,朱厚照也没让别人再提议另外的人选,而是让李东阳从谷大用和刘瑾两人之中挑出一人。这就让李东阳为难了。干脆,我谁也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吧。
朱厚照见李东阳不表态,又把问题抛给了百官:“众卿可有决断?”
谁知,朝堂中其余的官员,还是像刚才一样,全都当起了闷葫芦。
“陛下,此事就由您乾纲独断好了。”李东阳打破冷场说道。
朱厚照想了想,一咬牙说道:“就让谷大用去吧。他毕竟已经去过金陵两趟了,比起刘瑾来说,更合适!”
谷大用和张永立刻喜上眉梢,刘瑾却一张脸拉得比驴还长了。今日这个朝会,他算是丢进了脸面,两次被举荐,却两次被皇帝否决。
“刘瑾啊,你也不用失落。这战事一起,不光南京前线忙碌,朝廷也不轻松。朕留下你,就是想让你帮着李爱卿和焦爱卿处理朝务的。”
“老奴遵旨!”刘瑾总算得到了点安慰。
朱厚照面对文武百官,又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下了,着内阁偕同兵部、吏部、户部、五军都督府尽快拟出具体规章。后日早朝,朕便要正式下诏平叛。”
被朱厚照点到的衙门的主官,全都站出来领旨。
“众卿还有别的事吗?”朱厚照又问。
礼部尚书张升出班奏道:“皇上,臣有一事,朝廷也必须尽快决断。”
“何事?”朱厚照问道。
张升道:“下个月底,便是今年的会试举行之期。然而,宁王突然叛乱,江南道路必受阻隔,定然会有很多应试的举子无法如期赶至了。这会试之期,是否拖延一下?”
朱厚照也不问别人的意见了,直接一摆手说道:“都打仗了还考什么试?是你们有精力忙活还是朕有这个心情啊?会试之期延后,具体该何时举行,待定!”
“臣领旨!”
李东阳这时也站了出来,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时下已经有不少举子赶至京城。若会试之期延后,又未有具体之期,那这些举子,必然去留两难。家中富裕的举子还能应付此事。那些贫寒的举子,进京的盘缠本就捉襟见肘,这该让他们如何置处?”
“这倒是个问题。”朱厚照皱起了眉头,“李爱卿有何提议?”
李东阳道:“臣认为,可由国子监出面,挤出部分银两,借给那些贫寒的举子,以让他们能安然度日。”
“准奏!”朱厚照点了点头。
该商量的事情都商量完了,文武百官也便散去。
朱厚照单独留下了谷大用,说是有事情交代。
“老谷,朕打算御驾亲征。”朱厚照一脸兴奋的说道。
谷大用大惊:“皇上,万万不可呀!”
朱厚照不高兴了:“怎么,难道你是担心朕指挥打仗的本领还不如王守仁?”
“不不不,皇上天纵英才,打仗自然不在话下。”谷大用急忙解释,“可您是天子,江山社稷存系一身,岂可妄动?”
“朕去年还不是去了趟金陵,这大明江山社稷也没出问题嘛!”
“可这次却是打仗,不比去年太平之时啊!”
朱厚照不耐烦了,一摆手道:“朕主意已定,你不用劝朕了。朕留下你,是想给你一道密旨,你到了南京后,叮嘱王守仁悠着点打,最好是只防守不进攻,免得朕还没到南京呢,宁王的叛军就被王守仁全吃掉了!”
谷大用实在无语了,这位皇帝的想法也够奇葩的,打仗之事,自然是越早胜利越好,怎么到了他老人家这儿,还担心胜利的太早呢?这也太不拿打仗当回事了吧?
“皇上……”谷大用还想再劝。朱厚照爱胡闹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可打仗毕竟是凶险之事,他可不能任由朱厚照想一出是一出。
“老谷,你要是再劝朕,这个监军你就别当了,朕让刘瑾当!”朱厚照火了。
谷大用的嘴唇张合了几下,说不出话了。
“就算老奴不拦您,朝中的大臣也必然不会同意您御驾亲征的。”谷大用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朱厚照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小声道:“朕也自然知道朝中大臣不会答应,所以朕刚才在朝会上才没提这件事。朕就像去年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南京。”
“啊?!”谷大用傻眼了。御驾亲征也能偷偷摸摸的进行?
“你放心好了,朕不会乱来的。这件事情,你对谁都不要讲。你先行一步,朕挑个合适的时机,像上次一样,留下一道圣旨给文武百官。然后,让张永带上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兵马,随朕南下。嘿嘿,到时候,朕要带着你和张永驰骋沙场,打宁王一个落花流水!”
