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家栋梁-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藤原长家之孙藤原基忠开始,传到第七代藤原信文,分出了两个儿子分别改苗字目贺田氏与三井氏,其中苗字三井的就是三井家的初祖三井信尧,他们家定居在了近江国滋贺郡三井乡,因此而得苗字三井,自三井信尧之始又传十一代到三井家这一代家督三井虎高。

这个三井虎高就是现在名为藤堂虎高的家伙,他名讳里那个虎字正是来自大名鼎鼎的武田信虎,三井家一门惣领的位置传到三井虎高这一代时,已经日趋没落到无以为继的地步,为了谋生三井虎高不得不让出家领给亲族,自己离开近江前往远国放浪,就这么一路放浪到甲斐被武田信虎看重收为家臣。

武田信虎喜欢用客将是出了名的,多田满赖,原虎胤,横田高松以及这位三井高虎都是来自甲斐以外的国人,其中横田高松与三井高虎同为近江国的同乡,只不过在武田信虎被他儿子赶出家门之后,横田高松选择了继续坚持出仕,而三井高虎则选择了回乡种田。

回乡之后的三井虎高发现家乡和以前一样不那么好混,想回原籍又不好意思打扰亲族,好在他在甲斐当了近十年的家臣也颇有积蓄,最后找到了门路入赘到了犬上郡的土豪藤堂家做婿养子,然后在这一扎根又是十年过去。

他还不得不提三井家的另外一个分家,就是得到藤堂虎高原来家领的那个亲族,这个分家再确切点说出自鲶江氏,三井家前两代家督三井乘定生有一女,嫁给了近江另外一个大豪族佐佐木鲶江氏的鲶江高久,鲶江高久是近江国爱智郡鲶江城城主,当时娶三井乘定的女儿时,三井家还是挺阔的。

所以鲶江高久就让他和三井家女儿生的次子鲶江实忠别出,前往三井家宗家的滋贺郡三井乡与宗家一起生活,并把苗字也改成了三井作为三井家的支族,这一支又名佐佐木三井家,家纹是宇多源氏的四目结。

结果随着宗家三井家的衰落,三井虎高跑路到外近十年,回来以后又做了藤堂家的婿养子,三井家的家纹也舍弃换成了藤堂家的家纹藤堂茑,这样一来佐佐木三井家反而成了一门惣领家,在这一家的苦心经营下,三井乡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好歹还能活下去。

佐佐木三井家获得一门惣领之后,就和爱智郡的鲶江家宗家关系越来越远,尤其当鲶江家上代断嗣,由鲶江家上代家督的女婿,公卿三条为季的儿子继承鲶江家的家业之后,就和佐佐木三井家更加生分。

所以后来才有了三井家的三井高安,三井高俊两代因为近江战乱而长期放浪,直到三井高利时代依靠亲族藤堂高虎的支持,在江户站稳脚跟并发展起了三井家族这个庞然大物。

吉良义时虽然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三井家是他滋贺郡的国人,领地就在大津附近,而三井家现任家督是三井越后守安隆,正在他所掌握的滋贺郡小茫亲龀侵鳎乖复卫吹桔啾境前葳思家迨保驼饷锤黾易逶谒燮ぷ拥紫掳参鹊亩晒荒甓啵谷缓廖匏醯恼媸鞘О堋

既然是在吉良家配下豪族,那么吉良义时也不在客气,直接把三井安隆招来问道:“越后守的嫡子年纪不小了吧?”

三井安隆被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问愣住,过半晌回过神说道:“呃……臣下的嫡子胜八郎今年才十岁。”

“十岁已经不小了!本家不就是十岁元服的吗?即可回去为你的嫡子元服吧!”几句话把一头雾水的三井安隆打发回去,过几天三井安隆就带着元服的嫡子赶到坂本城谢恩,吉良义时大量这个比他还小一岁的男孩,长相普通唯有一双眼睛明亮透彻,看起来很聪明的样子。

“这就是越后守的嫡子吗?是个好苗子啊……你叫什么名字?”

