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之家有考生-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会儿,《幼学琼林》天文篇就让李雁回背完了。
  李雁回眼巴巴的看着倚在贵妃塌上半眯着眼睛,似是睡着了的郑大师,等着她的下一步吩咐。等了好久,李雁回差一点以为郑大师已经睡着了时,郑大师又懒洋洋的甩出一句,”解释一遍。“
  那声音带着浓浓的睡意,李雁回觉得郑大师八成是拿她背课文当催眠用了。
  可郑大师都已经说了,李雁回没办法只得又解释了一遍。
  等李雁回将释文也背完一遍后,这次等的时间更长,才等来一句,”地舆篇……“,声音细若游丝,似是睡意缠身。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李雁回又乖乖的背了一遍地舆篇。
  等地舆篇背完,李雁回迟迟没有等到郑大师接下来的吩咐,却听到了郑大师绵长均匀的呼吸声。
  李雁回不敢置信的看向郑大嫂。
  郑大嫂莞尔。
  她轻轻的替郑大师盖上薄被,对李雁回轻声道,”睡着了……“
  敢情郑大师真拿她当复读机用了。
  李雁回嘴一瘪,哀怨的看着郑大嫂。
  郑大嫂忍着笑,告诉李雁回,郑大师已经同意收李灵芝为徒了,年后会去新柳村正式和李家人说这件事。
  李雁回惊喜异常!


第120章 
  李雁回回到四石巷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姑李灵芝; 小姑高兴得直接哭出了声。
  喜极而泣!
  她最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孤注一掷的没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总算,她的辛苦努力和付出没有白白白费……她一定要和郑大师好好的学; 她要将郑氏剪法发扬光大。
  李灵芝的眼中满是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晚上; 李爹下学回来后,李雁回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李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自家小妹整个人都被剪纸给迷住了,以她这个样子; 就算是嫁人; 也会把夫家折腾得没法好好过日子,还是放过人家; 遂了她的心愿吧。
  听闻年后郑大家将去李家亲自谈李灵芝掰师一事; 李爹沉吟了片刻道:“学院在年前会放半个月的假; 以方便让就读的学子回去过年,不如就让郑大家随我们一起回清水县吧……”
  李爹和谢越彦现在在守仁书院的学习也已经步入了正轨。
  守仁书院给他们授课的都是举人。
  有年轻一些的、也有年老一些的。
  年轻些的大部份家境贫寒; 来书院教书,一方面是为了补贴家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奔着山长而来,若是能得山长的青眯; 对他们日后步入官场,将是莫大的帮助。
  因此,这些年青的举人七天才授一次课; 其它时间主要还是要来作学问; 以备下一次科考。
  还有一些年长的举人; 基本上是天年已到,科举无望的。
  他们会驻守书院,常年开课授业解惑。
  学识扎识、阅历丰富。
  李爹最爱上这些年老举人的课。
  有些知识点是李爹早已经学过,但尚未参透的,得老举人们指点后,顿时茅塞顿开,受益非浅。
  乡试是三年一次。
  下一次的乡试正好是一年半之后,守仁书院的学期是两年,所以,李爹想要下场一试。
  因此,时间上有些紧。
  原本李爹计划此次过年不回家,就在守仁书院温书的。
  可是,既然郑大家想要去清水县,那就一同回去吧,也显得重视不是?!
