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父亲这一骂,王守仁羞愧难当,这才幡然醒悟,在南京逗留了短短几日,便启程去了贵州龙场赴任。
也正是在南京逗留的那几天,王守仁结识了唐伯虎和祝枝山。
王守仁刚到贵州龙场,上任还没几天,就又收到了朝廷的调令,命他担任江西省庐陵县的县令。
见到这纸调令,王守仁满头雾水。他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京中的刘瑾忽然良心发现了,还是有哪位官员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跟刘瑾对着干。怎么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他就又升官了。
其实,王守仁之所以被调任,却是谷大用和张永的功劳。这两人也并非是赏识王守仁,有意帮助他。而是因为这二人在京中与刘瑾争斗。凡是刘瑾不喜欢的官员,只要不跟他俩有利益冲突,他俩就偏偏要提拔任用。就是为了恶心刘瑾。
当然,朝中和地方要害的官员,谷大用和张永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去调动,可王守仁只是一个驿丞,说白了,就是县邮局的局长兼招待所所长,还是属于那种鸟不拉屎的偏远县的官员,谷大用和张永想让他挪挪窝,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再说了,卖个人情给王守仁,还能借助王守仁的名望,拉拢天下的读书人。这一举数得的事情,张永和谷大用二人一拍即合。
起初,王守仁并不知道这些隐情,直到他接了调令,去向贵州龙场的县令辞行时,那位县令才隐喻的告知王守仁,是谷大用和张永使了力,才让他得以离开龙场。
得知了原因,王守仁原先的好心情一扫而空了。闹了半天,自己还是靠着阉党的帮助,才得以调任的。张永和谷大用在王守仁的印象里,那也是跟刘瑾一丘之貉。他自然不想跟这两人沾上关系。
可再不愿意,调令已经接了,王守仁也只得前往江西赴任。再者,升官了也终究是件好事。王守仁也不是那么顽固不化的人。
庐陵县属江西布政司湖西道吉安府,地理位置在南昌府偏西南。王守仁从贵州前往庐陵,本来根本不需要途径南昌,但他在进入江西地界后,便听到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到了江西,并在宁王府中担任幕僚的消息。
王守仁稍加考虑,决定绕点路走一趟南昌,见见祝枝山。反正,宁王乃是江西名义上的封主,他王守仁身为江西官员,赴任前去拜访下宁王,这也是一种礼节,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早在唐伯虎来南昌之前,王守仁就与祝枝山有过一次长谈了。唐伯虎今日刚到宁王府,王守仁就耐不住性子,想跟唐伯虎也谈一谈了。
王守仁因为是客人,住在宁王府的客房之中。客房离唐伯虎住的小院并不远,唐伯虎在那名下人的引领下,不大会儿工夫就见到了王守仁。
二人寒暄几句,王守仁便将唐伯虎引入了自己的客房。
客房分内外两间,里间是卧室,外间则作为会客室兼书房。王守仁和唐伯虎对坐于外间的一张圆桌上,边喝茶边聊天。
闲聊了一会儿,王守仁忽然说道:“唐公子,听希哲说,皇上和张永张公公、谷大用谷公公曾在金陵的萃芳阁住过一段时间?”
唐伯虎一怔,他想不明白王守仁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但既然王守仁表明了此事是听祝枝山说的,唐伯虎却不好敷衍了,只得实话实说:“没错,乡试期间,皇上微服驾临金陵,亲自监督南直隶的乡试,皇上不忍金陵的官员铺张,这才在萃芳阁那处民居住了一段时间。”
“希哲还说,皇上之所以住在萃芳阁,却是因为秋香姑娘的缘故?”王守仁又问。
唐伯虎一听这话,心里就把祝枝山给埋怨上了:祝兄啊,你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啊!
