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家栋梁-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田义统勉强说道:“对对!要回到京都,要重建幕府!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公方殿下登位宣下,才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那位,所以诸君尽快的想办法吧!丹后一色氏实在太嚣张了,不制裁可不行呀……”
足利义昭失望的摇摇头,他也看出来这三位不太靠谱,起码不像是真心实意的报效幕府忠于他这个将军,事情还没谈就提出一大堆要求希望满足,一旦涉及上洛的正经话题,又开始推三阻四顾左右而言其他,要么装傻充愣要么敷衍了事,其态度令他感到恼火愤怒。
此刻若不是他还有明智光秀的三千精锐在,还有明智光秀所说的“慈照寺宝藏”作为依托,只怕也没有多少底气对这三家横眉冷对,但此时却不一样他有依仗有退路,这三家要是不靠谱可以去找畠山高政,再不济还有六角义贤这个备胎在,完全没必要看这三家的脸色。
就在足利义昭准备发怒甩脸子的时候,明智光秀忽然咳嗽一声抢先说道:“公方殿下远道而来,身心早已疲惫不堪,所以今天就先到这里,我等改日再议上洛诸事如何?”
三人对视一眼便颓势起身告退,明智光秀起身送这三位离去,待转回一看足利义昭依然阴沉着脸生闷气,嘴角轻轻翘起转而忧心忡忡地说道:“公方殿下一定见识到畿内大名的奸猾之处了吧!当年光源院殿也曾遭遇相似的过程,号召天下讨伐三筑却少有回应,每年朝会只有寥寥几路大名前来献金,如果公方殿下不能尽快寻找到支持者,来年的正月朝会大概会很凄凉吧!”
足利义昭打量着明智光秀,狐疑地说道:“日向守是如何知道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
“这么小心?”明智光秀表面岿然不动,不光不忙地应答道:“虽然臣下依附幕府时日不久,却曾以申次众的身份侍奉在光源院殿的左右,多年耳濡目染也曾得知一些陈年旧事。”
足利义昭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原来兄长也遭逢类似的事情,看来余当初还是错怪兄长,当年父亲大人故去的日子一定很难过,那足利义时确实有两把刷子呀!”
“关东公方殿下乃当世英杰,对幕府也曾大力支持,直到前些年闹出矛盾才渐渐减少往来。”
足利义昭轻哼道:“就因为兄长没给他従二位吗?一个关东公方要那么高的权位做甚,若非他心中有鬼何必在乎这一步之差,归根结底足利义时是早有反意了的。”
又闲谈一会儿,足利义昭突然问起他当年出使江户的情景,明智光秀笑着应答自如,还坦言道:“当初公方殿下赏赐臣下太刀大铠名马,并说到畿内的武士少有如臣下这样的大才,一力邀请臣下在江户任职,最后还是被臣下以侍奉幕府将军殿下已了却夙愿为由拒绝掉了。”
足利义昭颇为理解的说道:“足利义时的眼光不错,如日向守这般精通和歌茶道的风雅之士,任何武家见了都要倾心相待的吧!”
明智光秀眼眸里闪过一道轻蔑,心道:“当初公方殿下看重自己的并非和歌茶道等旁枝末节,而是我光秀这一身文武全才军政谋略的真本领,道德修养做的再好又能如何,终究不能马上治军马下安民,足利义昭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真是让人失望透顶。”
足利义昭对此毫无所觉,依然认为明智光秀是位难得的忠臣良将,更妙的是会带兵打仗还能与他品茶论道、座谈风月,却是个非常风雅的贤达之人,做起事来妥当细致让他很放心,他觉得自己身边能有这样一位重臣,不用为任何事情烦恼真是太美妙了。
明智光秀躬身说道:“公方殿下明鉴,臣下以为如此空耗时日终究不是办法,必须尽快寻找一位忠诚优秀的武家支持,尽快为公方殿下打通前往畿内的通道,若空耗时日一久,为黎民百姓所忘却,届时对公方殿下是相当不利的。”
“说的对!非常对!不能这么空耗下去,这朝仓、浅井还有我那义兄都是奸猾之徒,贪婪无度缺乏担当,非是忠勇可用之将才。”足利义昭算是看透这三人的秉性,若是他读过明初所著的《三国演义》说不定能理解“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义”的含义。
明智光秀没看过明朝的小说,却不妨碍他理解这个道理,颇为理解地说道:“这三位殿下各有顾虑无错,错只错在目光短浅格局太低,终不能成为细川赖之、今川了俊这般名臣良将,臣下以为公方殿下不妨把目光向远处看,畿内以外也有更好的选择。”
“选择?还有什么选择?”足利义昭仔细思索一会儿,说道:“播磨赤松氏如何?”