  李雁回能理解古人对老师的尊敬,郑大家虽然不曾收她做徒弟,但是,郑大家对她亦有授业解惑之恩,她也想陪同郑大家一同回新柳村,因此是拍手赞同。
  第二天,拉着小姑李灵芝急急的去郑大家说此事。
  小姑李灵芝在确定了要拜郑大家为师后,反倒扭捏起来,见到郑大家还会脸红,束手束脚的模样,惹得李雁回和郑大嫂好一通笑。
  “既然如此,那就一起走吧……”
  郑大家的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
  她也好久没有出去活动活动了。
  她这次肯破例收李灵芝为徒。一方面是李灵芝确实在剪纸上面有着非常高的天份,浪费了可惜了。另外一方面是她寂寞太久了。
  有这么两个小丫头围着她身边转,也确实挺好玩的。
  当然,她是绝对不会承认她对李雁回千奇百怪的吃食所有期待的。
  李灵芝既然已经拜郑大家为师,只待年后就可以搬到郑大家中长住了。
  “灵芝,你拜我为师,我自然会把这一手剪纸的手艺尽数传给你……只是……你真的想好了吗!?跟我学艺非得住在我这里,五、六年出不得师……你的大好年华可就要被耽搁了……”
  郑大家蹙着眉,认真的问。
  这也是她要去一趟新柳村的原因。
  也许李灵芝只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不明白和她拜师学艺的都意味着什么。
  所以,她需要和她的家人确定一下。
  虽然,对于贫穷人家的孩子,别说是拜师,就是当丫头小厮,能给口饱饭吃就好。可是李灵芝一看就不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她的家人能同意吗?!
  她还是需要看看她家人的意思。
  李雁回也转头看向李灵芝,这个问题她曾经问过她。
  小姑说她不后悔。
  今天,她马上就要拜师了,真的不后悔吗?!
  那可是未来一生的幸福啊……
  李雁回知道一些现代人会有恐婚的,都到了民政局门口了,却哭着喊着死活也不肯结婚的,大有人在。
  小姑会不会也像这样的人似的,临到关键,就改口变卦?!
  “我不后悔!我要拜师!”
  小姑李灵芝连犹豫都没有,斩钉截铁的说。
  她无比的清醒,知道她要的是什么。
  现在,哪怕是谢越彦突然又喜欢上了她,她都不会动摇她的心意。
  李雁回发现小姑李灵芝眼中的光是那么明亮、坚定,整个人耀眼极了。
  “好!”
  郑大家欣慰的点点头。
  剪纸就和其它的艺术一样,是要付出巨大的辛劳和汗水的,如果一个心志不坚的人,是走不到最后的。
  这个小姑娘有一点像当年的她。
  就这样,虽然还没有正式拜师,但小姑李灵芝已经正式开始和郑大家学艺了。
  每次小姑从郑大师家回来了,李雁回都能看到小姑大拇指和食指磨得全是绿豆大的血泡。
  “疼吗?!”
  李雁回在灯下给小姑挑血泡。
  “不疼!”
  小姑李灵芝不在意的说。
  李雁回白了她一眼,在下针挑开的血泡的时候,毫不意外的看见了小姑李灵芝的呲牙咧嘴。
  “你不是不疼吗?!”
  李雁回奚落小姑。
  “就不疼!”
  小姑李灵芝嘴硬。
  “不能休息几天,等泡长好吗?!”
  看着这满手的血泡,李雁回也没心思和小姑继续逗嘴了,将挑破的血泡上药粉。可是一晚上,又如何能好利索!?第二天还不是得磨烂了?!
  李雁回想想都疼。
  没想到,看着不沾人间烟火的郑大家,教起徒弟来竟然这么狠。
  这手都烂成这样了,一拿剪刀还不得钻心的疼?!
  “你明天能拿得剪刀吗?!”
  小姑李灵芝一想起明天满手伤口还得拿剪刀的惨样,不禁打了个冷颤。可是,就算如此,师父也不让休息。师父说等磨烂了、结痂了、起了茧子,也就好了……
  都是要经过这一步的。
  当初师父也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我看郑师父的手很美啊?!一点茧子都看不到,柔嫩细滑的……”
  李雁回不信。
  上次,她明明就看到郑师父的手极美的,一点伤疤都没有,她一个小女娃都快把她给迷住了。
  “等出师后,师父有自创的药膏,慢慢养就会养回来……”
  李灵芝抿嘴乐。
  她师父可不止剪纸厉害。
  “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
  李雁回将最后一点药粉给李灵芝抹上了。
  至于明天还要承受的痛苦,李雁回也帮不上忙。
  哪有人学艺不吃苦的?!