“这……唉,那也只是巧合。”唐伯虎说道,“王大人是见过秋香姑娘的,那日文会过后,秋香姑娘被红‘袖’招的老鸨逼迫,无奈之下逃跑,失足落入了秦淮河中,被皇上所救。皇上心地善良,不忍见秋香受欺凌,便主动微服前往红‘袖’招,替秋香姑娘赎了身。又不忍见秋香姑娘漂泊无依,这才买下了萃芳阁的那座院子,给秋香姑娘住。”
唐伯虎此时心里已经打鼓了,王守仁乃是大儒,他忽然问起秋香和皇上的事,会不会怀疑秋香和皇上之间有什么隐情啊?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对秋香可不是什么好事。
正因为心里忐忑,所以唐伯虎在解释这件事时,尽可能的为朱厚照脸上贴金,言辞间也刻意回避秋香和朱厚照两人之间的友情。
听完唐伯虎的话,王守仁忽然一笑:“唐公子不必紧张,你与秋香姑娘两情相悦之事,希哲也对我说过。我也不是刻意打听皇上和秋香的事情,我只是想问一问,对于张永和谷大用这二人,唐公子印象如何?”
“王大人为何会问起这二位公公的事情?”唐伯虎更加纳闷了。
王守仁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这才长叹一口气,再次开口:“实不相瞒,我这次得以离开龙场,升任江西庐陵县令,听闻,是张永和谷大用在京中使了力。”
“难道他们想拉拢王大人?”唐伯虎一下好奇了。
“这就不得而知了。”王守仁摇了摇头。忽然又紧紧盯着唐伯虎看。
“唐公子对于朝中之事,可有耳闻?”
就在唐伯虎被王守仁盯得心里发毛时,王守仁忽然又问。
“学生略有耳闻。”
“那唐公子定知八虎擅权之事了?”
“这……”唐伯虎一惊,不敢说话了。
王守仁又沉默了一会儿,再道:“唐公子乃是南直隶今年乡试的解元,来年参加会试,必能高中。将来出仕为官,却难以避免与八虎的势力有交集的。你这会儿可以对八虎之事三缄其口,但到那时,却不知唐公子又该如何置处?”
王守仁此言一出,唐伯虎后背的冷汗一下就出来了。
盯着唐伯虎看了一会儿,王守仁忽然又是一笑:“唐公子,你乃人中龙凤,在下实不忍看你将来误入歧途啊!”
“王大人此言何意?”
“前几日,我与希哲闲聊,曾听他说过,你与希哲,都与张永和谷大用接触过。并且,此事金陵城的很多官员也都知道。王某只是担心,将来你与希哲不出仕便罢,一旦出仕,恐怕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划入八虎一党啊!”
“这……没这么严重吧?”唐伯虎有些惊恐了,“我和祝兄是跟张公公、谷公公有过接触,可却无深交,朝中官员,怎会据此将我二人与八虎相提并论?”
“唐公子,官场中的事,并非是非黑即白的。”王守仁摇了摇头,“王某也是出于对后辈的关爱,这才出言提醒。将来该何去何从,还请唐公子斟酌三思。”
唐伯虎沉默了一会儿,试探着问王守仁:“那……不知王大人何以教我?”
“那不知唐公子是想洁身自好呢,还是想为了前程,巴结八虎之人?”王守仁玩味的问道。
唐伯虎苦笑:“王大人,您被刘瑾‘迫’害的事情,唐某也多有耳闻。张永和谷大用虽然与刘瑾不和,但在天下人眼中,却都属八虎之列,正直之人皆看不惯八虎的所作所为,唐某自然羞与其同列。”
王守仁点点头,这才说道:“萃芳阁的产业,虽然是皇上出资,由秋香姑娘打理,可却是谷大用一手操办的。唐公子与秋香姑娘又一往情深,这就更加危险啊!”