见朱厚照如此兴奋,谷大用也不忍泼他冷水了。反正,有张永的兵马保护,料想皇帝也不会出事。大不了,等这位爱玩闹的皇帝到了金陵,杂家好生看着他,不让他与叛军真的交战就是了。到时候,皇帝的面子有了,杂家和张永的随驾之功也有了。大善!大善!
☆、第401章 新官上任
八月二十四,朱厚照正式发布诏令,以南京兵部侍郎王守仁为江浙皖三省行军大总管,加检校南京兵部尚书衔,担钦差之责,整合三省力量平叛。西缉事厂提督谷大用为监军,协助王守仁平叛。
所谓的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朱厚照给王守仁加了这个头衔,其用意无非就是为了提高王守仁的地位,以免地方官员不服管。毕竟,兵部侍郎的官位还是略显低了点。别说金陵城中的众多高官亲贵了,就是一省的巡抚、都指挥使的官位也比兵部侍郎要高。
八月二十五日,谷大用带上朱厚照的圣旨,以及行军总管的全套仪仗、兵符印信,仅带百名亲卫骑兵离开北京,南下金陵。
战事急如火,谷大用路途中不敢耽搁,他连马车都没坐,而是与属下官兵一下,直接骑马赶路。而且,为了加快行程,谷大用一行都是一人双马。一路行来,不到万分疲惫绝不驻扎停留。
即便如此,谷大用也用了七天才到达金陵。
七天的时间,谷大用吃不好睡不好,又着急赶路,整个人不仅瘦了一大圈,更是疲累不堪。
以至于,到达金陵后,他在迎接他的官员面前宣读完圣旨,连接风宴也顾不上吃了,直接就着急巴吼的让人给他安排住处,他要先好好睡一觉。
蒋谦提出让谷大用去内守备厅下榻,谷大用却有气无力的说道:“先不去内守备厅,你们就在离城门最近的地方找家客栈,等我先解解乏再说。”
金陵一众官员见谷大用居然累成了这样,一个个都对他敬佩不已。就连一直对八虎有意见的华观、王华等人,也暗自唏嘘。这个谷大用虽然跋扈专横,但其任事还是很用心的。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
于是,金陵的官员急忙为谷大用和一众属下安排了住处,又留下了一队官兵保护。
随后,众人就在新鲜出炉的行军大总管王守仁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外守备厅议事。
前文曾经说过,南京守备厅分为内外两所衙门。如果按朝廷的规制,外守备厅才是负责南京防御以及统管南京驻军的正式衙门。而内守备厅的职责,只是负责南京皇城和皇宫的警卫。
但是,明朝的政治体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信重宦官而轻文武。在重要的城市,都设置守备太监一职,以节制地方官员。金陵作为大明的留都,这守备太监的职权就更大了。因此,外守备厅在平时也沦为了内守备厅的附属,南京兵权全在内守备厅。
但内守备厅在名义上毕竟是管理保护南京皇宫的衙门,战事一起,负责主持战事的官员在内守备厅办公就显然不合适了。因此,王守仁才把办公地点设在了外守备厅。这里,也便成了江浙皖行军大总管的行营。
一众官员来至外守备厅正堂,蒋谦率先请王守仁坐衙升堂。王守仁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大堂主位上。而以前的外守备厅守备廖峰,也只能沦为陪坐了。
今日升衙,只是一个形式,以确认王守仁的大总管身份和地位。纯属仪式性质。因为监军谷大用无法到位,再加上王守仁刚刚就职,仓促之下,也无法商议平叛之事。
因此,这个仪式很快就结束了。
但王守仁也发布了他就职后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命浙江、安徽两省巡抚和都指挥使速至金陵议事。
……
谷大用到了金陵,不仅宣布了朝廷对于平叛的安排,同时,朝廷对今年的会试延期举行的消息,也带到了金陵。
华太师在散衙之后,一回到华府就把唐伯虎和祝枝山召到了他的书房。
“果然如老夫所料,会试因战事阻碍,延期举行了。”华观开门见山的说道。
唐伯虎和祝枝山一听,当即感到庆幸了。
“多亏了太师提醒,若不然,我们此刻恐怕已经到北京了。”祝枝山说道。
“太师,朝廷可定下会试的具体日期了?”唐伯虎问道。
华太师摇摇头:“平叛之事才刚刚开始,朝廷自然无法决定何时举行会试。老夫推断,即便平叛顺利,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一个月过后,已然入冬,朝廷若在那时举行会试,那很多举子参加完会试后,若天降大雪,就无法回乡了。因此,老夫认为,会试定会改在明年入春后举行了。若平叛进展不顺……”
话到此处,华太师不再说下去了。但他话里的意思,唐伯虎和祝枝山却都听明白了。若平叛不利,会试之期就更会拖后了。说得再难听一点,若平叛失败,让朱宸濠得了天下……唉,此言太过消极,不说也罢。
“唉,这一拖延,就又是半年时间。”祝枝山感慨道。
华太师微微一笑:“科举会试,古来就有春闱和秋闱两种方案。朝廷将会试之期改为明年入春之后,也无不可。你们又多了半年多的时间备考,岂不也是好事?”