“三井胜八郎高安!拜见馆主大人!”三井高安恭敬的躬身行礼,动作很标准一点也不像十岁的孩子。

“三井高安是吗?不错!如果本家招你入侧近众,你会怎么想?”

“真的吗?”三井高安眼前一亮,兴奋的抬起头。

“咳!胜八郎!”三井安隆连忙提醒道。

“是!在下愿意为馆主大人效忠。”

吉良义时点点头,对外间吩咐道:“时长!带胜八郎下去熟悉城内的环境。”

“是!”山冈时长推门而入,带着战战兢兢的三井高安离开。

吉良义时望着三井安隆,和颜悦色的问:“本家听说越后守有个同族在犬上郡的藤堂村啊?好像叫藤堂虎高是吧?”

“臣下却有一族的缘戚入赘藤堂家改名藤堂虎高,说起来虎高还是三井家的嫡流,因为前些年细川家的争乱日子太难过,就把家领托付给臣下独自一人除外放浪,直到十年前返回近江,只在庄里住了几晚就不声不响的走了,后来臣下才听说他已经入赘藤堂家做婿养子。”三井安隆颇为感慨的说道。

“嗯,听说这藤堂虎高曾经在武田京兆处做了十年奉行官?这一点你知道吗?”

三井安隆摇头表示不知,吉良义时就对他说:“那么,越后守回去就联系这位藤堂虎高,告诉他本家有意让他出仕。”

命令下达的第三天,一个名叫藤堂虎高的人来到坂本城,天守阁大广间内,身着浆洗发白又略显破旧的吴服,胡须打理干净的中年男子就是藤堂虎高,这位藤堂家的婿养子过的也不太顺心,接到同族三井安隆的书信相招就急急忙忙赶过来。

“藤堂殿下在武田京兆殿配下担任什么奉行?”

“回禀坂本殿下,在下曾经担任检地奉行,负责甲斐四郡部分检地事物加担。”藤堂虎高小心的回答道。

“唔,那你为什么要回来?因为武田京兆殿被流放骏河的缘故吗?横田高松可是一直留在武田家的。”

藤堂虎高苦涩一笑:“在下不同于高松殿下,身为奉行官被武田大膳殿所忌,而且……不怕坂本殿下笑话,在下对弓马之道实在没有天赋,实在不愿远离中枢做一个足轻头,朝夕之间死在不知名的地方,所以在下就辞去职务返乡了。”

“唔,然后就去藤堂家做婿养子是吧?可是本家看你的处境也不在好啊?”

“因为家岳藤堂忠高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多贺良直和在下,在下只获得藤堂家的继承权,所以……”

藤堂家上任家督藤堂忠高无子断嗣,但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多贺良直、三井虎高两人,其中嫁给宇多源氏出身的多贺良直的是长女,嫁给了三井虎高的是次女,这样一来这个改名叫藤堂嘉房的多贺良直就掌握了主动权,频频压迫藤堂虎高这个连襟,所以藤堂虎高虽然入赘藤堂家却过的并不怎么好。

“哦,又是这种事情吗?算了,也不用计较这么多了,既然出仕本家,就带着你的家眷搬到坂本城来吧。”

“谢馆主大人恩典,臣下还有一个请求!请馆主大人恩准!”藤堂虎高说道:“臣下已经放弃藤堂家的继承权,所以就想舍弃藤堂的苗字改回原本的三井氏。”

“是要改回三井?三井虎高?听起来也不错!本家准许了!”吉良义时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下来。

第144章 坂本乐市令

藤堂虎高突然要抛弃藤堂氏改会他原来的名字三井虎高,这样一来就要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三井家的一门惣领该如何安排,好在三井安隆十分体谅三井虎高,主动让出了三井家一门惣领的位置,自己这一族则继续做三井家的分家。