“您的意思是……让秋香把萃芳阁交还给皇上?”唐伯虎惊问。
王守仁道:“王某只是述说一个事实,至于唐公子如何看这件事,王某却不便多言了。”
恰在这时,房外响起了打更的梆子声。
王守仁微微一笑:“王某今晚所言,也是自己多事。实乃唐突之至。时候不早了,王某就不耽误唐公子休息了。”
唐伯虎起身,恭敬的对着王守仁拱手一礼:“王大人与学生也算旧识了,之前虽无深交,但王大人对学生的拳拳关爱之心,学生铭感五内!王大人今夜的一席话,学生定当仔细斟酌。”

☆、第246章 释疑

王守仁的一席话,令唐伯虎心情沉重。
对于官场的事,唐伯虎如今还是个小白。但对于八虎的作为,唐伯虎却并非一无所知。
朱厚照即位之后,给予了八虎很大的权力。以至八虎飞扬跋扈,把持朝政,朝中很多喜欢钻营的官员,也都投靠了八虎的势力,令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
正直的官员,看不惯八虎的作为,又无力与之抗衡,很多人都退隐了。就连先帝遗命的三位辅政大臣李东阳、谢迁、刘健也多次向皇帝乞求致仕归乡。皇帝几次驳回他们的致仕奏疏,但最终还是耐不住性子,于今年十月,也就是朱厚照从金陵回北京后的当月,批准了谢迁和刘健致仕,独留李东阳一人在朝。
这就令与八虎抗衡的外臣势力实力大减,更加助长了八虎的气焰。
这些事情,就连民间百姓也都有所耳闻,何况唐伯虎还是一位举人了,他知道的就更多一些。
王守仁作为清流中的重要官员、儒学泰斗,自然不屑与八虎为伍。他出言警告唐伯虎,看似多管闲事,实际上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唐伯虎是今年南直隶乡试的解元,且在中举之前,就已然名满江南。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唐伯虎这样的人,朝中任何一方势力,都想拉拢。别说唐伯虎将来有极大的可能入仕为官,就是他不当官,单是他头顶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头,就被各方势力所看中。
王守仁就是怕唐伯虎太过天真,被八虎所利用,这才有了今夜他与唐伯虎的对话。
说穿了,王守仁就是想烧冷灶,在唐伯虎还未入仕之前,就让他在心里排挤八虎。以便将来唐伯虎入仕之后,能给清流势力增添一份力量。
当然,王守仁也并非坑唐伯虎,他是真心希望唐伯虎走正路。这也的确是对唐伯虎的关爱。
王守仁的话,给唐伯虎以极大的冲击。直到这会儿,他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做官不是那么简单的。
对于明年的会试,唐伯虎是极有信心的。以前,他还只是憧憬着一朝跃过龙门的那份荣耀,可今晚王守仁的话,却令他一下清醒了。就算自己顺利中第,出仕为官,那也只是另一个开端,更难为的事情,还等着自己呢。
话说回来,这些事情还未发生,暂时可以不去考虑。但是萃芳阁和秋香呢?唐伯虎却不能不考虑了。
王守仁说得对,萃芳阁在明面上,虽然是由秋香在打理,可知道根底的金陵官员,定会将萃芳阁视为谷大用的产业。
金陵可不比其他地方州府,那里是大明的南京,王公贵胄和在那儿养老的闲散高官无数。
尤其是南京六部和九寺的那些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了,可他们以前可都是朝中高官,门生故旧无数,他们说的话,却能影响士林的风向。
就拿南京如今的礼部尚书华观和吏部尚书王华来说,这二位以前可都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又都是受八虎的排挤到南京为官的。如果他俩将萃芳阁视为了谷大用的产业,要是有心打压的话,秋香可就困难重重了。
想到这一点,唐伯虎忽然明悟。难怪花魁大赛时,华太师会极力反对萃芳阁夺魁,原来根子在这儿呢。
不行,此事必须提醒秋香,是该让她有个决断了。
唐伯虎回到自己的住处,立刻来到了祝枝山的房间。
祝枝山还没有睡觉,一见唐伯虎找上门,他当即笑眯眯的说道:“我就知道你一回来就会来找我聊天的。”
“祝兄,莫非你猜到了王大人会对我说些什么?”唐伯虎诧异的问祝枝山。
“详细的内容猜不到,但大体的内容,愚兄却连猜都不用猜就知道。”祝枝山胸有成竹的说道,“定是与你谈起八虎的事情了。”
“莫非,王大人也与祝兄谈过此事?”唐伯虎推测道。
祝枝山点点头:“王大人来王府的第二天夜里,就与愚兄长谈过了。”
“那祝兄如何看待此事?”唐伯虎满脸希冀的看着祝枝山,希望他能给自己一点建议。
祝枝山很随意的说道:“我根本就没去操那份心。王大人且说之,我且听之就是了。”
“祝兄竟如此洒脱?”唐伯虎大感意外。
祝枝山一笑:“伯虎贤弟啊,你我如今虽是举人,可却并非官员,朝中的事情,不是我们该关心的。”
“可是,你我明年就要进京参加会试了。既然参加会试,自然希望考中,一旦入仕为官,这些事情你我终究逃不脱要面对啊!”