“那倒也是!”祝枝山笑了。
唐伯虎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师,学生斗胆问一句,宁王的叛军……如今有何动向?”
华太师道:“昨天得到的消息,宁王已经完成了对江西境内兵马的整合,似有沿江而下之势。”
“难道,宁王是想直取金陵?”祝枝山忙问。
华太师点点头:“这是最好的进军方式。沿江进军,所受阻碍最小,金陵又是大明的留都,若取了金陵,不但大涨叛军声势,宁王还能依靠长江天险以抗朝廷。只要宁王不是心智蒙蔽,自然会选择这条进军路线的。”
稍一顿,华太师又道:“事到如今,老夫才明白宁王在五月来金陵祭拜孝陵的真正用意啊!一来,为他自己收获名声;二来,他也是为了亲自探查行军路线啊!”
“那……朝廷可曾做出了应对之策?”祝枝山问道。
“皇上已然任命王守仁为江浙皖三省行军总管,统合三省力量平叛。谷大用为监军,半个时辰前刚刚抵达金陵。”
“朝廷竟然如此重用王大人,这可太好了!”唐伯虎一脸的兴奋了。
华太师也手捋胡须,欣然说道:“王守仁的能力毋庸置疑,朝廷此次能让他主持平叛之事,倒是明智之举啊!”
说完,华太师稍稍犹豫了一下,又道:“有句话,老夫算是多言了。你二人的家乡都在苏州,虽然,宁王短时之内不太可能进军苏州,可他这一叛乱,江南数省百姓皆人心惶惶。既然朝廷已然决定将会试延期,你们二人是否回家一趟,安抚下家人啊?”
祝枝山拱手道:“太师说得极是!我和伯虎贤弟前几天还在商量,若朝廷果真将会试延期,那我们就回家一趟。”
“嗯,既然你们已然决定了,那便择选日期回家吧。”华太师点了点头。
☆、第402章 调兵遣将
谷大用睡了整整一夜,精力总算恢复了一些。但他的身体却更加不舒服了,浑身肌肉酸痛。
好在,精神得到了恢复,身体的不适还可以忍耐。平叛是大事,谷大用也不敢过多休息,到达金陵的第二天上午,他便与王守仁一同召集金陵一众文武官员,商议平叛之事。
也是在这一天,金陵派出去的斥候回报,宁王派出七千叛军,以原南昌府驻军将领上官云峰为帅,自九江出发,沿江而下,剑指安庆府。
因为浙江和安徽的官员还未到达金陵,王守仁也只能先整合金陵的兵马,准备抵挡叛军。
在派兵的事务上,金陵官员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立刻派出援军,驰援安庆;有人则认为金陵兵力本就不足,且安庆离金陵还很远,而九江离安庆要近得多,再加上金陵这边派兵,光是做准备工作也要耗时良久,怕是还没等援军抵达,叛军就已攻陷安庆了。还不如先放任安庆不管,一心在金陵做足准备,再抵御叛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南京外守备厅大堂吵成了一锅粥。
“都别吵了!”谷大用这个监军看不下去了,大吼一声。堂中争论这才停止。
谷大用转头看向王守仁,说道:“王大人,此事还应当由你决断啊!”
王守仁琢磨了一会儿,便问外守备厅守备使廖峰:“金陵现在能即刻调动的兵马有多少?”