  只能怜悯的看着小姑。
  心里觉得小姑真可怜,有那么一位可怕的师父,还好,她不用跟着郑大家吃苦。
  李雁回心里美滋滋。
  “对了!师父说让你还按照老规律去郑家继续背书,不可偷懒!”
  李雁回刚在心里笑话完小姑李灵芝,转眼就被小姑李灵芝可怜了……
  那些书本言词古涩、佶屈聱牙,李灵芝每次听到都头大无比,更别提说要背,还发解释其意了。
  李灵芝宁愿拿剪刀剪到后半夜,也不愿意碰那些书本。
  可偏偏师父每次教李雁回读书时,都让她在旁边旁听。她可以在一旁剪纸,但人一定要在。
  最近,李雁回因为怕耽误她剪纸,都已经有好久没有去师父家了。
  都是一个人在家里抄抄写写。
  昨天被师父催促,必须如以前一般,要常去。
  李灵芝觉得师父肯定是觉得因为她已经拜师了,所以,李雁回这丫头就不给她做好吃的,生气了。
  李灵芝用帕子捂嘴偷笑。
  李雁回觉得李灵芝和郑大家呆久了,一言一行都有了几分郑大家的味道。
  “我到是想去……可是……会不会耽误郑大家给你授课?!”
  有人给具体讲解,这简直是一对一私塾的待遇,李雁回当然想去。
  哪怕天天让她给郑大家做好吃的,她也乐意啊。
  只是因为郑大师已经正式开始给小姑授课,她怕占用郑大师给小姑授课的时间。
  “不会!”
  “师父会给我讲解一些剪纸的技巧、构图的知识,每天只有一点,其它的时间,就让我细细自己琢磨……”
  师父也不是围着一个人从早讲到晚的。
  大部份是讲上一个时辰,就让她自己忙去了。
  “那好呀!”
  “我明天和你一起去!”
  李雁回笑得眉眼弯弯。
  “哦。”
  “师父说她要吃肉松饼干……”
  李灵芝悠悠的说。
  所以……
  要带饼干去,这才是重点吗?!


第121章 
  李雁回三点一线,小日子过得极有规律。
  半年下来; 她已经跟着郑大家学完了《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该学到《小学集解》时,年关到了; 守仁书院放假了。
  因为早就说好了要一起回新柳村; 所以,这几天李雁回一直都在忙碌着为家人准备年货。
  小姑李灵芝直到出发前,才被郑大家放了回来; 并带回了一堆年货。
  其中还有李雁回一份儿。
  地上大大小小的礼盒; 里面装着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金彩、缕花、馈岁盘盒、布匹、酒檐、果子、胶牙饧……
  李雁回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送年货竟然是这般讲究,她还以为就是送一篮子鸡蛋、几块布就可以了呢……
  她挠挠头; 看向小姑李灵芝; “不都是学生给老师送年货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老师准备些年货?!”
  李灵芝也有些苦恼。
  她今天刚要离开郑家; 郑大嫂就让人带着这些东西送她回来了,她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学生自然是要给老师准备三节两寿礼的……现在是来不及了; 明天就要起程回新柳村了。等年后吧……年后我们一起上街为老师们采买三节两寿礼!”
  李爹坐在上首,一捶定音道。
  有了李爹这句话,李雁回和李灵芝终于松了口气。
  只是郑大家送来这些东西,他们的马车空间又不够了……
  于是; 谢越彦有幸,一大早的又看见肥狐狸笨笨咔咔的往他的马车上搬包裹礼盒,一趟趟的犹自忙得欢。
  谢越彦抱胸站在一旁; 就想看看这头肥狐狸多久才能发现他; 结果; 肥狐狸愣是头也不抬的从他身边擦身而过……
  把前来送行的孙廷尧笑了个半死。
  一向温润俊美颇受女人喜欢的谢越彦,竟然会有女人无视他?!