“等到那时候再说吧。”祝枝山依然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朝中之事,瞬息万变,咱们现在还不是官员,何必去操那份闲心呢。”
唐伯虎愣了一会儿,忽然一下放松了。“是我痴迷了。祝兄说的对,朝中之事,你我如今是不该操心。”
话刚说完,唐伯虎的心又一下吊了起来。“不过有一件事,我却不得不操心,还望祝兄帮我参详一二。”
“你说。”
唐伯虎便把王守仁对于萃芳阁的顾虑,说给了祝枝山听。
听完唐伯虎的讲述,祝枝山两眼眯起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对唐伯虎说:“王大人说的倒是极有道理。说实在的,愚兄也不看好秋香掺合到皇上和谷大用他们的事情中去。”
“那祝兄你的意思是……也希望秋香把萃芳阁交还给皇上?”
“这就要看秋香自己的打算了。”祝枝山说道,“秋香姑娘的性子,你我都知道,她是极有主见的人。她决定了的事情,我们未必能说动她。”
稍一顿,祝枝山又安慰唐伯虎:“贤弟也不必紧张,金陵城中,能干涉萃芳阁的人,像华太师、还有王大人的父亲王华等人,都是正直之人。就算他们认为萃芳阁是谷大用的产业,也不会难为秋香姑娘一个小女子的。而其他人,像徐荣、蒋谦等太监,又都不敢与八虎做对,自然不会难为秋香姑娘。”
“听祝兄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唐伯虎心头的石头顿去。
祝枝山犹豫了一下,又道:“贤弟啊,这眼看要过年了,你也应该给秋香去封信了。”
“就是祝兄不提醒,我也会写封信给金陵和吴县的。”唐伯虎说道。
祝枝山点点头,又道:“信中,贤弟是否提醒一下秋香姑娘,给京里去封信?”
“京里?难道祝兄的意思是让秋香给皇上写信?”唐伯虎一惊。
“呵呵,秋香姑娘的信,怕是无法直达天听。”祝枝山笑了,“我的意思是,让秋香姑娘给谷大用写封信,讲述一下萃芳阁的事情,顺便给皇上问安。最好,能在信里提一下你我的名字。”
“祝兄,秋香给谷大用写信,讲述萃芳阁的事情,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我能理解。为何还要在信里提你我的名字呢?”唐伯虎一脸的茫然,“这信万一落入有心人之手,会不会认为你我已经投靠了谷大用啊!”
“贤弟,你糊涂啊!秋香写给谷大用的信,谷大用必然会拿给皇上看。皇上看了信,就会想起你我了。这对于你我明年参加会试,大为有利啊!”祝枝山解释道,“至于你担心这封信会落入有心人之手,完全没必要。别忘了,谷大用在萃芳阁可是留了人的。秋香姑娘要写信给谷大用,自然会让谷大用留在萃芳阁的人送信。”
唐伯虎恍然大悟:“祝兄,你还真是个人精啊!”
“哈哈哈,贤弟过奖了!”