廖峰答道:“想必王大人也知道,接到宁王起兵叛乱的消息后,我们金陵这边便开始为大战做准备了。如今,金陵驻军有两万,但考虑到还要守城和维持金陵的秩序,能调动出城的兵马,只有五千而已。”
王守仁眯起双眼,又琢磨开了。
谷大用见王守仁不说话,便说道:“五千兵马,借助城池抵御叛军倒是足够了。但就怕还没等这五千兵马抵达安庆,叛军就以攻破安庆城了。”
“可是,若不派出援军,任叛军长驱直入的话,金陵城怕是连做足应战的准备都来不及啊!”华太师出言提醒道。
王守仁睁大了双眼,说道:“援军还是要派出的。廖将军,本帅命你带领四千兵马,明日便启程驰援安庆。若安庆陷落的过早,你便就近依托城池抵御叛军。你的任务只有一点,那就是迟滞叛军的进军速度,为金陵赢得准备时间!”
“末将领命!”廖峰见王守仁第一个点了他的将,激动的满脸通红。
王守仁又叮嘱道:“记住,你无论是依托哪座城池抵御叛军,都要坚壁清野,不给叛军留下一粒粮食。若战事不利,也不要死战,应尽早疏散百姓,退守后方城池,步步为营,阻滞叛军的进军速度。只要你能在叛军抵达金陵城下之前,让金陵做足应战准备,便是大功一件。”
稍顿,王守仁又道:“你也不是孤军奋战,待安徽都指挥使抵达金陵后,本帅自会命他带领能抽调的安徽兵马,援助于你。”
“大帅的吩咐,末将都记下了。”
“这便下去准备吧!”王守仁点了点头。廖峰随即退出。
这时,谷大用的眼珠咕噜噜一阵转动,便小声问王守仁:“王大人,既然廖将军说金陵能立即调动的兵马有五千,你为何只派给他四千?”
王守仁微微一笑:“剩下的一千,我还有指派。”
话音刚落,王守仁就肃声道:“魏成德何在?”
一员武官站出来,朝王守仁一抱拳道:“末将在!”
“本帅命你带领剩余的那一千兵马,同样明日出发,自陆路南下,进军江西……”
王守仁的话刚说到这里,魏成德脸上就现出惊讶与慌乱的神色。什么?让我带一千兵马进军江西?那可是宁王的老巢,您老这是要派我们去送死吗?
王守仁见到魏成德神色有变,便知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微微一笑,说道:“魏将军,你不必惊慌,听本帅把话说完。本帅命你带这一千兵马进入江西,不是让你与叛军交战的,而是让你们扰乱宁王的后方。”
魏成德眨巴了几下眼睛,便道:“那末将该如何行扰乱之计?”
“你们到达江西后,一方面,派出兵士化妆成普通百姓,在江西境内,重点是南昌府散布流言,就说朝廷已派出数路大军平叛,不日将直接进入江西。还有就是,宁王派出去的兵马,在进军路途屡屡受挫,很多军官和士兵丝毫没有战心,大量逃跑和投降朝廷。总之,一切对宁王不利的流言,你们都可以散布。”
“哦,原来大帅是让我们造谣生事啊,这事简单。”魏成德笑了。
“别急,本帅还有吩咐。”王守仁继续说道,“另一方面,你们也要瞅准时机作战。或化整为零袭扰,或化零为整出击。作战的目标,一是袭扰城池;二是宁王的后勤物资,比如征集粮草的车队之类的。三是落单的叛军官员,或杀或擒。总之,你们的任务便是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不让宁王的后方安宁。”
“末将明白了!”
王守仁又道:“魏将军,你千万不要以为你的任务轻松。相反,你的任务很艰巨。进入江西后,你们便是孤军深陷,切记不要冒险。即便是作战,也要只打赚便宜的仗。见势不妙,能逃则逃,能避则避。”
“您的意思末将明白了,我们到了江西后,做事的风格就跟盗贼一样,见便宜就上,见危险就跑呗。”魏成德一脸笑容的说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王守仁也笑了。稍顿,他又严肃的说道:“另外,本帅告诫你一点,作战目标只可针对叛军,不可祸乱百姓!”
魏成德一听,脸色当即数变,吞吞吐吐的说道:“那……若是我们粮草不济呢?”
“那也不能祸害百姓!”王守仁厉声说道。
魏成德的嘴唇张合了几下,最终没有说话。
王守仁的语气缓和了些,又道:“所以本帅才说你们的任务不轻松。到达江西后,你们得不到后勤补给,生存是第一要务。如果真遇上粮草不济的情况,你们也可以劫掠一下支持宁王的富贵大户。但万不可祸害贫寒百姓,否则军法从事。”
“嘿嘿,末将知道了。”魏成德又乐了。想了想,他又道:“末将可不可以招募那些心向朝廷的人,入我军中呢?”