三井虎高也没有为难三井安隆,主动放弃了小茫羌叭缢欤切┝斓乇疽驯凰崞衷谝膊缓靡馑荚僖乩矗抛约旱钠薅患野岬搅僳啾境亲銎鹆思家迨钡闹笔艏页迹家迨备龅奶跫膊淮恚曩阂话俟嵛耐饧尤朔龀置祝闹拔话才盼斓胤钚小

细川藤孝的城代当的非常称职,坂本城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近半年来这座城市又扩大了不少,细川藤孝告诉他坂本城要重新改修,在原本石垣的基础上继续改造,把原本的板塀推倒改建新式石塀,也就是石头堆砌的城墙,高三间的新式石塀比以前的土垒的强太多,据他说改筑的新坂本城将更加漂亮。

“臣下等经过多次商讨,觉得还是应该拆掉坂本港与城下町相连的町並,这部分町並没有统一规划和城下町很难契合,坂本港发展初期胡乱搭建缺乏规划,各町之间道路拥挤彼此相连,还有许多断头路存在严重影响交通出行,根据臣下调查得知,自坂本港建立以来近百年,坂本港先后有三次大火灾,小火灾近百次,如果不整改坂本港町,港口失火很容易烧到城下町。”细川藤孝侃侃而谈道。

“胡搭乱建的现象这么严重吗?这么说来确实严重阻碍坂本的发展……本家明白了!你们商量这么久截留这一万贯就是为了这个吧?大概要多少预算?”

“预计改建费用两千贯左右,主要是整改坂本港里杂乱的町並并做进一步规划,总预算三千贯文应该足够了。”

吉良义时不懂城市规划,但是他见过京都的模样,条坊制的城市风格就和坂本城下町类似,于是点头说道:“那就城下町的按照条坊制尽快进行改建吧!还有,乐市令赶快拿出条陈来,拖这么久也该有个结果了。”

“臣下正要汇报这件事,乐市令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行正式确定,在二月一日正式施行。”细川藤孝不知从何处拿出一分书状恭敬的递过来。

坂本乐市令的首要目的是废除座商的垄断特权,座商原本就是城下町里的管理者和最大的商业代理人,任何行商到了他的地盘都必须服从他的规矩,其性质与堺町合会众类似的组织,这是吉良义时所不能容忍的。

为了消除坂本城下町内座上,城主双头管理的弊病,在去年年初吉良义时就提出了效仿六角定赖的观音寺城下町发布乐市令消除座商的特权,这一提议经过奉行众的反复论证以及实地考察观音寺城下町之后才订立下来。

当然坂本乐市令的内容据对不同于观音寺乐市令那么简单,主要内容有:一、当所(町内)商人普请役免许;二、郡内之关所免除事;三、传马免许事;四、往还行商者行河道相留之当寄宿当所(町内),但於荷物以下者免除津料之许可。

五、往还进出当所之行商者,诸役免许事;六、郡中德政随行之,但来住者国中往还保护、借钱、借米、屋敷租赁等事、诸役免许事;七、进出当所之商人,押买、狼藉、喧哗、异论、理不尽之守护使引入、宿执非分停止。

八、当所町人,家並役(栋別钱)免许事;九、博劳之仪,郡中牛马贩卖悉御当所可仕之事,在乡牛马贩卖诸事停止。

第一条,商人普请役免许,是有条件免除普请役,提供普请用原料就可以免除普请役,当然出钱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条,废除关所,禁止关钱征收,自从应仁之乱以来,各地关所蜂起简直多如牛毛,这些关所不是寺社和公家势力所设,就是豪族地侍或者惣村自治体所设,领主拿不到多少好处自然不会鼓励,所以借此机会一应废除。

第三条,其实是兴起传马制的意思,中世的日本人大多还没养成使用驮马运送货物的习惯,普通行人基本上都是人扛着,抬着走,只有大豪族级别的武士或者大商人才出的起钱买驮马,当然马车这东西更不会有了。