☆、第247章 两封信

临近年关了,宁王府上每日里都有江西的官员、士绅前来拜访,送礼。
这时人之常情,官场上也难免。那些前来拜访的人,所送的礼物也并不贵重,为的,只是走个过场,礼物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让宁王爷知道,过年了,我来过了,我没忘了您老。
南昌府乃江西省省治所在地,省府同城,不说南昌府之外的官员,就是单只南昌府一城,官员也多如牛毛。何况还有外府的官员,年前也到南昌述职,顺便的,自然也要来宁王府走个过场。
这么多人,宁王爷朱宸濠也不可能一一接见。实际上,朱宸濠亲自接见的,也仅仅是江西省的几位大佬和南昌府的府尹。其余的人,全交给了他的幕僚们接待。
负责接见客人的幕僚中,唐伯虎和祝枝山挑了大梁。
这也是朱宸濠刻意的安排,其目的,自然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唐伯虎和祝枝山这两位才子,已经成为他的人了。另外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唐伯虎和祝枝山二人的重视。
唐祝二人这几日便很忙。每天,脸上都得挂着机械的笑容,说着车轱辘的话,替朱宸濠接待那些上门拜访的人。
古人时间宽裕,生活节奏慢,凡是登门拜访的人,无论哪一个,进来都得喝杯茶,聊上那么一两刻钟。
聊天的内容,也没有任何营养。全是表面的客套话。起初,唐伯虎这个木讷书生,还不适应这种场合。倒是祝枝山,似乎颇为得心应手。
明明跟那些客人是初次见面,可人家祝枝山却像是跟那些客人极熟似的,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还能捧的那些客人一个个开怀大笑,极为舒心的样子。
有一次,送走一位客人后,唐伯虎像是无心似的问祝枝山,刚才这人叫什么名字来着?
祝枝山立马回答,我哪记住他叫什么名字!
这让唐伯虎很无语,却也不得不佩服祝枝山的八面玲珑。渐渐的,在祝枝山的耳熏目染下,唐伯虎也能车轱辘来回说,毫不厌倦的陪着客人聊天了。这倒也算一大长进。
这一天,唐伯虎单独接待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来自南京的,据他自己介绍,是在宁王设在南京的别院中当差的一名管家。
唐伯虎一听这人的身份,便立刻安排了一名王府的下人,去告知朱宸濠,南京来人了。
工夫不大,那名下人回到客厅,向唐伯虎回报说,宁王爷要亲自见这个人。
唐伯虎便让这名下人带着这位客人去见朱宸濠。临走前,唐伯虎很客气的请求这位客人,希望他回南京之前,再来寻找自己,自己有封信想让他捎去南京。那客人自然应下。
唐伯虎想要这人捎的信,是写给秋香的。当即,他便回了自己的小院,提笔写起信来。
……
再说那位客人,很快就见到了朱宸濠。
朱宸濠是在书房中接见的这人。其时,书房中也只有朱宸濠还这个客人两人。
“蒋谦可有什么话要你带给孤?”
开门见山的,朱宸濠直接问这位客人。
原来,这人是蒋谦派来的。不过他也没对唐伯虎撒谎,他的确是朱宸濠在南京的别院中的一名管家。不过,朱宸濠设在南京的那处别院,真正的大管家,却是蒋谦。也就是说,拿出别院乃是朱宸濠设在南京的一个据点,里面的核心成员,都受蒋谦领导指挥。
朱宸濠一见到这位客人,就认出了他是蒋谦的一名手下。
那人听朱宸濠发问,当即拿出一封信,双手恭谨的呈给朱宸濠,说道:“蒋公公想向王爷禀报的事情,全写在信里了,请王爷阅览。”
朱宸濠接过信,当着这人的面拆开,看了起来。
蒋谦在信中,并没有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给朱宸濠问安,然后说了一下他到南京上任守备太监之后的一些事情。其中,蒋谦提到了他和兰芷若取得了联系,还简单的说了一下萃芳阁的事情。
看完信,朱宸濠立即点燃蜡烛,将信烧掉了。然后,他又给蒋谦写了回信,封好后交给来人,命来人当天就启程返回南京。
来人将信收好,犹豫了一下后,对朱宸濠说道:“王爷,府上的那位唐相公,说是托小的给他带一封信回金陵,交给萃芳阁的秋香姑娘。您看此事……”
“这不是什么大事,你尽管替唐相公带信就是了。”朱宸濠很随意的说道。
话刚说完,他眉头忽然一皱,又道:“不过,你把信带回金陵后,先交给蒋谦,然后让蒋谦亲自将信送到萃芳阁。你告诉蒋谦,孤这么做的用意,他一定能明白。”
“小的记下了。”来人点了点头,又问朱宸濠:“王爷可还有什么交代,要小的带给蒋公公的吗?”