  嗯……
  虽然李雁回是介于少女和女娃娃之间。可是,要知道,谢越彦可是上至八十岁老祖母、下至三岁小豆丁都通吃的主儿啊。头一次谢越彦这么个大活人站在旁边还能被无视得这么彻底的……
  谢越彦每次一去他家,他母亲就对谢越彦比对他还要好,让他吃味无比。
  若不是他家中就他一人,并无姐妹,他母亲肯定会招谢越彦为女婿的。
  “哎……哎……我说小肥……”
  孙廷尧用扇子轻打了一下从身边过低头而过的李雁回的小脑袋瓜子,那个“肥丫头”三字还没等说出口,就换来李雁回满含杀气的一瞥。
  说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肥”这个字!
  翻年李雁回就十四了,看着小姑李灵芝发育得亭亭玉立的模样,再看看自已的飞机场,以及最近吃得太好,又圆润了许多,李雁回忧伤不已。
  尤其是李爹还总爱火上浇油,说就喜欢看李雁回珠圆玉润的模样……
  什么珠圆玉润,不就是说她胖吗?!
  李爹的潜台词就是越胖越好!
  似乎越胖就越能代表自家闺女健康。
  可李雁回不喜欢自己这么胖啊?!
  她都快愁死了,孙廷尧还专往她伤疤上捅,李雁回能不怒吗?!
  被李雁回满含杀气的眼神一吓,孙廷尧都忘了要说什么了,李雁回见他叫住自己,又不说话,没空理他……翻了个白眼,以看弱智般的眼神从孙廷尧身边擦身而过。
  “让让,别耽误我干活!”
  下次给他的绿豆百合粥里记得放把黄莲粉。
  李雁回板着个小脸,默默的在心里给孙廷尧记了一笔。
  “啧啧……雁回妹妹好可怕。这果然啊,女人无论是多大都是可怕的……孔老夫子说得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孙廷尧一只胳膊搭在谢越彦的肩膀上,自已给自己找补着面子。
  “令堂大人就是女人……”
  谢越彦用修长的手指扒拉掉孙廷尧的胳膊,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就离开了。
  失去了倚靠的孙廷尧委屈至极……
  他就不是在替谢越彦叫屈吗?!怎么连他一起怼了?!
  看着帮李雁回忙前忙后帮李雁回拿包裹的谢越彦,他突然觉得他这样被怼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有了谢越彦的帮忙,不小会儿李雁回就将东西收拾完了。
  看着再次无处下脚的车厢,李雁回非常狗腿的对谢越彦讨好的笑笑,谢越彦无奈的一笑。
  两人站在晨曦之中相视而笑,一个娇憨可爱、一个温润俊美,画面竟然意外的和谐,美得像一幅画儿一般。
  “不可能吧?!”
  孙廷尧双目微亮,喃喃自语。
  这一幕不止孙廷尧看到了,李家小姑抱着她装有剪纸工具的匣子一出门就也看到了。
  虽然,对于谢越彦的心思,李家小姑早就知晓,但是,这一幅画面还是闪瞎了李家小姑的眼睛。
  过了年得赶紧搬到师父家去住,再这么看下去,她的眼睛都要瞎了。
  李爹则完全没有留意,他正给车夫付银子呢。
  这时,从巷口缓缓走来一辆漂亮宽敞的双马马车,车夫远远的就已打着口号让马匹慢行,来到近前,车夫一拉缰绳,两匹马很听话的就停下了,从马车上下来三个人。
  分别是郑大师、郑大嫂以及郑大师的贴身丫头红铃。
  “师父!”