明智光秀摇头说道:“赤松氏自嘉吉之乱覆灭以来,侥幸重立家门却无法阻挡名望大衰,近些年诸如备前浦上氏之流的带动,各地国人领主自立门户,便是播磨国中也被赤松氏的两个一门众把持着,自身难保又以何为凭护佑公方殿下上洛之役呢?”
“河内高屋殿如何?”
明智光秀捻须皱眉,淡淡地说道:“高屋殿乃畿内豪雄,奈何以一己之力对抗三好家多年,志向格局皆被三好家压制而难有更大作为,若是公方殿下甘心偏安纪州一隅之地,到是不妨去试试。”
“西国毛利典厩殿、或者九州大友金吾殿如何?”
“距离太远恐怕一时半刻难入京都,如果公方殿下有足够耐心,到不妨试试。”
这下足利义昭又不高兴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让他窝在小谷城里终老一生,明智光秀便笑着说道:“公方殿下不必忧心!其实距离畿内不远处就又一位气宇不凡,胸怀大志的英杰之士可为公方殿下驱策,有此君上洛不难,稳定京都亦不是难事,还可以轻易的镇住小谷城内的三位殿下。”
足利义昭迟疑道:“难道是……武田大膳大夫信玄?”
“非也,臣下所言之人,乃是坐拥三州之地的大大名,织田上総介信长。”明智光秀却不知道,此时他的眼神如一条盯着猎物的饿狼,笑容里透着几分诡谲与狡诈。
……
这是关东一统以来的第六个年头,六年里只有两年有大风雨,今年就是这六年中第二场大风雨,这场肆虐大半个日本的暴风雨终于在夏末停止他的肆虐,强大的风暴失去狂暴的力量,化作轻柔的秋雨逐渐消散在远方。
御连判众亲自下向各国实地勘查损失情况,直到九月下旬才初步统计出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得出的损失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小,这得益于这几年不断修筑加强的堤坝,开拓的新堀川支流以及完善的堤坝防护机制。
江户川是利根川是下游干流,河道恰好就在江户城外不远处,为确保江户川排洪泄洪的通畅,不会在河水泛滥时影响江户城的直接安全,关东将军府就下令开凿数条新堀川,几乎涵盖整个利根川下游的所有水系,总长度更是长达数十公里。
第一期包括江户川分流在内数条新堀川,在去年秋天正式投入使用,至于整个利根川、荒川、多摩川等多条水系的治理,那就不是十年八年能完成的浩大工程,需要几代人一个世纪的辛苦劳动才能逐渐完善。
从鹤冈八幡宫回来已有半个月,这段时间足利义时几乎足不出户,除了处理政务就忙着写他的回忆录,把他在京都几年的幕府见闻经历写成一本短篇回忆录,为了纪念室町幕府最后的荣光也为了怀念过去,顺便整理那段曾经与足利义晴、足利义辉这两代将军的短暂共事史。
足利义时悬腕于书案上笔走龙蛇,短短片刻就挥毫泼墨写下数百言,厚厚的一叠纸张平静的躺在书案的一角,看起来这些日子他已经写下很多书稿,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也是一次人生的总结,回望过去种种有的发人深省,有的令人莞尔,看起来他很享受这个回忆的过程。
“父亲大人,孩儿可以进来吗?”