朱宸濠道:“该交代的,孤都写在信里了。”
“那小的这便告退!”
来人离开朱宸濠的书房后,又在一名王府下人的引领下,找到了唐伯虎。刚好,唐伯虎写好了给秋香的信,便封好后交给了这人。
这人当天就离开了南昌,带着朱宸濠写给蒋谦的信,以及唐伯虎写给秋香的信,回了金陵。
在唐伯虎看来,他让这人带信给秋香,只是一件平常事。但唐伯虎绝对想不到的是,就是因为这封信,却给秋香惹出了大麻烦。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
时间回到腊月十二。这天,萃芳阁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通告。通告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数语。
言道:因年关将至,萃芳阁剧场在腊月十三将进行本年度的最后一场演出。为了答谢大家对萃芳阁剧场的厚爱,明日的演出,将不再售票,而是改发入场券三百张,观众可凭入场券进场。入场券的发放顺序,以观众到萃芳阁门口的顺序为依据,先到先得,发完为止。
这份通告一贴出,立刻引起了街上行人的注意。不打会儿工夫,通告前就围了很多人。有识字的人,当着围观者的面,将通告的内容念了一遍。
得知了通告的内容,围观的那些人立刻炸锅了。
“萃芳阁又要免费演出了,这可太好了!”
“是啊,以前萃芳阁的门票,可是一两银子一张的。要是能抢到入场券,不就等于赚了一两银子嘛。”
“对对对,明天早点来排队,争取抢一张入场券。”
“没错,我把我们家那几个小子都喊来排队。”
“我说岳老三,萃芳阁开业的时候,你不是就已经进场看过演出了么。反正他们还是演《白蛇传》,你就别来凑这个热闹了。”
“嘿嘿,我本来就没打算进场看演出。”
“那你还来抢入场券?”
“你傻呀,我不进场,可以把入场券转手卖给那些抢不到入场券,却想看演出的人啊。一张入场券我卖五百……不,三百文钱,肯定有不少人想买。”
“狗‘日’的岳老三,你还真是精明啊!”
一传十,十传百,仅仅半天工夫,小半个金陵城的人,就都知道了萃芳阁明日可以免费进场看演出的消息。
第二日一早,天还不亮,就有很多人在萃芳阁门口排起了长队。这些人,多半都是普通百姓。平日里,他们是舍不得花一两银子进入萃芳阁看演出的。一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别说一般的百姓花不起这钱,就算家中小有余财的人家,也舍不得花这个钱到萃芳阁看演出。《白蛇传》再好看,也当不得吃,当不得穿啊。
今天又一次有了免费进场的机会,自然有很多人不想错过。
秋香也早就预料到,今天前来抢入场券的人一定很多,因此,她特意安排了两名护卫早起,到门口维持秩序。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名护卫当值,来萃芳阁门口的人,才自觉的排队,没有造成拥挤,或者引发矛盾。
其实今天秋香也起的很早。她是被萃芳阁外面的喧哗声吵醒的。
起床后穿好衣服,秋香就立刻打开了临街的窗户。将脑袋探出窗外往下一瞧,秋香就看到了萃芳阁门口排队的长龙。
我去,这些人不怕冷吗?大冬天的,这么早就来排队了。后世的春运车站,也不过如此啊!