  早就捧着匣子在门口台阶上翘首以盼的李灵芝急忙碎步上前,给郑大师见礼。
  李雁回也急忙过来见礼,并给郑大师引见了自己的父亲、孙廷尧以及谢越彦。
  李爹知道这是李灵芝的师父,自己女儿的起蒙也是人家给教的,想他身为李雁回的父亲,还是秀才,可却连起蒙都不曾教过,就惭愧不已。
  因此,李爹是很郑重的给郑大师见礼。
  拿她当自己女儿的师父一样尊敬。
  郑大师依旧清冷。
  毕竟,李爹毕竟是外男,多有不便。
  孙廷尧虽然没有听说过郑大家,但看郑大家主仆的气派,也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
  像他们做生意的,练的就是这双识人的慧眼。
  因此,孙廷尧也是客客气气的与郑大家见礼。
  唯独在谢越彦上前见礼时,郑大家看到他的那张脸,神色一变,迟疑的问道。
  “你叫什么?!”
  郑大家的目光有惊疑有激动,虽然在外人看来依是是冷着一张脸,可是只是近前熟悉的人,才能看得出郑大家眼中变幻的激烈情绪。
  “晚辈谢越彦!”
  谢越彦虽然奇怪于郑大家的反应,但是还是很认真的回答道。
  “谢……姓谢……”
  郑大家的情绪似乎更激动了,身形一晃,袖子下的手紧紧的抓住了郑大嫂的胳膊。
  听到谢越彦的姓,这下连郑大嫂都不淡定了。
  她一双眼睛紧盯着谢越彦的脸不放,越看越心惊。
  粗看还真没注意。
  如果不是夫人问他,她都没注意……
  那张脸真像啊……
  现在连姓都是一个……
  真的会是他吗?!
  “你母亲可是姓邬?!”
  郑大家追问着。
  谢越彦抬起头,眼神幽暗如潭。
  “家母确实姓乌。乌云的乌!”
  郑大家的脸上闪过失望,“乌云的乌吗!?那不是啊……”
  “夫人?!”
  郑大嫂拍了拍她家夫人的手。
  夫人的手冰凉。
  郑大家这才从自已的情绪中回过神来,看着周围一大堆人都在担心的看着她,强笑道:“这孩子长得像我认识的一位旧人,故而有此一问。只是我那故人不是这……”
  郑大家在说到这儿的时候,语气明显的停顿了一下,蓦然,眼中微微发出光来。
  “我认错人了。”
  郑大家对大家微微一笑,解释道。
  哦……
  原来是认错人了啊……
  周围的人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就不再理会了。
  上车的上车、告辞的告辞……
  “雁回、灵芝……你们两个上我的马车吧。”
  郑大家笑眯眯的招呼着李雁回和李灵芝。
  师父有召,做徒弟怎敢不应?!
  李雁回和李灵芝抱着各自的小包裹和匣子随郑大家上了她的马车。
  李爹自已独享一辆宽松的马车,而谢越彦看着自己那无处下脚的马车,于是更与李爹同坐一辆马车了。
  李雁回和李灵芝还是第一次坐两匹马拉的马车。
  这马车内的空间十分的宽敞。
  在外面看平平无奇,除了是两匹青骡马拉的,车厢大一点之外,与普通马车没什么不样,可是内里却另有乾坤。
  马车不但桌椅俱全,竟然,还能烧水沏茶吃点心。
  点心都在暗格之中,轻轻一敲,就会弹出来,一点也不占地方。
  不说李灵芝看得入迷,就是李雁回都玩得津津有味。
  正玩的高兴时,就听见郑大嫂笑呵呵的问李雁回:“刚才那个谢越彦今年多大了?!”


第122章 
  若是之前李雁回还觉得郑大家的情绪反常是她眼花的话,经过一路上郑大嫂的旁敲侧击; 李雁回几乎已经可以确定; 郑大家应该是认识谢母的。
  但奇怪的是,郑大家似乎对谢越彦更加关注。
  十个问题里有七个都是关于谢越彦的。
  虽然郑大嫂是旁敲侧击; 让人几乎觉查不到她是在套话; 至少小姑李灵芝就没有觉查到。
  但是,李雁回是谁?!