“自然可以!”王守仁点头道,“但你也不要滥招,一定要明辨身份,以免让叛军的奸细混入。”
“末将得令!”
☆、第403章 忧心忡忡
唐伯虎和祝枝山、徐经三人回苏州了。秋香颇觉失落。一连几天,秋香都有些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唐伯虎在的时候,秋香觉不出来。甚至于,有时还被唐伯虎气得不行。但唐伯虎这一走,秋香这心里就变得空落落的了。
不过,令秋香赶到意外的是,她发现兰芷若自从唐伯虎他们几人走后,也似乎有了心事。
难道,兰姐姐的心扉已然被祝枝山打开了?
“兰姐姐,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对祝枝山那家伙生情了?”这一天晚上,秋香和兰芷若躺倒‘床’上之后,秋香便问出了这个问题。
“你瞎说什么呀?我怎么可能会喜欢祝公子!”兰芷若反驳。
秋香道:“可是,我明明见你自打他们回苏州后,你就像有了心事似的。”
兰芷若不说话了。她的确有了心事,但却不是因为祝枝山,而是因为宁王的造反。
秋香听不见兰芷若说话,以为被自己猜中了,便道:“被我说中了吧,你无话可说了吧?”
“实话告诉你吧,我是在担心宁王的叛军,也许,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会攻至金陵城下了。”兰芷若说话的语气里满是担忧。
一听兰芷若说起此事,秋香当即惊讶道:“不会吧?叛军的进军速度怎么可能这么快?难道金陵至南昌一路上那些府县的官兵都是吃干饭的?他们会挡不住宁王的叛军?”
兰芷若稍稍沉默,便道:“挡不住的!我朝的重病都部署在北方边境,防范蒙古人。国内承平太久了,尤其是江南之地,自成祖皇帝靖难登基之后,已一百余年未经战事。地方上兵备松弛,驻守的官兵维持一下治安还行,真要打仗时不行的。”
“那……朝廷的军队如此,宁王的叛军不也是同样如此吗?反正都是经历太平的军队,难道江西之地的兵备就不松弛了?”秋香狐疑道。
兰芷若又道:“江西之地的兵备自然也松弛。可宁王既然能突然发动,他定是做足了准备。他的手中,想来定会握有一支精兵。打仗这回事,不是比拼人数多少,而是看哪一方的军队精锐。宁王即便是以少数的精兵,也定能长驱直入。更何况,自金陵至江西,这一路上的地方府县,驻守的兵马本就不足了。”
秋香默默思考起了兰芷若说的话。
兰芷若继续说道:“你没见金陵这边并没调动多少兵马出击么,想来,王守仁大人定是想打防御战,集中力量,在金陵城下与叛军决战。”
“那……金陵到底能不能守住啊?”秋香也害怕了。
兰芷若苦笑道:“打仗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即便是一方兵雄马壮,占尽优势,可战场上一点偶发的意外,就有可能导致其满盘皆输。若叛军果然攻至金陵城下,胜负实在难料。”
秋香又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兰姐姐,既然金陵已然危险了,那怎么不如趁着叛军还没来到,金陵也还未封城,咱们去苏州避难吧?”
兰芷若一怔:“去苏州避难?你是想去投奔唐公子和祝公子他们?你不怕见到唐公子的……夫人了?”
最后三个字,兰芷若是用极小的声音哼哼出的。
秋香一听兰芷若提到唐伯虎的夫人,顿时蔫了。想了想,她又道:“要不,咱们干脆去北京得了。要是朝廷能得胜,咱们就再回金陵。要是朝廷兵败,咱们就干脆在北京再开一家萃芳阁。”
兰芷若轻轻一笑:“秋香妹妹,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如果朝廷能将叛军挡在金陵城下,那咱们去北京也便失去了意义,徒增辛劳罢了。可是,若叛军攻陷了金陵城,那宁王定会立即派兵阻断长江,隔绝两岸往来,以求与朝廷划江而治。然后,再徐图后进。这样一来,大明必会陷入长久的内战。那你与唐公子相见之日可就遥遥无期了。”
秋香又不说话了。身为穿越者,她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毫无所知。经兰芷若这么一解说,她才发现,自己的想法的确是太幼稚了。
猛地,秋香忽然想起来,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没记得有个叫朱宸濠的皇帝啊,也没见得明朝的历史上有很大规模的内战,除了明末的闯王起义。可现在才是明朝中期,距闯王起义还早着呢。
这么说来,朱宸濠的这次叛乱应该兴不起大风大雨。秋香一下安心了。
“兰姐姐,我想通了,不管叛军会不会兵至金陵城下,我都要留在金陵,等唐伯虎回来。”秋香坚定的说道。
兰芷若稍感惊愕:这个秋香的心思也太难把握了吧,刚才还惊恐的想要逃离金陵,怎么一转眼就变得跟个斗士似的了?