足利义时的字迹不停,一口气写下百余字才放下毛笔,轻声说道:“珍王丸进来吧!”
第574章 父子问对
九月深秋,满园枫树红彤彤的仿佛一团燃烧的火,飒飒的秋风吹入廊下,风铃摇摆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在庭院里隐约可以听到极远处有钟声隐隐传来,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品味出相似的感觉,那是安祥宁静、使人身心放松力量的奇妙力量。
这是足利义时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因为他喜欢红叶树,喜欢看到满目如火的美景,这很符合当世武家的心态,即使纵身于千里沙场之间,依然时刻保持着内心的安静平和,哪怕刀斧加深亦不变一丝一毫,在武士的眼里生死有时重如泰山,而有时又轻于鸿毛。
和歌中经常悲叹春秋交替时日无多,茶道里追求的洒脱真如之慧,武士们追求的信神佛而终成神佛,死前潇洒的留下辞世句等等,都与这副美景相契合,几百年后一位贤人写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恰恰与这个时代的武士精神所契合,它还不是那个被糟粕所影响的病态精神,武士们的追求还不是绚烂的樱花,并非追求一时的壮烈辉煌如流星划过夜空,他们所追是忍辱负重战平生,一朝功业天下知,古有足利尊氏、今毛利元就便是个中代表,晚秋时节绚烂的红叶树,最契合功业开花结果的时景。
午时刚过,宽敞的书房内父子俩相对而坐,足利义时端着紫砂茶壶斟满一杯清澈的茶水,轻声说道:“最近课业如何,学到什么东西,讲一讲吧。”【。52dzs。】
足利珍王丸拜下一礼,说道:“孩儿听天海大师讲唐国的故事,其中就讲到唐太宗文皇帝,英明神武称作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的伟大皇帝,晚年却过的如此凄凉,孩儿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父亲大人可知缘故?”
“天海怎么对你讲这么深的故事……”足利义时的眉头微蹙,瞬间明了这和尚打的什么算盘,暗道:“这是要借珍王丸之口发出无声的谏言,李世民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还真是个狡猾的和尚……”
足利义时说道:“唐太宗的故事太复杂,非是你此刻所能理解的,多用功读书以后渐渐就会明白了。”
“是!孩儿还有一问。”
足利义时举杯轻啜,品尝着清茶里淡淡的香气,说道:“有什么问题便说吧。”
足利珍王丸说道:“孩儿不明白,父亲大人在鹤冈八幡宫虔心祈祷是为了什么?以我关东足利家的鼎盛威势,就此上洛应该不是难事,为什么父亲大人却要在此时蛰居不出呢?”
“这是谁对你说的?天海吗?”
足利珍王丸面色不变地说道:“这是孩儿自己想出来的。”
“呵呵……小小年纪学会和为父耍心眼了?不愿说也没关系。”足利义时摇头轻笑道:“还记得刚才你的问题吗?为什么唐太宗的晚年凄凉,在于起初得位不正有失正统,而后就反映在其子女屡屡反叛之上,余无心此刻行动,就是不想做得位不正的将军,明白了吗?”
足利珍王丸恍然道:“……孩儿大概明白了!父亲大人要做名正言顺的将军,不要做一个依靠强权威势逼迫天下武家,让他们不情愿认可的将军是吗?”
足利义时笑着摇摇头:“不全对,余今日统御十五国名正言顺,他日统治六十六国又有何不可?余要发堂堂正正之兵要做完全之准备,今日毕竟不同两百年前之时景,须得有万事俱备方可一蹴而就,前者的名份早已具备,后者的准备暂不成熟,不过也快要好了……”
足利珍王丸恭敬的行礼道:“孩儿明白了,孩儿还有课业要完成,先行告退了。”
“嗯,珍王丸最近对朱子学很感兴趣?”