牛车是公卿到一定级别才能乘坐的,马车根本没存在过,兴起传马役就是鼓励商人用马作为交通工具,自己有马和马车的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租赁,同时还要重新兴起驿站,每隔十几里就修建一个用意住宿休息之用。

第四条,往返于琵琶湖流域的商人被要求到达指定的坂本城下町休息,作为优惠只要你携带的东西不多,在一驮马以下的货物则免除港口搬运费。

第五条,往返于城下町的商人,普请役,入城税,等常用税种一应免除,商业税,营业税则有条件的免除或免除一部分,这个是细川藤孝的问题,意思是安下心来在这里做生意,没人逼迫你干不喜欢的事情。

第六条,领内的德政令虽然施行,往来于城下町的商人会被城主保护,讹诈抢劫盗窃等一些违法事还是掂量做,被逮到了可能会砍头,另外你借钱,借米,或者租赁房屋等商业行为将被豁免在德政令之外,也就是说欠债还钱,德政令也保不了你。

第七条,是城下町的法律法规,不公平抵押买卖、混乱,喧哗,反抗城主的论调,只要被抓到将派出守护使追查,招惹是非的争执必须停止。

第八条,迁入厅内的手工业者,将有条件免除栋别钱,也就是看你对城下町的贡献,以及你的日常信用等行为考虑是否免除。

第九条,博劳是牛马贩卖的意思,牛马贩卖必须到城下町指定地点来贩卖,乡下禁止私自贩卖牛马,这是防止贪利的农民把牛马流入领外,同时避免逃税逃避监管等问题发生。

这九条主要是打击与寺社,公家有勾结的座商,并彻底废除他们的特权,逼迫他们和普通商人一样做生意纳税,以前私下制定的规矩全部作废一切都得听他的,实质上彻底废除合会众的所有特权,夺取坂本所有商业税收权力及行政法令权力。

吉良义时对武家法令的理解也就一般般,大致看了下这乐市令里的条陈挺详细的,“嗯!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就照这个去办吧!”

回到坂本城还没来及歇息,山本勘助就找过来,对他说道:“馆主大人!滋贺、高岛两郡初步安定,三好家无力东顾,两郡的政令也是时候应该出台了。”

“师匠需要什么政令?”

“劝农桑,兴水利,安定民心是守护之责。”

“这个不是劝农令吗?没问题,交给我了。”

第145章 撰钱令

乐市令还是引发一些问题的,包括座商、地方豪族以及附近的天台宗信众都在不同程度的表示不满,好在奉行众们的措施到位,经过几个月的试行充分做好了各项准备,一切都在有惊无险中渡过。

二月初第一次小评定上,吉良义时当即宣布新的劝农令,主要内容有劝农桑,兴水利,借粮种、贷农具,农民只需秋收缴纳年贡时归还即可,同时政令里还提倡精耕细作,逐步废除原本粗种的习惯。

就具体条陈的定夺问题,吉良义时与山本勘助以及一干奉行众展开深入讨论,经过多日的争论最终形成大体围绕吉良义时主张的劝农令,在规章性的条陈之外,还特意增加一条,春秋两季并推荐种植大米,大豆两种作物,以这两种作物作为新型二期作也是此劝农令里的核心内容。

二期作又名二毛作,从镰仓时代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这种农业制度,同时也是从宋朝传来的农业技术,只是经过不专业的农民四散传播,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简单来说镰仓时代流传下来的二毛作就是种一季大米,然后随便散种点粮食,到底能收多少东西得看老天的照应。

这是一种既不科学也浪费土地肥力的行为,真的很难想象日本就在这种半封建半农奴的制度下生存了千年不变,对比平安时代的农民,与此时的农民在生活条件上基本相似,几百年积累的科技差也随着战乱的频繁剥削而消耗殆尽。

忙碌的日子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二月十日评定会,吉良义时宣告新的劝农令,滋贺、高岛两郡的本土国人反应热烈,三河家臣的反应相对冷淡,他们都是脱产武士吃的是吉良家的粮食领的是吉良家的年俸,不用看顾田地里那点收成多寡,旱涝保收的日子过的很惬意。

一名高岛郡国人问道:“馆主大人!请问兴修水利是个怎么兴修法?”