借着街道两边店铺门口的灯笼发出的亮光,秋香大致数了下排队的人数。已经二百多人了。
算了,先让这些人进场吧,大冷天的,他们也够辛苦的。
拿定了主意,秋香简单的洗漱了一下。这会儿,也有很多人已经起床了。秋香便安排一人到门口发放入场券。
那些得了入场券的人,立刻欣喜的进入了剧场,各寻座位坐下。但也有几人,得了入场券却并不进场。
一名护卫好奇之下便询问这几个人原因。他们却都面露尴尬之色,不作回答。那名护卫连问好几遍,最终有一人面皮薄,吞吞吐吐的回答说,他是想等会把入场券卖给来晚的人。
那名护卫琢磨了一会儿,就进了萃芳阁,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秋香。
秋香感到很无语,看来,黄牛党不仅在现代风行,就连这古代,也不可避免啊。
“算了,由他们去吧。反正今天是最后一场演出了。就让这些人赚几个辛苦钱吧。”秋香苦笑道。
当天的演出,也许因为是今年最后一场演出的原因,所有演职人员都格外卖力。演出也很顺利,没有发生任何风波。
演出结束后,秋香走上舞台,宣布了明年正月初六,萃芳阁进行新年第一场演出的消息。
立刻就有观众询问,明年萃芳阁是不是还演《白蛇传》。
秋香微笑着回答说,明年的第一场演出,将会是一种众人前所未见的节目形式,而且,是专门为了贺岁所排练的。
于是,散场过后,萃芳阁将在明年正月初六进行贺岁演出的消息,就慢慢的在金陵城扩散开了。

☆、第248章 结账

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金陵城中的人们,也都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街上一下热闹了起来。
有钱没钱,都得过年。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开始了大采购。金陵城的各家店铺,每天都顾客盈门。街上的小商小贩也多了起来。
与其他店铺的忙碌相比,萃芳阁的生意,呈现了两极分化。剧场已经停止营业了。专卖首饰和女子用品的淑芳轩,倒是像其他店铺一样,比平时要忙碌了一些。
自从腊月十三的最后一场演出过后,秋香就带着剧场的人开始了春节贺岁演出的排练。
这次的排练,与排练《白蛇传》时大为不同。《白蛇传》是连贯的一台戏,而贺岁汇演,则是一个个独立的节目。
其中,歌舞占了大头。秋香把萃芳阁的演员,挑出了一大半,交给兰芷若带领,排练歌舞。
秋香所拟定的歌舞节目,虽然融入了一些后世的新鲜元素,但整体上,却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风格,因此,兰芷若组织排练还算比较得心应手。秋香也乐得当这个甩手掌柜,把事情交给兰芷若后,她就很少过问了。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小品、相声的排练上。
这两个节目类型的演员,除了一个女子,其余的人,秋香都是从那些乐师中挑的,还用了一名性格比较活泼的护卫。
相声和小品,都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节目类型。秋香原本以为排练起来会很困难,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挑选的那些演员,入门很快,她只亲自指导了几天,节目就有模有样了。
这也归功于之前剧场反复的演出《白蛇传》这台话剧。相声和小品都是语言类节目,与话剧有共通之处。萃芳阁的人,无论是那些乐师还是护卫,都见惯了《白蛇传》的演出,这一排练起来,秋香倒也没多费太多口舌。
当然,这也与秋香挑的演员素质有关,她挑的人,都是那种看上去有表演天赋的。
各组演员单独练了十天,秋香便开始组织合练了。合练了三四天,整台节目也就成型了。
腊月二十六这天,秋香对整台节目进行了彩排。彩排很顺利,秋香也很满意。她自认为,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所排练出来的这台节目,放在后世虽然显得很粗糙,但放在娱乐项目严重缺乏的大明朝,绝对吸引人们的眼球。
金陵城的人啊,你们有福了。俺给你们送来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你们不多掏点银子,恐怕自己都不过意吧。秋香很自得的想到。
彩排结束后,秋香当即宣布,萃芳阁从明日开始放假。并且,每个人去颜蓁蓁那里支取五两银子,愿意买什么,就自己去买。
一听到这个消息,那些小姑娘们立即欢呼雀跃了。那些乐师们,虽然没有小姑娘们表现的那么强烈,但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