“兰姐姐,睡觉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秋香这一百斤就搁这儿了。爱咋咋地!”
兰芷若哭笑不得了。这丫头还真是没心没肺啊!
秋香不说话了,兰芷若也便不言语了。她闭上眼睛,默默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兰芷若的确是在想与宁王造反有关的事情。但也不仅仅是像她刚才对秋香所说的那样,担心金陵的危险。她想的最多的,却是她在这场战争中该如何置身。
虽然,直到现在,也没见蒋谦向她传达朱宸濠的新命令,但她也知道,等叛军攻至金陵城下,蒋谦必会与朱宸濠里应外合,自己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了。
兰芷若如今面临两个抉择。一是继续追随宁王,协助蒋谦控制金陵,配合宁王攻占金陵。二是……像朝廷的官员揭发蒋谦的真实身份,防范于未燃。
继续追随宁王,兰芷若不愿意。她已然看清了宁王的本性,不想在继续助纣为虐了。可要是揭发蒋谦,那她的真实身份也会暴露。她一来担心自己会获罪,二来,也怕朝廷的官员不会相信她说的话。蒋谦的本事她可是知道的,就拿前段时间萃芳阁的案子来说,明明是蒋谦派人焚烧的萃芳阁,可最后这口黑锅居然背到了徐荣身上。
难以抉择之下,兰芷若决定再继续观望几日。她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第404章 决战在即
战事,似乎真的如秋香和兰芷若所担忧的那样,向着对朝廷不利的方向发展。
从叛军离开江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连克安庆、池州、义安、芜湖四城。如今,挡在叛军进军金陵路线上的,只有当涂一座县城了。
廖峰带领四千官兵,步步为营,坚壁清野,一路后撤一路抵挡叛军。经过四场大战,他的兵马减员一半。这还是他遵照王守仁的叮嘱,没有全力抵抗的结果。而原本驻守前四座城池的官兵,损失也极大。
廖峰退守当涂后,加上跟随他一路后撤的地方官军,以及当涂县本城的官军,也只有三千人了。
而叛军的队伍却有增无减。叛军刚刚离开江西时,是七千兵马。虽然一路大战也折损了不少,但宁王一直源源不断的将整合好的江西兵马派往前线。至叛军攻至当涂城下时,兵马数量已增至一万二。这还是前面的几场大战大有折损的情况之下。
而叛军的领军之人,虽然仍然还是上官云峰,但朱宸濠却派来了他的心腹幕僚宋清担任监军。实际上,叛军的领军之人,已然由上官云峰换成了宋清。
虽然有城池驻守,但廖峰的兵马相比起叛军的兵马来说还是太少了。好在,王守仁也意识到了当涂县的重要性,又从金陵派出了三千兵力支援廖峰。六千对一万二,一比二的兵力,虽然已然很少,但守城作战的优势抵消了部分兵力上的弱势。廖峰也有了几分底气。
叛军到达当涂县的后,只发动了一次攻城,就停了下来。似乎有什么顾虑,或者说在等待着什么。
而金陵方面,王守仁通过一个月的整合,将安徽省长江以北和金陵以南数府的兵力抽调了很大一部分补入金陵。金陵的驻守的兵马,增加到了四万。这其中,并不包括之前派出去的兵力。
王守仁的确很有谋略,他并没有单单依靠金陵城与叛军决战。而是还派出了一路人马,袭击江西。这路人马不像最先派出去的由魏成德带领的那路人马,只有一千人。
王守仁后派出去的这路人马,由浙江都指挥使窦铭钰带领,足有七千人。他们的任务,也不是像魏成德那般袭扰江西,而是实打实的作战。
王守仁的用意,就是让窦铭钰釜底抽薪,直接攻击宁王的后方。一来,让宁王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支援前线,让宁王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其二,王守仁的真正目的,则是将宁王逼离老巢,寻机歼灭。
窦铭钰到达江西前线后,立刻派人潜入江西联络上了魏成德。随后,窦铭钰便与魏成德一外一里,发动了对江西的攻势。窦铭钰明攻,与叛军进行一城一地的争夺,魏成德理应,继续袭扰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