“是!孩儿听说那是圣人之学,所以……”
足利义时缓缓说道:“不要看那儒教伪学,通篇皆是蛊惑人心之词,天下只有一位圣人孔子,亚圣孟子,朱熹乃宋时文人,其时文坛风气渐变,不似当年我注六经,而改盛行六经注我,其意便是一家之言阐述六经之义,若没有被明儒奉若圭臬倒也罢了,如今成为明国的圣人学说,被那儒生们曲解成一门充满纲常教条的乱言。”
“可是孩儿看了一些,似乎讲的很有道理呀……”
足利义时摇头说道:“世间大道千万条,佛陀的智慧又岂会差他半分,朱子学阐述部分大道不足为奇,不要因为其中蕴含道理就轻信,有些道理看起来很完美,其实却是脱离实际的,要记住这事件越美丽的东西越虚假,如镜中花水中月便是如此。”
足利珍王丸小心翼翼的说道:“父亲大人似乎很讨厌朱子学。”
“是很讨厌,因为朱子学强调三纲五常,与我武家御恩奉公的体系相冲突,衍生出更敏感的问题,武士们到底是效忠将军,还是天皇。”足利义时郑重地说道:“珍王丸认为,武士到底应该效忠谁?”
“应该效忠将军才对!武家栋梁、天下第一武勇世家,似乎是当年天皇赐予八幡太郎的封号。”
足利义时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说的不错,你能认清这个事实说明你的头脑还是很清晰的,但是有的人却看不透自以为效忠天皇也能功成名就,比如新田义贞、楠木正成便是其中的例子,朱子学还会出现这样的武家败类,如果有朱子学中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的言论,珍王丸以为这类人会作出怎样的事情?”
“孩儿不知道……”
“我河内源氏先祖为经基王,文书有言:先人新发,其先经基,其先贞纯亲王,其先清和天皇……珍王丸可知,我河内源氏有几个别名?”
足利珍王丸躬身回答道:“武家源氏、关东源氏,还有源家。”
足利义时大笑道:“所以源平时代没有征夷大将军,只有源氏栋梁,或者叫源家栋梁也对,武家源氏乃是朝廷对我河内源氏的褒奖,关东源氏是因为前九年后三年之役,先祖八幡太郎殿扎根关东而得名,天下武家皆以我源家马首是瞻,而后源平时代方有右大将建立镰仓幕府的辉煌功绩,那么倡导忠君爱国对我源家有什么意义?试问让天下武家忠谁家之君,爱谁家之国?”
足利珍王丸困惑不解,以他的智慧暂时解不开这么复杂的问题,足利义时不会告诉他这朱子学引入日本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在另一个时空完全可以称之为一场灾难,礼教纲常看似美如画以至于德川家也大力发展,结果出了个百年不遇的奇葩德川光圀。
这个文学天赋无比优秀的文化人,就个人品格和所作所为算不得有错,甚至远比同时代的人更优秀,一生致力于总结前人的得失,除了编纂史书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力发展朱子学,倡导忠君爱国的思想,于是堂堂御三家之一的水户藩,就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反德川幕府的大本营。
孕育出一代代效忠天皇视德川将军为仇寇的奇葩,他们是站在完全脱离自己阶级的立场上批判德川家,当然这也和德川家搞出《禁中並公家诸法度》有直接关系,把天皇当傀儡不新鲜,新鲜的是这德川家不守规矩,偏要规定朝廷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按照他做的就要挨板子。