“兴修水利主要围绕滋贺、高岛两郡之间的安昙川沿江河堤的整修加固,每年的春夏之际豪雨随大洋上的季风而来并引发大量自然灾害,安昙川每年汛期都会爆发洪水,如果河提不坚固就会冲毁农田,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本家决定在春播后征发普请役分段整修加固河堤。”吉良义时耐心的作出解释。

中世日本农业技术落后,对农民的剥削严苛,六成地租外加各种税费摊派也只是挑起惣村集团的土一揆,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没有发生过,这不得不说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奇迹,放在集权制度的中院王朝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农民不怕苛政剥削,领主不识相的话不用他们站起来,那些豪族地侍从会第一个站出来闹一揆,他们怕的是洪水,旱灾,这两种异常天气很容易演变造成凶作乃至大凶作。

凶作是粮食减产,大凶作就是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到时候领主就算免除农民当年的年贡也活不下去,所以提到修水利这些豪族反应最积极,只要风调雨顺农民不闹领主安心,大家和和睦睦的发展下去是最佳选择。

“好!这个议题就算通过了,进入下一个议题,钱货兑换!”吉良义时一锤定音的结束这个议题。

“钱货……兑换?”无论三河的家臣,还是近江的国人都懵懂了,什么是兑换?从没听说过,山本勘助一时也有些怀疑,吉良义时经常抛出新概念他也习惯了,不知这次又是什么概念。

“不明白?通俗点讲就是鐚钱与永乐钱的兑换,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就是了,诸君也知道畿内是天下心腹之地,我坂本一隅也受惠京都的影响,成为北陆、山阴乃至羽奥上洛的北面进出港,来往坂本之间的客商众多,但是南北货物流通没有一个货币兑换点实在是个麻烦事,于是本家就决定设立钱屋,专营钱货兑换之业。”

“噢!是这样啊!”

“这应该是馆主大人的内务吧?我等也不太懂这些问题啊!”

“就是!馆主大人自己决定就好了!”一干家臣嚷嚷起来,不就是设立个钱屋嘛?有什么好说的,馆主大人说好那就设立,他们双手赞同。

“呵呵,当然这件事本身与诸君没关系,但是下面一件事还是与诸君有关系的,本家要发布撰钱令,以后两郡之内货币兑换必须要到钱屋兑换,无论是诸君还是诸君的家眷,一门、家臣,乃至领内的农民,港町之内的町民,过境的商人皆在此行列内。”

很快就有家臣嚷嚷起来:“不就是兑换鐚钱和永乐钱嘛?反正安手里就只有鐚钱也用不着兑换,哈哈哈……”

“笨蛋!别在馆主大人面前失仪!”

撰钱令与钱屋是吉良义时打出的一手牌,撰钱令不是新鲜东西,现在虽然还没有专营钱屋的商人,但只要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三井家这样的家族会接着两替的机会大发横财,最后成为横贯日本近代的超级家族,他怎么会放弃这么个赚钱的机会。

近畿受惠于勘合贸易而获得了过量的永乐钱使得原本精贵的永乐钱大量贬值,使得原本永乐钱数倍于鐚钱价值的永乐钱遭到近畿町民的抵制,为此自明応九年开始,幕府每年都会发布撰钱令,用意是禁止地方大名私铸的鐚钱,保证幕府从勘合贸易运来的永乐钱价值不被贬损。

但是幕府的做法并没有确保市场上经济行为的自我调节,过量的永乐钱以及几百年来留存的宋钱混杂在市场上,使得真伪区别十分困难,一些领民在缴纳年供时会拿出一些真假难辨的鐚钱作为税费,奸诈的商人也会拿价值低劣的鐚钱偿还欠款,也正是因此才滋生了许多民事诉讼纠纷。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吉良义时就决定在撰钱令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改革,首先命令段钱、栋别钱等各项税费以永乐钱为标准缴纳,坂本港町、城下町的地子钱、间别钱、土仓役、津料等各项商税也以永乐钱为标准缴纳,同时鼓励町民拒绝鐚钱,把手中的鐚钱拿到钱屋兑换。