  那也是在残酷的现代社会历练多年的人,又怎么会看不出郑大嫂的真实目的?!
  再加上; 郑大家看似闭目假寐; 可是,她的睫毛一直在微微颤抖。
  显然; 根本就没有在睡觉; 而是在专心听她们的谈话。
  李雁回很迷惑。
  谢越彦不是土生土长的新柳村的人吗?!
  虽说新柳村的村民大部份都姓李; 但是,几十年前的战乱; 新柳村也涌进许多外乡来的难民。这些难民在乱世结束后,一大部份选择回了原籍,还有一小部份则选择留在了新柳村,结婚生子繁代衍后代。
  所以; 李雁回一直以为谢越彦是土生土长的新柳村人。
  可看郑大家的反应,谢家应该是后搬来的才对。
  她和小姑李灵芝都太小,谢家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她们根本不知道; 那个时候; 她们都还不记事呢。
  郑大嫂最后看实在是打听不出什么了; 也就只能做罢了。
  这也是没办法。
  李雁回才十三,太小了。
  李灵芝虽然大一点,可是,毕竟是个女儿家,又哪里能得那么多别家的消息?!又不是三、四十的大妈婶子?!
  郑大嫂不再发问,只是拿东西给李灵芝和李雁回吃。
  小姑别看瘦削,可是,这身体素质可比李雁回好多了,在马车上依旧能吃能喝,一路看风景看得不亦乐乎,李雁回则晕车晕得难受。
  看着郑大家闭眼似是睡觉了的样子,睫毛不再颤动,这下连李雁回也搞不清楚,郑大家终究睡了没睡。
  头晕目眩的李雁回只能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昏睡了过去,一路直到新柳村。
  ……
  新柳村再一次沸腾起来。
  老李家的那丫头走了大运,拜了城里一位特别有名气的剪纸大师做师父。
  啧啧……
  那通身的气派。
  出门有双马马车、有管家、有下人……那下人都穿着一身绸缎,穿得比他们都好……李灵芝这丫头可要翻身喽……
  以前还瞧不上人家老李家的丫头,嫌弃人家长得不好、性格不好、懒还刁钻……可这女大十八变……现在的李灵芝,可是他们高攀不起了……
  一言一行哪里还像是个农村土丫头?!
  比地主家的小姐还讲究呢……
  听说那一盒盒的都是她师父替她徒弟给李家准备的年礼,种类又多又全。
  都是大户人家才会备的礼节呢。
  还有那些各色布匹。
  上好的松江布,匀细坚洁,久洗不褪色,一匹布比普通白棉布价格高出一倍以上。
  他们这些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穿上一回松江布制的衣衫。
  至于绸缎更是晃花了他们的眼,虽然他们不太懂绸缎,可是也一眼能看得出来是好物件,非那些为了装阔买得便宜绸缎,穿在身上跟纸衣似的那种可以比拟的。
  这样的绸缎,别说给他们穿,就是摸一下都觉得是罪过。
  新柳村的村民们无论是羡慕嫉妒还是后悔,有一条却是他们公认的,那就是……李家真的不一样了……
  与外面村民们热火朝天的激动和好奇不同,李奶奶面对郑大家简直是束手束脚,心中激动不安。
  李奶奶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像郑大家这样有气度的人,在郑大家面前,一向强势的李奶奶不自觉的就气弱起来。虽然,郑大家已经表现得十分友善,浅笑晏晏,可是李奶奶还是很紧张。
  不安的则是……
  她没有想到,灵芝这孩子竟然真的成功了?!