不但如此还苛刻的对待朝廷,一个清华家才给几百石禄高连个高家旗本都不如,简直是像打法要饭的对待名门公卿,让朝廷里好端端的天皇公卿对德川家恨之入骨,与之相比源赖朝在京都面见后白河院八次,室町将军代代和朝廷交好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在德川幕府完蛋以后,就在朱子学的基础上逐渐阐述出另一个奇葩的东西名叫《皇国史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初强调这论调的是南朝大臣北畠亲房的《神皇正统记》,那书其实就是建武新政失败后,北畠亲房缩在常陆国负隅顽抗时期做的个人总结。
此君坚定的认为天皇是万世一系的主宰,天下应该是摄关家与他们村上源氏来主管,至于武士还是回到以前那个蒙昧土鳖的时代比较好,只可惜他那套理论对于北朝天皇连废纸都不如,没有足利尊氏就没有北朝的皇族代代践作称帝,彻底废黜两统迭立的尴尬。
而这个北畠亲房的来历很有意思,足利义时的谋臣北畠顕房的直系祖先,他儿子就是名动一方的北畠顕家,依靠做后醍醐天皇的近臣,以地下家的出身蹿升到准大臣之职,他当然要为后醍醐天皇的政策摇旗呐喊。
没有后醍醐天皇的权威,他这个近臣显然什么都不是,南朝那帮公卿基本都是分家庶族,比如近卫经忠这类就是如此,北畠亲房也差不多,村上源氏的嫡流是久我家,嫡流派生的支流中院家,再派生出的才是北畠家,连羽林家都没混上的家族,好意思封他准大臣的也就光杆司令后醍醐天皇一人了。
天皇公卿们间歇性狂躁症不是一天两天,承久之乱就倒幕过一次,后鸟羽上皇觉得源赖朝一脉绝嗣,北条家和御家人对立是个好机会,于是就发动倒幕战争差点把自家的家底全部赔光,一口气三千座庄园被没收,原本不属于镰仓幕府管辖的畿内、西国大片领地也被纳入幕府手中,北条家一口气流放三个天皇,简直是个惨痛的大失败。
到室町幕府足利将军家聪明的很,重用北朝天皇的亲信重臣日野家,还设立一个充当带路党的临时官职武家传奏,从那以后几乎每一代将军都和日野家的女儿结缘,将军叙官的等级越来越高,直至足利义满达到顶峰,这是足利家的荣耀也是源家栋梁的荣耀。
可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幕末,就有“仁人志士”认为足利家前三代是叛国者必须拉出来砍头,可是这三人都死了好几百年怎么办?那就干脆把京都足利将军家历代供奉的木像拉出来,把足利尊氏、足利义诠、足利义满这三人的脑袋给砍掉,还成为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从侧面反应这些“志士”欺软怕硬的本质,不敢拆掉遍布各地的东照宫,就拿死掉几百年的足利将军家出气,大概还能腆着脸说足利尊氏比德川家康更加不尊重天皇,好像毁掉建武新政的是足利尊氏,而不是后醍醐天皇的傲慢与自大。
这出丑陋的闹剧以及随后日本扭曲的社会形态,发迹点就在朱子学、阳明学大兴,诸如《叶隐》这种扭曲御恩奉公本意,倡导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两相结合成就后来荒谬的武士道,鼓励死亡鼓励忠君爱国,将军这种糟粕当然要一脚踹开,源义家、源赖朝都是老古董,武家这种落后时代的东西也要完全废除。
荒谬的武士道,疯狂的病态的武家社会,愚蠢而又傲慢的德川将军,这一切的一切仿佛一幅幅图画,在足利义时的脑海里如同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无论是出于自身阶层的利益,还是多年的经历都不允许这种疯狂的事情发生。
足利义时轻轻走到足利珍王丸身边轻轻蹲下来,抬气手按着他的稚嫩肩膀,轻声说道:“珍王丸要记住,你的未来是源家栋梁,而那麾下百万将士,统御亿兆子民的征夷大将军,不要为了一本书,一套理论,就背叛你自己,背叛你所拥有的,并为之骄傲的一切,更不要背叛你的祖先,你的肩膀上承载着我源氏的骄傲!”
“是!孩儿记住了!”足利珍王丸认真的点点头,过一会儿又说道:“那么孩儿以后才怎么面对那些文人呢?”