同时利用坂本城作为琵琶湖地区通往京都重要港口的便利条件,在坂本城设立钱屋,将各式各样的鐚钱通过浮动比率兑换成永乐钱,这样一来来往于近江的商人以及琵琶湖对岸的小滨商人众就不得不携带永乐钱进出坂本城。

在税务上获得大量永乐钱的同时,又将他们以浮动比价兑给町民,商人换取各种杂号鐚钱,以及破损的宋钱、明钱,比价的制定又松井友闲请来坂本商人联合商议,按照铜钱的成色、品相来决定一时价格,同时也会考虑市场上流通的鐚钱、永乐钱的实际情况,以及钱屋储存的鐚钱情况适当调整兑换比率。

为了保证此条法令得以顺利实施,吉良义时亲自前往京都面见足利义藤,向他述说择钱令以及钱货市场规范对于京都治安的直接影响,得到幕府上下的一致认可,吉良义时随即请旨在山城国发布撰钱令,并由松井友闲的兄长松井正之担任京都地方的负责人,负责向京町商人众推行法令。

第146章 钱屋

坂本城下町的改建非常迅速,有穴太工、飞騨工的通力合作半个月就把城下町拆的乱七八糟,坂本港附近支起许多吉良家提供的帐篷,这些帐篷还是去年打合战时的东西,合战打完就丢进仓库,被拿出来安排坂本港町民居住也算发挥余热。

新建的町每隔二十间就会有一条大路,横竖之间被分割为一个个二十间的模块正好与城下町相契合,同时还留出一条六间宽的街道作为主干道,同时把坂本港靠近琵琶湖沿岸的一侧规划为港口町,负责货物码头的吞吐转存。

其他诸如商町、职町、民町、花町、船町等各种稀奇古怪名字的町並,鳞次栉比的次第铺展,因为计划越做越大出现超支现象,总预算又多出一千贯文才得以顺利执行,用细川藤孝的话来说,现在花的多以后收的税更多,所以吉良义时也没什么话说就同意。

坂本乐市令、坂本港町改建令的顺利推行对坂本港内的座商打击巨大,前者从法理上断绝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作为领主与町民之间人为设立的中间层,他们的存在本就是不合法的,有吉良家的政令做背书,町民们理所当然的不再听座商们的号召。

后者的打击更彻底,借着坂本港改建的机会,把町民与座商彻底隔离到两处,凭借奉行官的调动就地征发普请役建设新町,在临近城下町所散发的旺盛活力吸引下,町民们很快就被吉良家画出的大饼所吸引,座商哪里能斗得过有兵有权的领主,更何况吉良义时现在是名满天下的名将,他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身为普请奉行的蜷川亲长如今只有十九岁,他配合着只有十八岁的细川藤孝做整个城下町规划,同时还负责施工建设的监督把关,虽然没能上战场立功晋官位,但是他在这一年里过的十分快乐,每天辛勤的忙碌着让一座城市在他手里一点点变大变强,最后获得新生,这其中的成就感满满的,比上阵砍人头要有趣的多。

相比之下,今年二十五岁的大馆晴忠担任税赋奉行就麻烦的多,他负责征收税费充实府库,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税费征收就是段钱,从农民手中征粮征钱,有些不种田的渔民还要折算鱼虾的价值,不但如此他还得找人尽快卖掉这些鱼虾,否则这税就白征了。

征税历来是一件麻烦事,经常和地方上的农民,地侍起纠纷的也是因为征税,农民手里没钱,只想着把粮食一交拉倒,可是家家户户种的粮食不一样,有的大米种的多,杂粮种的少,有的把这个反过来,还有的不种粮食种菜、种水果、种桑树等等,这都得一一厘定税务缴纳,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不宜贮存的还得立刻脱手卖掉。