  当初,她一门心思的要去学剪纸拜师,在家作天作地。
  她是她的老来女,她自然是偏疼她的,全家人也因为她小而让着她,养成了一副说一不二的性格。
  小时候不好管,长大了就更不好管了。
  李奶奶没有办法,只得由着她。
  但是,她根本就不看好灵芝。
  人家可是给先朝太后献过寿礼的人,怎么可能收你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村小丫做徒弟?!就你有天份儿?!天下有天份儿的人多了?!怎么没看人家郑大家收徒?!
  你去就能收了?!
  灵芝又不是雁回!
  可现在,李灵芝真的拜师成功了。
  李奶奶一时心中纠结极了。
  “您不用这么快回答我,我就住在清水县城的君再来客栈里。如果,您想清楚了,派人去客栈找我就行。”
  郑大家也知道这种决定不好下,所以,她也不催促。
  留给时间,让李家好好想一想。
  李奶奶点头不止。
  郑大家想带人告辞,可李奶奶说什么也不让走。
  愣是杀鸡宰鸭弄鱼的做了一大桌子菜,李雁回本来还担心郑大家不会留下,怕她吃不惯农家饭。
  可是,郑大家却一反常态的留了下来。
  李雁回眼睛都瞪圆了。
  她在丹嘉城和郑大家相处的这半年多来,是亲眼看到郑大家是如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留在农家吃农家饭?!李雁回根本无法想像。
  可郑大家都答应了,自然是不会悔改的。
  大伯娘、二伯娘做菜,学哥、小叔杀鸡宰鸭、李雁回和李灵芝也钻进了厨房给郑大家做几样她平时爱吃的菜,万一真吃不惯农家菜,总不能让郑大家饿肚子不是?!
  太过忙碌的李雁回没有发现,一向和郑大家形影不离的郑大嫂不知何时离开了郑大家的身边,并迟迟没有归来。
  席面上,郑大家每样菜都尝了尝,然后,就以天色太晚为由,告辞去了清水县客栈。
  李家人将这一行人送出大门时,李雁回才再一次看到郑大嫂出现在郑大家的身边。
  郑大嫂的眼睛微红,像是刚哭过了一般。
  李雁回心中好奇。
  可是,郑大嫂已经扶着郑大家上车,车帘放下后,李雁回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全家人目送着郑大家的马车消失在夜色之中后,没有人回屋休息,都聚到了上房,讨论其李灵芝是不是要拜师的问题。
  大家心里都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因此,脸色颇有些好看,都是一言不发。
  大人都没说话,李雁回这个小辈的就更不会说话,她就是眨巴着一双漂亮的杏眼,眼巴巴的看着坐在上首的李奶奶和李爷爷。
  李爷爷在吃饭的时候,因为郑大家是女人,家里几乎所有的男人都避了出去。
  他听到李灵芝拜了一个来头这么大的师父,心中震惊,混浊的老眼满是不敢置信。
  见过前先太后的人啊……
  李爷爷想都不敢想。
  “她爹,你到底是咋想的?!”
  “灵芝这师拜还是不拜?!”
  一向强势惯了的李奶奶不由自主的、求救似的看向李爷爷,将决定权给了李爷爷。
  其实李家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若是李灵芝现在和李雁回一般大,他们早就打包把李灵芝给塞到郑大家的马车上了。可是,李灵芝的年纪在那儿呢,若是真的拜了师,跟在师父身边四、五年,李灵芝就二十三岁了,可没法嫁人了。
  现在这个决定……不好做啊……
  李爷爷又何尝不知,这是关系到女儿一生幸福的决定?!
  他的老旱烟抽得更急了。
  只见铜锅子里,鲜红如宝石般的火星一明一灭,李爷爷整个脸都被笼罩在烟雾里看不清。
  “她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李奶奶看李爷爷久久不语,心里是真急了,连声催促道。
  “灵芝,你怎么说?!这手艺要学不要学?!”
  李爷爷抽出烟袋锅,混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