“不用理会他们,文化人之间的交流随意即可,只要记住武家不参与进去,随他们闹也反不起浪花。”
目视足利珍王丸离去的身影,足利义时轻笑道:“当初余也是他这个年纪便怀揣着一颗振兴武家的梦想离开家乡,一晃这么多年过去,珍王丸从襁褓里的婴儿变成大人了,余不能再向以前那般约束他,让他提前知道一些东西也是好,明年应该为他举行元服仪式了……”
第575章 信长欲上洛
一场秋雨一场寒,在淅沥沥的秋雨中永禄十一年渐渐走到尽头,秋末,气温骤降寒意渐浓,岐阜城迎来一队来自京都的客人,幕府次期将军足利义昭所委派的特使,美浓国出身的武士明智日向守光秀。
此刻,岐阜城庄严肃穆大广间里张灯结彩,织田信长亲自设宴款待幕府特使明智光秀,宴会上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气氛愉快,织田信长与明智光秀轻松的交谈着,谈及京都的风物及南蛮的传教士还有许多海外新鲜的事物,让织田信长听的两眼直放光如痴如醉。
酒至半酣拘谨之意消散不见,织田信长大笑道:“明智日向守也是美浓出身的武士,多年放浪于外一定过的很辛苦吧!这次回到家乡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这些年美浓的变化非常惊人!”
“是!在下久闻上総介殿治政手段超卓,此次一定会认真学习的!”明智光秀一脸和煦的微笑说道:“自弘治二年,道三殿身死以来,在下已经离家十余年了,没想到此生还有重回家乡的机会!只是初到井之口町,就已感受到浓郁的商业气氛,似乎不差畿内各町多少的样子。”
“哈哈……日向守过奖了,本家治下的美浓国比几年前确实大有进步,但是比起畿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乐市乐座令初行不久,想必以后会更加繁荣的吧!”织田信长非常高兴,他最喜欢这种识趣的武士,尤其喜欢文武双全的武士,明智光秀恰恰两者都沾边,难得能碰到这样优秀的武士,心情也自然的舒畅许多。
丹羽长秀说道:“听闻明智日向守殿与已故的道三殿有亲缘关系啊!这么说来,应该和浓姬夫人也有亲缘关系吧?”
明智光秀尴尬地说道:“确实如此,在下的姑母小见夫人是道三殿的正室,在下恰好是浓姬夫人的义兄,虽然名为义兄却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见面,在下都已经忘记浓姬夫人的长相了。”
“这么说来日向守殿也不是外人啊!我尾张、美浓的武士亲如一家,诸君说是不是啊?哈哈哈……”柴田胜家的大嗓门一咋呼,整个大广间里都传了个一清二楚,如森可成、蜂屋赖隆等美浓出身的武士个个露出笑容,织田信长也很高兴,直夸权六长进了。
既然知道双方还有这一层亲戚关系,双方的交谈也就不知不觉中拉的越来越近,织田信长似无意的询问道:“听闻幕府极盛时麾下虎贲数万,日向守殿添为幕府奉公众首领,麾下一定率领许多幕府武士吧?”
明智光秀似乎没听出他画外之音,豪饮一杯清酒得意地说道:“以前确有上万军势坐镇山城国,只是这些年三好家抬头幕府衰落,奉公众减员到只剩下三千余众,人虽少却不影响在下统兵击溃三好军两阵讨取千余首级。”
织田信长点点头,沉吟片刻又问道:“日向守殿乃当世名将,为解救公方殿下不辞劳苦甚是辛苦,说起来永禄大逆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等远国大名懵懂无知,还请日向守实情告之。”
明智光秀神色一动,随即慢慢地说道:“永禄大逆里将军之死谜团重重,各种说法众说纷纭没有定数,说起来在下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午前忽然收到二条御所被大军围困的消息,就带着三千军势离开慈照寺驰援二条御所,却不想半道撞见相国寺里冲出来的三好军,在下担心牵绊在相国寺坏了幕府的大事就没敢动手,巧的是那支三好军似乎也无心恋战,对峙一个时辰便率军南撤。”
“三好家为何出兵围攻二条御所?”