不但如此,他还要征收栋别钱,这是一种房屋税,按照房屋的多寡去征税,屋子多缴纳的自然也就多,这个税收还算比较好征,乡下的房屋基本都是农民自己盖的房屋,栋别钱就是查你就几栋房子缴纳多少税,农民通常不储备铜钱,这就是个麻烦事。

征税是个苦差事,滋贺高岛两郡上下要跑个来回,确实挺不容易的,在此以前大馆晴忠一个人要抗下所有征税,但三井虎高担任检地奉行以后就好办许多,检地奉行就是和乡下的农民扯些土地的问题,有这个经验丰富的检地奉行从旁协助,他所要做的工作就减少一半,考虑到征税的实际困难,吉良义时还特别准许他们调用乡间地下人,作为与力协助税赋的征收。

比大馆晴忠小一岁,今年只有二十四岁的松井友闲担任的町奉行要比他游刃有余,此人长于谋划精通算学,尤其对刚流入日本没几年的算盘使用颇有心得,尤其他还有一手绝活,就是双手打算盘,运指如飞各种加减乘除十分迅速。

更离谱的是他还有一心二用的本事,一边看着账目双手打算盘一报出准确数字,只需要一名小姓分门别类的记录每一组数字即可,吉良义时曾经带着山冈时长好奇的观看过一次,当时那景象真的是连一群小伙伴都惊呆了。

但是随着细川藤孝推进城下町改建工作的进行,松井友闲也日益发觉自己一心二用也有点忙不过来,他又找到吉良义时:“请馆主大人把伊奈殿下调过来从旁协助!筑城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让伊奈殿下担任闲职实在是一件很浪费才华的事情。”

“没问题,本家正要告诉你呢,本家既已回归坂本城,藤孝的城代一职去除,担任本家的勘定奉行,具体职务保持不变为奉行官之首,你的职务也将做新的调整,新职务是城务奉行,从旁制定财务、税收统计,协助勘定奉行管理政务,既然你提到忠家,就然他解体你担任町奉行吧!”

“是!臣下明白了!臣下还有一个私下请求,请馆主大人允许舍弟新三郎信之出仕吉良家。”

“噢!你们三兄弟里的最小的一个吗?我记得见过一次,今年刚满二十岁吧!既然是你的弟弟,那一定也有不错的政务天赋吧!本家准许了!”吉良义时略作考虑,便说道:“就让他町奉行人,担任钱屋的第一任奉行官吧!”

松井友闲很聪明,知道自己被拴在吉良家这艘船,于是就找机会推荐他哥哥在京都担任推行撰钱令的负责人,现在又把他刚出仕幕府的弟弟拉倒吉良家出仕,等于把自己一家绑在吉良家这艘大船上,这就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典型的政治投机行为。

二月初京都的撰钱令如火如荼的推广开来,与以往幕府发布的多次的撰钱令不同,这次的法令还搭配京都新设立的钱屋,要求鐚钱与永乐钱兑换的指定地点就是这所钱屋,一些人脉宽广的京都豪商已经打听到这背后有吉良家的身影,于是这一纸平淡无奇的法令突然变的火热起来。

值得一提是,柳沢元政被任命为京都钱屋奉行人,此君是藤原北家日野家分家柳原家的一门出身,其父柳原新右卫门晴政曾经出现在幕府的正旦朝会上,还曾和吉良义时做过短暂交谈,这位柳原晴政先后侍奉足利义晴,足利义藤两代公方。

柳原晴政对幕府的两代公方忠心耿耿,他的儿子柳沢元政在元服时,正式将苗字改成柳沢,也是在向外界表示他们这一族将坚定的转变为武士为幕府效忠,柳原晴政以武士的身份出仕幕府,其实也是日野家为加强自身与幕府的羁绊,才想出的歪招。

日野家曾经出过多位将军的正室,其中就不乏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足利义满的两位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