“据在下所知,当时三好家手里扣着公方殿下,光源院殿一定很无奈吧!”明智光秀目光一动,暗道:“又岂止是无奈二字可以概括……应该是绝望才对!”
织田信长很清楚,明智光秀所指的公方殿下就是足利义昭,眉头紧紧皱起抚须说道:“原来是这样!果然是挟持公方殿下企图拥立,然则光源院殿宁死不屈于是被杀害在二条御所内吗?三好家真是胆大包天,视我武家威严法度如无物,畿内群雄竟能容忍此獠横行霸道,简直岂有此理!”
明智光秀根本不信他嘴里大义凛然的那一套,暗暗哂笑道:“不知武卫公斯波殿,听到织田信长这一番话会做何感想,一介守护代家的家臣蹿起的乱臣贼子,流放主公的恶徒也能说出这么冠冕堂皇的言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心中的阴私念头不可告人,脸上笑容不变继续说道:“在下随后率军突入京都,击溃三好军两阵又被四面八方的三好军围堵,只来得及救出御台所殿便急忙撤退,多亏三好家阵形大乱追之不及,在下就趁机逃了出来。”
织田信长侧身凝望明智光秀的表情,奇怪地问道:“本家还奇怪没有听说御台所出现在光源院殿的葬礼上,原以为御台所殿被三好家扣押在手里,原来是被日向守殿救了下来,不知御台所殿现在可在小谷城内,为何没有听说御台所殿出现在京都葬礼上,难道御台所殿又出现什么变故?”
明智光秀苦笑一声,叹息道:“不是不想参加葬礼,实在是三好家掌握的京都实在太危险,在下救出御台所殿就连夜辗转逃离,还是接着一场暴风雨才得以顺利的率军撤出京都,最初在下是准备把御台所殿安置在矢岛御所的待机,又因为京都有许多首尾需要处理,就在离开前把御台所殿送往坂本城,准备待将军登位以后在延请回来。”
“那么御台所殿现在人在何处?”
“这个臣下就不知道了……”
织田信长暗自摇头,心说这么重要的人你也能送到坂本去,这不是脑袋发昏就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不过反过来一想也确实挺难办的,三千余众护送一个女人连夜潜逃,还带着两个孩子和几个小侍女,这组合必须要配备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才行,还需要各种奢侈的生活用品,这些要求都不是明智光秀这个带兵打仗的大将所能满足的。
明智光秀一脸惭愧地说道:“御台所殿送到任何地方都不合适,当时的情况也容不得在下考虑许多,思前想后还是将御台所殿下就近送到坂本安置,现在回想起来果然还是做错了,如果把御台所殿送到岐阜城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日向守殿说的确实在理,要是送到岐阜城,本家一定会奉若上宾,只可惜送到坂本去了。”织田信长捻须感叹片刻,随即说道:“不提那些,还是说说日向守殿此来的任务吧?在下听说公方殿下客居小谷城,却是不知公方殿下境遇如何?”
说到正题就不能这么没规矩,丹羽长秀挥手斥退舞乐,酒宴上把酒言欢的愉快的气氛立马就变了味道,明智光秀咳嗽一声,认真地说道:“不太好啊!公方殿下先后召见六角京兆殿、浅井备前守殿、朝仓金吾殿、武田治部殿,对这几位殿下的表现不甚满意,听闻东海道出了一位英杰人物,于是就委派在下前往岐阜城,期望上総介殿能为公方殿下,为幕府尽一份力量。”
丹羽长秀说道:“这么说来公方殿下从三好家手中脱出,确实非常不容易,几位畿内大名或许是实力不济的缘故,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恒兴以为他们不是心力没有力气的缘故,一定是不愿意招惹三好家吧!果然拥立公方殿下还要我织田家来才行!”池田恒兴嘿嘿一笑,在场的武士露出深以为然之色,上洛是每个武家的终极梦想,哪怕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